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法律与宗教关系的契合与分离及其未来发展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特殊时期,而我国的法律却无法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这种状况,我国学者将大部分原因归在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上,但事实上,法律信仰的缺失才是真正的原因。据统计,我国的法律问题中,有法不依,存在超越法律的特权是最严重的问题。因此,仅仅对西方的法律进行移植是不够的,我们应当对西方法律的思想根源、文化价值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而纵看西方的法律历史,法律的每一步发展后面都有着宗教的影子,宗教理念,尤其是基督教的一些理念,已经深深的融入现代的法律文化中。从社会作用上看,宗教在对社会矛盾的化解上也有法律所不能有的作用。宗教有一种能够让
2、人信服的力量,从而让人们去自觉遵守。因此,对法律与宗教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能够对西方的法律思想进行更好地了解,使得我国在移植西方法律制度时能够更加理性,同时对于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增加法律在大众之间的威望也有很大的帮助。关键字:法律与宗教 历史梳理 现实发展 一、宗教和法律关系的历史沿革法律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信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法律所宣扬的价值与社会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相同,这也就是法律的正义性所在。人们对一项法律是否遵从,首先得看这部法律是否是正义的。而正义是经过人类数千年的看法积淀而成的一种理念,它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正义理念的形成,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宗教是人们集中起来的价值
3、观以及对未来社会形态的一种期望。在一定的时期,宗教的神谕甚至就是正义的代表,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走向。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法律都借鉴了西方的现代法律制度,而西方的法律制度中无论是大路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来源于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法律制度。而在那个时期,法律与宗教就已经开始联系在一起了。因此,要想更好地了解现代法律制度的文化背景,必须对西方法律与宗教的关系进行了解。(一)、早期宗教与法律的关系从宗教学的观点看,人类社会自有文明以来,就有宗教。当时人们由于才刚刚对身边的自然进行思考,对于许多现象都无法进行解释。这种未知是人们产生了对自然的恐惧,进而形成了早期的图腾崇拜以及原始的禁忌。而这就是最早期的宗教模型。
4、而进入奴隶社会以后,人们对于自然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并没有使得宗教消亡,反而使宗教变得更加复杂、精确以及系统化了。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国家初步建立,这时的统治者需要在意识形态去控制大多数民众的思想。宗教就是奴隶制国家控制人们思想的主要手段。但这时由于私有化开始出现,私有理念开始萌发,人们之间的不平等使得人们对社会产生了不满。这时仅靠宗教就希望人们能够完全遵从统治阶级的意愿是不可能的,于是奴隶主将宗教中的一些劝人向善的基本理念进行总结,制定成法律,这就是最早的宗教与法律的结合。这点在西方尤为明显。博登海默说过,“在古希腊的早期阶段,法律和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是合一的。宗教仪式渗透在立法和司法的形
5、式之中,祭祀在司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国王作为最高法官,其职责和权力也被看作是宙斯亲自赐予的。” 王华晔:法律信仰的进路,载学术前沿,2005年第11期。后来在古罗马虽然实行了宗教与法律相分离的政策,但法律与宗教联系的纽带并没有彻底切断。(二)、宗教与法律的发展宗教与法律相互发展最主要表现在中世纪的欧洲。当西方各主要国家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以后,各国在规范民众的行为规范中也将以基督教教义为核心的教会法作为指导,神学成为一切意识形态的最高表现形式和集大成者。为了能够好的规范人们的行为,基督教采用了一定的形式来便于人们的接受。教会由于和神学联系紧密,因此神圣性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显得更加庄重与正义,
6、教会在实行教会法的时候经常将教会法和各种神学教义、礼拜仪式和圣事、圣礼交织在一起,通过这种形式从而使得人们内心产生一种敬畏,进而去自发的遵守教会法。而世俗法的地位则不如神法那么高,它在很大程度上则分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习惯之中,并且其内容还不得与教会法的原则相抵触。比如,皈依了基督教的欧洲各主要部落的统治者都先后整理颁布了各自的部族法律,但这些法律必须符合基督教圣经中摩西律法与“十诫”的原则。张永和:法律不能被信仰的理由,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03期。和中世纪的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一样,许在当时世俗法和哲学的地位是一样的。伯尔曼曾经说过,中世纪的罗马法不过是“教会法的一个侍女”。当时教会法
7、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除了对本身的宗教礼仪、宗教活动、神职人员的内容做出规定外,它还涉及了婚姻、财产、诉讼、刑律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在社会规范上做出了规定外,在政治上神权也和政治紧密联系,有时甚至超越了世俗权力。例如,皇帝和国王可以召集教会领袖商讨和颁布新的神学信条和教会法律;教会、大主教和教士职位可以由皇帝、国王授予,同时,王权也得到了教会的认可。但罗马法却在欧洲各主要国家的政治上没有得到承认。罗马法作为一种法学理念,只有通过法学家的解释或者通过立法才能融入西方帝国的实在法。闫娜:中国“法律信仰论”的困境与出路,硕士论文,重庆大学,2006年。世俗法在这个时期虽然处于一种从属地位,但宗
8、教却采用了法的方式来对人们的行为规范进行指导,这无形之中为法律权威性的确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宗教用法律的方式来解决人们之间的纠纷,使得法律被赋予上了一层信仰的光环,这位后世的法治做了良好的铺垫。而且,宗教法即使再有宗教的属性,它也属于法律的一种。宗教法的发展其实也是法律的发展。因此,从这方面说,在中世纪,宗教与法律其实是在相互结合发展的。(三)、宗教与法律的分离1075年,皇格里高利宣布教会在政治上、法律上完全独立,各级教会只服从于罗马教皇而独立于各国的皇帝、国王、诸侯、领主。这个宣言被认为是宗教与法律相脱离的开始。伯尔曼把这个事件称为“伟大的革命”。因此这个宣言虽然是教会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而
9、做出的,但它为将王权与神权完全分离开来,虽然当时王权弱于神权,但这个宣言却使得世俗法才从教会法中独立出来,开始不断的吸收教会法和古罗马法律的精华,形成自身的一个体系,并开始和教会法竞争直至最终取代教会法,成为主导人们日常生活的庞大的现代西方法律体系。在神权与王权分离的最初,世俗政权被教会的权利死死压制,各个国家的国王都不得不看教皇的脸色行事。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人们开始破除迷信,对教会也不复以前那样盲目信任,科学的威信正逐步取代宗教。再加上由于权利过于集中,欧洲的各个教会必不可免的产生了贪污腐化的现象,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宗教的怀疑。15世纪,英国率先进行宗教改革,确立了世
10、俗王权的统治地位。这是世俗权力第一次战胜宗教神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欧洲各主要国家纷纷开始对教会进行改革,再加上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把生活所遇到的困难寄托于世俗的政府,进一步加深了政府的威信。再加上这一时期学术上人们也开始站在世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马基雅维利的国家政治学说、各种自然科学的发现以及哲学的发展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使得人的理性开始战神神学,而这些理性为法律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地空间。就在理性与神性的冲突中,宗教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一点点的被掐断,法律的宗教性开始流失,于是尼采宣称“上帝死了”,法律开始与宗教划分界限。二、宗教与法律的现实发展从上文我们知道,宗教
11、与法律虽然在自然科学等因素的作用下实现了分离,但这并不意味着宗教与法律联系的彻底断绝。事实上,宗教与法律的断绝仅仅体现在对世俗权力的分配上,但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宗教与法律事实上还有着许多联系。(一)、西方法律与宗教的紧密联系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 宗教与法律长时间的分离,虽然客观上促进了理性法律的发展,但理性的法律并不能解决人们的主观需求。在西方国家,人们生活虽然很富裕,但物质上的满足却无法掩盖精神上的空虚。人的精神价值被忽视,造成的结果就是人们会追求一种极端化的生活,会使得人们缺乏一种对社会、对他人、对道德的尊重,而这最终会破坏人们对法律的敬畏,从而犯罪。针对这种情况,美国著名法学家伯
12、尔曼认为西方人所面临的危机并非法律的过度神圣化或宗教的过度律法化,即二者过分一体化的危机;而是相反,是它们过于分裂化的危机。王海军:论构建中国的法律信仰,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版第03期。因此,法律需要向宗教进行借鉴,以树立大众的法律信仰。我们知道,法律要被信仰,前提是该法律必须是正义的。法律的原则、法律的形式、法律的内容等都必须符合正义的要求。这个正义,是社会大多数民众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是普遍价值观的体现。没有正义的属性,法律就变成了写在纸上的空文,一个对人的内心没有约束的空文,当然无法有效的去约束人们的行为。当然,政府可以通过暴力机关去强行制定和施行法律,毕竟国家强制力也
13、是法律的有效保障。但这样的没有考虑到人们内心的法律,虽能镇压一时,但对人们内心的压迫总会使人们爆发,从而抵制甚至修改这项法律。而对于统治者来说,法律是保障他们所制定的秩序的最重要方式。因此,统治者一定会竭尽全力使自己的法律表现为与人们心中的正义相一致,从而获得民众的信任,以使得自己的法律具有不容违抗的神圣性、合理性。这就是为什么伯尔曼说,“我们发现,在所有的社会里,虽然是以极不相同的方式,法律都需要借助人们关于神圣事物的观念。”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从宗教与法律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律的信仰需要宗教的支持。例如在当代许多国家在颁布一些重要的法典时都会
14、加入一些宗教因素,目的就是借助宗教的神性,使法典能够获得了终极意义上的合理性。在这方面,宗教这个形式可以使得人们用信仰宗教的心态来去信仰法律。如果人们从内心上去敬畏法律,那么法律的实施就不是人们摄于刑罚的威慑而去执行,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种社会信仰的奉献和实行。这种对法律的虔诚与信仰正是西方法治主义的精神之源。博登海默著,张智仁译: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宗教与法律相结合,使得法律产生了一种世俗强权无法对抗的力量,这种力量之大,达到连王权都无法进行对抗。在历史中,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写给地方长官沃鲁西亚努斯的信中这样说到:“如果君王自愿承受法律的约束,这是与一个统治
15、者的尊严相称的;因为甚至我们的权威都以法律的权威作依据。事实上,权力服从法律的支配,乃是政治管理上最重要的事情。”叶传星:法律信仰的内在悖论,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版第03期。而这是西方最早的关于法治的言论。西方是一个宗教信仰传统十分悠久的国家。通过宗教的形式可以使法律获得最高的权威性,因为一旦经过宗教的形式,就是该法律获得了一种神圣性,这种神圣性被上帝所认可,这样就使人们内心自发的产生一种约束。这种约束也使人们在对抗强权方面获得一种宗教支持。因为在西方,人们普遍认为国王只有按照法律行事才是符合正义的;不遵守法律就是践踏正义,违背了上帝的目的,故而也就失去了人们拥戴的基础。查理一世、
16、路易十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被人民推上断头台的。除了宗教形式会给法律增加权威性外,现代许多法律理念也来源于宗教的教义。这种法律理念来源的正义性,使得人们认为现在由于法律的价值与上帝的意志是一致的,法律获得了某种神圣性。例如在基督教教义中由“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因此西方的法学家就引申出了所谓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而这个观念是现代法律制度的核心。其次,罪与罚的观念也来源于基督教的教义。在基督教中有原罪一说,人一旦触犯原罪就要遭到处罚。这也是现代的罪刑理念的来源之一。还有婚姻的一夫一妻制等许多法律制度都与宗教相联系。正因为与宗教联系紧密,这些制度才能更好地被人们所遵守。法律强调对人们的外在
17、行为进行调节,它所约束的权利也大多是一种世俗上的权利,而宗教却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内心上的约束,它能够管理的权限也仅限于宗教内部。这两者看似相差甚远,但二者之间确实有相互需要、依赖的因素。尤其是对法律来说,需要有一个人民对法律尊敬、服从的神圣原因这个原因必须是人民自己所承认接受的终极信仰,否则,法律将是苍白无力的。(二)西方法律与宗教的分离对法律的理性有促进作用虽然宗教和法律的结合会使得法律的实行获得民意基础,使法律能够更好地实行,但法律与宗教的过分结合对法律也有相反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法律理性的完善以及宗教与法律冲突的选择上。在早期的法律与宗教的结合中,法律的理性往往被宗教的神性所压制。法律的理
18、性是借以神的意志来展开活动的。当法律的理性与神性相冲突时,让步的往往是法律的理性。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论证了关于上帝存在五个推理,他把上帝作为唯一的自在实体,万事万物都由这个唯一的实体推动。法源于上帝,法律的理性借助神性才能得以体现。阿奎那基于理性的不同来源,把法律分为具有等级关系的四种,即永恒法、自然法、神法和人法。永恒法来源于上帝的智慧,体现上帝的理性,是上帝用来统治整个宇宙的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法。自然法是上帝用来统治理性的动物人的法律,自然法的理性来源于上帝的理性。人法是根据自然法的规范和依靠推理的力量对社会做出的特殊安排,即人类依据自然法制定法律,它源于自然法的理性,是人类理
19、性的体现。神法是引导人们达到永恒幸福的法,是指导人们内心和行动的善的法规,神法具有弥补其他法律功能局限的特性。法有差等,自然法的正义理念借助唯一至善的上帝得以展开。杨建军:法律与宗教关系的多向度追问,载河北法学,2008年版第08期。从上文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阿奎那事实上看到了人治的弊端,意识到了发的理性的重要性。但他将法的理性归结为一种上帝的意志,这种虚无飘渺的说法使得人们在日常的行为中没有一个明确的准则进行保障。一个行为若没有明确的行为准则进行保障,那么他就为法律的破坏创造了条件。因此,宗教化的法律理性阻碍了法律完善自身的机会。而在法律与宗教的冲突上,最主要体现在一种对世俗权力的冲突上。
20、如果宗教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上要大于法律的话,也阻碍了法律的发展。法律也是一门学科,它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来对自身进行完善。从现在的社会现实来看,法律的理性对社会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反,一个地区的法律不够完善,那么这个地区也将陷入动荡。现代的西方社会,虽然他们有着久远的宗教传统,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人民纠纷的依靠的仍旧是法律。宗教仅仅是在法律的实施上提供法律合理依据。大量的实践案例使得西方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发挥社会调节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成熟的法律制度使得西方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相对的,在一些将宗教典籍作为法律的国家(主要是些伊斯兰国家),神性的光辉遮挡了法律的光芒。这将许多
21、完善法律制度的机会白白浪费,使得这些国家的法律制度停滞不前。而且我们知道,宗教的神性有太多主观方面的内容,这些主观方面的内容很可能影响到人们对事实的判断。而且,从宗教本身来说,一个大的宗教由于其宗教典籍规定的过于模糊(这是为了保持宗教的神秘性以及适用性的需要),一个宗教内部不同教派的人对于同一内容的理解可能相错甚远,而这就为宗教冲突埋下了伏笔。在现实中,那些重视宗教而轻视法律的国家,往往都有很严重的宗教冲突,每年都会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带来损失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严重的宗教冲突,阻碍了社会正常秩序的建立。只有改变宗教立国的做法,确立法律理性的权威,才能阻止这些悲剧的发生。(三)、现在西方法律与宗教
22、的分而不离如上所述,法律和宗教不能相互结合,否则宗教的神性会影响法律理性的光辉,同样,法律也需要宗教来为其确立权威性。而且,宗教在解决人的精神价值空虚上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西方国家出现了新的宗教回归的潮流。这种潮流并不是以往那种带有强迫性被动接受,这种潮流更加注重的是一种文化的普世性。现在的宗教潮流目的上将他们的信仰以及教义深入到人类的精神与文化之中,将宗教的文化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让人们自主的将博爱、公平、正义、自由等这些潜力发挥出来,实现一种自我的洗礼与超越。这种潮流带有强烈的人本主义的观念,通过将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结合,实现了宗教的社会控制的功能。这次宗教回归的潮流,使近现代西
23、方宗教信仰实现了从传统的、外在超越的上帝向消除现世罪恶的、救活人类的耶稣基督的转型:着重面对人的生存处境,意识到人的存在危机和焦虑,由此而发掘人的存在意义和勇气,展示人的精神关切的迫切性和终极性。王艳丽:法律信仰的不成立,载知识经济,2010年版第19期。当代基督宗教思想家哈特,肖恩认为,上帝可世界是一个动态促进的政体,上帝在世界不断完善、圆满的过程中自身也获得了提升,而世界则在上帝的引导下变得更加圆满。现代的宗教也应当和其他社会系统一样来共同面对生态危机、种族歧视、核弹威胁、经济失衡、宗教相遇和文化冲突等新世纪的危机,宗教应当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变,同时宗教在改变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在完善自身。正
24、如英国伦理学家宾克莱所指出的那样:传统的宗教再不能按照古老的方式宣传下去了,“如果宗教要对现代人有任何价值,它必须适合他们生活环境的需要。”宗教研究和关心的不再只是神与人的关系,更多的是关注予社会之中人与人的关系。韩涛、郑郁:论中国语境下的法律信仰,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版第28期。而且从许多国家的法律上看,许多国家虽然在宪法上虽然明确规定宗教应当和政治相分离,但宗教对政治和法律的影响仍很大,某些宗教习俗在许多国家的社会生活中作为惯例一直被遵循着。而且,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一个精神工具,宗教是一个地区人们共同的终极价值信仰,宗教在调节社会中发挥着法律所取代不了的作用。因此,宗教是不可能和法律完
25、全分离的。我们就以法治程度很高的美国为例,美国是西方所有国家里进教堂人数最高的国家,美国总统就职时也要按着圣经表示对美国的选民和上帝负责,在美国,有40%的人认为宗教领袖应当发挥影响力来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而且,美国宗教教徒也可以出任法官。从这些内容上看,美国的宗教与法律并没有完全割裂。大部分西方国家都和美国相似。因此,在这次宗教回归中,法律理性与宗教神性不是完全对立的、二元的,也不是简单的历史回归和重新合并,而是在前所未有的高水准上的辩证互动互相融合与扩散,达到一种全新的和谐。三、我国宗教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建议我国是一个宗教信仰不是非常浓厚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西方意义上的宗教始终没能在人们的
26、精神世界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人生的目标上,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提倡去追求超越现实的、终极的、抽象的价值,而致力于社会、家族、个人的现实利益的实现。而且,从法律上看,我国是一个长期实行人治的国家。行政命令基本上取代了法律而存在。而且从法律文化体系上,与西方的法律不同,中国法律大量融进的不是宗教而是伦理纲常。法律在中国人心中只是统治阶级用来治理民众的一个功利性的工具。而且,中国的法律也并不是向社会公开,为了保持它的神秘性在中国只有一定地位的人才可以修习律法。所以中国法律始终无法像西方法律那样成为大多数人们心中的信仰。正如商鞅所说:“法度,君臣之所共操也。权者,君所独创也”。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律不可能会对
27、统治者进行限制,统治者一旦认为法律有助于维护其统治时,便高举法律;一旦认为法律有碍自己意志的实现时,便毫无顾忌的破坏法律。统治阶级这种功利化的法律态度,也影响了民众。我国大多数的民众对法律的态度也是功利的,从来不是信仰。但如果说宗教对我国的法律全无影响却也不对。在古代的权力来源中,我国儒家认为权力来源于天授,即君权神授。我国的最高统治者就是天子,它所做的一切都是上天赋予的。除此之外,我国的农民在起义中经常使用的口号也是“替天行道”,这天就代表了 一定的宗教思想。在汉代,董仲舒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儒家思想宗教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儒家思想又被称作儒教。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因为儒
28、家要求全社会必须信仰“天理”,服从“天意”。没有民众对“天”的崇拜与信仰,“天子”的合法性根本无从谈起。我国的宗教在保证当权者权力的合理性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宗教仅仅作为一种为统治阶级的合法性提供依据的工具,而无法对统治阶级的权理进行限制,致使我国的宗教信仰并没有融入到法律之中。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越来越重视法制的作用。我国的法律在调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致,我国的法律规范也将越来越多,法律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但正如我们上文所讲,我国目前存在的最重要的法律问题是法律的信仰问题。这就又需要去考虑我国的宗教能否为中国的法律信仰提供助力
29、。和西方国家不一样,由于我国的民众普遍缺乏一种宗教的信仰,那么宗教对我国公民的影响有限。因此,用宗教的形式来加强法律的合理性是行不通的,甚至可能会被贻笑大方。除此之外,我国的宗教文化和法律文化之间也存在着鸿沟。我国的传统法律并没有从宗教中吸取到太多的养分,反而从我国的宗族制度、风俗习惯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由于长期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我国民众对于宗教的态度也饱含着功利的内容。据统计,我国的教徒中,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信教的理由充满了功利性,如信教治百病,信教保佑儿孙健康等等。这使得我国的宗教充满了迷信的色彩,反而不利于我国法律的发展。从我国的宗教制度上看,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宗教自由的政策,主
30、张人们又信教的自由、不信教的自由以及进出的自由,宗教只要不危害社会那么我国就允许宗教自由的发展。但在无神论占据我国学说统治地位的我国,宗教的发展往往受到人们传统观念的抵制,也得不到世俗政权的帮助。那么,我国的宗教是否对法律的信仰无从帮助呢?笔者认为,宗教对我国法律信仰的建立有很大的帮助。历史证明,单单凭借国家暴力不足以维持法律的崇高权威。法律权威的树立需要法律信仰作为内在的精神支撑,而宗教是对人生活意义和目的的一种终极关切,它注重约束人的内心,宣示社会秩序的神圣性与不可冒犯性,使得社会共同体在宗教的凝聚下产生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并演化成内在的行为标准的认同感与敬畏感。我国的宗教即使对法律信仰的
31、树立帮助不像西方国家那么大,但宗教在调节社会关系上仍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世界各主要宗教在我国都有信徒,且我国的信徒数量也在逐年增多,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宗教对法律信仰的树立上也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应对我国的宗教政策进行整理,使我国的宗教政策能为法律信仰的树立提供帮助。综合来说,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宗教政策:(一)、适当放宽宗教的限制,让政府给予宗教一定的支持事实上,我国虽实行宗教自由的政策,但由于受我国传统的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宗教事业发展仍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在我国,一些政府甚至将宗教活动视为迷信活动或者非法集会而予以取缔。在加上政府的一
32、些不当宣导,使得我国许多群众也将宗教视为搞封建迷信,这些都大大阻碍了我国宗教事业的发展。因此,笔者建议我国政府应当详细的对宗教活动进行考察,允许宗教团体在我国进行正常的传教活动。除此之外,针对我国的传统观念对宗教的阻碍,笔者建议政府可给予一定的支持,如可以以政府的名义举办一些消除人们对宗教误解的活动,在适当的情况下允许宗教组织在电视、网络上进行宣传等。当然,这些活动都要在政府的严格监控下进行。让政府对宗教活动进行监督,一方面可以避免不良言论的散发,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另一方满则可以制止类似法轮功事件的发生。(二)、加强宗教的国家交流与合作,丰富我国的宗教文化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宗教文化在法律信仰的树立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国由于宗教文化并不是很浓,而西方的宗教在我国的传播历史也不是很长,因此,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宗教文化显得十分的薄弱。而且,由于历史形态问题以及一些政治问题,我国的宗教和其他国家的宗教交流不是很多,也从未展开过国家间的宗教交流活动。在国际上,有一段时间梵蒂冈的教皇甚至不承认中国基督教组织的合法性,而且我国的基督教组织甚至没有一个红衣大主教。我国本来就缺乏相关的宗教文化,而我国在宗教上也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宗教不是洪水猛兽,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在科学权威的影响下,宗教对世俗政权的影响已经被削弱极低。一位的避开宗教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婚姻财产保全:婚前协议与离婚协议并行执行合同
- 2025担保工合同范本:企业上市融资担保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搬迁项目合同履约担保及争议解决协议
- 二零二五版国际市场副食品出口代理协议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补充协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合伙人责任承担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产业合同担保与供应链金融
- 2025年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设计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酒店布草采购与品牌推广合作合同
- 管道工程测量课件视频
- 宁波2025年浙江宁波慈溪市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编外工作人员7人(三)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计算机二级考试真题及答案
- 施工进场施工方案
- 数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和答案
- 城市建设用地租赁合同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自评报告
- 纸制品包装知识培训课件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讲座
- 专题10-反冲模型-高考物理动量常用模型(原卷版)
- 医院病理科介绍
- 《埋地涂覆不锈钢管及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