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制度史_第1页
世界政治制度史_第2页
世界政治制度史_第3页
世界政治制度史_第4页
世界政治制度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界政治制度史2课程考核方式第一讲 导言一、什么是政治制度? 通常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的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是指本国社会性质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制度。二、西方政治制度分类的历史考察1 、二元君主立宪制(二元君主制)2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制)3 、议会共和制4 、总统制5 、委员会制6 、法西斯独裁政体三 、建立政治制度的几种方式革命:改良:政变:复辟:全面修改宪法:第二讲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希腊雅典的奴隶制民主制二 、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希腊雅典的奴隶制民主制爱琴文化(BC2000BC1200)荷马时代(

2、BC11世纪BC8世纪初)奴隶主民主制的成熟期(BC8世纪BC2世纪) 斯巴达&雅典 雅典: 1、提修斯改革(BC8世纪) 2、德拉古改革(BC621) 3、梭伦改革(BC594) 主要内容: 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奴隶制; 按照财产取代职业和地位划分民众为四 个等级; 设立四百人会议取代贵族会议作为权力的 核心;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促进工商业发展以满足工商业阶层的要求。 意义:民主政治初露端倪4、克里斯提尼的改革(BC509508): (1)以10个地域部落代替4个血缘部落; (2)改400人会议为500人会议; (3)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4)实行贝壳放逐法。5、伯里克利改革(BC44

3、3429): (1)职位开放; (2)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3)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和作用,削 减贵族会议和执政官的权力; (4)所有官员一律实行“津贴制”。二 、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13罗马的起源: 关于罗马建城立国的传说 历史分期:王政时代(前8世纪中叶6世纪初) 原始社会解体向国家过渡的时代共和国时代(前6世纪前31年) 罗马奴隶制城邦史(发展和完善 全盛 解体)帝国时代(前31年公元476年) 专制主义统治 1、王政时代 塞尔维乌斯改革主要内容: 一是部落重组,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吸收平民进一步融入罗马社会; 二是按照财产划分罗马人的社会等级,确定不同社会等级的相应兵役; 三是设立新

4、的公民大会即森都里亚大会,取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库里亚大会。 2、贵族共和制时期基本权力结构:最高执政者元老院(国家权力的中枢机构)人民大会3、帝制时期(略)特点:皇帝大权独揽;逐步建立对皇帝负责的官僚制度;庞大的行省管理网络;皇位继承混乱。第三讲 英国政治制度的嬗变一、中世纪英国议会的起源二、 1688年以后英国议会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一、中世纪英国议会的起源 1215年6月,大宪章的签署核心: 其一,国王不能超出惯例向封臣征收额外的捐税; 其二,不经法庭判决,任何人不能被逮捕、监禁或者处以罚金。历史意义: 明文规定了对王权的限制1236年,“议会”(Parliament)一词 的出现

5、1295年,模范议会(爱德华一世)14世纪中叶,议会演化为上下两院1430年,第一部选举法的颁布二、 1688年以后英国议会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权利法案”(1689年10月)“叛乱法案”(1689年)“三年法案”(1694年)“嗣位法”(1701年)2、立法程序和下院主导地位的确立立法程序的步骤: (1)提出议案; (2)一读; (3)二读(立法中最重要的一步); (4)委员会审议; (5)三读; (6)提交上院审议; (7)呈递国王批准并正式颁布。下院主导地位的确立: 上院的否决权 延搁权3、两党制 辉格党(Whigs) 托利党(Tories) 自

6、由党 保守党 (Conservative Party) (Libdral Party) 工党 保守党 英国两党制长期存在的原因(P123) 第一,英国的选举制度有利于两党制的稳定。 第二,传统的保守主义对英国两党制的长期存在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集中制和严格的政党纪律是两党制稳定的基本保证。 第四,两大党在政策和立法上的趋同性是两党制稳定的重要基础。 第五,两党制的历史传统排除了两党或多党合作的联合政府。第四讲 法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世纪法国专制君主制极其特征二 、 法国宪政的历史沿革一、中世纪法国专制君主制及其特征封建君主制(9世纪11世纪)13世纪末,王权逐步强大路易十四(1643171

7、5)时期,专制君主制发展到顶点法国专制君主制的特征: 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国王独享立法权 控制教会 建立庞大的常备军二 、 法国宪政的历史沿革1、从专制君主制到第四共和国:1789年8月通过的人权宣言1791年通过法国第一部宪法,即1791年宪法,这也是欧洲第一部成文宪法1792年8月,法国历史上的第一共和国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70年9月,第三共和国成立2、第五共和国及其特征: 戴高乐体制(P331-333) 既不同于原来的议会制,又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实质上是“半总统半议会制”。第五讲 美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一、独立前后政治制度的演变二、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制度的 主要内容

8、与特点三 、美国的政党制度一、独立前后政治制度的演变1 、殖民地时期的政治制度(1)特许(自治)殖民地两院制(2)业主殖民地两院制(除宾夕法尼亚外)(3)王室殖民地两院制2、邦联制 1777年11月15日通过邦联及永久联盟条例,1781年正式生效。根据这个条例,13个州自愿结为一个联盟国家。第一次正式采用“美利坚合众国”的名称。规定邦联议会有高于各州的权利(包括决定战争与和平、派遣和接受使节、与外国缔结条约、统一度量衡等)。它肯定和保留各州的主权。3、 联邦制的建立1787年5月,制宪会议1789年3月4日,联邦政府成立 松散的邦联 统一的联邦制国家二、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制度的主要内容与特

9、点1787年5月25日9月15日,费城 正式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1790年,国会通过宪法十条“补充条款” (又称“人权法案”)1789年以后的补充和修正:1、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立法权国会(参、众两院) 行政权总统 司法权联邦最高法院和国会设立的法院2、总统在三个权力机构中的中心地位3、联邦制 特征:(1)中央政府与州政府的存在及权力范围由宪法规定,受宪法保护。(2)联邦是真正的国家,各邦无国家的资格,各州无权退出。(3)中央与各邦的权力来自人民,不来自对方。“列举权力” & “保留权力” 专有权力 & 共享权力三 、美国的政党制度1、 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党派性总是在涣散人民的议会,削弱政

10、府的行政机构。它毫无理由的妒忌和虚假的警报使社会动荡不安,它点燃一方的仇恨之火反对另一方,甚至煽动骚乱和暴动。” 华盛顿2、 政党的组织与活动(略)联邦党(汉密尔顿,1816年消亡)民主共和党(麦迪逊&杰弗逊,1828 年改名民主党) 青年共和党(1824年产生, 1836年称辉格党, 1856年开始称共和党)第六讲 德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一、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二 、近代统一前后的德意志国家制度三、魏玛共和国宪法制度四 、德国的基本法的原则和主要 内容一、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1、“选举君主制” 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了一项重要的帝国立法金玺诏书,正式从法律上明确了德国的皇帝选举制度。2 、

11、普鲁士的军事官僚制度 1701年,勃兰登堡普鲁士正式称为普鲁士王国。弗里德里希一世(17131740)的改革: (1)1733年,募兵制变为区域征兵制 (2)成立“总理事务院”(财政经济和军队事务)二 、近代统一前后的德意志国家制度1、1815年的德意志联邦体制 “德意志联邦条例” 联邦是德意志各主权邦、自由市的一个持久的不可分割的联合体,各邦不能自由退出,各邦的独立性不可侵犯。 2、法兰克福国民议会(P205-207) 1848年5月18日,主要任务是解决德意志统一及其政体问题。1849年3月,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选举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为帝国皇帝3 、1871年的德意志帝

12、国德国式的君主立宪制1871年4月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的首脑为“德意志皇帝”,代表国家,有权宣战、媾和、结盟、接受和委派大使。立法机构由两院制议会构成(联邦议会&帝国议会 )。三、魏玛共和国宪法制度1、魏玛共和国诞生的背景一战中德国战败,使德皇专制的旧体制无法再继续维持下去十一月革命的爆发,把德国社会民主党推到了政治前台2、魏玛宪法(P219-221) 1919年, 魏玛(1)内容:规定德国为共和国德国仍为联邦制,采用三权分立的原则: 立法权联邦议会 行政权联邦总统及政府 司法权联邦法院(2)特色: 给予总统极大的权力 民主性(3)意义: 完成了德国由皇帝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到议会民主制的转变。四

13、 、德国的基本法的原则和主要内容1、原则:民主制原则联邦制原则社会法制国家原则2、基本法的主要内容 规定联邦德国是一个资产阶级议会制联邦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权联邦议会 (联邦参议院 & 联邦议院)行政权联邦政府(联邦总理&各部部长; 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司法权联邦法院第七讲 日本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政治制度 的发展二、明治宪法体制三、战后日本的议会制一、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政治制度的发展1 、大化革新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公元646年,孝德天皇中央政府: 两官(神祗官、太政官) 八省(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 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和宫内省) 一台(弹正台) 五

14、卫府(卫门府、左右卫士府、左右兵卫府)2 、武士社会的发展与幕府政治 1192年,源赖朝(征夷大将军),镰仓 镰仓幕府时期(11921333) 幕府军事独裁政权 德川幕府时期(1603-1867)顶峰 3、幕藩体制(P241-243) 指幕府控制大名藩国和统治广大民众的一整套封建统治制度。特点: (1)幕府统治机构健全,将军独裁,天皇丧失实权; (2)幕府对全国的大名实行强有力的控制; (3)对外实行锁国政策。二、明治宪法体制1、明治维新运动(略)2、明治宪法的主要内容: 确定天皇主权; 规定了国民通过议会参与国家政治的有限途径。形式上承认国民在“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集会、结社等自由规定

15、设置议会(贵族院和众议院的二院制)规定实行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分别属于议会、政府、裁判所)3 、近代天皇制 两重性:既有浓厚的专制性,又有一定的分权和宪政性质。 核心:天皇 内圈:元老、枢密院议长和内大臣 外圈:内阁、议会和军部三、战后日本的议会制 1、日本国宪法的制定及其特点 1946年11月正式公布,特点: (1)确立了国民主权的原则 (2)天皇地位象征化 (3)和平主义原则 (4)尊重基本人权的原则2、国家权力结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是国 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唯一 的立法机构内阁行使行政权(首相负责制)最高法院拥有对法律和政令的“违 宪审查权”3、政党制度 战后:多党制自由

16、民主党(简称自民党): 1955-1993年长期执政其他:社会党、公明党、民主社会党、共产党等 “五五年体制”(P372-374)第八讲 俄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俄罗斯的沙皇制度二、俄罗斯的联邦制一、俄罗斯的沙皇制度1、等级君主制阶段的沙皇制度2、专制君主制的沙皇制度 彼得一世的改革专制君主制的确立3、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沙皇制度 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略) 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二、俄罗斯的联邦制1、俄罗斯宪政的发展演变(1)独立国家阶段: 1918年,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 ,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最高权力机关: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 最高立法、监督

17、机关: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 最高执行机关:人民委员会(2)苏联加盟共和国阶段(1922-1991)1924年1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特别规定了苏联与各加盟共和国的关系和权力划分。1936年,确认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它还规定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3)苏联解体后的阶段1992年修改宪法:更国名为俄罗斯联邦;国家性质为主权的联邦国家;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规定俄罗斯的经济基础不再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1993年12月,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俄罗斯是共和制的民主联邦法制国家,承认并保护私有制,规定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建立法国式的总统制,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2、俄罗斯的联邦制联邦主体:

18、89个(包括21个共和国、6个边疆区、49个州、1个自治州、2个联邦直辖市、10个民族自治区)联邦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各联邦主体权利平等; 第二,各联邦主体协商合作; 第三,联邦主体之间的纠纷由联邦总统和联邦法院解决3、俄罗斯联邦议会两院制:联邦委员会 & 国家杜马共有权限:立法权、监督政府权、弹劾总统权国家杜马的专权:对联邦政府的组建和活动的监督权;任免权;大赦权。联邦委员会的专权:对俄罗斯联邦总统的部分职权实行监督;任免权;联邦主体间疆界变更的批准权。4、俄罗斯联邦总统与联邦政府 “俄罗斯联邦总统由俄罗斯联邦公民按照普遍、平等、直接的选举制,并采用无计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 俄罗斯

19、联邦宪法联邦总统的职权:(1)保障宪法实施;(2)参与立法活动;(3)广泛的执行权力(外交权、军事权、任免权和提名权等);(4)特赦权;(5)有权解散国家杜马;(6)荣典权。三、苏联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演变 (p275-282)(一)背景: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尤其是“斯大林模式”的诸多弊端。(二)内容及意义:1、赫鲁晓夫对苏联政治体制的改革(1)批判个人崇拜,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集 体领导制;(2)整顿国家安全机关,平反冤假错案;(3)改组调整党和政府组织;(4)改革干部制度;(5)改组监察机关;(6)提高社会团体的地位和作用。2、勃列日涅夫对苏联政治体制的改革(1)批判赫鲁晓夫的个人专断,加强集体

20、 领导;(2)扩大苏维埃权力,加强苏维埃的作用;(3)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4)改革干部制度。3、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1)民主化的纲领目标;(2)实行公开性原则和推行人民自治是实 现民主化纲领的两大支柱;(3)党政分权、恢复苏维埃的全权地位、 改革干部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4)改革国家机构和调整社会职能。第九讲 西方国家的宪法一、宪法的基本理论二、宪法的内容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四、宪法的基本原则一、 宪法的基本理论1、宪法的概念与本质 宪法(constitution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政权如何活动和组织的最重要法律。特点: 根本性和最高性; 广泛性和原则性; 适应性

21、和相对稳定性。2、宪法的结构与分类结构: 一般包括序言、正文和一般规定三部分。分类: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钦定宪法、协定宪法与民定宪法二、宪法的内容1、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2、国家的基本经济文化制度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国家机构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英国: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美国:独立宣言邦联条例联邦宪法法国: 自1791年以来,已先后制定11部宪法近代资本主义类型宪法的发展状况: 普遍开展立宪运动现代资本主义类型宪法的两种发展方向: 一是强化国家集权,扩大行政权力,削弱民主制度; 二是在强化行政集权的同时,向民主势力作出某些让步。四、宪法的基本原则保护私有财

22、产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法制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第十讲 西方议会制度一、西方议会制度概述二、议会的组织和会议三、议会的职权四、议会的作用及其在现代的变化一、西方议会制度概述1、议会制度的理论来源 1)社会契约论 2)法制思想 3)分权与制衡理论 4)人民主权思想2、西方国家议会的产生二、议会的组织和会议1、议员 产生方式:选举、任命、世袭 权利:提案权、表决权、对内阁的质询权等2、议会的构成与内部组织 领导机构、议会委员会和议会党团3、议会的议事规则 法定人数;会议公开;一事不再议;法案必须经两院一致通过方为有效等。三、议会的职权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权人事权四、议会的作用及其在现代的变化第十一讲 文官制度一、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