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精选模拟_第1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精选模拟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 百度文库精选模拟一、选择题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 年到中国起, 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有人把天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

2、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因为曾国藩率军镇压B发生了天京事变C永安建制分封诸王D清政府“借师助剿”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王期的统治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材料所述的“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战役是黄海海战B丰岛海战C平壤战役D威海卫之战1893 年,中国消费品原料进口占总进口总额的13%。到 1903 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2.3%。出现这一

3、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 B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C北京条约规定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 D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选项中的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颁布定国是诏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B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C百日维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戊戌政变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能支撑这一结论的史实是光绪帝A提倡办洋务,推进全盘西化 B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C提倡兴共和,推行民主政治 D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下图是 1900 年某西方国家

4、发布的一幅漫画经过盟军的努力,龙被征服了!(一条龙和一个身体怪异的老人被吊在树上)。漫画反映的事件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A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创办洋务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向德皇报告说:“(中国人民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产生此种顾虑是因为A义和团的坚决抵抗B清政府的公开宣战C一批爱国将领的英勇抗战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袁世凯一再践踏民主,使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他在公开宣布恢复帝制前的独裁活动包括()强迫国会选

5、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废除民国纪年法ABCD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下图“辛亥革树”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相符的是()A结束了我国2000 多年的封建制度B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如下图漫画形象地描绘了20 世纪初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中国同盟会之所以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下述理由不正确的是A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B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C有了明确的反帝要求D形成了

6、统一的领导力量为迎接五四爱国运动胜利100 周年的到来,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阳区某中学准备筹建一个宣传长廊,长廊中出现的关于五四运动的标语,正确的是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等贵贱,均贫富”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打倒孔家店”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陈独秀说:“文明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臭味

7、。”可见,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A没有触及封建制度B没有真正触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旧思想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历时4 个多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A抗日战争进入防御阶段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D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毛泽东指出解放军要“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执行这一任务的是()A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B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全

8、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1947 年 3 月,发动了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对此,中共中央采取的对策是A诱敌深入,转战陕北B御敌于国门之外C渡江南下,直捣南京D与国民党进行主力决战下列内容所展示的主题是()A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B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C抗日战争得到国际援助D国共密切合作抗击侵略下列战役与其影响搭配不正确的是() 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B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C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百团大战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了华北地区一段发言是这样写的:“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

9、摸那 30 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发言应放置在哪个纪念馆门前() A台儿庄战役纪念馆B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蒋介石逼张、杨执行 “剿共 ”计划 B张、杨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D蒋介石坚持 “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事件是()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井冈山会师D秋收起义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A召开了中国共

10、产党“一大” B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有人说:“ 1901 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 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 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外务部的成立B辛亥革命的发生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南昌起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表中,其曲作者是()A田汉B冼星海C聂耳D徐悲鸿1909 年,有京华百二竹枝词写道:“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词中所述现象出现的主

11、要原因是()A媚外心理的驱使B工业文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D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材料分析题2020 年分别是近代史上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0 周年和 120 周年,屈辱的历史给我们教训深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1840 年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月,鸦片战争爆发。1841 年2 月初,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 年8 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材料一鸦片战争大事记材料二 1900年 7 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8 月 14 日,又攻陷北京。慈禧太后狼狼西逃。在逃跑途中,慈溪太后下令制杀义和固,并无

12、耻的请求入国联军“助剿”。义和团运动失败。 1901 年,清政府被迫与11 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均选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八上请回答:从材料一表格中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什么?鸦片战争哪一年结束?结合所学习知识回答:材料一表格中“英军强占香港岛”,后来在南京条约中清政府是怎样处理香港岛的?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鸦片战争成为的开端。请从材料二慈禧太后“请求八国联军助剿”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使得中国完全沦为什么社会?从两次侵华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签订,告诉我们什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

13、用”的缩略语。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中体”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西学”为“中体”服务。材料二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材料三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严复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四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直接建立共和制 度。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

14、一“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哪一运动中得以实践?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结合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最主要作用。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有识之土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什么趋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材料一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迫切需要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物质武器。顺应这一历史趋势,革命知识分子冲破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的樊篱,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之间架起了桥 梁,从而引出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陈旭麓五四后三十年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成

15、立的条件。材料二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8 1934 年中国共产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934 年后,中国革命力量遭受重创,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材料三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坚持长期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938 年 5 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重要论文。中国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以后,中共中央给予八路军的战略任务是:一方面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一方面伺机深入敌人占领区,广泛发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发展人民抗日力量,逐渐转变敌强我弱的形势,对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1941

16、 年 1 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一方面果断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另一方面公开宣布抗战团结的方针绝不改变。摘编自曾凡光探索奋斗复兴中国近现代史三十讲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是如何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材料四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自卫作战,就粉碎了蒋介石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战略 进攻;经过三年多一点时间,就消灭了蒋介石807 万军队,赢得了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这个胜利来的这样的快,它甚至超出了我们党自己的预料。曾凡光探索奋斗复兴中国近现代史三十讲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历史事件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这个胜利来的这样快 ”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解

17、析: A【详解】根据 “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得出是 1840 年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排除B;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排除C;鸦片战争没有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排除D。2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在英法联军以武力对中国侵略之际,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D解析: 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在英法联军以武力对中国侵略之际,趁火

18、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是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D 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3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 1856 年,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意图纂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B 正确; ACD与“内乱毁梦 ”不符,排除。故选B。4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救为目的洋务运动。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不是洋务

19、运动的根本目的,故选B。【点睛】此题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知道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5A【详解】依据题干中“三十五年”是关键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 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 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19 世纪 60 至 90 年代,他们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只是简单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忽视了制度、文化层面。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持续了约35 年的洋务运动的破产。A 项符合题意 ; 太平天国运动从 18511864 年, 只持续了十几年,B 项不

20、合题意 ; 维新变法又称百日维新,从1898 年 6 月 11 日到 9 月 21 日,共持续了103 天, C 项不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 年开始的,到 1919 年五四运动 , D 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 BCD 三项不合题意 , 故选择 A。6D【详解】黄海海战后,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 1895 年,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D 项正确;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排除A 项;丰岛海战是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标志,排除 B 项;平壤战役中左宝贵牺牲,平壤失陷,排除C项。故选 D 项。7D【详解】1

21、893 年中国消费品原料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3%,1903 年上升到 22.3%,说明中国近代消费品所需原料的增多。结合所学,1895 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才导致了中国消费品原料增多,D 项符合题意; 1842 年的南京条约、 1858 年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和1860 年的北京条约对中国消费品原料进口影响有限,排除 ABC。故选 D 项。8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故B 符合题意; 1898 年 6 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维新变法。故A 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重要影响是使民主

22、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C 不符合题意;戊戌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B。9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题干能够体现光绪帝接受新思想,颇想有所作为的是开展戊戌变法,提倡兴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B 项符合题意;光绪帝并没有提倡全盘西化,A 项不符合题意;光绪帝作为封建皇帝,不会主张共和,C 项不符合题意;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和活动,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B 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D【详解】依据时间

23、“ 1900 年”和“经过盟军的努力,龙被征服了”等信息分析可知,西方列强取得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胜利,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故 D 项符合题意; A 是 1840 年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洋务运动在19 世纪 90 年代失败, B 错误; C 是 1894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排除。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义和团坚决抵抗,取得了廊坊大捷等诸多胜利,让侵略者体会到中国人民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瓜分为下策,故A 符合题意;材料是说让侵略者感到有力量的是中国人民,故AB不符合题意;侵略者不会认为他们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故 D

24、不符合题意。故选A。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择手段,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然后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无限期连任, 说法符合题意, B 项正确;缺少 任何一项的都错误,排除 A 项; 1915 年 12 月 12 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袁世凯公开称帝,宣布于1916 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废除民国纪元,改为洪宪元年, 不符合题意,含有 选项错误,排除 CD 项。故选 B 项。D【详解】依据漫画内容“孙中山”、“封建专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

25、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 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没有结束我国的封建制度, A 排除;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 排除;辛亥革命没有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排除。故选择D。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民国初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废跪拜、改称呼等法令,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深刻变革。图中现象与辛亥革命有关。A 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 A。C【详解】依据题干“不正确的”,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但是“民族主 义”是狭义的民族主义

26、,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满清贵族的压迫。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反对外国(外族)入侵。C符合题意;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 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A 排除;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BD排除;故选 C。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五四运动的口号有“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其中“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突出反映了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C 项正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排除A 项;“等贵

27、贱,均贫富”出自宋代钟相、杨么起义,排除 B 项;“打倒孔家店”出自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 C 项。A【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可知,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是因为,广大人民权重团结一心,形成了斗争合力,彻底地反帝反封,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强调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取得胜利,排除B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排除C 项;材料中无法体现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且表述不符合史实,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不断觉醒,排除D 项。故选 A 项。B【详解】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文明中国多数国民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口一

28、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臭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辛亥革命并未真正触及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旧思想,所以B 项符合题意; A 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 CD项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故选B。19B【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 1938 年武汉会战历时 4 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会战后,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解析: B【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 1938 年武汉会战历时 4 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会战后,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

29、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 项符合题意,排除A; 1944 年到 1945 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C 项不合题意;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D 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20C【详解】题目中提到的是战略反攻,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故 C项符合题意;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和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是战略决战阶段,故 AB不符合题意;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解析: C【详解】题目中提到的是战略反攻,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故C 项符合题意;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和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是战略决战

30、阶段,故AB 不符合题意;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战略防御阶段,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21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7 年 3 月,国民党发动了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对此,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选项 A 符合题意;御敌于国门之外,与抗美援朝战解析: 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 年 3 月,国民党发动了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对此,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选项 A 符合题意;御敌于国门之外,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 B 排除;渡江南下,直捣南京,与渡江战役相关, C 排除;三大战役与国民党进行主

31、力决战, D 排除。故选 A。22B【详解】分析材料可知,材料的内容都是中共在抗日期间进行的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5 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解析: B【详解】分析材料可知,材料的内容都是中共在抗日期间进行的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 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在处理国共关系问题上,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

32、民抵抗日本侵略,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把游击 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领导敌后战场广泛地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 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从而陷日本侵略者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并在持久战中逐步实 现战争力量的强弱转化,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58%至 75%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逐步成为抗日主战场。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揭开局部反攻序幕,实际承担起对日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务。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

33、路线,即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由此可见,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故选项B 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是中共的行动,而没有强调全民族抗战,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到国际援相关的内容,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只有第二个框中提到了统一战线,其它框内容都是与国共合作无关,故不是材料中心,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3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 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

34、析: 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它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了华北地区,因此D对应错误,符合题意; ABC对应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24B【详解】依据题干“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 万亡灵的冤魂”,可知与南京大屠杀有关, 1937 年 12 月,南京沦陷,日本侵略者进行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屠杀中国无辜军民 30 万以上, B正确, C排除;台儿庄解析: B【详解】依据题干“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 万亡灵的冤魂”,可知与南京大屠杀有关,

35、1937 年 12 月,南京沦陷,日本侵略者进行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屠杀中国无辜军民30 万以上, B 正确, C 排除;台儿庄战役是全面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A 排除;淞沪会战粉碎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D排除。故选 B。25C【解析】【分析】【详解】1936 年 12 月 12 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解析: C【解析】【分析】【详解】1936 年 12 月 12 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 ”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

36、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 ”。这展示了 1931 年“九一八 ”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有识之士的爱国表现之一。故选C。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是井冈山会师后组建的一支工农武装,因此C项正确,排除ABD 项。故选 C 项。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一栋房子”指的是遵义会议会址。1935 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

37、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D 符合题意;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一大”、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注意识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C【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可知,此内容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关。 1921 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故C 符合题意; 1901 年外务部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 不合

38、题意; 1911 年辛亥革命发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不合题意; 1927 年南昌起义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是解题的关键,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29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由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所以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解析: 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由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所以C 符合题

39、意;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30B【详解】材料“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反映的是近代中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B项正确; AC项不是主要原因,只是影响因素解析: B【详解】材料 “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反映的是近代中 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B 项正确; AC项不是主要原因,只是影响因素之一,排除;生活水平提高只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D 项。故选 B 项。二、材料分析题31(1)中国禁烟(或答虎门销烟);1842 年。)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国

40、近代史。)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不忘国耻;增强国力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 1)中国禁烟(或答虎门销烟);1842 年。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国近代史。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不忘国耻;增强国力等(言之有理即可)【详解】从材料一表格中的“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可以分析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中国禁烟。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 年,中国战败。 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

4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鸦片战争使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依据材料二慈禧太后“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失败后,1901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不忘国耻;增强中国国力等。32(1)洋务运动。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同:都主张学习西

42、方先进的技术;异:材料一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材料二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更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作用:在解析: ( 1)洋务运动。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同: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异:材料一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材料二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更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广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或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用革命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举完成。由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详解】依据材料一“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中体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西学为中体服 务”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体西用”的思想在洋务运动中得以实践;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洋务派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以“自强”“求富”口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