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后习题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后习题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后习题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后习题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后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明清时期我国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A.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市”里B.有专门的娱乐场所C.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D.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答案D解析材料考查的是明清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在明清之前就已经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在明清出现,体现了明清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2.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都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当时手工业发

2、展的突出特点是()A.形成区域性经济分工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手工业生产分布不均匀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中太湖地区出现纺织家庭,苏州丝织业发达,松江地区发展棉纺织业,景德镇发展瓷器业,这些都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故A项正确。3.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 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这反映出()A.清朝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道光以前佛山商业规模较大,贸易形式多样,说明清

3、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故选D项。4.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由此可知王阳明()A.注重道德实践B.提倡心性修养C.强调重义轻利D.批判虚假说教答案B解析王阳明提出“自然知自然知”等,不是强调注重道德实践,故A项错误;王阳明强调的是“自然知”和“吾心之是非为是非”,提倡加强内心的修养,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义和利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批判虚假说教”,故D项错误。5.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这反映其政治主张

4、是()A.维护旧礼教B.提倡经世致用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君主立宪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并结合所学可知是反对当时的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礼教的内容,经世致用是顾炎武的思想,故A、B两项错误;这一时期仅仅反对专制,并未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故D项错误。6.李贽在湖北麻城芝佛院讲学时收女子做弟子,有时还用通信的方式和一些女子研讨学问。他和大同巡抚梅园的女儿梅澹然有书信往来,焚书中的观音问等就是例证。材料反映了()A.明末理学的统治地位动摇B.明末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男女平等C.明末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D.李贽以其实际行动批驳封建教条答案D解析李贽招收女弟子,以其实际行动

5、批驳了“男女有别”的封建教条,故选D项;李贽的言行并没有动摇理学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收女子做弟子,有时还用通信的方式和一些女子研讨学问”不足以体现男女平等,排除B项;资产阶级在明朝末年还未出现,排除C项。7.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下图中的诗文最接近()A.老子的思想B.董仲舒的理论C.朱熹的主张D.王守仁的观点答案D解析“画里乾坤大,心中境界高”体现了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倾向,与王守仁的观点类似,D项正确。8.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下列作品中生动再现了清朝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被称为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高峰的是()A.水浒传B.三国志通俗演义C.西游记D

6、.红楼梦答案D解析代表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高峰的作品是红楼梦,它全面反映了清朝社会走向衰落的过程,D项正确。9.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宣扬“耶儒合流论”,以致传教士“出入宫廷,颇形利便,与太监等往来,常乘机言圣教道理”。由此可见,西方传教士在华势力得以发展主要是因为()A.获得社会上层的大力支持B.天主教与儒学宗旨一致C.传教士尊重中国文化习俗D.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增多答案C解析西方传教士获得社会上层的大力支持,主要原因还是他们“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宣扬耶儒合流论”,即对中国文化习俗的尊重,故C项正确。10.人们评说昆曲时说“乾隆嘉庆以前有戏有曲,嘉庆道光之际有曲无戏,

7、咸丰同治以后无戏无曲”,昆曲走向衰落。由此可知,昆曲衰落的主要因素是()A.昆曲自身缺乏创新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C.儒家思想文化的衰落D.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答案A解析材料“乾隆嘉庆以前有戏有曲,嘉庆道光之际有曲无戏,咸丰同治以后无戏无曲”说明昆曲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从自身进行创新,导致昆曲的衰落,A项正确。11.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这一成就()A.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B.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C.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D.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答案C解析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经典,首创

8、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说明其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C项正确。12.欧洲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教过程中,一改天主教禁绝偶像崇拜之教规,大行祀天、祭祖等礼仪。这种奇异现象的内在动机是()A.突破礼仪之争,传播基督精神B.迎合中国传统,介绍西方科技C.融合东西文化,赢得朝廷支持D.惊羡本土礼俗,膜拜东方文化答案A解析明朝中后期,天主教会在传播天主教的过程中,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穿中国服饰,宣扬中国的伦理道德,这些都是为了更顺利地传播天主教,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

9、,票号开始兴起。因票号多为山西人开设,又被称为“山西票号”。1823年,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在山西平遥创立票号日升昌,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摘编自王夷典日升昌票号材料二(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票号创立的背景。(2)材料二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1)背景

10、:商品经济的发展;晋商等大商帮形成跨地区经营商业系统;现银交易不便。(2)特点:规模大;分工细;雇佣劳动。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商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可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一“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现银交易不便,晋商等大商帮形成跨地区经营商业系统。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可得出规模大,采取雇佣工人劳动;由材料“司炉者”“掘铁矿者”“汲者、烧炭者”可以得出分工细。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14.阅读材料,

11、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18世纪中西方出现的部分文化现象1590年,李贽出版焚书。1602年,因“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入狱1601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北京,向明神宗献自鸣钟、八音琴、三棱镜、天主像、圣母像等,次年在中国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1607年,由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正式出版,使西方几何学第一次传到我国,对我国的几何学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612年,泰西水法由意大利传教士讲授,徐光启根据笔记整理,并结合中国的水利机械情况经过实验后编译成书。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和农政全书1613年,耶稣会士曾德昭到达中国,1636年返回欧洲,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国志,为西方

12、人理解中国,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16631679年,黄宗羲于慈溪、绍兴、宁波、海宁等地设馆讲学,撰成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1756年,伏尔泰的风俗论在日内瓦出版。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也对中国有不少论述。伏尔泰借用中国儒家思想对当时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从表中至少提取两条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1618世纪,中国思想领域出现了反传统的进步思潮。阐述: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黄宗羲抨击君主专

13、制制度,提出 “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总之,1618世纪,中国思想领域的进步思潮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活力。示例二论题: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双向互鉴的特征。阐述: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利玛窦等带来了西方天文、历算、地理、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徐光启等人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译著相继介绍到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华文化在欧洲也得到传播。大中国志为西方人了解中国,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前提;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中国的历史、地理以及科技、文学相继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的“中国热”。总之,1618世纪,中西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促进了自身发展。示例三论题: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方传教士起了桥梁纽带作用。阐述:明清之际,为了传教的需要,西方传教士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书的翻译以及世界地图的传入,打开了明朝知识界认识“西学”的窗口,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西方传教士通过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文化介绍到欧洲。大中国志为西方人理解中国,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前提;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