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终端公司企业管理分析_第1页
智慧社区终端公司企业管理分析_第2页
智慧社区终端公司企业管理分析_第3页
智慧社区终端公司企业管理分析_第4页
智慧社区终端公司企业管理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智慧社区终端公司企业管理分析智慧社区终端公司企业管理分析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3135544 一、 产业环境分析 PAGEREF _Toc113135544 h 2 HYPERLINK l _Toc113135545 二、 推进大数据在社区应用 PAGEREF _Toc113135545 h 2 HYPERLINK l _Toc113135546 三、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_Toc113135546 h 3 HYPERLINK l _Toc113135547 四、 营销渠道策略 PAGEREF _Toc113135547 h 3

2、 HYPERLINK l _Toc113135548 五、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PAGEREF _Toc113135548 h 5 HYPERLINK l _Toc113135549 六、 市场研究方法与设计 PAGEREF _Toc113135549 h 10 HYPERLINK l _Toc113135550 七、 市场预测技术 PAGEREF _Toc113135550 h 19 HYPERLINK l _Toc113135551 八、 体系与管理体系 PAGEREF _Toc113135551 h 23 HYPERLINK l _Toc113135552 九、 管理体系的标准化 PAGE

3、REF _Toc113135552 h 25 HYPERLINK l _Toc113135553 十、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内涵 PAGEREF _Toc113135553 h 28 HYPERLINK l _Toc113135554 十一、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现要求 PAGEREF _Toc113135554 h 30 HYPERLINK l _Toc113135555 十二、 员工选聘 PAGEREF _Toc113135555 h 33 HYPERLINK l _Toc113135556 十三、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要素 PAGEREF _Toc113135556 h 35 HYPERLINK

4、 l _Toc113135557 十四、 员工绩效考评 PAGEREF _Toc113135557 h 37 HYPERLINK l _Toc113135558 十五、 候选人员素质评价 PAGEREF _Toc113135558 h 39 HYPERLINK l _Toc113135559 十六、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PAGEREF _Toc113135559 h 41 HYPERLINK l _Toc113135560 十七、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与内容 PAGEREF _Toc113135560 h 42 HYPERLINK l _Toc113135561 十八、

5、项目简介 PAGEREF _Toc113135561 h 43 HYPERLINK l _Toc113135562 十九、 组织机构管理 PAGEREF _Toc113135562 h 46 HYPERLINK l _Toc113135563 劳动定员一览表 PAGEREF _Toc113135563 h 46 HYPERLINK l _Toc113135564 二十、 SWOT分析 PAGEREF _Toc113135564 h 48 HYPERLINK l _Toc113135565 二十一、 发展规划分析 PAGEREF _Toc113135565 h 55 HYPERLINK l _T

6、oc113135566 二十二、 项目风险分析 PAGEREF _Toc113135566 h 63 HYPERLINK l _Toc113135567 二十三、 项目风险对策 PAGEREF _Toc113135567 h 66产业环境分析奋力在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走深走实、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上彰显省会担当,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推进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产业发展十大提升行动,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南昌样板”,努力描绘好新时代南昌改革发展新画卷。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全力

7、争取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4.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推进大数据在社区应用充分依托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加强地名地址信息管理,完善社区重点场所、常住居民、流动人口、失能老年人、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基础数据,深化大数据挖掘应用,提高基于高频大数据精准动态监测预测预警水平。加快

8、构建数字技术辅助决策机制,科学配置社区服务资源、优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布局。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营销渠道策略1.营销渠道的概念营销渠道也称为销售渠道、分配渠道或分销渠道,是市场营销理论特有的概念。它是指产品的所有权从生产者向顾客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途径或通道。在这个流通过程中,生产者是营销渠道的起点,顾客是营销渠道的终点,营销

9、渠道的中间环节一般由中间商组成。中间商是指处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或用户之间直接或间接参与商品销售活动的一切组织或个人,如进出口商、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公司、保险公司、广告公司、销售咨询公司等。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中间商们从不同的角度起着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具有简化销售手续、扩大销售范围、降低市场营销费用的功能;具有集中、平衡、扩散产品的功能;具有加速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的功能。2.营销渠道的选择和渠道策略一般来说,无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战略来看,企业选择和开发营销渠道的总目标是取得适当的利润和市场占有份额。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保持现有顾客的重要性。根据赖克海

10、德和萨瑟的理论,一个公司如果将其顾客流失率保持在5%,其利润就能增加25%85%。为实现这个目标,还必须考虑成本、资金、控制、市场覆盖面、特点和连续性等。建立和选择营销渠道,主要是对下述方面作出决策:第一,对于所销售的商品,决定采用长渠道还是短渠道。销售渠道越短,生产者保留的商业责任越多。但销售渠道短,企业容易控制产品的零售价格,有利于进行宣传和提供各种服务,提高企业的声誉;销售渠道越长,流通环节多,必然导致流通速度慢,流通成本费用高,因而价格也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第二,需要决定采用宽渠道还是窄渠道,即选择多少中间商。在这方面有三种策略可供选择:广泛性营销渠道策略,即大量利用中间商

11、,把销售网点广泛分布在市场的各个角落,适用于日用消费品和工业品中的经常耗用品;选择性营销渠道策略,即企业在市场上选择一部分中间商来销售自己的产品,这种策略比较常用;独立营销渠道策略,即生产企业在特定的市场内仅选一家批发商或零售商经销其产品,其优点是容易控制市场和价格,降低流通费用,缺点是有时出现销售力量不足,同时只依赖一家经销商,具有较大的风险。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企业在正确的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指导下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延伸和具体化。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由在预期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目标市场战略、市场营销组合和市场营销资源配

12、置优化策略等构成。1.目标市场及其策略所谓目标市场,是指企业进行市场细分之后,拟选定进入并为之服务的市场或市场面,由具有相似需要的购买者群体所组成。市场细分化是由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尔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一种把一个市场划分成不同购买者群体的行为,这些购买者群体可能值得为其提供独立的产品或营销组合。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由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购买者构成的群体。因此,分属不同的细分市场的顾客对同一产品的需要与欲望存在着明显差别,而属于同一细分市场的顾客对同一产品的需要与欲望存在着相似性,并且对相同的市场营销组合具有极为相似的反应。营销人员力图利用不同的变量,去观察哪一种变量能揭示最

13、好的细分机会。对于每个细分市场,要设计一个顾客细分轮廓。细分分析的有效性在于所要达到的细分市场,要求这个细分市场具有可衡量性、足量,性、可接近性、差异性和行动可能性。细分市场分类的细分变量主要为:人口变量、经营变量、采购方法、情境因素和个性特征。有效的细分市场应具有如下特点:该细分市场是可衡量的,即该细分市场的购买力和规)模大小能被衡量,且有明确的个性特征,有相似的消费需求和购买行为;该细分市场具有一定的规模范围,能够适应企业扩大发展的要求;该细分市场是企业有能力占领的,即在该细分市场上,企业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且在财力、物力、人力、技术等方面都有能力去占领;该细分市场对企业是有利可图的,就是企

14、业的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在该细分市场上能够获得的利润和好处要比其他市场更加优越。在评估各种不同的细分市场时,企业必须考虑三个因素,即细分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细分市场结构的吸引力、公司的目标和资源。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最为有利的目标市场,制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策略。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策略一般有下面三种:(1)无差异市场策略。企业把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的同质的目标市场,不考虑顾客实际存在的差异,只以单一的产品、单一的花色品种投向整个市场,并在这一目标市场上只运用单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力求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的需求。如早期的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由于它拥有世界性专利,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生产一

15、种口味的产品,用一种瓶子包装,甚至广告用语也只有一种,试图以一种产品和一种市场营销组合去满足所有的消费者市场的需要。(2)差异性市场策略。企业把大的市场分成若干细分市场,根据自己的条件,同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分市场服务,设计不同的产品,并在销售渠道、促销和价格方面都加以相应的变化,以不同的营销组合去满足各个细分市场的需要。(3)密集性市场策略。密集性市场策略又称集中化市场策略,是指企业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上,实行专业化生产或销售,使企业在这些细分市场上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以替代在较大市场上的较小的市场占有率。选择目标市场作为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此,选择

16、市场策略是很重要的,不能随心所欲,而要考虑企业本身的特点及产品和市场的状况。企业在选择市场策略时须考虑以下因素:(1)企业实力。如果企业有足够的相对优势,在人、财、物等方面基础比较雄厚,可以选择差异性市场策略或无差异市场策略;若企业实力不足,则应采用密集性市场策略。(2)产品的特性。性质相近、使用面广的通用产品,宜采用无差异市场策略,对差异性大的产品,应采用差异性市场策略或密集性市场策略。(3)市场的特性。凡消费者或顾客的需求比较接近,购买量很大,购买动机和行为没有多大差异的市场,可采用无差异市场策略;否则,宜选择差异性或密集性市场策略。(4)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产品处于引入期和成长期时,

17、竞争者少,宜采用无差异市场策略,以进一步探测市场需求和潜在需求。当产品进入成熟期时,宜采用差异性市场策略,以开拓新市场。产品进入衰退期,则应采取密集性市场策略,集中于最有利的细分市场,以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企业选择目标市场时,每一策略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不变的,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以使企业采取最有利和有效的市场策略,在营销活动中把握时机,立于不败之地。2.市场营销组合市场营销组合,即企业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而采用的可控制的基本因素的组合。麦卡锡把这些因素概括为四个变量“4Ps”,即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科特勒的整体市场营销理论认为:在实行贸易保护的条件下,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除

18、了“4Ps”之外,还必须加上两个“P”,即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1981年布姆斯和比特纳建议在传统市场营销理论“4Ps”的基础上增加三个“服务性的P”,即人、过程、物质环境三个要素,构成了服务营销理论的“7Ps”组合。3.市场营销资源配置优化决策为了使市场营销活动更为行之有效,企业还必须了解各种类型的市场营销组合的费用与其销售和利润之间的基本关系。这些关系可用利润方程式和销售方程式表示。追求利润的最优化要求企业确定最适当的市场营销费用、市场营销组合和市场营销资源配置。一般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销售函数、成本函数、利润函数等,采用优化理论予以实现。市场研究方法与设计(一)市场研究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日趋

19、复杂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由过去生产者决定市场供需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顾客决定市场供需的买方市场。于是,生产者为了要事先了解顾客需要和市场状况,从而决定企业的生产方向和营销活动,更好地将产品转移到顾客手中,就产生了市场研究活动和市场营销活动。市场研究是市场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把消费者、客户、公众和营销者通过信息联系起来,这些信息有以下职能:识别、定义市场营销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优化市场营销组合并评估和预测其效果。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在1988年对市场研究的定义是:市场研究是通过市场信息把消费者、客户和大众与市场营销人员联结起来的活动。市场信息用来确认和界定市场营销机会与威胁,产

20、生、改进和评估市场营销活动,反映市场营销成果,改进对市场营销过程的了解和把握。市场研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市场研究是指以企业的产品和竞争对手为对象,分析和预计竞争对手的市场活动,并以科学的方法收集、分析和预计顾客购买以及使用商品的数量、意见、动机和行为等有关资料。广义的市场研究是对市场运行环境及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循环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研究。对市场研究的认识可以归纳为:市场研究重视和应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并预计市场的未来发展;市场研究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管理工具,其目的是为企业市场营销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市场研究的范围相当广泛,它涉及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全

21、过程。企业具体的市场研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两个方面。(二)市场调查与市场调查的程序1.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是收集、记录、分析有关市场营销资料和信息,为市场预测和决策营销战略、战术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的营销活动。企业的市场调查包括一切与企业有关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日常活动范围内的各种现象的调查研究,可以是专题性调研,也可以是对广泛问题的调研。市场调查可分成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对企业外部资料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内部基本力量的调查研究。对企业外部信息资料的调查研究,主要是对消费者、竞争对手、销售和分配渠道(各类商业企业和销售机构)以及其他有关机构和团体的信息的调查研究。消

22、费者的信息包括:人口特征(年龄、性别、家庭结构、支出水平);使用目的(个人消费,组织运行、再销售);社会特征(职业、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社会心理特征(动机、角色和地,位、价值标准);民族特征(语言、文化传统和消费习惯)等。竞争对手的信息包括:直接的竞争对手(相同或类似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供应者);替代产品(如许多原先用木材制作的产品由钢铁或塑料替代);竞争对手的数量和规模(财务状况、市场份额、销售方式)以及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可能的市场行为方式等。销售和分配渠道的信息包括:各类中间商和销售商的数量、规模;与企业的关系密切程度;中间商和销售商的市场地位;在公众中的形象以及激发中间商和销售商积

23、极性的方法措施;广告媒介的效果等。其他有关机构和团体的信息包括:国家、政府和各类管理部门;经济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公共传播媒介;消费者协会等。对企业内部力量的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企业自身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产品和产品结构;财务状况和市场预测各部门的协作与分工;公共关系等。2.市场调查的程序市场调查的程序由以下七个方面组成。(1)确定问题。首先应该了解问题所在,调查人员才有可能设计一个完备的调研计划。调查开始时,应明确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问题的重点所在。(2)选择途径。形成问题以后,根据调查目的,应该决定收集资料的范围,提出所需资,料的获得途径。资料可分为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两类。所谓的直接资料又称第

24、一手资料,是营销调查者通过观察、询问、实验等手段和方法直接获得的资料。间接资料又称二手资料,它包括内部资料和外部资料两方面。内部资料包含企业的各种凭证、报表、报告、预测等资料;外部资料可来自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咨询机构、大学、报纸杂志等。(3)决定调查方式。根据资料的性质,应决定采用何种调查方式。如有间接资料可以利用,应尽量利用,这样可以省时省力。如果必须收集直接资料,那么应该决定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地点、调查时间和调查频率。(4)抽样设计。市场调查一般是抽样调查。首先,应确定抽样的范围,如部分样本还是全部样本。其次,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选择样本,如随机抽样方式或非随机抽样方式。最后,根据调

25、查目的与所需时间、费用等因素,决定样本大小。(5)现场收集资料。现场收集资料工作包括对现场收集资料人员的选择、训练、控制和考核等工作。(6)资料分析整理。收集来的资料,应该加以分析和鉴别,通过整理,使资料系统化、简单化和表格化,达到准确、完整和实用的目的。(7)编写报告。报告代表整个调查过程的最后结果,编写的报告供企业管理人员在决策时作参考。编写报告时应注意:围绕调查目的、重点突出、事实清楚、简明扼要、中肯客观。(三)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进行市场调查,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市场调查方法可以分为三类,即观察法、访问法和实验法。1.观察法对被调查者进行直接观察,在被

26、调查者不察觉的情况下观察和记录他(她)的行为、反应和感受的方法。观察法也有许多具体的方法,如直接观察法、行为记录法等。直接观察法,即派人直接观察被调查者。行为记录法,是在被调查者同意的前提下,用某种设备记录被调查者的行为。2.访问法对被调查者进行访问,要求他回答一些问题来收集资料的方法称为访问法。访问法又可分为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两种方法。直接访问,由访问人员直接向被调查者当面询问问题,可以采用登门拜访、邀请面谈或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间接访问是利用各种通信工具或问卷进行调查的方法,可分为电话调查、邮寄调查、问卷调查等。3.实验法实验法是将作为实验的产品在选定市场中进行试销,以测定各种营销手段的效

27、果。其原理是把选定市场当作实验室,研究价格、包装或广告等对市场销售量及其他要素的影响。实验法除进行市场实验外,也可采用室内实验调查法。例如,在测验广告效果时,找一些人坐在一起,每人发一本杂志,让他们从头到尾翻一遍,然后问他们在一本杂志中,哪几个广告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实验法的主要缺点是时间长、费用高,选择的市场不一定有典型性,可变因素难以控制和把握,测验结果也不易比较。(四)市场调研表和调研报告1.市场调研表市场调研表可以是书面表格或口头询问提纲。在现代营销活动中,为了解顾客的态度和意愿,调研者要设计各种不同的表格和问题。如果一份调研表设计的内容恰当,调研部门就会感到调查目的明确,被调查者也乐意

28、合作,这份调研表就会像一张网,把需要的信息收集起来。调研表往往需要认真仔细地拟订、测试和调整,然后才可以规模使用。为了设计一份受欢迎的调研表,它要求设计者不仅懂得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还要具备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2.市场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没有统一规定、固定不变的格式和结构。市场调研与预测项目的类型和性质、委托方的要求、调研人员本身的个性、经验等各种不同的因素将会导致市场调研与预测报告在形式上的差异。在长期的市场调研与预测活动中,逐渐形成了某些为大多数市场调研与预测者所采用的格式。美国著名的市场调研专家马尔霍查,在其1993年出版的市场调研一书中提出的格式,被认为是一个较好的并被普遍接受

29、的格式。马尔霍查认为,市场调研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部分:(1)扉页,即项目名页。在这一页上应有:项目名称,项目名称要能反映项目的特性;调研承担人员或组织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报告接受人或组织;报告完成日期等。(2)递交信。正规的调研报告通常包含一封致客户的递交信。信中可以概述一下调研者承担并实施项目的大致过程,也可以强调一下客户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但不必叙述调研的具体内容。(3)委托信。委托信是客户在调研项目正式开始之前写给调研者或组织的。它具体表明了客户对调研承担者的要求,有时可以在递交信中说明委托的情况;有时则可以在调研报告中包括委托信的复制件。(4)目录。目录中应详

30、细列明调研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页码。(5)表格目录。表格目录中应详细列明报告中所用的各种表格及其,页码。(6)图表目录。图表目录中应详细列明报告中所用的各种图示及其页码。(7)附表目录。附表目录中应详细列明报告中所用的各种附录及其页码。(8)证据目录。详细列明报告中所包括的各种证据材料及其页码。(9)经理摘要。经理摘要是研究报告中主要为经理等主管人员写的部分,在整个报告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许多经理主管人员往往没有时间阅读整个报告,而仅仅阅读此摘要部分。为此,这一部分要十分清楚和简要地叙述报告的核心和要点,主要应包括调研的问题、目标、主要结果、结论和建议等。从顺序看,经理摘要安排在整个调研报告

31、的前列,但其起草则应在报告的其他部分完成以后。(10)问题界定。问题界定部分应介绍市场调研所要解决的问题、背景材料等。要注意正确界定经营决策问题和市场调研问题。(11)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部分主要叙述为解决所面临的市场调研问题所要采用的一般方法。(12)调研设计。这部分叙述调研设计的内容,包括调研设计的类型、所需的信息、二手资料的收集、一手资料的收集、测量技术、调查的设计、抽样技术、现场工作等。(13)资料分析。这部分叙述资料分析计划、分析策略和所用的分析技术。(14)结果。结果是调研报告中最敏感的部分。它往往分成几个部分,根据调研问题的性质、目标和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合乎逻辑的叙述。(15)局限

32、和警告。由于时间、预算、组织限制等因素的制约,所有的市场调研项目总有其局限性。这一部分中,要小心地阐明项目的局限性所在,避免客户过分依赖调研结果,但也要避免客户怀疑调研结果。(16)结论和建议。这部分是市场调研人员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理性分析研究后提出的见解。这部分内容要求可行、可操作和有用。(17)附件。在这部分列出各种必要的附件,如调查表、统计数据等。市场预测技术(一)市场预测的概念和类型所谓市场预测,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诸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预见其发展趋势,掌握市场供求变化的规律,为市场营销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市场预测有许多类型。按时间划分,可以分为长期预测

33、(5年、10年和20年以上)、中期预测(15年)、短期预测(半年、一个季度)和近期预测(一周至一两个月)。按对象划分,可以分为整个产业情况预测、产品群预测和个别预测。按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判断预测和统计预测。(二)市场预测的内容1.市场需求预测市场需求预测是社会商品购买力及其投向的预测。在市场营销学中,市场需要量的预测,也称市场预测;市场占有率的预测,也称销售预测。某个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指一定的顾客,在一定的地理区域、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市场营销环境和一定的市场营销方案下购买的总量。市场需求包括产品、总量、购买能力、顾客数量、地理范围、时期、市场营销环境和市场营销方案八个方面。2.企业需求预测企业需

34、求是在市场总需求中企业所占的份额。对企业来说,预测企业需求和预测市场需求同等重要,企业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营销决策。3.商品资源预测商品资源预测是对商品资源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关系到社会商品购买力与商品可供量的平衡问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对供不应求商品的销售预测,不仅要考虑市场需要,还要根据市场的可能情况来决定销售量。4.商品饱和点预测商品饱和点预测是企业在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的预测中的最重要的一环。饱和点有两种含义:一是原有产品社会需要量的饱和;二是支付能力的需求的暂时饱和。饱和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此外,还有商品价格预测、经济效果预测和其他影响供求的主要因素预测等。(三)

35、市场预测方法市场预测的方法很多,由粗略的估计,到比较精确的预测,有定性分析方法,也有定量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互有长短,也都有一定的适用场合,应用时应根据企业本身的具体条件、已经掌握的信息资料以及对预测所要求的准确度等来加以选择。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市场预测方法。1.购买者意向调查法市场总是由潜在的购买者构成的,预测就是预先估计在给定条件下潜在购买者的可能行为,即要调查购买者。购买者意向调查法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购买者的购买意向是明确清晰的;这种意向会转化为顾客购买行为;购买者愿意把意向告诉调查者。一般说来,用这种方法预测非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可靠性较低,用在耐用消费品方面稍高,用在工业用品

36、方面则更高。2.销售人员综合意见法在不能直接与顾客见面时,企业可以通过听取销售人员的意见估计市场需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销售人员对购买者意向的了解比较全面深刻;有信心完成上级下达的销售配额;可以获得各种销售预测。但这种方法也存在如下缺点:销售人员的判断总有偏差;销售人员可能对经济发展形势或公司的市场营销总体规划不了解;销售人员可能故意压低预测数字;销售人员也可能对这种预测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或兴趣。3.德尔菲法由各个专家对所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独立提出自己的估计和假设,经公司分析人员(调查主持者)审查、修改、提出意见,再回到各位专家手中,这时专家们根据综合的预测结果,参考他人意见修改自己的预

37、测,再开始下一轮估计。如此往复,直到对未来的预测基本满意为止。这种方法进行预测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专家的专业知识和与此相关的科学知识基础,以及专家对市场变化情况的洞悉程度。因此,依靠的专家必须具备较高的水平。4.市场试验法企业收集到的各种意见的价值,不管是购买者、销售人员的意见,还是专家的意见,都取决于获得各种意见的成本、意见可行性和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市场试验这种预测方法。5.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指按观察值的时间序列进行运算推断,具体的方法有简单平均数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6.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一种数据统计方法,是建立在大量实际数据基础上,寻求随机性现象的统

38、计规律的一种方法。通过对预测对象的数据分析,可以找出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种关系叫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分为一元回归、二元回归、多元回归、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体系与管理体系体系(系统)可以说无所不在,大到宇宙、太阳系、社会,小到企业、产品和过程,都可视为一个体系。人们总是通过体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有效的管理者也试图通过体系管理组织,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总体业绩。所谓体系,是指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构成整体的部分称为要素,是体系组成的基础。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在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效能。对于管理体系,ISO9000族标准有如下界定

39、: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显然,管理体系具有三方面特征:第一,具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管理特征;第二,在建立和实现方针和目标方面,具有明确的目标特征;第三,具有体系的所有特征。前两个特征在本书其他章节中已有详细阐述,在此从体系的角度归纳管理体系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包括:1.整体性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意指尽管组成体系的各要素都具有自己特定的功能,但体系的整体功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各要素功能之和,而是可以大于组成体系各要素功能之和,或具有其要素所没有的总体功能。2.关联性组成体系的要素,既具独立性,又具相关性,而且各要素和体系之间同样存在这种“

40、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过程控制的任务之一就是识别、控制和利用“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或相互作用。3.有序性所谓有序性,通俗地讲,就是将实现体系目标的全过程按照严格的逻辑关系程序化。通常我们不能保证执行体系目标的每个人在认识上完全一致,但必须使他们的行为做到井然有序。体系功能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要素(内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有序化程度,而这种有序化程度又与组织的产品类别、过程复杂性和人员素质相关。为了做到有序性,可以编制一个经过优化的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一项活动的目的和范围,由谁来做,如何做,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做等。当然,对于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只要大家能习惯地遵循,也不一定通过

41、编制文件来达到有序化。4.动态性所谓动态性,是指体系的状态和体系的结构在时间上的演化趋势。应当强调,体系的状态和结构(包括其管理职责)总是相对保守和稳定的因素,而外部环境则是相对活跃和变化的因素。一般而言,前者总是落后于后者,但又必须服从于或适应于后者。体系的动态性也并非是没有规律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例如,为了保持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动态平衡,就要求该企业不仅应当理解和满足顾客当前的需求,而且应当理解顾客未来的需求和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能适应于市场和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管理体系的标准化(一)三对基本矛盾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企业的活动越来

42、越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需要利用标准化的科学原理来解决或协调好因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带来的三对基本矛盾。1.分工与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个体独立的思维习惯、性格、偏好,都有可能影响个体与组织中其他个体的分工合作关系,甚至产生矛盾,导致与组织目标相背离。因此,企业必须采用统一的目标取向、严格的纪律、明确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的合作程序和制度,以及明确、透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分工合作关系协调有序。2.规模与集约规模化随之而来的是物流、人流、资金流的扩大,生产经营过程的细化和延伸,产品服务数量与种类的增加,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日益复杂,

43、容易造成结构庞杂和各个关联环节的转换出现问题,这些都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陷入混乱。因此,必须设计明确的分工职能、科学的工作流程、严格的操作准则和统一的成果标准来简化管理过程,以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能够高效运转和相互承接,使企业活动按照统一的轨迹规范有序地进行,以维持扩大规模的效果。3.开放与协调全球化和信息化正在成为发展潮流,企业将身处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更多难以控制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协调问题。企业要协调开放化的系统,必须遵循社会通行规则,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与通行规则相适应的规则体系,协调彼此之间的矛盾,确保企业在均衡有序的状态下不断发展。(二)标准和标准化既然标准化活动

44、对于企业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整个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标准”和“标准化”呢?根据ISO/IEC第2号导则(1991)的定义:标准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须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研究分析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等管理体系标准,可以发现标准制定者的初衷是期望通过一套管理标准,指导建立管理体系,提出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规则,从而使各类管理活动有序化(最佳秩序),减少或避免

45、无序的管理行为给组织带来的降低产品质量、破坏环境、增加安全事故风险和危害职工健康等重大影响。在管理体系标准化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原则。(1)标准化的基本原理:简化、统一、协调和优化。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就是要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等手段,使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达到某种程度的一致、均衡或有序状态。统一是管理体系标准化原理的实质,简化是标准化的形式要求,协调和优化原理则是保证管理)体系最佳运行的方法。(2)标准化的设计原则:科学合理、动态化、强制性和人性化等。总之,标准化原理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对管理体系进行标准化可促使企业从“人治”转向“法治”,保证企业各项活动有序高效地运行

46、,从而能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经标准化之后形成的管理体系标准可以充当国际贸易活动中的推动器,有助于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参与国际贸易的各方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因此对国际贸易具有协调、保护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了减少和消除利用标准手段设立贸易壁垒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谈判,签署了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议,所有WTO成员都必须承认和遵守这个协议,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际准则即是TBT协议的基本原则之一。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内涵企业进行管理体系一体化的结果是将各类管理体系整合成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即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根据前文对体系和管理体系的阐述以及各类管理体系标准对于管理体系

47、一体化的倾向性,“一体化管理体系”概念可归结为:建立综合的方针和目标,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管理体系的有机整合,从而形成使用共有要素以实现这些目标的单一的管理体系。同时,必须关注下述四点:1.目的综合的方针和目标是指将各个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综合成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旨在同时满足一个企业的多个不同相关方的期望或要求。2.不分先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管理体系可以是企业已经分别建立的,也可以是企业打算建立的,但这些管理体系应当分别具有专业性较强的管理目标,并致力于满足不同的相关方要求。3.有机整合、有机整合是指遵循系统化原则,形成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多种管理体系

48、的简单相加。4.共有要素诸多管理体系本身就是针对同一个企业而言,因此各专业管理体系并不能相互独立,而应具有某些相同或相近的要素。这些要素自然可以为一体化之后的管理体系所使用,而且共有要素实际上也为IMS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了平台。因此,IMS定义中强调共有要素,以防止共有要素因管理体系呈现形式不同而被人为地分开。根据参与一体化的不同管理体系的数目,可以将IMS分为二元、三元和多元(三元以上)三种类型。而这样的分类实际上也反映了管理体系一体化的程度和演变阶段。一体化程度较低的是二元型IMS,典型的如质量管理体系(QMS)和环境管理体系(EMS)的一体化,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

49、一体化;多元型IMS的一体化程度较高,它不仅涵盖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各个要素,而且还融合了其他管理体系(如财务、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卫生等)的要求,旨在形成整体的运行机制,以系统的方法落实多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从而达到让顾客、员工、社会及其他相关方都满意的目的。按照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当今各类企业管理体系发展的主要趋势,这对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久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现要求企业实现一体化管理体系应该明确的关键要求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1.管理体系要求的一体化IMS应覆盖所有参与一体化的各类管理体系的要求。比如,QMS的关注焦

50、点是顾客,EMS的关注焦点是社会和相关方,而OHSMS的关注焦点是企业员工(内部顾客),因此,企业在建立IMS时,应确立以顾客、员工、社会等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为关注焦点,并对这些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协调一致并统一管理满足要求的过程。2.方针、目标的统一化企业在策划建立IMS时应该对以前建立的各类管理体系方针进行协调,制定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的一体化管理总方针,以统一IMS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各方面的综合要求和更有利于对IMS的理解和实施。在方针统一的前提下,企业还应制定涵盖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内容的一体化管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同时落实到各管理层次和部门。3.管理机构的精简化企业建立IM

51、S时,应实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根据职能管理的要求,对组织机构和职能进行适当重组和优化,并结合企业的特点,将各层次和各部门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方面的管理职责和权限进行统一,合理配置,以消除交叉管理和重复管理等现象。4.资源管理的合理化建立IMS,需要对企业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应根据职责或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和要求确定培训的全面需求,包括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方面的技能和意识;进行统筹安排、综合培训,以提供满足需要的人才结构。此外,对于企业生产和服务的设备设施以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设备设施也应进行统一管理,以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5

52、.运行过程的协同化企业应在产品实现的设计、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的提供等各阶段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方面的要求结合起来,统一规定作业规程和控制要求,并进行协调统一的实施和控制,以避免发生多头管理、重复控制的现象。此外,在策划项目计划时,应将质量计划与环境管理方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协调统一、合理规划,确定综合控制要求。6.测量分析的同步化为实现一体化管理的综合目标,对过程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状况和业绩进行测量和分析是必要的。企业应制定统一的测量计划对过程进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同步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QMS,EMS和OHSMS标准都规定

53、的体系测量活动。IMS应将这三个体系对审核和评审的要求统一计划,进行同步审核,这样才有利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审核和评审的效率。7.持续改进的综合化在对已发生的和潜在的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开展管理评审时,企业应综合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影响,分析和确定持续改进目标,并制定合乎各方要求的改进方案,以提高持续改进效果的全面性。8.管理体系文件的一体化IMS文件经过统一策划后,应覆盖以前各类管理体系的要求,并进行有机的组合,而不是将这些文件简单相加。编制的体系文件要避免重复、繁琐,要适合于实际运作需要,文件的接口要清晰,便于使用和控制。9.全方位的P

54、DCA循环化在建立IMS时,要充分考虑组织各个方面都能实现PDCA循环,确保管理体系从各个角度都能致力于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员工选聘员工选聘包括招聘和选拔两个方面,是企业寻找、吸收那些有能力、有兴趣到本企业任职的应聘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1.选聘的原则在选聘工作中应坚持计划性原则。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法令、法规和政策,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在此计划引领下,根据人力资源需求的轻重缓急制定分阶段的人员招聘计划。在人力资源招聘计划的统筹下,以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的态度,为应聘人员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选聘优秀人才的通道。同时,企业必须

55、制定科学而又切合实际需要的岗位用人标准和规范,为严格考核选拔合格人员提供录用的客观依据;必须形成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体系,保证招聘工作的公正性;必须制定出一套科学而实用的操作程序,使招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2.选聘的程序根据人员选聘的上述基本原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按一定的程序实施,招聘选拔工作:进行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提出招聘计划的报告;公布招聘简章,其内容包括招聘的范围、对象、工种、条件、数量、性别比例、待遇和方法等;接受招聘对象报名;进行招聘考试;考试合格的人员进行体检;连同考试材料、体检表、本人档案以及本人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一并报送企业人事主管;发录用通知书,签订

56、劳动合同。3.选聘的方法人员选聘方法是对应聘者进行评价,从而决定是否将其录用的方法。人员选聘方法主要有三类:背景履历分析法、面谈法、测验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或几种方法同时采用,都是为了判断一个应聘者是否适合他所应聘的具体岗位,是对应聘者个人素质的综合评价,特别,是较高层次职位(如管理与技术岗位)的应聘者。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要素1.人力需求与投入人力需求是指围绕企业发展目标而提出的对人力投入的需要,这是人力投入、人力配置、人力发展的基础。人力投入是指选择适量并满足需要的人力资源,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劳动生产力与人力投入数量有关系。随着人力投入的增加,企业劳动生产力呈上升趋势;但人力投入

57、越多,管理成本越高,企业组织的灵活性下降。最佳的人力数量区域与企业所处的行业有关。投入适量人力,以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效益,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个途径,但其前提是必须有事可做,不能无目的地投入,另外还必须有相应的资金保证,使人均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各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及特点来选择适量的人力。2.人力配置人力配置是将投入的人力安排到企业中最需要又最能发挥其才干的岗位上,以保持生产系统的协调。合理配置人力,就是调整和优化企业的劳动组合,使得生产经营各环节人力均衡,人岗匹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3.人力发展人力发展是指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人力发展是企业

58、最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的要素。因此,企业应重视员工培训,舍得智力投资,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有了高素质的员工,就有了强大的竞争力,有了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4.员工激励员工激励是指激发员工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其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企业激励水平越高,员工积极性越高,企业的劳动生产力也就越高。这是许多企业管理者学习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出发点。人力资源开发的这四个基本要素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是保证企业人力资源数量合理、配置优化、整体素质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作用的基础。员工绩效考评绩效考评,就是考察员工对岗位所规定职责的执行程度,从而评价

59、其工作成绩和效果。因此,绩效考评不仅在分配和人力选拔上有指导意义,而且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考评的过程既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评价过程,也是了解员工发展意愿、制定企业教育培训计划和为人力资源开发做准备的过程。(一)绩效考评的原则1.科学客观原则应尽可能科学地进行评价,使之具有可靠性、客观性、公平性。考评应根据明确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减少主观性和感情色彩。2.程序公开原则应使考评标准和考评程序科学化、明确化和公开化,这样才能使员工对考评工作产生信任和采取合作态度,能理解和接受考评结果。3.结果差别原则如果考评不能产生较鲜明的差别界限,并据此对员工实行相应的奖惩和升降,考评就不会有

60、激励作用。4.本人知晓原则考评结果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这是保证考评民主的重要手段。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防止考评中可能出现的偏见以及种种误差,以保证考评的公平与合理;另一方面可以使被考评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使绩优者再接再厉,绩差者心悦诚服、奋起上进。(二)绩效考评的内容与人员素质评价的内容侧重点不同,员工绩效考评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工作实绩和行为表现两个方面。工作实绩是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对企业的实际贡献,即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它包括员工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本职工作和规定的任务,在工作中有无创造性成果等。行为表现是员工在执行岗位职责和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它包括职业道德、积极性、纪律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