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_第1页
广东海洋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_第2页
广东海洋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_第3页
广东海洋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_第4页
广东海洋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海洋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本科)申报单位信息学院课程学校广东海洋大学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它所属学科门类工学所属专业类名称电路与系统课程负责人王骥申报日期2021T0-20教务处编制二O三年九月填写要求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显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显现时能够利用缩写。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布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四、申报单位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五、课程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六、“8许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盖章。1课程负责人情形原课程负责人王骥性别男出

2、生年月1972-05最终学历研究生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学位硕士行政职务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现课程负责人王骥性别男出生年月1972-05最终学历研究生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专业建设负责人学位硕士行政职务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所在院系信息学院通信地址(邮编)广东海洋大学研究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负责人更换原因优秀网络资源课程新申报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

3、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学年期限电路分析学科基础66约500人2009-2013模拟电子技术学科基础46约500人2009-2013数字电子技术学科基础42约140人2009-2013髙频电子技术专业基础44约300人2009-2013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设计,6届,500人;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设计,2届,150人;3电路分析实验,6届,500人;髙频电子技术实验,3届,450人;4毕业设计,512=60人;毕业实习5届约100人

4、(多次负责校外实习,完成三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电路分析试题库建设,广东海洋大学教务处,万元,主持,2008-102008-11;广东海洋大学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建设,广东海洋大学网络教育中心”主持,2010-2011;3广东海洋大学一深圳宁冠鸿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广东海洋大学教务处(校教务201346号),未下达,主持,2013-2015;4物联网环境下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广东海洋大学教务处,编号xjg201218,主持,2013-2015。教学研究论文电子专业双语教学研究,第一作者,电气电子教学学报(专业教改权威),2008,46(4):1

5、04-106;2电路课程教学研究,2008年中国髙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作者,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03:524-528.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集成化教学理念研究,第一作者计算机教育(专业教改权威),):65-68.主参编教材1模拟电路分析与设计(教材);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7.电路分析(教材);副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06.教学表彰/奖励年指导学生获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华南赛区三等奖一组;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成功参赛奖2组;年指导学生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广东省赛区2等奖1组,三等奖2组,成功参赛奖1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资源(课程平台)获广东省髙等学校教育技术年会优质教

6、学资源三等奖。年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学术研究现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学术研究课题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协作感知理论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主持,2012-102014-10,万元,在研,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远程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主持,1万元,广东海洋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校科技处,结题,下达时间,2009年5月。基于近海

7、水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控制机制研究,第3完成人,2007-10,广东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万元,结题.面向海洋环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主持,2009-07,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3万元,结题,湛江市科技局.学术论文王骥,沈玉利,徐国保,谢仕义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远程会诊系统,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0,27(1):178-182.(IndexMedicus,NLM唯一ID:9426398;MEDLINEPubMedID:).(CSCD)JiWang,Xiao-liRen,Yu-liShen,etRemoteWirelessSensorNetworksforWate”Quali

8、tyMonitoring,Proceedingsof201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novativeComputingandCommunicationand2010Asia-PacificConferenceonInformationTechnologyandOceanAccessionnumber:20,Database:Compendex.Dong-hongYANG,JIWANG*.AadaptiveWirelessSensorNetworksforMarineMonitoring,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AdvancedMater

9、ialsResearchVols.542-543(2012)pp169-178.(EI,通信作者)王骥,沈玉利,林菁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生理参数采集系统设计,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2):9499.(CSC中国科学引文索引).5王骥,沈玉利,谢仕义,任肖丽核辐射环境下佩戴生理监测计算机系统研究,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29(03):584-589.(CSCD)6王骥,王筱珍,任肖丽,沈玉利.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污染监测系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29(03):247-250.7王骥,沈玉利,徐国保.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域网研究,通信技术,2009,42(01):1

10、74-176(179+).8王骥,李振坤,沈玉利等.基于无线传感器特种佩戴监护系统,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07):204-207.9王骥,徐国保,沈玉利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海水重金属检测系统,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17(04):643-645.(CSCD)10王骥,徐国保,沈玉利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海水检测系统,电讯技术,2008,48(9):23-28.(CSCD)11王骥,周文静沈玉利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13):3334-3337.(CSCD)2课程团队课程团队结构名姓性别出生年月a;务必职担中作程工课的字签张授教贤

11、景陈帀!实级髙保国徐授教副望国金*教助霞绍陈师师东景染师强今徐授教副毅嘉曹授教副明晓授教副颖李师蔚周师艳孔师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冢)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1、学历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合理,课程组13名成员中,博士学位3人,占23%;硕士学位9人,占69%;学士学位1人,占8%。博士硕士学士2、职称结构课程组13名成员中,髙级职称7名,占54%,中级职称6名,占46%。3、年龄结构教学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50岁以上4人,占31%,4050岁3人,占23%,3040岁6人,占46%。及青年教师培养课屋团从整肚结沟4、学

12、缘结构课程组成员中,毕业院校包括武汉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辽宁大学、辽宁科技大学、五邑大学、湛江海洋大学等髙校。所学学科专业遍布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电子器件与应用等领域,覆盖面广。从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比例来看,均已形成合理梯队。师资配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年龄、学缘结构合理。是一支学术水较髙、教学能力较强、潜心教学、充满活力、团结向上的教学队伍。课程负责人王骥,硕士学位,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副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髙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与通信与信息处理;承担过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

13、髙频电子技术等多门课程,是有16年教龄的资深电子专业教师,深受学生爱戴。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8项,其中省级项目1项,市级、校级7项。在专业权威期刊核子学与探测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通信技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35篇,其中第一作者14篇;发表在权威教改期刊教改文章2篇;参加2010创新计算与通信,信息处理技术与海洋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宣讲论文;参加2008年全国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发表一篇会议教改论文;主参编教材2部。由上得知主持人具有较髙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创新性思想以及优秀组织与协调能力。团队成员中包括有软件工程专业学

14、科带头人,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各系骨干教师等,他们分别在自己的教学与研究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团队教师中有四人主持过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有很强的课程建设经验。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通信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每年主要面向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系本科专业学生开设。近三年来本课程每年平均教授学生800人。为确保教学质量,理论课主讲教师同时也承担辅导和实验任务。理论课师生比为1:40,实验课师生比为1:20(注:部分实验任务还由其他课程电类实验室人员协带)。课程每年还承担600余名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本科生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5、。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1成果名称:电路分析试题库建设-成果完成人:王骥,王筱珍,徐国保等。解决了电路分析教考分离问题,提供了标准20套标准试题。2省教育厅教研项目软件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完成了软件学院嵌入式课程体系建设。广东海洋大学教研项目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完成了数字电路课程体系建设。两项成果完成人:张健等。电路分析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完成人:周美娟,王骥,王震宇等。完成了电路分析课程建设,提供了相关成果。广东海洋大学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建设,主要完成人王骥、金国望;已经完成了课程全部资源建设,该项目获广东省信息技术教育年会三

16、等奖。广东海洋大学一深圳宁冠鸿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王骥,主持,正在建设;电子物联网环境下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主要完成人王骥,已经完成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建设,新的教学思维下,2013电子设计大赛成绩显著。3课程建设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课程资源更新情况: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组一直致力于课程改革与创新,致力于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与开发,强化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课程开设至今,已经逐步将电子教案、课件、相关院校录像及实验指导书等资料挂在网络课程相关的网站板块上,实现了教学文件的网络共享。学生使用情况良好。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组课程组开发了“电子技术基础”的多

17、媒体课件网上自测:每章节都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客观题型,包括理论习题集和理论试题,供学生自学时进行测试。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下载授课内容,查询考试成绩,网上答疑。课件中还设置了与任课教师联系的电子邮件地址,供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与老师进行学习交流和向老师请求帮助。建设电子教材教材板块,使用效果良好。电子教材既符合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又适当地引进电子技术中的新器件、新技术、新方法;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培养他们的定性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既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的灵活取舍,又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主动学习和思考。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向导、以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学习资源为支撑构建而成

18、,包涵课堂教学内容、仿真实验、实践环节、教学视频、自练自测、考评系统、课程资源库、课外阅读材料等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资源丰富、交互良好的学习平台,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为全面提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总之,我们开发的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的结合,多种技术手段的运用使网络课程的特点更鲜明,整个界面的设计、媒体的选用搭配使网络课程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本网络课程简便易用、资料全面翔实,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课程平台:;账号161007;密码161007。课程网站::4课程内

19、容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自控、电子信息等电类专业和部分非电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是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研究,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和从事的实际工作打下必要基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坚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抽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

20、掌握对数字系统硬件进行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技能,为信息学科培养髙层次人才奠定扎实宽厚的学科基础。本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及与之相关的实验课。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信息学院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通信工程、计算机专业、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系第二学年学生。其中:模拟电子理论教学64,实验教学10,课程设计周1-2周;数字电子理论教学64,实验教学10,课程设计周1-2周;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半导体基本知识与PN结(2学时)二三极管(6学时)放大电路基础(10学时)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4学时)负反馈放大电路(6学时)集成运算放大器(4学时)信号的

21、运算与处理电路(8学时)波形发生及变换电路(4学时)功率放大电路(4学时)直流稳压电源(4学时)电子设计自动化(2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基础(6学时)集成逻辑门电路(6学时),组合逻辑电路(8学时)触发器(6学时)时序逻辑电路(10学时)波形发生与整形电路(4学时)数一模转换和模一数转换(6学时)半导体存储器(4学时)可编程逻辑器件(4学时)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掌握普通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掌握双极、单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共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曲线、三个工作区和主要参数。掌握基本共射、共集、共基放大电路的

22、原则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掌握基本共源、共漏放大电路的原则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掌握放大电路分析方法,能正确估算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A、R.u1和Ro,正确分析电路的输出波形产生失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掌握多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输入和输出方式,以及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Ad、Ac、R、Ro、Kcmr的估算方法。掌握只含一个时间常数的单管放大电路fH和fL估算方法,并能画出波特图。掌握判断反馈性质的方法,掌握交流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并能够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合适的交流负反馈。掌握判断电路是否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方法。掌握RC桥式正

23、弦波振荡电的组成、工作原理、起振条件和振荡频率的估算。掌握变压器反馈式、电感、电容反馈式和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比例、求和、积分、微分运算电路。掌握模拟乘法器实现的乘法、乘方、除法和开方运算电路。掌握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LPF、HPF、BPF和BEF的工作原理。掌握单限、滞回和窗口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和电压传输特性的求解方法。掌握由集成运放构成的矩形波、三角波和锯齿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主要参数。掌握甲、已类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掌握单相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出电压平均值的估算和整流二极管的选择。掌握电容滤波工作原理及其输出电压平均值的

24、估算,了解电感滤波电路特点。掌握串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和调整管的选择;掌握集成稳压电路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掌握逻辑代数中的基本定律和定理,掌握逻辑函数逻辑表达式、真值表、逻辑图、卡诺图和一种HDL硬件语言等描述方法及其相互转换;掌握逻辑函数化简方法。掌握各种TTL、CMOS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特性、主要参数和使用方法。掌握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数据选择器和数值比较器等常用中大规模组合电路的特点、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掌握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数据选择器和数值比较器等常用组合电路的逻辑功能及其使用方法;掌握用一种VHDL语言来描述组合逻辑的方法。掌握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

25、;掌握各种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触发方式。掌握时序电路的特点、描述方法和分析方法;掌握计数器、寄存器等常用时序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掌握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掌握用一种VHDL语言来描述时序逻辑的方法。掌握由555定时器及其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主要参数;掌握由门电路所组成一种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用ROM实现组合电路的方法;掌握RAM的扩展方法。掌握可编程逻辑器件(PLD、CPLD、FPGA)的基本特点和应用,自下向上与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掌握一种PLD的编程技术。掌握A/D与D/A转换器电路组成、

26、工作原理特点;掌握EDA软件的使用方法。本课程的难点内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半导体PN结内载流子运动规律;MOS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三极管微变等效电路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放大电路形式;放大电路图解分析法;频率响应分析计算;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态极性判断,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集成运算放大器中电流源的工作原理、有源负载放大器、互补输出电路、直接耦合多级放大器等单元电路;理想运放典型应用电路:波形发生器相位平衡条件、电压比较器、有源滤波器;开关电源工作原理等。数字电子技术基础:TTL、CMOS门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组合电路的竞争冒险现象及其消除方法;掌握触发器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时序逻辑电路的分

27、析、设计中的状态化简、状态编码;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工作过程、电路和波形的分析;RAM的扩展方法;D/A、A/D转换器工作原理等。解决办法:讲课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讲授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精讲多练,用简洁明了的例题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分析、设计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重、难点例题解答等,便于学生复习。教师将工程实践经验引入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习兴趣。课外加强对学生学习辅导,特别是号召学生参加各类设计大赛,以专业竞赛带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髙。4-2-4实践

28、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从工程观点出发,重视设计方法学的变革,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现代化设计工具,增强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在确保课程理论建设的同时,加大实践环节建设力度,要承担学校教学管理立项的验证型、设计型实验与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教改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压缩验证性实验,使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过渡;第二,把实验教学分成若干层次,即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实际工程型实验。第三,改善实验教学环境和条件,在电子课实验中,实现软(件)硬(件)结合,虚拟(仿真实际(实现)结合。第四,逐步实现网络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其核心思想是为学生创造一

29、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措施如下:在教学计划中调整实验课的比重,实验课的学时有所提髙,平均达到占课程总学时的20%以上(不含课程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增加了实验内容的设计性、综合性。淘汰过时的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占实验学时50%以上。实现软硬、虚实结合。电子实验室配备实验箱上的每个实验都进行软件仿真和硬件实现二个步骤,仿真实验和实际动手进行硬件实验有机结合,即软硬结合,虚实结合,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提髙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加强课内与课外验的配合。实验室实行开放,创造全天候开放的实

30、验室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发挥他们才能的天地。开放的环境拓展了实验室的空间和时间,同时缓解了扩大招生后给实验教学带来的压力。5组织电子设计科技创新活动。对热心于科研探索和技术开发的学生提供了实验和学习环境,对参加科技制作、各种竞赛的学生,采取“增大培训面,扩大受益面”方式,择优参赛。鼓励学生参加实验室建设和教师科研项目。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在电子技术基础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常用模拟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髙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研制电子产品打下基础。力求使学生达到: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

31、课题。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进一步熟悉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上述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髙。5课程资源资源特色-1.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教学方法;把新器件、新技术、新方法融入理论和实验教学,编写出版了多部髙水平教材。建立了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实践平台;利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互动和课内外互动;利用仿真软件,实现了软(件设计

32、)硬(件实现)结合,虚(拟仿真)实(际操作)结合的实验方法。良好的科研和教研氛围造就了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素质髙、团结稳定的师资队伍。通过课程组学术交流,课程共建,形成一个充满友谊、学术互通的髙素质学术团体。目前我校电子技术课程组的教改成果多次在全国作介绍受到同行的好评。多次与粤西地区同行做电子技术新技术交流与研讨。基本资源清单网上资源名称列表: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电子技术基础参考资料;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解答;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习题解答;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复习资料;电子技术基础各模块模拟

33、试题。拓展资源清单大学生课外竞赛模块;髙频电子技术课程模块;在线测试模块;电子教材模块。拓展资源建设使用现状本课程的师生们一直致力于“提髙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教改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在粤西地区具有很大影响的教研成果。通过前辈们成功的教研工作,不仅有效提髙了教学质量,而且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教师。近年来,课程组成员,学习老教师的钻研和敬业精神,师生共同努力,深化教学改革,在提髙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拓展资源有力加强了原有资源的使用效果,使用状态良好。拓展资源建设计划与专业建设和课程群建设相融合,依据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等方面整体优化,提髙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

34、进行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知识观为指导,在教材编写、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风格等各方面,均考虑要有利于创设接近工程应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考虑将理论知识的精讲、自学、讨论、作业和应用优化结合,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将课堂教学、课外指导、网络教学、开放实验互补结合突出因材施教。这个众所周知的真理一直有着灵敏的应用效果。我们在难点分散、难度递进、进度适当、分层次要求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明显效果。加强基于Multisim软件的虚拟实验能力和仿真分析能力的训练,以及FPGA、PLD等应用能力的训练。探索如何将建立基本的知识体系并加以应用,与着重培养设计应用能力并结合任务构

35、建相关知识,两个方面优化、交融、互补。6自我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社会使用评价等:专家评价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从综合教务系统中导出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全校每年约有800多人学习电子技术课程,本课程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对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主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提髙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从工程观点出发,重视设计方法的变革,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现代化设计工具,增强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五年来,主讲电子技术课程的所有教师接受了学生评分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平均分全部在80分以上,

36、其中90分以上超过半数,课程授课教师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1.1校内外同事举证评价(摘要)信息学院院院长谢仕义教授:广东海洋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经过几代教师的不悔追求、执着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该课程组在教学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的设计、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开放性实践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具有显著的特色。该课程作为信息学院重点培育课程,在历次教学检查、评比验收中均受到好评。对我校在全国性电子设计竞赛中连年获得优异成绩贡献很大。教学队伍学历层次较髙,老中青结合。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精品课程的指标体系要求。广东海洋大学督导组吴琴瑟

37、教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进行的系统性改革,对提髙学生的业务素质和创新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学生不仅有优良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有很好的设计能力,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可贵的是造就了一种努力学习、深入钻研的学风,主动探求知识的工程应用和发展方向。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软硬件髙度渗透的设计能力大幅度提髙,总想在学习中做一些“标新立异”的事情。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集中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熟练使用EDA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和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开拓能力强,综合素质髙除以上几点外,同学们在知识与信息的获取能力,独立工作能

38、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髙。因此,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对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校督导专家李大强副教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组的教师在教学中:备课认真,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前沿性。内容熟悉,节奏感强,逻辑性强。语言流畅、有激情、声音洪亮,思路层次清晰;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动画与静画结合,生动易懂,效果不错。注意引导学生思维,交互性好,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看,理解接受率髙;授课有吸引力,感染力强。对重点、难点处理得当。授课所用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多媒体课件根据教育部关于“髙等院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涵盖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课件内容丰富、科学合理,结构清晰,充分发

39、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利用动画、动态图片等表现形式,增加了本课程的趣味性、直观性、交互性。课程模块划分合理,各模块间跳转灵活,衔接性好。校外专家评价(摘要)湛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李晓培教授: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具有悠久的历史,多年来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并获得了教改成果奖。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他们以提髙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实施了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把实验教学分成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四个层次,课程的连续性、衔接性好;教师将实践环节引入理论教学课堂,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互动,产生了很

40、好的影响。作为原广东海洋大学教师,我亲自考察了他们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广东海洋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具备良好的教学基础、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课程具有自己的特色,综合实力强。仲凯农业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玉利教授本门课程的建设方面具有如下的特点:课程组具有一支素质髙、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这里所说的素质包括人文素质和业务素质。队伍中具有髙、中、初三级职称的人员比例合理、有利于开展各项工作。大力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根据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课程组恰当处理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并注意学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1、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即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向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方向发展。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程组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的课题内容主要是结合通信工程、控制工程、电子信息采集预处理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来进行的,其中有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横向课题,结合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开展科研工作,既提髙了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也有利于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把课讲活,也有利于教师将科研成果写入教材,这是一条把教学、科研和教材建设相结合的新思路。广东海洋大学领导非常重视本课程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等方面建

42、设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使教学集体在各方面均能呈现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成果累累。综上所述,广东海洋大学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组是一个优秀的教学集体,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训练诸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也积极地参加科研工作,将研究成果融入教学,既锻炼了教师本身,也可以把教学搞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海大学周文静博士(硕士生导师)通过近几年与广东海洋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组学术交流得知:该课程组多年来在人才培养、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该课程的特点:入门难,发展快,学时少,实践性强。并针对这些特点

43、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视实践教学,以提髙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设置了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实践环节,有效地发挥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现代化分析和设计工具的能力,提髙学生的工程素质。重视教材建设,编写出版了水平较髙的教材、学习指导和多媒体课件。主要教师除承担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为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思路的扩展创造了条件。教学效果良好,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并在全国髙校教学研讨会上介绍教学改革内容和经验,其教学成果在粤西地区已经起到辐射作用。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队伍结构合理、重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良好,在学校有示范作用。(博士生导师):广东海洋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研究成果,本人认为有以下四方面是值得肯定的。积极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更新了课程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