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设计者:孙爱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的例1例3。教学理念:这节课结合例1、例2,提醒学生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的问题:只有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才不会改变;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教学例3时,让学生尽可能独立观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通过小数性质的应用,对其加深理解、巩固,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必要的准备。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并会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性质。2、使学生学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3、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掌握小数的性质。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教法设计:引导法和讲解法。学法设计:小组
2、讨论、合作交流。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0.3是( )个十分之一 0.30是( )个百分之一0.123是( )个千分之一二、新授1、谈话: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教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无数)为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出示例1:量出0.1米、0.10米、0.100米的纸条。你发现了什么?(1)观察尺子:让学生说一说这一段的长度?(学生可能答是1分米、10厘米或100毫米)教师:因为1分米、10厘米、100
3、毫米都是指米尺上同一段的长度,只是它选用的单位不同。所以: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如果将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这三个数都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分别应该怎样写呢?(2)1分米是几分之米?(1分米是米)用小数怎样表示?(0.1米)10厘米又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呢?(10厘米是米,0.10米)100毫米又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呢?(100毫米是米,0.100米)(3)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观察:a、这三个小数,从左往右有什么变化?(小数的末尾添上零,它的大小不变)b、这三个小数,从右往左有什么变化?(小数的末尾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C
4、、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4)完成教科书第58页“做一做”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3、学习例2。把0.70、105.0900化简。0.70=0.7 105.0900=105.09注意:105.0900中,只能去掉末尾的“0”,整数部分的“0”和9前面的“0”都不能去掉。4、学习例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0.2 4.08 30.2=0.200 4.08=4.080 3=3.000注意:3是整数,小数部分一位数也没有,要写成三位小数时,首先在3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在末尾添上3个“0”。三、练习
5、1、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10.01 20.1 4 4.800 50.00 1.6050 10.010 16.0 2.1 4.0 4.82、在下面的数中找出与“50.3”相等的数。50.03 5.030 5.3 50.300 500.3 50.30 503 50 五十又十分之三作业:练习十1、2、3题。板书设计:小数的性质1分米=10厘米=100毫米0.1米=0.10米=0.100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便。0.70=0.7 105.0900=105.09小结: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0.2=0.200 4.08=4.080 3=3.00
6、0第八课时:名数改写(一) 设计者:孙爱武教学内容:教材第6768页的例题1。教学理念:让学生归纳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旧知识的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概念。2、掌握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3、掌握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掌握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2、掌握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教法设计:引导法、归纳法。学法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7、、比较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 2千克=( )克 3米=( )分米4厘米=( )毫米 2米4厘米=( )厘米 提问:什么是高级单位?什么是低级单位?(同类单位中较大的单位称为高级单位,较小的单位称为低级单位。)新授课情景图的教学。(1)第67页的情景图,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小数,说出生活中的小数有哪些?(2)完成教材67页“做一做”468元是4元6角8分 12米是1米2分米 5千克是4千克500克(3)出示四位小朋友的身高图:( 80厘米 1米45厘米 0.95米 132米 )给这四个小朋友排排队。 在实际生活中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的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2、例题
8、1: 80厘米=( )米 1米=100厘米 80厘米=(80100)米 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80厘米=0.80米=0.8米小结: 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我们可以把低级单位的数除仪他们之间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一位、二位、三位。 1米45厘米=( )米这一题把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哪些单位没变化?(1米没有变)哪些单位要变?(45厘米要变)怎么变?(45厘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从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因为1米=100厘米,所以45厘米=(45100)米=0.45米,然后和1米合并起来得1.45米。
9、)小结:把含有高级单位的复名数改写成含有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再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3、完成第6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要说出思考的过程。作业:练习十一的1、2题。板书设计:名数改写(一)例1: 80厘米=( )米 (1)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我们可以把低级单位的数除仪他们之间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一位、二位、三位。1米45厘米=( )米(2)把含有高级单位的复名数改写成含有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再把复名数中低级
10、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第十三课时:综合练习 设计者:孙爱武教学内容:教材第76-77页练习十二6 - 12题。教学理念:通过综合练习,学生能更加熟练地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法设计:引导法和指导法。学法设计:练习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算式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口算。(出示卡片)0.9 100 4.8 100 3.15
11、 1000 0.7 100 2.63 10 234 10000 2填空。(1)0.37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370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2)一个数的百位是8,千分位是9,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读作( )。(3)去掉0.503的小数点,它的值扩大了( )倍;把90.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它的值缩小了( )倍。(4)书第77页第12题二、综合训练1.书本第77页第9题(涂色表示下面各小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反馈订正,并说说各小数表示的含义2. 书本第77页第10题(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比较的)3第77页11题(让学生说说小数点
12、是怎么移动的)4.下面的说法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书76页第8题)5、补充题:(1)018里面有18个子 ( )(2)2.9504保留一位小数是3。 ( )(3)0. 1 0.099。 ( )(4)0.5和0.50相等,它们的计数单位也相同。 ( )6、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93045.万 =( )亿。 93.0456 9.30456 0.930456(2)6吨80千克 =( )吨。 6.8 680 6.08 6080(3)在2.3,2.303,2.033,2.03中,最大的数是( )。 2.03 2.303 2.033 2.3(4)大于0.6小于0.7的所有两位小数有
13、( )个。 1 10 9 无数(5)100千克小数可磨出面粉80千克,10千克小麦可磨出面粉( )千克。 0.8 8 800(6)把5044900万保一位小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 5044.9 504.4 504.5 50.4三、复习指导教材第76页的第6.7题。1、 让学生说说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和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方法。2、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3、 第6题让学生明白保留的位数不同,求得的近似数的精确度不同,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并让学生说一说分别精确到哪一位?哪个近似数的精确度高?第7题改写后让学生给各种交通工具的客运量从大到小排排队,并说一说哪种交通
14、工具的客运量最大?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练习十二8- 12题。第三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者:孙爱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例5。教学理念:本节课的学习应让学生体会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究验证其他学生已发现的知识,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拼一拼”、“算一算”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2能运
15、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教法设计:实践法和指导法。学法设计: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复习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3如图,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二、教学新课 1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
16、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板书:内角)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3以小组为单位先画4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4指名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5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我们一定能弄清这个问题的。 6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
17、呢?提示学生,可以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 7请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想一想,怎样折可以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试一试。 8三个180) 9拿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试试看,折的方法一样。再拿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1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11老师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2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出另一个角是多少度吗?怎样求?13出示教材85页做一做。让学生试做。14指名汇报怎样列式计算的。两种方法均可。 2180-140
18、-2515 2180(140+25)15三、巩固练习188页第9题 这一题是不是只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另一个角是多少度,从哪看出来的?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还可以怎样算?2、88页第10题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两底角相等)列式计算 180-70-7040或180-(702)=40288页第10题连接长方形、正方形一组对角顶点,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三角形呢?作业: 练习十四第9、10题。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例5: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看一看
19、,拼成一个什么角。(拼成了一个平角)得出结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第三课时: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设计者:孙爱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99页。教学理念:本节课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让学生熟练掌握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练习,我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教学目标: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2、提高解题能力。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
20、计算。教法设计:讲解法和指导法。学法设计:练习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小数加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2、口算下列各题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0616= 723=3、板演下面各题并验算8021528= 10853505= 251607=提问:小数加减法是如何计算呢?二、笔算练习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元)电话机电脑合计 9月86.50120.0010月79.20120.00总计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2、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学生计算时,应作如下
21、提示:想清楚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时,可先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然后再计算;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三、解决问题1、完成课本第99页7题。让学生说说班里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2、完成课本第99页8题,观察第8题的表格。一些女子田径项目的中国记录和世界记录(截至2004年1月)表格。说说它们各相差多少?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作业:练习十六6、7、8题。第三课时:植树问题(三) 设计者:孙爱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页例3。教学理念:这节课,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通过抢答、验证、分析、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
22、用。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法设计:引导法和讲解法。学法设计: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交流。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33格、44格、55格方格纸、围棋子若干粒、44格条形吹塑纸贴在地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猜谜:十九乘十九,黑白两对手,有眼看不见,无眼难活久。(打一棋类名称)二、探索新知1教学每边摆放
23、3粒棋子的方法。(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3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2)抢答:读题后,让学生口算出答案。(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3)动手验证: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验证刚才答案。(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3228 248 3318 3448 直接点数。教师表扬学生的创新摆法,并奖励“智慧星”。(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2教学每边摆放4粒棋子的方法。(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4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3)游戏:让一学生当“小老师”,其
24、余学生当“围棋子”,请小老师邀请“围棋子”按上题要求站在老师设计的大棋盘上。(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5)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3教学每边摆放5粒棋子的方法。(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5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3)汇报交流。(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4)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和同桌说一说。三、总结规律(1)师:你觉得再用棋子摆,方便吗?你能根据前面我们摆放的方法,填写下列表格,总结出规律吗?(小组合作完成)每边放的个数 最外层总数 3 4 5 6 1
25、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_(2)教学例3:出示围棋格子图。问: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3)总结规律: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间隔数边数最外层的总数(4)学生根据规律,独立完成例3。三、运用规律1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1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2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3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拓展思维:如果一个五边形,怎么算?一个三角形呢?(集体口答)2做第121页第三题。 3请你参加:12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
26、生?(在教室内围一围。)作业:练习二十第6、7题。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三)例3: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边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方法一:192+172=72(个)方法二:184=72(个)答:最外边一共可以摆放72个棋子。第四课时 复习统计 设计者:孙爱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7页内容。教学理念:这节课,通过复习统计,巩固学生在学会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理解统计图传达的各种社会信息,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功能。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深入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殊功能,能够熟练地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弄清绝对数值,分析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2通过巩固使学
27、生在学会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理解统计图传达的各种社会信息,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功能。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体会折线统计图特殊功能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分析统计图传达的社会信息,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功能。教法设计:引导法和讲解法。学法设计:采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交流。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7页的折线统计图的放大图。练习二十一第14题放大图。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接触了一些统计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回答。 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统计表现方式呢?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折线统计图) 2师(出示教科书第127页的折线统计图的放大图):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它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工地施工安全培训责任免除协议
- 2025年度城市绿化景观土地使用权转让与维护合同
- 2025年度大学实习生实习期间权益保护与职业规划合同
- 2025年度婚嫁婚前财产继承与分配协议
- 健身房装修合同标准
- 2025年度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与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同
- 2025年度山林林业生态补偿租赁合同
- 2025年度家具加工厂转让协议
- 2025年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高考真题】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 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 义乌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00条(2022版本)
- 苏教版(SJ)《四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
- 体育足球篮球排球体操教案
-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必背主观题
- 保管钱财协议书的范本
- 探索2-个人信息资源的防护措施-课件-苏科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供电所安全第一课培训
- 湖北省武汉市二月调考读后续写解析+课件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