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_第1页
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_第2页
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_第3页
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_第4页
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1页一、基础理论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2页(一)、定义定义:凝血(Blood Coagulation),即: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凝胶状态过程,是生理性止血主要步骤。血液凝固实质就是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溶纤维蛋白过程。基础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本质是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过程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3页(二)、什么是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参加血液凝固过程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而且补塞血管上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它们个别由肝生成。能

2、够为香豆素所抑制。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觉先后次序用罗马数字编号, 有凝血因子,XIII等。VI 因子是 V 因子活化状态故而取消了因子VI。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4页(三)、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为Xa、V、Ca2+和PF3(血小板第3因子,为血小板膜上磷脂)复合物,它形成首先需要因子X激活。依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始动路径和参加因子不一样,可将凝血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路径。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5页(四)、血液凝固三条路径:内源性凝血路径(intrinsic pathway):是指参加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从因子XII激活到因子X被激活过程,包含因子XI

3、I、XI、IX、VIII、Ca2+、PK、HMWK之间相互作用。外源性凝血路径(extrinsic pathway):是指参加凝血因子不完全来自血液,从因子(TF)释放到因子被激活过程,包含因子、和Ca2+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凝血路径(common pathway):是指因子X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过程,包含因子X、V、II、I、XIII、Ca2+之间相互作用。 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6页内源系统KPKaHK胶原aaPF+Ca2+HKaPF3+Ca2+a凝血酶原()凝血酶(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a)稳定纤维蛋白Ca2+aaCa2+TFTF血管损伤、血液中细胞释放表示等注: TF:7因子受

4、体 HK:高分子量激肽原,PK激肽释放酶原,K:激肽释放酶,PF:血小板因子。外源系统内源路径负电启,次序激活有规律, 外途简短最神奇,三子当先出内皮,磷脂连起X和钙,内外同途共相济,共同路径交叉口,十、五板三共钙齐,二、一结合纤丝成,十三终坚血栓壁 。量少,在内皮细胞处生理凝血中作用不大血管内皮损伤共同路径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7页正常止血过程血管壁损伤血小板收缩组织因子血小板激活胶原暴露PF3首先开启内源性凝血系统共同凝血路径继而开启外源性凝血系统血流变慢止血血块收缩交联纤维蛋白血小板收缩蛋白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8页 凝血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每个凝血因子都被其前一个相关因子

5、所激活,最终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五)、凝血机理(瀑布学说):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9页二、检验科开展项目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10页(一)血栓与止血常规七项PT、APTT、Fib、TT、AT(我科未开展)、FDP、D-Dimer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11页三、临床意义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12页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组织凝血活酶(人脑、兔脑、胎盘及肺组织等制品浸出液)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观察血浆凝固所需时间即凝血酶原时间。该试验是反应外源凝血系统最常见筛选试验。是反

6、应肝脏合成功效、贮备功效、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一个非常主要指标。试验室汇报PT有4种方式:秒(PTs)、活动度(PTA)、率(PTR)、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13页(一) PT临床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 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取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 抗体。用于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监测,维持在PT参考值2倍左右,INR在2.03.0为宜。2.缩短:先天性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参考值为9.513.5s,超出正常3s 为异常。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

7、意义第14页(二)INR(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值主要用于口服抗凝剂监测。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允许范围以下: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人工瓣膜手术 3.04.0 参考值为0.831.2。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15页(三)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判断肝细胞坏死严重程度及预后敏感指标。小于40%可诊疗急性重症肝炎。凝血因子大个别均在肝细胞内合成。在肝脏功效正常时,凝血因子含量和活动度在正常范围。当肝脏实质受到损伤,凝血因子含量和活动

8、度可呈不一样程度减低,常引发出血、淤血等临床表现,如如牙龈出血、鼻出血、青紫色淤痕等。参考值为70%-130%。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16页二、活化个别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37条件下,以白陶土激活因子和,以脑磷脂(个别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在Ca2+参加下,观察贫血小板血浆凝固所需时间,即为活化个别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见筛选试验。APTT长短反应了血浆内源凝血系统凝血因子(VIII、IX、XI、XII)、共同路径中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因子V、X水平。肝素治疗监护 APTT对血浆肝素浓度很为

9、敏感,普通肝素治疗期间,APTT维持在正常对照1.5-3.0倍为宜。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17页(一)APTT临床意义受检者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超出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对内源凝血路径因子(、)缺乏较CT敏感(血小板异常不影响APTT)能检出:C小于25%轻型血友病。对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缺乏则不够敏感,最常见疾病为血友病。在使用肝素治疗时,多用APTT监测药品用量,普通以维持结果为基础值 2倍左右(1.53.0倍)为宜(75100s之间)。血管性血友病:因为患者vWF缺乏,使F不稳定,活性下降,APTT延长异常抗凝物质增多:长久输注F可产生F抑制物,或患者存在狼疮抗凝物(LAC),使

10、APTT延长。纤溶亢进: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产生大量FDP,使APTT延长。缩短:DIC早期、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参考值为APTT (sec):2040s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18页三、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coagulative time,FIB )凝血酶将可溶性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多聚体纤维蛋白。当凝血酶浓度较高且纤维蛋白原浓度较低时该反应决定于纤维蛋白原浓度。如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画点,凝血酶凝块时间与纤维蛋白原浓度相比较呈线形关系。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19页(一)临床意义Fib降低见于:先天性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严重肝脏疾病、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

11、、DIC、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新生儿及早产儿、一些产科意外、恶性肿瘤等。Fib增高见于:各种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栓塞病、月经期及妊娠期、糖尿病、动脉硬化、结缔组织病、手术后、休克、癌肿、骨髓瘤、放射治疗后等。参考范围FIB为:1.8-3.5g/L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20页四、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后血液凝固(出现纤维蛋白丝)时间。是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效一个简便试验。凝血酶时间(TT)是反应体内抗凝物质,所以它延长说明纤溶亢进,测定是加入标准化凝血酶后纤维蛋白形成时间,所以在低(无)纤维蛋白原症,DIC以及类肝素物质存在

12、(如肝素治疗,SLE和肝脏疾病等)时出现延长。TT缩短无临床意义。参考范围TT:14-21s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21页五、 D-二聚体、FDP(纤维降解产物)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一个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识物。D-二聚体起源于纤溶酶溶解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当纤维蛋白凝结块(fibrin clot)形成时,在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存在下,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纤溶酶,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开始,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结块形成各种可溶片段,形成纤维蛋白产物(FDP),FDP由以下物质:X-寡聚体(X-oligomer)、D-二聚体(D-

13、Dimer)、中间片段(Intermediate fragments)、片段E(Fragment E)组成。其中,X-寡聚体和D-聚体均含D-二聚体单位。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22页(一)、 D-二聚体临床意义: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效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造成D-二聚体升高。尤其对老年人及住院患者,因患菌血症等病易引发凝血异常而造成D-二聚体升高。参考值为D-二聚体:0

14、-0.55 mg/L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23页(二)、 D-二聚体用于临床诊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疗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作为继发性纤溶亢进标志性物质,D-二聚体在DIC诊疗和病程监测上含有良好应用价值。DIC是一个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和严重取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特点是体内凝血和抗凝机制失衡造成弥漫性小血管内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在DIC形成早期即有D-二聚体升高,比FDP更灵敏,而且随病程发展,D-二聚体可连续升高达10倍以上。所以,D-二聚体可作为DIC早期诊疗和病程监测主要指标。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24页(二)、 D-二聚体用于临床诊疗溶栓治疗监测D-二聚体可作为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特异性监测指标。在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含量改变普通有以下特点: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在短期内显著上升,而后逐步下降,提醒治疗有效;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连续升高或下降迟缓,提醒溶栓药品用量不足;溶栓治疗应连续到D-二聚体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围。另外,溶栓治疗结束后,应定时观察一段时间D-二聚体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