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5 诗词五首 课件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24.诗词五首第一课时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饮酒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他开创了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1、桃花源记 (散文)2、归园田居 (田园诗)关于本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酒后即兴之作,实际是借“饮酒”之题表达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
2、意,欲辨已忘言。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结庐:盖房子。2.人境:人世间。译: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而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1.尔:这样。2.偏:偏僻。译: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2.南山:课文指庐山。译: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庐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气:气象,景色。2.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译: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3
3、.相与:一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意:意趣。2.辨:辨别,说明。译: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自问自答。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一、“心
4、远”指的是什么?流露出什么样的感情?远离官场的争权夺利和俗世。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只有超凡脱俗的无所挂碍,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是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物我合一,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品味“见”与“望”字哪个更贴切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
5、“见”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体现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与全诗营造的闲适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望”相比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成,浑然天成的意境,与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不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南山的气象。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
6、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人应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写出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写出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心情,暗用庄子“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望言” 饮酒最后
7、两句应怎样理解?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只要心境旷远,保留一颗远离俗世的心,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写景名句揭示主旨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春望 杜甫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
8、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简介: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吏”“三别”皆被传诵,作品汇为杜工部集。 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 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 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 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了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 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 的影响是深远的
9、。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古诗四首安史之乱时,把妻儿送回老家,然后独自投奔皇帝,不幸中途被叛军捉住,送往长安。杜甫在这里过了八个月痛苦的俘虏生活,亲眼见到长安陷落后的种种惨状,昔日的繁华景象已被一片残破所代替。他忧国伤时、念家悲己,写下了五言律诗春望。 写作背景 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_的感情。 修辞:对 偶 国都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虽在,春天降临,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首联写春望所见,满目凄凉。你会解释首联吗?
10、忧国伤时首 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 修辞:对 偶 借花鸟之景抒_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 因_,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感伤感时伤别 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也因悲 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颔 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颈联表现自开春以至三月,战火持续不断。写出家音隔绝,久盼不至的焦急心情。 其情真意切,最能引起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颈 联: 战火连绵不断,家书难通
11、,此时家书是多么珍贵呀,真是胜过万金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写出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写出家书的珍贵。这两句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联写目睹眼前颓败之景,心念远方家庭的安危之状, 不觉搔首踟蹰,可见_程度之深。 在忧国念家、感时恨别之外,又自叹_,更平添一份悲哀。 伤痛、愁闷老将至矣尾 联: 因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亲人,面对眼前颓败之景,愁得我头发稀疏,几不胜簪。 *望: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诗人形象: 本诗
12、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试概述文章的主题思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情感。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人称为“诗鬼”。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
13、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岁。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 雁门太守行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甲 光 向 日 金 鳞 开。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坍塌。乐府曲名。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
14、似乌云压进城垣,城垣就要被摧垮。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即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抵达。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 指宝剑。译 文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
15、天;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朝廷血战到死! 首联:写景又叙事,写敌我两军的态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 守城将士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 1.“黑云压城城欲摧”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渲染出怎样的氛围?现在常形容什么?比喻( )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
16、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 )。一个“压”“摧”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2.“压”“摧”字有什么作用?把敌军压向边城比喻成黑云压城局势的危急守城将士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颔联:叙事写景,从听觉和视觉写惨烈的战斗场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满”,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之大,“秋色”渲染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点明交战时间之长。特别有表现力的是“凝”字。胭脂是为了突出脸蛋、嘴唇自然红晕的效果的红色化妆品,这里的泥土颜色酷似胭脂,
17、而又是在侧面烘托,以泥土写血,仿佛让人闻到了战斗的血腥气息。告诉我们,血流遍野,染红了泥土,从早到晚,鲜红的血慢慢凝固,凝成了紫色。这个“凝”字的特写,妙在既表现了死伤惨重,又显示了动态变化过程,还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颈联:叙事写景。偷袭敌人。“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二字含义极为含蓄丰富。战斗从早到晚那样惨烈,可并没有黑夜到来而停止。我军势弱,不能坐以待毙,而选择主动出击。“半卷”,为的是隐蔽突袭,攻其不备,这也体现了我军的智慧。“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引用典故,显示出将要有一场悲壮的生死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永别勇士荆
18、轲的场景历历如在目前,催人泪下。“声不起”三字,表面上写天气极寒,以至于鼓皮僵硬失去弹性;更是巧妙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战场的壮烈,以至于鼓声呜咽,泣不成声。这样理解更能表现我军将士的牺牲精神感天动地,撼人心魄。?尾联:抒情明旨。抒发爱国激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主旨句)”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君”,不能一概解释成皇帝或朝廷,准确的应当是国家。对于李贺来说,“君”或许是“昏君”。李贺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被拒之于仕途之外,而置个人私怨于不顾
19、,仍乃以国家安危为重,这需要何等的气量,实在难能可贵。3.诗中引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荆轲在易水边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视死如归的精神。1.本诗通过哪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明确: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一个在白天,表现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 一个在白天到黄昏,表现战争的惨烈; 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2.归纳全诗主旨。明确:这首诗描绘将士们在边防要塞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
20、,颂扬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合作探究积累:爱国是永恒的话题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24.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赤壁渔家傲杜 牧杜 牧 (803852) 晚唐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
21、晚年曾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之为“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本诗选自樊川诗集杜牧作品过华清宫山行秋夕泊秦淮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咏古咏史之作。 赤壁: 山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这里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诗歌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然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把它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诗歌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感慨如果不是东风帮助周瑜获得火烧曹军的胜利,恐怕吴国的国色大乔、小乔就要被幽禁在曹
22、操的铜雀台上了。前两句是叙事,交代兴感之由。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的慨叹。为下文作铺垫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作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未销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
23、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愤懑)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思想感情:(一)结构: (二)特点:(三)主题:句议论感慨借物咏叹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句写兴感之由小结:(四)历史观点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曹操的评价有异于史家历史上英雄的成败都有某种机遇。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是婉约
24、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张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有漱玉词传世。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解 释: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含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含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谩:徒,空。 鹏:古代神话
25、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天帝居住的地方。天帝的话语。写梦境及天帝的问话。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环境描写,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朦胧。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用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
26、、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虽然写的是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怎样理解“接”、“连”、“转”、“舞”的含义?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仿佛梦魂归帝所” 梦魂好像回到了天庭。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一个“归”好像她原来是从天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边,大概是她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潜意识促成的吧。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
27、,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向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苦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
28、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同“漫”,空,徒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写自己的苦闷及词人与天帝的对答。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吹得。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借此表白自
29、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写出她对日暮途远的叹息,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但毕竟是个弱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国难当头,文章无用。那么,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试赏析“嗟”、“谩”字的妙处。 谩,同“漫”,空,徒然。“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生逢乱世、空有诗才,表达了词人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嗟,叹息,慨叹。“嗟”字生动得写出了词人叹息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伙人合同协议书补充协议》
- 双方调解协议模板大全
- 公司股份合作协议书范本10篇
- 全国赛课一等奖初中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课件
- (2024)商业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一)
- 2023年胺类项目融资计划书
- 《基本透视原理》课件
-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养老院老人生活设施维护制度
- 养老院老人财务管理制度
- 《三七蒸制前后质量评价及蒸三七多糖化学成分研究》
- 最好的设备年终总结报告
- GB/T 44569.1-2024土工合成材料内部节点强度的测定第1部分:土工格室
- 护理部年终总结汇报
-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测试与装调》电子教案
- 北京交通大学《数字图像处理》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肝衰竭诊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
- 红领巾爱祖国 星星火炬耀成长主题班会2
- 五年级中国民间故事题及答案
- 艺术导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