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我们实际上知道多少_第1页
当代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我们实际上知道多少_第2页
当代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我们实际上知道多少_第3页
当代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我们实际上知道多少_第4页
当代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我们实际上知道多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代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我们实际上知道多少?随着全面二孩生育政策2022年初在全国范围的迅速落地,有关是否应该放开二孩生育、应该何时放开二孩生育等问题的讨论或许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但是,近些年来学术界围绕二孩政策放开所进展的一系列学术讨论和众多的争论,却值得我们认真进展反思和检讨。因为,在对社会世界的各种现象及变化规律进展探究、以便为人们的社会理论提供指南的过程中,我们的研究思路、研究方式、研究方法等等都有可能存在偏向。在这种偏向引导下产生的研究结果,那么有可能误导我们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因此,在上述讨论和争论告一段落的时候,认真反思我们围绕二孩政策问题所进展的各种研究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同样是研

2、究者的一种学术责任。一、生育政策调整的效果质疑生育意愿调查结果几年以前,围绕着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的制定与出台,政府部门和学术界一直在关注两个焦点问题:其一,全国符合单独二孩生育政策条件的人口有多少;其二,这些符合单独二孩政策条件的人口中,终究有多少人会再生一个孩子。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既是答复各种与二孩生育相关的人口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的根底,也是国家和政府部门制定新的生育政策的基矗对于第一个问题,国家卫计委已有明确的结果:全国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人口大约为1100万1;但对第二个问题,研究预测结果与单独二孩政策施行后的实际申请状况、新增人口状况之间那么出现了明显差距。学术界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曾对放

3、开单独二孩后的新增人口给出了各种预测,从每年平均130-160万,到每年不超过200万等等。1但政策施行一年后,全国符合单独二孩政策条件的1100万人口中,实际申请生育二孩的数量只有107万。2申请比例仅为符合条件人口的10%左右。单独二孩政策遇冷成为近两年来概括这种宏大差距的流行语。3为什么研究预测的结果与实际申请的结果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差距?除了因为政策施行的时间只有短短一年等详细因素外,是否与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用以作为政策制定参考根据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关系?换句话说,之前大量的生育意愿调查所给出的相关结果,在反映中国人真实的生育意愿方面是否缺乏足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正是单独二孩政策的

4、制定和出台,以及符合政策条件人口的实际申请状况,在不经意间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众多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推上了风口浪尖,同时也将生育意愿的测量问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或许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从来没有像最近几年这样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也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受到质疑。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有关生育意愿的前期研究成果面临前所未有的理论检验和历史考验4。客观地说,生育意愿并不等同于生育行为,也不一定能准确地预测生育行为。但目前用来预测生育行为的最好方式照旧是首先理解生育意愿。在众多关于生育问题的研究中,有关生育意愿的研究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其原因当然是由于人们企望通过对生育意愿的理解来预见到

5、生育程度的变化。5不仅众多的人口学研究需要在各种人口预测和人口推算的模型中参加生育意愿的变量,并设定生育意愿的详细数值;而且在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和调整人口生育政策过程中,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也是人们的生育意愿。在人口研究领域,生育意愿不仅是研究生育观念的主要内容,也被作为预测将来生育程度的指标之一,理解生育意愿对判断生育率变化日益重要。6正是由于学术界对人们生育意愿的这种严重依赖,或者说,正是由于生育意愿在一个国家的人口消费、人口开展、人口政策制定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因此,科学地、准确地理解人们的生育意愿,就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育龄人群生育意愿

6、的测量方法的深化研究还是比拟缺乏的7,因此,我们有理由去重新考虑这样一些根本问题:三十多年来,众多研究者包括笔者在内,后同在实际调查中是如何测量生育意愿的?各种生育意愿测量的效度终究如何?众多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终究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育意愿?讨论和答复这些问题正是本文的主要目的。二、三十多年来我们在如何测量生育意愿生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兼有三个特征:即数量、时间和性别8,因此人们的生育意愿也相应地包含生育子女的数量、生育子女的时间、生育子女的性别三个方面的内容9。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生育意愿操作化为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时间、意愿生育性别等。1其中,意愿生育数量是最为重要的方面

7、。也是与我国人口增长、人口预测、人口控制、人口政策最为相关的方面。因此,本文也将讨论的重点放在这一方面。2那么,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生育意愿调查是如何测量人们的生育意愿的?现有的各种生育意愿测量的效度终究如何?为了答复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经历的证据,即需要对现有的大量生育意愿调查进展系统的考察。据侯佳伟等人统计,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中,国内学术界发表的大大小小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有两三百个。他们通过挑选,对其中227项研究的结果进展了统计,纵向地描绘和分析了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变迁趋势。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3候文选取生育意愿调查结果的方式是在现有文献中选取全部可得的调查结果,即从NKI上所能

8、查到的、有生育意愿测量方式的全部调查结果。他们采取这种方法选取样本,主要是出于进展定量统计分析的需要。但这种选取方式的一个不利后果,就是样本中会包括许多一般性的、小范围的、小规模的、低质量的、特别是未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如研究生學位论文。这样,虽然227项研究中的每一项调查都会有一个生育意愿的详细数字,但这个数字的质量终究如何、其价值终究有多大却是值得讨论的。为了防止候文的选取方法所造成的原始文献质量不高、调查结果代表性不高等缺陷,笔者选取那些相对重要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来进展分析。用来衡量重要的标准是:1调查范围大调查范围在县、市级范围以上;2样本规模大有效样本规模在500人以上;3学术品质高调

9、查结果公开发表在核心刊物上。从可行性方面考虑,笔者又增加了第4条标准,即通过中国知网NKI可以被检索到。详细的选择方式和过程如下:首先,于2022年3月14日,在中国知网的全国全文数据库NKI中,确定搜索范围为,并以篇名包含生育意愿为检索词进展搜索,共得到115篇论文。其次,逐一阅读这115篇论文,排除掉:1非经历研究的论文纯理论讨论、文献综述类、国外研究状况介绍类的论文等;2调查范围为县、市以下区域如村、镇、街道、社区等的论文;3调查的样本规模小于500的论文;4采用个案研究等定性研究方法的论文;5没有报告从文中也查不到、区分不出生育意愿测量指标的经历研究论文;6没有报告调查工程相关信息如调

10、查时间、地点、总体、样本等的论文;7仅调查二胎生育意愿即只询问是否会再次生育的论文。经过挑选,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经历研究论文56篇,这些论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41项调查工程。可以说,这41项调查工程构成了目前国内在生育意愿方面的最重要的经历调查。4通过对这41项调查结果的解析,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醒出国内目前生育意愿调查的主要现状。下面是这41项调查工程的相关情况,特别是生育意愿测量指标的统计。5通过表1的统计结果我们看出,国内现有的41项重要生育意愿调查中,研究者对生育意愿的测量几乎百分之百地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用理想子女数来测量;二是用假设条件下的意愿生育子女数来测量。前者大约占了70%29项

11、,后者大约占了30%13项。6注:a:调查中用来测量二孩生育意愿时所用指标。b:此种测量方式的完好表述应该是:假设条件下的意愿生育子女数。此处为简化表格,以假设意愿子女数表示,下同。:北京市2002年的调查在侯亚非、马小红等不同学者的论文中,所介绍的样本规模不一致。d:北京市2022年的调查在侯亚非、马小红等不同学者的论文中,所介绍的样本规模不一致。e:该调查中用严密相连的两个问题来测量,前一个是假如不考虑生育政策和其他条件,你认为一般家庭有几个孩子最理想?紧接着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你自己希望生几个孩子?此处分别作为理想子女数和假设意愿子女数统计;f:其调查中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您是否打算生二孩,这

12、实际上是在测量符合政策人群的二孩生育安排,而不是一般的生育意愿;为了尽可能获取被访人真实的生育意愿,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是您理想中的孩子数量。故只取其这一测量方式。参见石智雷等?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人口研究?2022年第5期。实际上,不仅本文所考察的这41项重要调查的情况是如此,侯佳伟等人对生育意愿调查进展统计的结果,也发现研究者采用的都是这两种测量方式。他们指出,在其所统计的227项调查中,使用最多的问题是:您认为一个家庭中最理想的孩子数是几个,您认为一对夫妇生几个孩子最适宜,假如没有方案生育政策,你希望生几个孩子,假如完全按个人意愿,您希望生几个孩子,假如允许随意生孩

13、子,你希望生几个孩子。显然,前两种问题是典型的理想子女数问题,后三种问题那么是典型的假设条件下的意愿生育子女数问题。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状况?为什么研究者不直接询问人们你想生几个孩子?这是由于,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中,我国一直实行着以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方案生育政策。在这一客观现实面前,研究者无法直接测量人们根源的即没有生育政策制约和影响的生育意愿。因此,为了尽可能理解人们心底里的真实意愿,研究者不得已采取了两条间接的途径来进展测量:一条途径是改测量生育意愿为测量理想子女数,即改你想生几个孩子为你认为理想的家庭应该有几个孩子;另一条途径那么是改现实有政策为假设无政策,即改你想生几个

14、孩子为假如没有方案生育政策,你想生几个孩子。如今的问题是:这两种测量方式都是有效的生育意愿测量吗?或者说,这两种方式所测量的真的都是人们的生育意愿吗?假如情况并非如此,那么,研究者通过这两种测量方式得到的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比方60%的人想生两个孩子,或者人们的平均生育意愿为1.8个孩子等等,终究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育意愿?三、两种测量方式的效度如何?测量的效度validityfeasureent是指测量的有效性或准确性。效度是衡量测量质量的两个关键指标之一另一个指标是测量的信度。下面我们从测量效度的视角,对生育意愿调查中的两种测量方式进展分析。1、理想子女数:测量的是意愿还是看法?上述表

15、1的结果说明,绝大多数生育意愿调查采取的是理想子女数指标。问题是,理想子女数真的是在测量人们的生育意愿吗?让我们从采用理想子女数这种测量方式的生育意愿调查所提出的详细问题开场分析。下面是调查问卷中的详细问题:你认为理想的家庭应该有几个孩子?你认为理想的家庭最好有几个孩子?你认为一个家庭中生几个孩子最理想?您认为一个家庭中最理想的孩子数是几个?你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最好有几个孩子?您认为一对夫妇生几个孩子最适宜?仔细分析上述各种提问,不难看出,尽管详细表述方式各不一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以你认为?的方式提出问题的。正是这种特定的提问方式决定了它们实际上是在询问人们对某种现象或某件事

16、情的看法、态度或认识,而不是在询问人们对这一现象或事情的愿望、期望或想法!这正是我们理解理想子女数这种测量方式本质的關键,也是这种测量方式与生育意愿概念本质内涵之间的差异所在!这种本质的差异提醒出,用理想子女数作为生育意愿的测量指标,效度并不高!何为意愿?最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内心想去做、希望去做或者希望去到达、实现某件事的想法。而生育意愿,就是人们对于自身生育行为和生育结果的主观期望和意愿,也就是人们内心对于自己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什么时候生等问题的想法或期望。从国外学者的英文表述中我们或许也能得到一定的启示:生育意愿常见的英文表述是fertilityintentin,或

17、者fertilitydesire,fertilityill。所有这些表述强调的都是想要生育孩子的打算、愿望和想法。而意愿生育子女数的英文表述那么是desirednuberfhildren或者intendednuberfhildren1,直译过来就是渴望要的孩子数目或者打算要的孩子数目。这些正是生育意愿的本意。所以说,生育意愿本质上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期望。而上述各种测量理想子女数的调查问题本质上询问的那么是人们的一种主观看法、认识或者一种态度。尽管这种看法、认识或态度与这种期望相关,但二者却并不是一回事。期望更多地包含着人们内心的某种渴望和追求,而看法、认识或态度那么更多地停留在认知层面,具有更多

18、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是适宜还是不适宜的判断内涵。更直接地说,你认为理想的家庭应该有几个孩子等问题所测量的,其实是被调查者关于理想的家庭或者说理想的家庭构造国外也称为理想家庭规模,即idealfailysize,实际上指的是理想子女数量的看法。或者说是人们对理想的家庭、理想的家庭构造的一种主观认知。而我们想知道的生育意愿,那么是人们对生孩子这件事情的想法、期望或打算。它所答复的是诸如想不想、期望如何、渴望如何这样的问题,而不是答复理想家庭应该如何、什么样最好。既然理想子女数并不是对生育意愿的有效测量,众多研究者为什么都使用这一指标呢?笔者分析,研究者一定程度上是基于这样一种潜在的假设:即人们理想

19、中的孩子数目就是他们希望生育的孩子数目。因此,理解他们的理想子女数就可以理解他们的生育意愿。从理论上说,这种潜在的假设并没有错。但是,这种并没有错却是有前提的。这种前提就是:社会中既不存在任何限制或者鼓励生育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也不存在任何限制或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即人们的生育完全处于一种自主、自发、自然状态中。然而,非常显然地是,我国并不存在这样的前提即使是目前也不存在。且不说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会对人们的生育意愿产生影响,仅仅人口政策这一个方面,就会使得这样的前提不复存在。人们对理想子女数的答复,只能看成是一种在理想条件下、理想状态中的期望,是一种不考虑现实条件和现实情

20、况的期望。而人们的生育意愿,那么是一种在国家生育政策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自身家庭状况,以及个人价值观念、生活取向、身体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期望。因此,最理想有两个孩子是一件事,但实际生活中自己想不想生两个孩子、愿不愿意生两个孩子、能不能生两个孩子却又是另一件事。比方,研究者在生育意愿调查中经常听到的诸如虽然有两个孩子最理想,但考虑到经济因素或抚养孩子的本钱等,我们还是只想要一个孩子,虽然生两个孩子最理想,但考虑到我们的精力有限或身体不好、或工作太忙等,我们还是只想生一个孩子,或者虽然生一个孩子最理想,但考虑到祖辈的期望如传宗接代、或增加劳动力、或多子多福等,我们还是想生两个孩子等答

21、复,就是对这种差异的一种说明。更为重要的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中,方案生育政策对人们生育意愿的影响是刚性的。无论是1979年开场的严格限制生育的人口政策,还是如今有条件放宽生育的人口政策,都会使得人们心底里的生育意愿与这种影响下所形成的社会认知产生别离。作为认知层面的理想子女数,其反映的主要不是作为个体的人们的想法和愿望,而是社会中大多数人认可、大多数人承受的某种看法或观念。用有的研究者的话说,这种理想子女数相当于对孩子数量的主观最优判断1,反映的是一种社会观念、一种普遍可承受的社会价值和生育观念。因此,从概念上和测量上都与生育意愿有差异2。其实,理想子女数仅是生育意愿的指标之一,它反映

22、的是生育的社会标准或个人生育观念,是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家庭构成,而不是个人或家庭的现实生育需求或个人意愿。3也正因为理想子女数反映的是一种整体性的社会认知,因此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在一段时期中对不同对象进展调查,所得到的结果互相之间差异并不大。综上所述,生育意愿本质上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期望、想法或打算,而理想子女数的提问方式所测量的本质上只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主观看法、认识或观念。它既不同于人們心底里对希望生育几个孩子的真实想法,也不能准确反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综合考虑个人及家庭特定条件后选择的实际生育几个孩子的行为。总之,理想子女数确实与人们的生育意愿相关,但二者并不相等。它虽然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发

23、生变化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的只是社会观念的变化,但它与人们实际的生育意愿之间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间隔 。它不需要答复者去综合考虑个人的现实情景和家庭的特定条件,不需要考虑诸如子女的抚育本钱、家庭的经济条件、夫妇的时间精力、母亲的年龄、祖辈的身体状况、甚至家庭的住房条件等众多客观的、与生育和养育孩子严密相关的现实因素。而一旦考虑这些现实因素,答复者的答复可能就会大不一样了。这些现实的因素都可能使理想子女数所得到的只是人们的一种理想,而不可能成为他们的现实。因此,用理想子女数来测量人们的生育意愿,效度并不高。然而,现实中70%左右的调查使用的正是这种效度不高的指标。这或许就是按调查结果做出的预测与实际

24、申请生育的结果之间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它启示我们:在认识和预测人们的生育意愿方面,理想子女数只能作为一种有限的参考。2、假设与现实:第二条测量途径的特征及其局限关于测量生育意愿的第二条途径,我们同样按照测量的效度标准来进展衡量。先来看看第二种测量方式在实际调查问卷中所采取的详细提问形式:假设没有方案生育政策,你希望生几个孩子?假如没有方案生育政策,你想生几个孩子?假如国家政策允许,你打算要几个孩子?假如完全按个人意愿,您希望生几个孩子?假如允许随意生孩子,你想生几个孩子?不难发现,在上述各种不同的提问中,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它们都是以假设、假如等条件句的方式来进展提问的。假如先不看这些假设

25、的条件,只看问题的后一半,即你希望生几个孩子、你想生几个孩子等等,那么它们所测量的正是我们希望得到的生育意愿,或者说,后一半问题对生育意愿的测量具有很好的效度。然而,非常遗憾地是,由于我国社会三十多年来的现实中客观存在着限制人们生育数量的方案生育政策,因此,这种希望生几个、想生几个的有效测量又受着現实中存在的方案生育政策的干扰和影响,不可能直接询问。所以,研究者不得不在这些具有很好测量效度的问题前面,加上假设、假如等条件句作为前提。这样一来,所有测量又都变成了一种假设式:假设没有方案生育政策、假如完全按个人意愿等。第二条途径的测量效度问题也就集中到了假设条件句的影响上。这种加上了假设条件语句的

26、调查问题,对于测量人们真实的生育意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这种假设条件语句的提问,客观上将被调查者置身于一种非现实的情境中,即假设、假设的条件性,也就意味着其所提问题的内容和情境的不现实性。或许研究者的愿望实际上是研究者主观意识中或潜意识中的一种假设是:让被调查者暂时不考虑当前面临的方案生育政策的现实,进入到一种假定的、不受限制的、可以任由自己决定生育行为的情境中来考虑问题。那么,他们的答复所反映的就是真的面临这种情景时的想法。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理解到真实的生育意愿。虽然笔者不能完全排除研究者的这一良好愿望确实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良好的愿望或许更多只是研究者自己的一厢情愿。更

27、为理性的考虑那么是:应该站在现实的层面,站在被调查者的地位,从被调查者的角度来分析和对待这种假设前提的可能影响和实际效果。试想一下,在现实社会中,当一个普通的被调查者面对调查问卷中这样一个假设性问题,或者说这样一种假设的情景时,他的反响会是什么?他又会如何考虑和答复这样的问题?客观的现实是:调查问卷中的假设没有方案生育政策与实际生活中明明有方案生育政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问卷中的假如国家政策允许与实际生活中明明国家政策不允许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立。而且这种明显的差距和对立又客观地存在于被调查者的头脑中。它会导致被调查者在这种超出现实、脱离现实的问题面前,产生一种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现实的、这是

28、假的自然反响,继而在其答复调查问题的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反正这也不是真的的心理。即无论我怎么答复,无论我选择的答案是什么,都不会真的变成现实。正是假设条件式的提问所带来的这种心理反响,可能导致被调查者在答复这类调查问题,特别是在答复自填问卷中的这类问题时,不考虑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是选择他们认为适宜的,或者是任意的答案。从而导致其答复结果与他们真实的生育意愿之间产生间隔 。换句话说,假设性的问题和假设的情景所能得到的,或许也只是被调查者假设的意愿,而非他们真实的、实际的意愿。这种假设性的政策环境不同于真实的政策环境,据此得出的结果可能跟真实政策环境下人们的实际决策有较大的差异。1因此,用假设条件下

29、的意愿生育子女数来测量人们的生育意愿,也存在着缺乏现实性的缺乏。这种缺乏现实性的特点就是第二种测量方式在效度上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其次,除了假设性的影响外,假设条件下意愿生育子女数的测量方式还存在另一个弱点,这就是,要在有生育政策限制的条件下去理解人们在没有生育政策限制条件下的生育意愿,本身或许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有研究者认为,那种要求被调查者在假如没有方案生育政策的假设条件下来答复生育意愿问题的做法,对于被调查者来说很难想象2即被调查者很难想像出自己在那种不可能、不现实的情景中的想法和行为。确实,在客观上有方案生育政策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去想像自己在没有这种方案生育政策的情景中所具有的想法和行

30、为,或许真的有些不合情理。而以这种想象的结果来代表人们在真的面临没有方案生育政策情境中的想法和行为,也确实有些靠不祝因此,假设条件下意愿生育子女数的测量方式所存在的这一现实效度问题也同样值得重视。四、两条途径的相对效果:谁离人们的生育意愿更远?上述分析说明,从测量的效度来衡量,不仅采用理想子女数的方式没有真正测量到研究者想测量的现象,采用假设条件下的意愿生育子女数的方式可能同样也很难准确地测量到这一现象。正因为两种测量方式的效度都不高,导致了众多调查的结果与现实社会中人们实际的生育意愿之间存在差距,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根据调查结果所做的人口预测偏离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实际申请和生育的现实。从更

31、深的层面上说,关于当代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我们实际上所理解和认识到的并不非常准确,或者说非常有限。这是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的一个重要现实。当然,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由于无法采用直接的测量方式,研究者只能退而求其次,采取这两种不尽如人意的测量方式。但是更高的学术标准那么要求我们进一步弄清楚,现有的这两种都不太完美的生育意愿测量方式中,哪一种的效果相对会好一些?即从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人生育意愿状况的角度,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比拟一下,哪一种方式得到的结果相对接近现实,哪一种方式的结果可能离现实相对更远、误差相对更大一些?为了答复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确立衡量和比拟的标准。最好的标准自然是当社会中没有生育政策限

32、制时,或者说当人们不受生育政策限制时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社会中一直存在着方案生育政策,而所有的生育意愿调查也都是在有这种政策的现实条件下进展的,所以,这种最好的标准并不存在。我们只能用其他标准来近似地替代。笔者认为,在现实条件下,相对可靠且实用的标准是那些具有现实性的调查结果。这里所说的具有现实性,指的是调查对象在现实的生育政策面前,并不受其限制。换句话说,就是在现行方案生育政策条件下,调查对象照旧符合生育两个孩子的要求。这种具有现实性的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双独育龄夫妇、农村一孩为女孩的育龄夫妇、2022年底以后的单独育龄夫妇、2022年底以后的所有育龄夫妇等。只有对这

33、些符合方案生育政策的人群所进展的生育意愿调查,才有可能测量到当事人真正的生育意愿。因为在询问他们的生育意愿时,既可以不用理想子女数,也可以去掉假设没有方案生育政策的限制语,而是可以直接进展询问。他们对于生育意愿的答复相对来说也会更加接近其真实的意愿。当然,由于这类人群实际上也只是可以生育二孩的人群,所以,调查的问题也主要围绕着是否想生二孩进展。1那么,这些具有现实性的调查对象希望生育二孩的比例是多少?他们希望生育的子女数量平均又是多少呢?文献检索结果说明,到目前为止,这种针对具有现实性的调查对象的生育意愿调查共有8项:其中有4项是对北京市双独夫妇生育意愿的调查;有2项是对江苏省六个市县符合生育

34、两个孩子条件者生育意愿的调查;1项是对全国五大城市双独夫妇的生育意愿调查;1项是对湖北省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夫妇的调查。下面表2是这8项调查的结果统计:表2的结果说明:这些符合政策条件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对象中,平均希望生育二孩的比例为36%;希望生育一孩比例为64%;平均希望生育子女数为1.36个。假如将表2所得到的、对符合政策条件可以生育二孩的调查对象进展调查所得结果作为衡量标准的话,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用前述两种测量方式的详细结果来与之进展比拟。即看看前述两种测量方式的结果中,哪一种相对接近上述结果,哪一种那么离上述结果相对较远。表2具有现实性的生育意愿调查中关于二孩生育意愿的结果%调查地点调

35、查时间调查对象样本规模想生二孩不想生二孩没想好北京调查2022城市双独夫妇24926.144.229.72022农村双独夫妇33936.334.229.52022双独夫妇17829.843.327.02022双独夫妇22243.029.127.8江苏调查2022有一孩符合二孩条件者345711.168.820.12022有一孩符合二孩条件者443742.557.5五大城市调查2022双独夫妇31427.162.110.8湖北调查2022符合二孩条件者1003023.357.319.5符合单独二孩者695821.559.219.38项调查平均愿意比例29.050.620.4将没想好按想生与不想生

36、的比例分配后36.463.6平均意愿生育子女数1.36个为此,笔者采用两种方式搜集证据。一种方式是将前面表1中的41项调查结果按两种测量方式分别计,从总体上来比拟二者的结果;另一种方式是选择那些在同一項研究中同时运用了两种测量方式的调查工程,来详细比拟两种方式的测量结果。下面的表3是第一种方式比拟的结果:表3国内41项重要生育意愿调查中两种测量方式子女平均数的统计调查平均a调查平均调查平均调查平均1.71张晓青等,20221.82以上29项理想子女数测量平均值为1.72;除北京、哈尔滨等调查外,根本上都处于1.6-1.9之间;如去掉北京、哈尔滨的结果,那么为1.8。注:a:少数论文没有直接报告

37、平均意愿生育子女数或者平均理想子女数,系笔者根据表中统计数字计算得出。b与两项研究的测量内容与本文的处理方式参见表1说明。表3的统计结果说明,从总体上看,假设条件下意愿生育子女数的测量结果根本上处于1.3-1.5之间,理想子女数的测量结果那么根本上处于1.6-1.9之间,理想子女数的测量结果明显高于假设条件下意愿生育子女数的测量结果。假如去掉少数相对特殊的调查结果,那么,假设条件下意愿生育子女数的测量结果与前面表2具有现实性的调查结果几乎一样;而理想子女数的测量结果那么与其相距甚远。第一种方式证明理想子女数的测量结果更加远离衡量标准。以下几项调查中,研究者对同一个样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38、正好为我们提供了按第二种方式进展比拟的结果。调查工程1:上海市人口与方案生育委员会在2022年11月对上海市8501名20-49岁、目前在婚、夫妻至少一方为上海户籍的育龄夫妇进展了调查,同时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测量方式。该调查结果说明,对于你认为理想的家庭应该有几个孩子这一问题,73%的被调查者答复为两个,25%的答复为一个,总体的平均理想子女数是1.75个孩子。而对于在不考虑方案生育政策情况下,只考虑你自己的实际情况,你们打算要几个孩子的问题,答复要两个孩子的比例为48%,答复要一个的比例为46%,二者比例相当,都接近50%。分别比理想子女数的比例少了25%和多了21%。其平均意愿生育子女数为1

39、.46个,比平均理想子女数少了近0.3个。1调查工程2:北京市西城区计生委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开展研究中心2022年对北京市西城区2504位20-44岁原文此处误写成20-24岁的育龄妇女进展了生育意愿调查。该调查同样采用了两种测量方式。其得到的结果是:对于理想的家庭中应该拥有的孩子数量即理想子女数的问题,调查结果为被访育龄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量为1.8个;而对于在排除政策干扰条件下打算生育的孩子数量的问题即假设条件下意愿生育子女数,调查结果那么为平均1.5个左右。1两相比拟,同样是假设条件下意愿生育子女数的平均值比理想子女数的平均值少了0.3个。2调查工程3: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与江苏省计生委

40、2022年对江苏6个市县育龄妇女进展的生育意愿追踪调查中,研究者也采用了两个不同的测量问题:假如不考虑生育政策和其他条件,您认为一般家庭有几个孩子最理想?您自己希望生几个孩子?其调查结果显示,样本总体的平均理想子女数显著高于个人期望的平均数前者为1.65,后者为1.42,二者相差0.23个。3这三项调查工程同样得出了理想子女数的测量结果明显高于假设条件下意愿生育子女数的结果的结论。也同样证明了理想子女数的测量结果更加远离衡量标准。因此,无论是总体统计的方式,还是详细工程实例的方式,两方面证据都一致说明:理想子女数的测量结果明显高于假设意愿子女数的测量结果;理想子女数平均在1.6-1.9之间,即

41、希望生育二孩的比例在60%-90%之间;而假设条件下意愿生育子女数平均在1.3-1.5之间,即希望生育二孩的比例在30%-50%之间。通过将这两方面结果与前面的衡量标准进展比拟,不难发现,假设条件下意愿生育子女数更为接近衡量标准,而理想子女数那么离衡量标准相对较远。实际上,从前述分析中可知:由于理想子女数实际测量的是人们的态度、观念和认识,其测量的内容效度明显不高;假设条件下的意愿子女数虽然有缺乏现实性的缺乏,但其测量问题的内容效度明显比理想子女数高得多。因此,采用假设条件下的意愿子女数来测量人们的生育意愿,比采用理想子女数来测量的效果离人们实际的生育意愿会相对近一些。五、总结与讨论1.研究的

42、主要结论三十多年生育意愿调查的理论说明,研究者通常采用理想子女數或者假设条件下的意愿生育子女数来测量人们的生育意愿。但实际上,理想子女数并不是人们想生的孩子数;用理想子女数进展测量,所得到的只是人们的对生育的看法和观念,而不是人们对于生育的想法和意愿。所以用理想子女数来测量人们的生育意愿,其效度并不高。假设条件下的意愿生育子女数是在有方案生育政策的现实中假设没有政策,因此这种测量缺乏现实有效性。即假设无政策并不是真的没有政策。因此,这两条研究者不得已而为之的间接测量方式,并不能很好完成对人们真实生育意愿进展准确测量的任务。但相比拟而言,假设条件下意愿子女数的测量效果优于理想子女数的测量效果。即

43、理想子女数的测量效度更低,它比假设条件下意愿子女数离人们的生育意愿更远。总结三十多年来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由于两种生育意愿测量方式的效度都不高,特别是由于70%左右调查所采用的是测量效度相对更低的理想子女数的方式,因此,现有调查对于认识和反映当代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来说无疑存在着较大的偏向。这一状况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现有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并没有准确地测量到人们的生育意愿。因此对于当代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我们实际上理解得并不多。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实。2.相关问题的讨论在本研究结果的根底上,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第一,如何对待现有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现有生育意愿调查的两种测量方

44、式是在有生育政策限制的背景下研究者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本文指出现有生育意愿测量方式缺乏效度并不意味着这些结果没有价值。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认识和对待它们。换句话说,现有各项生育意愿调查结果的价值会因为我们认识和对待它们的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笔者注意到,学术界对现有的调查结果根本上采取的都是承受、相信的态度,即视调查结果为现实。很少有学者去分析这些调查结果在反映客观现实方面是否存在局限、问题和差距。这一方面可以从三十多年来所发表的几百篇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根本上都没有受到质疑或商榷反映出来受到商榷的调查结果仅一项;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现有的关于生育意愿研究的文献综述中看出来。无论是风笑天等人关于上世纪最后

45、二十年中生育意愿研究的综述1,还是姚从荣等人关于新世纪前十年中生育意愿研究的综述2,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客观上都成认和承受了现有调查的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把调查结果当作现实对待。两篇综述文章中虽然也有一些分析和评论,但重点都是对调查结果进展归纳和描绘,即都是以这些调查结果为根底,来描绘生育意愿的变迁趋势。这些情况说明,目前学术界对现有的生育意愿结果的认识,往往都自觉不自觉地基于一种并不成立的前提:即现有调查结果都是对现实社会中人们生育意愿的真实反映,因此相信并承受它们。很少有学者去仔细解析每一项详细生育意愿调查的质量,去认真掂量不同研究结果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生育意愿的程度。事实上,可以肯定的

46、是,三十多年来的生育意愿调查,既有较好反映社会现实状况的,也有片面反映社会现实状况的。风笑天曾经以对独生子女进展的生育意愿调查研究为例,进展过详细解析。其研究结果说明:到目前为止的有关第一代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给我们所描绘的是一幅杂乱的图像:他们的平均意愿生育子女数目从1.00到1.50,希望生育一孩的比例从最低的45%到最高的80%;期望生育两个孩子的比例从最低的15%到最高的50%;不同调查结果互相之间的差异较大。现有研究都没有做到完全反映第一代独生子女这一总体所具有的生育意愿的整体状况。或者说,这些调查结果都只是在有限的程度上、描绘了这一总体中的一局部对象的生育意愿状况。3那么,推而广之,现有的众多生育意愿调查结果很可能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一方面,不同调查由于自身质量不同,因此其反映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生育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