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诊断试剂公司绩效管理_第1页
分子诊断试剂公司绩效管理_第2页
分子诊断试剂公司绩效管理_第3页
分子诊断试剂公司绩效管理_第4页
分子诊断试剂公司绩效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分子诊断试剂公司绩效管理分子诊断试剂公司绩效管理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3012028 一、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 PAGEREF _Toc113012028 h 2 HYPERLINK l _Toc113012029 二、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方法 PAGEREF _Toc113012029 h 4 HYPERLINK l _Toc113012030 三、 目标管理的优势与不足 PAGEREF _Toc113012030 h 5 HYPERLINK l _Toc113012031 四、 目标管理的过程 PAGEREF _Toc11301

2、2031 h 9 HYPERLINK l _Toc113012032 五、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113012032 h 11 HYPERLINK l _Toc113012033 六、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PAGEREF _Toc113012033 h 13 HYPERLINK l _Toc113012034 七、 绩效计划的作用 PAGEREF _Toc113012034 h 16 HYPERLINK l _Toc113012035 八、 绩效计划的内容 PAGEREF _Toc113012035 h 19 HYPERLINK l _Toc113012036

3、 九、 公司基本情况 PAGEREF _Toc113012036 h 19 HYPERLINK l _Toc113012037 十、 产业环境分析 PAGEREF _Toc113012037 h 21 HYPERLINK l _Toc113012038 十一、 行业的进入壁垒 PAGEREF _Toc113012038 h 29 HYPERLINK l _Toc113012039 十二、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_Toc113012039 h 31 HYPERLINK l _Toc113012040 十三、 法人治理结构 PAGEREF _Toc113012040 h 32 HYPERLI

4、NK l _Toc113012041 十四、 发展规划 PAGEREF _Toc113012041 h 46 HYPERLINK l _Toc113012042 十五、 项目风险分析 PAGEREF _Toc113012042 h 54 HYPERLINK l _Toc113012043 项目风险对策 PAGEREF _Toc113012043 h 56 HYPERLINK l _Toc113012044 (一)政策风险对策 PAGEREF _Toc113012044 h 56 HYPERLINK l _Toc113012045 目前,国内有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但还需要把握机会,抓住国家目前鼓

5、励符合产业政策项目建设的机会,让项目尽快进入实施阶段。 PAGEREF _Toc113012045 h 57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应坚持以下原则。1、目标导向原则所谓目标导向性是指根据组织的总体目标来设定部门目标以及个人目标,将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逐层分解,并从中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各种量化指标。KPI是对组织及其运作过程中实现战略的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是基于战略与流程制定的、对组织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指标体系,因此,设置KPI应该将组织远景和战略与部门、个人运作相连接与内外客户的价值相连接,以体现KP1对组织战略目标的支撑作用。2、二八原则所谓二八原则(即20/80原则)

6、,是指一个组织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每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的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抓住20%的关键,就抓住了主体。绩效评价指标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绩效管理是有成本的,指标越多,组织投入绩效管理的成本相应也越高。因此KPI必须要有数量限制,一般最多不要超过10个。二八原则这种集中测量“少而精”的关键行为的方法精简了不必要的绩效管理机构和管理流程,缓解了绩效管理的复杂性与绩效管理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以有限的管理资源实现了最大化的绩效管理效益。3、SMART原则SMART原则是指确定KPI应符合明确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

7、nable)、现实的(realistic)、有时限的(time-bound)五项标准。所谓“具体的”,是指KPI要切中特定的工作目标,不是模糊笼统的,而是应该适度细化,并且随情境变化而发生变化。每项关键绩效指标的内涵和外延都应界定清楚,避免产生歧义;所谓“可衡量的”,就是指绩效指标或者是数量化的,或者是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信息是可以获得的:所谓“可达到的”,是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所谓“现实的”,指的是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得到的,而并非假设的;所谓“有时限的”,是指在绩效指标中要使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即设定完成这些绩效指标的

8、期限,这也是对效率的表现4、执行原则再好的战略都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来支撑,同样地,再完善的KPI指标体系,都需要各级领导及员工认真地贯彻执行,KPI评价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执行。组织应该形成强有力的执行文化,不断消除在实施KPI评价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使KPI真正成为推动组织管理创新和提升组织整体绩效水平的有效手段。5、客户导向原则客户导向是指组织的各项工作都是以客户为中心,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一切工作展开的目标和方向。客户利益至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是组织的首要任务。坚持客户导向是组织对外界变化的一种反应,组织应把这种反应和客户目标转化为关键绩效指标,以体现

9、组织的市场标准和最终成果责任。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方法(一)选择关键绩效指标的途径与标准1、关键绩效指标的选择途径提取KPI的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获取:(1)组织的战略目标。首先根据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出部门的工作目标,再将部门的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个岗位,与之相对应的KPI也是由组织层面的KP1分解为各部门级的KPI,部门级的KPI进一步分解为各个岗位的KPI.(2)工作说明书。根据工作说明书可以比较容易找到各个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工作说明书中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绩效标准等可为提取KPI提供依据。(3)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战略性绩效管理工具,主要以四个维度来提取“KP1”指标,这

10、四个维度分别是财务类指标、客户类指标、内部运营类指标和学习发展类指标。关于平衡计分卡下文将会作详细介绍。2、关键绩效指标的选择标准关键绩效指标的选择总体上应体现“少而精”,在选择过程中要尽可能量化、过程化、细化所选择的指标。能够量化的指标首先应该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标,应将其工作内容过程化,并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考核;不能量化、也不能过程化的指标,应对其进行细化,直到不能再细化为止。在实践中,对于选择关键绩效指标的标准,可以通过对以下问题的回答做出一个衡量.如果回答的是“否”,那么就不应该将其列为KPI指标。目标管理的优势与不足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法,已经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中被

11、大量采用,并且确实产生了积极的结果。正如德鲁克所言,目标管理既是对目标进行管理,也是依据目标进行管理。因此,进行目标管理不仅可以保障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的提升,还可以带来员工能力提升、促使员工态度转变、增强组织沟通以及提高士气等。但是,目标管理方法也并非完美无瑕,在具体实施中也有一些缺陷。因此,必须客观地分析目标管理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才能收到实效。(一)目标管理的优势目标管理具有以下优势(1)明确了各自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目标管理使组织各级主管及成员都明确了组织的总目标、组织的结构体系、组织的分工与合作以及各自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同时又赋予他们相应的权限、责任。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权、责、利关

12、系,部门和员工就有了一致的努力方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大家必然会努力工作,想方设法地促成目标和任务的完成,一改以往按领导安排开展工作的被动局面,因此工作效率会有很大提高,员工也受到很大的激励。(2)促进组织沟通,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通过实施目标管理可以增强员工之间、组织领导之间以及领导与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培育组织的团队意识,减少相互猜疑和相互间的不信任,大大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创造良好的组织人际氛围。(3)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士气。目标一般具有前瞻性,能否实现目标本身也是对员工工作能力的一种考验。如果激励措施得力,完成目标对员工同时也具有诱惑力,

13、可以将员工的潜力调动起来,鼓舞员工的士气。因为当目标成为组织的每个层次、每个部门和每个成员自己未来一定时期内想达成的结果,且实现的可能性相当大时,目标就是成为组织成员的内在激励,尤其当这种结果实现时组织还有相应的报酬,目标的激励效用就更大(4)消除部门的本位主义,扫除集权控制。目标管理的实施,要求组织内各部门必须紧密围绕组织目标的实现来开展工作,而不是各自为政、追求部门利益的最大化。当部门目标与组织目标发生冲突时,部门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目标的要求,有时甚至要牺牲部门的利益,因此目标管理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合作,对本位主义是一种冲击。(5)使绩效评价具体可行。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于部门及人员的评价主要

14、采用主观的评价方法,多是按照员工的个性或其工作习惯来评价员工。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员工的个人努力程度很难表现出来,也容易造成员工的不满。而目标管理方法允许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和成果的鉴定,因此,可以通过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计划之间的比较来鉴定员工的绩效,从而保障绩效评价的客观性。(二)目标管理的不足目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以下不足:(1)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普遍存在。目标管理理论是建立在“Y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而“Y理论”对于人类的动机作了过分乐观的假设,实际上人是有“机会主义本性”的,尤其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在多数情况下,目标管理所要求的承诺、自觉、自治气氛难以形成。因此,目标管

15、理对组织内员工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目标难以确定。目标管理的目标必须是可分解、可考核的。但是由于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就使得真正用来考核的目标很难确定,尤其是一些具有弹性”的目标,如果目标设定过高,势必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目标设定过低又失去了目标管理的本意。现代组织实际上是一个产出联合体,它的产出是一个联合的不易分解出谁的贡献大小的产出,在这种合作体中,许多部门或团队工作在技术上不可分解,目标的可度量性本身就较小,所以有时候组织的目标只能是定性的表述,而无法量化。另外,即使目标可以量化,也由于目标商定过程中上下级沟通、统一思想是很费时间的;每个单位、每

16、个个人都关注自身目标的完成,很可能忽略了相互协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滋长本位主义、短期取向和急功近利倾向,可能会造成管理成本的大幅上升。(3)重结果,轻过程。目标管理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缺少对执行过程的监督管理,这就使得很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为追求结果而采取不正当途径达到目标的现象出现。尽管目标管理使员工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但它没有具体指出达到目标所要求的行为,造成对员工.缺乏必要的“行为指导”,这对一些员工,尤其是那些需要更多指导的新员工来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4)强调短期效应。目标管理方法的时效性很强,所设定的目标时限一般都很短,目标管理中的大多数目标都是一些短期目标,比如以季度和月度目

17、标为主,很少有超过一年的目标,这就导致了一些短期效应的出现,不利于组织长期目标的达成。事实上,短期目标比较具体易于分解,而长期目标比较抽象、难以分解,另一方面短期目标易迅速见效,长期目标则不然。这使得组织似乎常常强调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对长期目标关心不够。这种只重视短期效应的做法如果深入组织的各个方面和成员的脑海,将对组织的未来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5)无法权变。在目标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目标体系内部之间往往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环环相扣,难以局部修正。比如组织总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目标,落实到每个层次、每个部门和每个成员,如果在目标执行中进行改变,会导致整个组织混乱,这使得目标管理在实践中无法根据环

18、境的变化灵活做出及时调整。目标管理的过程从程序上看,目标管理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设置;第二阶段为目标执行;第三阶段为目标评价与奖惩。(一)目标设置阶段目标设置阶段是制定组织总目标、分解总目标以及协调目标体系和组织体系的过程。制定组织总目标是推行目标管理的出发点,只有总目标确定了,组织才能对其进行层层分解并予以实施。对目标的协商与分解就是管理者和目标执行者在共同参与和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将组织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形成每个部门、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员工工作目标的过程,其结果是组织的总体目标被分解成一个方向一致的目标体系。在此过程中,不管是采取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分解方法,目标执行者的

19、参与和平等协商都是必须坚持的原则。目标评价与奖惩阶段是在目标实施过程结束后,评价主体将目标执行者所取得的工作成就与原先确定的标准进行比较,确定目标执行者的绩效水平,并以此为依据对组织成员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惩罚的过程。在这个阶段需要完成目标结果评价、反馈总结和奖惩三项任务。目标结果的评价通常首先由目标执行者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提交直接主管评价,而对执行者和直接主管无法达成一致的内容则需要由评价仲裁人员来协助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以目标执行者的自评为主,直接主管的评价次之,仲裁人员考评为辅,这突出反映了目标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理念。反馈总结是指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分别对自己在目标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

20、行总结和反思,制订下一步的改进计划,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换意见,然后就下一个目标管理循环中的授权、协作、指导和协调等事宜达成一致。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改进提高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管理者改善目标管理技能,提高管理水平。奖惩主要是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来进行,包括对员工薪酬、职务等进行调整,满足员工对物质、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是一张基于目标管理的员工岗位绩效考核样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等方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理论上要站得住脚,同时又能反映评价对象的

21、客观实际情况。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棚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评价对象的实质,并具有针对性。无论采用何种定性或定量方法,建立何种系统模型,都必须是客观的抽象描述,要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和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实际上,对客观实际抽象描述得越清楚、越简练、越符合实际,其科学性就越强。2、系统优化原则绩效评价指标之间往往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有横向联系,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涵关系,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采用系统的方法,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确定合理的数量关系,达

22、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最优。3、通用可比原则通用可比原则是指对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既包括纵向比较,也包括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同一对象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横向比较则是指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如果评价指标体系不具有通用可比性,那么绩效评价结果将无法区别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之间的绩效差异,这将直接导致绩效反馈及绩效改进难以做到和实现,也使绩效评价失去意义,因此,在绩效评价指标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体现通用可比原则。要做到评价指标的通用可比,一般要使各项评价指标、各种参数的内涵和外延保持稳定,用以计算各项指标相对值的各个参照值(标准值)也应保持不变。4、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指设计的绩效评价指标

23、应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做到实用性原则,首先设计的评价指标要“少而精”,指标要简化,计算方法要简便。尽量减少或去掉些对评价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其次,数据要易于获取。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易于采集,无论是定性评价指标还是定量评价指标,其信息来源渠道必须可靠,并且容易取得。最后,整体操作要规范。各项绩效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各项数据都要标准化和规范化。另外,还要严格控制绩效数据的信度和效度,5、目标导向原则绩效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评出名次或优劣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引导和鼓励被评价对象向着组织所期望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使员工的行为和表现与组织战略所期望的相一致。因此,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要以组织

24、目标和部门目标为导向,通过设计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指标的实现和完成与其薪酬、晋升、发展等挂钩,从而起到引导、控制被评价对象行为的目的,保障组织战略和目标的顺利实现。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就是对拟评价指标进行排序的过程。对于既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当权重体系不同时其评价的结果也往往不同。对决策者来说,权重反映了决策者的偏好、组织的要求及环境的影响。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权重确定方法有很多种类,各自适用不同的基本原理。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中,考虑到指标的数量、处理的便利和确定方法的实用性,我们主要使用主观判断和定

25、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即首先由专家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信息和价值观对指标重要性作主观判断,然后通过各种方法对判断结果进行定量处理,将重要性量化为具体的权重值.使之能直接应用于指标值的计算。由此可见,主观判断法只是获取指标相对重要性的初步信息的方式,最终的指标权重还需要通过定量处理方法才能便于使用。(一)主观判断方法1、专家个人意见法专家个人意见法是最简单的主观判断方法,它是熟悉绩效评价的专家决策者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各项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认识,从权重设定的引导意图出发,对各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主观判断。这种方法基本上是个人经验决策。2、专家会议法专家会议法是通过组成评价专家组来判断,

26、避免由于个人意见带来的弊端。专家组成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绩效评估专家以及相关的其他人员。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和目的,为保证权重的科学性,专家构成可以不同。专家会议法可靠性较高,集中众人的意见能弥补个人知识、经验、信息的不足,也可减少专家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但存在耗费时间和精力、容易产生从众心理、盲从权威等弊端。另外,这种方法对会议主持人的业务素质、语言引导技能和控制局面的能力要求较高。3、德尔菲法德尔菲法(Delphimethod)是以书面形式背对背地分轮征求和汇总专家意见的一种主观预测方法。首先成立专家小组,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征询的问题,要求专家们采用匿名书面的方式进行答复。然后通过中

27、间人或协调员,把第一轮预测过程中专家们各自提出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归纳后反馈给他们。这一过程重复进行三四轮,直到每一个专家不再改变自己的意见为止,这时专家的意见也趋向于一致,决策过程结束。德尔菲法与专家会议法不同,德尔菲法既能发挥专家会议法的优点,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准确性高,又能把各位专家之间的意见和分歧点表达出来,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4、名义小组法所谓名义小组法,就是请相关考绩专家或有经验的现场管理人员构成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互不通气,也不一起讨论、协商,小组只是名义上的。管理者首先把要解决的问题的关键内容告诉小组成员,并请他们独立思考,要求每个人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28、写下来,然后依次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此基础上,由小组成员对提出的全部备选意见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结果,赞成人数最多的备选方案即为所要的结果。5、三维确定法三维确定法认为决定一个指标权重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在现有资源配置和条件下该指标的可实现程度、该指标的重要程度、该指标的紧急程度。只有将三者综合考虑才能得出合理的权重系数,其操作步骤如下:(1)指标采用“五点打分法”,从三个维度打分;(2)指标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相乘,得出该指标的综合分数;(3)指标的综合相加,再计算每个指标综合分数在总综合分数中所占的比例。绩效计划的作用(1)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系统最为重要的环节。绩效计划作为绩效管理流程的第一

29、个环节,是绩效管理实施的关键和基础所在。绩效计划制订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绩效管理整体的实施效果。绩效计划的内容是建立在管理者和员工共同接受的基础上的.绩效计划使员工的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使管理者有了检查和监督员工工作的依据。因此,绩效计划是整个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是绩效管理系统最为重要的环节。(2)绩效计划是一种重要的前馈控制手段。绩效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控制系统,如果把管理控制系统和绩效管理系统进行比较,不难看出两者的一致性,绩效管理系统中的绩效计划环节对应于管理控制系统中的前馈控制环节。绩效计划把组织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这样整个绩效管理过程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通

30、过绩效计划,可以事先预测绩效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并提前做出相应的对策。由此可见,绩效计划是一种强有力的前馈控制手段。(3)绩效计划是一种重要的员工激励手段。根据弗隆姆的期望理论,组织中激励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三个关系:努力与绩效的关系(成功的可能性);绩效与奖励的关系(获奖的可能性);奖励与目标满足关系(奖励的吸引力),员工首先判断,在当前情况下努力工作能够获得理想的绩效结果的可能性有多大,因为绩效具有多因性,员工的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其工作积极性,还受其能力水平、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现有的条件下,员工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是最具激励性的目标,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利于员工积极性

31、的发挥。而绩效计划中的绩效目标,是通过上下级的充分沟通,根据员工的能力水平制定的、具有一定心理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因此,这是一种重要的员工激励的手段。(4)绩效计划能够促进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生涯是一个人在其工作生活中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工作或职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工作动机变化过程的总称。绩效计划有助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制定绩效计划首先要对组织内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分析,从而才能更好地设置职务和职位,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能力和潜力的员工,在组织战略目标的框架下,可以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和绩效标准,使之对员工.具有激励性,给员工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员工在绩效计划

32、的指引和激励下就会不断取得进步,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发展。管理者要善于将绩效计划与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对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员工,管理者要以绩效计划为契机,帮助他们制定生涯规划;对已有打算的员工,管理者则要善于将其规划与组织计划目标结合起来,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绩效计划进行完善和修订。绩效计划的内容绩效计划是在新的绩效周期开始时,管理人员和员工经过讨论,就员工在新的绩效周期内要做什么、为什么做这些、需要做到什么程度、应何时做完、员工的决策权限等问题进行识别、理解并达成绩效目标协议的过程。具体而言,在员工的绩效计划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本次绩效周期内所

33、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本岗位在本次绩效周期内的工作要项;衡量工作要项的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工作结果的预期目标;工作结果的测量方法;关键绩效指标的计算公式;关键绩效指标的计分方法;关键绩效指标统计的信息来源;关键绩效指标的考评周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各岗位在完成工作时拥有的权力和可调配的资源;组织能够为员工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以及沟通方式;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和要求。列入绩效计划的内容,一般都是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重点工作。根据工作属性、职责范81围和工作特点,纳入绩效计划的重点工作可分为两类:常设性重点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常设性重点工作一般指一年中的每个月度或大

34、多数月度都要开展和实施的重点工作。阶段性重点工作一般指在时间上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或时段性特点的重点工作。公司基本情况(一)公司简介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

35、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二)核心人员介绍1、张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2、曾xx,中国国籍,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3、吴xx,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1994年5月至2002年6

36、月就职于xxx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4、严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5、武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产业环境分析积极构建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塑造“济南设计”“济南智造”“济南服

37、务”品牌,全面增强经济影响力、区域带动力和环境吸引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建设信息经济强市。充分释放现代信息技术跨界融合的巨大潜力,加速信息技术向经济领域渗透融合,增创信息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形成信息化强劲推动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发展壮大信息产业。以云计算应用需求为牵引,做大做强高端容错计算机、高性能服务器、网络设备、大容量存储、云服务终端等云计算产业链。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提升新一代网络与通信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水平,推进量子通信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卫星通信、光通信产业,支持北斗系统应用产业,积极发展物联网、应用电子、数字家庭、空间地理信息应用等产业。发挥国产自主可控软件优势,发展

38、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丰富工业软件产品体系,做大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培育特色应用软件产业集群,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产业,培育移动应用、位置服务、社交应用等网络信息服务业,打造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基地。依托碳化硅衬底、铌酸锂单晶薄膜技术优势,完善器件制造与终端应用环节,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碳化硅半导体产业和光电子产业基地。扎实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国家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创新示范平台建设,不断增强政策聚焦作用和产业服务功能。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发挥互联网对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的重要作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技术与产业领域融合创新,发展以要素、产能、需求高

39、效对接为特征的分享经济。健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培育电子商务服务能力,加快电子商务应用普及深化,推动互联网与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城市。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推进网络化协同制造,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快发展智慧能源,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多种能源协调互补的能源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发展精准化生产、网络化服务、智能高效、绿色安全的智慧农业。优化发展环境,做强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应用企业和基础服务企业,构建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十三五”时

40、期,在全省率先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互联网经济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落实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加快国家信息惠民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及社会化开发利用,全面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建设完善全市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整合市级及以下各类政府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集中构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数据服务平台和信息惠民服务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政府简政放权和监管方式转变,推动政府治理精准化、商事服务便捷化、安全保障高效化、民生服务普惠化。促进大数据在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的集成运

41、用,加快服务业大数据应用,培育数据应用新业态,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依托我市信息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形成大数据产品体系,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大数据产业链。支持企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数据服务,积极培育一批大数据应用开发企业,加快形成区域集聚发展优势。“十三五”时期,率先建成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区域性数据资源得到汇聚应用,大数据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制定实施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努力打造“济南智造”品牌。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着力突破关键功能部件、智能化仪器仪表等领域,全面推广数控技术、智能技术,促进装备制造智能化。

42、加强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机交互、增材制造、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应用,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研究部署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生产经营流程重构再造。实施智能工厂示范行动,加快劳动密集型行业“机器换人”、流程制造行业生产过程智能化、离散制造行业数字化车间建设,积极创建智能工厂、互联工厂。建设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十三五”时期,信息化指数保持全省首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全省领先,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基地。打造服务经济发展高地。突出省会综合优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

43、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提升“济南服务”品牌影响力,打造辐射区域更广、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强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适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和服务专业化要求,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和供给能力,提升带动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围绕工业、规划、建筑与环境、文化创意等领域,促进设计服务专业化、集成化、规模化发展,建设区域性设计服务集聚中心,全力打造“济南设计”品牌。规划建设检验检测服务园区,吸引国内外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入驻,推动检验检测与认证机构聚集发展。加快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服务、研发服务、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水平,促进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生物技术服

44、务加快发展,打造区域性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高地。积极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市场调查、管理咨询等提升产业发展素质的商务咨询服务,大力发展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税务、勘察设计、工程咨询等专业咨询服务。加快西部会展中心建设,提升园博园会展中心功能,完善国际会展中心和舜耕会展中心配套服务功能,积极申办国字号、国际性展会,着力培育自主会展品牌,尽快跻身中国十大会展名城。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适应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系统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构建大文化、大旅游发展体制,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品牌,规划建设泉城国际旅游标志核心区,积极创建国

45、际文化旅游名城。统筹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和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加快完善城市新开发片区和农村商贸服务设施,推动商贸企业创新发展和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促进住宿餐饮业优化升级,提升餐饮特色街区,支持餐饮“老字号”连锁经营,打造齐鲁美食之都。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夜生活集聚区,丰富夜生活,发展夜经济。促进医疗服务、养生康复、健康管理等产业联动发展,发展健康干预、评估、咨询、跟踪、保险等专业配套服务,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建设区域性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发挥省会教育资源优势,形成一批知名教育培训服务品牌,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教育培训体系。依托阳光大姐品牌,建设完善“12343”家政服务呼叫中心和网络服务平台,鼓

46、励发展各类新兴家庭服务业。稳步发展住房消费,积极发展功能性地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坚定不移把制造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济南行动计划,推进工业强基和先进制造攻坚工程,加快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调紧密方向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塑造工业发展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攻克关键技术、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聚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端装备产业。加快发展数控机床、高端冲压成型设备、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建设大型压力机及数控机床生产基地。扶持核级压力容器、核级电缆等核能装备产业,支

47、持新型深海钻井平台、先进船舶动力、航空航天制造、客机改装检测、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加快发展。围绕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及相关服务业等领域,壮大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智能电网企业,打造智能电网特色产业基地。抓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机遇,积极发展城轨装备及维修、工程施工机械等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国家级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加快建设“生命科学城”,形成集科技研发、中试孵化、产业园区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化药、生物制药、高性能医疗器械、基因检测等产业,积极培育质子治癌等高端产业。发挥科技资源优势,着力构建功能完善、优势突出的生物技术与医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生物

48、农业,提升生物制造产业竞争优势。新材料产业。发挥新材料产业园产学研融合创新载体功能,打造区域性新材料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加快发展高性能半导体材料、新型光电信息材料、胶体材料、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产业,加大生物基碳源石墨烯等战略前沿材料的研发力度,推动实现工程化和商业化应用。建立健全以材料创新助推产业创新的政策扶持机制,促进设计、工艺、制造、服务等环节协同创新,加快形成新材料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联动发展格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产业,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配套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服务业,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49、。现代建筑产业。推进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鼓励现代建筑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创新,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物联网应用产品,积极推动国家建筑物联网标识公共服务平台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建筑产业化技术应用面积比例,扶持建筑产业化核心企业做大做强,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建筑产业基地。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优化结构、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主攻方向,推行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增材制造等先进技术,强化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生产安全、职业危害等标准的倒逼约束,加快传统优势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绿色循环低碳化发展。交通装备产业。推进重汽产业园建设,加快提升大中

50、型客车产业化水平,发展轿车和摩托车产业,提高汽车零部件系统化、模块化配套能力,建设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及专用车研发生产基地。以大企业、大项目为带动,促进本地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生产和配套服务,加快形成集成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协作配套体系。扩大铁路重载货车、轻载快速货车、专用货车、特种货车等生产规模。机械装备产业。加快建设济南经济开发区模具工业园,规划布局社会化基础制造中心,建成全省重要的模具基地和基础制造基地。推动电力装备、通用机械等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发展工程机械、液压机械等特色集群。原材料工业。加快市区钢铁生产企业有序外迁,推动石化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调整优化水泥建材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建筑新

51、材料和延伸加工产品,实现集约、清洁、低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消费品工业。大力发展绿色安全的现代食品产业,发展新型纤维、服装面料、高档针织等产业,集聚发展智能家电和商用电器产业,稳步发展日用五金、建筑五金等产业。行业的进入壁垒1、技术壁垒体外诊断是一种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涉及临床检验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存在较强的技术壁垒。此外,研究开发领域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开发周期长、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技术掌握和革新难度大、质量控制要求高,如果没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积累,行业新进者很难在市场中立足。2、质量和渠道壁垒体外诊断试剂是检测患

52、者是否患病和病情程度的基本工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医生的诊断和患者的身体健康。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对于医学检验的要求越来越精确量化,对试剂产品的质量性能如稳定性、灵敏度、特异性、检测线性范围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体外诊断产品行业而言,终端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各级医院,体外诊断试剂厂商往往需要具有较长的经营年限和良好的市场口碑,且提供的产品具有长时间优良的临床应用效果才能获取医院等客户的信任,诊断试剂厂商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与医院一起建立与该诊断试剂相关的质量控制体系,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医院倾向于与已建立合作关系的、具有良好信誉及快速响应能力的供应商延续合作关系,

53、行业新进者要在短期内与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存在较大难度。这种机制对质量控制不严格、市场口碑、品牌知名度较低的竞争者形成壁垒。3、市场准入壁垒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准入壁垒。我国对体外诊断行业在行业准入、生产经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加强对行业的监管。我国现对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和经营企业实行许可管理制度,生产经营企业必须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此外,生产企业必须通过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其所有上市产品还须经过临床试验并获得产品注册证书,并在使用过程中受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对新进入者来说,达到符合监管要求的生产经营条件并获得许可证需要较长的

54、过程。4、资金壁垒体外诊断的研发、生产、保存、运输、销售及售后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很强的资金实力支撑。体外诊断产品研发周期长,因此在项目前期需具备资金实力以支撑长时间的研发。在产品生产环节,必须投入大规模资金建造满足体外诊断试剂要求与生物制品安全规范的洁净厂房及其他生产设施。在流通环节,由于产品都需要低温保存、冷链运输,因此对产品库存环境和运输过程也需要投入较高资金。在销售及售后环节,为了保证不出现因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质量风险,还需要企业投入相当多的费用来对客户及经销商进行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各环节较大的前期投资规模形成了较强的行业资金壁垒。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

55、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法人治理结构(一)股东权利及义务股东按其所持有股份的种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持有同一种类股份的股东,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种义务。股东为单位的,股东单位内部对公司收购、出售资产、对外担保、对外投资等事项的决策有相关规定的,公司不得以股东单位决策程序取代公司的决策程序,公司应依据公司章程及公司制定的相关制度确定决策程序。股东单位可自行履行内部审批流程后由其代表依据公

56、司法、公司章程及公司相关制度参与公司相关事项的审议、表决与决策。1、公司股东享有下列权利:(1)依照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获得股利和其他形式的利益分配;(2)依法请求、召集、主持、参加或者委派股东代理人参加股东大会并行使相应的表决权;(3)对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提出建议或者质询;(4)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转让、赠与或质押其所持有的股份;(5)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6)公司终止或者清算时,按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参加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7)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的股东,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8)法律

57、、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本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2、股东提出查阅前条所述有关信息或索取资料的,应当向公司提供证明其持有公司股份的种类以及持股数量的书面文件,公司经核实股东身份后按照股东的要求予以提供。但相关信息及资料涉及公司未公开的重大信息的情况除外。3、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股东有权请求人民法院认定无效。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本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本章程的,股东有权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公司根据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已办理变更登记的,人民法院宣告该决议无效或者撤销该决议后,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撤销变

58、更登记。4、公司股东承担下列义务:(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章程;(2)依其所认购的股份和入股方式缴纳股金;(3)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不得退股;(4)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5、持有公司5%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进行质押的,应当自该事实发生当日,向公司作出书面报告。6、公司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不得占用或转移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如果存在股东占用或转移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情况的,公司应当扣减该股东所应分配的红利,以偿还被其占用或者转移的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控股股东发生上述情况时,公司应

59、立即申请司法系统冻结控股股东持有公司的股份。控股股东若不能以现金清偿占用或转移的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的,公司应通过变现司法冻结的股份清偿。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负有维护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安全的法定义务,不得侵占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或协助、纵容控股股东及其附属企业侵占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上述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司董事会对于负有直接责任的高级管理人员予以解除聘职,对于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监事,应当提请股东大会予以罢免。公司还有权视其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7、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

60、关联方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不得占用或转移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违反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不得以下列任何方式占用公司资金、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1)公司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垫付工资、福利、保险、广告等费用和其他支出;(2)公司代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偿还债务;(3)有偿或者无偿、直接或者间接地从公司拆借资金给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4)不及时偿还公司承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的担保责任而形成的债务;(5)公司在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