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议朱熹的教学观摘要:朱熹的教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他的教学观以格物致知为指导思想,以思辨的目光对待教学过程,内容丰富而深化。朱熹教学观的系统严密性、理性思辨性和重视理论性值得我们借鉴。关键词:教学观;格物致知;辩证性教学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人才培养活动,教学活动由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共同组成。教学观是指人们对教学本身及教学与其它事物关系的看法。长期以来,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大地涌现出很多的教育家,朱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涉及政治、历史、伦理、教育等多元领域。朱熹的教育思想承上启下
2、,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扬弃了先秦以来传统的教育思想,结合自身教育理论的经历教训,理论联络实际,建立一套系统的教学观。朱熹认为教学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强调以思辨的目光对待整个教学过程。一、格物致知的指导思想朱熹认为教学就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形成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长期以来,在儒家的经典教义中,格物致知是儒家学说的根本概念,传统的儒学家将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严密相连,他们认为,格物致知可以进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才能,是实现儒家平天下最高理想的有效途径。到了宋代,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家开展了儒家的教义,他们将“格物致知第一
3、次上升到认识论的高度。至此,“格物致知不仅具有丰富的政治伦理价值,而且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从那以后,以“格物致知为指导思想的教学理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格物致知正式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内涵。顾名思义,“格物指穷究事务的道理,“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致知指获取知识,“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朱熹认为知在我,理在物,我与物是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格物致知是连结认识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因此,教学就是实现“格物致知的过程。在朱熹的教育观中,物的外延非常广泛,包括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同时包括心理现象和道德行为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甄别如此
4、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绝非易事,因此,朱熹强调格物致知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学习者应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重重而入,层层而进,只有遵循认识事物的根本规律,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可见,格物致知观是一种高屋建瓴的认识理论,是宋明理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它贯穿于朱熹教学观点的始终,是朱熹的教学观的指导思想。二、辩证的教学观点在格物致知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朱熹的教育观建立在多元的政治、历史、伦理知识的根底上,因此,他的教学观点拥有深沉的文化底蕴,充满辩证而理性的考虑。朱熹考察了历史和当时教育状况,深化地反思和总结自身的教学理论,系统地分析了整个教学过程,提出一系列的教学观点。详细而
5、言,他分别讨论了教师与学生、学习与考虑、理论与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转贴于论文联盟.ll.(一)教师与学生的辩证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朱熹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辩证的互动作用。在教学理论中,教师应擅长创造和把握教学时机,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朱熹的眼中,一位优秀的教师能使学生保持一种渴求知识的状态,因此,他将?论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在良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才能,使学生处于“愤与“悱状态,此时,教师的谆谆教导将事半功倍。“此正所谓时雨化之。譬如种植之物,人
6、力随分已加。但正当那时节,欲发生未发生之际,却欠了些小雨,突然得这些小雨来,生意岂可御也。相对而言,在教学理论中,朱熹强调学生不能被动地承受知识,应主动地理解知识。他时常告诫自己的弟子,“某此间讲说时少,践履时多,事事都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个引路底人,做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可见,在朱熹的教学观中,教学归根结底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作用的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辩证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引路、证明、商量、鼓励的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执行者、实现者。(二)学习与考虑的辩证关系学习和考虑是获娶掌握知识的根本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朱熹坚持运用辩证的目光对待“学与“思,争取晟大限度地发挥
7、学习和考虑的作用。朱熹认为“学包括读书和学习做事,“思是个人的考虑总结。朱熹强调学习和考虑两者缺一不可,正所谓“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他深化分析了“罔、“殆这两种学习的困境:“罔即心里糊涂,是一种“其心昏昧,虽安于所安,而无自得之见的状态;“殆即空虚、危险,“其心危迫,虽得其所得,而无可即之安的状态。朱熹认为,在教学工作中,要防止陷入“罔和“殆的误区,应辩证地对待学与思的关系,即在认识学与思的差异性根底上,强调学与思的一致性:首先,在学习过程中,学与思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活动。学,是一种有针对性承受和仿效的思维活动。思,是一种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思维活动;其次,学与思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
8、生在读书之时,应该“缓缓精思其中义理,在学做事之时,需要“思所学之事。可见,朱熹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将学与思两者结合起来,边学习边考虑,通过学习引发考虑,通过考虑深化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书中的“义理,才能掌握做事的要领。(三)理论与理论的辩证关系理论与理论是运用、更新知识的矛盾体。针对理论与理论的关系,朱熹使用读书和体察的概念。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读书指学习圣贤之书,学习的内容往往文史哲混合;体察指道德理论,即运用圣贤书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理论行为,并在理论中加深对圣贤思想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朱熹要求辩证地对待读书与体察的关系,他强调将读书要与体察结合起来,朱熹指出“学者读书,需要将圣贤语言
9、,体之于身。如克已复札,如出门如见大宾等事,须就自家身上体复:我实能克已复礼,主敬行恕否?件件如此,方有益。朱熹注意到理论与理论的脱离会滋生本本主义,他锋利地批评了当时学界的本本主义,他说“今人读书,多不就切己上体察言观色,但于纸上看,文义上说得去便了,如此济得甚事,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朱熹耐心地教导这些不求甚解,只会背书的书呆子,“一向只就书册上理会,不曾体认着自家身己,也不济事。如说仁、义、礼、智,曾认得自家如何是仁,自家如何是义,如何是礼,如何是智,须是着身己体认得。如读,学而时习之,自家曾如何学,自家曾如何习,不亦说乎。可见,朱熹始终强调教学过程与理论相结合,他认为教育不是虚无飘渺的大道理,所有知识都与日常生活和个体行为相关联,只有在理论与理论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综上所述,朱熹的教学观是一个相对完好的思想体系,其中,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统领全局,是朱熹教学观的指导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中生物177个核心知识点总结
- DB36-T1671-2022-峡江水牛种牛生产技术规程-江西省
- 内镜室各班职责及流程
- IB历史HL2024-2025模拟试卷-20世纪战争与国际组织历史现象探讨
- 人卫版医学伦理
- 2025年证券投资基金从业资格考试试卷:经典案例分析与应用
- 2025年注册消防工程师综合能力消防设施调试综合能力测试题库
- 2025年一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合同管理与索赔实战试题与答案
- 2025年校园活动组织条例中的学生权益保护与纠纷处理
- 2025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考级(素描九级)模拟试卷:人物半身像写生高分策略
- 2025解题觉醒邓诚数学(名师大招册)
- 第四单元第一课 多姿多彩的乐音世界-《唱脸谱》 课件 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 给小朋友科普化学小知识
- 中医专科护士进修汇报
- 9.2 法律保障生活课件(共13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装备测试性工作要求GJB 2547B-2024》知识培训
- 北非旅游地理
- 体重管理培训课件
- EPC工程合作框架协议书范本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10个单元)
- 外科学-上肢骨、关节损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