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楚辞?研究历代存目及分析【内容提要】?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历代所出现的官家和私家目录来看,?楚辞?的研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是可以约略知道的。本文就是从历代官家和私家目录着手进展整理分析,并从中找出一些研究规律。【关键词】楚词历代存目分析一引言“楚辞是指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款式,具有楚国鲜明的地方色彩,是继?诗经?以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辞即文词之意,故也写作“楚词。从此,“楚辞既是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也是一种文学体制的名称
2、。汉人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汉代文体特别兴旺,成为辞赋的主流,故后人又有将辞、赋分为两体的,即把其中以抒情为主,形式同于或近于诗歌者称为辞或骚,而把近于文而有韵者称为赋。楚辞的产生有其复杂的社会和文化渊源。春秋时期,楚国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开展,为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矗同时,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兴旺而又独具特色的楚文化是楚辞产生的土壤。当时,地处南方的楚国仍然存在着许多瑰丽的神话,楚辞?九歌?就是经屈原加工
3、过的楚国民间祭神的乐歌,而且,能歌善舞的楚国人民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也直接影响了诗歌的创作。所有这些都促成了的楚辞的繁荣。著名的楚辞作者,除了屈原外,还有宋玉等人。?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骚?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特别是?楚辞?中的屈原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表达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它的比兴寄托手法,不仅运用在遣词造句上,且能开拓到篇章构思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楷模。而它对其后的赋体、骈文、五七言诗的形成,又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原是他的字。与楚国国君同姓熊,系楚武王子瑕后裔,瑕原食采邑于屈,因以为氏
4、,故称屈原。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楚怀王时任左徒,掌管出纳号令,“入那么与王图议国事,出以号令,出那么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列传?。他对内主张任用贤能,厉行法治,使国富民强;对外主张结合齐国,共抗强秦,进而统一天下。由于以上官大夫为首的旧贵族权力的反对和进谗,再加上秦国的挑拨离间,屈原被楚怀王免职,并流放到汉水以北。楚怀王死后,他回到楚国郢都,但不久又被楚顷襄王流放到江南今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公元前278年,郢都被秦军攻破,楚被迫迁都于陈,屈原痛感报国无门,于夏历五月五日悲愤地投汨罗江而死。屈原不仅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吸收民间的文学形式,采用
5、方言音韵,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和?远游?等作品,以抒发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他对楚国的热爱、对腐朽的旧贵族的愤怒。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一部集子,定名为?楚辞?。屈原的作品不仅对我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流传到国外,受到各国人民的喜欢。早在盛唐时代,他的作品就传入日本,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影响。他的诗作还传入西方许多国家,被译成多国文字,仅?离骚?就有德、法、英、日、意、俄文等多种译本,其他如?天问?九歌?九章?招魂?和?远游?等也有外文译本。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在各国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6、?离骚?是屈原在流放中的作品,全诗373行,共2490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篇抒情诗。?离骚?之名,司马迁解释说:“犹离忧也。在?离骚?中,屈原集中表现了自己忧国忧民、不肯与世浮沉的高尚品质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全诗共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描绘诗人的身世、黑暗权力对他的迫害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感情:“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我不是怕自己的身子遭殃,而是担忧君主的乘舆要被毁坏“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长叹一声不禁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如此多灾多难第二段描写他上天下地、入水登山,探寻自己理想的情况。最后一段表达自己在天门不开、陈志无路的绝境下,准备以死殉
7、国的决心。通篇文采绚丽,想象丰富,构造宏伟,感情深沉,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鲁迅评价?离骚?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人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指?诗经?之上?汉文学史纲要?。二对官家书目的分析据?四库全书集部楚辞类?载:“裒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刘向始也!后人或谓之骚,故刘勰品论?楚辞?,以骚标目,考?史?迁称屈原放逐,乃著?离骚?,盖举其最著一篇,?九歌?以下,均袭骚名,那么非事实矣隋志?集部以楚辞别为一门,历代因之由上可见: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
8、辞。对楚辞的研究,历代都作了很多的努力,也出现了许多专门研究“楚词的著作,本文就针对历代楚辞的研究,将其进展汇总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一?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赋二十五篇楚怀王大夫,有列传唐勒赋四篇楚人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之后也案:自?汉书艺文志?观之,“楚辞总名还未形成,只是搜集了如屈原、唐勒、宋玉等人的作品,并将其编成集子,贯以“赋之称。这主要是因为楚辞与汉代赋作之间的渊源关系,故称其为“屈原赋、“唐勒赋、“宋玉赋,这些赋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也引自?汉书艺文志?二?隋书经籍志?记载:楚辞十二卷并目录后汉校书郎王逸注楚辞三卷郭璞注,梁
9、有楚辞十一卷,宋何偃删王逸注,亡楚辞九悼一卷杨穆撰参解楚辞七卷皇甫遵训撰楚辞音一卷徐邈撰楚辞音一卷宋处士诸葛氏撰楚辞音一卷孟奥撰楚辞音一卷释道骞撰离骚草木疏二卷刘沓撰案:从?隋书经籍志?可观之,自东汉以来,“楚辞已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并出现了数家研究“楚辞的专家学者,他们从其内容的注疏到楚音的辨明再到“楚辞中草木的讲解,一步一步趋向深化研究。从内容的注疏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后汉校书郎王逸注的?楚辞?十二卷,这是现存的最早的?楚辞?注本。从出现的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屈原在士大夫文人心中的重要位置。屈原乃楚之贤臣,不幸却“被谗放逐,“乃著?离骚?,言己离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
10、卒不有察,遂赴汩罗死焉。任何贤臣都冀明君,东汉出现这一专门研究,绝非偶尔,通过对屈原文章的解读,来到达一种爱国思想的理解和传播,同时也受到后代?楚辞?注家的重视!此外,出现对“楚音专门研究,影响最大者乃隋时释道骞撰的?楚辞?一卷。“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这对后代小学中的古音研究作出了宏大的奉献。三?旧唐书经籍下?记载:楚词十六卷王逸注楚词十卷郭璞注楚词九悼一卷杨穆撰离骚草木疏一卷刘沓撰楚辞音一卷徐邈撰楚辞音一卷孟奥撰楚辞音一卷释道骞撰案:从?旧唐书经籍下?与?隋书经籍志?比拟可以看出:有的书卷数已经增多,如王逸注?楚辞?由十二卷变为十六卷,郭璞注?楚辞?由三卷变为十卷,可友看出后人对
11、?楚辞?的整理作得更加全面细致。另外,有的书名也得到进一步扩大,如刘沓撰的?离骚草木疏?二卷,到了?旧唐书经籍下?中变为?离骚草木疏?一卷。此外,有的影响不大的书有可能亡佚,也有可能未纳入整理当中,如?隋书经籍志?中的皇甫遵训撰的?参解楚辞?七卷,宋处士诸葛氏撰的?楚辞音?一卷,在?旧唐书经籍下?中却未有记载。从此现象看出前人整理古籍是有一定的选择性的,即影响大的书将得到保存,而影响不深的书就有可能走上亡佚的道路。四?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楚词十六卷王逸注楚词十卷郭璞注楚词九悼一卷杨穆撰离骚草木疏二卷刘沓撰楚辞音一卷徐邈撰楚辞音一卷孟奥撰楚辞音一卷释道骞撰案:上述?楚辞?类凡七象,七部,三十二卷
12、,根本上保存?旧唐书经籍下?记载的规模,只有?离骚草木疏?增加了一卷。五?宋史艺文七?记载:楚辞十六卷楚屈原等撰楚辞十七卷后汉王逸章句晁补之续楚辞二十卷又变楚辞十卷黄伯思翼骚一卷洪兴祖补注楚辞十七卷考异一卷周紫芝竹坡楚辞赘说一卷朱熹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一卷黄铢楚辞协韵一卷离骚一卷钱杲之集传案:上记?楚辞?凡十二部,共一百四卷,以此可观之,宋代对?楚辞?的研究较前代有很大开展,出现了许多学者为?楚辞?作注,其中,以朱熹的?楚辞集注?影响最大。元代由于战争及时代的原因,将来得及整理典籍,就已灭亡,故末出现官家书目。明代虽存有官家书目,但未曾有对?楚辞?研究专著进展整理,故?明史艺文志?未列?楚辞?类目
13、录。六?清史稿艺文志?记载:补绘离骚全图二卷萧云从原图,乾隆四十七年奉敕补绘楚辞通释十四卷王夫之撰山带阁注楚辞六卷楚辞余论二卷楚辞说韵一卷蒋骥撰楚辞灯四卷杜云铭撰楚辞新注六卷屈复撰楚辞疏八卷吴世尚撰楚辞会真一卷卿彬撰楚辞贯一卷董国英撰楚辞章句七卷刘飞鹏撰离骚图一卷萧云从图并注离骚经注一卷李光地撰离骚正义一卷方苞撰离骚经解一卷方楘如撰离骚解一卷顾成王撰离骚笺二卷龚景瀚撰离骚解一卷谢济世撰离骚辨一卷朱冀撰离骚节解一卷张德纯撰离骚中正二卷林仲懿撰离骚补正一卷朱骏声撰天问补注一卷毛奇龄撰天问校正一卷屈复撰九歌注一卷李光地撰九歌解一卷顾成天撰屈原赋注六卷通释二卷音义三卷戴震撰屈子生平卒年月考一卷陈晹撰楚
14、辞人名考一卷俞樾撰离骚草木疏辨证四卷祝德麟撰楚词辨韵一卷陈昌齐撰楚辞韵读一卷宋赋韵读一卷江有诰撰离骚释韵一卷蒋曰豫撰屈子正音三卷方绩撰案:从?清史稿艺文志?中观之,清人对?楚辞?研究可谓蔚然大观。清人较前人开展之处在于将?楚辞?贯以“经的位置,足见?楚辞?尤其是?离骚?篇在清代文人及清代文学上的地位之高。此外,清代对?楚辞?考据深化,亦可见清代考据学尤其是小学的开展程度之深,并且出现了许多专门为?楚辞?某一篇作注的现象,这也可见清人读书较前的开展之处。最后,清代出现了对屈原个人生平考释的专著,这也是前代文人很少留意的。七?四库全书总目楚辞类存目?记载:楚辞章句十七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汉王逸撰楚
15、辞补注十七卷内府藏本宋洪兴祖撰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内府藏本宋朱子卷离骚草木疏四卷安徽巡抚採进本宋吴仁杰撰钦定补绘离骚全图二卷国朝萧云从原图乾隆四十七年奉山带阁注楚辞六卷楚辞余论二卷楚辞说韵一卷国朝蒋骥撰天问天对解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宋杨万里卷楚辞集解八卷蒙引二卷考异一卷两淮盐进採本明汪瑗撰离骚草木疏补注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屠本畯撰楚骚协韵十卷附读骚大旨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屠本畯撰楚辞听直八卷合论一卷两江总督採进本明黄文焕撰楚辞评林八卷内府藏本明沈云翔编天问补注一卷浙江巡抚採进本国朝毛奇龄撰楚辞灯四卷内府藏本国朝林云铭撰离骚经注一卷九歌注一卷安徽巡抚採进本国朝李光地
16、撰离骚经解一卷浙江巡抚採进本国朝方楘如撰离骚解一卷江苏巡抚採进本国朝顾成天撰楚辞九歌解一卷江苏巡抚採进本国朝顾成天撰读骚别论一卷江苏巡抚採进本国朝顾成天撰离骚中正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林仲懿撰屈骚心印五卷浙江巡抚採进本国朝夏大霖撰楚辞新注八卷陕西巡抚採进本国朝屈復撰楚辞章句七卷山东巡抚採进本国朝刘梦鹏撰(案):?四库全书?是我国历代图书的集大成,它囊括了我国先秦至清代乾隆前期的典籍。从?楚辞类存目?看出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楚辞研究的壮观场面。除了对前代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外,当代人也作了许多的努力,出现了许多当代人研究的楚辞注本,尤其是对?离骚?的研究非常突出。这也可以看出清代人的治学严谨以
17、及清代的学术气氛的浓烈。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中华书局版录:?楚辞章句?十七卷,汉王逸著。汉王逸,字叔师,南郡宣城人。顺帝时官至侍中,事迹具后汉书文苑传。旧此题校书郎中,盖据其注是书时所居官也。初刘向裒集屈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宋玉?九辨?、?招魂?,景差?大招?,又以贾宜?惜逝?,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严忌?哀时命?,王袤?九怀?及刘向所作?九叹?,共为楚辞十六篇,是为总集之祖。逸又以已作?九思?与班固二叙为十七卷。这便是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楚辞?的所有篇目。转贴于论文联盟.ll.三对历代私家书目的分析所谓私家书目,即非官修的,
18、由私人藏书家或学者私人撰修的目录书。著录对象根本上是私人藏书。最早的私家目录始于南朝宋王俭?七志?和梁阮孝绪?七录?。而较有影响的如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明赵琦美?脉望馆书目?、钱谦益?绛云楼书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清钱曾?古堂书目?、?也是园藏书目?、?读书敏求记?、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等。他们收藏了许多的善本,这对我国的图书管理及整理作出了宏大的奉献。下文我将对一些有影响的私家书目进展简要的分析,以便我们更能清楚全面的理解楚辞的存目情况:一宋晁公武?郡斋读
19、书志?记载:楚辞集注八卷后语六卷辨证一卷朱文公所定也。?离骚?凡七题,二十五题,皆屈原作,定为五卷。?续离骚?八题,十六篇,定为三卷,校晁氏本增?吊屈原?、?屈赋?二篇,而去?七谏?、?九怀?、?九叹?、?九思?四篇。离骚章句一卷吕成公所分也。以?离骚经?一篇为十六章离骚草木疏四卷通直郎行国子录河南吴仁杰撰庆元间自序(案):?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目录。南宋晁公武撰。晁公武(约11051180)字子止。澶州清丰(今巨鹿)人。在四川荣州为官时得井度大量赠书,1151年前后撰成?郡斋读书志?。该书有1157年前后四川刊行本共4卷;宋淳祐九年(1249)衢州刊行本,共20卷,收录图书1
20、461部;宋淳祐十年(1250)袁州刊行本共4卷,收录图书1468部。该书对?楚辞?的记载只存有较有影响的三种本子。二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楚辞十七卷汉护都水使者先禄大夫刘向集,后汉校书郎南郡王逸叔师注,知饶州曲阿洪兴祖庆善补注,逸之注虽未能尽善,而自行淮南王安以下为训传者,今不复存。其目仅见于隋唐志,独逸注幸而尚传,兴祖从而补云。于是训诂名物详矣!离骚释文一卷古本,无名氏,洪氏得之吴郡林虙德祖,其篇次不与今本同。楚辞考异一卷洪兴祖撰重定楚辞十六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骚二十卷礼部郎中济北晁补之无咎撰。去?九思?一篇入?续楚辞?,定著十六卷,篇次亦颇改易,又不与陈述本同。续、变二篇。皆楚辞流
21、派,其曰“变者,又以其类“离骚而少变也。新序三篇述其意甚详,然其去取之际,或有不可尽晓者。楚辞集注四卷右司郎宣城周紫芝少隐撰。尝为?哀湘?、?累赋?,以反贾谊、扬雄之说,又为此书颇有创造。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侍讲建安朱熹元晦撰楚辞后语六卷朱熹撰凡五十二篇以晁氏续、变二书刊定,而去取那么严而有意义。龙冈楚辞说五卷永嘉林应辰、渭起撰。以?离骚?章分段释为二十段,?九歌?、?九章?诸篇亦随长短分之。校定楚辞十卷翼骚一卷洛阳九咏一卷秘书郎贻武、黄伯思、长睿撰案:?直斋书录解题?是我国古代私家藏书目录。南宋陈振孙撰。陈振孙(约1183约1262)字伯玉,号直斋。安吉(今浙江吴安)人。平生好藏书,每至一地
22、都要访书、求书。累积藏书5万余卷,他历20年撰成?直斋书录解题?56卷。明初?永乐大典?曾采录此书,后佚。清代纂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22卷,并详加校定,即今通行的武英殿本。著录图书3096种,51180卷,分53类,大致依经、史、子、集顺序编排。各类根据需要撰写小序。该书是第一部以“解题为书名的目录,其“解题(提要)即于书名之下记载篇帙、作者、版本等情况,并评论图书得失。该书收录丰富,体例较完备,记载较全面,为后世所重视,在考证古籍存佚、辨识古籍真伪和校勘古籍异同等方面均起过重要作用。该书所记述的?楚辞?凡九种。并将其放于集部。三明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骚赋类?记载:林兆珂楚词述注
23、此目系庐氏校补赵南星离骚经订诂一卷黄省曾骚苑四首陈第屈宋古音义三卷别本有注云:闽中人,字季立汪瑗楚辞集解十五卷又楚辞蒙引二卷别本有注云:新安人,字玉卿张之象楚范六卷黄文焕楚辞听直八卷字维章,福建永福人。天启乙丑进士。海阳、山阳知县,考授翰林院编修张燦拟离骚一卷又蹇骚一卷冯雅言天对六篇此目系庐氏校补案:?千顷堂书目?是明代较有影响的目录学书籍。记载?楚辞?凡九种,多是官家书目未曾记录的书目。这为我们研究?楚辞?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四清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楚辞类?记载:离骚草木疏四卷朱庆元刊本焦弱侯藏书宋通直郎充国子录河南吴仁杰撰五清沈德寿?抱经楼藏书志?记载:楚辞十七卷明隆庆刊本王端履旧藏汉刘向
24、编集王逸章句、史传、序骚、辨骚、直音楚辞十七卷明覆宋刊本汉护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刘向集后校书郎王逸章句宋曲阿洪兴祖补注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明嘉靖刊本宋朱子集注朱子序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东洋覆元刊本宋朱子集注朱子序离骚集传一卷钞本宋晋陵钱杲之集传离骚草木疏四卷钞本通直郎行国子录河南吴仁杰撰篆文楚骚五卷附录一卷明刊本不著撰人姓名六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记载:楚辞十七卷明翻宋本校书郎王逸上,曲阿洪兴祖补注楚辞十七卷明万历丙戌刊本汉刘向子政编集王逸叔师章句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明正德刊本朱子集注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明依宋刊本宋朱子撰楚辞辨证二卷后语六卷宋刊本朱子既作集注复
25、订旧注之谬,为辨证又以晁以道所辑续楚辞二十卷,删定五十二篇为后语,皆自为序。楚辞五卷明刊本汉宣城王逸章句,宋新安朱子集注明会稽王亹校定,萧山来钦之述注离骚集传一卷影宋本汪鱼亭藏书晋陵钱杲之集传离骚图一卷精写本区湖萧云从、天木甫七清潘祖荫?滂喜斋藏书志?记载:宋刻楚词后语六卷二册宋朱子作楚词集注又以晁补之所辑续楚辞二十卷,变离骚二十卷,删定五十二篇为后语自为之序。八清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记载: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宋刊本宋朱子撰后附扬子云反离骚一篇,并洪兴祖论,自加论语于后卷一卷二,钞补全其后语。已佚楚辞八卷附辨证二卷后语六卷元刊本朱子既作集注,复订旧注之谬为辨证,又以晁补之所辑续楚辞二十卷
26、,变离骚二十卷,删定五十二篇,为后语二书,皆为之序。楚辞补注十七卷明刊此题校书郎王逸上,曲阿洪兴祖补注,案陈氏书录附考异一卷本,别为一书,此乃散入各句下非洪氏本来之旧然,犹是明繙宋刻讳字俱减笔,知此书在宋时已窜乱矣!离骚草木疏四卷影钞宋本宋吴仁杰撰卷末有仁杰自跋。及方燦跋,又有张师尹、杜醇、吴世杰校正。离骚集传一卷题晋陵钱杲之集传,此书惟见钱氏敏求记其注一。九清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离骚类?记载:楚辞十七卷明刊本汉刘向子政编集王逸叔师章句。黄汝亭叙,冯绍祖序。楚辞十七卷明覆宋本汉护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刘向集,后汉校书郎王逸章句,宋曲阿洪兴祖补注。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明刊本十清傅增湘?藏园群
27、书经眼录楚辞类?记载:楚辞章句十七卷汉王逸撰明正德十三年高第、黄省曾刊本楚辞章句十七卷汉王逸撰附疑字直音补一卷明隆庆五年夫容馆翻宋刊本楚辞章句十七卷汉王逸撰宋洪兴祖补注明翻宋刊本楚辞集注八卷宋朱熹撰元天历三年陈忠甫宅刊本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宋朱熹撰元后至元二年丙子建安傅子安本楚辞集注八卷宋朱熹撰元刊本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宋朱熹撰明刊巾箱本楚辞辨证二卷宋朱熹撰宋嘉定四年杨楫刊于同安郡斋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宋朱熹撰反离骚一卷明嘉靖十四年袁絅刊本楚辞集注八卷宋朱熹撰明嘉靖十七年杨上林刊本反离骚一卷汉扬雄撰宋刊本离骚集传一卷宋钱杲之撰宋刊本山音斋别集清贺宽撰此乃丹阳贺宽瞻度楚辞
28、私笺也离骚草木疏四卷宋吴仁杰撰宋庆元六年庚申罗田县庠刊本离骚草木疏四卷宋吴仁杰撰影写本钤有汲古阁朱文印离骚草木疏四卷宋吴仁杰撰清方甘白传录鲍廷博知缺乏斋本离骚草木疏四卷宋吴仁杰撰旧写本钤刘端临藏印案:傅增湘(18721950)著名藏书家。四川泸州江安人。字润沅、沅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等。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1898年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他一生致力于版本目录学研究。所藏书目总计达20余万卷。著有?藏园瞥目?、?藏园东游别录?、?双鉴楼杂咏?等。而?藏园群书经眼录?那么是对他自己的藏书作了一个概要。从?楚辞类?表达中,我们可以理解到?楚辞?本中,最具影响的是王逸的?楚辞章句?,此外便是朱
29、熹的?楚辞集注?。十一(清)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离骚草木疏四卷刘杳之书不可得而见矣。世传惟宋吴仁杰斗南所著?草木疏?,复经甬东屠本畯田叔芟其蔓衍而补益之,改尽斗南旧观,且以吴氏阙“鸟兽为非通论。夫美人香草,骚之寄托云然。后人止疏“草木者。其意适与灵均合。田叔别撰?昆虫疏?,盖欲多识鸟兽木之名欤?失骚人旨矣。此从曹秋岳先生借录,得观斗南原书,何其幸也。钱杲之离骚集传一卷杲之晋陵人。解?离骚?而名为集传者,不敢同王叔师之注也。然其旨一禀于叔师,旁采?尔雅?、?山海经?、?本草?、?淮南子?诸书,而不分?离骚?三百七十三句为十四节。盖谓古诗有节有章。赋那么无章有节耳。杲之不晓昭明置“骚于“诗后之
30、义,妄认“骚即为“赋,侏儒之隅见此。案:?读书敏求记?是清初江苏常熟著名藏书家钱曾所作的一部善本书解题目录,是研究我国古籍版本学的重要著作。该书对?楚辞?类的收藏只列有两种,然而却作对这两种书作出了精妙的评价。这为我们后人研究?楚辞?选择版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四结语?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滥觞,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后世文学创作具有极深远的影响。因此对?楚辞?的研究自汉开场就成了一门重要的学问。?楚辞?对后世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文学上的成就,更在于它的思想影响。尤其是?离骚?篇中表现出来的屈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怀,引起了后世文人仕子的共鸣。故?楚辞?的整理与研究决不是种偶尔。本文主要是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与企业的承包合同模板
- 二人股权转让合同书
- 二手手机买卖合同样本
- 合作伙伴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 专家课件视频职业
- 人才交流合同
- 高速公路标志牌工程承包合同
- 不玩火安全教育课件
-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材料结构基础与应用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师范学院《人体形态与结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曲梳理复习重点整合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政策分析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氯碱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研究报告
- 呵护地球家园点亮绿色希望-2025年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教育班会 高中主题班会优 质课件
- 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基础篇)-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中心
- 桥隧工技能鉴定理论资源高级技师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5G基站建设情况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话题10 AI人工智能-2025年中考《英语》高频热点话题写作通关攻略
- 2024年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深度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