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罪的法律学问_第1页
重婚罪的法律学问_第2页
重婚罪的法律学问_第3页
重婚罪的法律学问_第4页
重婚罪的法律学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婚罪的法律学问(关于)重婚罪的管辖 一、对于由被害人提出控告的重婚案件,仍按1979年12月15日发出的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管辖范围的通知的规定执行,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二、对于被害人不控告,而由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或有关单位提出控告的重婚案件,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准备应否对该案件提起公诉或者免予起诉。对免予起诉的重婚案件,可以建议被告人所在单位赐予被告人行政处分,并责令其立刻解除非法的婚姻关系。 三、公安机关发觉有配偶的人与他人非法姘居的,应责令其立刻结束非法姘居,并具结悔过;屡教不改的,可交由其所在单位赐予行政处分,或者由公安机关酌情予以治安惩处;情节恶劣的,交由劳动教养机关实行劳动

2、教养。 四、对于被害人或者人民群众、社会团体和有关单位就重婚案件提出的控告或检举,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都应当接受。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有关认定重婚应留意的问题 1、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重婚的区分。 重婚系是以夫妻关系的名义共同(生活),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则不是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那些应由道德规范调整的通奸、婚外恋等行为相区分。 通奸是指双方或一方有配偶的男女,隐秘、自愿发生两性关系的行为。婚外恋则泛指已婚者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恋情。通奸、婚外恋都属于有悖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一般由道德规范调整。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则属于婚姻法禁止的违法行

3、为,行为人要担当相应的法律责任。婚姻法第三条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3、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民事法律后果。 婚姻法不但在总则中明令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而且还在(其他)章节的相关条文中规定了这一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 重婚罪构成要件 1、本罪侵害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 一夫一妻制是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原则,重婚行为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必需予以刑事惩处。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需具有重婚的行为。 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就构成重婚罪。 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

4、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假如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逝,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所谓又与他人结婚,包括骗取合法手续登记结婚的和虽未经婚姻登记手续但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有意与之结婚的(包括登记结婚或者事实婚)。此种行为是有意破坏他人婚姻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成立婚姻关系;二是没有配偶的人,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有意,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自己有配偶而有意与他人结婚。 假如没有配偶一方的确不知对方有

5、配偶而与之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无配偶一方不构成重婚罪,有配偶一方则构成重婚罪。重婚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喜新厌旧;有的是出于贪图享乐;有的是封建思想作祟等等。但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处理重婚案件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目前建立的是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追诉机制。这体现了国家刑罚权中追诉在国家和公民间的支配缘由,危害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以及侵害社会公益的刑事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进行追诉,而侵害公民个人合法权益、情节简洁略微的犯罪案件的追诉权则由被害人行使。但是,由于个人利益和国家、社会公益并不是泾渭分明,所以它们之间会消逝竞台现象,即侵害个人利益的同时对国家社会公益也造

6、成了严峻侵害。所以,公诉和自诉的区分既表现了国家对私权的敬重,也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用司法资源的一种理念。而在传统观念里,婚姻家庭犯罪往往被归于轻罪范踌而纳入自诉轨道。重婚案件就其本质而言营应属于公诉范畴,由于重婚案件不仅侵害了公民个人的台法权益,它破坏了公民之间的台法婚姻关系,给合法婚姻关系的一方及其子女造成损害,”而且侵害了我国婚姻法所爱惜的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严峻败坏社会道德风尚,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故对重婚案件的审理应区分于一股的自诉案件,但现行的理论和实践领域存在种种问题却未能使该类案件得到妥当处理。以下笔者拟就重婚案件处理中应留意的几个问题加以探讨。 (一)如何确定重婚

7、案件的主管 重婚案件的主管问题主要是指重婚案件应由哪一职能部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受理。刑事诉讼法将重婚案件归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有被害人起诉的重婚案件理应由人民法院受理,但对法律上规定的一些不按重婚论处的重婚行为,被害人就其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一般不做自诉案件受理。需要处理的,只能建议有关机关赐予党纪、政纪处分或行政惩处,若涉及离婚的,可告知被害人向民事审判庭提起民事诉讼。对被害人不起诉的重婚案件则应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93年7月26日关于重婚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规定来确定其主管,即对于被害人不控告,而由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或有关单位

8、提出控告的重婚案件,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准备应否对案件提起公诉。刑事诉讼法修订后,对重婚案末在其中明确管辖,六部委的规定和最高院在其贯彻看法中确定由法院受理,则上述通知还是舌具有法律效力?六部委规定,对重婚罪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婚姻法规定,对重婚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检察机应当提起公诉,似乎更偏重公力救济。重婚罪在公、检、法三家中主管范围更加不易区分。 (二)重婚案件的管辖如何确定更利于爱惜受害人权益 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特地管辖。重婚案件作为自诉案件应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所以重婚案件的管辖问题主要焦点是重

9、婚案件的地域管辖如何确定,即同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分工。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假如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重婚的犯罪行为地有可能为多处,即多处重婚。地区管辖的分歧主要是在对“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理解不一,有的法院认为被告人居住地与犯罪行为地通常是全都的,故由被告人犯罪行为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更为适宜;有的法院认为被告人居住地应指被告人重婚前最初居住地,也即被告人原户籍所在地,故由被告人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更为适宜;对管辖权理解的差异易导致同级人民法院相互推诿管辖责任,既

10、不利于被害人于使自诉权,又不利于人民法院准时、精确地查明案情,爱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基于重婚案件的特殊性,“更为适宜”应理解为更为有利于被害人起诉,由于刑诉的任务即是为保证精确,准时查明犯罪事实爱惜公民的各种权利包括诉讼权利得以实现,在重婚案件中,被告人居住地应包括有重婚犯罪行为的全部被告人的原户籍所在地、各重婚犯罪行为地。全部被告人的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犯罪行为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对被害人选择其中之一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都应当受理,而不应相互推诿。对被告,人多处重婚,被害人向多处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自诉的,应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管辖,其它已受理的人民法院可将案件移送最初受理的

11、人民法院,若从法院的角度来理解“更为适宜”就易导致管辖权的相互推诿,若从被害人的角度动身来理解“更为适宜”,准时受理重婚案件,则不仅便于重婚案件被害人准时行使自诉权,而且可以避开管辖权的推诿,提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效率,还有可能防止和制止因重婚纠纷导致的一些不法行为及犯罪行为。 (三)质疑重婚案件的可分性 自诉案件具有可分性的特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93条规定“自诉人明知有其它共同侵害人,但只对部分侵害人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视为自诉人对其他侵害人放弃告知权利。共同被害人中只有部分人告知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他被害人参加诉讼。被

12、通知人接到通知后表示不参加诉讼或者不出庭的,即视为放弃告知权利。”这条规定可以说是自诉案件可分性的具体体现。自诉案件育公诉属性的重婚案件是否具有可分性。 在重婚案件中,二者共同实施的行为具有相同的社会危害性,在主观上具有共同的犯罪有意,可以说相婚者和有配偶的人在主、客观方面具有全都性,若允许自诉人选择起诉,自诉人可能基于自身利益或其它考虑做出选择,如欲与配偶和好故只起诉相婚者,或对配偶特别痛恨、怜悯受害者而只要求追究其配偶的刑事责任等。这种选择首先对被起诉的一方来说是不公正的,相婚者和有配偶的人实施了同一行为,而且情节,性质相同,缘何厚此薄彼,起诉一方而不起诉另一方,而且同样的犯罪不受同等追究

13、违反“法律面前人人公正原则”,法律的公正性令人怀疑;其次,在有配偶的一方多处重婚的状况下,若赋于自诉人选择起诉权,其配偶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与自诉人达成妥协,导致自诉人放弃控告,从而给肓配偶的重婚人以舰避法律的机会,使其逍遥法外,而且这些人可能连续恣意妄为,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因此,对重婚案件的共同被告人不宜适用自诉程序中的可分性规定,即不应允许自诉人选择起诉,对共同侵害人应同等追究,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若自诉人只控告有重婚行为的一方,人民法院应对其进行法制宣扬和教育,动员其对有重婚行为的另一方一并起诉,若自诉人坚持只起诉一方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追加另一方为共同被告,若有配偶一方多次重婚且

14、情节严峻、社会反响猛烈但自诉人不对其起诉而起诉另一方的,人民法院经劝说无效后可驳回其自诉并建议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准备是否提起公诉。但由法院追加被告又有法院也分了追诉权,而非居中裁判运用审判权之嫌,故似以有上述状况消逝时均建议检察院审查是否提起公诉为妥。 (四)重婚案件中证明责任的担当原则存在弊端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第170条、第171条的规定,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负有证明责任。“人民法院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育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对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假如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劝告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重婚案件虽属于自诉案件,但若完全适用自诉案件证明责任的分担将不利于爱惜被

15、害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保障我国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由于重婚一方往往与其配偶分居二地,且对其配偶通常采隐瞒和警惕性的态度,所在实践中被害人把握的大多为证据线索,再加上自诉案件中被害人并没有调查取证权,要把握重婚行为人重婚的的确、充分的证据甚为困难,若人民法院对缺管的确,充分证据的被害人的起诉都作劝告其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处理明显将不利于爱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而且难于惩治和遏制呈集中之势的“包奶”行为,甚至可能助长其进展态势,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引发其它刑事犯罪),诸如为抢妻之恨和夺夫之分仇而酿成殴斗、损害、仇杀等)。因此,笔者认为对重婚案件不能完全适用自诉案件证明责任的分担,人民法院应担当

16、确定的证明责任。人民法院受理重婚案件后,假如被害方提不出的确、充分证据但能供应相应证据线索的, 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查取证,而不宜轻易作裁定驳回或劝其撒诉的处理。但这样又有“包揽诉讼”之弊,也与现行诉讼改革之大趋势,背道而驰。故应考虑自诉与公诉的连接,规定公安机关在此状况下必需立案侦查为妥。 关于重婚的法律后果问题 依修正草案第45条的规定:对重婚的,对实施家庭暴力或以其他行为虐待家庭成员、或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对于本条的规定,笔者以为是不特别恰当的,对于重婚该条明确规定可提起

17、公诉,是为了更有力地惩处重婚行为,但该内容属于程序法的范畴,应在刑事诉讼法中予以规定,而不应在婚姻法中明确。 有的学者认为,婚姻属个人的私事。对重婚行为的认定,应由当事人等自行举证,不应由公安机关介入,公安机关依法进行侦查,有干予公民私生活之嫌。笔者以为,婚姻当然属个人私事。但重叠的婚姻行为侵害了当事人个人的私权,并破坏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司法机关有必要介入。况且,公安机关依法介入,还可防止当事人因举证而有可能消逝的无序现象。 修正草案第46条规定:因一方重婚或即使不以夫妻名义但形成婚外同居关系、实施家庭暴力或以其他行为虐待家庭成员、或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无过失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该项规定,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过错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