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中历史笔记(完整版)_第1页
历史-高中历史笔记(完整版)_第2页
历史-高中历史笔记(完整版)_第3页
历史-高中历史笔记(完整版)_第4页
历史-高中历史笔记(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S:本资料由学生折扣购物平台-超值线报独家整理下载地址(复制网址用手机浏览器打开)https:/fir.im/b5zf新用户下载超值线报首单0元 ,想要什么学习资料都可以在里面挑选,第一单全免费。领红包:支付宝首页搜索“7104834”即可领取支付宝红包哟领下面余额宝红包才是大红包,一般都是5-20元支付的时候把支付方式转为余额宝就行呢 每天都可以领取哟! 记不住领红包的号码 可以截个图保存到手机相册。天天领必修一课堂笔记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唐朝:公元618年公

2、元907年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1、早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启继位后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商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是商朝政治的两大特点(3)西周:武王伐纣,在河南牧野之战中击败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之后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A含义:周天子将土地和人

3、口分封给子弟和功臣,使他们成为一方诸侯的制度B对象:王族(又叫姬姓贵族,如晋国、燕国、鲁国)、功臣(如齐国)、先代贵族(如宋国)C核心:分封土地和人口D权力:在诸侯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任免官吏、征收赋税、制定法律、召集军队等)E义务:政治上服从,经济上定期纳贡,军事上提供军赋和力役,保卫周天子安全F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扩大了周朝疆域。但地方权力过大,却导致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G发展过程:确立并成熟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趋于瓦解宗法制(“人道亲亲也”)A含义: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B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C特点:注重血缘宗族关系、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4、、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分配政治权力、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D结果: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等级制度E影响:对古代社会而言:维持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对现代社会而言:宗法制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但它过分强调尊卑等级和血缘亲疏,与我们现在倡导民主平等相违背。F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实施法则。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如商朝的占卜)(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贵族政治)(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分权)二、秦朝以

5、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政治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又叫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是中央管理地方的一种模式。2、基本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3、演变过程(重要)(1)第一部分: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的关系)皇帝制度由来:嬴政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三皇和五帝。发展过程:秦朝确立、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达到鼎盛、临时约法正式废除。特点: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产生(天下事无论小大皆决于上)。地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A秦朝:实行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名称职责: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批阅奏章、太

6、尉主管军事九卿:奉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宗正主管皇室事务、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太仆主管宫廷车马、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卫尉主管宫门屯卫、廷尉主管司法、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治粟内史主管国家财政(此外还有地位与之相当的主管京畿治安的中尉和主管宫廷工程建设的将作少府)特点:各司其职、互相制约、均由皇帝任免调动前提:秦朝“大一统”政体的形成过程:灭六国(1)时间:BC230年BC221年(2)条件:A商鞅变法壮大了秦国的军事经济实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B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加强为统一准备了条件。C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伟略。D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人民渴望统一。(3)过程:韩赵魏楚燕

7、齐、先易后难、远交近攻、离间计等(结合地图)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和直道A概念:匈奴是秦汉时期活跃于北方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奴隶制政权。秦长城是连接秦燕赵长城基础上形成的。直道是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首都咸阳与九原(结合地图)B目的:抵御匈奴民族的南下(西起临洮,东至辽东)C评价:长城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民族的南侵,有利于中原地区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生产力的发展。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她并没有真正起到抵御匈奴的作用,反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南征岭南,修建灵渠A地点: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的两广地区。(百越民族)灵渠位于广西兴安。B目的:为

8、平定岭南服务C时间:灭六国后,公元前214年D作用:灵渠的修建第一次沟通了湘江和漓江,间接地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后在岭南地区设南海、桂林、象郡,这是岭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端。平定西南夷:云贵高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影响:扩大了帝国的规模与版图,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三省六部制名称职责: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特点: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互不统领。互相制约,体现分权制衡原则(注意与美国三权分立的比较) 影响:一方面三省之间互相合作,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B汉

9、朝:汉初,汉承秦制,丞相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汉武帝时开始削弱相权:如频繁更换丞相、破格选用低微士人、设立“中朝”决策机构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后期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等同于丞相D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即在皇帝下面设立中书门下(俗称政事堂),职务相当于宰相,另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内阁制度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缠身。特点: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的正式机构,其职权范围也始终不明朗,并受司礼监太监的牵制(明后期内阁地位较高)比较:西方的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是民主的象征。中国的内阁是皇帝的助理机

10、构,是君主专制的产物。E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军机处原因:最初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后为强化皇权的需要特点:(1)军机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依样画葫芦)(2)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封闭性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不仅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也标志着皇权得到空前强化。F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总结: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2)第二部分: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郡县制时间:春秋战国已经出现,秦朝推广到全国设置: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

11、区划。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郡下设县,和县同级的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叫道。县下设乡,乡下设里和亭。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A秦朝: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B汉朝:汉承秦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被汉武帝废除,汉末州、郡、县(州设立于汉武帝时期,起初为监察机构,汉末正式演变成行政机构)C唐朝:道、州、县D宋朝:路、州、县E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时间:元朝创立,沿用至今设置:全国设10个行省(我省隶属江浙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另有中书省辖地(首都大都

12、一带)、宣政院辖地(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区)中央节制行省的措施:行省民政要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必须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向皇帝述职实行省官互迁制度设置监察机构进行监督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今的地方行政设置产生了影响。F清朝的边疆政策基本原则:(1)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如雍正帝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主要机构:理藩院特点:因地制宜(如康熙帝采取武力平定三藩和噶尔丹叛乱,

13、收复台湾;雍正帝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乾隆帝欢迎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影响:清朝的边疆政策奠定了近代中国疆域的基础,推动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总结: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即中央集权。(3)第三部分: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A设置: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汉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汉武帝在全国设立13个监察区域,各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唐朝:御史台;宋朝:提点刑狱司、通判;明朝:锦衣卫、东厂、西厂。清朝:都察院B影响: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

14、员贪污腐败。但从本质上讲,监察体制是专制制度的体现,实际效能必然有限。(4)第四部分: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A世官制:(龙生龙,凤生凤)时间:先秦时期特点: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世袭产生、注重血缘关系B察举制:(举孝廉)含义:由官吏查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时间:两汉时期,汉武帝创立特点:注重德才兼备演变:魏晋时期演变为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九品中正制时间:魏晋时期内容:地方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进行评定,区分九等。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依据。危害:容易造成世家大族垄断官场,而出生卑微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做大官的现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C科举制:(学而优则仕

15、)含义: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注重考试成绩)发展过程:隋朝创立:隋文帝开始分科取士,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完善:唐太宗提高进士科的地位,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科考宋朝改革:形成乡试、省试、殿试三级科举制度明朝僵化: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限定在四书五经(南宋朱熹后)清末废除:1905年废除作用: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明清八股取士不利于培养具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是文化专制的体现综上所述:秦朝以来政治制度的特点:

16、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注意与早期比较)4、影响:(1)积极性:对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粉碎分裂势力,抵御外来侵略,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局限性: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压制了反封建思想对社会的改造,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使中国以封闭保守的的姿态走向近代社会。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华1、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的过程:(1)184018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更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17、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B条约: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危害: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从此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赔款加剧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五口通商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总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政治上,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中国经济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

18、界市场思想上,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社会生活上,西装、西餐、洋房等西方生活方式逐渐影响中国南京条约附件时间: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内容:列强又在中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租地居住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军舰巡查贸易权、自由传教等特权。危害: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租地居住权进一步破坏了领土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进一步破坏了贸易主权、军舰巡查贸易权破坏了领海主权。(2)18561860,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3)18831885,法国发动中法战争,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4)18941895,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19、,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A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迅速上升B条约: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危害:割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台湾从此成为日本殖民地直至抗战胜利。赔款加剧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通商进一步破坏了贸易主权,同时也使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长江上游和内陆地区;开厂对中国的民族工业来说是个致命打击。总之,它大大

20、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如何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政治上,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同时之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经济上,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同时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上,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展开,促进人们思想解放(5)19001901,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A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结合课本27页图片)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原因:忙于美西战争,错过了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的时机。(1899年提出)实质:缓和列强间的争夺

21、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影响:有利于列强在华的进一步扩张,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B条约: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危害:请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2、列强侵华的方式:(1)军事侵略:如发动六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2)经济侵略:甲午战前商品输出为主,如倾销商品;甲午战后资本输出为主,如开厂。(3)政治侵略

22、:如签订不平等条约、扶植代理人、建立伪政权。(4)文化侵略:如传教、奴化教育。3、列强侵华的影响:(1)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与破坏。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严重毁坏了中华文明遗产,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列强侵华客观上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同时,也唤醒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意识。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时间:1841年(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三元里(2)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

23、的爱国精神。2、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勾结英俄两国妄图控制新疆(2)经过:1876年到1877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军事策略,相继收复北疆、南疆地区。后采取外交谈判在1881年的中俄改订条约中收回伊犁。(3)意义:推翻了阿古柏反动政权,沉重打击了英俄殖民者,捍卫了领土完整,显示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力量,也促进了新疆 HYPERLINK /search?word=%E5%9C%B0%E5%8C%BA%E7%BB%8F%E6%B5%8E&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4

24、)后续:1884年,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3、黄海海战(1)时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黄海海域(2)经过:致远号邓世昌、经远号林永升壮烈牺牲(3)结果:双方互有损伤,但北洋舰队主力尚存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1)时间:18951945抗战胜利(2)原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让台湾(3)经过:邱逢甲、徐骧领导的义军与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并肩作战(4)结果:由于缺乏清政府的支持,台湾全部沦陷,但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5、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1)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过程:兴

25、起于山东,八国联军侵华时达到高潮(3)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4)口号:扶清灭洋(5)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6)意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表现了中国军民的爱国精神。6、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局部性抗日战争A原因:经济危机过后,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逐渐加深(日本侵华罪行:制造南京大屠杀、研究生化武器、制造军事事变、扶植傀儡政权)B表现: 人民群众的自发斗争:如东北人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马占山) 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斗争:如冯玉祥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路军、29军长城抗战 海外华侨积极支援抗战:共产党的抗日活动: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

26、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1931九一八事变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1935.8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12领导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1935.12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12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八一三事变后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1937.9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七七事变以来的全民族抗日战争A原因:自卢沟桥事变开始,日本全面侵华,妄图灭亡中国卢沟桥事变经过: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即炮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这就是卢沟桥事

27、变,又叫七七事变。影响: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B表现:国民党的抗日活动共产党的抗日活动战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战法阵地战游击战战况1937年凇沪会战打破日军3月灭亡中国的计划1937年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1938年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40年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殉国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延安是指挥中枢1937年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1940年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C胜利:时间:1945.8.15,

28、日本宣布投降,1945.9,日本签署投降书 原因:全民族抗战、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帮助 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族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的概况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任务:反帝反封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3、政府:清政府(18401912)、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29、二、农民阶级承担的民主革命(了解)1、事件:(1)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2)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2、认识: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因自身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三、民族资产阶级领承担导的民主革命1、概况:(1)维新变法:追求君主立宪制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辛亥革命:追求民主共和制度,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显著的里程碑(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转型。(4)实业救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国民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焦点:辛亥革命(1)过程:辛亥革命有广义、

30、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民主革命,涉及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民国成立、清帝退位、颁布临时约法等重大史实。狭义上的辛亥革命特指1911年辛亥年的武昌起义。兴中会时间:1894年,成立于美国檀香山意义: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标志着孙中山踏上民主革命道路。同盟会时间:19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机关刊物:民报,核心思想是十六字纲领,后演变为三民主义意义: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武昌起义经过: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组织领导下,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攻占武昌,成立湖北

31、军政府,该国号为中华民国。之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中华民国成立概况:1912.1.1,定都南京,国旗为五色旗(后改为青天白日旗),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措施:颁布了以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52页表格)清帝退位时间:1912.2.12,清朝末代皇帝宣统皇帝溥仪正式下诏退位意义: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1912.3内容:(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主权在民思想)(2)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体现三权分立思想)(3)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是限制总统,权力,保障民主。但在实际过程中,国务员由总统任命并对

32、总统负责的原则很难对总统权力形成制约关系)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2)背景:A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B政治: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民族危机的加剧C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和维新变法的失败(3)意义积极性:A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表现为它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B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工业化进程:表现为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近代化进程:表现为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3、D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移风易俗:表现为剪辫易服、迫令放足、反对迷信等活动开展起来,点头鞠躬取代跪拜作揖,握手成为社交常见礼节等。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同时对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胜利果实也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之后又发生了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的现象。四、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时间: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2、背景:(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2)政治上: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和资产阶级运动的

34、相继失败,迫使知识分子寻求新的救国良药(3)思想上: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经过:五四运动(五四青年节的来历)(1)时间:1919.5.4爆发(2)经过:A5月4日到6月初:中心在北京,以学生游行为主要斗争方式。B6月份:中心在上海,出现三罢斗争,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山东问题)(4)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5)成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没有在和约上签字(6)性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7)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马克

35、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时间:1921年7月(七一建党节的来历),上海和嘉兴南湖(2)原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基础:五四运动推动了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基础:早期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陈独秀、李大钊的宣传组织)外部条件:苏联的援助(3)概括: 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提出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36、国民革命(1)背景:A政治:一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使得“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B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思想: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国共两党都认识到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2)时间:1924.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7.7七一五政变(3)事件:1926国民革命军北伐,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4)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5)败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年幼的共产党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6)教训: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坚持武装斗争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南昌起义(八

37、一建军节的来历)(1)时间:1927. 8.1,江西南昌(2)人物:周恩来、贺龙(南昌起义总指挥)、叶挺、朱德(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建立。八七会议(1)时间:1927.8.7,湖北汉口(2)内容: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秋收起义(1)概况:1927.9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2)意义:秋收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又分谷子又分田”)国共对峙时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了解)解放战争时期(重要)时间1931年开始1942年1947年开始内容打土豪、

38、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意义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同抗日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获得胜利的可靠保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1)时间:1931.111937.9,定都江西瑞金(2)意义:是我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也为后来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丰富经验。红军长征(1)时间:1934.101936.10,江西瑞金甘肃会宁(2)原因:左倾错误泛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4)意义:A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铸造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39、、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1)时间:1935.1,贵州遵义(2)内容: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意义:是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是共产党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总结:中共是如何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政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创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思想: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军事:粉碎国民党多次围剿,红军长征保存革命火种抗日战争两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成果国民革命抗日战争时间1924192719371945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抗日救国影响动摇了北洋军

40、阀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并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了力量补充:1、国共关系经历了合作破裂再合作再破裂的发展过程。 2、国共关系的变化说明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解放战争(1)时间:1946夏1949.4(2)原因: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破坏国内和平(3)过程:A1946夏1947.6(防御阶段):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B1947.61948.9(反攻阶段):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反攻序幕。C1948.91949初(决战阶段):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D1949.4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E1

4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4、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实现繁荣富强扫清了障碍。(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表明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专题四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建国初期,民主

42、奠基(19491956) 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开展奠定了基石(1)时间: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2)条件:A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B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时间:1949.3,召开于河北西柏坡,又称西柏坡会议内容: (1)党的工作从乡村转到城市,以恢复发展生产为工作的中心 (2)确定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意义: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9 北平目的: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内容: (1)讨论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 (2)通

43、过共同纲领、组织法等重要文件 (3)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同时政协暂代人大职权,一直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成果:(“一部宪法、二次会议、三大制度”)(1)一部宪法: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时间:1954年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通过B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D意义: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要从内容、特点、意义中去理解为什么宪法开创

44、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2)二次会议1949年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1954年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三大政治制度(3)三大制度时间:1949共同纲领最早提出,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内容: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目的: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共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b方针:1956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机构:政协(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C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a目的:实现少数民族同胞的当家作主愿望b原因:历史上各民族杂居生活、革命中各民族团结战斗c

45、设置:1947设立内蒙古自治区、1955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设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设立西藏自治区。意义:这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实现了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社会主义曲折建设时期,遭到破坏(19561978) 1、前提:文革的发生(1)时间:19661976(2)概况:红卫兵、破四旧、四人帮、走资派、上山下乡(了解)(3)表现:A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受到摧残。(4)教训:必须加强社

46、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三)改革开放时期,硕果累累(1978年以来)1、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时间:1978.12(2)内容:A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3)影响:这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在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中国历史从此进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成果:(1)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最重要的成果)过程: 1978年邓小平提出“有法可依、有法

47、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方针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1982年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后的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意义: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1、提出理论:(1)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

48、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过程: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的方针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号召国共两党对等谈判1982年邓小平正式提出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并正式通过(3)理论意义:一国两制是在尊重历史和现实和维护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提出的大胆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也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找到了新的途径。2、付诸实践:(1)香港、澳门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原因:A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B一国两

49、制的制定和成功实施。C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历史:A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被割占,九龙1860年北京条约被割占,新界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被强租。B澳门在16世纪被葡萄牙占领。意义:A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B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C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2)台湾问题由来:蒋介石败退台湾,与大陆长期敌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A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从而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B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

50、,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讲话,建议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C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两岸均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D199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E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F2008年“三通”成为现实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有利因素:与香港澳门同 不利因素:台独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建国初期的外交(50年代)1、背景:美苏两大阵营对立、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友好2、成就:(1)1949年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建国初

51、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外交方针含 义意 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外交关系,在起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既表明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又不致于处于孤立无援。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在此基础上,再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2)1949年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峰(3)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间:1950.2.14意义: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与合作,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

52、量的资金、技术与人才,对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4)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最早提出背景:国外朝鲜战争结束,国际局势趋于缓和;国内一五计划的开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吧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1955年万隆会议上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5)1954年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时间:1954年,瑞士日内瓦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地位: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意义:结束了

53、法国在印度支那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从此,新中国的外交走向了国际舞台(6)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时间: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方针:求同存异A同:都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都面临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B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差异精神:亚非会议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万隆精神。二、60年代的外交1、背景:美国继续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2、成就:与亚非国家建交,形成第二次建交高峰三、70年代的外交1

54、、背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第三世界崛起、中苏关系继续恶化2、成就:(1)1971年重返联合国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 乔冠华原因: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B亚非拉第三世界的支持。 C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2)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原因:A从美国角度看,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美国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处守势,都是考虑因素。 B从中国角度看,改善关系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外交形势和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过程:A1971.4,乒乓外交打

55、开两国交往的大门(小球转动大球)。 B1971.7,基辛格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奠定基础。 C1972.2,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1978.12,中美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E1979.1.1,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真正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卡特总统)(3)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A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B日本国内一些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人士的推动。标志:1972.9,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联合声明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

56、发展和亚洲世界的和平都有重要意义。(4)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我们建交,形成第三次建交高峰四、90年代的外交1、背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2、成就:(1)1984年提出不结盟政策(2)1992年与哈萨克斯坦等苏联解体后的独立国家建交,形成第四次建交高峰(3)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如2000年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并首倡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会晤(4)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如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创立上海合作组织,由此形成了结伴不结盟、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

57、、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5)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如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希腊的民主政治1、形成原因:(1)自然条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希腊文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A陆地:连绵不绝的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B海洋: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洋资源得天独厚为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古代中国古代希腊自然环境平原多山地少、土地肥沃、大河资源丰富山地多平原少、土地贫瘠、海洋资源丰富生产方式农耕经济商品经济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民主政治思想文化封闭、专制、保守开放、民主

58、、科学文明特征大河文明海洋文明(通过中西方比较理解自然环境与文明发展的关系)(2)社会历史条件:城邦制度的实行(最主要的原因)含义:城邦即城市国家,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村落。特点及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小国寡民的特征使得公民有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的机会普遍实行共和政体的特征使得君主专制没有形成发达的商品经济的特征为民主政治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繁荣的思想文化的特征创造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2、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1)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A时间:公元前594年B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C内容: 经济上:废除债务奴隶制、发展工商业 政治

59、上:实行财产等级制、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D特点:不偏不倚,公平公正E影响: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A时间:公元前506年B内容:抽签组成五百人会议、陶片放逐法(了解)C影响: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由此最终形成。同时也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3)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A时间:公元前443年公元前429年B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民主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

60、最充分的权力。(特别是公民大会经常召开,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也都有机会担任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4)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3、评价(1)积极性:A对希腊而言,使希腊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的繁荣。B对世界而言,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他所体现的主权在民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分权原则、选举产生公职人员并有任期的原则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2)局限性:A民主范围:奴隶、妇女、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实质是维护奴隶主专政)B民主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C参政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容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