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控制的法律协同机制_第1页
论技术控制的法律协同机制_第2页
论技术控制的法律协同机制_第3页
论技术控制的法律协同机制_第4页
论技术控制的法律协同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技术控制的法律协同机制摘要:技术法律控制问题是sts研究的重要问题。从技术主体利益多元与法律公益确定、技术客体变动不居与法律相对稳定等两个方面分析了现代技术控制的法律困境,认为超越困境的关键在于技术与法律的协同,从方法论层面提出了超越困境的法律协同机制,指出协同机制主要靠技术行动者来实现,并从技术的构造分层角度从技术器物层、制度层和观念层等三个方面对法律协同机制进展了构建,为技术法律控制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可供选择的视角。关键词:技术控制;法律;协同机制技术的开展深入地影响着自然、人类和社会。由于技术负荷价值的双重属性,客观上需要对技术进展控制,而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无疑使技术与法律

2、具有了交流对话的根底,因此,科学、技术与法律(siene,tehnlgyandla,简称stl)也就自然地进入了sts研究领域群1。当前,人们对详细技术进展法律控制进展了广泛的研究,但在国内外sts领域中从整体上对技术法律控制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在对技术控制的法律困境进展反思的根底上,试图从方法论层面提出超越技术控制的法律困境的一种范式,为技术法律控制问题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可供选择的视角。一、现代技术控制的法律困境技术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有其自身的开展规律,而法律作为一种控制技术的手段,同样有其自身的作用机制。有效完成技术的法律控制任务,实现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开展,提出有效对策的前提是对技术控

3、制的法律困境的分析和解读。1.技术主体利益多元对法律公益确定的挑战现代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固然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是各个层面的技术主体的现实利益是技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技术主体在技术选择中存在着各种利益的冲突,这种冲突是技术主体基于技术利益差异和技术利益矛盾在实现各自利益的过程中发生的利益争夺。“各种利益之间之所以发生冲突和竞争,就是由于个人和这些集团、结合体或社团在竭力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需要和愿望时所发生的竞争。2正因为如此,针对同一技术而言,不同技术主体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那么不同技术主体“私益的价值选择与作为“公益的一种工具表现形式的法律判断之间必然产生矛盾。当然,由于法律所代

4、表的“公益具有相对性,这种矛盾表现的层次也不尽一样,主要表现为个人与团体,小团体与大团体,个人、团体与整个人类等各个层次之间的矛盾。技术主体在进展技术选择的过程中,有的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有的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有的出于社会开展的考虑;同时,技术选择的主体包括工程师、科学家、企业以及管理决策者、国家及其相关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社会公众等等,形成了不同利益集团的选择。在多元技术主体利益博弈的过程中,技术主体之间必然都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法律公益不会成为技术主体伦理考虑的出发点。同时,公共利益被视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法律是为实现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3。公共利益不限于物质形式,而且涉及精

5、神层面,包括文化、风俗、习惯等利益。不仅如此,受个体感觉和兴趣影响所形成的利益及其利益价值的认定,还会受不断开展的国家社会情形所左右,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变化和差异。因此,在法律上如何界定技术选择中的“最大多数、“公共,技术选择中“公益由谁来主张和维护,主张维护的边界又在哪里等等,在技术自身复杂性和技术主体利益多元的条件下,在法律框架内对公共利益进展明晰的法律界定困难重重。2.技术客体变动不居对法律相对稳定的冲突法律对技术的控制源于技术开展所衍生的社会关系,法律是对现实技术关系的控制,技术变革与开展必然先于法律的变革与开展,这表达了法律的相对稳定性品格。但法律的稳定性也导致了对开展中的技术控制的

6、滞后性,在技术的历史开展脉络中,从最早的技术标准到1474年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利法再到现代技术法律控制时代,法律对技术的控制总是滞后于技术的开展。这是技术与法律关系开展的必然,说明法律对技术的控制只能建立在实然的根底之上,尽管法律可以对技术开展进展预见性的控制,但是不能对尚未产生的技术社会关系进展控制。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莫里茨石里克(ritzshlik)所说,被认做是最终标准或最高价值的那种标准,一定是作为事实来自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生活的4。按照这样的逻辑思路,法律对技术的控制,将在技术不确定性条件下进展价值判断,不得不面对决定所产生的后果不同于决定时预测之后果的现实,很可能导致技术的法律控制无

7、法实现预期目的的困境。正如哈佛大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工程前主任梅塞纳(eanuelesthene)所指出:“技术为人类的选择与行动创造了新的可能性,但也使得对这些可能性的处置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5梅塞纳深入分析了技术的法律控制不确定性,但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了现代技术的变动不居性对法律自身稳定性的空前挑战。以日本数字技术的开展为例,现行日本?著作权法?在最初施行后10年内几乎没有修改。但是,从1984年至1999年进展了11次修改,这样频繁的修改,究其原委,大都是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影响所导致的。而随着知识社会的进一步开展,今后这样的倾向还会更加明显,修改的速度还会加快6。日本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修改是

8、适应数字技术的不断开展而作出的回应,这种修改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开展,其速度还会不断加快。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法律一方面填补了技术法律控制的“空白,但是频繁的法律修改明显对法律稳定性提出了挑战,使技术主体的行为预期变得不可确定。不可确定本是技术的“特权,但是这种“特权在技术法律控制过程中又转嫁给了法律本身,以稳定性为根本价值的法律反而变得不可确定。技术与法律的这种冲突加剧了法律自身的不稳定性,破坏了法律的自稳性品格,在这种必须面对的困境中,寻求一条可能获得法律和技术协调开展的途径是我们必须考虑的课题。二、超越困境的法律协同控制方法不管对于技术主体,还是技术客体,技术的法律控制似乎不可防止地陷入了科

9、林格里奇困境(llingridgedilea):试图控制技术是困难的,而且几乎不可能。笔者认为,之所以陷入技术的法律控制困境,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将技术作为一个巨系统,在试图翻开“技术黑箱的同时,无视了技术系统之外的社会系统(包括法律、伦理等)。人们将技术看做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将法律看做一个被动的静止的工具,技术和法律之间的信息交互之门关闭了,因此,试图超越技术控制的法律困境的钥匙,只有从“技术法律动态的系统中开启。1.技术与法律系统整合既然我们试图从“技术法律系统中寻求克制技术控制的法律困境的方法,那么,首先需要确认“技术法律系统具备耗散构造系统的特征。如前所述,在法律对技术的控制过程中,法律

10、分开技术,就失去了控制的根底和动力;技术分开法律,就失去了开展的方向,两者只有融为一体才能实现技术的法律控制目的。同时,现代技术的价值负荷和法律的人文属性,促使其与其他社会控制系统(如道德伦理、社会政策等)进展广泛的信息交流,这都决定了“技术法律系统的开放性。其次,技术与法律之间的矛盾使其始终远离平衡态。技术的法律控制最大的困境来自于技术开展的不确定性和法律开展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使技术亚系统内部在不断产生新技术的同时,也不断催生新的技术社会关系,客观上需要法律去调整和控制,使法律亚系统不断打破技术亚系统内部平衡态。再次,技术与法律之间的互相作用是非线性的。在技术的法律控制过程

11、中,假设“技术法律系统中各个要素是线性的(单一的、对称的、加和的),那么这个系统的要素组合就只会有量的增加,而不会有质的飞跃。“技术法律系统强调的是技术主体间的互相关联和协同共生,主要包括技术亚系统和法律亚系统之间相关技术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技术法律系统各主体与外部主体的交互作用,而这些交互作用成为“技术法律系统的动力构造。最后,“技术法律系统存在着明显的“涨落。在“技术法律系统中,由于技术亚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不断产生新的技术,首先打破了技术亚系统已形成的平衡状态,率先在该亚系统中产生了“微涨落。以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系统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该“涨落会涉及法律亚

12、系统,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竞争,即表现为技术法律控制过程所出现的矛盾,导致“涨落缩小甚至消失,使系统呈现为无序状态;他们之间也可能发生协同,即表现为产生支配技术的法律控制系统的序参量技术标准、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使“微涨落被迅速放大,转变为“巨涨落,使系统呈现为有序状态,推动“技术法律系统的构建和开展。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技术法律系统作为耗散构造系统的结论,为超越技术控制的法律困境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上的思路。2.技术控制的法律协同方法在系统的演化过程中,竞争和协同是互相矛盾和互相依存的,它们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使系统形成活生生的有序构造7。如前所述,“技术法律系统通过非线性的竞争和协同作用

13、实现动态平衡,技术与法律互相竞争,竞争的表现形式就是技术与法律之间的矛盾,使“技术法律系统“涨落缩小甚至可能消失,而没有“涨落,系统便无法实现动态平衡。但系统中存在竞争,就必然伴随着协同,协同作用的发挥使“涨落在互相叠加中得到了放大,促使“技术法律系统的动态平衡,按照这样的逻辑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走出技术的法律控制困境的关键,就是要在技术的法律控制过程中,实现技术与法律的互相协同。“技术法律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技术与法律需要不断进展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这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中,既包括技术亚系统、法律亚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也包括各自亚系统内部的新陈代谢,更包括“技术法律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换。但

14、我们论及的旨趣在于技术的法律控制实现,更多地侧重于技术亚系统和法律亚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略其他信息的交换。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系统与环境之间不断进展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得这种交换以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方式进展,并能调节与控制系统的状态和功能。而按照控制论的观点,控制就是对系统信息进展分析、比拟、判断的有组织有目的的过程。系统论、控制论的根本原理告诉我们,在“技术法律系统中,实现技术控制的法律协同的关键是法律(执行信号)信息与技术(被控变量)信息之间的有效交换,以实现增加技术正价值、抑制负价值的控制目的。因此,信息交换必然需要交换对话平台,由于

15、技术和法律的自主性决定了技术亚系统和法律亚系统有其特定的系统构造和“系统语言,对于技术来讲,法律不可能也不应该直接将“法律语言强加于技术亚系统中,否那么将造成技术亚系统的紊乱。那么这种平台如何搭建呢?技术和法律之间的信息交换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两个亚系统之间必然存在反响渠道,才能使施控系统(法律)实现对受控系统(技术)的控制,反响渠道是信息交换的载体,信息交换的实现主要是技术行动者通过反响渠道来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技术控制的法律协同机制的实现是由技术行动者通过反响渠道来进展“法律语言和“技术语言的转换,完成技术的法律控制目的的。例如,几乎所有兴隆国家都作出了类似规定:生命科学家在

16、从事有关生命科学技术研究工程时(特别是有关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的工程),必须从所获得的财政支持中,拨出5%的款项作为该工程成果伦理、法律对策的研究8。在这里,成立的技术研究工程小组就成为技术亚系统和法律亚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的载体,在这个载体中,既有懂技术的生命科学家,又有懂伦理、懂法律的伦理学家和法学家等等,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系统中的技术行动者。正因为载体的存在,使亚系统之间的对话成为了可能,假如从技术控制的法律意义来讲,就是制定出既反映社会公益,又符合技术规律的法律,进而将“法律语言再转换为“技术语言,保证引导生命科技沿着有利于人类公益的方向开展,那么两个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结果就是生命技术法律

17、的产生。三、技术控制的法律协同机制建构前面,我们阐述了技术的法律协同控制的一般理论,如何让理论成为一种现实的运作机制,是我们应该着力考虑的问题。既然技术的法律协同结果是技术法律的产生,那么技术法律的产生过程就是技术行动者之间不断进展信息转换的过程。但是,不同的技术会有不同的信息和能量,只有深入认识了技术的构造才能更好地实现技术与法律之间的信息转换。国内外很多技术哲学专家将技术分为三个层次,即技术器物层、技术制度层和技术观念层9。本文拟从此切入,讨论技术控制的法律协同机制。1.技术器物层的法律协同技术器物作为技术的物质性展现,位于技术系统的最外层,是物化了的技术。现代社会中的技术设备(技术器物)

18、假如不能正常运行,那么在人工构成的社会系统中那么很难按照社会公益的设想维持下去。在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hernbyl)核事故中,官方公布的第一份报告指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机组操作人员违规操作了核电站(技术器物)的技术指令和技术规程,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悲剧的发生10。因此,要保证技术设备(技术器物)正常运行,就必须使技术设备遵循一定的标准,否那么技术的不可预测性的负价值就难以得到遏制。在这样的条件下,技术器物与法律如何进展协同,关键是在技术系统中,参与技术器物层运行的技术行动者,包括技术器物的设计者、制造者、运行者之间互相协同,达成“共识,制定出技术标准或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就是对

19、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是一个平均的尺度,被公众所承受,具有强迫性或指导性功能11。作为“技术器物语言和“法律语言的协同结果技术标准(如环境的技术标准、网络的平安标准、航天器运行规那么等等),在技术系统中,标准着技术器物按照符合社会公益的标准进展运行,防止产生技术事故,符合社会对技术的理性期待。2.技术制度层的法律协同随着技术器物的产生、开展,技术在转化为现实消费力的过程中伴生着技术制度的产生。技术制度作为技术系统的中间层,一方面它由技术器物产生,另一方面又受技术观念层的制约。因此,如何设计好技术制度关系到技术系统自身的稳定性问题,可以说技术制度的法律协同作用在技术的法律控制过程中是根

20、本性的。技术制度直接表现为技术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规定着技术主体“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制止做什么。而法律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权利义务的一种标准,技术制度层和法律存在着对话的可能性空间,因此,技术制度层的法律协同的任务就是为技术主体提供一种范式,使技术制度层按照法律所提供的范式标准技术主体所从事的技术活动。而法律的制定过程就是技术行动者之间协商的过程,如?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条约?等等就是国家、国际组织作为技术行动者互相协商的国际技术法律,为技术制度层标准技术主体提供了有力的“法律语言。当然,由于技术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技术制度与法律协同的结果包括技术设计、

21、技术研发、技术应用、技术推广等技术过程中的各种法律,在技术制度层与法律进展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也相应产生了技术法律制度体系,包括技术进步根本法律制度、技术评估法律制度、技术研究开发法律制度、技术成果转化法律制度、技术贸易法律制度、国际技术合作法律制度、技术纠纷法律制度等等12,在不同技术社会关系中,标准着不同的技术主体的权利义务,保证了技术行动者自身的利益。3.技术观念层的法律协同技术观念层作为技术系统最内部的表现形式,是通过技术制度对技术器物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意识形态、技术理念,决定着技术制度如何设计、技术器物如何产生。库恩(thaskuhn)在?必要的张力?中提出了“科学共同体的概念,他指出,一种范式是,也仅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反过来说,也正是由于他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才组成了这个科学共同体,尽管这些成员在其他地方也是各不一样的13。由于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因此,技术也同样存在着“技术共同体。而技术观念层的法律协同就是技术共同体在技术的法律控制过程中形成一种技术理念,进而指导技术制度对技术器物发生影响。但是,一种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由于技术主体的层次性决定了技术行动者的层次性,不同技术行动者之间形成的“技术共同体是存在差异性的,因此,技术观念层的法律协同也同样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也决定了技术观念层的法律协同的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