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古诗词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_第1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古诗词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_第2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古诗词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_第3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古诗词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_第4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古诗词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万源市钟亭乡中心小学校 李君教学目标:1、了解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3、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重点:使学生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教学难点:1、知晓作者的人生经历及不同人生时期的创作风格。2、使学生领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3、鉴赏词作的意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一猜他是谁? 1、他出生于公元712年

2、2月12日,逝世于公元770年。2、他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3、他的主要作品:三吏、三别、杜工部集。(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诗的作者杜甫,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一)整体感知,扫除障碍。 1、教师课件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掌握字音,感知全诗的情感基调。2、指导学生朗读,教师与其他学生听读,及时纠错。(二)古知识介绍:衣裳(拼音:y chang),并对其作简要介绍。(三)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对于诗词的理解,是要从

3、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 周赞 (四)介绍杜甫的一生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1、年少优游(约731年748年)杜甫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过了4年,再次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

4、到长安。代表作:画鹰“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2、仕途不顺(约749年755年)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天宝十四年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3、为官时期(约757年759年)至德二年,杜甫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被贬到华州(今华县),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乾元元年,杜甫到洛阳、偃师探亲,从洛阳

5、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代表作:瘦马行“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4、战乱流离(约755年757年)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代表作: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5、西南漂泊(约759年768年)乾元二年

6、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6、江舟长逝(约768年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杜甫又逃往衡州,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

7、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五)简要介绍“安史之乱”(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安史之乱”相关历史知识)(六)讲授新课1、分小组自读全诗,思考问题,完成表格时间:“安史之乱”彻底平息后人物:杜甫、妻子(妻子和孩子)事件:“剑外忽传收蓟北”情感:“喜欲狂”(师分组进行指导检查,并分小组汇报完成情况)2、学习全诗教师出示问题:A、诗中哪些诗句具体表现了诗人及家人的“喜欲狂”?B、诗人听说故乡收复后,有什么打算?C、诗中哪些诗句是诗人的想象?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最后进行汇报。 (答题要点)A、“

8、初闻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B、“青春作伴好还乡”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巴侠、巫峡、襄阳、洛阳四处的地理位置,体会诗人急切想回到故乡的心情) 3、总结全诗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

9、、“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被清人浦起龙称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读杜心解)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三、升华主题公元770年冬,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与世长辞。然而,中国文人,无不以薪火相传为己任,无不以兴灭继绝为己责,总是要为弘扬文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庶不致辜负一生。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尽管宦海沉浮、颠沛一生,但却始终保持着年轻时的狂傲。他用诗歌去呐喊国运与民生,赢得了万世称颂。杜甫的一生,平凡而不平庸,

10、漂泊流离而不失温文尔雅。生前不得志,晚年更是漂泊流离,在贫病交加之中停止了他的歌唱,死于湘江水上的一条小船里。他的一生,注定了流离与漂泊。在经过这场生命途程中,最漫长,也是最艰辛的漂泊以后,又是一系列的贫困、疾病,包围着他,使他在精神的夺力下,消耗尽他的全部创作能量。他本来应该写得更多,然而,他只能抱憾。 身心疲惫的他,神劳力绌的他,既生错了时代,也生错了地方,也就只有凋落沉没,无声无息,不知所终,无影无踪。最不能得到宽容的,是太出众的才华;最不能得到理解的,是太超常的智慧;最不能得到支持的,是太完美的成功。所以,凡才华、智慧,无一不是在重重阻断下难产而出;凡成功、凡完美,无一不遭遇到嫉妒和排斥。他付出了一生,他得到了文学史上的辉煌,然而,他在这个小人结群、精英受害、国破家亡、漂泊流离的时代里,除了“肠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