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祝九芬《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祝九芬《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祝九芬《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祝九芬《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祝九芬《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丹棱城区小学 祝九芬【课文品读】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展开的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小英雄的故事。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课文篇幅较长,以空行为标志,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四部分内容:诱敌上钩、传递敌情、歼灭敌人、继续战斗。“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文章修辞的灵活运用以及巧妙的岔

2、话让小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行文结构上更是多处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巧妙作答,举动顽皮,活现形象。第一部分“诱敌上钩”是文章浓墨重彩的部分。一开始就渲染了这样的一个氛围“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拟人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连树木都“垂头丧气”,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然后又以“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小男孩是故意坐在河岸边诱敌上钩的,接着通过小男孩的一系列的答非所问的巧妙岔话使敌人放松了警惕。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觉察中戏弄、漫骂敌人,“麻雀、

3、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指的是敌人。德国兵虽然也“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但听、看小夜莺的言行,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于是相信了小夜莺,并且让他带路。这些话语都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故事就这样一步步向前发展着,我们内心深处也暗自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拍手称快。小夜莺的答话是文章第一部分作者叙述的重点,小夜莺的答话虚实相间,颇有童味,加上小夜莺一系列顽皮的动作,使敌人相信了他。然而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也在这些言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构思别致,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课文中多处运用照应的手法,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课文开头说“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

4、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说“被烧毁的村子”。这样环境描写出了村庄被摧毁,一片废墟,给人沉痛的感觉。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起对德国法西斯的仇恨,对游击队的支持。文章结尾的部分这句话“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照应了文章的开头“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结构上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同时还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小夜莺在村口放哨这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则是他和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方式。这样,我们对“

5、小夜莺”就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一个机智、勇敢、爱国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教学目的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重点难点1. 理解

6、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课题与中心、内容的关系,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初读、精读、巧练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2.查阅资料,了解鸟儿夜莺。3.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在有预习的前提下安排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铺垫 (4分钟)1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齐读课题)2简介历史背景。苏联卫

7、国战争: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抵抗战争,叫“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卫国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有利的因素占领了苏联不少地方,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军发起总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历经4年的卫国战争的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其间,苏联各地涌现出许多爱国将士,爱国民众。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是许许多多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人民中的一分子,大家都亲切叫他什么?(小夜莺。)活动

8、一 初读 (9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教师提示下列字词的读音。我会读:屑 挺 拧 蘑 鬼 呻 吟 宛2默读课文,给每一个部分加上小标题。3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活动二 精读 (22分钟)1一线串珠,妙用“歌声”。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在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在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了。学生活动: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并交流。师生交流及教师总结:以歌声诱敌上钩“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9、。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这表面上看描写的是夜莺的歌声,其实它表明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引敌上钩,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以歌声麻痹敌人小孩和军官“并排着走”,“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这是在麻痹敌人,使敌人放松警惕,让敌人确信他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以便后来用不同的鸟叫跟游击队联系时不让敌人产生怀疑。以歌声传递敌情“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他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二,三,四”夜莺的叫声停止了。“32个鬼子”“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机关枪。”

10、这是小孩在用夜莺的歌声、杜鹃的叫声向游击队报告敌情,以便游击队把敌人一网打尽。以歌声继续战斗“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这不仅照应了开头,而且暗示了小夜莺刚用“歌声”协助游击队歼灭了一群鬼子,又用“歌声”投入新的战斗,执行新的任务。2. 修辞妙用,刻画形象。学生活动: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运用修辞的句子并理解其含义。师生交流及教师总结:情真意切的拟人 “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拟人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连树木都“垂头丧气”,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一语两用的双关当敌人问小孩子“你们这里有没

11、有人”时,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是真的野兽,战争一开始,枪炮轰鸣,野兽都跑出了树林,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是把敌人比作“野兽”,人们见他们来了,“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双关”,一方面表现了小孩子的机智聪慧,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的强烈憎恨之情。富有气势的排比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他天真活泼,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他的“学夜莺叫”“学杜鹃叫”正是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

12、用得多好。转弯抹角的借代“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惹人喜爱。3巧妙岔话,活现形象。学生活动:让生激情朗读夜莺的巧妙岔话并体会交流。师生交流及教师总结:德国兵进了村庄,小夜莺的叫声引来了德国兵。德国军官问:“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男孩的回答令敌人喜出望外又大失所望:喜的是男孩言下之意,村子里有许多人,不止我一个;失望的是,村子里多的是麻雀、猫头鹰

13、这些鸟,并不是人。男孩故意装出糊涂,答非所问的岔语,由于非常沉着,自然,不仅没引起敌人的警觉,反倒麻痹了敌人,放心让他带路。在向苏蒙塔斯村去的路上,德国军官突然问:“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小夜莺的心里是很明白的,因为他正在为游击队放哨。他故意问:“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等敌人回答“是”或“不是”,他又自问自答“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岔开了极为重要的话题,避开了敌人的追问。小夜莺的两次岔话十分巧妙,让愚蠢的敌人完全相信了他的话,并且放放心心地让他带路。当德国兵走到林中空地上的时候,游击队的冲锋枪开火了。这一漂亮仗是与小夜莺的机智岔话有密切联系的。

14、4. 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学生讨论: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何作用?师生交流及教师总结:课文中多处运用照应的手法,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渲染气氛课文开头说“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说“被烧毁的村子”。这样环境描写出了村庄被摧毁,一片废墟,给人沉痛的感觉。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起对德国法西斯的仇恨,对游击队的支持。结构严谨“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结尾“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正是因为这件绿衣服,才使孩子能够在敌人面前迅速钻进树林而不易被发现;孩子“削什么”是为了迷惑敌人,使敌人以为这只是一个正在玩耍、没有心计的小孩儿,从而对他放松警惕,以便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前后照应,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