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与其它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PPT_第1页
《登革热与其它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PPT_第2页
《登革热与其它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PPT_第3页
《登革热与其它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PPT_第4页
《登革热与其它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登革热与其它传染病防控主要内容一、登革热防控登革热基本知识病原学流行病学蚊虫生活习性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控制二、疫情报告管理 一、登革热防控登革热基本知识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登革(dengue):西班牙语,意指装腔作势。描写的就是本病急性期由于关节疼痛,其步态好像装腔作势的样子。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登革热流行情况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主要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病例主要是输入性病例。山东省

2、每年均会有登革热输入病例发生,主要为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输入病例。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南、广东、广西部分地区。白蚊伊蚊在我国分布较广,于长江以南省区有广泛分布,在辽宁南部、陕西东部等地区也有分布。中国白蚊伊蚊地理分布中国白蚊伊蚊地理分布010204登革热2017年国际疫情 2017年我市登革热疫情分析暴发疫情发生-问题与不足前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差距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输入性传染病风险隐患加大(一)前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 在此之前对本病的认识,多集中在输入性病例和散发病例,8月19日接到疫情报告后,主要考虑呼吸道传染病,先后进行了15种

3、呼吸道常见病毒检测,排除了流感、禽流感、黄热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病毒感染,26日确诊为登革热暴发疫情。 目前本次暴发疫情虽然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同时提示我们,今后登革热的防控工作重心必须从“单一的防控病例输入”调整为“防控输入与病媒防控、预防本地传播流行并重”。疫情报告是否及时?(二)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差距 近年来,嘉祥县不断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取得明显成效,但“脏、乱、差”现象在一些区域和范围内仍然存在。 本次暴发疫情蚊虫密度监测显示,核心区蚊虫布雷图指数高达107,疫情发生虽然存在偶然性,但也存在必然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环境卫生治理,加大病媒防控力度。其它乡

4、镇如何?(三)输入性传染病风险隐患加大。 近几年我国对外交流、投资加大,农村境外务工人员明显增多,登革热、寨卡病毒病、恶性疟疾、中东呼吸综合征等输入性病例安全隐患增大。 据专家研判,本次疫情是由外来输入引起的本地暴发,下步需要当地政府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管理,及时掌握外出、返回动态,跟踪开展健康医学观察,控制疫情输入。医疗机构为嘛不早发现?(四)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目前,机关单位、车站、社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对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普及力度还不够,群众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偏低。 需要结合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多频次、多方式,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强农村地区防病知识宣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群众自我

5、防病意识。基层宣传很重要病原学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 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型。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但在4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之久。超声波、紫外线、0.05%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病毒在pH 79时最为稳定,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途径患病者潜伏期:3

6、14日常见为58日健康人士外潜伏期:812日带病毒蚊流行病学(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不过接触患者是不会被传染的。登革热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但新老疫区有差异 在新疫区或输入性流行区,所有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成年人为主;在东南亚老疫区或地方性流行区,发病年龄多为儿童;临床表现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

7、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高危人群1.二次感染患者;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3.老人或婴幼儿;4.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5.孕妇。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临床表现1.退热后病情恶化;2.腹部剧痛;3.持续呕吐;4.胸闷、心悸;5.嗜睡,烦躁;6.明显出血倾向;7.血浆渗漏征;8.肝肿大 2 cm;9.少尿。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实验室指征1.血小板计数低于50 x 109/L;2.红细胞压积升高(较基础值升

8、高20%以上)。登革热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登革热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1.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典型症状及体征,WBC

9、或PLT减少等;无流行病学史,有典型症状及体征等。临床诊断病例DF DHFDSS实验室确诊病例 急性期NS1 阳性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到病毒恢复期IgG抗体倍以上升高登革热监测病例分类鉴别诊断010204寨卡病毒病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症状较轻,2-7天自愈。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等越来越多研究结果提示,孕妇感染寨卡病毒是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原因之一。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截至目前,全球共85个国家或地区报告经蚊媒传播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寨卡病毒主要在蚊虫数量

10、较多的热带地区传播,广泛分布于非洲、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010204基孔肯雅热疫情2017年截止7月4日,全国报告5例输入病例(巴基斯坦3例,孟加拉国2例), 分布在广州(3例)和深圳(2例)国内既往疫情2010年10月,东莞暴发疫情,报告242例其余年份均只有散在输入病例2017年国际疫情疫情主要集中在美洲,共报告58806例印度也有疫情,新德里报告100例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近年在印度洋地区造成了大规模流行。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黄热病疫情概况黄热病

11、(yellow fever) 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染、出血等,在某些暴发疫情中病死率可高达20%-40%。本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在蚊和非人灵长类之间周期性地发生自然感染循环。我国于2016年3月12日确诊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来自安哥拉。当前巴西流行严重,疫情呈上升趋势 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月30日,巴西报告黄热病确诊病例213例,其中死亡81人。 巴西黄热病无城市型传播的证据, 疫情分布在6个州。报告可能或疑似病例哥伦比亚1例,秘鲁3例,玻利维亚1例已结束疫情安哥拉(2016年12月23日)

12、刚果民主共和国(2017年2月14日)我国:2016年以来报告输入性病例11例。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预后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预后良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既往感染登革病毒史、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少数重症登革热病例可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解除及出院标准解除防蚊隔离标准病程超过5天,并且热退24小时以上可解除。出院标准登革热患者热退24小时以上同时临床症状缓解可予出院。预防控制原则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 (白天防被伊蚊叮咬)(次要)切断传播途径:消

13、灭伊蚊,预防被伊蚊叮咬 (重点)提高人群抗病力:暂无可供应用的疫苗 登革热防控根据本文件制定下发的市2018年登革热防控技术方案和市2018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方案执行重点传染病防控登革热防控医疗机构:1、实验室检测: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要具备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胶体金法)。2、流行病学史询问:对发热等可疑症状病人要进行外出史、特别是两周内是否来自登革热疫区的询问,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排查。3、登革热等输入性传染病培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输入性传染病防治知识技术培训。(4种疾病均为媒介伊蚊)4、病例防蚊隔离治疗

14、:重点传染病防控登革热防控疾控机构:1、媒介伊蚊监测: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开展辖区蚊虫密度监测和应急监测,在蚊虫主要活动月份(5-10月)开展布雷图指数法监测,并做好疫情预测预警及风险评估工作,向当地政府提出灭蚊和消除蚊虫孳生地建议。2、联防联控:各县市区疾控中心要建立与辖区内劳务输出机构的联系,随时掌握人员外出、返回情况,开展对外出劳务人员病媒传染病防控知识针对性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乡镇、社区、村?重点传染病防控登革热防控3、疫情调查:县级疾控机构负责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主动搜索、应急监测(5-10月)、指导灭蚊及共同暴露和密切接触者健康观察。 病例急性期、恢复期血清采集100%。4

15、、实验室检测:各县市区疾控中心要具备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胶体金法)预防控制-相关概念与指标1、疫点。以病家为中心的半径100米之内区域为疫点,主要是依据伊蚊活动距离划定。2、疫区。农村一般以疫点周围自然村、屯,或以乡、镇划为疫区;城市一般以疫点周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划为疫区。相关概念与指标3、输入性病例。(1)发病前15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有蚊虫叮咬史的病例;(2)急性期血清的阳性PCR产物或分离到的病毒经序列测定,preM/E序列与到过的国家或地区的相同序列高度同源的病例。相关概念与指标4、暴发疫情。一个最长潜伏期(15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

16、一个社区、居委会、学校、村庄等),发生3例或以上登革热病例的。暴发疫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首发病例明确为输入性病例所引起的暴发疫情另一种是首发病例明确为本地感染病例,或不能明确其感染来源的病例引起的暴发疫情。发生疫情后的措施(一)病例分类和病例定义: 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分为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型,病例诊断和临床分型执行国家卫生计生委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二)病例发现和报告: 登革热病例实行首诊负责制和就近隔离治疗原则。发生疫情后的措施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登革热病例,须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如诊断为重症病例,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17、(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备注栏注明“重症”;县级疾控机构接到登革热病例报告后,要尽快调查了解是否为输入病例;若为输入病例,要在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备注栏注明“境外输入/境内输入”和感染地(国家或地区),统一格式为“境外输入/国家或地区”或“境内输入/省市县”。获得检测结果后要及时反馈医疗机构,督促其在网络直报系统的传染病报告卡中订正“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并报告。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处理传染源确认与管理:对调查发现的三种类型病人都按传染源管理,所有三类病例均集中隔离治疗,隔离治疗期至少5天;发热病程超过5天的病例隔离期为退热后48小时。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

18、纱窗、纱门、蚊帐,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定期杀灭伊蚊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在病人较多的乡村,应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尽量避免远距离就医,减少传播机会。发生疫情后的措施(三)流行病学调查:县级疾控机构使用统一的登革热病例个案调查表流行病学调查登革热病例,通过EpiData软件电子化后报至济宁市疾控中心。登革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参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登革热防治技术指南的通知(中疾控传防发2014360号)之附件1登革热病例监测指南。附件1 登革热病例个案调查表调查和采样编号:一、基本情况1.患者姓名: 家长姓名: 联系电话: 2. 性别: 年龄: 岁 民族: 现从事职业: 3家庭住址

19、: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金屯镇前李村4、家庭成员数: 人 发病人数 人,与患者关系: 二、发病就诊情况1.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2主要症状体征发热: 最高温度 , 全身痛、 肌肉酸痛、 头痛、 头晕、 眼眶痛、 关节痛、 咽痛、全身乏力;皮疹:发生部位 数量 ; 皮肤出血点:发生部位 ;结膜出血、牙龈出血、咽部充血、脸红、胸红;淋巴结重大; 其它症状体征: 3、首诊医院: 首诊日期 年 月 日,治疗天数: 天使用药物: 4、化验检查:血常规: 血小板: 其它检查: 5.目前转归: 正在治疗、 好转、 痊愈 三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2周外出史:到何地点: ;停留时间: 天2、发病后外出史:到何地点:

20、 ;停留时间: 天3、家庭防蚊措施:蚊帐、灭蚊剂、沙门纱窗、其它 4、住所积水容器类型:水生植物花瓶、瓦盆 、铁罐、碗碟缸、旧轮胎、其他 三、采集标本类型 (1)血标本_ml,(2)尿液标本_ml,(3)唾液标本_ml管 调查者: 调查日期:_ 年_ 月_ 日发生疫情后的措施病例搜索病例搜索:实验室确诊本地病例或确诊输入性病例时,需同时主动搜索病例和疫情监测。输入病例重点搜索与其共同出行人员(共同暴露者),及病例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病毒血症期)搜索其生活、工作区域可疑病例(密切接触者)。发生疫情后的措施医学观察:对主动搜索到的共同暴露者和未离开发病地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为期25天(登革热的内

21、潜伏期和内潜伏期之和)的医学观察,及时掌握其健康状况,发现可疑病例。对离开发病地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为期15天的医学观察。发生疫情后的措施登革热媒介伊蚊应急监测与控制:实验室确诊本地病例或流行季(一般为5-10月)确诊输入性病例时,各地要启动登革热媒介伊蚊应急监测与控制。应急监测具体方法、技术要求参见附件济宁市2018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方案,灭蚊措施方法参见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指南(中疾控传防发【2014】360号)。预防控制登革热的唯一有效措施是控制蚊媒切断传播途径目前尚无可以应用的登革热疫苗。控制蚊媒最关键环节是环境治理,清除蚊媒孳生地,因而登革热的预防控制绝非单一部门或单位或局部地区所能单

22、独承担此重任的,需要全民参与。 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处理对疫点、疫区进行室内外的紧急杀灭成蚊:要针对不同蚊种、当地孳生地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限期将疫区范围内纹幼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竹节、树洞、废轮胎、花瓶、壁瓶、建筑工地等清水型小积水。要特别做好流行区内医院、学校、机关、建筑工地等范围内的灭蚊工作。布雷图指数5防治措施落实的根本指标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处理保护易感人群(1)健康教育:向群众宣传关于登革热的发生、传播、早期症状、危害及防治等基本知识,确保防蚊、灭蚊的知识和方法家喻户晓,提高群众对登革热的自我防治能力。(2)做好个人防护:进入疫区人员使用驱避剂、纱门、纱窗等防蚊用品,防止蚊媒白天叮咬传染。(3)在疫情暴发流行地区尽量减少群众集会,减少人群流动。要特别注意从登革热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人群的防护。二、疫情报告管理疫情报告管理医疗机构依据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 1、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质量管理和自查等制度2、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2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