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辉南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通化辉南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通化辉南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通化辉南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通化辉南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通化辉南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A.B.C.D. 答案:B解析:人长期剧烈运动时存在无氧呼吸过程,1mol葡萄糖生成ATP的量要比有氧呼吸少,错误;Na+排出过程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因此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正确;人在寒冷时,。肾上腺

2、素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水平,使产热增加,产生ATP的量增加,正确;ArI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与ADP在细胞中不断转化,总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平衡,错误;所以正确的说法是。 2用射线或药物处理种子获得农作物新品种,其原理是( )。A.改变种子的遗传物质B.改变种子的营养成分C.直接改变农作物的某些性状D.淘汰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答案:A解析:知识点: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可以改变遗传物质,这样性状才能改变。 3在甲、乙试管中各加入2mL体积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甲试管中加入2滴新鲜动物肝脏匀浆,向乙试管中加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溶液,观察

3、到的现象是( )。A.甲试管比乙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快B.甲试管比乙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慢C.甲试管不产生气泡,乙试管产生气泡D.甲试管产生气泡,乙试管不产生气泡 答案:A解析:知识点:酶的高效性。溶液与新鲜动物肝脏匀浆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氧气,产生气泡,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所以甲试管比乙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快。因此答案选A。 4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估算某植物种群密度时样方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B.估算某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C.若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数量,调查期间标志物脱落则实际调查数据会偏小D.用取样器取样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小

4、动物丰富度 答案:D解析:用样方法估算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在分布较密集或稀疏的地区取样,样方越多实验结果越准确,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A项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而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通过目测估计法进行统计。B项错误,D项正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密度(N)=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C项错误。 5下列各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乳酸B.H2O、Na+C.C6H12O6D.血红蛋白、胃蛋白酶 答案:D解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

5、境叫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乳酸、H2O、Na+、C6H12O6既能存在于细胞外液也能存在于细胞内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胃蛋白酶存在于胃液中,两者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本题选D。 6教师在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进行教学设计时,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原则出发,下列哪一条应该是优先考虑的原则?( ) A.设计与日常活动关系密切的真实任务B.激励并给予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自主权C.强调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针对性D.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验自己的观点 答案:B解析:多元智能理论注重每个人的八种智能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产品的能力

6、,要求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辨别和发展多种智能,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此,“激励并给予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是优先考虑的原则。 7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容易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流程和正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A解析:杂合子也可验证分离定律,这个影响最小。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不易于区分,则很难做杂交实验和统计实验结果,如果所选相对性状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则会出现不符合分离定律的性状分

7、离比例,不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就不能得出正确结果,因此B,C,D都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很大,故选A。 8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的科学成就是()。 A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B孟德尔揭示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C施莱登等人建立细胞学说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模型 答案:D解析:沃森和克里克创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答案选D。 9教师在进行“生殖与发育”一节的教学时,展示几幅图片:盛开的花朵、一个有鸟卵的鸟巢等,激发了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正题,这种导人的方式是()。 A复习导入B设疑导入C直观导入D故事导入 答案:C解析:本题考

8、查的是对直观导入方法的辨别。 10在学习“染色体组”概念时,有学生认为染色体组的数目和染色体形态种类的数目相等。经过教师的教学组 织,学生意识到原来的认识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该教师这种教学突出体现的概念转变的基础是( )。A.新概念的有效性B.新概念的合理性C.新概念的可理解性D.对原有概念的不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概念的有关知识。概念转变需要满足的四个条件是:对原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包括:初步阶段、冲突阶段和解决阶段。题干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触发对原概念的不满,进而建立正确的新概念,这种教学方

9、法突出体现了概念转变的基础是学生对原概念的不满。D项正确。A、B、C三项题干的主旨是“原来的认识是错误的”,所以不涉及新概念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理解性。错误。11下图为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所示细胞中,非等位基因发生了重组B.图所示细胞中,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相同C.图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D.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是 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排序是-,D错误。细

10、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所以可能发生非等位基因的重组,A错误。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所以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一般相同,B正确。细胞处于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 12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组是()。 A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B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CCO2还原和胰岛素分泌D质壁分离和复原 答案:D解析:质壁分离和复原是由于细胞渗透失水或吸水造成的,渗透作用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耗能量。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CO2还原和胰岛素分泌都是耗能过程,伴随着ATP的解

11、。故选D。 13“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是“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该教学目标属于()。 A知识目标B肩皂力目标C过程与方法目标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答案:D解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之一是:初步形成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14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条件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

12、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D.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株或细胞系,证明了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答案:D解析: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即仍具有全能性,故A正确。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物质,故B正确。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故C正确。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并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故D错误。 15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鉴定有关( )。细胞核的有无核糖体的有无细胞壁的有无膜上磷脂的有无 A.B.C.D. 答案:A解析:细胞核的有无是区分真核生

13、物和原核生物的最主要的标准,故选;细胞生物均有核糖体,因此不能作为鉴定的标准,故不选;由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而其他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壁,所以根据细胞壁的有无可以判断该生物是否是动物,故选;所有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所以不能根据磷脂的有无判断,故不选。因此答案选A。 16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仅),如图3。左图为实验示意图,右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aBbCc Dd 答案:B解析: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

14、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应如b所示。在低浓度时都弯曲,但在高浓度时弯曲的角度不可能超过90。(如a),也不可能超过一定浓度而弯曲度不变(如c)d与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不相吻合。所以B正确。 17初级生产量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下图显示了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初级生产量和呼吸量的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呼吸量是指群落中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呼吸作用的总量B.群落演替至成熟阶段时,初级生产量与呼吸量大致相等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生物量

15、不断增加,最终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D.将采伐输出量控制在当年增加的生物量以内,可保持原有演替方向 答案:A解析:知识点:群落演替过程中初级生产量和呼吸量的变化,呼吸量是指群落中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作用的总量,A项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B项:据图分析,群落演替至成熟阶段时初级生产量与呼吸量大致相等,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生物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每年的采伐输出量控制在当年增加的生物量以内,可保持原有演替方向,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18图1、图2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6、( )。A.两种生物膜除了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B.图1中的A是NADPH,图2中的B只来自丙酮酸C.图1、图2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图1、图2中的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限制因素分别是温度和光 答案:A解析: 19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含量最多的是戊 B在该生态系统中,共 5 条具有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C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是由图示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的 D如果丙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在短时间内,甲种群数量减少 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甲是生产者,戊是最高级的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 的,因

17、此能量含量最多的是甲,A 项错误。图中只存在一条具有捕食关系的食物链,即甲一乙一丙一丁一戊,B 项 错误。生物群落是由一定范围内所有生物构成的。除了图中的生物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还包括其他生物,C 项错误。根据捕食关系,如果丙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在短时间内,乙种群的数量会增加,则甲种群的数量会减少, D 项正确。 20某教师设计的“光合作用”内容新授课的部分教学目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不易检测 B该教学目标的要求为应用水平 C制订教学目标应以教科书为依据 D该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的最高要求 答案:A解析:该教学目标中,“理解”“掌握”这一系列的要求过于笼统,不

18、够具体,这些目 标是否达成不容易检测出来。表达教学目标时,应用明确、具体、可观察的行为动词来陈述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相 应的学习行为,如“描述”“列出”“概述”等。故 A 项正确。应用水平的教学目标应是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 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该教学目标中,“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 的概念”等为了解水平,“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为理解水平,故 B 项错误。制订教学目标需要考虑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需要等多重因素,故 C 项错误。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教学 设定的最高要求,故 D 项错误。 21细胞与内环境的示意图如图

19、5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环境是C.的成分中包括血红蛋白、氧气和胰岛素D.正常情况下,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 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为细胞质基质,为淋巴,为组织液,为血浆。淋巴、血浆和组织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B错误。为血浆,其成分中包括氧气和胰岛素等,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C错误。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D正确。 22图3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0、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D.突变基因必将传递给子代个体 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各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在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不能互为等位基因,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发现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个数越来越多,最终癌变,B项正确。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不定向的,C项错误。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但是不一定传给子代个体,D项错误。 23图2表示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群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ABCD 答案:

2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与表现。结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之一,当外来干扰发生时,系统中种群数量成周期性变化并渐趋稳定则其稳定性高。 24生态学家研究了一个人工森林,栽培后的十多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如图4所示,则( )。 A森林动物对能量流动作用显著B木材砍伐是主要能量输出C微生物分解能量流动最大D未被利用的能量指未伐树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图后结合选项,A选项,图中并未体现动物对能量流动的作用,错误。B选项,树木被砍伐后,其下一营养级不能从其获得能量,故树木砍伐不涉及能量流动,错误。C选项,分解作用的能流为2851010,为最多,正确。D选

22、项,未被利用的能量指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传递过程中的散失,错误。故本题选择C选项。 25某种鱼在自然水域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如图3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鱼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当种群数量达到b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a点以保持种群较高的增长率 答案:D解析:种群的增长受种群密度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制约。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b点是环境容纳量,在此之前环境阻力已经开始影响种群;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a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维持开发资源数量在K2值处,以保持种群较高发展。故

23、本题选择D选项。26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答案:C解析:27图4表示铜污染对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a,b分别表示将两种水蚤培养在不同铜浓度培养液,然后培养在无铜适宜培养液而获得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结论不科学的是( )。A.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

24、况下甲优势明显B.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C.环境改变可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D.环境改变可改变生物之间原有的生态优势关系 答案:C解析:分析图a和b可知,中间线(14天对应的线)左侧,有污染的时候,乙水蚤生存占优势;而中间线后侧,无污染时,甲水蚤生存占优势,A正确。图a中铜浓度为10gL,图b中铜浓度为30gL,由图a到图b可知,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水蚤的数量明显高于甲水蚤,说明乙水蚤生存占优势,即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B正确。甲、乙两种水蚤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属于不同动物之间的为了争夺食物而产生的种内竞争关系,虽然环境改变了,但这种种间关系

25、并不会改变,C不科学。图a显示的结果表明,第21天时甲水蚤占优势,而第5天时说乙水蚤占优势,因此第21天与第5天相比,甲与乙的竞争优势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因此答案选C。 28对某池塘中的甲、乙、丙、丁、戊五种生物进行研究,分析它们消化道内食物残渣组成以及体内某种主要污染物含量结果见下表。关于这五种生物营养关系的表述最合理的是( ) A.丙戊丁乙甲B.甲乙丁戊_丙CD. 答案:C解析:根据污染物含量的多少以及消化道内食物残渣组成可判断出其捕食关系。丙以小球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丙被戊和乙所食,戊又被丁和乙所食。根据生物富集原理,污染物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累积其中甲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最高,属于最高级消

26、费者,其主要食物是丁。丁与乙体内污染物含量相近不存在明显的捕食关系。故能正确表现这五种生物营养关系的是C选项。 29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 答案:C解析: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其第一阶段产生的H与丙酮酸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最终无H积累,A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B错误;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第二阶段无能量的释放,C正确;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进入线

27、粒体的是丙酮酸和H,D错误。 二、问答题30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示意该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过程,图中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请据图回答:的食物网中共有 _ 条食物链,伯劳鸟与袋鼬之问的种问关系为_。(6分)(2)图二中,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可用_(填字母)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应 _ (小于,等于,大于)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若从c、e、g、h、i中选择若干字母,用式子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则应表示为_。(6分)(3)信息传递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可以根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对方或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的

28、功能。(3分) 解析:(1)11;捕食与竞争(2)9;小于;c+e+g+h+i(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为止,分析图一可知,蜥蜴的天敌有3个,其食物来源为蜘蛛,植物到蜘蛛有两条食物链,因此经过蜘蛛和蜥蜴共2x3=6(条)食物链,知更鸟的天敌有两个,因此经过蜘蛛和知更鸟的食物链共有22=4(条)食物链,经过蜜雀的食物链只有1条,可以得出食物链共11条。伯劳鸟和袋鼬都以知更鸟为食物,但袋鼬可以捕食伯劳鸟,因此二者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2)粪便中的能量等于摄人量减去同化量(即摄入后未被同化量),为图中的g;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能量

29、不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因此小于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根据题意,a=b+c,b=d+e,d=f+9,f=i+h,因此a=c+e+g+h+i。(3)根据题意,材料中涉及的信息为化学信息,可以调节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1下表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测量结果(单位是Jhm2a),其中食物链仅为“植物田鼠鼬。据表回答:(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_Jhm2。a。(3分)(2)从田鼠到鼬的能力传递效率为_。(3分)(3)田鼠获得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值为 _ Jhm2a,其余能量主要以_形式散失。(6分)(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在1

30、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50只田鼠,标记放回;第二次捕获40只,其中有标记的20只,该种群密度为一只hm2。(3分) 解析:(1)2451011(2)3%(3)35107;热能(4)100解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太阳能。(2)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鼬的同化量田鼠的同化量100%=225107750108100%=3%。(3)田鼠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同化量-呼吸量=750108-715108=35107(Jhm2a);大部分能量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理论公式为N=Mm/n,其中标记个体为M,捕捉数量为n,被捕捉个体中被标记个体为m。m知识补充:消

31、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 三、简答题32下图是某两种典型的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吸下CO2收量的曲线示意图。据图回答:(1)表示阳生植物的曲线是_, 理由是_。(6分)(2)点表示的_和_的速率相等。(6分)(3)在c点前,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比阳生植物_。(3分) 答案:解析:阳生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都高干阴生植物。b1和b2为光的补偿点,表示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的量是相等的。 四、教学设计题33以下是某教师关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节的教学思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整容及杂交水稻的实例。提问:整容后的美丽能遗传给后代吗?杂交水稻的高产能够遗传给后代吗?通过两种变异的对比,得出变异的类型分为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和不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今天我们来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二、通过活动及材料分析,构建基因突变的概念。1设计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基因突变。进行首尾“传话”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