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_第1页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_第2页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_第3页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_第4页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姓名:高尚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公共管理指导教师:傅利平;杨贤金20090501,:,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苤鲞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做储繇勘签字嗍年牛月帅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丕鲞盘鲎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墨盗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2、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矽产月弘日厂干月争万轧年沙名期签日师字导签第一章导论第一章导论选题的背景以及选题的意义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对各国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征是贸易的国际化。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加工贸易以其独有的秉性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和经济繁荣的“助推器”。世界上许多新兴工业

3、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清楚表明,加工贸易对他们的经济繁荣曾经或正在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民族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自上世纪年代末开始实施加工贸易政策,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在我国加工贸易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显现诸多问题,加工贸易制度需要自我完善,机制亟待转型升级。正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必须“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可见,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如何充分发挥加工贸易制度的应有功能,适

4、应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对我国加工贸易及其转型升级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梳理的基础上,阐明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结合我国实际初步提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严格遵从马克思主义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原则,通过大量的搜集整理资料,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参阅了国内大量的研究成果,汲取前人研究的新成果,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加工贸易升级转型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论文的前言部分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

5、究状况、研究方法和研第一章导论究思路。第一章阐述加工贸易的含义、作用。第二章首先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进行综述,其次重点分析了我国贸易各阶段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第三章论述我国加工贸易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机遇在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产业优势的合力初步显现,并且以产品工序细化分工为特征的全球分工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所面对的挑战主要在于我国主体技术和加工制造档次仍处于低端,现行的国际贸易规则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着加工贸易环节增值含量不断降低的压力。第四章论述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笔者认为:要先从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入手,进而在实践中更新管理

6、观念,改进管理手段,规范管理方式,最终达到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目的。本文的较新之处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年鉴,采用下厂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等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更进一步的整理,并运用统计分析等理论分析方法,深一步的研究,对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提出了加工贸易备案管理思路,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加工贸易企业的分类管理制度等内容。第二章加工贸易理论及研究现状第二章加工贸易理论及研究现状加工贸易概述加工贸易的含义加工贸易()是指一国(地区)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包括深加工结转上游加工企业的成品或半成品),必要时还提供相关生产设备,另一国(地区)按照需方要求进行加工增

7、值后再出口境外的国际经济交往活动。加工贸易既是一种贸易方式,又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利用外资的形式之一。加工贸易的方式来料加工()是指国内企业接受国外厂商提供的全部或部分原辅料等,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规格和样式等,加工成成品交付对方,并收取加工费用(工缴费)。国内企业作为承接方,对周外厂商即委托方提供的原材料,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对产品经营的盈亏也不承担亏损责任,成品由委托方销售。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外商提供,即不需付汇进口,也不需用加工资偿还,制成品由外商销售,经营企业收取加工费的加工贸易,这种情况又称以进养出。来件装配()是指由国内企业接受国外厂商提供的零部件,装配成成品后向外商

8、交货,并收取加工装配费用(工缴费)。具体做法有:委托人提供全部零部件,受托人加工装配后交货,并收取工缴费;委托人只提供部分零部件,受托人交货时,委托人除支付工缴费之外,还要支付受托人提供的零部件的价款;委托人除提供零部件外,还代受托人购买装配工作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委托人的垫付款由受托人从工缴费中扣还;委托人投资兴建装配工厂开展此项业务,建厂和提供设备的价款由受托人以所得工缴费分期偿还。李鹏南等主编:海关保税监管,中国海关出版社年版第页各国加工贸易政策的借鉴,载对外经贸实务,年第期第二章加工贸易理论及研究现状加工贸易的作用加工贸易在吸引外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外汇储备、提高劳动就业率等方面发

9、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我国而言,加工贸易的诸多积极功能,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外国企业的积极参与。自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日益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突出贡献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加工贸易通过资金引进,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总值在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比例逐年攀升,从年的、年的、年的,已上升到年的。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占总加工贸易的(见图);进料加工出口的比重达;外商投资企业、国企和其他企业在进料)出口的比重分别为、(见图),增速分别达到、和。进料加工进口的比重也达到;外商

10、投资企业、国企和其他企业在进料加工进口的比重分别为、(见图),增速分别为、和。同时,我囝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对外贸易额的比重不断攀升,近年来一直稳定在左右。图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占总加工贸易的百分比注:加工贸易制度在不同的国家由于制度设置价值取向的不同存在不同的诉求,客观上也存在不同的效果。试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动因,载黑龙江对外经贸,年第期。:加贸易理论厦究目状图年我国各类型企业对进料加工出口额贡献比重圈年我国各类型企业对进料加工进口额贡献比重第二、加工贸易加快了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步伐,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见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大贸易国,其中加工贸易进

11、出口和出口分别比年增长了倍和倍远远高于同期一般贸易的增长幅度,特别是加丁贸易出口在外贸出口中的比重从年的提高到年的,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步伐。同时,加工贸易有利于保持我国外汇的国际收支平衡,截至年底加工贸易已累计实现贸易顺差超过了亿美元。其中,年加工贸易实现贸易顺差亿美元,:簧料来谭:中目统岬,咖出州)进越据泉源(年瘦鲢计年鉴。第章贸茹论研现状表进出商品总值表(单位:百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年度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出进:第三、加工贸易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工贸易存在一定的技术外溢效应,改善了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近年来在传统加工贸易产业继续发展的同时

12、,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求加工贸易产业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新产品、新技术,形成了新的产业,促进了我国新兴制造业的发展。例如,机电产品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年占出口总额的,加工贸易是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方式,机电产品出口的约是采取加工贸易方式取得的,在机电产品出口大市深圳,加工贸易出口占机电产品总出口的近,而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近帆。而深加工结转业务的不断扩大,加工链条的不断延伸,促使产品配套生产与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聚集效应效果明显,加工贸易的技术与管理的辐射和扩散作用带动了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见图)。资料柬海关总署综台统”目问(卸:其他制第章加贸易论究现状十我

13、捣“他圈我田出口产品构成比例对比圈第四、最为根本的是,加工贸易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转换启动了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推定了我国的整体对外开放进程,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世人瞩目、国人自豪的“珠三角”经济发展奇迹,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缩影。值得指出的是,年深圳市加工贸易占工业总产值的,占全部出口的,年前七个月加工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加工贸易,多年来“珠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奇迹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加工贸易吸纳了大批城乡就业人口,培养了大量能够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熟练劳动力和大批适应国际化竟争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为我国工业的现代化储

14、蓄了大量人力资源。同时,加工贸易带来的经济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管理示范。加工贸易的理论基础重商主义经济学重商丰义是世纪欧洲盛行的一种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簧。重商主义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上的反映,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在贸易政策上坚持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当时大多数欧洲国家拥有殖民地,作为出口商品的市场和原料的供应地。殖民地不得发展制造业,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的商业应该由宗主国垄断。重商主义可以分为早期(世纪)和晚期(、世纪)两个发展阶段。资来根据总镕日(卸呻如“日爵转女推自新载目贸易论,年第第二章加工贸易

15、理论及研究现状如果说早期重商主义偏重在节流方面下功夫的话,那么,晚期重商主义着重在开源方面,着重奖励出口,扶植手工制造业。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决定了在重商主义时代,不可能有现代意义的加工贸易模式,尤其是在早期重商主义时期。不过,晚期重商主义阶段,贸易方式的改变导致在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存在加工贸易的雏形。古典主义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反对和批判重商主义过程中产生的。配第和布阿吉尔贝最先提出劳动价值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法国的重农学派和英国的斯密进一步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明确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学说。他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确认了创造交换价值的是一般社会劳动。李嘉图

16、则进一步对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的原理作了比较透彻的表述和发展。他们提倡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活动。古典主义经济学主张纯粹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的“自然秩序”,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一种自发运动。这种理论为早期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决定了资本拥有者完全可以突破一国的贸易政策通过实施加工贸易追求最大利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经济思想形成于世纪年代。在继承与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创造了以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根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详细而精确的阐述,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

17、法论原则归纳为如下五个基本命题,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在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整体制约中分析个体经济行为;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确定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依据经济关系来理解和说明政治法律制度和伦理规范;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及规律的统一。我国多年来的改革实践,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主张从资源配置的角度重新界定市场经济,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实质,转变政府职能。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指引。注: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世纪中叶,完成于世纪初。在英国从配第开始,经斯密,到李嘉冬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经魁奈到两斯蒙第结束。于洋著:马克思主

18、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孑实践载人民日报年月日。钱颖著: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年第期。第章加工贸易理论及研究现状下,我国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充分发挥加工贸易制度的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为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主义经济学我们把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现象为核心内容,而市场经济已被证明是目前唯一可持续的经济体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是无地域和国别区分的。现代经济学起源于新古典经济学,侧重的是市场中的资源配置问题。现代经济学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扩展到经济问题的几乎所有

19、领域。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和框架适用于研究我国加工贸易制度的改革。例如,加工贸易转型过程中我国政府的行为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工贸易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趋势等。可以说,用现代主义经济学主张的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现行加工贸易政策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可以为我国制定行之有效的加工贸易政策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对我国加工贸易的指导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的加工贸易李嘉图认为贸易双方在比较优势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得贸易双方应该生产并出口那些具有相对较低成本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具有相对较高成本的商品,通过贸易交换为双方带来收益。赫克歇尔和俄林以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和生产各种商品所需这些要

20、素强度的差异,作为国际分工的依据与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俄林认为,国际分工和商品的流向应该是各国生产并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以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国际分工。两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两国之间贸易是如何发生的,会在哪些产品之间进行,他们的积极意义在于肯定贸易双方都能获得贸易利益,从而为国际贸易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加工贸易的发展是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学说在国际分工层面上的深化。与传统的一般贸易不同的是,参与一般贸易的产品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体现在不同商品上,诸如制造业产品与农业产品、矿产品之间;而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参与加工贸易的产品,其比较优势与要

21、素禀赋渗透到不同的生产环节上,在此基第二章加工贸易理论及研究现状础上,不同国家参与到同一个产品不同的生产环节中,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共同生产出一个产品来。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非常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基础,并为确定目前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根据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各国应该将自己具有相对优势和密集使用丰裕要素的生产环节安排在国内,以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将产品制造过程中大量使用劳动力的加工环节置于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数量优势和生产率优势(或成本优势),扩大就业,获取国际贸易利益。

22、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不仅具有丰富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发达的销售渠道、成熟的商品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且这些生产资源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因此,在一个产品的加工链条中,发达国家利用资金、技术、销售渠道、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承担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销售等生产环节;而我国则应该进行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的生产,这就决定了我国在当代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或承接高新技术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的加工。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提出了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以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比如我国的制鞋、制衣、电子等行业的加工贸易,基本上都呈现这种格局。我们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会发生加工贸易,这同样也是基于

23、相互之间存在的不同加工环节的比较优势差异。当然,在国际分工中一国具有的比较优势是动态发展的,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逐渐弱化,而资金、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强的话,那么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得重新调整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由现在的(贴牌加工)向具有研发、设计功能以及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高端产品迈进,争取成为(设计制造商)或(自有品牌制造商)。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我国的加工贸易世纪年代末以来,保罗克鲁格曼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提出“产业规模经济是国际产业内贸易产生的主要动力”,也就是说在资源禀赋相似的情况下,各国出于对规模经济的追求来专业化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也必然产生国际贸易。

24、一国的贸易结构不仅仅受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的影响,还会受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的影响,各国政府可以通过干预获得产业规模经济优势来调整产业结构。该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战后大量出现产业内贸易的新格局,并为各国调整产业结构,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战以后,世界分工从国家之间产品的专业化发展到零部件的专业化再发展到工艺流程的专业化。各个国家集中资源大规模地生产较少的产品品种、较少种第二章加工贸易理论及研究现状类的零部件或只从事部分工艺流程的加工,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获得市场势力与规模经济利益,并在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其他产品、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即产生了产业内贸易。而加工贸易是

25、一种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如果我们把加工贸易双方所处的产业分布作一个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基本上处于一个产业内部或产业分类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加工贸易是产品制造链中上、下游加工环节的伙伴之间的贸易,这种贸易更多地出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产业部门内部的合作正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内,基于生产工艺分工的加工贸易必然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长期以来以比较优势作为发展加工贸易的基础,致使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一直处于比较低端的加工环节,很难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加工增值率和经济效益都很低下,导致我国贸易条件和贸易环境恶化。如果一味奉行比较优势论,将使我国

26、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落人、贫困”陷阱。随着我国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我国加工贸易实践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该理论明确表明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可以转变。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由于一国的自然禀赋是很难改变的,故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贸易产业结构也是基本固定的。那么,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必须建立在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必须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劳动密集型环节的加工,才能在贸易中获利。事实表明,我国在这种贸易格局中获得的几乎是一种”贫困化”增长。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可以通过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吸引高端产业的加工项目,从而调整我国的加工贸易产

27、业结构,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其次,产业内贸易理论指明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按照产业内贸易理论,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处于产业加工链中的上游,攫取高额贸易利益,是因为它们在这些领域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那么,为了提高加工贸易的经济效益,必须占据加工链的上下游,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因此,该理论明确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逐步实现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扩大传统加工行业,如自行车、纺织品、玩具、简单的电子元件等生产规模,形成产业配套优势和规模优势,并逐步走自创品牌和自行营销的道路;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配套环境

28、,拓展电子信息产品、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装配业务,发展核心技术,设立研究开发中心,改善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的发展环境,提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最后,产业内贸易理论指出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具体途径。第二章加工贸易理论及研究现状按照产业内贸易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实施战略性的贸易政策,扶持战略性加工产业,从而使这些产业获得规模经济。目前我国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还没有成为加工贸易的重点领域,是因为这些产业的规模经济,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均不明显。据此,我国应该调整加工贸易政策,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以提高我国在产业加工链

29、中的地位。其一,政府要制定长远的、合理的产业政策,制定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强化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引导;其二,政府借助研发补贴、税收、高新技术产业基金、信贷等政策手段,给予本国战略性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项目以重点支持;也要建立产业评估机制,由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加工贸易项目进行综合评审,对符合标准的加工贸易产品、零部件给予优惠政策;其三,要以产业为依托发展出口加工区,引导加工贸易企业逐步向出口加工区内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共享资源或生产要素,推动技术的进步和技术成果的迅速普及或采用,从而能够在企业自身规模不变条件下获得规模经济利益,提高我国基础加工工业

30、和高端加工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理论与我国的加工贸易二战后,相继出现的许多跨国公司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对外投资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降低各阶段产品的成本,攫取更高的利润。跨国公司理论从三个方面给我国发展加工贸易以理论指导。一方面,它充分说明了国际加工贸易的发展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息息相关。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间调整生产链条或增值链条,利用各国的资源以同时满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攫取高额利润。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品是通过跨国公司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在各个环节或各个部件上分工进行生产的,产品从一个环节流向另一个环节,其各

31、子公司之间的经营关系表现出产品生产环节在国际间的分工,并以贸易的方式在跨国公司内部的各国子公司之间实现,也就使得跨国公司各国子公司之间的经营关系具有了加工贸易的特征。从我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外资企业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而且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以上都是外资企业。可见,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与我国大规模吸纳国际产业转移、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外生产能力进行加工装配出口有着密切关系,表现了后期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独有的特点,也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配置资源的结果。跨国公司往往凭借其对核心技术、管理技术、品牌等的垄断优势,大量投资于中国,在中国设立子公司从事加工贸易,利用中国廉

32、价的劳动力和使用成本偏低的土地资源在中国加工组装,第二章加工贸易理论及研究现状降低已进入标准化阶段的产品的生产成本,攫取更高的利润,以满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的条件而获得高额利润。这些子公司就成为了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它们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利用国外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贴上外国的商标及品牌,再通过国外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将加工产品销到国际市场。目前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攻势已全面展开,加工贸易及其实施主体正在向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领域扩展,也就是说,未来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仍然要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为依托,充分利用其转移成熟产业(产品)或生产环节的机会,大力发展

33、加工贸易。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理论说明以低工资水平为比较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加工贸易只能导致我国经济贫困化的增长。弗农认为新产品的生产要经历创新、成熟、标准化三个时期,不同时期,产品的要素(技术、资本、劳动)密集度不同,使得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国家间有规律性地转移,比较优势总是从拥有大量熟练劳动力、技术较先进的国家转移到资本较充裕的国家,再转移到一个拥有大量非熟练劳动力、技术较落后的国家。跨国公司会根据产品不同时期的要素密集度不同,将处于不同阶段的产品安排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区位进行生产,使得国际贸易流向发生变化。据此,跨国公司一般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标准化阶段的产品置于中国生产,而低工资对于标准化阶段

34、的产品贸易显得十分重要。因此,目前中国承接跨国公司加工项目的比较优势产生于低工资水平,这种优势也将随着我国工资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弱化。据统计,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仅相当于日本的,美国的,可见,中国工人的收入和福利并没有随加工贸易的大规模发展而得到相应的提高,仍然处于非常低下的水平,而生产率的提高更多地反映为利润的增长或者竞争带来的价格下降,前者利于外资企业,后者利于国外消费者。即便如此,我国加工工业还面临着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等更低工资水平的竞争压力。此外,标准化阶段产品的加工贸易还会带来贸易粗放式增长,是我国贸易条件、贸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没能很好地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进步,

35、因此,廉价劳动力是不能打造国家竞争力的。要继续扩大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不能一直将生产的比较优势建立在以牺牲国民福利为代价的低工资水平上,而应该打造新的生产优势。最后,跨国公司理论认为,建立在各国技术差异基础上的国际贸易优势不是一个长期不变的量,而是一个不断传播的过程,也就为我国重新打造比较优势指明了方向建立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客观上带来了技术扩散,使产业技术优势发生转移,从而使贸易结构发生变化,即产品的出口国变成进口国,而某些过去的进口国,由于技术的引进变成了出口国。可见通过跨国公第章加丁贸易理论及研究现状司对外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既促使技术创新国不断发明新的技术,也推进技术进

36、口国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目前,我国这种外资主导型的加工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推进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我国的加工贸易一直以来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大多采用贴牌生产方式,在我国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外国公司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占扛以上。国内部分企业虽然开始出口自主品牌产品,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品牌的附加值依然不高,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彩电、计算机、手机、摩托车等产品的第一生产大国,但并不拥有核心技术,大部分关键零件都来自海外,仅仅是世界的一个“加工车间”,仍处于垂直性分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没有真正掌握核心价值模块,在核心技术和部件上受制于国际品牌制造商和全球供应商

37、。近年来,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在我国的布局日益系统化,应抓住价值链模块化的机遇,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提高加工企业对国外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的能力,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自主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从整体上推进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将建立在低工资水平基础上的比较优势转换成产业技术优势。努力推动大中型企业不断向具有研发、设计功能以及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高端产品迈进,争取由成为(设计制造商)或(自有品牌制造商)。一些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与跨国公司品牌制造商的合作、结盟以及并购重组,逐步发展成具有集成服务功能的零部件企业集团。因此要调整加工贸易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价值模块化的机遇,重新确定我国国际分工地位

38、,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使我国企业由跨国公司的向或迈进,是我国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必然选择。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的加工贸易美国经济学家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指出国家和国家环境是支撑企业和产业进行国际竞争的基础,该理论通过研究一国的经济环境、组织、机构与政策在产业竞争优势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一个国家可以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诸多因素,认为一个国家在某一行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取决于四个基本变量,即: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及行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该理论在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新格局方面具有巨大的说服力,成为经济全球化下各国进行国际分工定位、实现和挖掘比较优势的主要指导理

39、论。波特的“集群”观点或相互联系的企业、供应商、相关产业和特定地区的组织机构组成的群体,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思考经济、评估地区的竞争优势和制定公共政策的一种新方式。波特的竞争优势既包含了一个国家的初始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资源禀赋,又包含了后发比较优势和潜在比较优势一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创新的制度、第章加工贸易理论及研究现状组织和理念。按照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要建立和保持我国加工工业和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优势,不仅要充分发挥先天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国家还应采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和产业环境,建立创新制度,以培育后发比较优势和潜在比较优势,促进贸易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之一是国家通过制

40、定政策和措施,提供良好的平台,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通过加工贸易,海内外企业在华投资办厂,带动上下游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共同生产和装配,并吸引采购、区域研发中心、运营管理总部、地区物流中心以及金融机构、大学、律师事务所等支持性机构落户,集结成群,形成包括研发、生产和供应在内的产业链,可形成产业集群,同时,集群推动企业相互学习与模仿,并不断产生新的企业,持续创新,又推动加工贸易升级。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新企业的加盟带来新的活力,新企业从老企业中裂变出来,带来技术创新,集群内其他企业不断学习、效仿,从而提升集群的技术水平。同时利用加工贸易的技术扩散效应,将海外的先进制造技术、管理经验,特别是国际

41、营销经验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并不断创新。通过集聚式发展来增加企业间的互动、学习和竞争,形成对关键价值模块开发创新的群体优势,掌控产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提高我加工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国内研究现状我国自年国务院颁布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以来,陆续出台了许多配套政策、监管条例和管理办法,使加工贸易在我国迅速发展。同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不断调整这些政策、条例和办法。其中,针对年开始的出口退税政策,国家先后于年、年、年、年、年、年进行多次调整,最后一次的年调整,限制所谓“两高一资”,旨在优化出口结构、保护资源与环境、改善贸易平衡、减少贸易摩擦、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政策调整

42、必然对占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产生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步伐。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一般途径及政策调整的研究。张蕴如()提出鼓励加工贸易向高科技产业突围,依此提升开放式产业结构;张燕生()提出为达到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向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并举的进料加工阶段转变,必须引进高技术含量的制造环节并提高全球配套生产能力;隆国强()探讨了从提升国际生产价值链位置、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延长企业加工链条、企业进入服务环节、发展本土跨国公司等方面促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并提出从政策上促使贸易的中西部梯度转移;第二章加工贸易理论及研究现状张旭宏()提出要引

43、进更高技术、实施产业聚集与配套、提高加工深度、延长价值链、培育自创品牌。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国内专门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的研究很少,仅有苏桂富、刘德学、陶晓慧、付丹、卜国勤等()从全球生产网络角度,研究了知识转移扩散机制、研发扩散与合作机制以及学习机制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系,这实际是研究了企业层面的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机制,这一研究是国内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的重大突破。笔者认为,)贸易转型升级机制综合体现于企业、产业、地区多个层面,本文将从这一认识出发描绘简单的总体框架体系,详细的描述有待以后的进一步研究。第三章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第三章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

44、程我国:贸易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加工贸易经历了风风雨雨,就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阶段看,可以从外贸体制改革、加工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三个不同的角度回顾它的发展历程。从外贸体制改革的角度看从外贸体制改革的角度看,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世纪年代末年在改革开放中率先产生的“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的贸易方式,是加工贸易的雏形。年来料加工和进料两者合计仅占对外贸易总额的,在整个对外贸易中比重有限。到年,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开始崭露头角,与“三来一补”一起作为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的方式之一,二者占全国进出口额的,已经占据一席之地

45、。第二阶段:年年党的十三大以后,以鼓励“进料加工复出口”为主要内容,以海关进口料件保税监管为政策核心,发展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在二十世纪年代后期取得了成功。此后,加工贸易作为这一贸易方式概括性很强的词汇,于世纪年代初应运而生并沿用至今。第三阶段:今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巩固和发展加工贸易取得了巨大成果。加工贸易不仅在吸收外商投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和税收方面,而且在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促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中发挥了更大的影响力,加工贸易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年,贸易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仍然是最大

46、的贸易方式。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加工贸易进口占进口总额的。同时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动因,载黑龙江对外经贸。年第期。第三章我国: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加工贸易出口额比进口额高出近亿美元。这说明加工贸易在使用国内原材料、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增加出口发生了显著而积极的变化。此外,在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达。(见图)图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趋势图(单位:亿美元)从加工贸易方式的角度从加工贸易方式的角度来看,世纪年代中期以前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加工贸易以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为主。年,来料加工进出口从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年均增长。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年的上升到年的。年是第二阶段

47、,这一阶段以进料加工为主。年,进料加工进出口额达到亿美元,首次超过来料加工。年进料加工在对外贸易额中的比例超出来料加工个百分点;进料加工进出口额在对外贸易额中的比重由年的上升到年的。年以后是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都增长迅速,但进料加工始终超过来料加工。(见表)表进出口商品贸易方式总值表(单位:亿美元)焦笠进出口贸易总额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资料来源:根据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网站数据整理得出(:)资料来源:根据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网站数据整理得出(:)第三章我国加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从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角度从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世纪年代中期以前的加工

48、贸易主要生产纺织品、服装等简单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年代中后期到年代初,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渐多元化,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家用电器、飞机零部件等资本密集型产品开始出现。年代中期,随着越来越多的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成熟的技术移至我国,我国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彻底发生了质的变化。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加工贸易产品逐渐增加,产业结构也逐步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资本密集型。我国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我国的加工贸易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国家产业战略的正确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尽快实现工业化是我国产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加工贸易是全球

49、化背景下推进我国工业化的一条新道路。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谈话后,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国家对“三资”企业(加工贸易)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的改变也极大的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发展,如“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方针,对用于出口产品生产的进口零部件、中间投入品以及机器设备减免进口关税,而对制成品的进口征收较高的关税。这就既保护了国内企业,又鼓励了出口。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利用外资的政策,积极鼓励外资开展出口加工活动。如实行了以减免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为核心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为了配合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还努

50、力调整了出口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在继续鼓励密集使用劳动力要素的轻纺产品出口的同时,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和国内加工贸易企业进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加工领域。正是由于产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多重鼓励(见表),我国加工贸易才得以蓬勃发展。注: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阶段除了可以从上述三个视角以外,还可以从加工贸易政策的演迸过程、加工贸易的规模、加工贸易的主体等视角进行分析。加工贸易政策研究,载经济研究参考,年第期。注:如进口料件保税政策、来料加工统计改为进出口全额统计制度的实施等。第三章我国加贸易发展现状分析表我国对加工贸易的相关鼓励政策文件名文号

51、颁布日期海关总署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对外()署货字第号加工装配业务的管理规定的通知海关总署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料加()署货字第号工进出口货物管理办法的通知海关总署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署监一【】号资企业进出口货物隘管和征免税办法的通知海关总署、中国银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署监【】号政部、外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实施关于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试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海关总署关于对台账合同变更简化手续等管理问署监【号题的通知海关总署关于简化万美元以下加工贸易项目及署监【】号合同审批手续的通知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52、关于计价格【号降低加工贸易品质检验和外商投资财产鉴定收费标准的通知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国经贸贸易【】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关于印发关于加工贸号易企业以多种形式缴纳税款保证金实施办法的通知第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经济高速增长。对外引进外资和加工贸易实行鼓励政策,提供优惠关税政策待遇,存在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使我国成为进行加工贸易的理想地点。加之我国又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经济联系密切,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地区

53、和国家加工贸易的现成经验很容易传入我国,因此,选择和发展加工贸易就具有了“历史必然性”。同时,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人文优势等也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条件。第三、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主要表现在国际分工新格局的形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与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垂直分工继续发展,这就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水平型”国际分工格局。另外,国际分工形式开始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转化。由于通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用全球资源的成本降低和远距离多时空经营的便捷可行,以及由投资政策自由化所引致的要素流动,使得价值链上的各项功能

54、性活动得以在国际间实现更加专业化的细分,国际中国加工贸易改革的思路,载中国工业经济,年第期。第三章我国加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分工越来越表现为相同产业不同产品之间和相同产品内不同工序、不同增值环节之间的多层次分工。国际分工新格局的形成使生产的国际迂回程度不断加深,带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分布。这些国际背景都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良好契机。第四、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我们已迈入人类历史的第三个千年,全球化的趋势已成共识,跨国公司逐渐成为公司向国际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国际分工由国家层次向企业层次发展,跨国公司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宰,也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目

55、前全球贸易额中约有是在跨国公司内部实现的。出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跨国公司利用各国的优势,将越来越多的产品通过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在产品的各个阶段或各个部件上分工进行生产,整个生产过程在各个国家间流动进行,各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具有了加工贸易的特征。国际分工形式的变化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增加有利于我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技术、管理手段、营销渠道等,成为我国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自从世纪年代末我国实行贸易政策以来,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从年的亿美元增至年的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进出口总额的

56、比重也从年增至年的(见表)。表加工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比较表对外贸易进出总额加工贸易进出额年份比重()(亿美元)(亿美元)资料来源:根据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网站数据整理得出(:)第三章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图加工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比较图加工贸易对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扩大就业、推动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在我国加入后,由于国内外相对增长率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增长以及相对价格差距等综合因素的作用,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外商投资企业的进料!贸易以及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都取得快速增长。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亿美元,在加工贸易出口中所占比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亿美元,

57、在加工贸易出口中所占比例为左右。仅年至年,加工贸易累计实现贸易顺差亿美元,而同期全国贸易顺差总额仅为亿元,加工贸易创造的贸易顺差占全部贸易顺差的。同时,加工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就业,培养了大批熟练产业工人,多年来加工贸易累计已创造出万个就业岗位,极大的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加工贸易类型以进料加工为主,来料加工为辅。加工贸易从类型可以分为来料加工业务和进料加工业务,来料加工以受托性为特征,而进料加工以自主性为特征。从年至年,全国进料加工出口额占全部加工贸易出口额的比重由提高至;而来料加工出口所占比重则不断降低,所占比重由年的下降至年的。以上数据表明,我国

58、加工贸易已从早期的单一简单受托加工方式向自营生产、自主国际销售的方式转变,部分企业步入由原材料技术和市场的“两头在外”的模式转变为原材料技术内外结合、市场在外的新的模式发展轨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来料加工左右我国的上述数据来源于年度海关统计年鉴。关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考,载学海,年第期。第三章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经济走向,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加工贸易的主要经营主体。加工贸易中外资所占比重和规模继续扩大。由早期的试探性投资开始向长远投资转变,由投资小企业逐步向跨国公司投资的大型企业转变,产业更加集中。年至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年增长率达,年我国

59、的外商投资企业已发展到万家,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的;而国有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仅有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的。()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过去,我国加工贸易商品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如服装、纺织品、鞋类、玩具、家电、电子零部件、五金用品等。这些商品的技术含量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国中小企业或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相关产业。目前,劳动密集型产品尽管仍是我国)口贸易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以前相比,产品的规格和品质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加工贸易出口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大大提高,体

60、现加工贸易不断转型升级的轨迹。以机电产品为例,年我国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不到,而年月却已占同期)贸易出口比重的,成为出口产品的第一大类。()加工贸易产业链不断延伸,核心环节不断引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口贸易成为我国参与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产业分工与转移的重要手段。为了降低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纷纷开始考虑在华建立国际采购与配送中心、地区研发中心,有的甚至将管理中心落户大陆。跨国公司产业格局的重新布局,为)日贸易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提高加工贸易的国内价值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苏州地区的电脑产业,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世界个人电脑生产基地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