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的整除复习课》赏析_第1页
六年级《数的整除复习课》赏析_第2页
六年级《数的整除复习课》赏析_第3页
六年级《数的整除复习课》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4教育是慢的艺术听吴正宪老师数的整除复习课感悟 2010年5月,“全国著名小学数学教育专家走进自贡 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在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礼堂举行,全国数位特级教师现场讲课,我有幸再次“零距离”地欣赏到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数的整除复习课”,印象深刻。这节课最触动我心弦的,不仅仅是她精妙的教学设计,而是她对学生的那份等待的耐心。学生来自市郊一所普通小学。课前,吴老师随意地在黑板上贴满相关“概念”的卡片,有:因数、倍数、质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最小公倍数、整除、合数、公因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等。上课伊始,吴老师请学生小组合作,梳理这些概念,要求

2、把有联系的概念放在一起。可是几分钟过后,当等到交流汇报时,全班竟无人举手。吴老师静静地等待了十几秒钟,教室里还是鸦雀无声,这种沉寂的气氛,让人觉得可怕,我们上千听课的老师都捏着一把汗,不禁着急起来。出乎我意料的是,吴老师此时却不着急,她不慌不忙的笑着说:“大家别担心,哪怕找到两个相关联的概念也行,也是很了不起的”。还是没有应声而举的小手!吴老师却依然面带微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们。终于,一只手举起来了,怯生生的回答奇数和偶数;又一只手举起来了质数和合数;再几只手举起来了因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课堂在吴老师的肯定、激励、慈祥的话语中逐渐变得活跃了起来。很快,在全班同学积极举手回答甚至竞争中,“

3、网状复习图”逐渐呈现在了大家眼前,原来杂乱无章的的数学概念知识渐渐清晰。接着,吴老师又抛出本节课的第二个大问题:“回头想想,我们刚才是怎么整理出这“网状复习图”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没想到,开始新的话题,学生又是一片沉默。这时,下面的老师都有点骚动,觉得这班学生太“沉默是金”了。 吴老师依然没有着急,而是慢慢地给他们讲起故事:同学们,我们刚才整理知识的过程,不就是“盲人摸象”的过程吗?你摸到两个概念,他摸到两个概念,他再摸到三个概念,最后就拼凑成我们黑板上的这头“大象”了。虽然盲人摸到的大象是片面的,却是真实的,只要大家资源共享,就能还原出一头完整的大象!我们不仅摸象,还要说象,就是说出你把

4、些概念放一起的理由,然后呈象,就是出现了黑板上的这幅“网状复习图”;最后,是抽象,从这过程中,抽象出我们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数学的学习过程,也可以看成是摸象、说象、呈象、抽象的过程。只有大家都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全班资源共享,才能看清这头“大象”。我看到,这时学生的眼睛都已聚集到吴老师身上。从学生的眼神中,我知道正有什么东西拨动着他们的心弦。很快,不断有学生起来交流说出他们选那些概念的定义,以及联系在一起的原因或者理由当这个“说象”的环节完成后,吴老师又紧接着问:“对这幅“网状复习图”,你有什么问题吗?”结果学生还是一片沉默,但我们能感觉到,此时沉默非彼时沉默,很多学生开始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5、,只是谁也没有第一个举手。在这种情况下,吴老师转换了一个角度:“那我带头先来提一个:质数和质因数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完毕后,吴老师又问:“谁还能提一个问题吗?”在她循循善诱的引导下,课堂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一个个的问题被一些孩子提了出来,又由另外的孩子一一解决。最后课堂小结时,吴老师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都已习惯这群学生的“沉默是金”,等着他们“将沉默进行到底”。没想到,学生纷纷举手。生1:刚开始,“整除”这概念先大家都不知道放哪儿,现在我知道了,“整除”是所有知识的“根”。生2:我也知道了,“整除”是这些知识的“源头”。生3:我知道了,数学课就是“盲人摸象”。 生4:

6、我知道了学习数学不仅要摸象,还要说象,呈象、抽象。听课老师们不禁为孩子们精彩的回答鼓起掌来!一节枯燥的概念复习课就在这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回顾整节课,梳理“网状复习图”的过程,最让我敬佩的是吴老师对学生的那份耐心和爱心。刚开始时,面对比较枯燥的概念,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准备让老师唱独角戏。可是吴老师却不急不躁,甚至“不依不挠”,学生能回答的,她不会说半个字,就是在旁边耐心等待,用她慈爱的目光,循循善诱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信心。就这样,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乏为趣,越来越多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课堂中。复习整理的过程,也告诉学生,课堂上只有人人都献出自己的“想法”,才能让课堂完整、精

7、彩。正是吴老师的耐心和爱心,孕育着学生心灵的花朵,开启了学生知识的大门。整节课,吴老师把新课程理念,课堂实效性,把教师角色,把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体学习诠释得淋漓尽致。吴老师这样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方式让我敬佩,也让我茅塞顿开。多年来,我上数的整除复习课,基本就是先一一罗列整除有关的概念,让学生依次回忆这些概念的意义,然后是先抛出自然数、整数的概念和关系,从除尽开始到整除到因数和倍数,以及它们的特征和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再到自然数的两种分类(按照能否被2整除分,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在0除外的情况下按照因数的个数分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和1),然后就是引出奇数、偶数、质数、

8、合数的概念,再到能被2、5、3整除的特征,再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最后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因为概念多,头绪复杂,加之学生遗忘比较多,基本就是老师事先已经把脉络搭建好,学生跟着我预设好的线索被牵着鼻子走。经常是我在讲台上手舞足蹈的唱独角戏,无精打采的学生根据我的提问偶尔回答一些概念或者分类。有时候学生回答困难,我就干脆一讲到底,成了整堂课满堂灌。学生是被动的,我不是课堂的引导者,而是主导者,甚至整堂课就是我一个人一厢情愿的表演。虽然,好像我讲得头头是道,甚至面面俱到,还发散一些内容,但学生却成了被我强行去填的“鸭子”,去灌的“瓶子”!新课程理念,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

9、、合作学习等等全部被我抛之脑后。一节课下来,自己感觉很累,学生掌握的效果也不佳。过后我还怪学生学习不好,遗忘太多,上课没有积极性,不努力对比吴老师的课,我才知道,我自己就没有给学生机会,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没有去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作用,而是用我的死板预设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思之,不禁满头大汗!吴正宪老师的这份耐心,让我敬佩,更让我惭愧。想想我平时的课堂,如果有学生回答问题很吃力,或者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稍微启发没有作用,我就会很容易变得急躁,会立马变成他的“包办代言人”,经常直接急躁的抢着说出学生想说的话,或者很快就换成了另外的孩子来回答。如果我提的问题,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我则可能因此变成一头“愤怒的狮子”,甚至责怪他们不爱动脑。久而久之,学生也不愿意主动学习了,甚至连回答问题也不愿意,哪怕是简单问题也没有多少人举手。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课,我都觉得自己像老牛耕地一样,一直在吃力地拖着学生往前走,累得我下课后,就不想再多说一句话,一点也不轻松。都是没有那份耐心惹的,真的是“费力不讨好”! 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