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646-2016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技术要求_第1页
DB12-T646-2016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技术要求_第2页
DB12-T646-2016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技术要求_第3页
DB12-T646-2016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技术要求_第4页
DB12-T646-2016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35.240.60R 85DB12天 津 市 地 方 标 准DB 12/T 6462016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技术要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 expressway surveillance system2016-09- 27 发布2016-11 - 01 实施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DB12/T 646-2016 目 次 TOC o 1-5 h z 前 言II1 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系统构成与功能25监测设施布设原则36监控数据技术要求57 视频图像联网技术要求68系统安全8附录A (规范性附录)监控数据字符串结构要求10附录B (规范

2、性附录)高速公路监控系统IP规划12附录C (规范性附录)设备编解码技术要求14附录D (规范性附录)视音频传输要求17附录E (规范性附录)视音频存储要求20附录F (规范性附录)视频设备与监控平台通信接口与控制要求25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高速公路管理处、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天津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 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友良、高伯翔、程锦、杨西福、薛文、孙长国、于冉冉、孙炜、岳向武、张 纪升、张利、陈昶、熊詰、付磊、秦治斌、何铁强、苏勇、陈鑫瑞、周海川、于永刚、王欣、翟泽、王 宝茁、金烁、

3、李卓、李玉玺、王体彬、张凡、李峰、才悦、刘海峰。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12/T 646-2016 DB12/T 646-2016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天津市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构成与功能、监测设施布设原则、监控 数据技术要求、视频图像联网技术要求、系统安全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实施、管理及维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239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

4、T 28059公路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互联技术规范GB 5019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YD/T 117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交通运输部2012年第3号公告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暂行技术要求IS0/IEC 13818-1: 200。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和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Information technologyGeneric coding of moving pictures and associated audio information Part 1:Systems)ITU-T Rec. H.

5、2642005 H系列:音视频和多媒体系统,音视频服务基础活动视频编码:通用音 视频服务的先进视频编码(Advanced video coding for generic audiovisual services)ITU-T Rec. G. 7111988数字传输系统的通用部分:音频的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 of voice frequencies)RFC 2976 SIP INFO方法(The SIP INFO Method)RFC 3261 会话发起协议(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

6、适用于本文件。3. 1视频监控系统 v i deo mon i tor i ng system指以实现互联、互通、分级控制为目的,运用视频监控相关技术,把各高速公路主线、匝道、收费 广场等视频资源整合汇集在一起,实现全市范围内视频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处理/共享等主要业 务的视频监控系统,系统可支持音频、事件和数据等扩展业务,并可实现集成联动。3. 2交通监控数据t raffic mon i tor i ng data指所有反映高速公路状况的数据和影响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因素的信息。3. 3交通事件(突发事件) traff i c i nci dent (emergent event)指

7、发生时间和位置不可准确预测,造成道路通行能力临时下降的情况,如交通事故、车辆抛锚、不 恰当驾驶行为、货物散落、公路施工、路面失修等,也表示因雾、雨、雪、冰、积水、大风等引起通行 能力下降的气象条件。3.4市级监控中心Municipal mon i tor i ng center是指由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立的,承担全市高速公路网综合监控业务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3. 5路段监控中心Road mon i tor i ng center是指由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设立的,负责所辖路段范围内监控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的专门机构。路 段监控中心接受市级监控中心的业务调度,直接管理基层监控单元的业务。6基层监控

8、单元 Basic monitor i ng unit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最基础的监控管理单元,包括隧道管理站、桥梁管理站及监控外场设施等。4系统构成与功能1系统总体框架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框架由市级监控中心系统、路段监控中心系统和基层监控单元组成,高速公路管 理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置站级监控中心。4. 2系统构成与功能4. 2. 1市级监控中心系统功能市级监控中心系统功能应包括:a)路网状态监测:应实现断面交通量、收费站交通量、断面道路气象情况、基础设施(路桥、隧 道、附属设施等)状况、交通阻断事件信息、施工养护信息、高速公路开启或封闭信息等监控 功能;b)视频监控:应实现各路段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视频图像的

9、采集、转发、显示以及按需存储;c)信息显示:应实现基于GIS系统的外场设备状态显示、应急资源显示、路网运行状态显示等; 可适度地显示相邻省市或相关高速公路网的交通状况;d)系统安全功能:应具备容错、自诊断、纠错功能以及抗病毒、抗攻击能力,防止对数据的非法 访问;e)数据备份和系统恢复:1)系统应具有数据自动备份功能、手动备份功能;2)应能自动完成系统每日的数据分类存储、备份及重要文件的归档;3)市级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应能对上传原始监控数据保持至少3年,处理后监控数据保持至 少5年。4.2.2路段监控中心系统功能路段监控中心系统功能应包括:a)路网状态监测:应实现收费站交通量、基础设施(路桥、隧

10、道等)状况、交通阻断事件信息、 高速公路开启或封闭信息等监控功能;b)事件报送:应具备对所辖路段上报的整点路况、一般路况、重大阻断信息进行查询、审核、发 布、统计等功能,并根据事件等级向市级监控中心上报;c)视频监控:应实现监控单元视频图像的上传、切换、控制、存储等功能,录像存储的时间不小 于30天;d)系统安全功能:应具备容错、自诊断、纠错功能以及抗病毒、抗攻击能力,防止对数据的非法 访问;e)基层监控单元设备状态监测:应具备对监控单元设备进行监测和异常报警功能。4.2.3基层监控单元系统功能可通过视频摄像机、光端机、视频编码器等设备实现图像采集及云镜控制功能,通过交通量调查设 备、气象检测

11、器、可变情报板等外场设备实现各类环境与交通数据的采集和发布功能。5监控设施布设原则5. 1监控点布设原则5.1.1概述监控点布设包括交通量调查设备布设、气象检测器布设、视频监控摄像机布设、可变情报板布设、 可变限速标志布设等。5. 1.2交通量调查设备布设原则交通量调查设备布设原则包括:a)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形成的枢纽互通立交之间的基本路段上,应至少布设一个交通量调查设 备;b)高速公路与普通国省道互通立交之间的路段上,应至少布设一个交通量调查设备;c)连接港口、交通枢纽、重要旅游景区、城市快速路的出口上游路段上,应布设一个交通量调查 设备;d)省界(与北京、河北交界处)处,应布设用于反映路网

12、宏观交通量特征的交通量调查设备。5. 1.3气象检测设备布设原则气象检测设备布设应按照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暂行技术要求的 相关要求执行。5.1.4视频监控摄像机布设原则视频监控摄像机布设原则包括:a)在高速公路重要路段(易堵、事件多发路段)、特大型桥梁、长大隧道、枢纽互通立交、收费 站点(重点是跨省、入城)以及服务区等关键节点和路段,应设置视频监控设备。b)在高速公路相邻出、入口间的路段,应平均间隔1km2km设置一套视频监控设备。c)八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四、六车道高速公路的特长隧道、特大桥、服务水平低于二级的路段, 视频监控设备应具备事件检测功能。其他高速公路路段

13、视频监控设备宜具备事件检测功能。5.1.5可变情报板布设原则可变情报板布设原则包括:a)在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国道节点交叉且有分流条件的地方,应设置可变情报板。b)在高速公路与易拥堵、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省道节点交叉且有分流条件的位置,应设置可变 情报板。c)收费站进站口前,应设置提示信息用可变情报板。5. 1.6可变限速标志布设原则雾区、大桥、事故多发路段以及收费站匝道入口处宜布设可变限速标志。5.2隧道交通监控设施布设原则5. 2.1车辆检测器布设原则车辆检测器宜布设在车流平稳的区域,设置间距宜在500m700m。对于特长隧道,宜布设视频车检 系统。5.2.2监控摄像机布设原则监控摄像机布

14、设原则包括:a)中长隧道入口处、出口处的摄像机应布设具有光圈自动调节和自动变焦镜头的云台摄像机,布 设位置宜在距隧道入口处、出口外100m400m处;b)隧道内摄像机应采用低照度定焦摄像机,直线段设置间距不应大于150 m,曲线段设置间距可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小。在特长隧道中,摄像机应加密布设,保证无监视盲区;c)隧道内特殊位置如紧急停车带、车行横洞、人行横洞等处应增设摄像机,车行横洞和人行横洞 摄像机宜采用云台摄像机。5. 2. 3隧道交通控制及诱导设施5. 2. 3.1交通控制及诱导设施可实现交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实现对隧道内交通流量和交通状况的控 制。5. 2. 3. 2隧道交通控制及诱

15、导设施主要包括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标志、交通信号灯、车道指示器和 消防安全疏散标志等,具体布设原则包括:a)可变情报板布设原则:1)中长隧道可变情报板的作用和种类与外场可变情报板一致;2)根据隧道设计车速,隧道口的情报板设计位置不同:设计速度为100 km/h的,以洞口前 220m的位置为宜,设计速度为80 km/h,以160 m的位置为宜;3)隧道内情报板应根据隧道的长度情况进行布设,隧道口宜布设门架式情报板,隧道内宜布 设悬挂式可变情报板。b)可变限速标志布设原则:1)中长隧道可变限速标志的作用和外场可变限速标志的一致;2)宜布设在隧道入口和车行横洞前附近,以便平滑隧道出、入交通流,避免或

16、缓解隧道内拥 挤、阻塞。c)交通信号灯布设原则1)交通信号灯由红、绿、黄三色和绿箭头组成:(1)红色为禁止信号,禁止车辆前进;(2)绿色为通行信号,表示隧道运行正常;(3)黄色或黄闪状态为注意行驶过渡信号,红色与加绿箭头状态为绕行指示信号。2)应在隧道入口前或在整体式路基变为分离式路基分界点前150m300m处设置交通信号 灯。d)车道指示器布设原则:1)车道控制标志应设置在隧道内各车道中心线的上方;在隧道入、出口处(距洞口小于2m 的洞内处)以及车行横洞处(距车行横洞口后10m处)设置;2)双面“X”或 | ”,从隧道入口处开始,直线段设置间距为300m500m,曲线段、车 行横洞处根据具体

17、情况可缩短设置间距。e)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布设原则: 5. 2. 3.3设有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位置应设置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置间距不应大于20m。6监控数据技术要求 6. 1数据传输内容6.1.1各路段监控中心应向市级监控中心上传的数据内容路段监控中心应向市级监控中心上传下列数据内容:a)静态信息传输内容包括:1)高速公路的名称、里程、桩号、构造物等基本信息;2)各级管理机构名称、位置等信息;3)设备位置及参数等信息。b)动态信息传输内容包括:1)外场监控设备数据:交调数据、气象检测器数据、可变信息标志数据等;2)隧道监控设备数据:车辆检测器数据、一氧化碳数据、能见度检测器数据、风速风向数据、

18、可变信息标志数据、交通信号灯数据、车道控制标志数据、紧急电话报警记录;3)影响高速公路运行的事件信息:特殊气象情况、施工作业情况、交通事故情况、道路损坏 情况及其它突发事件情况;4)其他信息:收费站车流量数据、监控系统运行状况信息、路网运行信息、市级监控中心对 路段监控中心所需的其它信息等。6.1.2路段监控中心接收市级监控中心下发的指令联网监控系统时钟校时信息,实行定时逐级下发和逐级校准更新。6.2数据传输通道数据传输通道要求包括:a)监控外场数据宜采用光缆先传至就近通信站,再通过10/100Mbit/s通道传输至上级管理机构;DB12/T 646-2016 b)隧道路段监控设备数据先通过本

19、地控制器集中,再通过光缆传输至隧道管理站,由隧道管理站 经10/100Mbit/s通道传输至上级管理机构;c)市级监控中心与路段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宜采用10/100Mbit/s数据通道。6.3数据传输模式及传输周期数据传输模式及周期要求包括:a)数据传输模式、传输周期采用字符数据串结构;b)数据交换表中所使用的字段数据类型见附录A。7视频图像联网技术要求7.1视频监控设备联网架构视频监控系统架构可分为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平台(简称视频管理平台)、传输网络、视频监控单元 三个部分,具体内容有:a)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平台:视频管理平台应具有对所辖范围内视频监控图像的控制、汇聚、管理、 调度及对视频采

20、集设备的控制、管理、维护的功能;b)传输网络:传输网络为高速公路通信专网,各级管理机构采用通信专网实现物理连接,各级视 频监控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IP网络的平台级互联。高速公路监控系统IP规划见附录 B;c)视频监控单元:视频监控单元分布在各级视频监控系统中,为所在的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提供各 种监控信息,包括图像、声音、报警等。视频监控单元中的视频图像信息格式与编码要求见附 录C。7. 2视音频传输要求视频监控联网进行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传输时,其中接口部分的传输过程应遵循统一的通信协 议。具体技术要求见附录D。7.3视频传输方案7. 3. 1视频图像传输内容视频图像传输内容包括:a)沿

21、线路侧、互通立交、服务区、停车区的监控图像;b)特大桥、隧道、长大下坡、小曲线半径、避险车道等特殊线段的监控图像。图像可根据需要逐级上传,每路图像应叠加相关的信息,包括图像来自的摄像机编号、状态、日期 和时间等。具体要求应按照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技术要求执行。7.3.2视频图像传输方式视频图像传输方式包括:a)基层监控单元至通信站:1)数字非压缩传输方式:通过视频光端机或光传输模块,利用通信光纤将视频图像以数字非 压缩方式传输到所属的路段监控中心或站级监控中心;2)数字压缩编码传输方式:将视频图像进行数字化压缩编码,利用光纤组环网或链网的方式 将视频图像上传到所属的路段监控中心或站级监控

22、中心;3)宜采用数字压缩编码传输方式,编码设备技术要求见附录C;DB12/T 646-2016b)站级监控中心至路段监控中心:1)站级监控中心应按需向路段监控中心上传视频图像,上传通道利用通信系统提供的 10/100/1000M 口实现视频图像的传送;2)传送的视频图像编码技术要求见附录C;c)路段监控中心至市级监控中心:1)路段监控中心应按需向市级监控中心传送视频图像;2)传送的视频图像编码技术要求见附录C。7.3.3视频传输通道视频联网监控系统的传输通道带宽应能满足视音频信息接入站级监控中心或路段监控中心和市级 监控中心的要求。视频图像应利用通信系统提供的以太网通道或光纤进行传输,通信传输

23、设备应根据各路段及站点的 视频图像传输路数提供相应数量的10/lOOMffi道接口。视音频传输要求见附录D。7.4视频存储方案7.4. 1存储原则及策略各路段中心属地集中存储,市级监控中心可对各路段的录像进行选择性的调用和存储。 对于发生异常事故、重大交通事件时的视频图像,应逐级进行存储。7.4.2存储格式所有监控视频图像应按照H. 264标准编码格式进行存储,技术要求见附录E。7.4.3存储方式宜采用IP-SAN存储方式。7.4.4存储时间存储事件要求包括:a)在道路交通运行正常情况下的视频图像,存储时间不应小于30天;b)一般交通事件和异常情况下的视频图像,存储时间不应小于45天;c)涉及

24、到道路上发生的重大事故和事件的视频图像,存储时间应保留一年,并可永久备份保存。7.4.5存储管理应支持多路文件的实时存储和点播、支持所有历史录像文件的回放、备份和管理、支持本地历史记 录文件的快进慢进播放、支持录像覆盖循环、线性存储、支持流媒体转发方式标准ISCSI协议存储。7.5视频联网接口与控制要求视频联网接口与控制要求应按照GB/T 28059公路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互联技术规范执行。 视频设备与监控平台通信接口与控制要求见附录F。7.6视频联网控制方式7.6.1模拟方式模拟视频的控制方式,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矩阵的联网控制;具有串口的矩阵可通过串口通信实7DB12/T 646-201

25、6 现矩阵联网控制;具有网口的矩阵可直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矩阵联网控制。7.6.2数字方式数字视频的控制方式,应通过视频管理平台实现对本级监控中心及以下各级视频图像的切换和外场 遥控摄像机的控制。7.7视频管理平台技术要求监控视频管理平台应具有如下功能:a)视频管理、调度1)应提供视频管理、调度功能,可实现数字矩阵业务功能,能够与传统模拟矩阵视频监控系 统进行互通、控制;2)应支持用户自定义切换、组切换、轮询切换等多种方式的切换控制操作。用户能在工作站 显示器上或其它视频显示设备上调度系统内的任意视频图像,并可对图像进行切换、控制; 并且能够发布编解码器的控制命令,控制硬件解码器进行动作。b)

26、云台控制1)应提供对摄像机云台的控制功能,可控制摄像机的转动、聚焦、变倍等操作。支持云台的 优先级控制,可设置云台控制的优先级,制定用户对摄像机的控制权;2)应支持对多厂家、多型号摄像机的控制;c)录像存储管理1)视频采用IP存储,应支持IP-SAN存储方式;2)应提供手动存储、自动存储、触发存储、定时录像、循环录像、报警联动录像等功能;3)应支持用户自定义存储策略,按存储计划进行视频录制,并可对存储计划进行设定、管理、 状态查看;4)宜支持静态存储、动态存储,可动态的为所要录制的视频流分配存储资源。d)视频检索、查询:应提供对录像存储视频的检索和查询功能,支持按日期、时间、地点和事件 等条件

27、进行检索、查询,对检索到的视频进行回放;e)报警联动:应提供报警自动显示功能,支持声光报警,可对系统故障、视频丢失、异常事件等 进行报警显示;支持报警联动,提供预留、可扩展的报警接口,能与其它系统进行联动,可将 报警的实时图像切换到显示设备上显示,并可进行同步录像;f)设备网管:应能对接入到系统平台上的网络视频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检测各个设备的工作状 态,可对设备参数进行设置,并可对设备异常情况发出告警信息;g)权限管理:应能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级、分设备的管理,可为每个操作员和单个设备制定权限;h)日志管理:应具有完善的日志记录功能,支持登陆日志、操作日志、系统日志、报警日志等的 管理,可记录所

28、有功能操作,如:下载、云台控制、实时监控和异常情况的日志,并提供多种 检索和查询方案;i)安全性能1)应支持7X24小时不间断工作方式,定期对硬件设备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行收集,故障时可 立即显示和报警;2)平台应有自愈能力,数据库可自动备份和修复,当故障排除后,服务器能自动恢复、正常 运行。8系统安全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应具备较强的安全保护能力。市、路段两级高速公路监控中心系统安全须满足以 下要求:市级、路段级监控中心系统建设应符合国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 中二级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在保证关键技术实现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成熟和异构的产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 工程

29、实施的便捷性。DB12/T 646-2016 附录A(规范性附录)监控数据字符串结构要求A.1数据传输模式数据交换表中所使用的字段数据类型应符合表A. 1的规定。表A.1数据交换表中字段数据类型字段类型数据范围数据长度备注int02, 147,483, 64710个字符Smallint032, 7675个字符Tinyint02553个字符Char(xx)XX个字符不足长度,后补空格numeric (4, 1)-99. 9999. 95个字符温度有可能为负值,其余均为正值Datetime14个字符YYYYMMDDHHMMSSA.2数据传输周期数据传输周期包括以下内容:a)数据上传周期,如表A.

30、2所示:表A.2数据上传周期表序号数据传输内容数据传输时间(周期)数据传输优先级1路段参数信息初始接入及变化时传输一般优先级2车辆检测器数据5 lOniin一般优先级3气象检测器数据5 lOniin一般优先级4收费站车辆数据5 lOniin一般优先级5可变信息标志信息发布数据实时中等优先级6隧道环境检测数据5 lOniin一般优先级7报警数据实时最高优先级8协调请求信息实时最高优先级9控制反馈信息实时中等优先级10事故信息实时最高优先级11养护计划数据确认后上传中等优先级12交通事件详细登记数据实时中等优先级b)数据下发周期,如表A. 3所示:表A. 3数据下发周期表序号数据传输内容数据传输时

31、间(周期)数据传输优先级1控制指令实时最高优先级2协调反馈实时最高优先级3门限设定参数实时最高优先级附录B(规范性附录)高速公路监控系统IP规划表B. 1高速公路监控系统IP规划序 号路段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交通监控系统规划IP规划IPIP起始IP截止IP总 数量IP起始IP截止IP总 数量1高速处监控中心20. 12. 5. 020. 12. 9. 25510242高速集团信息中心20. 12. 10. 020. 12. 19. 25525603S1津蓟高速20. 12. 20. 020. 12. 23. 255102420. 12.24.020. 12.24.2552564津蓟延长线20. 1

32、2. 25. 020. 12. 28. 255102420. 12.29.020. 12.29.2552565S2津宁高速20. 12. 30. 020. 12. 33. 255102420. 12.34.020. 12.34.2552566莲花岭隧道20. 12. 35. 020. 12. 38. 255102420. 12.39.020. 12.39.2552567大岭后隧道55102420. 12.44.020. 12.44.2552568津秦高速55102420. 12.49.020. 12.49.2552569唐津南路段20. 12. 50. 020. 12. 53. 2551024

33、20. 12.54.020. 12.54.25525610G18荣乌高速20. 12. 55. 020. 12. 58. 255102420. 12.59.020. 12.59.25525611S50津晋高速20. 12. 60. 020. 12. 63. 255102420. 12.64.020. 12.64.25525612S3津港高速20. 12. 65. 020. 12. 68. 255102420. 12.69.020. 12.69.25525613蓟汕南段20. 12. 70. 020. 12. 73. 255102420. 12.74.020. 12.74.25525614蓟汕北

34、段20. 12. 75. 020. 12. 78. 255102420. 12.79.020. 12.79.25525615G2京沪一期20. 12. 80. 020. 12. 83. 255102420. 12.84.020. 12.84.25525616G2京沪二期20. 12. 85. 020. 12. 88. 255102420. 12.89.020. 12.89.25525617S21塘承一期20. 12. 90. 020. 12. 93. 255102420. 12.94.020. 12.94.25525618S21塘承二期20. 12. 95. 020. 12. 98. 2551

35、02420. 12.99.020. 12.99.25525619G2501滨保20. 12. 100. 020. 12. 103. 255102420. 12. 104. 020. 12. 104. 25525620唐廊一期20. 12. 105. 020. 12. 108. 255102420. 12. 109. 020. 12. 109. 25525621唐廊二期20. 12. 110. 020. 12. 113. 255102420. 12. 114. 020. 12. 114. 25525622G25长深北20. 12. 115. 020. 12. 118. 255102420. 12

36、. 119. 020. 12. 119. 25525623S7津保高速20. 12. 120. 020. 12. 123. 255102420. 12. 124. 020. 12. 134. 25525624S15京津高速20. 12. 125. 020. 12. 128. 255102420. 12. 129. 020. 12. 129. 25525625G1京哈高速20. 12. 130. 020. 12. 133. 255102420. 12. 134. 020. 12. 134. 25525626津沧南高速20. 12. 135. 020. 12. 138. 255102420. 12

37、. 139. 020. 12. 139. 25525627津滨高速20. 12. 140. 020. 12. 143. 255102420. 12. 144. 020. 12. 144. 25525628海滨高速20. 12. 145. 020. 12. 148. 255102420. 12. 149. 020. 12. 149. 25525629京津塘高速20. 12. 150. 020. 12. 153. 255102420. 12. 154. 020. 12. 154. 255256DB12/T 646-2016 附录C(规范性附录)设备编解码技术要求C. 1编码标准选择视频监控联网系统

38、设备采用的视音频编解码标准要求如下:a)数字图像压缩编码统一采用由ITU-T VCEG和ISO/IEC MPEG联合制定的国际视频编码标准H. 264 (MPEG-4/AVC);b)音频编解码标准为G. 711/G. 722/G. 723. 1/G. 729,建议统一采用G. 711;c)数字编码视频及音频复用封装应符合IS0/IEC 13818-1协议指定的传输流TS要求。C.2编码设备技术要求C.2.1标清编码设备技术要求标清编码设备技术要求如下:a)视频编码采用H. 264标准,视频编码至少应支持H. 264标准的Main Profile的Level 3. 0及 以上档次和级别,具体配置

39、包括:1)编码视频分辨率应支持D1及以上分辨率;2)编码帧率不应小于25帧/秒,并可调整,支持跳帧编码;3)输出码率可根据需要动态进行调整,在带宽不足情况下,应支持图像质量优先(清晰度优 先)或帧率优先(流畅优先)可调;4)应支持逐行扫描编码,宜支持隔行扫描编码;5)G0P格式,至少应支持IPPP方式,IPPP方式中的I帧间隔应可调整;6)为支持用户在视频图像质量和图像流畅性之间进行选择,应提供编码参数调节,例如,设 置图像大小,设置帧率,设置I帧间隔等。b)编码设备输出视频流中不能包含非H. 264语法元素的私有数据;c)编码设备应支持音频编码,音频编码输出应为TS流,输出音频流中不能包含私

40、有数据;d)视音频应支持采用复合TS流传输;e)支持TCP/IP、UDP、RTP、IGMP, HTTP、Telnet等多种的网络协议,提供单播、组播两种传送 方式;f)编码器硬件输入/输出接口最低要求:1)1路模拟视频输入(PAL/NTSC) BNC接口;2)1路音频输入接口;3)1路标准数据RS232/RS485串口 ;4)1个10/100M自适应网络RJ45接口;5)1个标准USB接口;6)1路数字报警信号输入/输出接口。C.2.2高清编码设备技术要求高清编码设备技术要求如下:a)视频编码采用H. 264标准,视频编码至少应支持H. 264标准的Main Profile的Level 4.

41、0及 以上档次和级别,具体配置包括:1)编码图像分辨率至少应支持720p (1280X720)、1080p (1920X1080),在信道带宽允 许情况下,单路视频画面的分辨率不应低于720p;2)编码帧率不应小于25帧/秒,并可调整,支持跳帧编码;3)输出码率可根据需要动态进行调整,在带宽不足情况下,应支持图像质量优先(清晰度优 先)或帧率优先(流畅优先)可调;4)应支持逐行扫描编码,宜支持隔行扫描编码;5)G0P格式,至少应支持IPPP方式,IPPP方式中的I帧间隔应可调整;6)为支持用户在视频图像质量和图像流畅性之间进行选择,应提供编码参数调节,例如,设 置图像大小,设置帧率,设置I帧间

42、隔等。b)应能够支持双码流的输出,主码流为高清视频压缩码流,次码流为标清视频压缩码流;c)编码设备应支持H. 264视频的TS流输出,输出视频流中不能包含非H. 264语法元素的私有数 据;d)编码设备应支持音频编码,音频编码输出应为TS流,输出音频流中不能包含私有数据;e)视音频应支持采用复合TS流传输;f)支持TCP/IP、UDP、RTP、IGMP, HTTP、Telnet等多种的网络协议,提供单播、组播两种传送 方式;g)编码器硬件输入/输出接口最低要求:1)1路咼清视频输入接口;2)1路音频输入接口;3)1路标准数据RS232/RS485串口 ;4)1个10/100M自适应网络RJ45

43、接口;5)1个标准USB接口;6)1路数字报警信号输入/输出接口。h)高清网络摄像机要求:1)建议支持0NVIF协议;2)对于分辨率最高支持720p的摄像机,其解像能力不应低于130万像素;3)对于分辨率最高支持1080i/p的摄像机,其解像能力不应低于200万像素。C.3解码设备技术要求C.3. 1标清解码设备技术要求标清解码设备技术要求如下:a)视频解码采用H. 264标准,视频解码所支持的档次和级别不应低于编码支持的最高档次和级 另0,至少应支持H. 264标准的Main Profile的Level 3. 0及以上档次和级别,具体要求包括:1)视频解码要求:(1)至少应支持D1 / 4C

44、IF / CIF / QCIF几种分辨率的H. 264标准输出;(2)宜支持D1 / 4CIF以上分辨率的高清解码以及支持标清、高清的混合应用。2)应能同时支持解码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方式编码的码流;3)能够解码CAVLC和CABAC两种嫡编码码流;4)支持1/4像素精度的运动搜索的解码;5)能够解码从16X16到4X4块大小的所有帧内和帧间编码模式;6)支持多参考帧解码,至少应支持2个参考帧。b)能够识别视频TS码流并解码TS视频码流;c)能够识别视音频复合的TS码流,至少能够拆分出并解码视音频复合流中的视频码流;d)支持TCP/IP、UDP、RTP、IGMP, HTTP、Telnet等多种的

45、网络协议,提供单播、组播两种传送 方式;e)解码器硬件输入/输出接口最低要求:1)1路模拟视频输出(PAL/NTSC) BNC接口;2)1路音频输出接口;3)1路标准数据RS232/RS485串口 ;4)1个10/100M自适应网络RJ45接口;5)1个标准USB接口;6)1路数字报警信号输入/输出接口。C.3.2高清解码设备技术要求高清解码设备技术要求如下:a)视频解码采用H. 264标准,视频解码所支持的档次和级别不应低于编码支持的最高档次和级 另0,至少应支持H. 264标准的Main Profile的Level 4. 0及以上档次和级别,具体要求包括:1)视频解码至少应支持720p/1

46、080i/1080p分辨率的图像解码显示,并能向下兼容支持标清D1 / 4CIF / CIF / QCIF几种分辨率的解码,支持标清、高清的混合应用;2)应能同时支持解码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方式编码的码流;3)能够解码CAVLC和CABAC两种嫡编码码流;4)支持1/4像素精度的运动搜索的解码;5)能够解码从16X16到4X4块大小的所有帧内和帧间编码模式;6)支持多参考帧解码,至少应支持2个参考帧。b)能够识别视频TS码流并解码TS视频码流;c)能够识别视音频复合的TS码流,至少能够拆分出并解码视音频复合流中的视频码流;d)支持TCP/IP、UDP、RTP、IGMP, HTTP、Telnet等

47、多种的网络协议,提供单播、组播两种传送 方式;e)解码器硬件输入/输出接口最低要求:1)1路高清视频输出HDMI接口;2)1路模拟视频输出(PAL/NTSC) BNC接口(可选);3)1路DVI视频输出(可选);4)1路VGA视频输出(可选);5)1路音频输出接口;6)1路标准数据RS232/RS485串口 ;7)1个10/100M自适应网络RJ45接口;8)1个标准USB接口;9)1路数字报警信号输入/输出接口。附录D(规范性附录)视音频传输要求D.1网络传输通信协议视频监控联网进行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传输时,其中接口部分的传输过程应遵循统一的通信协 议。各视频管理节点之间进行视频/音频/

48、数据等信息传输时,传输过程应该遵循本标准以及高速公路视 频监控相关标准所规定的通信协议,通信协议结构如图D. 1所示。信令/控制通道视音频通道图D. 1通信协议结构联网系统在进行视音频传输及控制时应建立两个传输通道:信令/控制通道和视音频流通道。信令/ 控制通道用于在平台接入单兀及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并传输系统控制命令,米用RFC 3261 SIP会话初始 协议;视音频流通道用于传输视音频数据,经过压缩编码的视音频流采用RTP/RTCP/RTSP协议传输。D.2视音频流传输格式D. 2. 1视频NAL数据单元格式H. 264在逻辑结构上采用视频编码层(VCL)和网络提取层(NAL)分层设计的结构。

49、视频编码层用 于编码输入视频信号,网络提取层以编码基本单元为单位,通过添加NAL头来实现格式化数据,形成NAL 数据单元,使得编码后的视频数据能够有效的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传输。NAL数据单元由固定长度的NAL 头和可变长度的NAL体构成,如下表D. 1所示:DB12/T 646-2016 表D. 1视频NAL数据单元格式Ibit2bit5bit可变长比特禁止位重要性指示位NALU类型NAL体数据NAL头的禁止位在网络发现NAL单元有比特错时被置1,以便接收端丢弃该单元。重要性指示位用于 标志该NAL单元用于重建的重要性,值越大越重要。NALU类型的值为1T2时由H. 264使用,24-31留作

50、它 用。NAL体数据是视频编码出来的原始比特流,其长度可变,一般是1帧的编码数据。D.2.2视音频TS封装格式视音频采用TS流打包,TS是IS0/IEC 13818-2和IS0/IEC 13818-2协议制定的一种数据流,其目的是 为了在可能发生严重错误的环境下进行一种一路或多路节目编码数据的传送或者存储。TS包的长度固定为188字节,包括4字节的包头,可变长度的调整头(可选)和包载净荷。包头包括 同步字节和数据包识别ID等。表D.2 TS包头格式1BIbitIbitIbit13bit2bitIbitIbit4bit同步传输误码有效载荷单元优先包标识符传输控制自适应有效载荷连续计数器字节指不符

51、起始指不符传输标识标识标识TS包的负载净荷所传送的信息主要包括4种类型:a)视频、音频的ES包以及辅助数据。b)描述单路节目信息的节目映射表、描述多路节目信息的节目关联表、条件访问表。c)各种业务信息表。d)数据广播信息、数据管道、同步、多协议封装等信息。H. 264视频封装为TS包的具体格式如下表所示:表D.3视频TS包封装格式TS头字节流NAL头NAL头NAL体数据D.2.3视音频RTP传输格式视音频应采用RTP协议传输,RTP协议基于单播或多播网络为用户提供连续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服 务,RFC3984文档制定了详细的适用于H. 264视频传输的RTP协议规范。每一个RTP数据包都由固定包

52、头和 载荷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包头占12个字节,而载荷可以是视频数据。视频编码设备输出原始数据流后,首先用NAL层工具,在码流前加上NAL包头,再按照RTP封装格式 打包成RTP包。结合RFC3984文档,若视频采用RTP包传输,由于每个NAL单元包含的数据量的不同,其大 小也有差异。因此结合规定了2种不同的RTP打包方案:a)对于小于1400字节的NAL单元采用一个RTP包中封装一个NAL单元。b)对于大于1400字节的NAL单元采用一个NAL单元封装在多个RTP包中,并采用FU-A标准进行 拆分。D. 3 D3视音频传输性能D. 3. 1传输网络性能传输网络性能指标建议按照YD/T1171I

53、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规定的1级(交互 式)或1级以上服务质量等级执行。D. 3. 2 响应时间视频监控系统经由有线传输时,信息延迟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监控单元之间的通信协议传输,时延小于500ms;用户终端通过网络访问目标区域视频监控系统的监控资源,时延小于等于2s;视频报警联动响应时间小于等于2s。视频监控系统由无线传输时,信息延迟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前端设备与监控中心控制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小于等于5s;前端设备与用户终端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小于等于10s;视频报警联动响应时间小于等于10s。D. 3. 3图像性能D. 3. 3. 1图像质量应按GB 50198公路

54、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互联技术规范的要求,按五级损伤制评定,监视图 像质量主观评价不应低于4级。D. 3. 3. 2图像要求模拟监视彩色图像应满足以下要求:一般性实时模拟监视彩色图像分辨率不小于270线,黑白分辨率不小于400线,灰度等级不小 于8级。高清实时图像灰度等级不小于10级,回放图像等级不小于9级。高清图像清晰度A 级应达到实时图像水平清晰度不小于800线,回放图像水平清晰度不小于650线;B级实时图 像水平清晰度不小于650线,回放图像水平清晰度不小于500线;回放图像分辨率不小于220线,帧率应达到每路25帧/秒,图像分辨率不应低于每路CIF格式 (352X288),以每路 D1

55、 格式(720X576)为宜;用于车牌识别、事件监测以及卡口监控等的模拟监视彩色图像分辨率至少应达到500线,灰度 等级不小于8级。为保证图像检测效果建议至少达到B级高清图像要求。数字图像应满足以下要求:本地调用分辨率不应低于每路CIF格式(352X288),以每路D1格式(720X576)为宜;高清 图像A级实时图像分辨率达到1080i/p (1920X1080) , B级达到720p (1280X720);异地调用图像分辨率不应低于每路CIF格式(352 X 288);实时监视数字解压图像应达到每路25帧/秒的帧率;高清图像A级应达到25帧/秒,B级应达 到15帧/秒。 DB12/T 64

56、6-2016 附录E(规范性附录)视音频存储要求E. 1视音频流存储格式录像文件采用AVI或TS文件格式,建议优先选用TS文件格式。一个文件中必须包含视频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一条音频流。音频流和视频流的格式信息中的关键字段的取值分别描述如下。E. 1. 1 AVI文件格式AVI文件格式包括以下内容:a)视频格式fccHandler:H264biCompression:H264biPlanes:1biBitCount:24b)音频格式G711fccHandler:0dwRate:100wFormatTag:0 x0006nChannels:1nSamplesPerSec:8000nBlockA

57、lign:80wBitsPerSample:16E. 1.2 S文件格式码流采用ISO/IEC 13818-1定义的TS (Transport Stream)流作为存储封装格式。E. 1.3文件命名规则视音频存储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和扩展文件名构成。a)主文件名格式如表E. 1所示;b)扩展文件名为能够代表视音频文件属性标准字符串构成,如:avi、mpg等。DB12/T 646-2016 DB12/T 646-2016 表E. 1视音频存储文件主文件名格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XXXXXXXXXXXXYYMMDDHHMMSS视音频源对

58、象编码分 隔 符日期分 隔 符时间注1注2注3注4视音频源对象编码由十二位完全十进制阿拉伯数字码组成,详细组成结构参见本标准第11节; 日期格式:年(YY两位)月(MM两位)日(DD两位);时间格式:小时(HH两位)分钟(MM两位)秒钟(SS两位); 视音频源对象编码、日期、时间之间使用作为分隔符进行分隔。E.2存储系统技术要求E. 2. 1基本要求视频监控系统在正常模式下,采用属地化存储原则,即由监控设备的直接管理机构进行视频图像存 储;上级监控中心原则上不直接存储图像,以调看下端实时图像和录像为主;对于发生交通事件时的图 像,应逐级进行存储,存储系统技术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内容:a)视音频信息

59、的存储应保持原始完整性;b)一般图像信息的存储分辨率不应低于CIF,重要图像信息的存储分辨率至少应为D1;高清图像 信息的存储宜按原高清码率进行存储;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的图像的存储分辨率不得低于传回图 像的分辨率;c)数据存储应以流式分块存储的方式实现,可以备份关键元数据区,以提高数据安全性。d)一般图像信息的存储时间不应少于30天;涉及重大事故及事件的存储图像应能够永久备份保 存;e)图像存储设备的标定时间与北京标准时间的随机误差应小于10秒;f)数字图像存储设备应支持NTP;g)网络视频存储设备建议支持0NVIF协议。E. 2. 2存储方式存储方式包括以下内容:a)存储采用前端存储、监控中心

60、存储、客户端存储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策略;配置的专用存储设 备应能备份需要长期保留的信息,保存时间应符合具体业务及安全管理的要求;b)监控中心存储设备建议集中在中心监控机房内,应具有冗余、纠错及自动备份等功能;宜采用 网络存储技术,支持远程访问和高效存储;c)应支持图像存储和回放的双工模式,宜支持图像高码流记录和远程图像低码流传输播放的双码 流模式;d)支持即时存储,随时可以回放最新录像;e)应支持手动存储、自动定时存储、移动侦测存储和事件触发存储等多种方式,并可根据需要调 整存储图像的质量;f)存储系统应具备运行状态监控功能,包括存储容量、网络带宽利用率、CPU利用率等系统性能 的实时监视;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