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2教案_第1页
医学遗传学2教案_第2页
医学遗传学2教案_第3页
医学遗传学2教案_第4页
医学遗传学2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遗传学教案其次章 基因和染色体新疆医科高校生物学教研室其次章基因和染色体教学目的: 在把握基因的概念,基因的类别,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学习细胞增殖周 期中 DNA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行为,人类的配子发生和减数分裂;教学要求:1、把握基因的概念、基因的分子结构;2、把握人类配子的发生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特点,熟识减数分裂的生 物学意义;3、熟识 DNA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相互关系,熟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重点: 人类配子的发生过程;难点: 人类配子的发生过程;染色体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教学提纲:1、把握基因的概念、基因的分子结构;2、把握人类基因组的

2、概念、分类、核基因组;熟识线粒体基因组;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人类的配子发生:1 精子的发生;2 卵子的发生;课前提问1. 遗传性疾病有哪些特点?2. 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或家族性疾病的联系和区分是怎样的?基因(gene)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以脱氧核糖核酸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化学形式存在于染色体上;在人类,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从亲代向子代传递;早在 1944 年, Avery 等用试验的方法就直接证明白 DNA 是生物的遗传物质;1953 年 Watson 和 Crick 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闻名的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奠定了基

3、因复杂功能的结构基础;从今,遗传学的讨论在医学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人类对基因的熟识经受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历史进展过程;早在19 世纪 60 岁月,奥地利神甫孟德尔就采纳豌豆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8 年的杂交试验讨论,提诞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hereditary factor )打算的,并总结出遗传因子传递的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0 世纪初丹麦遗传学家 Johannsen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gene),并始终沿用至今;随后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及其同学 Sturtevent、M 11er 等通过果蝇的杂交试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并提出了基因传递的连锁交换定律,发表了闻名的基因

4、论;1927 年 M ller 等人证明用人为因素(如X 线等)可使基因发生突变;在此之前Garrod(1908)认为人类的黑尿酸症是一种遗传病,病因是患者缺乏某种相关生化反应的酶;于是人们开头将基因与酶联系起来; 1936 年 Beadle 等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朱矽眼型、朱红眼型和野生型进行讨论,再次证明白基因与酶的关系;1941 年他们又依据对粗糙链抱霉(Neurospora crassa)的讨论结果,提出了“ 一个基因打算一种酶” 的学说;然而,后来的讨论揭示,基因除了打算酶之外,仍打算其他蛋白质,于是有人提出了“ 个基因一种蛋白质” 的假说;但人

5、们又发觉有的蛋白质可以由几条多肽链组成,因此又修正成“ 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 假说;经过100 余年的讨论,基因的概念逐步清晰;但直到20 世纪 50 岁月,人们对基因的熟识仍仅仅停留在规律概念阶段,关于基因的物质基础和理化本质的熟识,仍旧是一个谜;首次掀开这谜底的是 1944 年 Avery 等人的工作,他们用试验方法直接证明白 DNA 是生物的遗传物质;1953 年 Watson 和 Crick 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应用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新技术,对 DNA 的分子结构进行了深化讨论,提出了闻名的 DNA 分子双螺旋( double helix )结构模型;这个模型显示 DNA 具有自我复制

6、功能,正式揭示了遗传之谜;至此人们熟识到,基因是具有特定“ 遗传效应” 的 DNA 片段、它打算细胞内 RNA 和蛋白质(包括酶分子)等的合成,从而打算生物遗传性状;现代遗传学认为,基因是打算肯定功能产物的 DNA 序列;这种功能产物主要是蛋白质和 RNA ;一个基因的结构除了编码特定功能产物的 DNA 序列外, 仍包括对这个特定产物表达所需的邻接 DNA 序列;在对某些遗传病的家系讨论中发觉,虽然基因的编码部分结构完整未发生转变,但它的邻接 DNA 序列发生了转变,如常见的邻接序列某些区域单个碱基的替换可使此功能产物不能表达,从而引起遗传病;第一节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讨论证明, DNA 是生命

7、体的遗传物质;但在某些仅含有 RNA 和蛋白质的病毒,其 RNA 是遗传物质;例如,烟草花叶病毒不含 DNA ,仅含有一条单链的 RNA ;试验证明,这条单链 RNA 能感染宿主细胞,并繁衍后代;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部分生物(包括人类)基因的化学本质是 DNA ;一、 DNA 的分子组成和结构1.DNA 的分子组成组成 DNA 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碱基有 4 种:腺嘌吟( A)、鸟嘌岭( G)、胞嘧啶( C)和胸腺嘧啶( T);因碱基的不同,可以构成 4 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 脱氧腺嘌呤核苷酸 (dAMP ,A)、脱氧鸟嘌呤核苷酸 ( dG

8、MP ,G)、脱氧胞嘧啶核苷酸 (dCMP ,C)和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 (dTMP ,T);这 4 种脱氧核苷酸按肯定次序排列起来构成脱氧多核苷酸长链(DNA单链),两个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每条脱氧核苷酸单链都有 3 端和 5 端;生物的遗传性状是以脱氧核苷酸的排列序列来储存遗传信息的;因此,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是 DNA 遗传的核心;2.DNA 的分子结构Watson 和 Crick (1953)提出了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白 DNA 空间结构的基本形式,要点如下: DNA 由两条碱基互补的、反向平行排列的脱氧多核苷酸单链所组成,一条是 53 端,另一条是 3

9、5 端,碱基互补的方式是 A 与 T 或 T 与 A,C 与 G 或 G 与 C 相对应;在自然情形下,绝大多数 DNA 分子的两条互补链环绕一“ 主轴” 向右回旋形成双螺旋结构; 4 种碱基( A、T、G、C)的排列次序在不同的 DNA 分子中各不相同,储存着各种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双螺旋的表面形成两条凹槽,一面宽而深,称之深沟;另一面狭而浅,称之浅沟;这两条沟,对于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酶)识别并调剂 DNA 双螺旋结构上的遗传信息是特别重要的;由于DNA 链通常很长,所包含的碱基数目很多,所以碱基排列次序的组合方式是无限的,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 DNA 分子;例如,某一 DNA 分子有 10

10、0个碱基对,因碱基排列组合的不同,就可以形成至少 4100种 DNA 分子;实际上,由于 DNA 分子量巨大,所以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因而 DNA 分子也是种类繁多;在如此众多结构复杂的 DNA分子内隐藏着生物界无穷无尽的遗传信息,打算了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生命自然界;二、人类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特点人类基因组( genome)是人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总和;人类基因组包括两个相对独立而相互关联的基因组:核基因组与线粒体基因组;假如不特殊注明,人类基因组通常是指核基因组(图 1);(一)细胞核基因组1. 基因的分类随着人类基因组方案讨论的深化和结构基因组学的基本完成,已知人类基因组共有

11、 2.6383( 3)万3.9114( 4)万个基因,比蚯蚓仅多 1 万个,比果蝇多 2 万个;另外,科学家仍发觉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基因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 2%;人类的基因或人类基因组中的功能序列可分为 4 大类,即单一基因、基因家族、拟基因和串联重复基因;(1)单一基因 在人的基因中,25 50的蛋白质基因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有一份,称为单一基因( solitary gene)或单一序列(unique sequence);(2)基因家族 从已克隆的很多基因它们都不完全是单拷贝,有的是重复的多拷贝,这一部分基因属于两个或更多个相像基因的家族,称为基因家族 (gene family ),类同

12、的蛋白质就组成蛋白质家族(protein family ),其蛋白质成员由数个到数十个,个别的可达数百; 珠蛋白基因家族包括 5 个功能基因: 、A、G 和 ,它们分别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表达,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细胞骨架蛋白、肌动蛋白、微管蛋白、中间纤丝等也形成不同的蛋白质家族,可能对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类型,出现差别性表达,以合理搭配,发挥其生理作用;(3)假基因在人的 珠蛋白基因家族中至少有两个区的序列 l 和 2 与有功能的 珠蛋白基因相像,但是它没有相应的蛋白质产生,为拟基因或假基因(pseudogene);拟基因是一种畸变基因,即核苷酸序列同有功能的正常基因有很大的同源性,但由于突变、

13、缺失或插入以致不能表达,所以没有功能;(4)串联重复基因 45SrRNA 、5SrRNA 、各种 tRNA 基因以及蛋白质家族中的组蛋白基因是呈串联重复排列的, 这类基因叫做串联重复基因(tandemly repeated genes);它们不同于成倍基因,编码了同一种或近乎同一种的 RNA 或蛋白质, rRNA 、tRNA 基因的每个拷贝完全或几乎完全相同,但在基因间的间隔 DNA (linker DNA )相差很大;组蛋白基因家族较复杂,但每种组蛋白基因的拷贝完全相同;2. 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断裂基因(图2),由编码的外显子和非编码的内含子组成,二者相间排列;不同基因所含内含子数

14、目和大小也不同,例如,导致杜氏肌养分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基因( dystrophin 基因)全长 2.5Mb ,是目前已知人类最大的基因,大约由 80 个外显子和相应的内含子组成, cDNA 全长为 11000bp,编码分子量为 427000 的蛋白质,从 dystrophin 转录形成一条完整的 mRNA 分子需要 16 小时;图 2 断裂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断裂基因中的内含子和外显子的关系不完全是固定不变的,有时会显现这样的情形,即在同一条 DNA分子上的某一段 DNA 次序,在作为编码某一条多肽链的基因时是外显子,但是它作为编码另一条

15、多肽链的基因时是内含子,这是由于 mRNA 剪接加工的方式不同所致;结果使同一个基因(准确地说是同一段DNA 次序)产生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mRNA 链;这在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中,由于一个基因的内含子成为另一个基因的外显子,产生基因的差别表达,而构成了断裂基因结构上一个重要特点;每个断裂基因中第一个外显子的上游和最末一个外显子的下游,都有一段不被转录的非编码区,称为侧翼次序;断裂基因结构中外显子-内含子的接头区是一高度保守的一样次序,称为外显子-内含子接头;这是形成断裂基因结构上又一个重要特点;每一个内含子的两端具有广泛的同源性和互补性,5 端起始的两个碱基是 GT,3 端最终的两个碱基是 AG

16、 ,通常把这种接头形式叫做 GT-AG 法就( GT-AG rule);这两个序列是高度保守的,在各种真核生物基因的内含子中均相同;3.基因组的组成人类基因组按 DNA 序列分类既有单拷贝序列,也有重复频率不等的多拷贝序列;(1) . 单拷贝序列又称非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仅有单一拷贝或少数几个拷贝,单拷贝序列的长度在 800bp1000bp 之间,其中有些是编码细胞中各种蛋白质和酶的结构基因;单拷贝或低拷贝 60 70;(2) . 重复多拷贝序列DNA 序列可占到人类基因组的重复多拷贝序列有的较短,有的较长,分散地穿插于整个基因组,这些重复 DNA 是通过变性、复性实验而被发觉的,重复 DNA

17、 的复性速度较非重复 DNA 快;依据复性的速度,又可分为简洁序列 DNA 和中度重复 DNA ;a简洁序列 DNA 简洁序列 DNA (simple-sequence DNA )以 5bp、10bp 或 20bp、200bp 为一个重复单位,它们串联重复很多次,约占整个基因组的 10 15,大多数重复次数多(高度重复),长度可达10 5bp,即为简洁序列 DNA 或卫星 DNA (satellite DNA );通过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已知简洁序列的 DNA大多数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或染色体的臂和端粒区,进一步讨论证明是位于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由 15bp100bp 组成的重复单位 (常富含 G

18、C),重复 2050 次形成的 lkb 5kb 的短 DNA ,叫做小卫星 DNA ( minisateliite DNA ),又叫做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VNTR ),比上述的卫星 DNA (105bp)短;而在基因组的间隔序列和内含子等非编码区内,广泛存在着与小卫星 DNA相像的一类小重复单位,重复序列为 lbp6bp,称为微卫星 DNA (microsatellite DNA )或 STR,如( A)n( T)n、(CA)n( TG)n、(CT)n、(AG )n 等;由于这些微卫星 DNA 区域在人类基因组中显现的数目和频

19、率不同,表现为多态性,为人类遗传分析供应了大量的多态遗传标志,其多态信息量大于RFLPs,可用于基因定位、群体进化以及基因诊断等讨论;近年来在脆性X 染色体综合征、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疾病中发觉微卫星DNA如( CAG ) n、(CTG)n 等的不稳固性,往往发生三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b中度重复 DNA 和可动 DNA 因子 中度重复 DNA (intermediate repeat DNA )是以不同的量分布于整个基因组的不同部位;这些间隔的 DNA 长度可短至 100bp500bp,称为短分散元件 (short interspersed element),也可长达 6000bp7000bp

20、,称为长分散元件 (long interspersed element),占整个基因组的 2540;Alu 家族 (Alu family )是短分散元件典型的例子,是人类基因组含量最丰富的中度重复次序,占基因组总 DNA 含量的 3%6%,长达 300bp,在一个基因组中重复30 万 50 万次;在 Alu 序列内含有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Alu的特异性识别位点 AGCT ,因此这一序列称为 Alu 序列,它可被 Alu酶裂解为一个 170bp和 130bp 的两个片段;讨论说明神经母细胞纤维瘤发生是由于 NF1 抑癌基因突变所致,发觉一患者的 1对 NF1 等位基因之一有一新的 Alu 序列,使

21、这一 NF1 基因失活,当另一个 NF1 基因发生突变后,遂造成肿瘤的发生;某些隐性遗传病也是由于 床症状;Alu 序列插入到外显子中,致使蛋白质编码区的结构转变,显现临Kpn 家族 ( Kpn family )是长分散元件的典型例子,是中度重复次序中仅次于 Alu 家族的其次大家族,用限制性内切酶 Kpn消化,可分解成四个长度不等的片段,分别是 1.2、1.5、1.8 和 1.9kb,即所谓的 Kpn 家族,形成 6.5kb 的中度重复次序,拷贝数为 30004800 个; Kpn 家族成员次序比 Alu 家族长,散在分布,约占人体基因组的 3%6%;其功能不清;三、结构基因的分子结构与特点

22、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序列不是连续排列的,(一)外显子(exon)与内含子( intron )被非编码序列隔开, 因此,称为断裂基因 (split gene);1.外显子:显现在成熟 mRNA 中的基因序列,外显子序列可以是编码氨基酸的编码序列,也可以是非编码序列, 如存在于起始密码之前和终止密码之后的外显子序列,这些序列显现在成熟 mRNA 中,但并不编码氨基酸,所以称为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 ),在基因 3端非翻译区内存在 RNA 加尾信号,其序列为 5-AATAAA-3 ;2.内含子:位于两外显子之间的序列;3.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序列:在外显子与内含子接

23、头有一段高度保守的序列,是 RNA 剪接的信号,称为接头序列;每个内含子的 5端以 GT 开头,在 3端以 AG 终止,所以又称为 GT-AG 法就;(二)侧翼序列(flanking sequences )在基因的两侧不被转录的非编码序列,这些序列在转录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包括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的启动子序列、位于转录终止点下游的终止子序列和位置不固定的转录调控序列,如增强子、终止子等;1.启动子 (promoters ): 是一段特异的核苷酸序列,通常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的100bp 范畴, 是 RNA聚合酶的结合部位,能启动和促进转录过程;启动子打算了双链DNA 中的转录链,常见序列有:

24、(1)TATA 框(TATA box ): 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大约-20 -30bp 处,是高度保守的一段序列,由 7个碱基组成,即 TATAA (T)AA (T),其中只有两个碱基可以有变化;TATA 框能够与转录因子 TF结合,再与 RNA 聚合酶形成复合物,从而精确地识别转录的起始位置,对于转录水平有着定量效应;(2)CAAT 框( CAAT box): 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70-80bp,也是一段保守序列,由 9 个碱基组成,其序列为 GGC( T)CAATCA ,其中只有一个碱基可以变化;转录因子 CTF 能够识别 CAAT 框并且与之结合,其 C 端有着激活转录的功能;所以 CAA

25、T 框有促进转录的功能;(3)GC 框( GC box ): 其次序为 GGCGGG ,有两个拷贝,位于 CAAT 框两侧;转录因子 Sp1 能识别 GC 框并且与之结合,其 N 端有激活转录的作用;所以,GC 框有激活转录的功能;2.增强子( enhancer ): 增强子能增强启动子发动转录的作用,从而明显地提高基因转录的效率;增强子的位置不固定,可以位于启动子上游,也可以位于启动子下游,可以距离启动子很远,也可以距离启动子较近;3.终止子 (terminator ): 终止子为反向重复序列,是 RNA 聚合酶停止工作的信号,反向重复序列转录后,可以形成发夹式结构,并且形成一串 U;发夹式

26、结构阻碍了 RNA 聚合酶的移动,一串 U 的 U 与 DNA 模板中的 A 结合不稳固,从模板上脱落下来,转录终止;综上所述,人类基因结构如图5 所示:Intron 2 图 5 人类基因结构Intron 1 Exon1 GT AG GT AG Exon3 Exon2 非翻译区侧翼序列四、人类基因组方案“ 人类基因组方案(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是 20 世纪 90 岁月初开头的全球范畴的全面讨论人类基因组的重大科学项目;HGP 是美国科学家在 1985 年领先提出的, 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 DNA 3.2 109核苷酸的序列,发觉全部人类基因并阐明其在染色体上的

27、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得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熟识自我;HGP 的整体目标是阐明人类遗传信息的组成和表达,为人类遗传多样性的讨论供应基本数据,揭示 1万余种人类单基因反常(有临床意义的约计6000 种)和上百种严峻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基因病(例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致病基因或者疾病易感基因,建立对各种基因病新的诊治方法,从而推动整个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进展;HGP 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图谱,即遗传图、物理图、转录图与序列图,并在“ 制图-测序” 的基础上鉴定人类的基因,绘出人类的基因图;从基因组学的范畴来说,1990 年 20XX 年 HG

28、P 的重点在于讨论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属于基因组学的最基础的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的讨论; HGP 的科学意义是奠定了阐明人类全部基因功能的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 )讨论的基础;(一)结构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主要包括四张图,即遗传图、物理图、转录图与序列图的制作;1. 遗传图遗传图 (genetic map)又称“ 连锁图 ( linkage map)” ;它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标志作为“ 位标” ,以遗传学距离为“ 图距” 的基因组图;连锁遗传的基因彼此之间距离较近,独立遗传的基因相距甚远;遗传标志之间是否存在连锁与其相对位置和

29、遗传距离有关;遗传学距离以厘摩(centi-Morgan ,cM )表示;两个基因在精卵形成时的染色体交换中分别的几率为 1时,其间距为 1cM ,相当于 106bp(1Mb );随着人类基因组方案的讨论和熟识的深化,作为DNA 的遗传标志也经受了从粗到细的转变过程,即从第一代标志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其次代标志短串联重复 (short tandem repeat,STR)到第三代标志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的进展,两个标志之间的平

30、均距离为 0.7cM ,即两个位点之间有 0.7%的机率进行遗传重组;人类基因组的遗传距离大小为 3600cM ;由于全部“ 遗传多态性” 的分子基础都是核苷酸的差异,在理论上,SNP 有可能在核苷酸水平上,把“ 序列图”、“ 物理图” 与“ 遗传图” 最终有机地整合、统一起来;2. 物理图物理图(physical map)是以一段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 片段,称为序列标记部位 (sequence tagged site,STS)为“ 位标” ,以 bp、kb 和 Mb 作为图距的基因组图;物理图的基本原理是把巨大的无从下手的人类 基因组先“ 敲碎”,再拼接,以便既能随便讨论又能清晰地知道讨论

31、内容所处的染色体位置;3. 转录图转录图( transcription map)将最终成为基因图,就是在人类基因组中鉴别出占据 2%长度的全部基因的位置、结构与功能;现已确定,人类有3 万4 万个蛋白编码基因;在每一种细胞中,编码蛋白质序列仅有 10左右专一表达;假如获得了 mRNA (或 cDNA )序列,就获得了基因功能的主要部分;cDNA 片段 称为表达序列标记(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或“ 表达序列” 图,即人类的“ 基因图” 的雏形;现阶 段,转录图与 EST 仍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它能为估量人类基因的数目供应较为牢靠的依据;它供应 的不同组织(空间)

32、、不同发育阶段(时间)的基因表达的数目、种类及结构,特殊是序列的信息;提供了鉴定基因的探针,以EST 就可从“ 全长cDNA 文库” 到全长cDNA ,再进而从不同“ 基因组文库” 中挑选全长的基因;本身就有直接的经济价值,如作为基因诊断的探针;4. 序列图 序列图( sequence map)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图也就是分子水平的最高层次的、最详尽的物理图;测定的总长度约为 1 米,由 30 多亿核苷酸组成的序列图是人类基因组方案中最为明确、最为艰难的定量、定质(精确性) 、定时的任务;(二)后基因组时代 随着 HGP 遗传图、物理图、转录图与序列图等结构基因组学任务的基本完成,科学家们又

33、启动了后 基因组方案( post-genome era);它主要讨论基因组的功能,即功能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就是在基因组的层次上,讨论基因的表达、调控与功能;人类基因图的雏形“ 转录图”是最初步的人类基因组功能图;基因的转录具有组织、发育阶段的特异性,并受全部生理、病理及环境因 素的调剂;因此,转录图除了供应基因序列的结构信息外,仍供应了该基因表达的组织、发育阶段、生理 状况的信息;绘制人类基因组的一张三维的“ 转录图” 或称“ 基因表达图”,反映某一基因在不同发育阶 段、不同组织中不同水平的表达,反映某一组织中不同时间,不同基因的不同水平的表达,以及在某一生 长、发育阶段在不同组织中不同基

34、因的不同水平的表达;后基因组方案仍包括人类基因组多样性方案、比较基因组学、工业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疾病基 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等方面;人类基因组多样性方案( human genome diversity project ,HGDP )是讨论各人群的基因组,比较不同 人种、民族、族群(ethnic group )基因组的差异,探讨人类进化的历史,讨论不同人群间对疾病的易感性 和抗性上的差异,为预防医学供应基础;“ 人类 比较基因组学 (comparative genomics)是指在基因组的层次上,比较不同基因组之间的异同;基因组方案” 的启动意味着比较基因组的问世;致病基因的鉴定、肿瘤“

35、表达图” 的构建,及不同组织、不同时间的“ 基因图” 的构建,都已属于比较基因组的范畴;而“ 人类基因组方案” 中的“ 模式动物” 基 因组讨论,更是比较基因组学的重要内容;基因组学在人类基因组讨论中的胜利,使它很快进入了全部其 他生物基因组的讨论; “ 人类基因组方案” 的四大模式生物:酵母、线虫、果蝇、小鼠,在人类基因组研 究与人类基因鉴定中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工业基因组学 (industrial genomics )将是本世纪的支柱工业之一,是讨论基因组学的工业应用的学科;随着人类及其他生物基因组学讨论的进展,它的前景已呈现在人们面前;作为动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生物 制品的转基因猪、牛、鸡

36、都已问世;能够供应人体器官的转基因动物已在试验室进行尝试;在基因组层次上改良原有的遗传结构来培养新的动、植物品种也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可以预料, 在本世纪里, 新的食品、药品将越来越多地打上基因组学的印记;药物基因组学 (pharmacogenomics)是讨论药物人体作用的遗传分布,以满意临床需要;遗传多样性 对个体差异,临床症状的长短、费用和临床治疗的疗效等有打算因素,全基因组扫描可以用来查找这些遗 传多态性;得到影响药物作用的多态性后,可以优化药物设计和发觉新化合物等;应用大规模系统讨论基 因组以加速发觉对药物反应的标记,标记包括作用到药物目标、药物代谢或疾病通路上;疾病基因组学 (mor

37、bid genomics )主要任务是分别重要疾病的致病基因与相关基因,以及确定其发病 机制;我国很多疾病的发生可能与西方人群可能存在肯定的差别;以肿瘤为例,中国人肝癌、鼻咽癌、食管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西方;又如,中国人1 型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对这些差别的分析说明,除环境因素之外,遗传因素也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心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等多基 因疾病的发生率在中国不断增高,在大城市已接近西方国家水平;利用这些疾病遗传资源,分别在我国发生率高、危害性大的重要疾病的致病基因或相关易感基因将是今后医学讨论的重点;蛋白质组学 (proteomics)讨论细胞或组织中基因组所表达的

38、全部蛋白质,特殊是不同生命时期,或 正常、或疾病或给药前后的全部蛋白质的变化;后基因组讨论的进展将为医学进展供应的线索和机遇,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反常等角度熟识疾病将是医学进展中的重要变化;后基因组讨论将对各种疾病的发生气制做出最终的解 释,也将在各个层次和水平上为疾病的诊治供应新的线索;第三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一、 DNA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相互关系(一)染色质类型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称为染色质 ( chromatin);染色质可以分为常染色质(euchromatin )和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两大类:常染色质呈较松散状态,它们匀称地分布在整

39、个细胞核内,染色较浅, 具有转录活性; 异染色质在整个细胞周期都处于高度螺旋化状态,在细胞核中形成染色较深的团块,存在于异染色质中的基因是没有转录活性的;在人类有两类异染色质,一类是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另一类为结构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兼性异染色质又称功能性异染色质,在特定细胞或在特定发育阶段呈凝缩状态而失去功能,在另一发育阶段时又呈松散状态而复原功能,如 X 染色质;结构异染色质总是呈凝缩状态,所含DNA 一般为高度重复序列,没有转录活性,常见于着丝粒、端粒区、Y 染色体长臂远端2/3 区

40、段和次缢痕区等;(二)染色质组成染色质由 DNA 、组蛋白( histone)、非组蛋白和少量 接近于 11,非组蛋白的种类及含量随不同细胞而异;RNA 组成; DNA 与组蛋白的重量比比较稳固,组蛋白为碱性蛋白,含有大量的碱性氨基酸;组成人类染色质的组蛋白共有5 种,分别称为H1 、H2A 、H2B 、H3 和 H4,它们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组蛋白的功能与染色质的结构构成有关;(三)染色质结构染色质是间期核中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由许多重复的结构单位组成,这些结构单位称为核小体(nucleosome);核小体是由一条DNA双链分子串联起来,形似一串念珠;每个核小体分为核心部和连接区二部分;核心部

41、是由组蛋白 H2A 、H2B 、H3和 H4 各二个分子形成的组蛋白八聚体及环绕在八聚体四周的 DNA 组成,这段 DNA 约 146bp,绕八聚体外围 1.75 圈;两个核心部之间的 DNA 链称为连接区;这段 DNA 的长度变异较大,组蛋白 H1 位于连接区 DNA 表面;(四)核小体包装成染色质与染色体由直径为 2nm 的双链 DNA 分子形成直径为 10nm 核小体细丝后, DNA 的长度已压缩了 7 倍;核小体进一步螺旋化,形成外径为 30nm 的染色质纤维(螺线管),其长度为 DNA 的 1/42;当细胞进入分裂期,染色质进一步螺旋折叠,形成染色体;中期染色体长度约为DNA 长度的

42、 10-5;第四节 细胞增殖(一)有丝分裂(mitosis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方式,分为 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分为前、中、后和末四个时期;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 发生一系列变化:在间期, DNA 进行复 制,进入分裂期染色质螺旋折叠形成染 色体,在中期染色体由两条姊妹染色单 体构成,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以着丝粒相 连;进入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 粒纵裂, 染色单体分开, 分别移向两极;因此,经过一次有丝分裂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也分裂一次,并平均安排到两个子细胞中;这样保证了新的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全套遗传物质,从而保证了全部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恒定;(二)减数分裂(m

43、eiosis)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 裂方式, DNA 复制一次, 细胞连续分裂 两次,因此,由一个细胞形成 4 个子细 胞,子细胞的遗传物质是母细胞的一半;减数分裂由两次连续分裂构成:1、减数分裂 I:在第一次减数分裂的间 期,DNA 进行复制; 第一次减数分裂前 期特别复杂,分细线期、偶线期、粗线 期、双线期和终变期;在偶线期同源染 色体进行配对, 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结果,每对染色体形成一个紧密相伴的二价 体,在人类细胞中形成 23 个二价体; 每 个二价体都是由两条同源染色体组成,每一同源染色体含两条复制而来的姐妹染色单体,两条姐妹染色单 体由着丝粒相连;这样,每个二价体由四条染色

44、单体组成,称为四分体;在粗线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片段交换(crossing-over);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二价体中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向两极移动;每一极只获得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每条同源染色体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2、减数分裂II :间期很短,不进行DNA 复制,在其次次减数分裂中期,着丝粒纵裂,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第五节 生殖细胞的发生一、精子的发生在男性,精子发生于睾丸曲细精管的生精上皮 cell ,由生精上皮 cell 中的精原 cell 经减数分裂而成,精原 cell 相当于体 cell,故在精原 cell 经减数分裂而成,精砂 c

45、ell 相当于体 cell,故在精原 cell 中具有 44条常染色体及 2 条性染色体;即 XY ,精原 cell 经增殖期(即有丝分裂期)增殖形成很多与其遗传组成一致的 cell ,这些 cell 经生长期,体积增大,cell 中胞质成分增加,形成初级精母 cell,初级精母 cell 的染色体组成与精原 cell 一样,具有 44 条常染色体及 2 条性染色体 XY ,由初级精母 cell 经成熟期 (减数分裂期)最终形成精 cell,在成熟期中, 第一初级精母 cell 在分裂间期 DNA 复制一次, 经过减数分裂中的第一次分裂,形成 2 个 cell,称为次级精母 cell,次级精母

46、 cell 中染色体减半,一个次级精母 cell,次级精母 cell 中染色体减半,一个次级精母 cell 中具有 22 条常染色体和一条 X 染色体,每一个次级精母 cell 再经减数分裂其次次分裂,各形成二个 cell, 即总共 4 个 cell,为精 cell ,精 cell 的染色体组成与次级精母 cell 一样,二个精 cell 为 22+X ,二个精 cell 为 22+Y ,精 cell 经变形时,形成鞭毛等附属结构,形成精子;二、卵子的发生在女性,卵子发生于卵巢的上皮组织,由卵原 cell 减数分裂形成,卵原 cell 发生形成卵子的过程中,也经过增殖期,生长期及成熟期,卵原

47、cell 经增殖期形成很多 cell,经生长期,形成初级卵母 cell ,经成熟期先形成次级卵母 cell,最终形成卵子,卵子的发生与精子的发生虽然大致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1)在精子发生中,一个精原 cell 最终形成四个精 cell ,而在卵子发生中,由初级卵母 cell 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次级卵母 cell 和一个极体 (polar body),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也为 22+X ,但体积比次级卵母 cell 小得多,其细胞质含量很少,不能正常发育,由次级卵母 cell 再经减数其次次分裂形成一个卵 cell和一个极体:原先的第一极体经分裂形成 2 个其次极体,故一个卵原 cell

48、在卵子发生中只形成一个成熟卵cell 和三个极体;(2)精子的发生是连续的,男性达到性成熟时,大量的精原cell 同时进行减数分裂,而且不停地进行,卵子的发生是不连续进行的,卵原 cell 的增殖期在胚胎期进行,随着胚胎的发育,增殖产生的 cell 大量退化,大约只留下 400 个左右的 cell 经生长期成为初级卵母 cell ,这 400 个初级卵母 cell 在女性达到性成熟时能进入成熟期,但停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的双线期,每月有一个初级卵母 cell 发育形成次级卵母 cell 停留在减数其次次分裂的中期,受精时,它才完成其次次分裂,形成卵 cell ,如未受精,次级卵母 cel

49、l 就不能完成减数分裂而死亡;(3)精子的发生中具有变形期,子,卵子的发生中不具有变形期,由卵原由精原 cell 形成的精 cell 必需形成鞭毛等附属结构后才能变形形成精 cell 形成的卵 cell 可直接成为卵子;人体精、卵发生的基本过程如下图:人类的性别打算和性别分化一、性别的打算人类性别是由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所打算的;在人类的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其中 22 对染色体与性别无直接关系, 称为常染色体 (autosome);常染色体中的每对同源染色体的外形、结构和大小都基本相同;而另外一对与性别的打算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sex chro

50、mosome);两个性染色体的外形、结构和大小都有明显的差别;X 染色体的长度介于 C 组第 6 号和第7 号染色体之间,而 Y 染色体的大小与 G 组第 21 号和 22 号染色体相当;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Y ,而在女性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 ,即男性为异型性染色体,女性为同型性染色体;这种性别打算方式为 XY 型性别打算;因此,在配子发生时,男性可以产生两种精子,含有 X 染色体的 X 型精子和含有 Y染色体的 Y 型精子,两种精子的数目相等;而女性就由于细胞中有两条相同的 X 染色体,因此,只能形成一种含有 X 染色体的卵子;受精时,X 型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性染色体组成为 X

51、X 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为女性; 而 Y 型精子与卵子结合就形成性染色体组成为XY 的受精卵, 发育成为男性; 所以人类的性别使精子和卵子在受精的瞬时打算的,准确地说是由精子打算的;在自然状态下,不同的精子与卵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人类的男女比例大致保持 11;很明显,性别打算实际上是由精子中带有的是 X 染色体仍是 Y 染色体所打算的,而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在人类性别打算中的作用并不相等;一个个体无论其有几条 X 染色体,只要有 Y 染色体就打算男性表型(睾丸女性化患者除外);由于 Y 染色体的短臂上有一个打算男性的基因,即睾丸打算因子(testis-determining facto

52、r ,TDF)基因, TDF 基因是性别打算的关键基因;性染色体反常的个体,如核型为 47,XXY 或 48,XXXY 等,他们的表型是男性,但却是一个不正常的男性;没有 Y 染色体的个体,其性腺发育基本上是女性特点,即使只有一条 X 染色体如核型为 45,X 的个体,其表型也是女性,但却是一个表型反常的女性;目前认为人类 Y 染色体是由两个在遗传学上明显不同的部分组成,即拟常染色体区域和 Y 特异区域所组成;拟常染色体区域位于 X 和 Y 染色体的短臂末端,是 X 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之间可以在拟常染色体区域重组,此区内的交换并不表现典型的连锁关系;通过重组分析可

53、以绘制该区域的基因图; Y 特异区域在正常情形下不与X 染色体发生重组,在减数分裂中作为一个整体分别并编码几个基因,睾丸打算因子基因位于这个区域内,这些基因对性腺分化及男性生育才能是必需的;1.查找性别打算基因自从 1922 年 Painter 等第一提出人类的性别打算机制为 XX/XY ,人们就开头查找性别打算基因,但直到标准人类染色体分析方法建立以后,这项工作才得以进行;1959 年人们发觉 45,X 的个体表现为女性,而 47,XXY 的个体表现为男性,与正常男女性染色体组成相比,打算男性性别的是 Y 染色体,因此认为性别打算基因在 Y 染色体上;为进一步确定性别打算基因在 Y 染色体上

54、的位置,人们对不同 Y 染色体畸变个体进行了分析,到 1966 年将性别打算基因定位于 Y 染色体短臂上; 在 Y 染色体短臂末端是能与 X 染色体配对的拟常染色体区,性别打算基因应当位于该区以下;1986 年人们将拟常染色体区以下的 Y 染色体短臂分为 4 个区,发觉性别打算基因位于第 1 区; 1987 年又有人进一步将 1 区分为 1A1 、1A2 、1B 和1C 4 个区,并认为性别打算基因位于 1A2 区,并从该区分别出一个锌指蛋白基因(ZFY ),认为 ZFY 基因为性别打算基因;但 1989 年人们发觉性别打算基因不是位于 1A2 区的 ZFY ,而是位于 1A1 区,在此区的3

55、5kb 片段中含有编码 204 个氨基酸的基因,命名为 SRY(sex-related Y );SRY 蛋白的第 58-137 个氨基酸为进化上高度保守的 DNA 结合结构域,它与 HMG (high mobility group)蛋白同源,该蛋白的功能是与DNA 结合激活基因转录;2.支持 SRY 为性别打算基因的证据第一,小鼠胚胎期性腺发育中 Sry 基因的表达: 在 XY 小鼠胚胎发育中, Sry(小鼠 Y 染色体上约 14kb的片段,与人类 SRY 片段同源,但小鼠基因写作 Sry)仅在第 10.5 天和 12.5 天之间表达;雄性小鼠的生殖腺发育也是在这短暂表达时间内启动的;其次,

56、Sry 转基因的 XX 小鼠发育成雄性:将携带Y 染色体 Sry 区域的 14kb 的 DNA 片段转入 XX 小鼠胚泡后,这种携带 Sry 基因的 XX 小鼠发育成雄性;第三,不同类型患者的 SRY 基因分析:对 XX 男性分析说明,这类患者带有 SRY 基因;相反, XY女性个体尽管具有 Y 染色体,但并不具有 SRY 基因或带有反常的 SRY 基因;二、性别的分化性分化包括很多受遗传因素调剂的发育步骤;性腺、生殖管道和外生殖器均从未分化的原始状态而来;在人类孕期第 6 周末,在胚胎的原基生殖细胞迁移形成初期未分化的性腺,此期的性腺可分为内部的髓质和外部的皮质;在存在正常的 Y 染色体时,

57、在性别打算基因的影响下,使原始性腺的髓质部分化成睾丸,皮质部退化; 睾丸的间质细胞产生的雄性激素使Wolffian 管及外生殖器原基分别分化为男性内生殖管道和外生殖器;睾丸的支持细胞分泌 Mullerian 管抑制因子使 Mullerian 管退化;假如不存在性别打算基因,原 始性腺的髓质部退化,皮质部分化为卵巢;Mullerian 管和 Wolffian 管因无雄激素和 Mullerian 管抑制因子 的作用,后者不分化,前者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分化成女性内生殖管道,原始外生殖器也分化为女性外生殖 器;有关名词 性状( character):生物体的外形特点和生理特性统称为性状;显性性状( do

58、minant character):在杂合子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 recessive character):在杂合子状态下不表现的性状;基因型( genotype):个体的基因组成;表现型( phenotype):表现出来的外形特点和生理特性等,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纯合子( homozygote):带有两个相同等位基因的个体;杂合子( heterozygote):带有两个不同等位基因的个体;显性基因( dominant gene):在杂合子状态下表现出特点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recessive gene):在杂合子状态下不表现特点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第六节 概率定理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有关名词 概率( probability ):也称机率,是指某一大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