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复习课件_第1页
模块复习课件_第2页
模块复习课件_第3页
模块复习课件_第4页
模块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2经济史模块复习广东仲元中学 蒋湘桓一、经济史在、广东历史高考题中比重年选择:、共分材料:题西周饮食生活(分)、题农村题分、题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人生活状况分共分,占年选择、共分,非选择题明婚姻分、题分、题中苏经济分共计近分二、经济史主要线索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标题主干:经济的结构与特点农业:手工业:商业:精耕细作领先世界繁荣发展1.原始社会明清的耕作方式2.土地制度3.小农经济(概念 、特点、影响)1.三种经营形态2.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1.商业、商品、货币、城市2.徽商、晋商 粤商与潮汕商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原因:1.重农抑商 2.禁海与闭关锁国产生:19C六七十年

2、代,分布地区;主要企业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民资登上舞台;“实业救国短暂春天:一战期间,轻工业发展快;涌现实业家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 较快发展 抗战时期 (1937-1945),民族工业遭受打 击萎缩: 解放战争(19451949),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5070年代:起步:4956探索与失误5666劫难6676一五计划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周邓恢复调整国民经济7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点、线、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行政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雏形出现殖民扩张:进一步扩大工业革命:第一次:形成(19C中后期)第二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19C末20C初)(1)根据材料一分析客家围龙屋的特点、成因。(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州骑楼特点,骑楼兴起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开平碉楼有何特色,形成的原因。(4分)(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岭南建筑有何特点。(2分)(5)在广州城市发展中,部分骑楼正面临拆迁的危机;而最近,开平碉楼却申遗成功,你认为如何对待传统建筑。(3分)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

4、代物质生活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影响经济危机严重政府一筹莫展金融农业工业经济恢复缓和矛盾改变生活开创模式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得:成为工业强国;增强经济实力;提高国民素质失:政治:破坏民主;个人崇拜 经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效益低;农业生产停滞不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布雷顿 森林体系贸易金融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得全球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共用一个规则世界

5、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目标1、概述20世纪50一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过渡期(4956

6、) 探索期(5666) 混乱期(6676) 徘徊期(7678) 改革开放(78 )建国以来的发展之路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个体农民私有制个体手工业私有制改造后性质改造前性质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1、中共八大(1956、北 京)背 景:内容:意义: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大跃进(2)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果: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领导核心和思想体

7、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建立人民公社,没有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政策对外开放自我封闭对外政策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民主集中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建设阶级斗争工作重心拨乱反正大搞阶级斗争和无情打击组织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路线实事求是教条主义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对外开放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城市:国企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1950年1952年 土地改革,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1953年1956年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

8、改造,走合作化道路1958年1983年 人民公社制度1978年至今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调整?农村改革前后改革前改革实质经营体制购销体制管理体制产业结构高度集中平均分配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社合一不改变土地所有制,改变经营权和分配原则管理和生产分开,农民有生产自主权设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单一的农业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意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全国农业大发展;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农民脱贫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统购统销自由买卖尊重市场的作用 第一阶段:放权让利(19781984)国企改革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

9、两权分离阶段(19851992) (所有权和经营权) 第三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22007)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 _ ,极大的解放了_,推动_的高速发展。我国已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 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 _水平。 积极性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小康二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深圳汕头厦门珠海海南秦皇岛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青岛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广州珠三角闽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重庆万县宜昌武汉九江塔城伊宁瑞丽河口东兴满洲里黑河珲春乌鲁木齐拉萨昆明贵阳长沙西宁银川呼和浩特长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邓小平南方谈话 (思想基础) 3、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条件)背景 1、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的不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十四大确立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基本框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