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设计及反思【授课教师】刘晶晶【授课时间】2016.4.15【教材理解】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购买简单的文体用品是一年级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也是小学生愿意做的事情。教材以此背景为基础,使学生在经历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在认识
2、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人民币间的换算的基础上,会进行一些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把知识穿成了串,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1.注重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自主性。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情简介】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也少,对人民币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补数的等价交换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在生活上对人民币有接触,也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这点是学生学习好本节课的基础。生活经验
3、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将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知识,对一些学生而言还有困难。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近一步的认识,是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2)认识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商品价格,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有关元、角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人民
4、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模拟人民币、商品标价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我们已经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今天请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师出示面值不同的人民币让学生复习。)(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2)、人民币按质地分为哪两类?(3)、1元()角1角( )分(4)、写出下面的钱数1张伍拾元,2张贰角和1张伍角 写作:( )1张贰拾元,1个壹元硬币,1张伍角和1张壹角 写作:( )1张拾元,1张伍元,1个壹元硬币,1个壹角硬币和1个伍分硬币写作:( )师:孩子们,你们
5、回答太精彩了!那么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教学例5。师:老师想考考你们,谁来帮帮老师用最快的速度拿出1元2角,然后悄悄的举起你们可爱的小手?师:我们的小朋友都会拿出1元2角,现在请你们把手中的人民币样本放在抽屉里,然后用端正的姿势来告诉老师?1、出示例5的主题图,师:老师是这样拿出1元2角,请看大屏幕。1元2角=( )角。 (板书)师:你是怎样想的呢?老师引导学生:1元是10角,10角加上2角,就等于12角。即,1元2角=12角。2、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维18角=()元()角。(板书)想: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因为10角=1元,8
6、角=8角所以:18角=(1 )元( 8 )角3、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并说自己的想法。(二)元、角的加减法计算师:孩子们,你们刚才帮老师解决了问题,现在用你们所掌握的知识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出示例6的主题图。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学生起来说说) 师:从图中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回答可以解决,不合理之处,教师纠正。)师:刚才你们提出很多的数学问题,老师挑出三个问题来解决。三个问题:(1)、买一个圆气球和一个爱心气球,要多少钱?师:你们能自己列出算式吗?请在练习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后,请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汇报。)板书:5+
7、8=13角师:在日常生活中,当满10角时就转化成“元”,所以13角=( )元( )角。板书:13角=1元3角小结:单位名称都是“角”,可以直接计算。(2)买一个笑脸气球比一个花朵气球贵多少钱?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读题目?师:“贵”是什么意思?(贵是多的意思,贵多少就是多多少。)师:你们能自己列出算式吗?请在练习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后,请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汇报。)板书:1元=10角 10-6=4角师:为什么把1元换成10角?生:1元减6角,它们的单位不一样,只有单位一样的时候才可以计算,因此1元换成10角。小结:单位名称不同时,要先转化相同单位名称,再计算。(3)买一个笑脸气
8、球和一个天鹅气球,要多少钱?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1元+3元1角=4元1角 师:谁来用响亮的声音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生:1元加3元等于4元,再加1角,所以等于4元1角。小结: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名称!(全班读一读)2.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并说自己的想法。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7页,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例5和例6的知识。我们把上面的空格填完整。三、知识运用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一块三角蛋糕5元 一块长方形蛋糕6元5角一瓶塑料橙汁3元 一盒纸盒橙汁3元师:谁来告诉大家,你买哪种蛋糕和哪种饮料?用了多少钱
9、?(指名汇报)五、全课总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六、课后作业:练习十三第1题和第3题。【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1元2角=( )角 18角=( )元( )角5+8=13(角) 13角=1元3角【教学反思】在这堂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理解计算人民币的加、减法的生活应用,加深学生对只有相同单位的钱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有三个:一是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二是知道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三是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
10、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要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通过深入地学习,我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思路,积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在交流中有所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发展。先是以购物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关于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认识人民币是为了使用人民币,也只有在使用中才会熟悉人民币,才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模拟购物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体会做数学
11、的乐趣。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同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达到了共同提高,合作学习的目的,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第二篇:人民币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人民币间的换算的基础上,会进行一些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了解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我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帮聪聪、明明换钱购物活动,把整节课编成了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故事中学习身边的数学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12、,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力图体现以下几个教学理念:一、注重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针对一年级学生争强好胜,乐于助人的特点,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二、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自主性。我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13、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这一理念。让学生通过摆、看、拿、想、说、换、比等形式,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三、突出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
14、,在生活中用数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三篇: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我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帮聪聪、明明换钱购物活动,把整节课编成了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故事中学习身边的数学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力图体现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15、一、注重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针对一年级学生争强好胜,乐于助人的特点,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二、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自主性。我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这一理念。让学生通过摆、看
16、、拿、想、说、换、比等形式,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三、突出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
17、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四篇: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本节是认识人民币的第三课时,主要教学任务是在认识人民币和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基础上进行元和角的互换,及会认用两位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同事领导的评课,感受颇深。本节课教学不是很成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最后一环节课堂秩序比较乱。我经过认真分析和总结,导致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学情分析不够准确,自认为学生现在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几乎每个孩子每天都有零花钱,在用钱这方面有比较好的生活基础。为追求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把最后的游戏活动设计太难,耽
18、误了教学时间。练习题不够精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多和学生相处,从各方面了解他们,对于新学内容,要通过多种方法了解真实的学情,根据学情来定目标。数学课要渗透生活知识和品德教育,但不能本末倒置。数学还是要抓住重点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在教学中设计一些互动、游戏等活动环节要组织严谨,尽可能的分析预想会有哪些突发状况,怎样进行处理。练习题形式要多,但要精、要简,要顾及全体学生。课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很重要。所以表扬学生、引导学生、教具准备上要点花样。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来定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第五篇:人民币的
19、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尝试解决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2、培养学生调理选择信息,积极探索的习惯。学习目标:学会元和角的简单加法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用人民币。教学流程: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知识铺垫: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题卡;人民币简单的单位换算题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人民币的知识。情境引入:小明到商店买文具,挑好了自己要买的文具,结账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带的钱不够了,只好把一些要买的东西放了回去。如果你是小明,怎样做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学生发表见解:a、带足钱。b、先算一算买的物品一共需要多少钱。)教师:看来呀,购物活动中也是有学问的。今天我们就
20、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相信大家通过学习,一定可以做一个小小理财高手。(板书课题)2、明确目标。学会元和角的简单加法计算方法。3、效果预期。要达到学习目标首先要做个会学习的孩子。怎样做就能成为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呢?(学生发表看法)同学们说的这些很重要,只要你拥有了这些良好的习惯,你就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学习。二、民主导学任务呈现:5月11日,学校要举行家长开放活动,老是要买两个气球来布置教室。在商场看到了3种气球。你来帮老师选一选,可以怎么买;再帮老师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先自己思考,然后把想法和同桌交流。自主学习: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展示交流:学生汇报
21、方案,教师依次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1元2角+8角=12角+8角=20角=2元8角+8角=16角=1元6角1元2角+5角=12角+5角=17角=1元7角5角+5角=10角=1元1元2角+1元2角=2元4角认真观察,有什么发现?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怎样计算?小组讨论,收集信息。小结:简单的元、角的加法,相同单位相加;满10角要变成元。三、检测导结1、目标检测:检测题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结果反馈:课件反馈结果,有错误的及时订正。3、反思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学习了什么,提醒大家应该注意什么?四、总结: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会用自己智慧的眼睛去观察、体验,做一个能
22、发现、会思考的有心人。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小设计师含反思活动目标:1、掌握两种颜色排序的基本方式。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有规律的进行排序。3、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背景图、红色黄色果子、花、爱心各若干、胶水若干、幼儿操作材料等。活动过程:一、斑马设计师的家1、教师:森林里的动物要举行“设计师大赛”,斑马先生身上的这套衣服非常的有特色,受到所有评委和小动物的称赞,被评为“服装设计大师”,请说说斑马这套衣服特别在哪里吗?2、教师:斑马先生很开心,想请你们去家里参加舞会。瞧,这就是斑马的家,你发现了什么?它有什么
23、规律呢?(房顶AB,栅栏AABB)。3、教师出示果子,按AAB排列:果树上长出了红黄两种颜色的果子,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那接下去要放什么颜色的果子呢?4、教师出示小花,按ABB排列:草地上也长出了红黄两种颜色的小花,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那接下去该放什么颜色的小花呢?二、我是小小设计师1、教师:斑马先生为了欢迎你们的到来还特别设计了一些项链,可项链太多了,斑马先生一个人忙不过来,还要请你们自己动手设计一条用红、黄两种颜色的爱心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装饰。2、请2名幼儿到黑板上排列小花。3、教师: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排列。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5、请个别幼儿拿自己的项链进行讲解。三、去斑马
24、家做客教师:现在就让我们戴着自己设计的项链进入到圣诞化妆舞会中吧。活动反思:中班数学小小设计师这一活动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掌握两种颜色排序的基本方式;难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有规律的进行排序。根据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一特点,为了抓住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我创设了森林里的动物要举行“设计师大赛”的情境展开活动,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第一步让幼儿观察斑马身上、房顶、围栏、小路的排列规律,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简单排列的规律特征。第二步让幼儿认识果子、小花的排列规律,难度也由简到难。幼儿有了前面的经验积累,对于难度大一点的练习应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完成的也比
25、较好,最后我让幼儿切实地操作,请他们自己动手设计一条用红、黄两种颜色的爱心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装饰的项链。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幼儿说说自己是按哪种规律来做的,语言的加入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清晰的思路,增强行动的目的性。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幼儿都能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我的随机教育能力和指导性语言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个别幼儿的特殊表现未能加以表扬,让其他的幼儿也来学学他的独特而有趣的排列方法。这个活动虽然幼儿能理解了规律的意义,但未能进行举一反三灵活多样的操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继续让幼儿操作排序,给幼儿们恰如其分的指导,融入
26、孩子当中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和开展活动,使幼儿大胆的去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天性,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角。【教学难点】 正确画角。【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27、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录像片,大家高兴吗?啊生:高兴。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评析: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联系实际,找角(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生:我们的学校。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生3:我发现门上有一些拐角,
28、操场上也有拐角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评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二)初步感知,指角师:
29、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生4:我们组找到黑板上的角。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生: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评析: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
30、点处。但精彩之处就在于教师没有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正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构建正确的表象。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评析: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另一方面,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31、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的孕伏;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由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三)小组合作,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也过来贴上 (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生1:这张纸上有三个角。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师:同学们都听到了吗?她说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条线弯了,这个图形就不是角。(四)动手操作,做角师
32、: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那你能用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吗?试试看。(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师: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不愿意?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指名一个学生演示)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生1:我用一只手拿着一根不动,另一只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变大了。生2:我把张开口的两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压,角就变大了。生3:我把手放在小棒中间往外一撑,角就变大了。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怎么变?生1:我把两根小棒往里一捏,角就变小了。生2:我用两只手将两根小棒往中间一摁,角就变小了。生3:我把一根小棒放在
33、桌子上,把另一根一压,角就变小了。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五)体验感悟,画角师:你能将小棒做成的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学生活动:画角)(展示一组学生画的角)师:大家说,哪一组同学画得好?同学们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电脑演示画角过程)师:请用正确画法画一个角。(学生再次画角)(六)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师:同学们看,这个角画得怎么样?请这位同学过来,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吗?她为咱们做出了榜样。这是她的什么?(手)这个呢?(鼻子)这个呢?(耳朵)师:我们知道了她的名字
34、,还知道了她身上各部分的名称,角这个图形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电脑边演示边出现名称)师:现在同桌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七)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2)学会了画角。(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三、巩固拓展1.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奖励你们做游戏,好吗?(好)同学们喜欢爬山吗?(喜欢)今天咱们就来做个爬山游戏。看,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顶的路上,设了这样几个关口,只有顺利闯关,才能到达山顶。哪组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率先闯过第一关?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师:第3个
35、为什么不是角?生:因为它的一条边不直。师:你答对了,奖励你们一面小红旗。(伴随着音乐升起第一面小红旗)2.师:哪组同学愿意闯第二关?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回答正确后升起第二面红旗)3.师:第三关最难,谁有信心继续闯关?电脑出示:下图中有几个角?(回答正确后升起第三面红旗)师:在这位同学带领下,我们顺利到达了山顶,登高远眺,一切尽收眼底。有蓝天、白云、远处的山水、近处高大的树木(边随音乐说,边出现画面,最后停留在交叉的树木上)。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也有角,只要你处处留心,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
36、已初步认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有角。因此,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在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2、设计理念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通过感知角 找角摸角画角分辨角做角、玩角创造角等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3、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及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图形的角,再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为下节课认识直
37、角做好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和操作能力。4、学情分析在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获取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直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建立自信心,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教法:尝试指导法。教学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教学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辩认
38、角。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图钉、硬纸条、剪刀、扇子等。学具准备:三角板、硬纸条、图钉、圆形纸片、长方形纸、剪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猜猜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什么?生1:可能与角有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因为老师让我们带了三角板,我想可能与角有关吧。师:在生活当中你看到过或听说过哪些角吗?生2:硬币上有角。生3:红领巾上有角。生4:三角板上有角。师:硬币上的角和我们今天学的角可不一样,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角是数学意义的角,数学中的角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吧。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
39、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二、初步感知,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就热闹起来,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你们看到了什么?这里面有角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说给同学们听。生1:老师拿的三角板。 生2:老爷爷修剪花木用的剪刀。生3:小朋友做操时伸的直直的双臂。师: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好孩子。是啊,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三、自主探索、感悟新知1、联系实际,感知角师:角特别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老师带来了几幅图,你们能找出来吗?课件出示钟表、剪刀、饮料吸管、窗户等图片,指几名学生找角,根据学生的回答屏幕上的
40、红色线闪烁显出角。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啊,把藏在物体里的角都找出来了。2、找生活中的角师:其实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藏有角?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同桌看一看。(生活动)师 :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与大家一起分享?生:黑板上、桌子上、数学书上、窗户上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角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广泛了,只要你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就能发现更多的角。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并从实例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建立角的表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获得用数学的体验。3、摸角(认识数学中的角)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先摸一摸再看一看角是怎样的?生1:角的前面尖尖
41、的,旁边直直的。生2:它是由两条直线组成。师:嗯,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生:一个小圆点。师:它是角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学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顶点”,课件出示小圆点,这就是一个角了吗?生:不是,还有两条直直的线。(演示)师:这两条直直的线,数学家也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边”。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让我们给刚才这些实物脱掉美丽的外衣,就变成这样。(课件隐去实物图出现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请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他们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师:也就是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4、画角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的特征,你们会画角吗?课件演示
42、画角的过程。师:请拿出三角板,按刚才的方法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指几名生上黑板画,画好后让生评价。5、分辨角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怎样的?帮我辩一辩哪些图形才是角家族的朋友?下面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为什么?生辨认并说理由师:了不起的小法官!刚才同学们已经会画角了也会辨认角了,你们会做角吗?6、做角玩角拿出准备的硬纸条和图钉开始做角吧,做好以后再玩一玩看谁的角大谁的角小?(生活动并玩角)师:说说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两根塑料带张开一些角就越大,合拢一些角就越小。师:怎样用数学语言说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角的两边拉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拉开的小角就小。师:你们真会发现。老师也带
43、来了两样东西请看看吧,出示扇子、剪刀演示。课件出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小结: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7、猜角师:看看谁能猜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师:究竟谁大?生猜后课件动画演示两个角的顶点和边重合,发现角一样大。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8、创造角师:刚才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那么你们会创造角 吗?请拿出准备的圆形纸片,看看用哪些方法可以创造出角?(生活动,有折、有剪、有撕、有画)全班欣赏评价。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四、巩固拓展师
44、:看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出色,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1、下面的图形个有几个角?2、摆一摆两根小棒能摆出几个角?三根呢?你们能用自己的身体表示出一个角来吗?3、一张长方形的纸有几个角?如果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通过层次深度的练习设计,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五、升华主题,欣赏美师:同学们角不仅在数学中被广泛应用,古今中外许多建筑都利用了角的特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神奇魅力吧。(伴随悠扬的音乐欣赏古建筑)设计意图:欣赏古代建筑,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增强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六、总结全课1、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老师满意吗?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仅认识了角的形状,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 两条边,还学会了画角。今后,我们将会学习更多关于角的知识,在角的王国里探究更多的奥秘。回家以后,找一找家中的角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三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5118-10:2025 EN Road vehicles - Vehicle to grid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 Part 10: Physical layer and data link layer requirements for single-pair Ethernet
- 【正版授权】 IEC 62304:2006 EN-D Medical device software - Software life cycle processes
- 【正版授权】 IEC 61834-2:1998 FR-D Recording - Helical-scan digital video cassette recording system using 6,35 mm magnetic tape for consumer use 525-60,625-50,1125-60 and 1250-50 syst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73:2002+AMD1:2006 CSV FR-D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73: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fixed immersion heaters
- 皮瓣移植患者护理
- 学前教育一日生活
- 大班整合课程:我和我的外婆
- 汽车行业的营销案
- 2025年中学校青年老师培育实施方案
- 2025年学校五班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方案
- 博物馆布展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大学藻类课件教学课件
- 报关实务-教学课件 第一章 海关概念
- OECD -二十国集团 经合组织公司治理原则2023
- 体育中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流程
- 矩形的判定公开课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 GB/T 39673.6-2024住宅和楼宇电子系统(HBES)及楼宇自动化和控制系统(BACS)第6部分:规划和安装要求
-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突出火灾风险和检查要点
- 焊接工程劳务分包
- 中国矿业大学《自然辩证法》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