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申请报告_第1页
工业园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申请报告_第2页
工业园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申请报告_第3页
工业园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申请报告_第4页
工业园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申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60某高新工业园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申请报告目 录 HYPERLINK l _TOC_250050 第一章 总 论5 HYPERLINK l _TOC_250049 一、项目背景5 HYPERLINK l _TOC_250048 二、技术规范、编制依据5 HYPERLINK l _TOC_250047 三、项目概况7 HYPERLINK l _TOC_250046 四、项目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8 HYPERLINK l _TOC_250045 五、研究范围8 HYPERLINK l _TOC_250044 六、研究结论8 HYPERLINK l _TOC_250043 七、主要经济和技

2、术指标10 HYPERLINK l _TOC_250042 第二章 项目建设区概况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 HYPERLINK l _TOC_250041 一、项目建设区概况11 HYPERLINK l _TOC_250040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3 HYPERLINK l _TOC_250039 第三章 垃圾产量预测16 HYPERLINK l _TOC_250038 一、开发区垃圾现状16 HYPERLINK l _TOC_250037 二、垃圾产量预测17 HYPERLINK l _TOC_250036 三、 垃圾性质预测21 HYPERLINK l _TOC_250035 第四章 建

3、设规模23 HYPERLINK l _TOC_250034 一、垃圾转运站建设规模23 HYPERLINK l _TOC_250033 二、各垃圾收集点建设规模28 HYPERLINK l _TOC_250032 第五章 站址选择及场地概述29 HYPERLINK l _TOC_250031 一、垃圾转运站建设地点选择29二、垃圾收集点布局30 HYPERLINK l _TOC_250030 第六章 工艺、设备及工程方案31 HYPERLINK l _TOC_250029 一、工艺方案31 HYPERLINK l _TOC_250028 二、转运站主要技术参数及设备34 HYPERLINK l

4、 _TOC_250027 三、土建工程方案35 HYPERLINK l _TOC_250026 第七章 总图及公用辅助工程方案38 HYPERLINK l _TOC_250025 一、总图方案38 HYPERLINK l _TOC_250024 二、给排水设计39 HYPERLINK l _TOC_250023 三、电气工程39 HYPERLINK l _TOC_250022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投标41 HYPERLINK l _TOC_250021 第九章 节能节水措施45 HYPERLINK l _TOC_250020 一、节能措施45 HYPERLINK l _TOC_250019

5、 二、节水措施45 HYPERLINK l _TOC_250018 第十章 环境保护46 HYPERLINK l _TOC_250017 一、执行的环保标准46 HYPERLINK l _TOC_250016 二、项目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46 HYPERLINK l _TOC_250015 三、削减或缓解不利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47 HYPERLINK l _TOC_250014 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51 HYPERLINK l _TOC_250013 一、劳动安全51 HYPERLINK l _TOC_250012 二、卫生51 HYPERLINK l _TOC_250011 三、消

6、防(防火)52 HYPERLINK l _TOC_250010 第十二章 劳动定员53 HYPERLINK l _TOC_250009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54 HYPERLINK l _TOC_250008 一、投资估算编制说明54 HYPERLINK l _TOC_250007 二、投资估算55三、资金筹措方案56 HYPERLINK l _TOC_250006 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57 HYPERLINK l _TOC_250005 一、基本数据57 HYPERLINK l _TOC_250004 二、财务分析57 HYPERLINK l _TOC_250003 三、财务评价59 HYPER

7、LINK l _TOC_250002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60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一、结论60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二、问题和建议60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XX 工业园垃圾转运站工程(二)项目地点:(三)项目业主:(四)法人代表:二、技术规范、编制依据(一)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 年 10 月 28 日 第 74 号令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4 月修正3、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 101 号令,1992 年 6 月4、中国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建设 建城20

8、0613 号,2006 年 1 月5、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 CJ/T 29-916、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1993.5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8、城市容貌标准CJ/T1219999、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27200510、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GB 50337200311、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GB/T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GJ/T106199913、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GBJ698414、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成2000120 号15、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9、GB89781996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61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1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21、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J5794(2002 年版)2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23、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2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2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26、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J133902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37872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 678929、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10、 TJ37793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J46823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3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3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3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3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3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37、广西壮族 X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XX 省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桂政办发200717 号38、广西壮族 XX 省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规划(2007-2011 年)39、相关市容环境卫生法律、法规和

11、标准等。(二)项目编制依据1、委托书2、工业园总体规划(2007-2020)3、关于全面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决定三、项目概况(一)、垃圾转运站服务范围按照以上文件精神要求,本建设项目XX 工业园垃圾转运站的服务范围包括整个开发区,总面积为 31km2。(二)、开发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目前整个开发区没有垃圾转运站,工业园的生活垃圾由工业园环卫大队负责组织清运,垃圾收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在各居民点/企业人工收集垃圾置于收集车中,然后转运到临时垃圾堆放点进行露天堆放。工业园的企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目前暂无人收集,由企业自行处理。(三)、开发区垃圾转运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开发区没有垃圾转运站,每天垃

12、圾收集后,堆放在开发区的临时露天堆放点。由于垃圾长期露天堆放,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垃圾压缩车由于是人工装运,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作效率也低,运行的成本高。因此,开发区的垃圾转运已不符合国家对垃圾收转运的规范和环保要求,急需解决开发区的垃圾收集、转运问题。四、项目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一)、建设目标XX 工业园垃圾转运站建成后,可将工业园 31 km2范围内的垃圾乱堆乱放状况得到控制,能满足开发区近期(2013 年)5.5 万人口、远期(2020年)22 万人口的垃圾收集和转运需求。(二)、建设规模和内容本项目可研按开发区近期 2013 年人口规模,新建日转运量72t 的垃圾转运

13、站 1 座,占地 20 亩;垃圾收集点 14 处,共占地 1.5 亩。垃圾转运站包括垃圾压缩间 1 座、环卫综合楼 1 座、环卫职工休息点 2 座、门卫室、配电间、维修车间、洗车间、停车场、进场道路建设和相关垃圾收集转运车辆、设备等。(三)、建设期拟实施建设的垃圾转运站和收集点的建设期为 1 年。五、研究范围根据项目单位委托书的委托内容,本次可行性研究的范围是: XXXX 工业园垃圾转运站工程。六、研究结论(一)、XX 工业园区急需改变垃圾乱堆乱放的现状,建设垃圾转运站势在必行。(二)、根据福龙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和人口预测,垃圾转运站近期规模按日转运 72t/天建设。(三)、项目的总投资估算如下

14、:建设总投资989.3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978.24 万元,流动资金11.09 万元。资金筹措方案如下:申请国家资金:470 万元业主多渠道自筹资金:519.33 万元(四)、本项目实施后,可大大减少固废垃圾对开发区和周边河的污染,能明显改善开发区的投资环境质量,促进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可见,本项目从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角度评价是可行的。七、主要经济和技术指标表 1-1主要经济和技术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数据备注建设指标1占地面积亩202转运站转运规模t/d723项目建设期年1经济数据1总投资万元989.331.1静态投资万元978.241.2建设期利息万元01.3流动资金万元11.092资金

15、筹措2.1申请国家资金万元470占总投资 47.5%2.2业主多渠道自筹资金万元519.33占总投资 52.5%财务评价指标1财务评价计算期年20不含建设期3年均总成本万元103.494年均经营成本万元66.815单位转运垃圾经营成本元吨26.156资本金收益率3.81%第二章 项目建设区概况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建设区概况(一)、项目建设区自然状况1、地理位置开发区位于XX 市区西南,属 XX 县XX 乡境内,东经 109o59-110o04,北纬 25o03-25o09。距XX 市区约 36km,北距XX 两江国际机场 12km,南距XX 县城 10km。2、地形地貌开发区属XX 县X

16、X 乡境内,全境大部分为低缓丘陵与河谷冲积平原。规划区内土质,地层稳定,构造单一。出露主要地层以页岩、夹页岩为 主,地基承载力较大。地势平坦,地面上层松散。3、气候开发区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平均日气温18.8,最高日气温38.8,最低日气温-3.8。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 1892mm,最大年降雨量 2868.3mm,最小年降雨量 1441mm。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 1581 小时,平均日照分率 36%。湿度:年平均日相对湿度 79%。霜雪:年平均霜日 9 天,初霜日 12 月 14 日,终霜日 2 月 7 日,平均降雪日 2 天。风速风向:年平均日风速 2

17、.0m/s,风向随季节变化以东北风和西南风为主。4、水文、地表水开发区最大河流为XX 河,属柳江水系。多年平均流量38.5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12.14 亿 m3/s,由南部汇入西江支流柳江。另一条为相思隶,是人工运河,连接 XX 河和相思江。多年平均流量 14.5 m3/s,最枯流量 1.20 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4.57 亿m3/s,在南面汇入XX 河。开发区内水库有青龙口水库和老虎口水库,青龙口水库有效库容 411万m3,设计洪水位 163.59m;老虎口水库,有效库容 95 万m3。、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感观良好,可作饮用水源,埋深深度约为80-100m。、地震烈

18、度开发区属桂中低强震地震构造区,历史上无地震记载。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记录,地震基本烈度低于 6 度。(二)、项目建设区社会经济状况桥经济开发区位于XX 和柳州这两个桂北、桂中经济中心的连接带, 两个地区的市政府已有将 XX临桂XXXX鹿寨柳州建成广西的南北向的经济发展带的规划。根据广西XXXX 新区总体规划, 规划近期(2008 年) 用地规模 5km2,人口规模 4.5 万人;远期(2020 年) 用地规模 68.01km2,人口规模 22 万人;以发展汽车及配附件、机械工业、医药工业、轻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对外招商引资与接受XX 市传统工业转移并举,配套发展商贸、居住、

19、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及生态旅游。力争将开发区建设成为一个功能区划明显、生态自然协调、充满生机活力的XX 国际产业卫星城。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项目建设是贯彻 XX 省党委、XX 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决定的需要XX 省党委、 XX 省人民政府于 2008 年 7 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阐述了 XX 省在污水、垃圾等环境工程建设方面的落后局面, “全区市、县城的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 11.78% ,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4.99%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 38.28% ,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4

20、.5% 。” 决定要求“2008 年至 2010 年底,所有市、县(市) 和国家级、 XX 省级园区建成污水垃圾处理厂(场) 。全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超过 60%,力争达到 70%。其中,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总体达到 80,县城总体达到 50%以上。”XX 省将此环保工程作为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建设任务, 要求各级政府抓紧、抓落实,“所有县、园区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必须于 2010 年底前建成并投产”。作为 XX 市重点推进的 XX 经济开发区,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头执行 XX 省党委和 XX 省人民政府的决定,加快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改善开发区生活环境质量和投资环境

21、,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项目建设是深入推进开发区乡清洁工程, 全面达到“开发区城乡清洁工程规划”要求和目标的需要XX 省于 2007 年 3 月出台广西壮族 XX 省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 规划(2007-2011 年),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客观要求,是全区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规划”中明确要求,城乡清洁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完善合理的城乡垃圾收运、处理处置体系,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推进城乡垃圾处理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展。开发区目前没有垃圾

22、转运系统,工业园居民点、单位生活垃圾都是由收集车转运到临时的垃圾堆放点进行简单的堆放,露天的垃圾堆放点对周边环境影响十分严重。垃圾收运、处置系统还没有形成,为全面达到“XX 经济开发区城乡清洁工程规划”的要求和目标,有必要建设垃圾转运站。(三)、项目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工业园的需要年 5 月,XX 市委、市政府成立 XX 经济开发区,负责开发建设现 XX 全部 124 km2土地。开发区现有人口 4.18 万人(含流动人口)。在 XX 市关于加快XX 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的决定中,对开发区的开发建设要求是“两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按照规划,到 2020 年 XX 工业园区积聚人口 2

23、2 万人,并将其定位为 XX 市产业新城,而完善垃圾转运系统设施无论对开发区今后自身的发展还是招商引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四)、项目建设是可行的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举国上下都十分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国家各级部门对县城的环保问题尤为重视。建设垃圾处理处置系统工程是符合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保护生态环境质量,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引下,国家已经并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来建设垃圾的处理系统,以改善西部的投资环境。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

24、加快推进广西壮族XX 省工业化、城镇化,改善人居和投资环境,在近年来也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狠抓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如:2007 年XX省出台“城乡清洁工程五年规划”; 年XX 省党委、政府出台了全面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决定,由此可见 XX 省对改善环境的重视。因此,建设 XX 工业园垃圾转运站工程在技术上和政策上都是可行的。第三章 垃圾产量预测一、开发区垃圾现状(一)垃圾产量1、 开发区近年垃圾的产出量统计资料见表 3-1。表 3-120032008 年垃圾产量统计表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平均人口数(104 人)3.163.343.523.733.

25、974.183.65(含流动人口)人均日产垃圾(kg/人)0.630.670.680.710.750.770.70日均产量人口数日均产量(t)20.0022.3024.1026.5029.7032.2025.80年产量(104t)0.730.810.880.971.081.180.942、垃圾清运率测算测算假定:生活垃圾收集量与收集范围内居住人口成线性关系垃圾清运率计算2007年服务居住人数(万人)2.78清运率=2007年总数(万人)= 3.97100%=70%2007 年实际生活垃圾收运量=29.770%=20.2(t/d)可见开发区尚有 30%的垃圾未得到收集和清运,未得到收集的垃圾被无

26、序地倾倒于荒野空地,给区域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这部分垃圾未能得到清运的主要原因是:开发区是XX 市政府近年来重点新开发的工业园区,开发区内除工业园有较多常驻人口外,其他 XX 工业区和 XX 园工业区均以工厂和企业居多,区域人口分散,垃圾收集分散面太广,而开发区本身无垃圾转运系统,垃圾收集范围小(目前仅有工业园有环卫大队负责垃圾的清扫, XX 和 XX 圆的垃圾均无人清理),开发区的垃圾只能靠人工收集到垃圾压缩车进行转运,因此导致清运率低。规范化解决清运的垃圾的主要办法是:在人口居住集中的区域建设一座转运站,配置新的垃圾收运车辆和配套垃圾清扫设施,以满足高效环保清运垃圾工作和开发区发展的需

27、要。(二)、垃圾成份根据对开发区垃圾收集点的统计,垃圾成份平均值见表 3-2。表 3-2垃圾成分统计表成份纸类塑料类果皮菜叶类煤渣类沙子碎石类树枝树叶类纺织品类%152039101051二、垃圾产量预测开发区生活垃圾产量的预测,主要依据现有收集的资料,采用年增长率、年产量和人均日产垃圾及人均日产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采。用这种方法必须估计人口年增长率。(一)开发区人口增长率及人均日产垃圾预测根据开发区提供的 20032008 年人口数据,可统计出 2003 年2008 年人口年增长率,见表 3-3。表 3-32003 年2008 年人口增长率表区域总人口(万人)3.163.343.523.733.9

28、74.183.65人口增长(%)5.395.115.636.055.025.44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平均根据中共 XX 市委员会文件中共 XX 市委员会、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 XX 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的决定市发200829 号文件精神,XX 经济开发区在今后几年加快建设发展,而随着各类工厂、企业入驻开发区, 开发区的人口也将逐年递增,由于是工业区,人口增加与入住企业性质 有很大关系,如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增加就大。因此将XX 经济开发区的人口年增长率取 2003 年2008 年人口年增长率平均值,即5.44。因此,可预测2009 年2013 年的人口数据见

29、表3-4表 3-4200年9 2013 年人口预测表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区域总人口(万人)4.414.654.905.175.45人口增长(%)5.445.445.445.445.44考虑到今后开发区建设的完善和开发区生活条件的改善垃,圾分类收集 工作的逐步实施,以及废旧物资回收工作的日益完善,气化率的提高等,人均日产垃圾量会逐步趋于稳定。经过计算比较,参照国内资料,预测开发区垃圾年增长率,人口的年增长率、人均日产生活垃圾值见表3-5。表 3-5人口增长率及人均人产垃圾值年份2003200820092013人口年增长率(%)5.395.025.44人均日产垃圾()0.6

30、30.770.91(二)开发区人口数、日均产量及年产量推算开发区生活垃圾日产量、年产量、区域人口数量(20032008 年为实际统计值)推算见表3-63-7。表 3-62003 年2008 年人均垃圾日产量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垃圾年产量(104t)0.730.810.880.971.081.18垃圾日均产量(t)2022.324.126.529.732.2人口数量(104 人)(含流动人口)3.163.343.523.733.974.18人均日产垃圾()0.630.670.680.710.750.77人口增长率(%)5.395.115.636.055.02表 3

31、-720092013 年人均垃圾日产量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垃圾年产量(104t)1.451.531.791.891.99垃圾日均产量(t)39.6941.8549.0051.7054.50人口数量(104 人)(含流动人口)4.414.654.905.175.45人均日产垃圾()0.900.901.001.001.00(三)开发区住户数量及上门服务户数预测1、开发区住户数量统计及基数计算2003 年2008 年开发区住户数量统计及基数计算见表 3-8。表 3-82003 年2008 年开发区住户数量统计表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区域总人口(1

32、04 人)3.163.343.523.733.974.18住户数(104 户)0.750.790.830.880.930.97上门服务数(104 户)0.530.550.580.610.650.68住户增长率(%)5.004.935.605.804.80上门服务率(%)80.0081.0082.5084.3085.6086.50人口增长率(%)5.395.115.636.055.02从表 3-8 可看出住户增长率同人口增长率基本上持平。2、开发区住户数、上门服务户数预测推算推算基础:(1)20092013 人口增长率按照5.44%估算。(2)住户增长率同人口增长率。预测 20092013 年开

33、发区住户数及上门服务数,见表 3-9。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区域生活人口(104 人)(含流动人口)4.414.654.905.175.45表 3-9开发区住户数及上门服务数统计表日均清运垃圾(t)36.6340.8549.0051.7054.50日均产垃圾(t)39.6941.8549.0051.7054.50人口增长率(%)5.445.445.445.445.44住户数(104 户)1.021.081.141.201.26住户增长率(%)5.445.445.445.445.44上门服务数(104 户)0.920.971.141.201.26上门服务率(%)92.397

34、.6100100100三、 垃圾性质预测(一)垃圾成份预测预计在今后 5 年中,随着各类工厂和企业入驻开发区,开发区的生活垃圾成份将会有较大的变化,其总的趋势是:随着开发区建设进程的加快,燃气管道的建设,净菜出售,垃圾中煤渣渣土等无机物成分逐渐减少,有机物成分将增多;文化用品和日常家电用品消耗的增长,以纸包装为主的废品量将呈现上升趋势,可燃物所占比重也将上升。随着无机物的逐年减少,垃圾容重也将下降,而垃圾的热值将有所提高。(二)垃圾性质预测随着开发区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燃气率,无机物含量相应下降,逐渐趋向稳定;其中纸类、果皮菜叶类和纺织品类的含量将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煤渣、沙石的含量将逐步减少;再

35、参照国内有关城市生活垃圾性质资料及XX 市的实际情况,对开发区的生活垃圾成分预测见表 3-10。表 3-10开发区生活垃圾成份预测成份果皮、菜沙子、树枝、年份纸类塑料类煤渣类叶类碎石类树叶类纺织品类200715203910105120132015308852第四章 建设规模一、垃圾转运站建设规模(一)、转运量计算依据1、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规定: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和类型的确定应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服务区域内,以转运站设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并综合城市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因素来确定。确定转运站的设计接受垃圾量(服务区内垃圾收集量) 应考虑垃圾排放季节波动性。转

36、运站的规模可按下式计算DSCQ = K Q(2.2.4)式中:QDQCKS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年平均值) ,t/d;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 实测值,可取 1.31.5。无实测值时,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可按下式计算CQ =nq/1000(2.2.5)式中:n 服务区内实际服务人数q 服务区内,人均垃圾排放量kg /(人d),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 0.81.2。(二)、计算参数确定1、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n根据第三章垃圾产量及性质调查及预测,2013 年开发区预计人口数为n=5.5 万人。2、人均日产量q到 2013 年的推测值取q1

37、kg/(人d)。3、垃圾收集量Q =nq/1000=55,0001/1000=55(t/d)C4、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 KS取 1.35、垃圾转运站设计规模确定Q = K Q =551.3=71.5(t/d)DSC(三)、垃圾转运站规模根据中共 XX 市委员会、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XX 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的决定(市发200829 号)文件精神,XX 经济开发区今后定位是“建设成为 XX 以至广西的重要工业基地和 XX 综合性产业新城”,并进行“整体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两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 规划“到 2020 年,在开发区构筑较大规模产业集群,聚集22 万人口”。综合考虑XX

38、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今后长远发展等因素,本项目垃圾转运站按照近期和远期做综合考虑。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中对垃圾转运站用地指标有明确规定,见表 4-1:表 4-1生活垃圾转运站用地指标设计转运量用地面积与相邻建筑绿化隔离带宽度类型(t/d)(m2)间隔(m)(m)10003000200005020大型150004501000301520000中型1504504000150001585015010004000105小型501000083根据以上计算,开发区近期 2013 年垃圾清运系统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定为 72t/d,考虑今后垃圾收集的清运机械化,垃圾收集主要以

39、人力车和垃圾运输车为主,到2013 年垃圾转运站的服务半径为 3km,服务面积28km2,服务人口 5.5 万人。本项目转运站近期规模属小型类转运站,其主要用地面积在 1000m24000m2 之间。根据规划和文件精神,2013 年至 2020 年的人口增长率按 21.9%计, 开发区远期人口将达到 22 万人,远期垃圾转运站规模计算如下:1、人均日产量q到 2020 年的推测值取q1kg/(人d)。3、垃圾收集量Q =nq/1000=220,0001/1000=220(t/d)C4、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 KS取 1.35、远期垃圾转运站设计规模Q = K Q =2201.3=286(t/d

40、)DSC根据以上计算,到 2020 年 XX 工业园垃圾转运站的日转运量将达到286 吨/天,达到中型类规模。远期垃圾转运站所需的设施设备和车辆见表 4-2序号名称规 格、结构型式单位数 量备注表 4-2远期垃圾转运站设施设备1专用车底盘8t台122压缩箱容积 15m3只143垃圾压缩机套44举升装置最大举升重量 14t套45液压站最大工作压力 18MPA台46除尘除臭系统项27垃圾运输车台88垃圾清扫车台610洒水车台611后装式压缩车台3为保证转运站远期的改扩建和设备增加所需用地,本项目转运站用地面积按照中型三类规模用地面积取值,取 13500m2,即 20 亩。(四)、垃圾转运车数量的确

41、定根据规范要求,垃圾转运站配套运输车辆应按以下公式计算:n =(Q)/(n q )vTvQ=mQu式中:n配备的运输车辆数量;vQ 单个转运单元的转运能力,t/d;uq 运输车实际载运能力,t;vm转运单元数;n 转运车日转运次数;T运输车备用系数,取 =1.11.3。若转运站配置了同型号规格的运输车辆时, 可取下限值。依据公式,各参数的数据确定如下:1、Q=72t/d,m=1,Q=mQu=721=72t/d;u2、n转运车日转运次数确定Tn =T/t(其中T 为额定日运输时间,取T=7h;t 为一次作业时间)T根据提供资料,目前从XX 经济开发区到 XX 填埋场的距离为 18km,道路状况属

42、于省道标准,路面宽 6m,车辆来回时间 t=18km*2/50=0.72h,1压装车时间t=0.5h,填埋场内作业时间(包括卸料和行驶时间)t2=0.4h。2t= t+ t + t =0.72+0.5+0.4=1.62h123n =T/t=7/1.62=4.3(次)4 次T即早上运送第一批垃圾的车可以运送 4 次,而第二批车只能运送 3次。平均运送 3.5 次。因此本项目转运车日转运次数取n=3.5;T3、运输车实际载运能力取q4、运输车备用系数=1.25、垃圾运输车数量确定=8t;vn =(Q/n q )=(1.272)/(3.58)=3vTv因此本项目近期配备 8 吨的垃圾转运车 3 辆。

43、根据以上公式,当 XX 经济开发区远期(2020 年)垃圾量达到 286 吨/天时,可推算出所需配备垃圾转运车的数量为 12 辆。二、各垃圾收集点建设规模在开发区较分散的地方设垃圾收集点,各个垃圾收集点的布置按照开发区 2020 年建设规模布置(见附图 1-1、1-2),共设置垃圾收集点 14个。考虑垃圾收集今后主要以机械化清运的因素,各垃圾收集点半径取0.8km,垃圾收集点服务面积为 2 km2,以便于垃圾的集中堆放、收集和转运。每个垃圾收集点面积为 10m*10m =100m2。第五章 站址选择及场地概述一、垃圾转运站建设地点选择(一)、项目建设地点概述经现场踏勘,目前开发区有两个备选地点

44、,分别位于工业园镇区南侧和XX 园B 区。(见附图 1)。备选地点 1 位于XX 园的西南侧,站址周边为空旷地。但该点距离工业园和XX 较远,垃圾的收集和转运不太便利。备选地点 2 位于工业园镇区南侧,XX 河以西,距离XX 河 300m,站址北面公路相隔 50m 左右,东面和西面目前均为空旷地,用地性质为荒地,征用土地工作难度较小。(二)、项目建设地的比较选择经过多次与规划、环保、项目单位共同协商,推荐备选地点2 作为项目建设地点,理由如下:1、备选地点 2 位于XX 园和工业园中间,转运站的服务半径适当, 位于城区较适中位置,交通方便。2、由于该处地理位置优越,便于接受XX 园、工业园和X

45、X 收集的生活垃圾,能满足转运站的总平面布置要求。3、该区域市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给排水管道和供电设施都比较完善,和工程地质要求,转运站的生活污水、垃圾压滤水和场地冲洗等生产污水可通过管道排放到南边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4、场地面积大,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征地工作难度不大,适宜作为建设用地。5、本建设地点符合XX 工业园建设总体规划,满足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中 4.2.3 条的规范要求。综上所述,确定备选地点 2 为新建站址。二、垃圾收集点布局按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 2005)4.1.3 规定, 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0.8km。考虑垃圾

46、收集站今后机械化清运的因素本项目垃圾收集点半径取 0.8km,垃圾收集点服务面积为 2 km2。按照XX 市XX 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中关于环卫设施专项规划,需设垃圾转运站 14 个,结合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的实际需要和垃圾收集转运的机械自动化的提高,为便于今后垃圾转运的集中管理,现设置为 1座垃圾转运站,并设 14 处垃圾收集点,垃圾先收集运至垃圾收集点,然后由垃圾运输车运至垃圾转运站,垃圾经压缩后转运至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第六章 工艺、设备及工程方案一、工艺方案(一)、工艺流程根据国内现有的垃圾转运工艺流程,本建设项目采用的工艺流程如下:收集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车垃圾压缩车间压缩至集装箱转运运

47、输车返回运输车运至填埋场集装箱装车垃圾收集方式主要以人力车和垃圾运输车为主,人力车将上门服务收集的垃圾运至垃圾收集点并倒入垃圾容器中,垃圾运输车将垃圾容器集中运到转运站,通过垃圾压缩机,就地压入到垃圾集装箱,满载后由专用车转运至填埋场进行填埋。根据对开发区小型垃圾转运站备选站址具体情况的考察分析,本可研提出三种方案以供选择。1、无压装设备垃圾转运站无压装设备垃圾转运站是一种简易的垃圾转运站,可配置压缩式垃圾转运车或箱式垃圾车,常用于转运规模小、受条件限制的地方,虽然投资较小,但转运效率低,易造成二次污染。2、后装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垃圾转运车配置压缩机,可与垃圾收集桶或无压装设备的转运站配套使用。

48、具有调配灵活、适合分类收集等特点。3、移动压缩机式垃圾转运站转运站采用移动式压缩机配套密闭垃圾集装箱的方式,具有操作方便灵活、转运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的特点。(二)、转运方式现将三种方案的优缺点对比如下: 1、无压装设备垃圾转运站优点:垃圾转运车投资省,操作方便灵活。缺点:垃圾转运车容积利用率低,转运成本高, 2、后装压缩式垃圾转运站优点:转运站内无需设置压缩装置,垃圾转运车容积利用率较高, 可实现密封运输。缺点:收集时间长,转运成本高,垃圾产生的臭气、垃圾液易污染周围环境。噪声大。3、移动压缩机式垃圾转运站优点:垃圾转运车容积利用率高,可采用一站多车配置,可避免环境污染,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

49、低。缺点:转运站内设置移动式压缩装置,一次性投资较大。(三)方案推荐意见经对比分析,综合考虑开发区垃圾收运及处理现状、备选站址情况和项目资金等因素,本可研推荐采用方案三移动压缩式垃圾转运站。1、推荐方案工作原理压缩转运站的工作原理为:当载着可卸式压缩集装箱的汽车底盘在转运站倒车导向限位装置的引导下准确定位时,液压控制站控制的举升装置将压缩集装箱举起脱离底盘,底盘前行离开箱位,举升装置将集装箱降至地面与固定式压缩机驳接,与此同时,集装箱后盖门由控制台开启,开始进行压缩作业。垃圾运输车或人力车上的垃圾首先卸至压缩机的填料器被压缩机压入集装箱,装满后,由置于压缩机前的液压闸门切割装置将不能装入的垃圾

50、切断,举升装置将箱体举起放在倒入的底盘上,插上安置于底盘大梁上的锁销轴将箱体锁紧,即可运往垃圾处理厂。2、推荐方案优点、高效卫生无污染:转运站采用密封式大容积(最大容积15m3)垃圾集装箱储运垃圾,清洁无污染,经压缩容重量最大可达每箱9t,无亏载损失,转运站每天转运垃圾可达50t 以上,相当于3 台 8t 后压缩垃圾车或 56 辆 5t 级自卸式垃圾车的日工作量,大大地减少了车辆数量及周转次数。、省地省工省时省费用:每站(两车位式)用地仅100m2150m2,装满一箱垃圾耗时少于 1 小时,且整个垃圾的收集作业均用电为动力,耗电 15 度,仅此一项就比其它收集垃圾方式省费用 70%; 一般来说

51、,综合考虑车辆设备投资、人工费用、运送成本等因素,经济效益显著。、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转运站设备集机、电、液一体化, 有液压勾臂机构装卸箱体,用专用底盘导向定位装置快捷定位底盘,用锁销轴紧系统,使箱体与底盘能迅速分离与结合。同时还设有动力快速换装置,如遇停电,就可利用底盘发动机提供系统动力源,保证垃圾不被滞留于转运站。、配置灵活,适用性广:转运站可一车多箱,循环作业,提高了底盘的使用率。二、转运站主要技术参数及设备技术参数级别8t项目长(m)11站位空间宽(m)9(一)、垃圾转运站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6-1。表 6-1垃圾转运站主要技术参数表高(m)4垃圾集装箱容积(m3)15垃圾压缩机收集容积

52、(m3)1收集口离地高度(m)0.1压缩比2:1压填循环工作时间(S)30推卸工作时间(S)45最大工作压力(MPa)17电动机功率(KW)22单箱耗电(KWh)13液压油温()70理论收集能力(t/d)80(二)、垃圾转运站设备见表 6-2。序号名称规 格、结构型式单位数 量备注表 6-2垃圾转运站设备清单1专用车底盘8t台32压缩箱容积 15m3只43垃圾压缩机套24举升装置最大举升重量 14t套25液压站最大工作压力 18MPA台26除尘除臭系统项17垃圾运输车台38垃圾清扫车台210洒水车台211后装式压缩车台1三、土建工程方案(一)建筑物室内外装饰统一作法各单体建筑物室内外装饰除有专

53、门说明者外均按如下统一作法执行:1、室内地面(自下而上):a、压装车间:素土夯实 150mm 厚天然砂砾垫层,150mm 厚水泥稳定粒料基层,200mm 厚C20 砼面板,防腐广场砖贴面;b、其他建筑:素土夯实 80mm 厚C10 砼垫层,耐磨抛光砖贴面。2、楼面:其他建筑:结构层、1:2.5 水泥砂浆找平层、耐磨抛光砖贴面。3、内墙面:a、压装车间:1:3 水泥砂浆底,浅色内墙砖贴面(全高);b、其他建筑:1:1:6 混浆底,防霉腻子罩面,内墙漆饰面。4、顶棚:a、压装车间:1:1:6 混浆底面,防霉腻子罩面,外墙涂料饰面; b、其他建筑:1:1:6 混浆底面,防霉腻子罩面,内墙涂料饰面。5

54、、屋面:结构层上做 20mm 厚 1:2 水泥防水砂浆找平层,3mm 厚 851防水油膏防水层,30mm 厚 1:2 水泥砂浆保护层,300mm 高架空隔热层。6、外墙及围墙:1:3 水泥砂浆底面,外墙涂料饰面。7、散水:800mm 宽沿建筑物周圈,80mm 厚C10 砼随捣随光。8、门窗:a、压装车间:塑钢推拉窗,彩板铝合金卷闸门; b、其他建筑:塑钢推拉窗、夹板包门。(二)地面及路面设计 1、设计荷载及设计年限转运站及行车道地面设计荷载均按单后轴重 P100KN,平均日轴次按Ns100 次/日,设计年限按 30 年。2、地面及路面结构设计小型转运站内的车行道及地面选用水泥砼地面,结构层组合

55、为: 200mm 厚路面板150mm 厚水泥稳定土基层 150mm 天然砂砾垫层E20Mpa 压实土基。03、砼路面板伸缩缝设计缩缝(假缝)间距为 6m。伸缝(胀缝)间距为 50m。即每五根假缝设一根胀缝。胀缝间设置传力杆以传送压力,假缝为宽 6mm,深 50mm 切割缝。缝口均以沥青玛王帝脂料封填。4、面纹待砼路面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时切面纹。第七章 总图及公用辅助工程方案一、总图方案按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规定,本项目近期按小型类规模建设,为兼顾远期转运站规模的扩大,预留部分空地作项目远期改扩建和设备使用地。项目用地面积取20 亩,场地平面布置设为矩形形状(详

56、见附图 3)。具体布置如下:(一)、垃圾转运站的入口布置在场地北面,进场道路右侧为门卫室30m2 (6mx5m),为一层混合结构。(二)、压缩车间 300m2 (20ml5m)布置在场地东南。北面为空地, 兼作车辆回转场地。一层建筑,层高 4.5m,设 2 个压装位,耐火等级按二级。上部结构为现浇一层框架结构;下部结构为柱下独立基础,地基基础设计按丙级设计,埋深暂按 2m。压缩车间右边预留部分空地,供远期压缩车间扩建使用。维修车间 80m2(20ml5m)设在场地东面。(三)、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6.0.6 条, “中型以上规模的转运站应设置相对独立的管理办公设施

57、”,考虑到转运站远期将扩大至中型规模,为便于远期的管理,在场地东北角,进场道路的左侧,设置环卫综合楼 300m2 (20m15m)1 栋,2 层,层高 3m。(四)、根据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5.3.1 条规定:“在露天、流动作业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工作区域内,必 须设置工人休息场所”,结合开发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进场道路右侧、场地的西北角至西面,建设环卫工人休息点 2 栋,休息点面积根据 5.3.2 条“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作息场所设置指标”计算,设定2013 年环卫工人人数为 200 人,每个休息点面积为 240m2(20m12m),l 层高,层高 3m。(五

58、)、停车场设在场地西南角,根据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5.2.3 条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设置规定,本项目需配置垃圾收集转运相关配套车辆 10 辆,每辆车占地按平均面积90m2 计算,停车场所需用地面积为 900 m2(45m20m),洗车间 80 m2 (10m8m)和配电间30 m2 (6m5m)紧邻在停车场东面。(六)、站内四周沿围墙设 10m 宽绿化隔离带,绿化率达 30。(七)、14 个垃圾收集点均为一层混合结构,100m2 (6mx5m)。(八)、竖向设计地面设计形式为平坡式,排水坡度 i=2,北高南低。压装车间室内地面设计标高比室外地面高 0.15m。场地排水采

59、用明、暗沟相结合的方式, 排放口标高不低于市政排水管网标高,由北向南放坡。沟底坡度i2。二、给排水设计给水管网与市政低压给水管网相连(同消防给水)。垃圾压滤液、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由污水管网直接进入到南面的污水处理厂,预计需埋设排污管道(DN600)500m。三、电气工程供电负荷等级均按三级。(一)全站内的用电负荷均为低压负荷,转运站用电负荷在 2040kw 之间,且为低压设备均可直接利用该区域的市电就近接入供电。低压配电系统设 2 个配电箱,便于操作和维护。(二)电气设置防火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进行设计。(三)建筑照

60、明主要工作场所的照明必须按照照度标准进行设计,其中转运站内以工厂深照型混光灯为主,室外以高杆广照型路灯为主。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投标一、项目实施进度本工程建设工期为 1 年,具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详见表 8.1):(一)准备阶段(第一年 2 月6 月)1、第一年 2 月4 月,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审批;2、第一年 4 月5 月,初步设计及审批;(二)设计、施工阶段(第一年 3 月12 月) 1、第一年 6 月7 月,施工图设计2、第一年 7 月,工程招标。3、第一年 7 月第一年 12 月,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三)运行投产阶段(第二年 1 月2 月) 1、第二年 1 月,生产试运行,验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