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成本对象控制_第1页
SAP成本对象控制_第2页
SAP成本对象控制_第3页
SAP成本对象控制_第4页
SAP成本对象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本对象控制(上)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王纹 孙健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Product Cost Controlling)是一个集成性很高的模块。接触过此模块的财务及管理人员往往有这样的困惑:首先,它和我们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有显著的不同;其次,它的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等概念又恰恰是财务管理中的基本概念。由于ERP在产品成本控制模块上提出了新的管理思维方式,很多人对于此模块在管理上的应用总是不得要领。不过,好在我们对类似下面的对白并不陌生: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局限 总经理:上个月的报表我已经看过了。我注意到上个月的毛利减少了。 财务经理:是的。上个月是淡季,销售收入比前月下降了10%。 总经理:

2、没错。不过我发现销售成本只下降了4%,而且很多产品的单位成本都比上个月提高不少。 财务经理:是这样的:很多成本都是固定的,像机器折旧等,工人工资中的很大一块都不会随销售额下降,而且有几种主要的原材料这几个月价格一直在上涨。 总经理:这个我知道。不过,我想知道开工不足和原材料涨价对成本到底造成了多大影响。有没有具体一点的数字?起码可以和销售部一起想想对策,价格是要调低还是调高。 财务经理:这个需要把数据再分析一下,不过需要一点时间。但是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大致可以从各种产品单位成本中原材料那部分的变动看出来。 总经理:可以看出一点。不过我需要一个总数,最好还能看看每种产品受到的影响。还有,这些单位成

3、本是怎么算出来的,有没有详细的资料? 财务经理:简单点说是这样的:根据财务账上的原材料采购,结合仓储部门的台账,计算出原材料成本,再将公用的原材料、人工、折旧还有其他制造费用先按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各种产品上去,随后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再按当月的产量和月末在制品的约当产量分摊到成品和在制品上,从而核算出当期产品的单位成本,最后还要根据先进先出法核算产品销售成本和月末产成品余额 总经理:行了,还真复杂。不过我听起来,好像都是靠分摊来计算的,那么如果哪个产品、哪批生产多用了料,多耗了工时其实从账上反映不出来喽? 对了,刚才讲到原材料成本增加是不是也有车间管理的问题在里面?还有,最近我看车间里工人效率好像

4、不高,这是不是也会增加成本?我看这方面应该加强管理。 财务经理:这个我不是很清楚,最好找生产部门经理谈谈。分摊的方法虽然不解决您提的那些问题,但一般企业里都是这么做的。再说公司产品那么多,生产批次更是不得了,如果仓储和生产那边不能记录到那么细,光财务部肯定核算不到那么细。而且一到月末关账,财务部工作量非常大,每天都加班。 总经理:这个我也知道。不过你看上个月的报表,到今天20号才出来。 财务经理:可是储运部10号才把所有库存的进销存表整理出来给我们 总经理:这个问题你们去协调一下吧。对了,本季度的预算决算报告准备得怎么样了?星期五可要开会了。这个季度利润指标没有完成,到底什么原因要分析一下。抓

5、紧把报告写出来。 财务经理: 如果这是一则广告,那接下来应该是通栏标题:“使用ERP软件,解决您管理中的难题”,或者是“ERP,完善的管理之道”。但是本文不是一则广告,我们想解释这样两个问题: 1.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到底有什么问题? 2. ERP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管理的?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我们只要对上文的对白稍加分析,就可以汇总出答案: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1虽然可以核算出成本,但是对于成本的波动无法提供有力的解释,无法量化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材料价格变化,材料使用效率,开工率变化,工厂作业效率变化,制造费用变化,等等。 2由于在较高的层次上就使用了分

6、摊的方法,而不是认定的方法,使得数据只具有总量上的意义,而缺乏明细分析的意义。比如在产品多、规模大的企业中,无法提供各种产品、各个生产批次的准确成本。 3上述两个弱点使得成本控制缺乏依据。比如上文中总经理认为工厂管理有问题,效率不高,但他是否有足够的依据做这样的判断呢?如果基于含糊的主观感觉,实施笼统的强化管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4同样基于上述1和2两个问题,使得决策缺乏重要的成本数据的支持。比如上文中该公司同时面对产能利用不足和原材料涨价的问题,那么究竟是应该点燃一场价格战夺取市场份额,还是通过提价增加毛利空间,投入市场推广提升品牌层次?类似的决策,需要各方面的信息,产品成本肯定属于最重要

7、的一类信息。 5原始数据的收集困难,而且准确性和及时性不易保证。产品成本的计算,大量的数据来自物流部门。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在任何企业里都是一个难题。原始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信息的质量。 6即使在较高的层次上就使用了分摊的方法,不可否认的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仍然是繁重和紧张的。而且同样的故事,每个月都在重复。 好了,回答完第一个问题,我们下面的篇幅就来解释ERP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其实答案很简单,ERP解决这些问题依靠两种技术:第一,集成的技术;第二,管理会计的技术。 集成的技术解决了数据收集的难题。当代ERP系统几乎涵盖了企业运作的所有领域,它是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平台。数据在各个部门实

8、现了集成共享,这些数据包括物料清单(BOM),工作中心(Work Center),工艺路线(Routing),成本中心和作业(Activity),物料主记录(Material Master Data)等(这些术语在上期标准成本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中有详细的解释,请参见该文)。还包括下文将解释的生产定单(Production Order),库存移动(Goods Movement),工票(Time Ticket)等等。集成提高了数据的即时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同时适应了明细分析的需要。 管理会计的技术满足了数据分析的需求。ERP系统采用了大量成熟的管理会计技术,比如成本对象(Cost Object

9、)和成本流(Cost Flow),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Variance Analysis)等等。这些技术在理论上都比较成熟。通过它们,ERP实现了对原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提供了管理者多维和明细的产品成本信息。 在上期标准成本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中我们介绍了标准产品成本的制定,基本上是属于计划的范畴,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本文将介绍产品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这是通过成本对象控制(Cost Object Controlling)子模块完成的。 系统集成和成本流 图1是产品成本控制的概览。在右上方我们看到一个生产定单(图中绿色的箭头)正在工厂中被执行。这个定单经过了四道工序,分别在四个工作中心中

10、完成。在各道工序中有原材料的投入,完工后产成品收货入库。同时,仓库(图中绿色建筑物)负责各种存货的收发存。这是一幅简化的制造企业工作场景。现在让我们看看在ERP中是怎样管理这个过程的,同时整个过程如何影响生产成本的控制。图1中央绿色的箭头表示生产定单,我们的描述将围绕它展开。 A生产定单下达 生产定单是ERP生产模块的重要概念。生产定单定义了什么产品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如何被生产;同时,多少工作、多少资源将被使用;以及定单的成本将被如何结算。 生产计划部门运行MRP等计划工具,系统结合产品需求和库存状况生成计划定单(Planned Order)。计划定单被确认并转成生产定单,生产定单下达后

11、,车间开始执行生产任务。 对于产成品,由于在系统中已经维护了它们的工艺路线和物料清单,在生成生产定单时系统会自动建议生产工序以及各道工序的原材料投料,计划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和确认。当生产定单下达时,该定单的预估成本(Preliminary Cost)也被同时计算出来了。预估成本的计算过程和上期标准成本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中产品标准成本的计算过程基本相同,只是工艺路线和物料清单变成了生产定单中修正后的情况,而且批量也变成了定单的实际批量。 生产定单除了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外,在成本会计中它还是重要的成本对象。成本对象好比企业中汇集成本费用的大大小小的水池,而成本流则是流入和流出这些水池的水流

12、。我们要控制的就是各种成本对象的成本,因此这个模块叫作成本对象控制。本文中涉及了三种成本对象:生产定单、成本中心和市场细分(参见ERP中的盈利分析)。 B生产定单领料 车间在执行生产定单的过程中,系统会提示各工序需要领用的原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实际领用可以参照提示或做更正。仓储部门负责库存的管理,仓管员会根据实际数量在系统中记录本次发货。这是一个简单的操作,但是在ERP内部却产生如下结果: 1 记录并保存了一张反映库存移动的物料凭证,即通常所说的出库单。假设本例中,在2001年5月,从WH01原材料一号仓库中被某生产定单领用材料125块。 2 自动生成了一张财务记账凭证:借 生产成本原材料 贷

13、原材料,金额为原材料数量乘以原材料价格,原材料价格可以是标准价格也可以是移动平均价(本文中使用移动平均价核算原材料),假设当前的移动平均价是960 RMB/块,那么该凭证的金额就是120000 RMB (125960)。 3 自动生成了一张成本会计凭证。这张凭证记录了有一股成本流,性质是“生产成本原材料”流入了该生产定单,金额是120000 RMB(请注意图1中B.下方标有“原材料成本”的红色箭头,即表示了这股成本流)。 这三张基于库存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不同模块的凭证,相互之间以及和生产定单之间都存在勾稽关系。 C1、C2、C3集成或手工录入成本和费用 每个月除了原材料成本之外,还会发生

14、很多和生产相关的成本和费用,它们或者通过系统集成或者是用手工方式被记入了财务会计模块和成本会计模块。比如固定资产模块,月末自动计算折旧并过账,在财务中自动生成:借 制造费用折旧 贷 累计折旧 的记账凭证。同时根据固定资产所属的不同成本中心,折旧费用自动流入了各个成本中心。本例中,500000 RMB的折旧费用流入了生产成本中心CC01。再比如人力资源模块,月末计算工资生成 借 生产成本人工 贷 应付工资 的分录。同时工资费用也流入了各相关成本中心。本例中 350000 RMB的工资费用流入了生产成本中心 CC01(见图1,C2)。而对于水电能源、机物料消耗及其他制造费用都通过财务手工输入发票时

15、记入系统: 借 制造费用 贷 应付账款。同时手工认定或分摊到各成本中心。本例中在2001年5月水电能源和其他制造费用分别是80000 RMB和70000 RMB流入了生产成本中心CC01(见图1,C3)。此外,有总计400000 RMB的各种成本费用流入WH01一号仓库成本中心(见图1,C1)。 D工票确认 在生产定单执行过程中,各道工序要对耗用的时间加以确认。系统会以定单下达时的标准工艺作为提示,生产主管需根据实际耗用的作业量修改并确认工票。这项工作对财务会计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从成本会计的角度来看,此时发生了成本的转移:作为一个生产成本中心CC01 开板车间为该生产定单提供了服务。如果在C2

16、、C3中我们认为该成本中心正在耗用公司的资源成本流入,那么此时它正在创造价值,而工票及工票上确认的作业数量就是这种价值的体现。因此成本从生产成本中心CC01转移到了(或者说流入了)生产定单。对成本中心来说,这是它的产出,而对生产定单来说,这就是它的投入。 本例中这股成本流的金额确定如表1。 表1. 2001年5月作业作业量作业价格总计ACT01 生产准备100 H160 H300 HACT02 开板200 RMB/H250 RMB/H200 RMB/HACT03 抛光20000 RMB40000 RMB60000 RMBE间接费用结算 除了生产成本中心,还有一些成本中心也为生产提供了服务,比如

17、仓库。虽然仓库不直接参与生产,但是仓库的费用也应该是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只是和生产成本中心不同,这些成本中心是间接服务于生产的,所以应该采用和D.工票确认不同的方法完成成本的转移,如通过间接费用结算来完成。间接费用结算是通过成本核算单(Costing Sheet)完成的。成本核算单实质上是在系统内预先设置的一套规则,它将间接的制造费用以附加费率的形式计算到生产定单上。比如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原材料成本制定不同的附加费率,让生产定单各自承担仓库管理的费用。本例中在2001年5月该生产定单承担了来自WH01一号仓库成本中心的费用15000 RMB。间接费用结算一般在月末进行。 F1、F2成本中心差异结

18、算 就像上文提到的,不论是生产成本中心还是间接成本中心都有成本的投入和产出。投入和产出是按各自不同的方式核算的,因此可以肯定在月末这些成本中心的投入和产出是不会相等的。这种差异可能是由开工率变化造成的,也可能是资源消耗超标造成的,也可能是资源价格变化造成的。因此,月末,系统将量化不同类别的差异。下文将会详细阐述各类差异计算的方法。但是差异总数=投入 -产出的公式总是成立的。 同时,系统将自动生成会计分录 借/贷 商品价差成本中心差异,贷/借 生产成本成本中心差异。本例中假设该公司在2001年5月只有一张生产定单在生产,那么生产成本中心和间接成本中心各有880000 RMB和385000RMB的

19、不利差异。 (F1=C1-E=400000-15000=385000 F2=C2+C3-D=850000+150000-120000=880000) G1、G2在制品结算 在制品(Work In Process)是指月末结账时仍在生产状态的产品。由于会计上按会计期间出报表的需要,因此需要将在制品的成本物化成存货,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系统在月末将未完工的生产定单所累计的成本扣除部分已入库的产成品的价值作为在制品的价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在制品=生产定单成本-已入库产成品。 同时,系统生成会计分录 借 在制品 贷 生产成本在制品结算。如果下个月该定单仍然没有完工,系统将再次计算在制品价值,随后将差额

20、做分录入账。如果下个月该定单完工了,那么系统将取消在制品,分录是 借 生产成本在制品结算贷在制品。本例中在2001年5月该生产定单在制品价值为255000RMB。 H. 产成品完工入库 当各道生产工序都完成后,产成品将被验收入库,系统会根据生产定单提示应该入库的数量,当然真正输入的应当是仓库实际收到的数量。和A.生产定单领料相似,此时ERP中也产生了三张凭证,只是:1. 此时是入库单,而不是出库单。本例中在2001年6月完工入库100套。2.会计分录变成 借 产成品 贷 生产成本产出,而且对于产成品使用标准成本计算金额。标准成本可以是按本刊上期标准成本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计算的标准成本,也可

21、以是上月该产品的实际成本。本例中标准成本4000 RMB/套,总成本400000 RMB。3.因为产成品是生产定单的产出,所以这时候的成本流是400000 RMB 的成本从生产定单中流出。 I. 生产定单差异结算 和成本中心类似,生产定单的投入和产出也是不平衡的。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原材料消耗超标,原材料价格波动,生产效率降低,批量太大或太小等等。系统同样也会量化这些不同类别的差异(将一起在下文中详细阐述)。同样道理差异总数=投入- 产出。 但是生产定单差异和成本中心差异也有不同:生产定单差异只有在定单完工之后才会计算。因为,如果定单尚未完工,那么在月末该定单所有的成本余额都作为在制品结算了。因

22、此也可以说,生产定单差异和在制品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系统将自动生成会计分录 借/贷 商品价差生产定单差异 贷/借 生产成本生产定单差异。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复杂,那主要是因为我们试图将涉及到的各个集成模块都囊括进来。现在让我们把仅仅属于成本会计的内容抽取出来,图2和图3就是本例连续两个月的成本流概览,是不是清晰了很多呢? 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将该生产定单简化成两道工序,第一道在2001年5月完成,第二道在2001年6月完成并且产成品入库。同时假设该工厂在连续两个月中只有这一个生产定单。 2001年5月和6月的数据如表2。 表2. 2001年5月和6月的数据(单位:元)生产定单领料生产准

23、备开板抛光间接费用2001.05120000200004000060000150002001.0650000600006000010000本例中假设在2001年6月该生产定单完工结算,那么差异应该是35000 RMB的不利差异。 I=170000+20000+100000+120000+25000-400000=35000RMB 如果把仅仅属于财务会计的内容抽取出来,则得到图4会计分录和丁字账户的一览。对于那些谙练财务的读者,图4应该会很有用。 图4中实线箭头表示2001年5月的会计分录,虚线箭头则代表2001年6月的会计分录。根据差异和在制品的计算规则,实际上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图4中黄

24、色区域)的每月余额都保证为0。 注:对于商品价差科目,既可以用我国传统的处理价差科目的方法,将价差分摊到产品销售收入和月末价差中;也可以同时使用ERP中的实际成本模块和本文所述的成本对象控制模块,在月末核算出实际成本,按实际成本自动更新产成品科目和商品价差科目,此时商品价差科目余额应全部转入产品销售收入中,或者更直接,将价差科目设为产品销售收入的二级科目。 本文中着重讲述了ERP产品成本模块的一些概念,介绍了成本对象控制中的系统集成和成本流。本文的下半部分,将向大家介绍产品成本模块中的差异分析以及差异在各部门中的责任认定和它的报表体系。 参考文章: 标准成本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本刊2001年

25、第9期 ERP中的盈利分析本刊2001年第6期 作者联系: gordonwangwen cindysunjian 成本对象控制(下)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王纹 孙健 HYPERLINK /issues/2001/11/images/18-1-1.gif t _blank 图5本刊上期成本对象控制(上)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一文,着重讲述了ERP产品成本模块的一些概念,介绍了成本对象控制中的系统集成和成本流。作为继续,本期将介绍产品成本模块中的差异分析以及差异在各部门中的责任认定和它的报表体系。 差异分析和报表 成本对象和成本流使我们可以用货币的形式理解企业的内部价值链 HYPERLINK /i

26、ssues/2001/11/images/18-2-1.gif t _blank 图6(严格来说应该是价值网),同时使我们初步具备了划分成本责任的条件。从图5所示的生产定单实际成本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张生产定单执行的两个月里,对于该定单的各种性质的投入以及最终的产出,我们也可以看到产出小于投入,定单产生了不利差异。成本会计借用了财务会计的借贷概念,“借”代表投入或成本流入,“贷”代表产出或成本流出。投入大于产出的差异称为不利差异,产出大于投入的差异称为有利差异。图6所示的成本中心实际成本报告,在2001年5月,CC01成本中心投入和产出之间有880000 RMB的不利差异。类似这样的报告在系

27、统中都是实时更新的;我们可以随时跟踪最新情况。 HYPERLINK /issues/2001/11/images/18-3-1.gif t _blank 表3虽然上述报表具有一定的分析作用,但是面对一个成本对象如果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总的差异数字,很多问题仍然不能被揭示出来,因此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分类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生产定单差异 HYPERLINK /issues/2001/11/images/18-4-1.gif t _blank 图7图5中生产定单的总差异是直接把投入和产出做比较得出的,而产出又是根据标准成本计算的,如果直接拿这个差异来判断生产部门的绩效,相信我们立刻会受到对于标准成本的合理

28、性的质疑。上文中我们提到标准成本,要么是根据标准工艺计算的(参见本刊2001年第9期标准成本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要么是上月的实际成本。但是无论哪种情况,其时效性和可比性都存在问题:工艺可能有变化,批次大小可能变化,原材料和作业价格也可能变化。因此在ERP中选用了预估成本作为比较的基准。对预估成本还有印象吗?它是在生产定单下达时(见上文A.)根据该定单实际选用和剪裁的工艺流程,结合当时各种价格计算的。本例中该生产定单的预估成本如表3第4、5列所示。通过计算系统得到图7所示该定单最终的比较成本报告。这个报告就比图5的报告更有意义,因为它反映了在该定单生产过程中各类成本和定 HYPERLINK

29、 /issues/2001/11/images/18-5-1.gif t _blank 表4单下达时的估算之间发生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生产差异。与此同时系统将差异进一步明确为是价格变动造成的,还是耗用数量造成的。表3给出了价差和量差的计算过程。对于价格差异需要由采购部门作出解释,而对于数量差异则需要各工序的负责人做解释。 生产差异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差异,而从标准成本建立到生产定单下达之间发生的差异我们称之为计划差异。本例我们用ERP标准成本子模块计算该产品的标准成本。根据标准工艺,该产品标准批量是125套。除了生产准备时间和批量大小无关外,其他成本耗用量都和批量大小成正比,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30、。 HYPERLINK /issues/2001/11/images/18-6-1.gif t _blank 图8和生产差异类似,计划差异中和批量大小相关的成本也分价差和量差,只是计算量差时需要根据批量大小做调整。 本例中原材料成本-A 价差 = (950元/块 - 900元/块)120块 = 6000元 原材料成本-A 量差 = (120块 - 150块 100套/125套)900元/块 = 0。 但是有些成本和批量大小无关,比如对于一个生产100套产成品的定单和一个生产125套产成品的定单,生产准备的作业量是相同的。这时如果一张定单批量太小,那么每套产品所承担的成本就增大了。批量差异的计算

31、公式如下: 批量差异 = 和批量无关的标准成本 (1 - 预估批量 / 标准批量)= 20000元 (1 - 100套 / 125套)= 4000元。 HYPERLINK /issues/2001/11/images/18-7-1.gif t _blank 表5批量差异是由于生产计划的批量和标准批量不同造成的,因此应该由生产计划部门负责解释。 系统将各种不同性质的差异汇总一下,就可以得到图8中关于该生产定单的差异分析报告了。各种差异由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负责解释原因或承担责任,成本控制就不会再是雾里看花,随心所欲的了。 成本中心差异 HYPERLINK /issues/2001/11/image

32、s/18-8-1.gif t _blank 表6成本中心也是重要的成本对象,对于它的投入和产出之间如果存在差异,我们也要逐项细分并量化。本例中生产成本中心CC01在2001年5月一共有880000元的差异(见本刊上期中图1,F2)。我们必须对它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分析的基础是成本中心和作业的计划。表5是CC01在2001年5月的计划数据。在计划标准成本时,我们对成本中心和作业做了计划并计算了作业价格(参见标准成本ERP中的产品成本)。根据表5,我们计算出三项作业的价格分别是200元/H,250元/H和200元/H,我们已经在本文中多次使用。 HYPERLINK /issues/2001/11/

33、images/18-9-1.gif t _blank 图9计划虽好,但它还不是和实际比较的合理基准。因为,如果实际开工大大超过或者低于计划,那成本必然超过或低于计划成本。所以合理的比较基准是目标成本(Target Cost)。目标成本是对成本中可变的部分按照开工率调整后的成本。开工率(Operating Rate) = 实际作业量 / 计划作业量。本例中三项作业的开工率都是 10%。表6是计算得出的成本中心CC01 2001年5月的目标成本。而图9则是该成本中心的比较成本报告。 与此同时,我们将实际成本也认定或分摊(Cost Splitting)到作业上,而且应当区分出是固定的还是可变的。如果

34、采用分摊,分摊的依据就是目标成本。表7是认定和分摊后的实际成本。 HYPERLINK /issues/2001/11/images/18-10-1.gif t _blank 表7和生产定单一样,对于成本中心的成本投入差异,我们可以分别计算价差和量差。由于成本中心不像生产定单有工票确认等确认数量的步骤,因此需要在输入费用凭证时同时输入数量。考虑到工作量的问题,我们一般只对较重要而且价格波动较大的成本和费用记录数量;其他成本投入的差异可以看作是量差,由成本中心(车间或厂区)管理者负责解释。限于篇幅,本文就不计算成本中心的价差和量差了。通过比较表6和表7,我们计算出表8所示的CC01成本投入差异。

35、HYPERLINK /issues/2001/11/images/18-11.gif t _blank 表8对于成本中心,我们需要考察一项特别重要的产出造成的差异产能差异(Volume Variance)。产能差异是由于工厂开工不足,从而使固定成本无法创造应有的价值而造成的。产能差异应由计划部门和销售部门负责解释。产能差异的计算公式是:产能差异 = 固定目标成本 (1 - 开工率)。通过表6中的数字,结合三项作业的开工率,我们计算出表9所示的CC01的产能差异。 HYPERLINK /issues/2001/11/images/18-12-1.gif t _blank 表9同生产定单一样,系统

36、也可以将成本中心的各种差异汇总出如图10所示的成本中心差异分析报告。各部门分别负责解释其中的各项差异。 产品成本报表体系 HYPERLINK /issues/2001/11/images/18-13-1.gif t _blank 图10如果上面的数字计算让您觉得心烦意乱,没有关系,因为在企业中只需要少数专业的关键用户(Key User)掌握其中诀窍,大量的最终用户(End User)只需要进行直接的事物性操作就可以了,比如下生产定单,收发库存,工票确认,记提折旧,核算工资,费用报销等等。而对于管理者则应该明白上述的各种概念,这样在阅读报表时就可以更加得心应手。好的ERP系统都有预先定义好的产品

37、成本报表体系,它应当是多层次多视角的,比如应当包括汇总分析(Summarized Analysis),对象清单(Object Lists),明细报告(Detailed Reports),对象比较(Object Comparisons)和其他报告。报表之间应当建立链接(Report-Report Interface)和进行穿透分析(Drill-down)。 汇总分析是那些在较高层次上汇总数据进行分析的报表(比如在工厂层次)。这意味着一个单独的报表对象将以特定的结构展现其总括的面貌。图11表示了一个汇总分析的例子,从它出发可以做穿透分析一直到明细报告。 对象清单是那些通过报表选择条件的帮助可以生成

38、满足条件的成本核算对象清单的报表(比如某种定单类型的所有定单)。如果你想查看某个特定的对象但又不知道它确切的编号或描述,你可以通过对象清单报表和条件选择生成一个可能符合条件的对象清单。从这个清单,你可以直接调用你感兴趣的对象的明细报告。 HYPERLINK /issues/2001/11/images/18-14-1.gif t _blank 图11明细报告是那些提供单个成本核算对象(如定单)的某种特定数据的报表。我们在上文已经看到很多明细报告了。 对象比较是那些将一个对象和另一个对象作比较的报表,比如比较两个生产定单成本的报告。 此外,通过系统集成将成本对象控制模块的差异分析数据传送到盈利分

39、析模块,我们对于市场细分的分析就可以采用图12那样的边际分析的模式:产品销售收入扣除产品标准成本后是第一个层次的边际贡献;再扣除和生产定单相关的差异是第二个层次的边际贡献;再扣除成本中心的差异就是第三层的边际贡献。图12是用本文所举例子的数据,生成的该公司的边际贡献报告。该公司问题出在哪里应该已经一目了然了。当然本例过于极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从该报表出发,借助报表体系中的其他工具加以分析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关于盈利分析可以参见本刊2001年第6期ERP中的赢利分析) 补充说明 HYPERLINK /issues/2001/11/images/18-15-1.gif

40、 t _blank 图12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将成本对象控制的整个流程分析完毕。但是有些问题还必须加以说明: 制造环境(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对成本对象控制的影响 本文是基于ERP离散型制造业(Discrete Manufacturing)阐述的,生产控制围绕生产定单进行。可能很多读者觉得本文的制造环境和自己所处的并不相同。事实上,ERP的产品成本控制模块为了适应不同的制造环境,发展出了很多不同的变体(限于篇幅,本文无法一一解释)。假使你所处公司是这样的:生产是基于期间和产量而不是基于个别定单和批量处理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你们生产相同或类似的产品;你们不是对单独定义

41、的批量进行生产,相反地,是在一定期间按照一定的出产率对一个总产量进行生产;产品总是遵循不变的顺序通过机器和各工作中心(如流水线);工艺路线往往较简单和缺少变化。这时,你可以在ERP中实施重复型制造(Repetitive Manufacturing)。此时成本对象控制也和本文所述有所不同: 成本对象控制的核心不再是进进出出的生产定单,取而代之的是相对较为固定的产品成本收集器(Product Cost Collectors),它是基于重复型制造中的生产版本(Production Versions)建立的。生产版本定义了制造一种产品的不同方法,包含了一系列参数,比如:物料清单,工艺路线,有效期间的范

42、围等等。对于多工艺的产品,就会有多个生产版本。 可以将成本收集器组织起来,建立树状的成本对象层次(Cost Object Hierarchy)。比如按工厂产品线产品生产版本 组织成本对象层次,成本可以认定到任何层次,也可以向下一层次分摊。 可以大量使用倒冲工具(Backflushing Tools)简化生产发料和工票确认工作,即系统根据标准工艺确认原材料发货和工时,而不是实际数量。相应的对于生产中的原材料成本和作业成本的量差,被分别揉进了库存盘点差异和生产成本中心产能差异。 在制品的核算不是按生产定单的实际成本余额,而是按生产版本中不同的报告点(Reporting Points / Miles

43、tones)的预估成本核算的(这一点有些类似约当产量计算)。因此,在重复型制造环境下,在制品和差异是共存的,都是在月末核算。 除了这四点以外,其他方面都和离散型制造业类似。可以看出,上述区别很多是以简化操作为目的的。这是因为,在重复制造环境下,生产过程中出现成本偏离的可能性和差异的种类都要小于离散型制造业。 差异的种类 在实际应用中,成本差异的种类比本文介绍的要更多,比如废品率差异(Scrap Variances),资源替换差异(Resource-usage Variances),多种工艺产品的混合价格差异(Mixed-price Variances)等等。同样是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省略了。 结

44、语 无可否认,成本控制的压力不会是令人愉快的。但是毕竟计划经济和行业垄断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生活在成本控制的压力下,总要好于生活在裁员的压力之下,虽然这两者往往在危机到来时被看作同义词。而我们所能做的,是尽量地居安思危和尽量地公正。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充足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章: 标准成本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 本刊2001年第9期 成本对象控制(上)ERP中的产品成本控制 本刊2001年第10期 作者联系: HYPERLINK mailto:gordonwangwen gordonwangwen HYPERLINK mailto:cindysunjian cindysunjian 附录

45、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SAP错误问题大全1.A:在公司代码分配折旧表时报错? 在公司代码分配折旧表时报错,提示是“3000 的公司代码分录不完全参见长文本” 希望各位大侠帮我看看。3000 的公司代码分录不完全参见长文本R: a.你把零进项税的代码分配给这个公司代码就可以了 .没有指定非税代码,OBCL b.据此可能company code 设置有问题,检查一下OBY6 2.a,维护客户科目组:财政供应链管理-现金和流转情况管理-现金管理-主数据-子分类帐科目-客户控制-维护客户科目组 b,创建客户帐户编号范围:财务会计-应收帐目和应付帐目-客户帐户-主数据-创建客户主记录的准备-创建客户

46、帐户编号范围c,对客户帐户组分配编号范围: 财务会计-应收帐目和应付帐目-客户帐户-主数据-创建客户主记录的准备-对客户帐户组分配编号范围3.MMPV 物料数据估算期间.开物料帐.4.MMRV 允许对前期记帐.5.OX19 维护成本控制范围,把公司分配给控制范围.6.OMSY 第一次开物料帐可以用OMSY所物料帐开到当前时间,以后就用MMPV开物料帐.7.FBN1 会计凭证号范围. VN01 SD凭证号码范围.8.定义逻辑系统:SPRO/跨应用组件预定义OLE业务处理跨应用业务处理中心用户管理中央管理的ALE强制活动定义逻辑系统.T-CODE:SALE基本设置逻辑系统9.A:我在创建总帐科目时

47、,总是提示“损益报表科目类型在科目表 LXGJ 中未定义”,怎样做呢?谢谢!R:需要在IMG中先配置Retain Earning科目,OB53。我原来也碰到过这个问题,是要先定义留存收益科目,科目类型可以填X,科目可以填本年利润或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编号,一般直接保存不了,你要上下滚动几下MOUSE的滚轮使该行变灰就OK了.SPRO/财务会计/总帐会计/总帐科目/主数据/准备/定义留存收益科目.10.FSPO 总帐科目/会计科目表数据,DISPLAY,EDIT,NEW11.Q:为什么不能库存记账?急! 我用MB1C用移动类型521做起初余额时,系统提示我该物料不可能有库存记账,按F1帮助,显

48、示 “该物料不可能有库存记帐”R:從信息上看還是該種material type 的某valuation area 的 Quantity update沒有被允許,或許你還是要看看這裡. R:in the configuration of material type , you can configure a material type managed on a quantity basis. 12.OMWB 配置自动过帐.spro/物料管理/评估和科目设置/科目确定/无向导的科目确定/配置自动过帐13.维护类别类别: spro/sap netweaver/base/应用程序链接启动(ALE)/定

49、模和实施业务处理/主数据分配/使用对象类别分配/维护类别类型 OR CL01 维护类别.14.配置总帐科目&公司代码 FS00,更改统驭科目的科目类型必选.SPRO/财务会计/总帐会计/总帐科目/主数据/准备/定义科目组/选择总帐科目组/科目控制/设置可选输入项.15.控制标识不存在:spro/控制/一般控制/组织结构/维护成本控制范围/基本数据/激活组件&控制标识16.估价范围 7801 还没有生产式的物料帐簿?R:我按照提示去运行CKMSTART17.A:帐户1304006对于业务/事件代码BSX,可直接记帐.R:FS00,(创建/银行/利息)/公司代码的凭证创建控制/只能自动记帐打上勾.

50、18.A:自定义货物移动类型的屏幕格式 R:SPRO/物料管理/库存管理和实际库存/收货/定义屏幕格式/选择移动类型19.A: 工厂日历丢失或错误在工厂日历中 R: OPDD 维护工厂日历,分配工厂日历!20.A:删除SAP*,可以用SQLPLUS 连接到数据库案例: R: delete from sapsr3.usr01 where bname=sap* and mandt=000;commit;21.A:VK11 物料定价 没有维护存取顺序.R:SPRO/销售和分销/基本功能/定价/定价控制/定义条件表OR 定义条件类型 OR 定义存取顺序 定义存取顺序要点:定义字段,先选择存取顺序,双击

51、字段可以确定存取字段.22. A:没有用于售达方的客户主记录存在 R:维护客户主数据据的/销售/定价/统计/价格组和客户定价过程 23. R:1、我模仿OR订单,复制了个订单类型、发货类型、开票类型,又定义了自己的定价过程ZHF009,定价条件类型是K007, MWST,ZHUL(我自己定义的条件类型),在前台VA01创建订单时,订单不完整,提示“缺少净价”,我也没在定价过程里定义这个条件类型,为什么在做订单时还不出现? A: 你的定价过程缺少了VPRS或者是没有通过项目类别定义定价,要激活才可以带出来净价的,就是成本价啦!24.R:客户000没有对功能 ZE(销售员)定义. A:SPRO/S

52、D/主数据/业务合作伙伴/客户/客户层次/为层次类别设置合作伙伴确定/设置客户主数据的合作伙伴确定/帐户组-功能分配/新建一个ZE(销售员)把功能分配给帐户组-ZSE(*销售员内部)即可.25.R:销售凭证项目装运中/装运点&接收点不能带到装运点对应工厂. A:SPRO/后勤执行/装运/基本发运功能/装运点和收货点确认/选择”通过销售单据类型定义发运条件”.26.R:不小心删除了工厂,发现不能确定科目帐户.”27.A: 我在做SD出具发票时遇到的问题 我在SD中做出具发票保存时,系统提示“凭证 90000000 保存(帐户确定出错)”,然后我在收入科目分析中发现系统提示“在账户确定类型KOFI

53、没有找到总账科目”。请问我应该在哪里为账户KOFI指定总账账目?谢谢!Q: 在“科目确定过程”中没有找到条件记录,需要在5个条件表中至少维护一个条件记录。用VKOA!需要向FI人员询问。只需在VKOA中维护一般这一行中的KOFI数据就行了。把你的销售组织渠道产品组 复制一套销售科目确定,可以复制0001的,让后将科目维护成自己公司的对应科目。28.A: 现在问SD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我在为发票确认到财务时,系统说“客户CM0001 没有在公司代码 6301 中定义”但是我在新建客户CM0001时,并没有找到为其指定公司代码呢? Q:对,公司代码的视图数据没建,XD01试试看. 使用FD01创

54、建FI View的客户数据即可。创建客户资料一般分三大块,基本数据、公司数据、销售数据。29.Client Copy:CLIENT COPY使用事物代码SCCL,用SCC3查看日志。具体操作如下: 6.1.1 创建逻辑系统 1 运行事物代码SALE 2 选择“应用程序连接”“发送和接收系统”“逻辑系统”“定义逻辑系统”,然后单击 运行按钮 3 对“跨集团更改”的提示做确认 4 在弹出的逻辑系统窗口点击“新条目” 5 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逻辑系统的名字及描述。逻辑系统的命名规范为 CLNT,如TSTCLNT500 6 将创建的逻辑系统记入一个REQUEST,然后保存,逻辑系统定义完成。 6.1.2

55、 创建CLIENT 1 登陆系统,运行事物代码SCC4。 2 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改写按钮。 3 确认系统提示“更改是跨CLIENT的”。 4 点击新条目 5 输入创建的新CLIENT的设置: 集团:3位数字,由002-999任选,066保留 逻辑系统:点右侧下拉按钮,找到上面创建的逻辑系统,如TSTCLNT500 6 标准货币:选择人民币 7 集团角色: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如生产或测试 由于是新CLIENT,暂时将更改并传输集团对象标记为自动记录修改;与集团无关的对象修改设置 为允许对资源库和跨集团定制的更改。 8 保存确认 6.1.3 LOCALE CLIENT COPY 1登陆新创建的CLI

56、ENT,默认用户名、密码为SAP*/PASS。 2 运行事物代码SCCL 3 选择参数文件:参数文件的说明见本章开始部分,根据需要选取 4 选择源集团 5 选择要拷贝的用户主数据源集团,一般与2的选择相同 6 点击后台作业计划,定义集团拷贝的开始时间。 7选择调度作业 8 检查弹出窗口的内容,确认后继续 9 如果立即开始运行LOCALE CLIENT COPY,选择立刻,否则定义开始时间。到这个定义时间后, 系统将在后台自动运行集团拷贝。注意:集团拷贝最好选择没有业务应用的时间进行。 10 定义集团拷贝日志输出的打印机,一般选择虚拟打印机 11 系统提示集团拷贝将在预定时间开始,用SCC3可以

57、查看集团拷贝日志。在SAP服务器安装时,默认设置了三个client,分别是000,001和066。这些client是SAP的标准client,它们包含了client的一些初始数据。client 000是SAP的一个参考client,里面有所有的SAP表和一些可修改的示例记录。它包含以下的设置: 每上表都有一些默认值,这些表是与组织无关的。 示例的组织单元。 没有应用数据,包括主数据和运作数据,不能使用该client于实际的生产过程。 有一套定置的配置。 在开始配置系统时,请以client 000为源拷贝一个新的client。在没有应用数据的情况下,一个client需占用150M-200M的数据

58、库空间。我们以000这个client为模板,拷贝生成一个新的client。具体操作是: 首先,用scc4事务码创建一个client。配置client的参数,注意保护级别要选级别0,没有限制。配置好后存盘退出。 注销,以“sap*”为用户名,“pass”为密码登录新创建的client。运行sccl进地本地client copy。配置client copy参数,Selected profile栏选“SAP_ALL”Source client和Source client user masters都选000。 在client copy前,最好先进行测试运行。把Test run选项勾上,再按Schedu

59、le as background job设置后台工作计划。也就是把工作提交到后台运行。一般设置为立即运行。用scc3事务码可查看后台工作的进度。如果正常完成,没有出错,我们就可重复前面的动作,并取消Test run选项正式运行。 成功拷贝后就可用000 client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新的client了。为什么是用client 000的用户名和密码呢?这是因为我们把client 000中除文档外的所有数据都拷贝过来了,包括用户数据。记住第一时间更改默认用户的密码。作为一个合格的系统管理员,这是必须要牢记的。eastviking 2006-11-16 导出一个client的用户数据到本地硬盘,再导

60、到另外一个R/3学习系统, 使用事务代码:FTWP及FTWA即可SCC8导出数据,再SCC7导入; SCC8倒出CLIENT,文件会在datafile和cofile两个目录下分别存放控制文件和数据文件,把它拷贝到目标目录下,加入buffer,后可用STMS进行IMPORT,用SCC3监视进程,完成后,用SCC7做POST IMPORT。即可, 但是前提是两个SERVER的STMS必须建好,并采用虚拟目标系统eastviking 2006-11-16 SAP CLIENT拷贝详细说明相关的事物代码: SCC3 (集团拷贝时查看日志) SCC4 (配置全部集团的目录) SCC5 (集团删除) S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