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劳动力、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的结合形成劳动量。2、我们把劳动力孟第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说明: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旳能力,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仲所用的_能力。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在产生使用价值的活动审亦运由白勺能力。D劳动另是人注劳动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3、劳动是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4、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5、劳动适龌人LL是指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6、劳动力斉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
2、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7、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翠下雇主愿意弄能够雇用至讪勺劳动另的数量。8、劳动力咨源不等干劳动活龄人口,后者的划分标准只有一条,是劳动年龄的上下限。凡处于劳动年龄上下限之间的人口均属于劳动适龄人口,而劳动资源除了劳动年龄这一标准之外。还有是否具有劳动能力这条标准。9、劳动力洛源也不同干社矣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11、劳动力需求有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10、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干劳动力需要。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管愿望。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1
3、2、劳动力短期需求是指在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时,即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长期需求则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劳动力的需求。短期与长期都是功能方面的定义,而不是说明这个时期在时间方面的长短。13、劳动力需求曲线:是用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述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它充分说明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14、劳动的i力际牛产力涕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
4、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其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15、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以及由它决定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的出发点16、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力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表示。17、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18、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
5、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其高低受社会学性质的因素影响,即结婚、育儿、家庭形态、家务劳动的负担、健康程度、就业观念等;另一个是经济学性质的因素,即工资与资产的状况、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雇用习惯等。19、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忤。20、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进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21、劳动力供给的帝动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22、效用理论:所谓效用是指商品或劳务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商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或痛苦之间的关
6、系。换句话说,效用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的满足程度。23、A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或满足总和Bi力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的增量。24、i力际效用i弟减规律指的杲,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总效用增量趋于递减。25、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行为是要通过购买时的选择,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条件下,用既定的货币收入购买到最大效用。26、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无从知道效用的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
7、偏好次序。序数效甲论对消轅者偏好的件质作了三点假设:消费者对两种消费品的任意两个组合A和B,能够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偏好。消费者的偏好有明确的意向性。消费者对品种相同而数量不同的消费品组合,永远偏好数量多的组合。27、可以带来一定水平的余暇时间与收入的组合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称为余暇收入无笨异曲线(等效甲曲线)。无笨异曲线有以下特彳IF: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曲线上表示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高。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主体的偏好不同,曲线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
8、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比率。28、无弟异曲线的斜率,即与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也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为了保持效用不变,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就要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边际替代率恒为负数。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就在于此。边际替代率通常取其绝对值。越是相对稀缺的物品,其替代能力越大。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递减,是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根本原因。29、收入纟勺束线:收入约束线是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他的形状决定于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及劳动能力状况,即决定于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状况。31、纯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
9、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30、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主体均衡的条件是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32、替佬妁应:涯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凑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33、道格拉斯一有泽法则: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另参旨率極低。)耒人能舷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歳高。34、所谓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将一个市场中的个人劳动力供给
10、曲线相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之所以不同于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主要原因是总体上工资率变化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35、均衝:它所描述的是一个系统的特殊状态,即运动的物体在受到方向各异,但作用相互抵消,合力等于零的外力作用时,受力的物体所处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为均衡。36、劳动经济学最初研究的均衡是萤动竝场均衝,包含两方面含义:对立的力量即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量上处于均等状态,即变量均等。决定供求的任何一种力量这时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即行为最优。37、按照均衡市场的覆需范围,古典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代表人物马歇尔和一般均衡分析,代表是瑞士洛桑学派的L.瓦尔拉。根据对均衡的时间特
11、性的不同规定分静态和动态均衡分析。现代经济学中凯恩斯提出失业均衡。38、一般均衢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一39、静态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设定交量的调整能够峦可以忽略的瞬时内完成,其调整时间设为零。40、在劳动另市场,劳动另供给和劳动另需隶相互作由,雪祺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衢。41、在劳动力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的工资率称为均衡工资率。42、非均衡概念。非均衡理论认为,在现实中,价格并非像传统理论那样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有时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被固定或受到限
12、制,有时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因此市场运行的结果是非均衡的,变量之间是不均等的,理想的供给不等于有效的需求,理想的需求也不总等于有效的供给。43、瓦尔拉需求,是指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行为人在市场供求可以相等的状态下,根据市场价格形成的需求。査效需求是指经济行为人在其预算可能的条件下,考虑了市场价格和他在本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上所遇到的数量限制后,为使其效用函数最大化而形成的需求。两者最大区别在瓦尔拉需求是经济行为人在没有数量限制情况下形成的需求,而有效需求则是经济行为人在受价格和数量双重限制情况下形成的需求。44、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需求与供给数量虽不相等,但市场上已没有改变这种不
13、相等格局的力量,市场价格也因此而稳定下来。这种不稳定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均衡状态,但与传统均衡理论的解释不同,所以被称之为“非均衡或“韭瓦拉筮均衝”。45、自廈蔓业是由手实馀工资率太高而引趙的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的劳动者失业的现象。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的现象,他不是由实际工资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造成数量限制的情形发生的失业。46、劳动力短缺累积效应是指劳动力短缺时劳动力市场成为卖方市场,助长懒惰、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等弊端,于是进一步感到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短缺溢散效应是指某一工厂的劳动力短缺引起减产,使以这个工厂的产品为原材料
14、的工厂发生原材料短缺,由此引起一系列短缺。47、U-V并析:U-V分析是从失业(unemployment)写頭业空位(vacancies),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扬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U与V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及可替代关系。48、内部劳动力市场概念是由多尔瑞哥、彼得和麦克尔提出来的,由两部分组成:A组织结构。B组织原理,组织形成的最本质的原理是其成员属于组织。50、雇用调整:雇用活动实际上是以企业组织为前提并将其机能当做媒介来开展的。雇用活动意味着以它对企业内各个部门和环节施加影响来体现其自身和组织的调整。因此,一般可以说企业的雇用活动就是雇用
15、调整。雇用调整在本质上是企业为了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前提下,适应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的。调整系数与调整速度是倒数关系。因为劳动时间的调整比雇用人数的调整成本小一些,所以在进行雇用调整时企业把劳动时间的调整作业首选。49、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是组织的稳定。组织的惰性。组织调整的成本。4-1、劳动时间又称T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2、为培养劳动者,就要支付面试等工作所需的招聘成本;为了培养胜任工作的人才,也需要教育培训费;相反,为削减人员必须支付很多退职金。除此之外,企业还承担着与劳动时间的长度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如交通津贴、福利保健费等。为了区别于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可
16、变成本,这些成本被称为准固定成本。3、招时T作:是指在法定劳动时间以外继续劳动,通俗地说就是“加班加点4、有效劳动时间或称T作效率,是指人们在工作期间每小时、每天或每周恪尽职守所实际支付爾脑力和体力总量。影响有效劳动廿间供给的因寒矗劳动力生理方宙和道德风曲方血又卡尔隐蔽行动尙题。5、帕金廉定律增加劳动訂间击能不会增加工冷量,也木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工作量,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换言之,劳动时间的增加和产量的增加并不总是成正比,而呈现单峰形曲线:增加劳动时间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会下降。这一规律也被称为“帕金森定律:6-1、皋本T瓷: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
17、量计算的实际工作时间得到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工资职能即由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作用。工资的职能有:补偿职能、激励职能、调节职能、效益职能。5、T斉刚忤:是指劳动力市场上的货币工资水平向下浮动的可能性或工资向下变动的弹性非常低。2、福利的皋本特彳iF:福利作为劳动力价格的构成部分和工资的转化形式,还具有以下特征: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紧密相关。法定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3、古典经济学派的T斉牛成理论:威廉配第的最低生活维持费工资理论。重农学派魁奈的最低限度工资理论,他提出“纯产品”理论。亚当斯密工资理论(关于工资差别成因的分析)大卫李嘉图的工资理论,是以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为基
18、础的,其核心是设法降低一国过高的人口增长率,以求实现长远福利。约翰穆勒的工资基金理论。4、现代西方经济学T斉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约翰贝茨克拉克)、均衡价格工资理论(马歇尔)、集体谈判工资理论、与工资分配有关的人力资本理论、购买力工资理论、分享经济理论(马丁魏茨曼)、工资刚性与效率工资理论等。6、按要素分配:该理论认为各种报酬取决于各种相应的投入,凭投入取得报酬,投入了什么要素就按一定的标准取得相应的报酬。社会各阶层、居民之所以有资格取得报酬收入,是因为他们为生产这些“收入”提供了生产要素,即有所“投入7这些投入才是收入的来源。7、按劳分配:在收入工资分配中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调控
19、原则,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配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改革而提出的。7-l、T斉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影响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有工资总额、劳动者人数和物价水平三大因素。从全国范围来看,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国民收入的分配的比例、可供个人消费的消费品数量、就业规模、人口增长及城乡收入差别等。2、杆会劳动牛产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人均创造价值量的多少。3、工资水平梓制:一是通过建立最低工资制度等方式,对最低工资水平进行控制;二是通过个人或企业累进税制,对最高工资水平
20、进行控制;三是通过个人收入政策对社会工资总水平进行控制。4、“两个低干”的宗观调粹决策: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员工实际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5、收政策就是政府通过非强制性或强制性手段控制工资总水平的政策。有以下四类:权威性劝说政策。工资一物价指导线或指路标政策。补偿或税收收收入政策。工资一物价管制或冻结政策。6、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7、最低T斉标准,也称最低工资率,是由最低工资制度所规定的单位时间最低工资数额,或称工资标准的下限。8、最低等级工资标准,指行业、部门
21、、企业等用人单位实行的工资等级制度中,最低一个等级的工资标准。9、最低工资收入,指用人单位中工资收入最低的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实际取得的货币工资数额。最低工资制痔,有关最低工资的确立与实施的一系列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及办法的总称。10、最低收入,即贫困线,一般指社会劳动者家庭的人均收入下限。11、国际上确定最低工资率时,考虑的因素有城市居民生活费支出、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城镇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还有调整因素。最低工资率的具体测算方法有:恩格尔系数法、比重法、实算法、超必需品剔除法、平均数法、经济计量分析法等。12、所谓“工资指异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保证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根据
22、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经济指标的现状与变动,提出的关于年度工资水平增长标准的权威性建议。13、工资指数化,即通过立法,将工资增长指数与生活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定期按照规定的比例自动增加工资。14、工洛非指数化,即工资增长与物价上涨间接挂钩,由政府根据有关条件,人为地、不定期地决定工资增长。16、工差别:所谓工资差别,是指劳动要素供给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入数量方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17、职业间T緒萼别:现代经济学一般用职业的非货币(或职业的非金钱)特征来解释为什么相同素质的劳动者之间工资会有差别。也就是说,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的非金钱差异,从而形成职业间工资差别。15、T瓷谈判制威
23、: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雇主或其组织为一方,以雇员或工会组织为另一方,双方在政府的指导协调下,就企业工资分配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18、劳动衍,效用补偿T斉萍别:劳动者的能力相同,贡献也一样,工资应该是无差别的,但事实上往往是存在差别的。这是因为有些职业的劳动环境恶劣(危险、不愉快、紧张、枯燥、劳累、肮脏等),给劳动者带来精神损失、健康损失、这种由于“劳动负效用”造成的“非货币损失”需要在工资中给予补偿;否则,就雇用不到劳动者。21、竞争忤萍别T斉:这种工资由于劳动力素质(劳动技能)差异产生的工资差别称为竞争性工资差别或技能性工资差别。19、风险补偿性工洛弟别:亦称职业收入的变动性差别、
24、稳定性差别)有些职业的工资较稳定,有的则变动大;有的职业较稳定,有的则不稳定甚至有失业风险。因此,虽然其他条件相同,工资却会有差别,这种差别称为风险性补偿工资。20、人力斉本补偿忤T斉萍别: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们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是要取得回报的,劳动者进行了教育费用等的投资后,在工资上就应有所回报。因此,不同职业之间工资就会有差别,甚至在同一职业中的不同劳动者,其工资也可能会有差别。22、垄断性丁裕萼别:垄断性工资差别既非补偿工资差别,也非竞争性工资差别,它是由于劳动者的特殊素质或特殊阶层而产生的。垄断性工资收入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几乎无弹性,使工资中含有很高的“租金”部分,所以又称“租金性工资收
25、入:23、洛伦茨曲线:为了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茨提出了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方法,以发明者命名,称为洛伦茨曲线。24、草尼系数:设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等曲殘围成的面积疡,与绝对不均等曲殘宙成的面积为b,则可用a除以(a+b)的裔表示分配的均等程度。这个数值称为基尼系数,亦称为洛伦茨系数。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1、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2、密现就ll,需符合以下条件:就业主体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社会劳动。就业主体所从
26、事的劳动是有报酬的劳动。衡量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就业人数比率:就业人数比斡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3、社会劳动老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人口,其中包括全民所有制单位、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其他各种所有制单位的全部职工,以及城镇中的所有个体劳动者。4、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就ll,统计方法存在的问题;以计划为依据。缺少劳动时间长短的界定。以稳定的收入保障做标准。5、生业: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为了与市场经济体制适应,1994年我国开始承认有失业。6、按照凯恩斯的定义,脊分就ll,就是“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
27、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的工作”。这一概念始于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7、自然失ll,率:自然失业率又称为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8、统计学界的弃,分就|/概念.20世纪50年代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不能超过3%到4%可算充分就业。80年代以来,有些经济学家提出只要失业率部超过6%即为充分就业。9、待ll,人员:劳动制度改革后,劳动者因劳动合同期满,或所在的企业倒闭等原因失去工作后。11、晋记失ll,人员:失业人员中以到职业介绍结构登记的方式寻找工作的称为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
28、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12、调杳失业人员。由于不少失业人员并不去劳动部门登记,而登记为失业人员中又有不少已通过各种形式就业,登记失业已不能反映我国城镇劳动力的失业情况。13、20世纪60年代奥肯通过实证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降低3%,失业率就会升高1%,这就是著名的奥肯法则。14、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年发表政治经济学概论提出“市场法则概论”.萨伊的充分就业理论的错误,在于混淆了商品交换与物物交换的区别,萨伊定律是西方就业理论的基石,马歇尔继承了萨伊的衣钵。15、菲利蒲斯曲线: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表示失业率由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称
29、做菲利蒲斯曲线。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16、各种就业理论主要观.占和政策主张萨伊的市场法则理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菲利浦斯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说明。弗里德曼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21、隐性去业:所谓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17、就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就业结构特点:历史性、功能性、复杂性。18、摩擦忤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摩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失业,是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一个自然特征,可以与充分变就
30、业状态并存。19、结构忤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表现在技能结构失衡、文化结构失衡、区域结构失衡、年龄结构失衡等许多方面。20、周期件失ll,:又称为需求不足失业,是指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凯恩斯说过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即是典型的周期性失业。22、季节性失业:是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另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从而导致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头。23、技术性失ll,:是指由于引进技术代替人力劳动而产生的失业现象。24、自愿失业:是指虽然有就业愿望,
31、但由于才能得不到发挥,或由于兴趣、爱好、工资、保险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原因自愿放弃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1、人方詡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血的资未形无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2、人力落未投瓷:劳动力素质结构,如知识存量、技能状况、生理与心理健康状况构成人力资本的实体,凡是有利于形成与增强劳动力素质结构的行为、费用与时间都是人力资本投资。此外,凡是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的行为、费用与时间也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3、宏观教直投盗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和其他部门、团体、组织花费在国民教育上的支出,包括校舍建设、教学设备购置、教职人员工资、图书资料等。微观教育投资是指家庭或个人
32、花费在教育上的支出。4、职ll,技术培训:职业技术培训投资是人们为获得与发展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所发生的投资支出。这类投资方式,主要侧重于人力资本中构成中的职业、专业和知识与技能存量。其表现是人力资本构成中的专业技术等级。5、健康保健:用于健康保健、增进体质的费用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包括劳动者营养、衣着、住房、医疗保健和自我照管、锻炼、娱乐等所需的费用,它可以由“健康时间”,或者由工作、消费和闲暇活动的“无病时间”组成。这方面的投资效果主要表现为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死亡率的降低。6、汗规教育: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形式,包括学前教育和小学、中学、大学等正规教育
33、的费用支出。不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团体,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其投资主体用于普通教育的费用均属于人力资本投资。这种形式的投资形成和增加了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表现为人力资本构成中的“普通教育程度”,即用学历来反映人力资本存量。7、所谓劳动力流动,是指老的在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差别,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产业之间、职业之间和岗位之间的自愿选择和迁移。8、劳动力流动的奏犁:工作岗位之间的流动;頑业之愉的痣动;舐域之可的流动;地域和职业之间同时流动。9、人力瓷本理论的产牛与发展:(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本杰明富兰克林穷人理查德的历书。(二)舒尔茨:代表作人力的资本投资,1979年获诺贝
34、尔经济学奖。他把人力资本的基本观点归纳为以下几点: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为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效益;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教育对经济发展有影响;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重大问题。(三)贝克尔:其代表作是人力资本、家庭经济分析,1992年获诺贝尔奖。(三)明塞尔:其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10、间養箴本:又称机冬成本,是指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所获得的、大学生如果不上大学而直接参加工作也同样能够获得的收入。11、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杲:年龄家庭教育流动的距离失业率职业许可制度国家和地方政策将影响劳动力的流动国际环境工会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
35、象状况。1、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2、工资收入歧视,指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一部分人由于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所获工资收入底于另一部分人。3、就业歧视,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甚至部分劳动力供给者具有更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但是由于这部分劳动力个人的非经济特征而遭到雇主的拒绝,因而承受着不适当的失业比重。6、经济学家对歧视现象最早的书籍之一是1957年加甲贝克尔的歧视经济学。4、职业歧视,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某些劳动力即使完全有能力
36、胜任,却因非经济的个人特征而导致被限制或禁止进入某些职业,或者被排挤到同一职业中的过低档次的位置上。5、人力咨本枱咨歧视,是指某些劳动力因非经济个人特征导致较少获得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正规教育、在职培训以及较好的健康照顾等的机会。7、测定收入歧视的特点是考察歧视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而不是注意歧视的行为过程。8、目前,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大体有以下几种: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经验歧视。身高歧视。此外,血型歧视和姓氏歧视也偶有发生。9、消除歧视的对策:香港是成立平等机会委员会。美国通过民权法和平等工资法。日本颁布男女雇用机会平等法。11-K公共部门的T瓷水平宾行“比较T瓷”的原则,即公共部门劳动者的工资
37、水平参照相当于企业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进行制定,因为,确定企业部门劳动者工资水平的主要力量是市场,而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由立法或由行政力量决定。2、最低工盗是国家为保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在正常时间内从事劳玄白勺劳易看必需麦符的最低喰度的劳动报酬,文付给劳动者0勺工资木得低于规定的标准。3、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其主要功能是为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社会经济的有序性,使国民经济和整个社舍有机体得以捋续、稳定、均衡、协调地发展。一4、最低劳动标弁:最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成都店铺租赁合同(含客户数据分析服务)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绿地租赁及使用权转让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皮卡车租赁合同(含车辆租赁押金退还条款)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车评估、拍卖及买卖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租赁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合同8篇
- 二零二五年度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与应用合同
- 二零二四全新家居装修完工验收及环保检测合同下载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海外工作派遣人员福利待遇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行业考察参观者保密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新闻摄影师聘用合同范本3篇
-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26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5-2030年中国糖醇市场运行状况及投资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历史】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冬日暖阳健康守护
- 水处理药剂采购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方案)
- 2024级高一上期期中测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山东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10月联考英语试题
- 不间断电源UPS知识培训
- 三年级除法竖式300道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