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件十一章氨基酸代谢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c248da57ce5b0775231f4c09f88f892/0c248da57ce5b0775231f4c09f88f8921.gif)
![生物化学课件十一章氨基酸代谢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c248da57ce5b0775231f4c09f88f892/0c248da57ce5b0775231f4c09f88f8922.gif)
![生物化学课件十一章氨基酸代谢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c248da57ce5b0775231f4c09f88f892/0c248da57ce5b0775231f4c09f88f8923.gif)
![生物化学课件十一章氨基酸代谢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c248da57ce5b0775231f4c09f88f892/0c248da57ce5b0775231f4c09f88f8924.gif)
![生物化学课件十一章氨基酸代谢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c248da57ce5b0775231f4c09f88f892/0c248da57ce5b0775231f4c09f88f89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氨基酸(amino acids)是蛋白质(protein)的基本组成单位。本章主要讨论蛋白质的酶促水解与氨基酸代谢包括氨基酸的合成代谢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本章内容: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个别氨基酸的代谢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 是构成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 2. 参与组织细胞的更新和修补。 3. 参与物质代谢及生理功能的调控。 4. 氧化供能人体每日18%能量由蛋白质提供。 5. 其他功能:如转运、凝血、免疫、记忆、识别等均与蛋白质有关。 二、氮平衡(n
2、itrogen balance) 人体每日须分解一定量的组织蛋白质,并以含氮终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同时,须从食物中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之需。由于食物中的含氮物主要是蛋白质,故可用氮的摄入量来代表蛋白质的摄入量。 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处于动态平衡中,故每日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也维持着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就称为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氮平衡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氮总平衡:每日摄入氮量与排出氮量大致相等,表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与分解量大致相等,称为氮总平衡。此种情况见于正常成人。 2氮正平衡:每日摄入氮量大于排出氮量,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大于分解量,称为氮正
3、平衡。此种情况见于儿童、孕妇、病后恢复期。 3氮负平衡:每日摄入氮量小于排出氮量,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小于分解量,称为氮负平衡。此种情况见于消耗性疾病患者(),饥饿者。 三、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 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体内能够自行合成,不必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就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一共有八种:赖氨酸(Lys)、色氨酸(Trp)、苯丙氨酸(Phe)、蛋氨酸(Met)、苏氨酸(Thr)、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 由于酪氨酸在体内需由苯丙氨酸为原料来合成,半胱氨酸必需以蛋氨
4、酸为原料来合成,故这两种氨基酸被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精氨酸、组氨酸在人体内合成慢,不能满足需要也称半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并非体内蛋白质合成不需要,而是人体内可以合成,当总氮量不足时,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会受限制,从而制约人体蛋白蛋(人体肌肉)的合成。 蛋白质在健美运动中也有重要意义 健美运动是以追求肌肉的围度和肌肉的质量为第一目的,对于蛋白质的需要量是很高的,因此,及时补充优质蛋白质对健美运动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训练的连续性,达到训练目的。通常健美运动训练每公斤体重每日需补充1克1.5克蛋白质,也就是一个60公斤体重的健美训练者,每日需补充60克90克蛋白质
5、。蛋白质的补充来源可分为二部份:1. 日常膳食中获取,如:肉类、水产类、蛋、乳制品和部分豆类食品。需选择低脂、摄取全面最好。由于各种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模式不同,故可把2种或2种以上的食物蛋白质适当混合食用,其中的氨基酸可相互补充,当日常膳食中某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或缺乏时,会使人体肌肉合成受限制。2. 运动营养补充品,如:乳清蛋白、复合高质蛋白(增肌粉、顶级高质蛋白)、全谱氨基酸或支链氨基酸。其蛋白质否量高,比日常膳食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更全面、更科学、生物价值更高。每日可在膳食获取蛋白质以外,每公斤体重补充0.5克。最好每日分为几次补充,这样会提高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最有益健
6、康的食品 最佳蔬菜:由于红薯既含丰富的维生素,又是抗癌能手,所以被选为所有蔬菜之首。其次分别是芦笋、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萝卜、荠菜、苤蓝、金针菇、雪里红、大白菜。最佳水果:最佳水果的排名依次是: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猕猴桃、芒果、杏、柿子与西瓜。 最佳肉食:鹅鸭肉化学结构接近橄榄油,有益于心脏。鸡肉则被称为“蛋白质的最佳来源”。 最佳食用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等尤佳,植物油与动物油按10.5或11的比例调配食用更好。 最佳汤食:鸡汤最优,特别是母鸡汤还有防治感冒、支气管炎的作用,尤其适于冬春季饮用。 最佳护脑食物:菠菜、韭菜、南瓜、葱、花椰菜、菜椒、豌豆、番茄、胡萝卜、小
7、青菜、蒜苗、芹菜等蔬菜,核桃、花生、开心果、腰果、松子、杏仁、大豆等壳类食物 四、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互补作用 决定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因素有: 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即具有与人体需求相符的氨基酸组成。 将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食物蛋白质混合后食用,以提高其营养价值的作用称为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营养价值(nutrition value): 外源性蛋白质被人体利用的程度。 吸收的食物蛋白被机体利用的几率(利用率)。一般:动物蛋白质 植物蛋白质。N保留量N吸收量100%=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其必需氨基酸可以互相补充而提高营养价值。其
8、本质即为食物蛋白质之间在AA组成上的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如谷类含Lys少,Trp多,而豆类含Lys多,Trp少,两者混合食用可提高营养价值。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一、蛋白质的消化 (一)胃中的消化: 胃蛋白酶水解食物蛋白质为多肽、寡肽及少量氨基酸。 (二)肠中的消化: 有两种类型的酶: 肽链外切酶:如羧肽酶A、羧肽酶B、氨基肽酶、二肽酶等; 肽链内切酶: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 蛋白质在肠中完全水解为氨基酸。 消化过程 自胃中开始,在小肠中完成。 (一)胃中的消化作用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5,对蛋白质肽键作用特异性差,产物主要为多肽及少量氨基酸。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 +
9、 多肽碎片胃酸、胃蛋白酶(pepsinogen) (pepsin) 胃蛋白酶对乳中的酪蛋白有凝乳作用,使之在 胃停留时间长,利于充分消化,对乳儿较重要。(二)小肠中的消化小肠是蛋白质消化的主要部位。1. 胰酶及其作用胰酶是消化蛋白质的主要酶,最适pH为7.0左右,包括内肽酶和外肽酶。内肽酶(endopeptidase)水解蛋白质肽链内部的一些肽键,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外肽酶(exopeptidase)自肽链的末段开始每次水解一个氨基酸残基,如羧基肽酶(A、B)、氨基肽酶。肠液中酶原的激活胰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原 羧基肽酶原 弹性蛋白酶原 肠激酶(enterokinase) 胰蛋白酶
10、 糜蛋白酶 羧基肽酶 弹性蛋白酶 (trypsin) (exopeptidase) (carboxypeptidase) (elastase)可保护胰组织免受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保证酶在其特定的部位和环境发挥催化作用。酶原还可视为酶的贮存形式。酶原激活的意义氨基肽酶内肽酶羧基肽酶氨基酸 +氨基酸二肽酶蛋白水解酶作用示意图2. 小肠粘膜细胞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主要是寡肽酶(oligopeptidase)的作用,例如氨基肽酶(aminopeptidase)及二肽酶(dipeptidase)等。蛋白质的降解是有选择性的选择性:(1)异常蛋白、(2)正常的调节蛋白和酶意义:(1)清除异常蛋白; (2)
11、细胞对代谢进行调控的一种方式蛋白质的周转:人及动物体内蛋白质处于不断降解和合成的动态平衡。周转的速度用半寿期表示。成人每天有总体蛋白的1%2%被降解、更新。不同蛋白的半寿期差异很大,人血浆蛋白质的t1/2约10天,肝脏的t1/2约18天,结缔组织蛋白的t1/2约180天,许多关键性的调节酶的t1/2 均很短。选择性降解的特点:(1)居于重要代谢调控位点的酶或调节蛋白,降解速度快(短寿蛋白多是调节蛋白或调节酶)(2)“ 持家蛋白”的降解速度慢(长寿蛋白多是持家蛋白)(3)蛋白质的降解速度受到细胞营养及激素状态的调节,营养缺乏,周转速度加快。二、氨基酸的吸收 主要在小肠进行,是一种主动转运过程,需
12、由特殊载体携带。转运氨基酸进入细胞时,同时转运入Na+。 除此之外,也可经-谷氨酰循环进行。需由-谷氨酰基转移酶催化,利用GSH,合成-谷氨酰氨基酸进行转运。消耗的GSH可重新再合成。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吸收形式:氨基酸、二肽、三肽吸收机制: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一)氨基酸吸收载体载体蛋白与氨基酸、Na+组成三联体,由ATP供能将氨基酸、Na+转入细胞内,Na+再由钠泵排出细胞。载 体类型中性氨基酸载体碱性氨基酸载体酸性氨基酸载体亚氨基酸与甘氨酸载体(二)-谷氨酰基循环对氨基酸的转运作用-谷氨酰基循环(-glutamyl cycle)过程:谷胱甘肽对氨基酸的转运谷胱甘肽再合成半胱氨酰甘氨酸(Cy
13、s-Gly)半胱氨酸甘氨酸肽酶-谷氨 酸环化 转移酶氨基酸5-氧脯氨酸谷氨酸 5-氧脯氨酸酶ATPADP+Pi-谷氨酰半胱氨酸-谷氨酰半胱氨酸 合成酶ADP+PiATP谷胱甘肽 合成酶ATPADP+Pi细胞外 -谷 氨酰 基转 移酶细胞膜谷胱甘肽 GSH细胞内-谷氨酰基循环过程-谷氨酰氨基酸氨基酸利用肠粘膜细胞上的二肽或三肽的转运体系此种转运也是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吸收作用在小肠近端较强(三)肽的吸收三、蛋白质在肠中的腐败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putrefaction):肠道细菌对未被消化及未吸收的蛋白质或其消化产物所起的作用。主要在大肠中进行,是细菌对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的分解作用。 腐败分解作用
14、包括水解、氧化、还原、脱羧、脱氨、脱巯基等反应。可产生有毒物质,如胺类(腐胺、尸胺),酚类,吲哚类,氨及硫化氢等。 这些有毒物质被吸收后,由肝脏进行解毒。 (一)胺类(amines)的生成蛋白质 氨基酸胺类蛋白酶 脱羧基作用 组氨酸组胺 色氨酸 色胺 酪氨酸酪胺 赖氨酸尸胺苯丙氨酸苯乙胺-羟酪胺和苯乙醇胺结构类似儿茶酚胺,它们可取代儿茶酚胺与脑细胞结合,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使大脑发生异常抑制。因而将其称为假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苯乙胺苯乙醇胺酪胺 -羟酪胺(二) 氨的生成未被吸收的氨基酸渗入肠道的尿素氨(ammonia)肠道细菌脱氨基作用尿素酶降低肠道pH,N
15、H3转变为NH4+以胺盐形式排出,可减少氨的吸收,这是酸性灌肠的依据。(三)其它有害物质的生成酪氨酸 苯酚半胱氨酸 硫化氢 色氨酸 吲哚第三节 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一、概 述蛋白质的半寿期(half-life)蛋白质降低其原浓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蛋白质转换(protein turnover) 真核生物中蛋白质的降解有两条途径 不依赖ATP利用组织蛋白酶(cathepsin)降解外源性蛋白、膜蛋白和长寿命的细胞内蛋白 依赖泛素(ubiquitin)的降解过程 溶酶体内降解过程依赖ATP降解异常蛋白和短寿命蛋白泛素76个氨基酸的小分子蛋白(8.5kD)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而得名一级结构高
16、度保守1. 泛素化(ubiquitination) 泛素与选择性被降解蛋白质形成共价连接,并使其激活。2. 蛋白酶体(proteasome)对泛素化蛋白质的降解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过程泛素化过程E1:泛素活化酶E2:泛素结合酶 泛素携带蛋白 E3:泛素蛋白连接酶泛素CO-O+HS-E1ATPAMP+PPi泛素COS E1HS-E2HS-E1泛素COS E2泛素COS E1被降解蛋白质HS-E2泛素COS E2泛素CNH 被降解蛋白质OE3 如基因表达、细胞增殖、炎症反应、诱发癌瘤(促进抑癌蛋白P53降解)体内蛋白质降解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调节作用第四节 氨基酸代谢的一般途径 General Me
17、tabolism of Amino Acids 特殊分解代谢 特殊侧链的分解代谢 氨基酸的 分解代谢 脱羧基作用 CO2 + 胺 一般分解代谢 脱氨基作用 NH3 + -酮酸 氨基酸代谢库食物蛋白中,经消化而被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a.a)与体内组织蛋白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内源性a.a)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氨基酸代谢库以游离a.a总量计算。肌肉中a.a占代谢库的50以上。肝脏中a.a占代谢库的10。肾中a.a占代谢库的4。血浆中a.a占代谢库的16。肝、肾体积小,它们所含的a.a浓度很高,血浆a.a是体内各组织之间a.a转运的主要形式。血液氨基酸组织氨基酸(AA代
18、谢库)食物蛋白体内合成的 非必需AA组织蛋白 其他含氮物(嘌呤、嘧啶等)胺类CO2(脱羧) 其他含氮物 氨 -酮酸 糖谷氨酰胺 尿素 CO2+H2O 脂肪脱 氨 基TCACO2+H2O氨基酸代谢概况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指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相应-酮酸的过程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方式主要有:1、氧化脱氨基,2、转氨基,3、联合脱氨基4、非氧化脱氨基 等几种形式。 (一)氧化脱氨基(重要的酶: L-谷氨酸脱氢酶): 反应过程包括脱氢和水解两步。 -2H +H2O R-CH(NH2)COOH R-C(=NH)COOH R-COCOOH + NH3氨基酸的氧化脱氨基反应主要由L-氨基酸氧化酶(L-ami
19、no acid oxidase)和L-谷氨酸脱氢酶(L-glutamate dehydrogenase)所催化。 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是一种需氧脱氢酶,以FAD或FMN为辅基,脱下的氢原子交给O2,生成H2O2。该酶活性不高,在各组织器官中分布局限,因此作用不大。 (1)氨基酸氧化酶有两类辅酶,、(人和动物)对下列a.a不起作用:Gly、-羟氨酸(Ser、 Thr)、二羧a.a( Glu、 Asp)、二氨a.a (Lys、 Arg(2)、 D-氨基酸氧化酶 E-FAD 有些细菌、霉菌和动物肝、肾细胞中有此酶,可广谱性地催化D-a.a脱氨。(3)、 Gly
20、氧化酶 E-FAD 结构式使Gly脱氨生成乙醛酸。(4)、 D-Asp氧化酶 E-FAD 结构式E-FAD 兔肾中有D-Asp氧化酶,D-Asp脱氨,生成草酰乙酸。L-谷氨酸脱氢酶(L-glutamate dehydro-genase)是一种不需氧脱氢酶,以NAD+或NADP+为辅酶,生成的NADH或NADPH可进入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该酶活性高,分布广泛,因而作用较大。该酶属于变构酶,其活性受ATP,GTP的抑制,受ADP,GDP的激活。真核细胞的Glu脱氢酶,大部分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是一种不需O2的脱氢酶。此酶是能使a.a直接脱去氨基的活力最强的酶,是一个结构很复杂的别构酶。在动、植、
21、微生物体内都有。ATP、GTP、NADH可抑制此酶活性。ADP、GDP及某些a.a可激活此酶活性。因此当ATP、GTP不足时,Glu的氧化脱氨会加速进行,有利于a.a分解供能(动物体内有10%的能量来自a.a氧化)。(二)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transaminase)的作用下,某一氨基酸去掉-氨基生成相应的-酮酸,而另一种-酮酸得到此氨基生成相应的氨基酸的过程。转氨酶(transaminase)以磷酸吡哆醛(胺)为辅酶。 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可以在各种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普遍进行。除Gly,Lys,Thr,Pro外,均可参加转氨基作用。 较为重要的转氨酶有: 丙氨酸氨基转
22、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又称为谷丙转氨酶(GPT)。催化丙氨酸与-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移换反应,为可逆反应。该酶在肝脏中活性较高,在肝脏疾病时,可引起血清中ALT活性明显升高。 ALT 丙氨酸 + -酮戊二酸 丙酮酸 + 谷氨酸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又称为谷草转氨酶(GOT)。催化天冬氨酸与-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移换反应,为可逆反应。该酶在心肌中活性较高,故在心肌疾患时,血清中AST活性明显升高。 AST 天冬氨酸 + -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 谷氨酸 (三)联合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
23、进行,从而使氨基酸脱去氨基并氧化为-酮酸(-ketoacid)的过程,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 联合脱氨基作用可在大多数组织细胞中进行,是体内主要的脱氨基的方式。 氨基酸与-酮戊二酸进行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酮酸和谷氨酸,后者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酮戊二酸和NH3。联合脱氨基作用是在氨基酸转移酶和L-谷氨酸脱氢酶联合作用下完成的。全过程可逆,因而也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 RH-C-NH2 COOHAA COOH(CH2)2 C=O COOHRC=OCOOH-酮酸 COOH(CH2)2 HC-NH2 COOH-酮戊二酸谷氨酸转氨酶NH3 + NADHNAD+ +H2OL-谷
24、氨酸脱氢酶氨基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的特点:a.转氨基作用与谷氨酸脱氢酶催 化的氧化脱氨基作用偶联。b.联合脱氨基的结果有游离氨产生。c.既是脱氨的方式,也是合成非必 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d.主要存在于肝、肾、脑组织中。嘌呤核苷酸循环(purine nucleotide cycle,PNC): 这是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的一种特殊的联合脱氨基作用方式。 在骨骼肌和心肌中,由于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较低,而腺苷酸脱氨酶(adenylate deaminase)的活性较高,故采用此方式进行脱氨基。 腺苷酸脱氨酶(adenylate deaminase)可催化AMP脱氨基,此反应与转氨基反应相联
25、系,即构成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脱氨基作用。 (四)非氧化脱氨基作用1、直接脱氨基作用2、还原脱氨基作用3、脱水脱氨基作用4、脱硫化氢脱氨基作用5、水解脱氨基作用6、氧化还原脱氨基作用二、-酮酸的代谢 Metabolism of -ketoacid(一)再氨基化为氨基酸。 (二)转变为糖或脂: 1.生糖氨基酸。 2.生酮氨基酸:Leu,Lys。 3.生糖兼生酮氨基酸:Phe,Tyr,Ile,Thr,Trp。 (三)氧化供能: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供能。 琥珀酰CoA 延胡索酸草酰乙酸-酮戊二酸柠檬酸乙酰CoA丙酮酸PEP磷酸丙糖葡萄糖或糖原糖-磷酸甘油脂肪酸脂肪甘油三酯乙酰乙酰CoA丙氨酸半胱氨
26、酸丝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苯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 蛋氨酸丝氨酸 苏氨酸 缬氨酸酮体亮氨酸 赖氨酸酪氨酸 色氨酸 苯丙氨酸 谷氨酸精氨酸 谷氨酰胺组氨酸 缬氨酸CO2CO2氨基酸、糖及脂肪代谢的联系T A C目 录第四节 氨的代谢Metabolism of ammonia 一、血氨的来源与去路 氨中毒的机理:脑细胞的线粒体可将氨与-酮戊二酸作用生成Glu,大量消耗-酮戊二酸,影响TCA,同时大量消耗NADPH,导致大脑功能障碍,还会产生肝昏迷。二、氨(ammonia)在血中的转运 (一)丙氨酸-葡萄糖循环(alanine-glucose cycle): 肌肉中的氨基
27、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再脱氨基,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新分解产生丙酮酸,通过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即可将肌肉中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肝脏进行处理。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就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氨的去向:(1)重新利用 合成a.a、核酸。 (2)贮存 Gln,Asn高等植物将氨基氮以Gln,Asn的形式储存在体内。(3)排出体外排氨动物:水生动物,排泄时需少量水排尿素动物:陆生脊椎动物排尿酸动物:鸟类、爬虫类 (二)谷氨酰胺(glutamine)的运氨作用 :肝外组织,如脑、骨骼肌、心肌在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
28、e)的催化下,合成谷氨酰胺,以谷氨酰胺的形式将氨基经血液循环带到肝脏,再由谷氨酰胺酶将其分解, 产生的氨即可用于合成尿素。因此,谷氨酰胺对氨具有运输、贮存和解毒作用。 三、鸟氨酸循环与尿素的合成ornithine cycle and urea synthesis 体内氨的主要代谢去路是用于合成无毒的尿素。 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是肝脏,但在肾及脑中也可少量合成。 尿素合成是经称为鸟氨酸循环的反应过程来完成的。催化这些反应的酶存在于胞液和线粒体中。 鸟氨酸循环(ornithine cycle)的主要反应过程为: 1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 此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由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carbamoyl
29、phosphate synthetase - ,CPS-)催化,该酶需N-乙酰谷氨酸(AGA)作为变构激活剂,反应不可逆。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AGA,Mg2+) NH3 + CO2 + H2O + 2ATP H2NCOOPO3H2 + 2ADP + Pi 氨甲酰磷酸是高能化合物,可作为氨甲酰基的供体。氨甲酰磷酸合酶I:存在于线粒体中,参与尿素的合成。氨甲酰磷酸合酶II:存在于胞质中,参与尿嘧啶的合成。N-乙酰Glu激活氨甲酰磷酸合酶 I、II 2瓜氨酸的合成: 在线粒体内进行,由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rnithine carbamoyl trans-ferase,OCT)催化(该酶需生物素
30、作辅基),将氨基甲酰基转移到鸟氨酸的-氨基上,生成瓜氨酸。 OCT H2NCOOPO3H2 + H2N(CH2)3CH(NH2)COOH H2NCOHN(CH2)3CH(NH2)COOH + Pi 3精氨酸代琥珀酸的合成: 转运至胞液的瓜氨酸在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argininosuccinate synthetase)催化下,消耗能量合成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是尿素合成的关键酶。 H2NCOHN(CH2)3CH(NH2)COOH + HOOCCH2CH(NH2)COOH + ATP HOOCCHCH2COOH 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N=C(NH2)NH(CH2)3CH(NH2
31、)COOH +AMP+PPi+ H2O 4精氨酸代琥珀酸的裂解: 在胞液中由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argininosuccinate lyase)催化,将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生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 HOOCCHCH2COOH 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N=C(NH2)NH(CH2)3CH(NH2)COOH HN=C(NH2)NH(CH2)3CH(NH2)COOH + HOOCCH=CHCOOH 5精氨酸的水解: 在胞液中由精氨酸酶的催化,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urea)和鸟氨酸(ornithine)。鸟氨酸可再转运入线粒体继续进行循环反应。 精氨酸酶 HN=C(NH2)NH(CH2)3CH(NH2)C
32、OOH + H2O H2NCONH2 + H2N(CH2)3CH(NH2)COOH 尿素合成的特点: 1合成主要在肝脏的线粒体和胞液中进行; 2合成一分子尿素需消耗四分子ATP; 3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是尿素合成的关键酶; 4尿素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一个来源于NH3,一个来源于天冬氨酸。 尿素循环的调节 N-乙酰Glu激活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氨基酸降解 N-乙酰Glu Glu N-乙酰Glu 合酶乙酰-CoA转氨基CPS I 尿素 氨基酸碳架的去向20种aa有三种去路(1)重新氨基化生成氨基酸。(2)氧化成CO2和水(TCA)。(3)生糖、生脂。20种aa的碳架可转化成7种物质:丙酮酸、乙酰Co
33、A、乙酰乙酰CoA、-酮戊二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草酰乙酸。最后集中为5种物质进入TCA:乙酰CoA、-酮戊二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草酰乙酸。氨基酸碳骨架进入TCA的途径第五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Decarboxylation of amino acid 由氨基酸脱羧酶(decarboxyase)催化,辅酶为磷酸吡哆醛,产物为CO2和胺。 氨基酸脱羧酶 R-CH(NH2)COOH R-CH2NH2 + CO2 (磷酸吡哆醛) 所产生的胺可由胺氧化酶氧化为醛、酸,酸可由尿液排出,也可再氧化为CO2和水。 生物体内大部分a.a可进行脱羧作用,生成相应的一级胺。a
34、.a脱羧酶专一性很强,每一种a.a都有一种脱羧酶,辅酶都是磷酸吡哆醛。a.a脱羧反应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有些产物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如脑组织中L-Glu脱羧生成r-氨基丁酸,是重要的神经介质。His脱羧生成组胺(又称组织胺),有降低血压的作用。Tyr脱羧生成酪胺,有升高血压的作用。但大多数胺类对动物有毒,体内有胺氧化酶,能将胺氧化为醛和氨。 (一)-氨基丁酸的生成: -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由L-谷氨酸脱羧而产生。 反应由L-谷氨酸脱羧酶催化,在脑及肾中活性很高。 L-谷氨酸脱羧酶 HOOCCH2CH2CH(NH2)COOH HOOCCH2CH2NH2+CO2 (二)5-羟色胺的生成: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历史遗迹保护装修合同增项条款
- 2025年度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管理人员聘用合同
- 2024交通安全的总结范文(30篇)
- 2024-2025学年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勤径学升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练测(统编版2019)
- 2025年典型国际铁路运输合同
- 2025年中介居间合同示例
- 2025年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共建协议
- 2025年住宅按揭贷款协议书样本
- 2025年停车场地合同模板
- 2025年涡轮螺桨发动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GB/T 23791-2009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
- 高中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六篇
- 《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PPT
- 3d3s基本操作命令教程课件分析
- 河南大学版(2020)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复工复产安全培训考试测试题库含答案
- 《控轧控冷》课件
- KET词汇表(英文中文完整版)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 Unit 2 Healthy Lifestyle Section B Learning about Language(教案)
- 绿色卡通风食堂食品安全培训PPT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口算天天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