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机械化改造竣工验收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49fab72999611339c73e20ddb76c681/a49fab72999611339c73e20ddb76c6811.gif)
![矿井机械化改造竣工验收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49fab72999611339c73e20ddb76c681/a49fab72999611339c73e20ddb76c6812.gif)
![矿井机械化改造竣工验收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49fab72999611339c73e20ddb76c681/a49fab72999611339c73e20ddb76c6813.gif)
![矿井机械化改造竣工验收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49fab72999611339c73e20ddb76c681/a49fab72999611339c73e20ddb76c6814.gif)
![矿井机械化改造竣工验收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49fab72999611339c73e20ddb76c681/a49fab72999611339c73e20ddb76c68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DOC资料. .DOC资料. 矿井机械化改造竣工验收报告作者:日期:四川达县茶园煤电有限公司茶园煤矿矿井机械化改造竣工验收报告申请单位:四川达县茶园煤电有限公司茶园煤矿编制日期:二0一六年七月十五日目 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451249064 前言 PAGEREF _Toc451249064 h 1 HYPERLINK l _Toc451249065 第一章 矿井基本情况 PAGEREF _Toc451249065 h 2 HYPERLINK l _Toc451249066 第一节 井田概况 PAGEREF _Toc451249066 h 2
2、HYPERLINK l _Toc451249067 第二节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PAGEREF _Toc451249067 h 3 HYPERLINK l _Toc451249068 第三节 开拓方式及设计生产能力 PAGEREF _Toc451249068 h 7 HYPERLINK l _Toc451249069 第四节 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 PAGEREF _Toc451249069 h 8 HYPERLINK l _Toc451249070 第五节 矿井的“三个煤量”及资源回收率 PAGEREF _Toc451249070 h 9 HYPERLINK l _Toc451249071 第二章
3、 机械化改造完成及预验收情况 PAGEREF _Toc451249071 h 9 HYPERLINK l _Toc451249072 第三章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及能力评价 PAGEREF _Toc451249072 h 10 HYPERLINK l _Toc451249073 第一节 开拓系统 PAGEREF _Toc451249073 h 10 HYPERLINK l _Toc451249074 第二节 采掘系统 PAGEREF _Toc451249074 h 10 HYPERLINK l _Toc451249075 第三节 矿井通风系统 PAGEREF _Toc451249075 h 11
4、HYPERLINK l _Toc451249076 第四节 井下提升运输系统 PAGEREF _Toc451249076 h 20 HYPERLINK l _Toc451249077 第五节 井下排水系统 PAGEREF _Toc451249077 h 24 HYPERLINK l _Toc451249078 第六节 矿井供电系统 PAGEREF _Toc451249078 h 27 HYPERLINK l _Toc451249079 第七节 地面生产系统 PAGEREF _Toc451249079 h 30 HYPERLINK l _Toc451249080 第四章 矿井安全设施 PAGER
5、EF _Toc451249080 h 32 HYPERLINK l _Toc451249081 第一节 安全监控系统 PAGEREF _Toc451249081 h 32 HYPERLINK l _Toc451249082 第二节 人员定位系统 PAGEREF _Toc451249082 h 32 HYPERLINK l _Toc451249083 第三节 通讯联络系统 PAGEREF _Toc451249083 h 33 HYPERLINK l _Toc451249084 第四节 给水施救系统 PAGEREF _Toc451249084 h 33 HYPERLINK l _Toc451249
6、085 第五节 防灭火系统 PAGEREF _Toc451249085 h 34 HYPERLINK l _Toc451249086 第六节 防治水系统 PAGEREF _Toc451249086 h 34 HYPERLINK l _Toc451249087 第七节 压风自救系统 PAGEREF _Toc451249087 h 35 HYPERLINK l _Toc451249088 第八节 矿山救护 PAGEREF _Toc451249088 h 35 HYPERLINK l _Toc451249089 第五章 管理机构及生产管理制度 PAGEREF _Toc451249089 h 35 H
7、YPERLINK l _Toc451249090 第六章 人员配备 PAGEREF _Toc451249090 h 36 HYPERLINK l _Toc451249091 第七章 主要设备检测检验 PAGEREF _Toc451249091 h 36 HYPERLINK l _Toc451249092 第八章 联合试运转 PAGEREF _Toc451249092 h 36 HYPERLINK l _Toc451249093 第一节 联合试运转时间 PAGEREF _Toc451249093 h 36 HYPERLINK l _Toc451249094 第二节 各系统试运转情况 PAGERE
8、F _Toc451249094 h 36 HYPERLINK l _Toc451249095 第三节 联合试运转结论 PAGEREF _Toc451249095 h 38 HYPERLINK l _Toc451249096 第九章 项目效益与建设效果分析 PAGEREF _Toc451249096 h 39 HYPERLINK l _Toc451249097 第十章 项目建设单位预验收 PAGEREF _Toc451249097 h 40 HYPERLINK l _Toc451249098 第十一章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PAGEREF _Toc451249098 h 58前言四川达县茶园煤电有限
9、公司茶园煤矿(以下简称茶园煤矿)机械化改造项目于2015年12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煤矿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严格按照机械化改造方案设计进行施工,通过煤矿全体员工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经过5个月的建设,于2016年4月按设计完成了矿井机械化改造。2016年5月3日,矿井机械化改造项目经四川中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门进行了预验收,决定矿井机械化联合试运转。在1个月的联合试运转期间,对主要生产安全设备故障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对主要生产安全设施与装备进行了检测检验,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经过整改后,各系统的联接部位和辅助设备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各种设备、
10、设施运转正常,能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根据有关规定,煤矿成立了机械化改造项目竣工验收组,验收组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矿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能煤炭【2012】119号),对照批准的四川达县茶园煤电有限公司茶园煤矿矿井机械化改造方案设计,对改造后各生产系统的建设完成情况和生产能力进行了自评和验收,并编制四川达县茶园煤电有限公司茶园煤矿矿井机械化改造综合竣工验收报告。第一章 矿井基本情况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位置及交通茶园煤矿位于达县县城181方向、直距约21km处的中山矿区金刚、桐子湾井田内,行政区划属于达川区马家乡肖家河村。区内交通比较发达,从茶园煤矿沿矿区公路南西行2Km至马(家)
11、平(滩)乡级公路,沿马平(马家乡-平滩乡)公路北西行5Km到马家乡与国道210相接,沿210国道北行3km到达渝高速公路的百节站,再北行17Km到达县城区,交通较方便。二、地形地貌矿区位于中山山脉的中段,为一NESW向的长条形山脊,山脊一般标高600m左右,最高点在矿区南边东侧的黑湾之上,高程743.8m,矿区一般标高400-500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部外西侧,标高300m左右,相对高差约为444m。区内为顺向斜坡地形,地形坡度为1020,属构造剥蚀为主的浅切割低山地貌。三、地表水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在矿区北侧有一条横穿山脉的树枝状幼年期的“V”字型横向冲沟,地表迳流条件较好,地表水流出矿
12、区外汇入铜钵河,在达县金垭乡附近流入州河,属渠江水系。四、气象及地震矿区位于达县境内,据达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该区历年平均气温为17.2,极端最高气温达42.3,极端最低气温-4.7;历年来平均年降水量为1208.3mm,最高年降水量达1565.1mm,最低年降水量仅829.7mm,本区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区。本区近期地壳运动以间歇性大范围抬升为主,属四川盆地弱活动构造区。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周期值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级,属无害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西部汶川发生震级为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达川区距震源
13、中心直距约345km,虽有强烈震感,但地表山体、房屋、道路和电力设施等没有造成重大破坏,地震影响较小。第二节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一、地质特征(一)地层矿区范围出露和矿井揭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h)、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中统新田沟组(J2x),现分述如下:1、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为矿区含煤地层,厚500m左右。按岩石组合及旋回特征本组可分为七个岩性段,自下而上,第一、三、五、七段为含煤段,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细粒砂岩及煤层;第二、四、六段为砂岩段,由厚、巨厚层状中粒砂岩组成。第七段是区内主要含煤段,
14、俗称上煤组,按岩性自下而上分三个亚段:第一亚段为深灰色、灰黑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含外连、内连煤层,平均厚15m。第二亚段为灰、深灰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下部含较多岩屑,俗称芝麻砂岩,平均厚17m。第三亚段为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局部加煤线,平均厚12m。2、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h)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数层厚度不等的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底部为厚约17m的浅灰、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一般厚160m。3、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2z)按岩性特征由老至新可分为三段(东岳庙段、马鞍山段、大安寨段);(1)东岳庙段(J1-2z1 ),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
15、岩。中下部夹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粉砂岩,底部夹菱铁矿层。厚约35m。(2)马鞍山段(J1-2z2),灰、黄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厚约74m。(3)大安寨段(J1-2z3),灰色厚层状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粉砂质泥岩。中下部为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石灰岩。厚约86m。4、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为紫色、黄灰、深灰色泥岩夹薄层状粉砂岩、细粒砂岩。矿区内该地层出露不全,厚度不详。矿井揭露的地层为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至自流井组东岳庙段(J1-2z1)。(二)构造矿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川东弧形褶皱带的中山背斜北段,该背斜东与峨层山背斜相望,西与华蓥山背斜相邻。中山背
16、斜轴向呈N25E展布,以3-5向北倾伏,为轴部宽缓、两翼大致对称的背斜,背斜轴部倾角不超过15,两翼倾角约为25-38。矿区内未见次级褶皱,在矿井内见一隐伏断层(f4)。断层位于矿区北部东翼,浅部各水平巷道均有揭露,该断层走向SE,倾向NE,倾角35,最大落差为60m左右,对矿区内外连、内连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矿区总体为一简单背斜,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较简单型。(三)煤层区内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批准开采外、内连煤层。现将矿区内可采煤层分述如下:1、外连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七段第一亚段 (T3xj7-1)中部,上距须家河第七段第二亚段(T3xj7-2)砂岩一般3-6m。煤层总厚
17、0.60-1.44m,采用厚度0.15-1.17m。该煤层一般含夹矸一层,夹矸厚0.06-0.45m,夹矸岩性为深灰色泥岩。外连煤层除矿区西翼的南部走向长约400m不可采外,其余均可采,属大部分可采的较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岩性均为深灰色泥岩。2、内连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七段第一亚段 (T3xj7-1)中部,上距外连煤层一般1.70m,下距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砂岩一般5-7m。该煤层为单一煤层,煤厚0.15-0.60m,内连煤层属大部份可采的较稳定煤层,可采范围主要分布在矿区东翼。顶底板岩性均为深灰色泥岩。根据煤矿开采实际揭露情况,矿井东翼煤层平均倾角26,外连煤层平均可采厚度1.1m。内
18、连煤层平均可采厚度0.60m,西翼内外连合为一层,平均可采厚度1.43m,煤层平均倾角32。二、水文地质条件对该矿产生影响的主要水源是含水层水,次为大气降水,现分述如下:1、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坑充水的影响:主要为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即须家河组第七段第二亚段(T3xj7-2)砂岩段,厚约18m.该段地层除在3号地质剖面线背斜轴部呈天窗式小范围出露外,该含水层在地表都未出露,因此补给条件较差。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主要赋存、运输在砂岩裂隙中,砂岩中裂隙不发育,具有随深度增加裂隙发育程度减弱的规律。通过地面和井下观测,这些含水层岩体致密、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2、大气降水对矿坑充水影响:据观测东翼采区
19、0m水平水仓口一般期流量380m3/d,雨季时可达1500m3/d,可见大气降水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时间短,一般3天左右矿坑水能恢复正常。3、隔水层: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均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岩体致密,隔水性能良好,含水层之间一般不会发生水力联系。4、矿区水文地质类型:综上所述,含水层在地表基本未出露,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下水补给条件差,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各含水层之间均有隔水性能良好的隔水层相隔。矿区属以砂岩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类型。三、瓦斯、煤尘、自燃倾向性及地温1、瓦斯根据达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核准2014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达市安监2014367
20、号),核准的瓦斯鉴定结果为:相对瓦斯涌出量4.93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997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5.92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196m3/t。矿井为瓦斯矿井。据记载,该矿区及邻近矿区均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2、煤尘爆炸性根据2012年5月2日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提供的检测报告,外、内连煤层均无煤尘爆炸性危险。3、煤层自燃根据2012年5月2日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提供的检测报告,外、内连煤层自燃倾向性为,均属不易自燃煤层。4、地温目前矿井未发现地温异常,无热害。根据该矿区及邻近井田的有关资料,无冲击地压现象。第三节 开拓方式及设计生产能力一、开拓方式
21、矿井采用平硐斜井开拓,分东西翼布置,东西翼各划一个水平,东翼0m水平,西翼+76m水平,各水平为一个采区。各采区作采区下山,在采区下山作区段石门,区段石门见煤后布置采煤工作面。矿井共有三个井口:+329m主平硐, +363m辅助进风斜井,+369m回风平硐。+329m主平硐担负矿井煤炭、矸石、材料、设备的运输及排水、管线敷设、进风等任务。+363m辅助进风斜井辅助进风。+369m回风平硐担负矿井回风任务。二、设计生产能力矿井原设计生产生产能力90kt/a。第四节 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一、井田境界根据2010年11月24日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100002010111120083274),茶
22、园煤矿矿区范围由15个拐点坐标圈闭(详见表2-1-1),开采外连和内连煤层,开采深度+4250m标高,矿区走向长约5.2km,倾向宽0.52.2km,平均宽约1.2km,矿区面积5.1372km2。 表2-1-1 矿井拐点坐标及开采标高 坐标拐点号54北京坐标系 坐标拐点号80西安坐标系XYXY13428825364501801342876936450105234290433644968823428987364496133343049336450351334304373645027643431960364511314343190436451056534328933645151653432837
23、364514416343217536453586634321193645351173430155364530007343009936452925834303493645248283430293364524079343097536452680934309193645260510343157036452330103431514364522551134316503645213011343159436452055123431195364517751234311393645170013343126036451642133431204364515671434310003645136014343094436
24、45128515342946236450492153429406364504171956年黄海高程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二、资源储量根据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七队编制的四川达县茶园煤电有限公司茶园煤矿2014年度矿山储量年报,截止2014年11月底,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1557.1kt,其中(122b)类778.2kt,(333)类778.9kt;外连820.6kt,内连736.5kt。经计算,矿井可采储量为1323.4kt。第五节 矿井的“三个煤量”及资源回收率一、矿井投产移交的“三个煤量”根据矿井开拓及采区巷道布置,矿井投产移交的开拓煤量为1323.4kt,可采期6.78年;准备煤量13
25、23.4kt,可采期6.78年;回采煤量153.6kt,可采期9.5个月。矿井的三个煤量能满足生产要求。二、资源回收率矿井采区回采率85%,工作面回采率97%。第二章 机械化改造完成及预验收情况 一、矿井扩建工程完成情况茶园煤矿机械化改造项目于2015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于2016年4月底竣工。实际完成井巷工程量618m,完成设计井巷工程量的106.2%;购置和安装主要机电设备7台;完成总投资456万元,其中井巷工程投资96.4万元、机电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投资359.6万元,完成投资概算的113.8%。二、预验收情况2016年5月3日,矿井机械化改造项目经四川中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公司安全
26、、生产、技术部门进行了预验收,矿井整体性安全程度较好,基本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达到达到机械化改造条件。第三章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及能力评价第一节 开拓系统矿井水平和采区划分维持现状不变。一、矿井开拓方式矿井采用平硐斜井开拓,矿井共有三个井口:+329m主平硐, +363m辅助进风斜井,+369m回风平硐。+329m主平硐担负矿井煤炭、矸石、材料、设备的运输及排水、管线敷设、进风等任务。+363m辅助进风斜井辅助进风。+369m回风平硐担负矿井回风任务。水平及采区划分分东西翼布置,东西翼各划一个水平,东翼0m水平,西翼+76m水平,各水平为一个采区。各采区作采区下山,在采区下山作区段石门,区段石门见
27、煤后布置采煤工作面。大巷布置+329m运输大巷沿内连煤层底板布置,+340m回风大巷布置在内连煤层底板岩石中。经现场核查验收,矿井开拓方式合理,井筒数目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大巷层位布置及水平、采区划分合理。第二节 采掘系统一、采区巷道布置机械化改造投产采区为东翼采区,布置在0m水平,采区走向长约2060m,倾斜长约220m。目前东翼采区内、外连煤层均巳采至+170m标高。东翼采区布置有一、二级轨道下山、人行下山和回风下山。一级轨道下山和行人下山布置于煤层底板,坡度25 ,落平于+170m,一级回风下山沿内连煤层布置。二级轨道下山和行人下山布置在煤层顶板上,坡度25 ,落平于0m,二级回风下山
28、布置在煤层底板内,坡度25 ,落平于0m。各区段沿内连煤层底板布置岩石运输巷,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沿煤层布置,工作面回风巷通过联络巷与煤层底板岩石回风巷连通。二、采掘工作面布置在东翼采区+130m-+170m区段采区南翼外连煤层布置1个采煤工作面投产,即3111工作面。布置有2个掘进工作面,即:+69m北运输巷和0m南运输巷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采用采煤机采煤。掘进工作面采用爬装机装矸。三、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采煤工作面为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机落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及工作面运输巷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四、顶板管理方法采煤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四、五排”控顶,支柱排距1.0m,柱距0.8m
29、,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4m。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五、采掘生产能力计算过程及结果1、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矿井机械化改造移交生产时,在矿井东翼采区+130+170m区段布置1个普采工作面生产,生产工作面生产能力按下式计算:A采=10-4LhrbnNca式中:A采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kt/a;L工作面长度,取95m;h工作面采高,取1.1m;r煤层视密度,取1.35/m3;b工作面一个工作日推进度,取4.0m;n年内工作天数,取330天;N正规循环率,取85%;c工作面回采率,取97%;a生产年数,取1;A采1=10-4951.11.354.03300.850.971 =15.35万吨
30、/年2、掘进工作面生产能力单个掘进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年产量计算公式:Ahi=33010-4Shirhibhi 33010-4(21.5)1.353=0.45万吨/年式中:CCi第i个采煤工作面回采率,97%。 Ahi第i个掘进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年产量,万t/a;Shi第i个掘进工作面纯煤面积,取1.5mrhi第i个掘进工作面的原煤视密度,1.35t/m;bhi第i个掘进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年平均日推进度,取3m/d。3、矿井采掘能力AA采+ Ahi15.35+0.4515.8万吨/年根据上述计算,通过本次机械化升级改造后,矿井采掘能力可达15.8万吨/年。第三节 矿井通风系统一、矿井瓦斯、
31、煤尘、煤的自燃倾向等情况根据达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核准2014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达市安监2014367号),核准的瓦斯鉴定结果为:相对瓦斯涌出量4.93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997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5.92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196m3/t。矿井为瓦斯矿井。根据2012年5月2日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提供的检测报告,外、内连煤层自燃倾向性为,均属不易自燃煤层,外、内连煤层均无煤尘爆炸性危险。各煤层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现象;未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无地温异常区。二、通风方式及通风方法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三、进、回风井位置
32、及个数矿井共2个进风井,即+329m主平、+363m辅助进风井;共设置1个回风井,即+369m回风平硐。在+369m回风平硐井口地面安装2台FBCDZ-8-20C型通风机作为主要通风机,1台工作,1台备用。矿井各时期进、回风井个数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四、矿井主要通风机服务范围及时间在+369m回风平硐井口地面安装2台FBCDZ-8-20C型通风机作为主要通风机(配备电机功率/2160kw),1台工作,1台备用。该主要通风机服务于整个矿井开采时期。五、井下主要用风地点实际配风情况经现场测定,矿井总进风2766m3/min;回风平硐总回风量2842m3/min。其中:3111采煤工作面配风量31
33、4m3/min;+69m北运输巷配风量326m3/min,0m南运输巷配风量468m3/min。六、矿井通风阻力及等积孔经测试,矿井通风阻力为926Pa,风井总回风量为2842m3/min(47.36m3/s)。等积孔式中: Q矿井实际进风量,m3/s; h矿井通风阻力,Pa;七、矿井总需风量计算本矿井为瓦斯矿井,采用以下方法计算需风量,并取其中最大值作为矿井需风量。1、按整体法计算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需要风量计算:Q=4NK式中:Q矿井总供风量,m3/min;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本矿为62人;4每人每分钟供风标准,m3/min;K矿井通风系数,矿井采用并列抽出式通风取1.20。
34、Q初=4621.2=297.6m3/min2、按分别法计算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地点实际需要风量进行计算:Q=(Q采+Q掘+Q硐+Q备采+Q它)K式中:Q矿井供风量,m3/min;Q采、Q掘、Q硐、Q备采、Q它分别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独立通风硐室、备用工作面及其它行人、维修巷道所需风量的总和,m3/min;K矿井通风系数,矿井采用分列抽出式通风,取1.20。(1)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矿井布置有1个采煤工作面,本次设计按采面风流中的瓦斯的浓度,风速以及温度,每人供风量分别计算。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采 =100q采Kc 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q采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
35、根据矿井生产期间实测瓦斯数据,采煤工作面平均绝对瓦斯涌量为0.60m3/min;Kc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即该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最大值与平均值之比,采用机采取Kc=1.6。Q采 =1000.61.6=96m3/min 按工作面温度计算Q采=6070%VcScKhiKli=6070%1.53.41.01.0=214.2m3/min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供风量,m3/min;Vc回采工作面适宜风速,取1.5m/s;Sc回采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有效断面的平均值计算,取3.4m2;Khi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采高0.9m2.0m,按规定取Khi=1.0;Kli工作面长度
36、调整系数,工作面长度L=95m120m,按规定取Kli=1.0;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60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经计算,采煤工作面Q采=214.2m3/min。 = 3 * GB3 按工作面人数计算Q采 =4Nc 式中Nc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16人; 4每人每分钟应供给的最低风量,m3/min。Q采=416=64 m3/min = 4 * GB3 按风速验算按最低风速验算,回采工作面的最低风量:Q采15ScQ采153.42Q采61.3m3/min按最高风速验算,回采工作面的最高风量:Q采240ScQ采2403.42Q采820.8m3/min式中SC 回采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采煤工作面需
37、要风量取上述计算风量的最大值214.2m3/min,经验算,所配风量符合要求。2)备用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按照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50%计算,则Q备采107.1m3/min。3)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布置2个掘进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的风量,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 1 * GB3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掘100q掘kd式中q采掘进工作面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根据矿井生产期间实测瓦斯数据,掘进工作面平均绝对瓦斯涌量为0.33m3/min; kd掘进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即掘进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与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之比。取kd=1.8。Q掘1000.331.859.
38、4m3/min = 2 * GB3 按工作面最多人数计算Q掘4nj式中nj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8人。Q掘4832(m3/min) = 3 * GB3 按炸药量计算Q掘25Aj式中Aj掘进工作面一次起爆最大炸药量,Aj7kg。Q掘257175m3/min = 4 * GB3 按局部通风机实际吸入风量计算Q掘QfIkf式中Qf掘进面局部通风机吸入风量,设计掘进面选用FBD-5/11型局部通风机,其风量范围为210150 m3/min,设计取吸入风量为170m3/min;I掘进面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机台数,设计每个掘进工作面使用I台局部通风机,I=1台;kf为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的风量备
39、用系数,取1.43。Q掘17011.43243.1m3/min根据以上计算取最大值, 即Q掘243.1m3/min, = 5 * GB3 按风速进行验算:S掘6.0m20.25Q掘/S掘4m3/s0.25(m3/s)0.67(m3/s)4m3/s故Q掘243.1m3/min符合风速要求。矿井有2个掘进工作面,则:Q掘=Q掘2=243.12=486.2m3/min4)硐室需风量计算本矿井消防材料硐室、水平变电所位于新鲜风流中,东翼+170m变电所需要独立供风,需风量取120m3/min;其他巷道维护风量取320m3/min 。5)矿井总需风量Q=(Q采+Q掘+Q硐+Q备采+Q它)K=(214.2
40、+486.2+120+107.1+320)1.2=1497m3/min=24.95m3/s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将矿井机械化改造竣工投产初期的总配风量确定为27m3/s,投产后期的总配风量确定为25m3/s。根据上述计算,矿井实际进风量满足矿井总需风量的要求,井下采掘工作面及硐室的实际风量均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没有不符合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七、通风能力计算过程及结果1、计算公式矿井通风系统能力采用由里向外核算法计算。单个采煤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年产量计算公式:ACi=33010-4LCihCirCibCiCCi单个掘进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年产量计算公式:Ahi=33010-4Shirhibhi
41、矿井通风系统能力计算公式:Apc=Aci+Ahi2、参数选取上述计算公式中,各参数选取依据为:ACi第i个采煤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年产量,万t/a;LCi第i个采煤工作面平均长度,95m;hCi第i个采煤工作面煤层平均采高,0.9m;rCi第i个采煤工作面的原煤视密度,1.35t/m;bCi第i个采煤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日推进度。矿井机械化改造后,全矿1个高档普采工作面生产,每天循环进度4.0m.CCi第i个采煤工作面回采率,97%。 Ahi第i个掘进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年产量,万t/a;Shi第i个掘进工作面纯煤面积,取1.5mrhi第i个掘进工作面的原煤视密度,1.35t/m;bhi第
42、i个掘进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日推进度,取3m/d。3、计算结果采煤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年产量:ACi=33010-4Lhrbc=33010-4951.11.354.097%=18.06万吨/年掘进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年产量Ahi=33010-421.351.53=0.45万吨/年矿井通风系统能力:Apc=Aci =18.06+0.45=18.51万吨/年根据上述计算,矿井通风能力为18.51万吨/年。第四节 井下提升运输系统一、东翼一级轨道下山(一)提升方式铺设22kg/m钢轨,串车混合提升煤炭、矸石、材料及设备,提升倾角25,提升斜长402m。(二)主要技术参数提升绞车为2JTB-1.6
43、1.2/24型矿用提升绞车,其主要技术参数为:滚筒直径为1600,滚筒宽度为1200,最大静张力为45kN,最大净张力差30kN,最大提升速度为3.4m/s,配备电机110kw。提升容器为1t固定式矿车,其主要技术参数为:载重量1t,自重0.592t,矿车外型尺寸20008801150。(三)提升能力计算过程及结果1、计算公式混合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公式:式中:混合提升能力,万ta;出矸率(矸石与产量的重量比),10%;提煤和提矸不均匀系数,1.25每班上下人总时间,0s每次提煤循环时间,238.7s;每次提矸循环时间;238.7s每次提材料循环时间,238.7s; 每次提矸重量t;3.0t 每
44、次提煤重量t;3.6t吨煤用材料比重,5%; 每次提升材料重量,1t次; 每班下其他材料次数,5次班; 每次下其他材料循环时间,200s; A=17.04万ta二、东翼二级轨道下山(一)提升方式铺设22kg/m钢轨,串车混合提升煤炭、矸石、材料及设备,提升倾角25,提升斜长402m。(二)主要技术参数提升绞车为JTPB-1.61.2/20型矿用提升绞车,其主要技术参数为:滚筒直径为1600,滚筒宽度为1200,最大静张力为45kN,最大提升速度为3.4m/s,配备电机185kw。提升容器为1t固定式矿车,其主要技术参数为:载重量1t,自重0.592t,矿车外型尺寸20008801150。(三)
45、提升能力计算过程及结果混合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公式:式中:混合提升能力,万ta;出矸率(矸石与产量的重量比),10%;提煤和提矸不均匀系数,1.25每班上下人总时间,0s每次提煤循环时间,398s;每次提矸循环时间;398s每次提材料循环时间,398s; 每次提矸重量t;5.0t 每次提煤重量t;4.8t吨煤用材料比重,5%; 每次提升材料重量,1t次; 每班下其他材料次数,5次班; 每次下其他材料循环时间,200s; A=15.72万ta三、井下运输系统(一)运输方式运输大巷敷设15kg/m钢轨,采用CTY5/6G矿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运输,最大运输距离约4500m,每台机车牵引22辆煤车
46、。(二)主要技术参数CTY5/6G矿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主要技术参数为:最大制动力为7.06KN,运行速度为7km/h。(三)运输能力计算过程及结果1、计算公式当采用电机车运输时,大巷运输及井底车场通过能力按下式计算:(万t/a)式中 N每列车矿车数,22辆/列;G每辆车载煤量,1t/辆;R通过大巷运输矸石、材料、设备、人员等占原煤运量比重,10%;k1不均衡系数,取1.15;T大巷中相邻两列车间隔时间,min/列。按下式计算:=35min/列式中 L大巷运输距离,4500m;v列车平均运行速度,117m/min;t1装车调车时间(含中途停车时间),25min;t2卸载调车时间,3min;
47、n运煤列车的列数,列。3、计算结果 =15.74万吨/年根据上述计算,矿井井下综合运输能力为15.74万吨/年。第五节 井下排水系统一、矿井涌水量经实测:0m水平正常涌水量29.4(m3/h),最大涌水量116.09(m3/h)。+170m水平正常涌水量37.59(m3/h),最大涌水量148.42(m3/h)。二、矿井排水方式+170m水平涌水经+170m水平水泵房经行一级人下山排至+329m运输大巷,再由主平硐排水沟排至地面;0m水平涌水从0m水泵房经二级行人下山排至+170m水仓后再经+170m水平排水管排至+329m运输大巷,再由主平硐排水沟排至地面。三、水仓容积、水泵及管路敷设(一)
48、水仓容积在一二级行人下山落平点(+170m水平和0m水平)附近布置泵房及水仓,主水仓容积 600m3,副水仓容积400m3。(二)水泵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0m水平水泵房内安装有3台MD155308型水泵(主要技术参数:电机功率:160KW,水泵流量:155m3h;扬程:240m);+170m水平水泵房内安装有1台MD155308型水泵(主要技术参数:电机功率:160KW,水泵流量:155m3h;扬程:240m)和2台DA1-150-309型水泵(主要技术参数:电机功率:160KW,水泵流量:162m3h;扬程:245m)。(三)管路规格及敷设 在一二级人行下山内设2趟排水管路,排水管为1945.
49、5型无缝钢管。四、排水能力计算过程及结果(一)每天排水时间1、矿井正常涌水1台水泵工作时间0m水平:+170m水平:式中:矿井正常涌水时1台水泵工作时间,h;矿井正常涌水量,m3/h;工作水泵的额定流量,m3/h;2、矿井最大涌水2台水泵同时工作时间:0m水平: +170m水平: 式中:矿井最大涌水时2台水泵同时工作时间,h;矿井最大涌水量, m3/h;Bn工作水泵加备用水泵的额定流量,(m3/h);经测算,矿井0m水平和+170m水平正常涌水量1台水泵能在20h内排完矿井涌水量,最大涌水量时2台水泵同时工作能在20h内排完矿井最大涌水量。矿井排水时间满足设计及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二)矿井排
50、水能力验算1、0m水平1)计算公式(1)矿井正常涌水量排水能力:(2)矿井最大涌水量排水能力:式中:An排正常涌水时的能力,万t/a;Bn工作水泵小时排水能力,m3/h;Pn近5年最大的年度平均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正常涌水量,m3/t;Am排最大涌水时的能力,万t/a;Bm工作水泵加备用水泵的实际小时排水能力,m3/h;Pm近5年最大的年度平均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最大涌水量,m3/t。2、参数选择(Pn、 Pm统计表)年度排出涌水量m3日产吨煤tPnPm备注正常最大m3/tm3/t201142014802801.55.32201241014702701.525.46201339213202651.
51、484.98201436216932701.346.29201535010702201.594.863)计算结果(1)矿井正常涌水量排水能力:(2)矿井最大涌水量排水能力:根据上述计算,矿井的排水能力为32.5万t/a。符合要求。第六节 矿井供电系统一、供电电源及供电线路一回电源取自国家电网平滩35/10kV变电站,从该站架设一趟10kV的LGJ-70型架空输电线路接入本矿井地面10kV变电所,线路长4km ;另有二趟6kV线路接至茶圆水力发电站,从该电站以6kV的LGJ-70型架空输电线两趟接入本矿井地面10kV变电所,线路长0.4km。二、地面供配电在10/6kV地面变电所内安设有2台S1
52、1-250/0.4kV型变压器并联使用,供地面空气压缩机、监控系统主机及其他生产生活用电,空气压缩机、监控系统主机采用双回路供电,其余各配电点为0.4kV单回路供电。从10/6kV地面变电所引两回6kv电源至风井变电所,安设2台S11-M-400/0.4kV变压器供主要通风机用电。三、井下供配电矿井为双回路电源线路下井,供电电源由地面10kV变电所不同母线段的2台高压开关柜引出,经10/6变压后,经主平硐引至井下中央变电所,入井电压为6kV,入井两趟电缆选用MYJV22-8.7/6KV-395型电力电缆。中央变电所内安设有1台KBSG-315/6/0.69kV型矿用隔爆变压器,作为一级轨道下山
53、绞车和一级行人下山架空人车电源,自中央变电所以MYJV22-8.7/6KV-335电缆分别引两回6KV电源至东采区+170m变电所,所内设QJGZ50/6开关3台,作为+170m水平水泵电源,自+170m变电所引设两回6kv电源至+170m绞配电硐室,安设1台KBSG-500/10/0.69kV型矿用隔爆变压器作为二级轨道下山绞车、二级行人下山架空人车及3111采煤工作面机尾用电电源。自+170m绞车配电硐室引两回6kv电源至0m变电所,所内设1台KBSG-100/10/0.69kV型矿用隔爆变压器作为局部通风机专用电源,另安设2台KBSG-315/10/0.69kV矿用隔爆变压器作采掘工作面
54、及其他采区用电点动力电源。采煤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采用分开供电,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采用双风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其中一回为“三专”供电线路,另一回为备用电源线路),双风机能够自动切换。采煤工作面的电气设备设有瓦斯电闭锁,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设有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煤电钻采用127V电压,设有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四、设备装机总容量、设备工作容量、吨煤综合电耗矿井设备装机总容量2611.4KW;设备工作容量1908.8KW(其中:地面设备工作容量621.7KW,井下设备工作容量1287.1KW);设备有功功率1318.88kw(地面542.68kw,井下776.2kw);矿井吨煤综合电耗35
55、kw.h/t。五、供电能力计算过程及结果1、计算公式(1)电源线路能力核定按下式计算:式中 AX电源线路的折算能力,万t/a;P线路合理、允许的供电容量,kW。按线路允许的载流量和线路电压降不超过5%取最小值计算;w矿井吨煤综合电耗,kWh/t,采用上年度的实际吨煤综合电耗。(2)主变压器能力核定按下式计算:式中 Ab变压器的折算能力,万t/a;S工作变压器容量,kVA;为全矿井的功率因数,取0.9;w矿井吨煤综合电耗,kWh/t,同电源线路能力核定计算式采用数。2、参数选择(1)电源线路能力P线路合理、允许的供电容量,1941kW。按线路允许的载流量和线路电压降不超过5%取最小值计算;w矿井
56、吨煤综合电耗,35kWh/t,采用上年度的实际吨煤综合电耗。(2)主变压器能力S工作变压器容量,1900kVA;全矿井的功率因数,取0.9;w矿井吨煤综合电耗,35kWh/t,同电源线路能力核定计算式采用数。3、计算结果(1)电源线路能力核定按下式计算:(2)主变压器能力核定按下式计算:根据上述计算,矿井的供电能力为22.02万t/a。第七节 地面生产系统一、地面生产系统组成矿井地面生产系统主要由卸煤、储存及装车外运等环节组成。原煤经机车运至地面经人工卸至储煤场。井下矸石矿车由机车拉至井口临时堆放场,翻卸后暂时储放在排矸场中进行综合利用。二、煤仓形式及容量矿井采用露天储煤场,容量约3000t。
57、三、装车及外运方式储煤场中的原煤通过装载机装车,经公路汽车外运。四、地面生产系统能力计算过程及结果1、系统环节中设备的年处理能力系统环节主要设备有:1台手动翻车机和1台ZL50型装载机,设备年处理能力按下式计算:A=33016 EQ F(A1,1.2104) (万ta );式中:A1一设备小时生产能力,th;最小设备年处理能力(手动翻车机环节,A1=50th):A= 33016 EQ F(50,1.2104) =22(万ta );2、汽车装车外运输能力验算A=33010-4A1k1T=33010-41000.87=18.48(万t/a)式中:A年装车外运量,万t/a;k1运输不均匀系数,外委汽
58、车队取0.8;T每日装车作业时间,7h/d.A1小时装车能力,取100t/h;3、验算结果经上述验算,矿井地面生产系统能力取其系统中最小环节能力,即为18.48万ta。地面现有生产系统能力能满足矿井机械化升级改造后的生产要求。第四章 矿井安全设施第一节 安全监控系统矿井采用KJ101N型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主机设置在地面监控室内,设置有2台,1台工作,1台备用;井下分站采用KJ101N-F1、KJ101N-F12型8台,传输电缆型号为MHY32-141,通过主平硐、+329m运输大巷进入采区工作面;在井下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工作面回风巷、总回风巷、回风斜井内等地点设置有瓦斯传感器12台、一氧
59、化碳传感器5台、温度传感器5台、风筒传感器2台、负压传感器1台、风速传感器4台、设备开停传感器17台、风门开关传感器10台、馈电传感器11台。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完善,各类传感器配备齐全,运行正常。矿井监测日报制度执行较好,监控设备按AQl0292007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并且使用正常。第二节 人员定位系统矿井安装有1套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型号为KJ106型,主干线为RS485通信电缆,经主平硐、+329m运输大巷、采区行人下山、区段运输石门进入采区工作面。采用KJ106型传输接口、KJ106-F型矿用传输分站、KJF2108矿用本安型读卡器、KGE116D1型识别卡。在主平硐
60、、采区上部车场、井下中央变电所、区段运输巷、3111工作面运输巷等分别设置KJ106-F型分站,全矿共安设有7台KJ106-F型分站。在主平硐、+329m运输大巷、井下各分支巷道的分支处、区段运输巷、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共配备21台KJF2108型矿用本安型读卡器。每个下井人员配备有1张KGE116D1型识别卡,并将识别卡同该从业人员的身份证号绑定,实现了从业人员的信息查询。第三节 通讯联络系统生产调度交换机1台,其型号为GR-95D(A)64型,该机容量为64门,主要供井下和地面各生产部门使用,生产调度总机设置在调度室内,设置一台话务台进行生产调度。下井通讯电缆为2对MHYAV32-3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租赁定金缴纳协议书范本
- 复印机的租赁合同范本
- 激励理论在移员工管理中的应用
- 电子竞技企业的成长路径与资金筹集方案探讨
- 网络终止服务协议书(2篇)
- 美发购货合同(2篇)
- 委托代理租赁合同范本
- 校企合作实习合同范本
- 用电设施的风险评估及智能化升级方案
- 电子商务在商业领域的崛起与盈利模式
-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 八年级英语初中英语阅读理解阅读专项练习试卷附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全册】
- 物联网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1例妊娠糖尿病的个案护理
- 《排球正面双手传球》课件
- 光伏发电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案方案
- 财务报表涉税分析
- 五官科眼耳鼻咽喉科医疗常用器械的认识
- 企业清产核资报表
- 浅谈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技术运用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