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内化”原理及其德育意义_第1页
浅论“内化”原理及其德育意义_第2页
浅论“内化”原理及其德育意义_第3页
浅论“内化”原理及其德育意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论“内化原理及其德育意义从许许多多优秀教师的事迹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现象,即他们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除了热情、耐心、无微不至等特点外,在方法上也有一个共同点一一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积极肯定的态度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展自我反思,从而使学生在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发生预期的变化,这就是教师的教育影响在学生身上的内化作用。为什么教师从与学生一致的观点和态度入手,进展教育引导工作,就容易产生良好的内化效果?让我们首先考虑一下人内化外部影响的心理进程及其心理机制。一、“内化的心理过程及其机制人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在不断地与客观世界的互相作用过程中,主体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历和才能,并在头脑中以观

2、念的方式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构造。人的认知构造是一个能动的系统,它是开展变化的,有着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才能,它可以不断地理触新事物、接纳新事物、解决新问题、适应新环境。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任何外部刺激影响都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机能而被承受到主体认知构造中来的。同化是指主体认知构造对外部刺激进展过滤或改变而把它接纳到认知构造中来,而认知构造在同化外部刺激的过程中,自身构造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即顺应。同化和顺应本质上是同一心理过程的两个方面。所谓“内化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人的认知构造是由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络、互相依存的各种观念构成的,构成人的认知构造的观念在价值上不是等量齐观的。观念等

3、级不同,主体对其的态度不同,认知构造中的观念在性质上主体对其肯定或否认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观念之间是一致的,有的那么是矛盾的,只不过有的矛盾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认知构造是相对稳定和平衡的,表现为某些观念之间的相容性。但在特定情况下,认知构造会出现不平衡,表现为某些观念之间的矛盾性。比方珍惜友谊和坚持原那么都是一种美德,在正常情况下,二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在价值上也是同等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两者就可能成为一对矛盾。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就会持不同的态度:为友谊而放弃原那么或坚持原那么而损害友谊。两种不同的态度反映了“珍惜友谊和“坚持原那么在不同人不同情况下的认知构造中所

4、处的价值等级。因此,外部刺激内化到主体的认知构造中去便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称为“简单内化。即作用到主体认知构造之上的外部刺激与主体认知构造中处于优势价值等级的观念一致或矛盾,主体便接纳或排斥这一外部刺激。外部刺激被接纳的过程也就是外部刺激被认知构造同化和认知构造本身发生顺应的过程,即内化过程。但这种内化过程中,认知构造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因为顺应过程仅仅是构造中某一观念包容的事实的量的变化。而观念本身肯定性或否认性、价值等级都没有变化。因此简单内化也就相对容易实现。另一种情况称为“复杂内化。作用到主体认知构造之上的外部刺激与认知构造中处于原优势价值等级的观念矛盾,或者与性质或价值等级一样的观念有

5、的矛盾、有的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主体接纳了外部刺激所产生的内化即“复杂内化。在这一过程中,主体的认知构造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构造中否认性质的观念在新构造里变为肯定性质,原来是优势等级的如今成为优势等级,否那么外部刺激便不能实现内化。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是认知构造发生变化,从而同化外部刺激,进而形成包含新内容的新的相对稳定、平衡的构造。从以上两种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外部刺激“内化的前提是主体认知构造中与外部刺激一致的观念要能获得优势等级,这也是复杂内化实现的关键。而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观念等级是稳定而难以改变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人们的认知构造才会发生不平衡。这种特殊情况即人的头脑中的观念之问

6、的隐性矛盾被提醒出来时,只有引起或提醒人们认知构造内部的矛盾,才可能激起主体对自身观念构造现状的反思和否认的主动性,才可能使主体的认知构造在外力的促使下发生变化。因为主体自身的内部矛盾已成为主体改变观念构造、接纳处部影响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认为:人都有一种力求认知一致的趋势。当认知不协调时,人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外部刺激与自身观念产生的差异越大,主体的心理失衡越强烈,力求一致的愿望也愈强烈,也就愈容易放弃旧观念,承受新观念。二、“内化原理对德育工作的意义从对内化过程特别是复杂内化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外部刺激内化的关键是刺激的发出者要提醒主体认知构造内部观念之间的矛盾,并使其中

7、与外部刺激一致的矛盾一方开展成为优势等级观念。这一原理的本质正如费期汀格所说,改变人们观念的方法只是现象,本质上是共其化了人们已有的认同点。这个认同点即主体认知构造中与外部刺激一致的观念。这一原理对德育工作者来说,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首先要发现学生身上已有的积极的与我们所要之形成的观念一致的观念即认同点,同时对它进展稳固和强化并利用突发事件或创设某种特殊情境,造成“认同点与我们所要否认的学生身上的观念之间的矛盾,通过进一步的强化,使“认同点成为优势等级,从而使学生接纳我们发出的教育澎响,形成我们所希望形成的观念。优秀教师的工作方法,正是这一原理的表达。例如某教师针对某同学奢侈浪费的缺点,希望

8、使之建立艰辛奋斗、节省节约的观“念,简单的教育方法是,指出该生的行为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并向他讲明生活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艰辛奋斗、节省节约的好处。而“内化教育法是首先要寻找“认同点,假设该生一向孝敬父母,而家庭经济并不宽裕,那么教育的步骤是肯定该生孝敬父母是一种优良品质-指出生活奢侈浪费与孝敬父母的矛盾-讲明奢侈浪费的危害和艰辛奋斗、节约的好处。从内化原理出发,我们德育工作者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应该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1、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感情特点和性格特征是开展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矗我们不仅要理解学生有什么样的观点和爱好,而且要理解学生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和

9、爱好。只有全面细致地理解学生,我们才能在德育工作个寻找最正确的“认同点作为找们进展教育引导工作的打破口,我们的思想工作才可能获得最大的成效。教师是德育影响的发出者,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德育影响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德育内化的效果。因此,教师努力进步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以身作那么,言传身教,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就可以增强自身言行的说服力;教师和学生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努力缩短心理间隔 ,就可以进步教师言行的影响力。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会加剧学生心理失衡的程度和力求平衡的愿望。2、创设教育情境,激发内部矛盾。学生心理内部矛盾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开展的动力。因此

10、创设教育情境,激发学生认知构造内部矛盾是实现教育影响的重要条件。这种情境可以是某个突发事件,也可以是某个潜在的事实或可能的假设,但必须是和德育影响有关的、具有激发学生内部矛盾的功能。也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使其产生消除矛盾,恢复心理平衡的主动要求。没有这个环节,学生就没有接纳教育影响的内在愿望,教育工作就难以开展,更谈不上教育影响的内化。3、最终取决于“认同点能否形成优势等级。主体自身观念与外部差异越大,寻求平衡的愿望越强烈。因此教育者除了加强自身的影响力、说服力之外,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搜集论据,以强化学生的“认同点。比方我们除了提出自己的观点外,还可以列举出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