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基于九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研究内容提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社会竞争日渐增大的情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全国的9个省(市、自治区)做了这次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11.90%。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
2、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该调查报告包括七个主要内容,分别是:文献综述、调查背景、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原因分析、对策研究、调查感言。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健康 一、文献综述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搜索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2004年到2007年的学术文献共计144篇,查阅08年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科学社会心理科学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学发展心理科学进展中国青年研究等国内最新的心理学刊物,对其中的观点进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得出以下文献综述:(一)近年来国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研究对象青少年主要是指十一二岁到二十一
3、二岁这个年龄范围, 基本上对应于初、高中和大学阶段,绝大多数的研究选择了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地区文献资料显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地区范围较广,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都有涉及。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进行,对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相对较少,而进行城市、农村比较的研究则为数不多。心理健康的标准目前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学者们仍存在争议,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姚本先心理学P466-468,将心理健康的标准归为以下八点: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完整;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也有部分学者采用如下十项
4、标准:1、较好的社会适应性;2、性格健全,没有缺陷;3、情感和情绪的稳定协调;4、智力正常;5、意志健全和行为协调;6、适度的反应能力;7、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8、注意的集中度好;9、完好的感知能力;10、思维健全。测量工具和方法国内目前应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最普遍的症状自评量表(SQL90)、宋维真、张建平的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周步成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 MHT) 量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 CSMHS)等等。在测量方法上,国内目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及相关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是因为它具有效率高、经济、省时等优点,而且目前的数据分析软件的
5、应用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利用问卷法。同时,为了更深入地作个案分析,也会辅之以访谈法等。(二)近年来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的成果:1、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从整体上看是基本良好的。大量的研究都表明80%以上的受测者心理健康水平在健康之列。如张岗英等运用 SCL- 90 量表对西北地区农村 545 名中学生进行的调查, 结果发现中学生存在一些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 被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一些问题也不能忽视。2008年4月10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公布了“2007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尤需关注,在青少年阶段(1218岁),心理健康指数随
6、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佳,初二、初三学生次之,高中生最低。2、在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中,因学习造成的心理问题位居榜首,主要包括学习压力、厌学、考试焦虑等。此外,人际交往压力,青春期心理问题,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等问题也不容忽视。3、从性别因素上看,不少研究显示,女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低于男生。4、从年龄层次上看,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初中生。面临毕业和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同学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三)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一般而言, 家庭、学校 ( 包括朋辈和老师) 及社会三者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但这些方面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精神健康所产生的作
7、用会有所不同。 1、家庭因素方面。有研究发现, 家庭支持与青少年精神健康水平有很强的相关性。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关系密切。2、学校因素方面。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为密切的因素是有关学习成绩或学习压力方面的。青少年精神健康状况与其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学习焦虑问题是目前初、高中生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3、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社区环境,交际圈都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经济的发展,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青少年网络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学生自身的某些因素,如外貌、能力、习惯等对其心理健康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四)既有研究的几点缺陷:1、受测
8、对象绝大多数为在校学生,而对社会上非学生的青少年群体研究较少。2、研究对象主要为城市青少年,而对农村青少年,特别是对城市、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比研究较少涉及。3、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后,需要配套进行后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以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手段,而国内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在这方面尚显不足。二、调查背景根据中国教育统计网2007分析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中在读学生人数为人,普通初中在读学生有人。这个数目庞大的群体长期以来扮演着“家庭中心”与“社会边缘”的双重角色。他们大多还未成年涉世未深,一面是家庭的焦点位置,受着父母长辈的疼爱,另一面是必须被动接受家庭社会的安排设置
9、,被告知着社会竞争的激烈,要面对高压的升学竞争。他们没有自己利益表达的直接代表和渠道,往往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包办”式的解决问题。2000年浙江金华少年弑母案震惊了全国。少年徐力因不满母亲严格管束竟然用榔头活活将母亲打死。其后引发的社会性的反思席卷全国,为中学生“减负”的政策出台,如何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在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
10、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
11、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这两项政策中的描述基本概括了当今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特点。从当今的社会现实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主要由学校和父母承担。但是受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以分数为重点,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三、调查过程(一)调查对象本次活动是针对全
12、国范围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我们共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各抽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它们分别是:天津、浙江、辽宁、山西、江西、湖北、内蒙古、宁夏、新疆。每个省又分别抽取城市高中、城市初中、农村高中、农村初中各一所学校的50名同学进行调查。(主要以访谈员的居住地为主就近选择)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19岁,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青少年年龄的准确界定,根据我国公安部门的统计标准,青少年的年龄界限定在13周岁至25周岁。考虑到调查的可操作性以及我们的财力、人力等因素,我们将调查的范围确定在初、高中阶段,并且主要面向初二和高二年级的学生,因为我们认为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能代表初、
13、高中学生的整体水平。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访谈72人,问卷收回1728份,其中有效问卷1518份。图3-1、调查对象区域分布图(二)调查方法及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学生自填问卷、统一指导语)和结构式访谈法,并在学生自习课上进行。我们采用的问卷是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诚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量表;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个测试量表。该问卷共 100 个项目,含 8 个内容量表和 1 个效度量表。八个内容量表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由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内容量表总分反映个体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同时,根据各分量表统计结果,可诊断
14、个体在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倾向与严重程度。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焦虑倾向的标准分即由八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相加而成,以此来衡量心理健康总体调查工具水平。共分三个等级:分数在 1 49 分之间为心理健康;在 50 59 分之间为心理状态欠佳或有心理问题倾向;在 60 分以上为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需要进一步分析并及早咨询或治疗。 = 1 * GB3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每份问卷前面单另附了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省份、市区、户口、性别、家庭结构、年级、学习成绩水平,及家庭经济状况,以此来进一步分析影响这八个量表的因素。另外,在问卷最后还附了三道有关性心理的题(问卷分析的时候单另分析,故不会影响原问
15、卷的信度和效度),设计这三道题主要是想初步了解城、乡青少年对性的了解程度,以及学校和家庭对孩子性心理的重视程度,以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提供某种参考。结构式访谈的问题主要是根据我们想要了解的、问卷中没有涉及到的,而又可能会对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成因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设计的。具体包括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压力来源、排解压力的渠道、社会心理,以及性心理等几个部分。四、调查结果(使用SPSS软件分析) (一)城、乡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健康(1-49分)欠佳(40-59分)严重(60-90分)总人数城市711(88.10%)6531807农村595(87.37%)5531681总人数13
16、06120621488占总人数的比例87.78%8.06%4.17%100%注:该表显示的人数小于有效问卷数量1518人,因为部分同学漏填了另附的“基本信息”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共 130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7.78% 。心理状态欠佳的学生共 120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严重的学生62人,以上二项合计182人,占总数的12.22%。其中,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11.90%。(二)其他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关系经过SPSS分析我们发现,户口、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够等因素对测验得分没有明显影响(P0.05),
17、性别对此有一定影响(P=0.05),而区域因素及学习成绩水平对得分有明显影响。区域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分析结果显示,东部、中部、西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率分别为11.37%、15.68、6.58%。对比可见,中部青少年心理压力最大,东部次之,而西部地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见下表)心理健康水平总人数健康欠佳严重区域东部343(88.63%)2915387中部484(84.32%)5832574西部511(93.42%)3517563总人数1338122641524卡方检验结果,11.3854.023(P=0.0230.05,区域对总分有明显的影响)2、
18、学习成绩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成绩水平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较大影响,总体而言,学生学习成绩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日趋激烈的学习竞争,以及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对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见下表) 心理健康水平Total 健康欠佳严重 学习成绩水平优240(93%)810258 良548(89%)5317618 中369(85%)4322434 差119(84%)1211142Total1276116601452卡方检验结果,21.4226.002(P=0.0020.05,学习情况明显影响到心理量表得分)(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内容量表上的分布与走向本次测
19、验中,在八个内容量表上分别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分布如下表:有效样本平均数标准差学习焦虑17197.402.965对人焦虑17164.272.123孤独倾向15332.472.256自责倾向15344.892.176过敏倾向15335.442.161身体症状15315.152.899恐怖倾向15302.782.521冲动倾向15303.412.335Valid N (listwise)1518 注:各分测验的解释:如果一个分测验的标准分大于等于8分,属高分,说明学生在该项目上有困扰或障碍,需要给予特别辅导。如果标准分3分,属低分,说明学生在该项目上正常。学习焦虑近年来,随着升学考试和
20、就业考试的难度增加,学生和父母都很关心学习。每天把学习挂在心上,担心被老师提问,上课时一直不放心,一有考试就怕得坏分数而无法安心学习,这些就是学习焦虑的表现。学习焦虑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对答卷进行统计,发现得3分以下为155人,占总数的9.0%,得8分以上为811人,占总数的47.2%,平均分7.4,(参见下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着学习焦虑的现象,接近高分的平均分也反映出在超过8分的学生中得分普遍较高,说明学习焦虑的程度非常高,近半数同学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学习焦虑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1558.89.0中等75342
21、.943.8高分81146.247.2总计171997.9100.0缺失值System372.1总计1756100.02、对人焦虑对人焦虑通常表现为: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说了什么就总想不开,受到批评总是闷闷不乐。这种在对人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的人具有退缩、过于老实、提心吊胆、没有魄力、不敢讲话等特点。 通过对答卷的统计,得分在3分以下的有639人,占样本总数的37.2%;得分超过8分的有122人,占样本总数的7.1%,平均分4.27分(参见下表)。从样本得分情况来看,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总体上是正常的,只有少部分存在高焦虑。对人焦虑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63936.437.2中等955
22、54.455.7高分1226.97.1总计171697.7100.0缺失值System402.3总计1756100.03、孤独倾向被父母疏远、娇生惯养、在家称大王在外懦弱的儿童,腼腆抑郁的青少年等都经常因孤独而烦恼。这类儿童和青少年,和大家一起做某件事时,由于技术差、经验不足,经常感到失败的威胁。因此,感到和大家一起玩还不如一个人玩。这样,就越来越不会和大家一起相处。当别人高兴地相互谈话时,就有一种我不仅不能参加,而且还被人家排挤的心情。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最后只要是人们聚集在一起,就会感到恐怖。这样,既想加入到伙伴当中去,又想避免在伙伴们面前出现失败,因而产生不安倾向。对有效答卷的统计表明,3
23、分以下有1116人,占样本总体的72.8%,超过8分的有60人,占总数的3.9%被试,平均分为2.47(参见下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绝大部分还是乐观开朗的,孤独倾向并不十分明显。 孤独倾向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111663.672.8中等35720.323.3高分603.43.9总计153387.3100.0缺失值System22312.7总计1756100.04、自责倾向所谓自责就是责备自己。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认为是他人的问题,而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称为自责倾向。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自责、自我卑视、自我轻蔑。这种状态是受悲哀和忧
24、郁情绪支配的,调节不好会极大地影响青少年自信心及积极人生观的建立。通过对答卷的统计,得分3分以下有392人,占样本总体的25.6%,得分超过8分的有185人,占总数的12.1%,平均分为4.89(参见下表)。数据反映出被测青少年自责倾向不是十分明显,大部分同学能正确看待失败。但仍有12%的同学在遇到挫折时,就怀疑自己的能力,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自责倾向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39222.325.6中等95754.562.4高分18510.512.1总计153487.4100.0缺失值System22212.6总计1756100.05、过敏倾向感受性太强,就连小事都放心不下,行动受到严重
25、损害的倾向,称为过敏倾问。对周围的噪声特别敏感,担心家属中有人会受伤,生病或死亡,决定事情不果断,即使做了好事也感到烦恼。日常生活中常说“那个人有点神经质”。这个“神经质”与这里所说的神经过敏大致相同。这种过敏倾向是随一般不安倾问的增大而增大的。而且过敏倾向强的人在各种场合下都容易感到不安。经过对答卷的统计,得3分以下为277人,占样本总数的18.1%,8分以上为280人,占总数的18.3%,平均分为5.44(参见下图)。说明有较多学生存在着严重的过敏倾向,仅次于学习焦虑,应当引起重视。过敏倾向 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27715.818.1中等97655.663.7高分28015.918
26、.3总计153387.3100.0缺失值System22312.7 总计1756100.0 6、身体症状强烈焦虑会引起生理反应,如,心跳、胸闷、头重、出冷汗、皮肤苍白、肌肉松弛、小便失禁等,这些称为焦虑反应群。正常人也会有这种焦虑反应,但大多数是发生在焦虑症中。特别是,慢性焦虑状态中容易出现肠胃障碍(胃酸过多、便秘等)、食欲不振、血压不稳、汗分泌异常、眼睛疲劳、头痛、失眠、疲劳等,而且对声音和光线过敏。本测验除了这种身体症状外,还包括身体某个部分是否有毛病,身体某个部分是否比别人难看,对身体缺陷不放心等,这些都能用身体症状的内容量表来测定。这些身体症状中,有的是“真正的痛”。一般是“真正的病”
27、和焦虑同时在起作用,或者是焦虑真正起作用的原因。特别是这些症状同时出现很多时,大多数焦虑在起作用,即原因在于焦虑。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得分在3分以下470人,占样本总数的30.7%;得分超过8分以上有310人,占总数的20.2% ,平均分为5.15(参见下图)。在所有内容量表中,身体症状属于得分焦虑状况较为严重的部分,平均分仅排在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之后。身体症状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47026.830.7中等75142.849.1高分31017.720.2总计153187.2100.0缺失值System22512.8总计1756100.07、恐怖倾向恐怖和焦虑通常是区别开来使用的。这里所说的
28、是,客观上一点不需要恐惧,主观上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恐惧,然而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这称为恐惧倾向。例如,只要登上高处就怕得不能站立,无缘无故地恐惧黑暗,晚上开灯睡觉等,都是用来测定这种倾向的。在1530份有效答卷中,得分在3分以下有989人,占到总数的64.6%,超过 8分的有83人,占总数的5.4%,平均分为2.78(参见下图)。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存在恐怖倾向,人数总体集中在低分段。恐怖倾向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98956.364.6中等45826.129.9高分834.75.4总计153087.1100.0缺失值System22612.9总计1756100.08、冲动倾向有时无缘
29、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想死,这些称为冲动倾向。这种想干危险的事或愚蠢的事的观念,是因为内部具有焦虑倾向而产生的。1530份有效答卷中3分以下有856人,占到总数的55.9%,8分以上的有81人,为总数的5.3%.平均分为3.41(参见下图)。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不存在冲动倾向,人数主要集中在低分段。但这并不代表该问题不重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和自杀率不断攀升,很大原因在于现在的孩子心理脆弱、遇事易冲动,不考虑后果,所以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冲动倾向不容忽视。冲动倾向 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85648.755.9 中等5
30、9333.838.8 高分814.65.3 总计153087.1100.0缺失值System22612.9 总计1756100.0 9、小结本次调查心理问题检出表内容量表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有一定心理问题倾向,其中严重者的分布依次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等方面,应当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四)性别因素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参见下表)性别数量平均值标准差Std. Error Mean学习焦虑女8067.702.918.103男8767.112.995.101对人焦虑女8054.452.021.071男8744.092.205.075孤独倾向女7202.342.
31、218.083男7762.602.285.082自责倾向女7215.062.190.082男7764.772.154.077过敏倾向女7205.462.115.079男7765.442.200.079身体症状女7195.472.857.107男7754.882.914.105恐怖倾向女7183.172.503.093男7752.402.463.088冲动倾向女7193.532.315.086男7743.282.341.084T检验结果:Tp学习焦虑4.096.000对人焦虑3.448.001孤独倾向-2.185.029自责倾向2.619.009过敏倾向0.217.828身体症状3.920.00
32、0恐怖倾向5.955.000冲动倾向2.024.043通过对以上两表,我们可以发现: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在性别方面具有差异;而过敏倾向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除孤独倾向男生高于女生外,其余各项得分女生普遍高于男生,说明了女生焦虑问题的严重性。(五)户口因素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参见下表)户口NMeanStd. DeviationStd. Error Mean学习焦虑城市9107.312.889.096农村7737.513.058.110对人焦虑城市9094.292.106.070农村7714.232.152.077孤独倾向城市8102.632.337
33、.082农村6872.302.144.082自责倾向城市8104.732.047.072农村6885.122.309.088过敏倾向城市8095.422.171.076农村6885.502.153.082身体症状城市8095.182.890.102农村6865.152.912.111恐怖倾向城市8092.682.438.086农村6852.882.602.099冲动倾向城市8093.422.240.079农村6853.402.447.093T检验结果:TP学习焦虑-1.344.179对人焦虑.583.560孤独倾向2.838.005自责倾向-3.426.001过敏倾向-.768.443身体症状
34、.187.852恐怖倾向-1.486.137冲动倾向.196.844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户口对孤独倾向、自责倾向有明显的影响(t0.05);而户口因素对其他心理指标影响不大。分析发现,城市青少年比农村更为孤独;而农村青少年则更容易产生自责感。(六)家庭结构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我们把单亲家庭或者孤儿当作家庭结构不完整,以此对比家庭结构完整的样本进行研究。此外,还特别探究了兄弟姐妹对孤独倾向的影响。分类有效样本平均数标准差学习焦虑不完整家庭787.532.957完整家庭15937.402.965对人焦虑不完整家庭783.972.245完整家庭15904.282.115孤独倾向不完整家庭742.86
35、2.217完整家庭14112.452.246自责倾向不完整家庭744.432.041完整家庭14124.932.180过敏倾向不完整家庭745.082.157完整家庭14115.482.154身体症状不完整家庭744.702.744完整家庭14095.192.912恐怖倾向不完整家庭742.532.462完整家庭14082.812.528冲动倾向不完整家庭743.151.914完整家庭14083.422.349“是否为完整家庭”的T 检验结果如下:TP学习焦虑.377.706对人焦虑-1.258.209孤独倾向1.545.123自责倾向-1.925.054过敏倾向-1.563.118身体症状-
36、1.407.160恐怖倾向-.934.351“有无兄弟姐妹”的T 检验结果如下:TSig. (2-tailed)对人焦虑-2.407.016自责倾向-3.834.000过敏倾向-2.834.005身体症状-2.215.027我们发现,家庭结构对各项心理指标均无明显影响。特别的是,“有无兄弟姐妹”对孤独感没有影响,但是对对人焦虑(t=-2.407,p=0.0160.05)、自责倾向(t=-23.834,p=0.0000.05)、过敏倾向(t=-2.834,p=0.05)、身体症状(t=-2.215,p=0.0270.05) 会产生一定影响。(七)家庭经济状况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参见下表)F 检
37、验结果如下:FP学习焦虑1.461.223对人焦虑.357.784孤独倾向1.672.171自责倾向3.688.012过敏倾向3.315.019身体症状.829.478恐怖倾向3.519.015冲动倾向1.177.317自控倾向.870.456通过分析发现:家庭经济济状况对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有明显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图看出他们的差异:图一、家庭经济状况与自责倾向的关系 图二、家庭经济状况与过敏倾向的关系 图三、家庭经济状况与恐怖倾向的关系(八)学习成绩水平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F检验结果如下:FSig.学习焦虑5.373.001对人焦虑3.063.027孤独倾向1.688.168自
38、责倾向2.219.084过敏倾向8.017.000身体症状2.421.064恐怖倾向.689.558冲动倾向2.932.032自控倾向2.469.060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学习水平对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有明显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下图看出这些心理指标由于学习水平的差异而出现的差异:图一、学习水平对学习焦虑的影响图二、学习水平队对人焦虑的影响图三、学习水平对过敏倾向的影响图四、学习水平对冲动倾向的影响(九)区域因素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F检验结果为:FSig.学习焦虑9.002.000对人焦虑13.195.000孤独倾向7.548.001自责倾向10.073.000过敏倾向14.2
39、73.000身体症状2.593.075恐怖倾向1.988.137冲动倾向1.176.309自控倾向.953.386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区域对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有明显影响。具体差异见下图:图一、区域对学习焦虑的影响图二、区域对自责倾向的影响图三、区域对过敏倾向的影响图四、区域对对人焦虑的影响图五、区域对自责倾向的影响(十)性心理调查结果1、青少年对 “性”方面的知识是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自我评价) 人数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不是52546.1 是61453.9 总计1139100.02、学校或家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重视程度 人数有效值比例很重视14712.2比较重视237
40、19.6不太重视48940.5一点也不重视33527.7总计1208100.03、青少年通常了解性方面知识的渠道了解性知识的途径数量有效百分比长辈或老师的讲解20116.7同学之间的交流44637.1看书或上网35329.4没有26422.0有效样本1201100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自认为对性方面知识有比较多的了解的青少年只占到了调查总数的46.1%,而孩子们普遍认为家庭和学校不重视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教育,而他们多是通过与同辈群体交流、上网、看书等方式了解性知识。可见家庭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方面明显滞后,而性是一门科学,及时地对青少年加强这方面科学知识的教育,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41、 2 * GB3 如:(1)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发育的日臻成熟,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现象,如能及时进行性教育,男女青少年就能正确对待、处理这些性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这对于促进他们身心正常发展,防止性生理和性心理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培养性道德。在青春期及时进行性教育,有利于引导青少年遵守性爱、性行为的社会道德,做一个性道德高尚的人,可有效防止早恋,婚前性行为,少女怀孕及性变态、性犯罪等问题的发生。 (3)有利于预防性疾病。男妇生殖器官的各种疾病和性功能障碍,绝大多数是由于不注意性生理和性心理卫生引起的。对青少年加强性教育,就能防患于未然,大大降低婚后性疾
42、病和性障碍的发生率。(4)有利于未来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性生活和谐美满与个人、婚姻、家庭、社会都有密切关系。一些已婚青年的精神痛苦、夫妻不和、婚外恋以至家庭解体,以及因此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在很多情况下,都与青少年从小缺乏必要的性教育有关。 (5)有利于预防青少年的性罪错行为。加强性科学知识的指导和教育,可以抵御黄色淫秽读物、音像制品和西方社会“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潮对青少年的诱惑和腐蚀,有效防止青少年性犯罪的发生。 4、区域因素对性知识了解的影响性知识是否了解 不是是区域东部数量131200 百分比39.6%60.4% 中部数量168215 百分比43.9%56.1% 西部数量22619
43、9 百分比53.2%46.8%由图可知,西部地区不了解性知识的人最多,有超过一半的人表示自己不是很了解这方面的知识。5、男、女青少年对性知识的了解情况由图可知,不了解性知识的女生的明显多于男生。 6、城市、农村青少年对性知识了解情况的对比由图可知,农村中不了解性知识的青少年的百分比高于城市。(十一)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由于我们自身经验、条件和水平有限,本次调查存在很多缺陷。首先,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我们只是凭主观判断选取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较能代表”该地区经济、文化,及水平的省份。对于学校的选择,也多是根据调查员所在地就近选择。所以,不一定能够十分客观地反应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第二
44、,在问卷“基本信息”的设计上,个别信息显得比较“牵强”。如:我们想要了解城市及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但是以“户口”作为划分标准显然不够科学,事实上存在很多农村户口的学生在城市学校就读的现象等等。第三,在有关“性心理”的调查上,类似于“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家庭、学校对性教育的重视程度”的问题,显然缺乏客观标准,每个学生都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进行作答。第四,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量表的填写情况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程度的划分有不同标准。大多数资料都以65分为界划分为2个等级的,也有以50、60为界划分为共分3个等级的。我们觉得划分3个层次区分度更明显些,可
45、以更加全面地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趋势,故选择了后者。第五,在“文献综述”部分我们提到,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多局限于在校学生,很少涉及“校园以外”的青少年。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没能克服。除了以上五点,我们的调查不可避免的还会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对此表示遗憾和抱歉。五、原因分析在调查之前,我们的研究假设是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差于城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因为考虑到在基础设施,社会关注等方面的因素。但研究结果表明在某些方面如孤独倾向,自责倾向方面城市户口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更加不佳。因此,我们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学生个体)两方面来探讨引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一)外部
46、因素 学校教育环境因为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偏高,在调查总体中共46.2%的学生呈现出较高的学习焦虑。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一般都是围绕学习焦虑引起的。而造成学习焦虑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受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作为在校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因此受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较大。现在的学校教育基本上都会把教学单元分为平行班和实验班。主要是按学生成绩来划分。首先从升学程序上就给一部分学生造成压力;其次,在实验班一般会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把平行班中表现良好(主要是学习成绩)的同学选进来,而把实验班中表现不好的同学归入平行班。当然,这个制度在原则上是为了激励学
47、生好好学习,给平行班的同学一个机会平等的起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施加了压力。每次考试都是一场“竞技”。再次,在中学,一般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备受教师的青睐,身心发展都备受关注,在某些发面都享有优先权。如好多学校的班级都以学习成绩来排列班级的座位。成绩排名前列的同学有优先选择座位的权力。这一切都给学生带来压力,要努力通过学习或者是成绩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而且一般而言,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心理状况都呈现健康状态。因为他们在与人交往等方面更有自信。而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面临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为严重。这是因为他们处于中游,面临向上进步或者向下退步的阶段。他们承担了更大的心理压力。而这部分学
48、生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2、家庭成长环境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在无形中就塑造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如果家长从小就给子女灌输学习第一,或者每次依成绩来作出奖罚,会带给学生一种观念:分数就是一切。学生学习焦虑偏高的另一个原因自于家庭。现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极其严重。通常不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给子女买课外练习,让子女参加各种学习班,促使了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从而形成焦虑。再者,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轻者骂,重者打,更加深了学生的学习焦虑.特别是很多家庭,为了子女能一心一意地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什么家务都不要子女承担。在调查中
49、,有好多同学都承认自己的袜子都是由父母洗,这里面不乏17、18岁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很容易形成自责倾向,因为认为家庭已经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所以他们更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把失败和过失归咎于自己。并且可以看出城市的学生的自责倾向明显大于农村的学生。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理解为城市的学生更容易对父母产生依赖。现在的城市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由于受到父母过度保护、过分照料,容易使他们形成依赖性强, 缺乏独立性的性格,特别是随着现在的隔代教育导致的依赖性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的情况普遍存在。 父母娇生惯养、爷爷奶奶的过分保护、照料,促进了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现
50、象太多出现,从而提高了凡事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差等心理问题形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还发现家庭结构中有无兄弟姐妹对自责倾向也有明显影响。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有多个兄弟姐妹的家庭中,由于父母的关注的分散,不容易使孩子产生对其的很强烈的依赖性。反之则向上面说的,独生子女会受到父母百分百的关照。而且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很多人更容易选择和兄弟姐妹沟通交流,而不是父母,因为他们更能体会自己的经历。3、社会发展环境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之所以造成学校和家庭过多的重视智力培养而不是能力培养,还是由于社会发展环境在起着作用。面对现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文
51、凭、学历在就业中起着主要作用,而这就给学校教育和家庭培养提供了一个方向:读好书、上好的大学,从而围绕这个指挥棒展开一系列活动。特别是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与招生率也只能通过升学率来作宣传。而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环境在起着作用。此外,社会环境还给青少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了其它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社会普遍公德意识低落;社区中邻里关系冷漠;网络的崛起提供给青少年接触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口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画面,但对于是非观念还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认识到或者抵制这些不良影响都是很困难的。4、区域发展环境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区域发展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总体趋势呈现为中部的青少年在这
52、八个效度量表上得分都较高,而东部和西部的得分相比较低。这个现象也不容忽视。因为在东部,区域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各种资源都比较丰富,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东部青少年从小面临的升学压力较小,家庭成长环境相较其它区域更为开明和多元化,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比较好。而西部呈现出来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好。这是因为西部首先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其次因为西部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突出。在条件较差的地方,教育设施不完备,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地对受教育程度的关注也就是不很强。而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这些调查地也是西部发展较好的市镇,因此进入学校的青少年相较起来升学压力就较小,
53、因此不会有中部学生那么大的压力。同时国家对少数民族都有政策倾斜,如高考加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学生的压力。也就使学生在其方面发展较好。而作为中部地区的青少年,首先是各种资源不如东部地区那么发达,并且升学人数又大于东部和西部。这从近年来出现的“高考移民”现象也可看出。因此使中部的青少年面临更大的压力,而学习焦虑无疑又形成其他方面发展的障碍。5、同辈群体环境现在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在升学上户口因素的分歧已经不是很明显。很多农村户口的青少年一般从小就在城市的学校就读,因此已经融入了这个环境。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是从初中或者高中才选择在城市的学校就读,并且通常都是在学校住宿。这就形成了一个同辈群体之间的
54、融入问题。表现为户口因素在青少年的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上都有影响。农村户口的青少年,一般有更强的自责倾向,而城市青少年表现为更强的孤独倾向。而在这两个群体融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磨合会对心理健康形成一定的压力。农村户口的青少年习惯上比较注重节约。而城市青少年在花钱上就比较大手大脚。如朋友生日时一般会互送礼物;无形中就会给农村的青少年造成压力。有时候为了从表面上消除这种压力,会为了所谓的面子而作一些自己承受能力之外的事,由此导致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同辈群体间这种潜层的观念意识差异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二)内部因素1、性别因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性别因素在这八个量表上显示出了差异。总的说来是
55、女性的得分要比男性高。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这说明了女生焦虑问题的严重性。对女生比男生更焦虑的原因国内外曾有不少研究,如国外流行的社会角色期待理论认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对女生的要求更高,女生的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社会道德,因此女生想得较多、焦虑水平也较高;相对来说,社会对男生的要求不怎么高 。除了社会角色的期待作用外,女生比男生更为焦虑的原因应该和高年级女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关。女生比男性较早进入青春期,但她们还不能完全自然地接受这一切,因此会引起焦虑、自责、恐惧等反应 。女孩子虽然观察问题较细致、全面,但也比较斤斤计较,过分要求别人完善,并且比较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相对男性
56、而言,更容易表现出“多愁善感”的情绪;并且更容易和他人来比较自己,若看到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就易产生自卑心理。另外,女孩子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不如男孩,都可能使女生产生比男生更重的焦虑。2、性格因素 毫无疑问,性格因素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的中起着重要作用。总的来说,性格外向的青少年比性格内向的青少年有着更健康的心理。虽然他们面临着同样的压力,但因为性格的因素,性格外向的同学更容易去积极主动地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性格内向的同学更倾向于把问题留给自己,独自烦恼。即使学校里有着心理咨询室,性格内向的同学也不愿意去接受这种咨询。如何能让这些同学迈出这关键的一步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六、对策研究(一)青
57、少年自身学生时期,正值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心理也极不稳定,对社会事物的反映也最为敏感。青少年内在的心理冲突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青少年心理发展正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达到成熟,个性心理中,既存在积极面,又存在消极面,积极与消极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一旦对这种冲突解决引导不够,就会导致心理问题。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渴望走向独立生活,强烈要求社会对他们予以承认,自信心,自尊心,独立意识大大提高,然而由于各方面主观因素的制约他们只要求独立的想法,而无独立的行动,他们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们根本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处理好一系列复杂问题,又不得不表现出
58、依赖行为。同样,这个时期,青少年既想找到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角落,又害怕孤独,期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共鸣知己;他们既进入第二性征发育时期,使性生理急速发育趋向成熟,又不得不处于早熟与迟自立的二难境界之中;他们既由于对生命成长的挚爱而高度兴奋,又不得不面对由于自身社会经验及认识水平未达到真正独立,正确调节自身行为的事实。这就决定了青少年时期是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过失的危险年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极易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以及孤独,寂寞,空虚,困惑,焦虑,过度自卑等心理。因此,作为青少年自身,应当摆正心态,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寻找沟通渠道,加强对自身的自我认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处理好与父母
59、、老师、朋友之间的关系。(二)家庭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课堂,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子女对父母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在思想和作风上就存在一定问题,他们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家庭
60、方面讲,使得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途径有:1、沟通让孩子心理更健康作为父母一定要注重跟孩子的沟通,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很多青少年都存在和家长沟通有障碍的情况。由于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父母平时要跟孩子多沟通交流,要注意观察生理和心理变化,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孩子传播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同父母建立了良好信任关系,孩子自然就会压力小一些,而且当孩子面临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的时候也会主动找父母寻求帮助,通过父母帮助及时解决问题。2、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助于青少年良好心理的形成如家庭和睦、父母有修养,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活泼开朗,有良好的品行。反之,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家开放大学《个人理财》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 2025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公需科目弘扬时代精神,凝聚前行力量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交通拥堵动态干预机制考核试卷
- 照片墙的数字印刷技术探讨考核试卷
- 2025年度北京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考试及答案(A卷)
- 传感器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
-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无答案)
- 《电子陶瓷概述》课件
- 分田协议书范本2024年
- 《铁路轨道维护》课件-曲线方向整治
- 工业自动化设备智能化改造方案设计
- 住宅小区综合管网工程施工方案内容完整
- 保时捷订车合同范例
- 管道闭水试验(自动计算)
- 微专题讲义:零点差问题-解析版
-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件-宋霜-最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