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管理制度_第1页
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管理制度_第2页
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管理制度_第3页
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管理制度_第4页
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管理制度1目的为有效辨识、评价和更新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影响职业健康安 全的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进行风险分级,确定重大、重要危 险源,并实施有效控制。2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3术语3.1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 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3.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3健康损害: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 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3.4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 的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3.5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

2、对现有控制 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3.6工作场所:在组织控制下实施与工作相关的活动的任何 物理地点。4职责4.1公司主管领导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批准重大、重要危险源清单。4.2生产安全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的组织指导、监督,确定重大、重要危险源,针对重大、重要危 险源制订控制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4.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 及控制工作。4.4员工参与其作业活动和场所危险源的辨识。5程序5.1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时机5.1.1每年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确定之前;5.1.2

3、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 件以及相关方要求等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5.2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生产作业场所以班组或台车为危险源辨识单元,办公场所以 部室为危险源辨识单元,相关方以作业活动为划分单元。5.3危险源辨识时考虑的因素5.3.1所有工序和岗位的常规和非常规(如周期的、偶然的、 紧急的)活动和状况。5.3.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相关方和访问者)的 活动,以及:-因他们的活动而产生的危险源和风险;-因使用他们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危险源。5.3.3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包括外部提供的设备 设施)和材料;5.3.4在评估过程、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危险源和风

4、险时,应 考虑诸如人的行为、能力和局限性等因素;5.3.5工作场所边界以外,能对工作场所内的人员健康安全 产生影响的设施或活动。5.3.6对工作场所外相关方产生影响的设施或活动。5.4危险源辨识的方法5.4.1现场观察: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与相关的法律、 法规和其他要求对照;5.4.2安全检查表:按辩识内容编制安全检查表,辨识存在 的潜在危险因素;5.4.3事故树分析:查阅以往有关的事故、事件和不符合记 录,可采用事故树分析法从中发现危险因素;5.4.4工艺流程分析法: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在生产中分析各 环节的末端因素,从发展变化历程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5.5危险源的分类参照GB644186C企

5、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 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结合公司 实际情况,将危险、危害因素确定为11种基本类型,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包括雷击X灼烫、火灾、 高处坠落、锅炉爆炸、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5.6危险源辨识过程5.6.1辨识危险源时,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四个因素。5.6.1.1三种时态a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b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c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设施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5.6.1.2三种状态a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

6、设施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 行工作的状态;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 如设备设施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c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事故等状态。5.6.1.3四个因素a人的因素:与生产各环节有关的,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 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B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 有害因素。C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D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5.6.3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根据辨识方法、范围、类型, 对各自工作岗位及周边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与 风险一览表。5.6.4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采用名词加

7、动词的方式进行描述, 并分析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在描述时参照GB6441-86企业伤 亡事故分类的事故类型进行描述。5.7风险评价5.7.1各单位将辨识的危险源收集汇总,填写危险源辩识 与风险一览表报生产安全部,由生产安全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 风险评价。5.7.2风险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称LEC 法)和直接判定法。5.7.2.1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采用直接判定法。a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b相关方合理抱怨和要求。c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的。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无适当控制措施的。5.8危险源的分级5.8.1采用LEC法评价的危险源,根据得分多少分五级管理, I

8、级320 分;II级 160-320 分;III级 70160 分;IV级 2070 分;V级20分以下。5.9确定重大危险源5.9.1采用LEC法评价的I级危险源,即确定为重大危险源。5.9.2按GB_18218-2009_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 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确定为重大危 险源。5.9.3由以下重大后果的可确定为重大危险源。a可能导致一次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 万元及以上后果的危险源。b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如爆炸、多人急性 重毒、需要社会救助的重大火灾)及其他严重损失(如环境破坏)的 危险源。5.10确定重要危险源5.10.

9、1采用LEC法评价的危险源II级以上且不属于重大危险 源,即确定为重要危险源。5.10.2采用直接判定法评价的危险源直接作为重要危险源。5.11生产安全部负责将评价的重大、重要危险源汇总,填写 重大危险源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重大危险源按相关规定上报有关部门。5.12变更管理5.12.1在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 组织进行设计时,应考虑新的过程或运行所带来的危险源和潜在 的风险。5.12.2由于组织机构、员工、管理体系、过程、活动、材料 使用等发生变更时,需要启动变更管理过程,针对变更情况开展 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5.12.3为确保任何新的或

10、变化的风险为可接受风险,变更管 理过程宜包含对下列问题的考虑:是否已产生新的危险源;何为与新危险源相关的风险;源自其他危险源的风险是否已发生变化;变更是否可能对现有风险控制措施产生不利影响;在综合考虑了措施的可用性、可接受性以及现时和长期 成本的情况下,是否已选择了最适宜的控制措施。5.12.4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要启动变更管理过程。a法律、法规更新时;b生产活动或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c危险辩识与危险评价知识或方法有所进步认为必要时;d安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e使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时。5.12.5在确保任何新的或变化的风险为可接受风险时,可以 不启动变更管理过程。5.13

11、风险控制策划5.13.1对于重大危险源和重要危险源,公司主管领导组织相 关人员全面分析,评价现有控制措施是否充分有效、是否需要改 进,或者是否需要采取新的控制措施。如需要新的措施或者需要 对现有控制措施加以改进,则控制措施的选定宜遵循控制措施层 级选择顺序,亦即:可行时首先消除危险源;其次是降低风险(或 者通过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通过降低潜在的人身伤害或 健康损害的严重程度);将采用个体防护装备作为最终手段。应用 控制措施层级选择顺序的事例如下:a消除一一改变设计以消除危险源;b替代一一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降低系统能量;。工程控制措施一一机械防护、联锁装置、安装通风系统、 隔声罩等;d标示

12、、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一一安全标志、危险区 域标识、警示灯、报警器、安全规程、设备检修、门禁控制、作 业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许可等;e个体防护装置一一安全防护眼镜、听力保护器具、安全带 和安全索、绝缘鞋、手套等。5.13.2应用控制措施层级选择时,宜考虑相关的成本、降低 风险的益处、可用的选择方案的可靠性等,选择一项或多项措施 的组合。5.13.3生产安全部依据评价确定的重大、重要危险源,组织 有关部门人员,对逐条重要危险源制订控制措施,填写在重大、 重要危险源清单的有关栏内,报主管总经理批准后,连同评价后 的各单位危险源辩识与风险一览表下发到各单位。5.13.4生产安全部对重大、

13、重要危险源控制情况进行监督,作为检查重点。5.14生产安全部应在每年底对控制措施的落实和应急预案 演练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危险 源辩识、评价工作,重点对那些有变化的活动和过程,以发现和 控制风险。6各单位对危险源辩识与风险一览表中识别的危险因素 进行分解,下发到各班组、台车,按相应控制措施要求对风险因 素进行控制。7相关文件7.1重大危险源辨识8记录8.1危险源辩识与风险一览表8.2重大危险源清单8.3重要危险源清单9附录9.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生事故 可能性L分值暴露于危险环境 的频繁程度E分值发生事故产生的 后果C以财产损失量计分值D = L完全可以预料10连续处于危险环 境中1010人以上死亡100万元及以上100N32相当可能6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639人死亡20万100万元40160 -不经常,但可能3每周一次312人死亡10万20万元1570 - 1完全意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