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邹红)复习笔记绪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征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中国现代文学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前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三个10年:(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是现代文学开拓和奠基阶段,通常称这十年为五四时期文学。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即由文学形式的内在改革逐渐转

2、向思想内涵的深刻变化。1、文学革命的开端、发展、高潮2、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的作家创作的新文学作品。小说方面:鲁迅的狂人日记,叶绍钧、冰心、郁达夫等新文学作家创作了内容形式全新的小说。诗歌方面:出现了白话新诗人如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尤其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散文方面:鲁迅、李大钊等人的文艺短论(即随感录和杂文),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许地山等人的抒情叙事散文(即“美文”),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新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话剧方面: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的白话剧本。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最突出的主题是反封建(农民及其命运成为许多作品的主人

3、公和素材,描写知识分子对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的高度敏感,摆脱封建道德舒束缚、争取婚恋自主、追求个性解放的奋斗和抗争,对妇女地位的思考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3、1921年后出现许多文学社团如文学研究会(标榜为人生的写实主义)、创造社(鼓吹重艺术的浪漫主义)、语丝社、新月社以及风格接近文学研究会的未名社、莽原社,接近创造社的南国社、浅草社和沉钟社等。还有“问题小说”、“身边小说”、“乡土文学”、“语丝文体”“象征派”诗歌等风格和流派4、新文学作家们通过各种渠道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5、这一时期文学局限是:作家视野狭窄,多是小知识分子自我表现的情绪,有些作品带有感伤颓废情调,甚至有宿命论倾向;

4、译者缺乏分析批判能力,对外国文学作品未能区分精华和糟粕;对待民族文学存在形而上学、虚无主义倾向。(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是现代文学发展成熟阶段,通常被称为左翼时期的文学。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开始。这一时期文学特点是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1、这一时期左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辉煌: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30年代初成立的左联等左翼文学团体将革命文学运动推向高潮。这一时期文学作品反帝反封建主题进一步深化,革命者形象和底层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形象塑造受到普遍重视。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丁玲、张天翼、

5、洪灵菲、茅盾前期创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子夜、鲁迅后期创作。2、这一时期重要现实主义、民主主义作家作品:巴金激流三部曲、老舍骆驼祥子、曹禺雷雨、日出,以及沈从文的边城、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等“大河小说”,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和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等3、这一时期文学局限:有些作品生活实感较弱,革命者和劳动群众形象塑造存在着概念化的弊病,缺乏精细的艺术磨练,显得较为粗糙,影响审美价值。(三)第三个十年(1938-1949)通常被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开端是抗战爆发。这一时期文学特点是: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产生影响。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

6、运动,抗日救亡成为这一时期主题。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和解放区。这一时期又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前一阶段是抗战初期文学,文艺界出现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作品如街头诗、独幕剧等,出现集体创作和一系列历史剧,以郭沫若的屈原虎符最为成功。2、后一阶段文学分为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上海孤岛等区域。在解放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阶段,出现具有典型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作家作品如赵树理、孙犁、丁玲、周立波以及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在国统区和沦陷区:围绕反侵略、反压迫的民主革命运动,出现具有讽刺性、揭露性批判国统区黑暗现实的作品如茅盾腐蚀、

7、巴金寒夜、袁水柏马凡陀的山歌、陈白尘岁寒图升官图,钱钟书围城。此外还有张爱玲、徐訏、无名氏等作家作品。国统区作家努力向民族形式和大众化方向发展。中国现代文学30年的发展伴随着同守旧势力和各种思想派别的斗争。如20世纪20年代的“国粹派”“学衡派”“甲寅派”“鸳鸯蝴蝶派”“现代评论派”等,30年代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法西斯民族主义文学”以及“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第三种人”,40年代的“战国策派”“戡乱文学”。中国现代文学30年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相辅相成的,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鲜明特性。虽然出现了多样的创作方法,但是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主流,为人生、为革命的现实主义基本精神贯

8、穿整个现代文学各个层面。中国现代文学具有纵横交叉、承前启后的历史特质,是整个中国文学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显示出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化的“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碰撞”。二、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中国现代文学带有承前启后的性质,其特征如下:(一)新旧文学的冲突和承传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五四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体现出新的现代社会、现代人生的精神风貌和新的文学表述方式,体现了现代新文学、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学、旧文化的根本冲突和根本转折。但是,同时也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学发展演进的必然结果。鲁迅代表的五四那代人,最注重开放,又最讲究立本,他们既读过经,又留过洋,是难以超越的一代人。(二)中外文学

9、的碰撞与交融晚晴翻译文学繁荣,新文学作家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现代新诗对外国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吸收借鉴。(三)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时代历史赋予现代文学特殊使命,整体上形成根本特质: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艺术境界的不懈追寻。(四)对个性和人性的追求及对自身的剖析和批判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作家,他们最犀利地批判社会的黑暗,又最无情地解剖自身的弱点,最无情地揭露人性的弊病,又最深情地关注着整个人类的命运,他们的作品往往蕴藉着一种对整个人类的大关怀。第一章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第一节晚晴启蒙运动与文学变革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的第一次“改革开放”,是清政府在军事、外交和内

10、政危机重重的情况下被迫实行的自强运动。但洋务运动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不触动封建专制制度的仅限于“器物”层面的改革。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成为晚清洋务运动失败的象征。二、维新运动甲午战争惨败,以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力主实行君主立宪。中国思想史因此进入一个新的时-启蒙的时代。维新派知识分子认识到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向西方看齐。严复、梁启超等意识到开民智、新民德、鼓民力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本”,改造国民精神的新民运动成为思想启蒙的重心。一系列以传播西学、讨论变革、倡导启蒙为宗旨的思想文化阵地涌现,如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上海创办的时务报等。西方现代化、思想及其价值

11、观,作为“文明”即现代性的范本,被介绍都中国;输入新学、开启民智,成为维新思想界寻求的中国社会救亡图存的前提。三、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维新派倡导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目的是让文学成为承载政治革新理念、促进思想启蒙的利器。从“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到“小说界革命”,形成一种直面危机、书写真情、表现现实、促进改革的风尚。(一)诗界革命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黄遵宪、谭嗣同、夏曾佑,一方面力求打破传统诗歌规范,另一面尝试以全新思想表现政治革新的追求。其实验的新诗又叫“新学诗”,将“新学(西学)”作为诗歌阐发内容,但会流于新名词的堆砌。成就最大的是黄遵宪。他的诗一般采用五言古诗体,语言通俗、流畅,情感自然。其诗具有宏阔

12、的境界,遵循“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二)文界革命在文界革命之前,讲究义法、雅洁等规范的桐城派和崇尚骈文的文选派被视为中国散文的正宗。散文的革新,以梁启超多产而激情澎湃的“新文体”为代表。他一列有关中国国民性的文章,语言犀利,感情真挚,极具感染力。(三)小说界革命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新小说运动。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小说只是不入流的旁门左道。而在晚清启蒙运动中,小说却因为19世纪欧洲小说的鼎盛及小说在社会的崇高地位和在民间传播思想文化、道德教化的作用由“小道”擢升为“上乘”。1902年,梁启超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小说杂志新小说,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

13、新一国之小说”,并在新民丛报中提出“小说为文学最上乘”。20世纪初论及小说便是“开启民智”“裨国利民”“唤醒国魂”,被视为政治启蒙、道德教化乃至学校教育的工具。第二节报刊与新小说的繁荣晚清新小说繁荣与报刊杂志兴起关系密切。最初有关小说开民智的言论及少量翻译小说是在维新派办的时事政论性报纸杂志上出现的。1902年专门的小说杂志出现。一、新民丛报首次提出了“历史小说”等新小说概念,并对新小说分类如政治小说、哲理小说、科学小说、侦探小说等,鼓出小说地位、探讨小说原理、翻译介绍西方文学。二、新小说是中国第一份小说杂志,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任主编。聚集了当时几乎所有热衷新小说的文人,为小说创

14、作开设了若干栏目。三、绣像小说是继新小说之后第二份小说杂志,于1903年5月上海创办。绣像小说刊登了晚清许多著名长篇,如社会写实小说老残游记(洪都百炼生),科学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荒江钓叟),教育小说学究新谈(吴蒙)及翻译小说司威夫脱汗漫录,每一期上插图,中西合璧,表现晚清求新思想。四、月月小说于1906年11月上海创刊,吴趼人任主撰。其文学立场是启蒙主义,将小说作为道德教化的手段,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所谓的“道德”是指正统儒家的道德。其栏目除了社会小说、历史小说还有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滑稽小说。月月小说是较早大量刊登短篇小说的杂志之一,专门开设了“短篇小说”栏目。五、小说林晚清新小说杂志中真正

15、有意识的应用西方纯艺术论并在刊物宗旨和品格上具有更统一的现代性的,是由曾朴做总理,黄摩西、徐念慈任主编,1907年2月创刊、1908年10月停刊的小说林。其主要作者是曾朴、徐念慈、陈鸿璧、张瑛、包天笑等。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对文学的自觉。抛弃“载道”“觉世”“唤醒”等观念,接受西方现代美学知识,用“美”“审美”“理性”“理想”等概念阐述文学与小说的本质。作品有曾朴的孽海花,陈鸿璧译的科学小说电冠、历史小说苏格兰独立记,张瑛译的侦探小说黑蛇奇谈,包天笑著的碧血幕。第三节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在晚清启蒙运动中,白话文运动便已萌芽。一、演义白话报1897年11月,章伯和、章仲和兄弟在上海创办演义白话报。

16、二、无锡白话报(更名为中国官音白话报)1898年5月,由裘廷梁及其侄女裘毓芬发起。1898年8月27日裘廷梁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首次明确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认为,文言之害在于言文分离,而言文分离,是造成愚民的根源。从古今对比、中西比较、语言学角度,论证“白话胜于文言”的观点。将“兴白话而废文言”提到民族、国家兴亡的地位上,这是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声。三、陈荣衮裘廷梁之后的另一位白话文运动的先驱。在知新报上发表论报章宜改用浅说,提出报章文字应改用白话,认为改革文言实开启民智的必由之路。其对白话报刊的倡导,与对小学教育“宜用浅白新读本”的倡导成为白话文运动中的力作。裘廷梁和陈荣衮极大推动了晚清

17、白话文运动,白话报刊自此开始出现。四、京话报1901年北京出现白话报京话报。它是“帮闲”性质的白话报,只是为了沟通上下,消除义和团隐患。从京话报与无锡白话报相比,看出晚清南北政治文化开放与保守形成对比。五、中国白话报1903年创刊于上海,其发刊词指出中国人安于享乐,不知天下大变。革命派发起的拒俄运动也被鲜明的体现。六、安徽俗话报1904年安徽芜湖创刊,陈独秀主编。其对象是底层百姓,宗旨是呼吁爱国救亡,揭露和批判旧伦理道德的罪恶,抨击中国“恶俗”,主张普及教育,发展近代工矿业,练兵习武等。不仅发表白话文学作品,还开始提倡文学改革。如论戏曲论述改革中国戏曲。七、汉字拼音化晚清白话文运动中产生的。最

18、初提出汉字拼音字母的是维新派人物王照(提出一套60个字母的拼音方案官话字母,专拼白话)。其后,劳乃宣在其基础上增加江宁、苏州、闵广音谱合成简字全谱。1910年前后在张百熙、张之洞等努力下,官话拼音字母得到相当程度的普及。1928年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采用赵元任、钱玄同等的国语罗马字形成的现汉拼音方案。第四节新青年与五四文学革命一、“一刊一校”一刊: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由陈独秀主办,1916年9月1日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1月陈独秀受蔡元培之邀任北大文科主任,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迁到北京。一校:蔡元培主持北大后,提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在北大任教的胡适、钱玄同、

19、沈尹默、李大钊、周作人、鲁迅、高一涵等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文学革命首先在新青年上展开。随着新潮创刊,文学革命蓬勃发展。五四新文学,是以白话文的提倡为开端的。二、胡适提倡白话文学1、1917年1月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是文学革命的发轫之作。认为,言文合一是新文学的方向,白话文学是拯救中国文学的活文学,是中国的“文学正宗”。2、胡适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中运用历史进化观进一步阐释白话文学的合理性。3、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运用进化论又一次明确提出废除文言、改用白话的主张。4胡适在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国语的进化中继续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在胡适等五四新文化先驱的倡导下,语言的现代化变革与文学的现代

20、性追求被置于同一地位这就是“文学的国语”与“国语的文学”三、傅斯年在怎样做白话文中将新文学倡导的白话称为“欧化的白话”“理想的白话”“精粹的国语”从口语中提炼的,吸收西方语法、句法、章法的欧化白话。傅斯年认为欧化的白话文特点是:逻辑的、哲学的、美学的。五四白话文学就是从欧化的白话文起步,从西方化的文学表达开始,进而追求西方的文学形式。四、新潮1919年1月由北大一群受新青年启蒙而推崇新文化的学生创办,主编者有傅斯年、罗家伦、毛子水等。新潮的出现使新文学运动势头更劲。第五节外国文艺思潮的引进胡适在小说理论文章论短篇小说中将现代短篇小说理念输入中国。对比中国传统短篇小说和五四新文学倡导的西方式短篇

21、小说的不同:中国传统小说叙事基本是以时间为线索,依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故事进行从头到尾的叙述,讲究首位完美衔接,呈历时型结构,而结局往往是“大团圆”的。中国传统小说的长短篇之分仅是篇幅的长短差别,短篇小说往往是将不成长篇的,如笔记杂撰,或传统的“某生者“体,称为短篇小说。胡适及五四作家提倡的短篇小说强调短篇小说“横切面”写法,“经济的手段”和事实中“最精彩的片段”等。五四小说在创作上运用西方现代短篇小说技巧最成功的是鲁迅和郁达夫。而鲁迅在运用“心里时间”展开叙述方面胜郁达夫一筹。传统小说以故事为中心,以情节为叙述结构,但由于过分重视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会忽略对人心灵的表现。现代作家的小说创作,一开始

22、便将传统小说赖以存在的支柱情节结构了,将人心即对心灵的表现放置在小说的中心位置,一时诗化叙事成为风尚。第二章五四初期的理论探讨与创作实践第一节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一、为什么要将文学与改革思想联系在一起?新文化先驱们看到晚清救亡图存运动并没有带来独立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因此有必要通过思想启蒙来改造社会意识和民族心性,建设全新的意识形态从而建立独立统一、富强、文明的现代民族国家。而文学被公认为是进行思想启蒙最犀利的工具。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二、胡适、陈独秀与文学革命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2月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正式倡导文学革命,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运动

23、的正式开始。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胡适从“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历史进化观出发,认为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丧失了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就必须进行语体革新,废文言而倡白话。当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形式主义流弊,触及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语言变革等重要问题。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胡适将其文学革命主张概括为十个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明确地把文学革命与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任务联系起来。晚晴文学

24、改良运动及现代印刷技术发展产生一系列白话小说,但以桐城派为代表的古文仍占据统治地位。晚清有识之士开通民智提倡白话文和以白话为基础的音标文字,但士大夫们旨在教育百姓并非改变顾问唯我独尊的地位。而文学革命是要彻底颠覆顾问地位,把白话文建设成全民族的书写工具。在文学革命论中陈独秀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反对旧文学的口号,批判当时统治文坛的三大旧文学流派桐城派、江西派、“选学”,分别把它们视为贵族文学、山林文学、古典文学的代表加以否定。将古文、骈文、诗歌等“文学之文”与碑、铭、墓志、启事等“应用之文”对举,表现出把纯文学与杂文学区分开来的企图。胡适主要从语言、形式的方面发难,陈独秀则更多强调了文学革命的内

25、容。三、胡、陈的“文学革命”主张之后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从语言文字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势在必行,指斥拟古的骈文和散文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这也是文学革命中第一篇论述纯文学与杂文学不同的专门论文傅斯年提出“文言合一制定过于”的设想。1918年冬天,陈独秀、李大钊办了每周评论杂志。同时,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办了新潮致力于提倡白话文。四、周作人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了人的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即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学,又被称为“人道主义的文学”。他所说的人道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

26、的人间本位主义。周作人是从受进化论影响的自然主义人性论角度来理解人的,提出“从动物进化的人类”命题即人的灵肉一致,人性是动物性和神性的有机结合,强调人的动物性。因此“人的文学”或“平民文学”应以通俗的白话语体描写人民大众生活的真是情状,忠实地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事实,强调文学是人性的,也是个性的。五、文学革命初期和维新派文学观念表现出的功利主义倾向的不同 1、2、P39六、新文化阵营与文化保守主义的论战双簧戏:1918年3月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新文学的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予以逐条批驳。两封信总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

27、同时发表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一)林纾林纾发表论古文之不当废致蔡鹤卿书以及影射小说荆生妖梦,攻击新文化者的理由:一是“覆孔孟,铲伦常”;二是“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新文化阵营中李大钊发表新旧思潮之激战、蔡元培发表答林君琴南函、鲁迅发表现在的屠杀者对林纾进行有力回击。(二)学衡派1922年1月学衡杂志在南京东南大学创刊,由上海中华书局发行。该刊由吴宓主编,主要撰稿人有梅光迪、吴宓、胡先彇等。“学衡派”标明的宗旨是“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主要论文有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论新文化运动、胡先彇评,反对五四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反对白话文学的主张,维护文言的地位,强调文学的

28、继承和模仿,否定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否定文化与文学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新文化阵营中的鲁迅、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对学衡派发起反击。鲁迅发表估。学衡派的主要攻击对象是胡适。学衡派代表文化重构过程中的另一种趋向稳健的文化抉择,从文化积累和学理建设角度看有独到的见解,对新文化中某些偏激的弊病不无中肯的批评。但它提出的主张很空泛并没有切实地指出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现代出路。(三)甲寅派甲寅派因甲寅周刊而得名。甲寅于1914年5月创刊于日本东京,月刊,有进步倾向,主编为章士钊,两年后停刊。1925年7月复办甲寅改为周刊,所刊内容是用文言写的攻击新文化和群众运动的文章。胡适、鲁迅、沈雁冰、徐

29、志摩、郁达夫从不同角度批驳了甲寅派阻挡新思潮的本质。第二节白话新诗的最初尝试新文学的创作实践最初是在诗歌领域里进行的。可以把五四时期胡适等倡导的白话新诗运动看作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诗界革命未竟事业继续。一、诗界革命梁启超在1898年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的主张。最初要求要有“新意境、新语句、旧风格”,后来提出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黄遵宪在杂感一诗中提出“我手写我口”,其诗作歌咏新学、新事物、新理想。晚清诗界革命做过转向古风、乐府、向散文化的努力,止步于宋诗派的模仿风气中。二、五四文学革命初期白话诗创作的理论自觉1919年10月谈新诗中胡适指出形式的变革是晚清诗界革命的盲点,是五四文学革命的

30、突破点,提出诗体大解放的口号。他将诗体大解放表述为“作诗如作文”,包括三方面的意思:打破格律的束缚,提倡自然的音节;用白话写诗,并且用白话的语法代替文言的语法;实现格式和题材的自由,实行语言形式和思维方式两方面的散文化。三、五四文学革命初期白话新诗创作(一)胡适1916年开始试作白话诗。1917年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发表。这些诗是中国新诗的尝试。(二)1918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第一批九首新诗,其中胡适鸽子人力车夫、沈尹默月夜、刘半农相隔一层纸,在形式上摆脱旧诗体诗词格律的束缚,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三)尝试集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出版,这是新诗的第一本诗集。胡适称译诗关不住了是他新诗成立的新纪

31、元。从美国的意象诗得到启发,认识到新诗创作必须充分地采用白话的字、文法和自然音节。尝试集里“真正的新诗”不过一颗星儿“威权”一颗遭劫的星等,但从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形式中挣脱出来,开始具备了现代汉语抒情性是法则的出席性。人们称之为“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桥梁”。(四)新青年社的沈尹默三弦月夜、刘半农、新潮社的俞平伯诗集冬夜、康白情诗集草儿、傅斯年等白话诗人的新诗也是从旧诗词中脱胎而来。鲁迅梦爱之神他们的花园人与时和周作人小河在早期白话诗实验中做出成就。(五)初期白话诗在艺术上的两种倾向:一是用白描手法描写具体生活场景或自然景物,显示出客观写实的倾向。刘半农相隔一层纸、胡适人力车夫、周作人两个扫雪的

32、人、朱自清小舱里的现代都实写了民间疾苦、社会人生。写景诗有傅斯年深秋永定门上晚景、俞平伯冬夜之公园、康白情江南。第二种倾向是通过比喻、象征来表现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如胡适鸽子、周作人小河、沈尹默月夜,有的是直接表现某个抽象观念,如鲁迅梦、胡适一念、去庐偶像。初期的白话诗存在着“非诗化”倾向,重白话而不重诗,并且以文为诗,有散文化倾向。利:有助于挣脱传统旧诗体诗词格律的束缚,使诗歌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弊:模糊了诗与文、诗的语言与口语的区别,忽视了诗的特征,使诗趋向散文和大白话。(六)初期新诗主要发表在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上。1922年叶

33、绍钧、刘延陵、朱自清等人以中国新诗社的名义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新诗刊物新诗。三、新诗确立地位后1921年前后,白话新诗取代了旧诗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诗歌流派开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一)自由诗自由诗的主要代表有郭沫若、冰心、宗白华、湖畔诗人、冯至。1、女神:1921年郭沫若第一部新诗集女神出版,标志着新诗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奠基阶段的到来,具有划时代意义。2、小诗:在1921年到1923年间盛行起了一种小诗,主要作者除了冰心、宗白华之外还有徐玉诺、何植三等人。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诗,人生的体悟、哲理的感兴、情绪的波动、精致的描写是其最擅长描写的内容。它在形式上不讲押韵、无拘无束、短

34、小精悍。从外来影响上看,小诗受到日本的短歌、俳句以及印度泰戈尔小诗的影响。代表作有冰心的小诗集繁星春水,宗白华的诗集流云小诗。小诗注意锤炼诗意和诗的形式,增强了新诗的意味,丰富了新诗的艺术表现力。其缺点是在内容上容易流于贫乏苍白,在形式上容易流于粗制滥造。3、湖畔诗社4、冯至:是第一个十年里一位重要的诗人,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其20年代的诗集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1) 冯至抒情诗最大的特色是不再听任情感的流泻,而表现出了艺术节制。A.抒情诗中内心激情或外化为客观的形象,如蛇;或蕴含于简单情节的微微叙述中,如雨夜。B.在形式上采取了半格律诗体,诗行大体整齐,大致押韵,追求整饬、

35、有节度的美。C.冯至抒情诗不仅情调充满感伤苦闷,而且诗的节奏舒缓,音韵柔美,形成“五四”诗中独具一格的幽婉的风格。(2)冯至叙事诗借鉴德国谣曲,采取中国传统与古代神话故事,含蓄中古罗曼的风味,表现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憎恨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其代表作帏幔蚕马吹箫人的故事将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二)新诗形式上的规范新诗从旧诗中解放出来实现自由化之后,需要形式上的规范、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1、前期新月派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诗人倡导新格律诗正是探索新诗形式上的规范。前期新月派也称为格律派,1927年以前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基本阵地的诗人群,主要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36、从诗歌本体观出发,新月诗派提出了“理智节制情感”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闻一多提出新诗格律化“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格律诗以其对形式的高度重视和对诗美的执著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初期白话诗和自由诗存在的非诗化倾向,标志着新时开始走向成熟,但有时会限制现实情感的表达。新月派大多数诗人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加盟现代派。2、早期象征诗派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早期象征诗派开始把法国象征主义诗艺引入诗歌创作。中国象征派开创者是李金发,诗集有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象征派诗人还有后期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还有石民、梁宗岱、姚蓬子等。象征派诗人表现漂移不定的内心情感、潜意识,运用象征、暗

37、示等方法,并以不同与常规的方式对意象进行组接,创造出朦胧美,或多或少纠正了新诗过于平实直白而缺少诗味的弱点。其缺陷在于:一是诗歌内容贫弱,缺乏现实批判精神和哲理意识,二是对法国象征派诗歌意象的大量照搬。(三)新诗内容扩大新月派和象征派诗人探索新式的形式和表现手法,无产阶级诗人则在探索如何扩大和加强诗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早期无产阶级诗歌:1923年恽代英、邓中夏、萧楚女等早期共产党人要求文学和新诗充当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主革命的“工具”,催生了最早的中国无产阶级诗人蒋光慈,代表诗集新梦哀中国,讴歌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理想,增加议论成分,感情表达外露,想象平实。对五四新诗总的认识:五四新诗人经过草创

38、时期的探索,革新了中国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创造了新体式,拓展了诗歌表现范围,贴近现代国人的思想和情感。但由于诗歌对传统文化和古典诗歌的羁绊较深,革新难度相较于小说、散文要大,存在着许多不足。第三节现代小说的全面创新一、对晚清民初“新小说”的认识1902年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提倡新小说,提高了小说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因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开埠,印刷、报刊业的长足进步,形成了新的市民读者群体。报纸、书局向文学家支付稿酬,自近代小说开始,稿费制度形成中国第一代以写作为生的职业小说家。清末民初,小说从被视为小道的边缘地位向中心地位移动。但新小说附属于维新运动,本身独立地位差,所以一旦

39、政治陷落,谴责小说流入“黑幕”,狭邪小说流入“鸳蝴”,商品化给小说带来的媚俗倾向抬头。小说章回体虽起变化,却难挣脱文言束缚。二、小说现代化的契机 16 P49三、鲁迅小说1918年5月,中国现代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标志“五四小说”就此拉开序幕。1919年又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但文学革命最初几年里小说创作局面是比较沉寂的。1921年后随着文学社团和文学刊物的涌现,小说创作随之繁荣。四、从潮流或流派来看第一个十年里小说重要的有“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自我小说”“女性小说”(一)问题小说它是现代小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第一股潮流,最早出现在新潮上。最早的问题小说有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

40、俞平伯花匠、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等。1919年下半年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风气。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将问题小说引向高潮。1923年沉寂。问题小说是揭露社会问题的,涉及青年关怀的家族礼教、婚恋家庭、妇女贞操、劳工、战争、人生意义等方面。但因问题尖锐性,减少对小说形象化的要求,造成问题概念化,文笔空疏,人物成为作者某种主义的传声筒等弊病。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1、2、3问题小说不都是写实派,也有抽象的“爱与美“的鼓吹者,如冰心、王统照。(二)叶圣陶人生写实派在叶圣陶之外,主要有文学研究会的乡土小说作家群组成。(三)乡土小说1923年问题小说沉寂后代之而起的是乡土小说

41、或称为乡土文学。这是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的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文学研究会成员许杰、王鲁彦、蹇先艾、彭家煌、王任叔,还有许钦文、台静农、冯文炳等。所谓的乡土小说主要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股向农村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往往都是乡土文学,它们隐现着乡愁。鲁迅是第一个用乡土文学来指称这一小说流派,也是现代乡土小说的开风气者。乡土文学,在取材上突破了知识青年生活狭窄的范围,从关心个人感伤情绪、个人回忆到关注社会和民众,从早期主观抒情归向客观现实。在艺术表现上,纠正旧小说简括式叙述方式,加强实地描写、场面人物的细节描

42、写。但缺少把握农村复杂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眼光,单纯描绘落后愚昧的农村图景,总体艺术质量尚属稚拙阶段。(四)自我小说它的出现稍晚于问题小说,略早于乡土小说。乡土小说的作者以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为主力,而自我小说则以创造社的成员为代表,体现自我表现的文学主张。自我小说又被称为身边小说、浪漫抒情小说。受到日本私小说、弗洛伊德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现代主义的影响。它以作家身边琐事为题材,常用第一人称来自我叙述,对作家心境的露骨描写,暴露作家的私生活、肉欲的苦恼、官能的刺激,有着强烈的抒情色彩。自我小说在现代小说史上的贡献主要是在小说文体上,旨在表现自我,不重情节和结构,带有散文化和诗化倾向其代表作家是

43、郁达夫,除此之外还有郭沫若带有自传色彩的系列短篇漂流三部曲行路难,同属创造社的自我小说派作家还有倪贻德、陶晶孙、张资平、叶灵凤等人。创造社之外的庐隐、澰女士,浅草社和沉钟社的陈翔鹤、陈炜谟,冯至、林如稷。(五)女性小说女性小说是指带有明显的女性话语特点的小说。新青年上出现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作家陈衡哲。在第一个十年里出现的“女性小说”家有冯沅君、凌叔华、苏雪林、石评梅等,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冰心、庐隐,她们提供了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男性中心主义压抑已久的女性经验。1、陈衡哲1917年用白话写出反映美国女大学生一天日常生活的小说习作一日。另有小说集小雨点。2、庐隐在五四时期表现女性意识最为大胆。她的小说重

44、点表现知识女性爱与生的坎坷与苦闷。代表作短篇小说成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中篇小说海滨故人。3、冯沅君笔名“澰女士”,有短篇小说集卷葹。名作隔绝隔绝之后旅行,写的都是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有着细腻真实的女性心理描写。4、凌叔华酒后绣枕等作品更多表现出温婉个性。五、第一十年里小说成就的表现 1、2、3 P53六、第一个十年里短篇小说文体成熟的表现 1、2、3 P54第四节新式散文的应运而生一、晚清文界革命晚清民初的政论文尤其是梁启超的报章体政论文直接开启了新青年时期杂文的先河。但这种报章体仍是在古文内部进行的革新,文言文和传统形式仍束缚中国散文发展。二、现代散文(一)现代散文兴起现代文学中率先

45、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统称为杂文。现代散文开始于1918年4月新青年4卷4号开始设立的“随感录”这个栏目。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有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奠定了杂文在中国散文现代史上的地位。其后设置“随感录”栏目的杂志还有每周评论新生活新社会民国日报觉悟。这些杂文注重批判,主题是反对旧文化旧道德,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明白晓畅。(二)现代散文成熟1921年到1927年是现代散文的成熟期,主要标志是作家对散文文体的自觉。这一时期的散文个性鲜明、内容广泛、注重表达、风格多样。1、美文1919年2 月周作人发表杂感祖先崇拜。1921年6月发表美文,指出外国文学里的所谓

46、的论文英法随笔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批评的、学术性的,二是记述的、艺术性的,又称为美文,主要指后来所说的絮语散文或称小品文,用“闲话、絮语、谈天”来形容其问题特点,强调的是充满个性的随意的议论,夹叙夹议是其最重要的语体特点。周作人美文代表山中杂信西山小品。2、记叙抒情散文许地山空山灵雨、俞平伯、朱自清同名游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鲁迅野草、郭沫若小品六章、冰心寄小读者进一步显示了纯文学散文的实绩,是五四运动后散文史上涌现的一个浪潮。此外郁达夫表现浪漫伤感情绪的散文,叶绍钧抒写日常感受之作,王统照别具一格的冥想小品。4、杂文(1)语丝周刊创刊于1924年11月,发表大量杂文,广泛的文明批评和社会批

47、评是其内容上的特点。以语丝为核心的进步知识界。在“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中以杂文威武气筒黑暗势力进行抗争,刺激了杂文的发展。(2)女师大风潮1925年至1926年,在北京女师大,由于校长杨荫榆压制民主,推行封建家长制教育,遭到进步学生抵制,发生了驱杨运动,引起持续颇久的学潮。以现代评论为代表的陈西滢“西滢闲话”和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刘半农等进步分子,双方使用杂文展开论战。(3)三一八惨案1926年,北洋军阀段祺瑞勾结日本帝国主义镇压青年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这一时期杂文与新青年时期杂文相比量多质优,注重艺术性,不再一味直露,而是把明朗和含蓄结合起来。鲁迅一点比喻、林语堂祝土匪、

48、周作人死法。鲁迅五四时期以来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周作人的杂文收入泽泻集谈虎集。5、小品文小品文取法英法随笔,又融入明清散文的抒情成分,成长快。它以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把描写、抒情融为一体,不拘一格地随意而谈,有闲话、絮语风,是知识与趣味的双重统制。在这方面,周作人成就最大。被成为现代“小品文之王”,有雨天的书泽泻集等小品文集。梁遇春的春醪集,丰子恺的随缘堂随笔,钟敬文的荔枝小品。此外,书信、日记体裁也得到发展。三、五四时期散文的意义第五节话剧品种的逐步引入一、最早追溯作为舶来品,话剧在中国出现可以上溯到19世纪70年代。1866年上海西人业余剧团建立了上海兰心剧场。1899年上海

49、教会学校圣约翰书院演出官场丑史。1900年冬上海南洋公学演出六君子义和团。二、文明新戏(一)文明新戏产生春柳社1906年年底由留日学生在东京成立的综合性文艺团体,标志着中国早期话剧活动开始。其创始人有李叔同、曾孝谷,主要成员有陆镜若、欧阳予倩等。1907年演出茶花女第三幕,6月演出黑奴吁天录。1907年秋天,以王钟声为首的春阳社在上海成立,演出黑奴吁天录。演出借用兰心剧场,采用西方话剧的布景、灯光、服装,有了整齐的分幕演出的形式,这种新的戏剧形式被称为“文明新戏”。(二)文明新戏兴盛辛亥革命高潮到来,文明新戏进入兴盛期。新剧活动以上海为中心。1910年任天知创办进化团,是中国现代第一个话剧职业

50、剧团。演出血蓑衣东亚风云新茶花黄金赤血共和万岁,被称为“天知派新戏”。特色是:一是强调宣传鼓动效果,专设“言论派小生”,二是强调演员的即兴表演,演出采用幕表制。文明戏基本采用幕表制,即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简单的提纲,演员根据提示即兴演出。辛亥革命失败后,新剧运动出现低潮。(三)新剧“甲寅中兴”1914年,上海新民、民鸣、启民、民兴等剧社淡化新剧的教化功能,突出娱乐性和表演性,以演出家庭戏和连台本戏为特色。(四)文明新戏衰落原因文明新戏采用幕表制,演员缺乏合作,限制了戏剧的整体性和艺术品位。因迁就小市民的封建落后意识和恶俗趣味,艺术上的粗制滥造,单纯商演性质,某些演员的堕落,使得文明新戏衰落下去。

51、三、学校代表的新剧活动1918年南开新剧团演出由张彭春编导的五幕剧新村正。洪深编导、清华学生业余演出贫民惨剧。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话剧理论五四革命时期,他们把话剧和中国传统戏曲置于二元对立之中,主要从思想革命角度,对旧戏批判。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推崇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1918年6月新青年推出“易卜生专号”,发表了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敌小爱有夫以及胡适易卜生主义、袁振英易卜生传。在新青年引导下对外国戏剧的翻译和介绍成为一时风气。五、爱美剧(一)爱美剧的形成1921年3月汪仲贤成立民众戏剧社,其成员有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欧阳予倩、陈大悲等,创办了新文学第一个专门的戏剧杂志戏剧。1921年

52、12月上海戏剧协社成立,其成员有应云卫、谷剑尘,后来欧阳予倩、汪仲贤加入。这两个剧团针对新剧由于职业化和商业化带来的问题,受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小剧场运动的启发,倡导爱美剧,开展业余的、小型的演出,不以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提高戏剧的艺术水平,发挥戏剧的社会作用。和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倾向一样。民众戏剧社注重理论,上海戏剧协社则注重舞台实践。1923年洪深为协社建立严格的排演制和导演制,废除旧戏和文明新戏男扮女装的演出方式。1924年洪深改编剧少奶奶的扇子上演。(二)爱美剧的演出中心由学生业余剧团转向戏剧专业学校北方出现两个专门化的剧校。1922年11月浦伯英与陈大悲在北京创办人艺戏剧专门学

53、校简称人艺剧专。主张职业剧和爱美剧并存。1925年5月余上沅、赵太侔、闻一多建立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简称北京艺专,增设戏剧系。国剧运动:余上沅、赵太侔在晨报副刊创办了剧刊周刊,倡导国剧运动。观点和民众戏剧社相左,强调戏剧艺术的非功利性,视舞台艺术为戏剧中心,主张广泛吸取传统戏曲和西方戏剧的理论与艺术。六、新文学话剧幕表制的废除,剧本制的实行,外国戏剧的借鉴,极大地促进了新文学话剧的创作,五四时期重要剧作家有田汉、郭沫若、丁西林、欧阳予倩、洪深、熊佛西、陈大悲等。(一)反映现实社会问题的剧作1、人们首先注意的是民众戏剧社和上海戏剧协社作家所创作的“社会问题剧”。2、由于新文学家对为人生的现实主义

54、戏剧的提倡,一批反映现实社会问题的戏剧出现了,其中以婚姻家庭问题题材为主。胡适开风气之先,创作终身大事,还有一些描写青年男女反对家庭包办婚姻、离家出走的戏,如欧阳予倩泼妇、郭沫若卓文君、余上沅兵变、张闻天青春的梦。1921年陈大悲五幕剧幽兰女士。1922年洪深赵阎王。3、丁西林是一名喜剧作家。1923年第一个剧本一只马蜂。独幕喜剧亲爱的丈夫酒后压迫瞎了一只眼北京的空气。4、五四浪漫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有创造社的田汉和郭沫若。郭沫若成就在历史剧方面,1926年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的卓文君王昭君聂嫈。田汉是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的20年代的剧作基本主题是爱与美的追求。风格是鲜明的浪漫主义风

55、格并带有浓厚的世纪末情调。代表作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5、熊佛西受陈大悲的影响在理论上大力强调趣味,醉了洋状元一片爱国心,余上沅兵变,女剧作家袁昌英孔雀东南飞。七、总结在中国,戏剧和小说被认为是小技。进入现代后,戏剧与小说一起被赋予救亡图存和启蒙的重任。五四时期,话剧文学获得长足发展。各种体裁、样式、艺术手法先后被尝试,出现一批独具风格的戏剧家。但也有缺陷,取材范围和体制狭小,艺术粗糙,成功剧目中独幕剧多。第六节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五四文学革命初期并无专门的文学社团和文学刊物。1921年开始,文学社团纷纷建立。到了1925年,文学社团和相应出版刊物增到100多个。标志着

56、文学活动的独立和文学革命从破坏转向建设。影响最大的当属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一、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耿济之、郑振铎、瞿世英、王统照、沈雁冰、蒋百里、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后来还包括朱自清、俞平伯、冰心、庐隐、鲁彦、老舍、丰子恺等作家。该会以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为机关刊物,还有文学旬刊诗月刊等,先后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250余种。文学研究会成立有明确的宗旨:研究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其宣言标明成立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联络感情,二是增进知识,三是建立著作工会的基础。它是新青年文学倾向的直接继承者,表现出为人

57、生的现实主义倾向,注重文学指导人生、改造社会的功利主义诉求。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也借鉴自然主义,文学研究会艺术主张为“表现人生,指导人生”。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注重描写社会黑暗和灰色人生,强调文学的客观真实性,但并不排斥作家情感、个性、想象力等精神因素划开了与自然主义的界限。文学研究会还翻译介绍俄、法以及北欧的现实主义作品,如托尔斯泰、莫泊桑、易卜生等人的作品,出过“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俄国文学研究专号”“法国文学研究专号”。文学研究会为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确立做出贡献。1931年小说月报停刊,文学研究会的活动也停止。二、创造社(结合山师教材)创造社是继文

58、学研究会之后成立的第二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田汉,比较著名的还有穆木天、王独清、倪贻德、叶灵凤、朱镜我、冯乃超、李初梨等。主要刊物有创造创造周报创造月刊创造日洪水文化批判。受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及新浪漫主义的影响,信仰主情主义表现论的文学本体论,反对文学功利主义。创造社被视为异军突起,即和文学研究会不同的主情浪漫主义。创造社文学家强调作家内心要求,强调艺术表现自我和内心的自然流露,提倡主观抒情的创作手法,尤其注重灵感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艺术至上的追求。他们的作品尤以郭沫若的诗和郁达夫的小说在轻重的反响大。创造

59、社以翻译歌德、拜伦、雪莱、惠特曼、泰戈尔等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为多,也译介过象征派、表现派、未来派等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五卅事件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后期转向无产阶级文学,刊物有创作月刊文化批判。1929年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创造社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在中国新文学史中具有开创性意义。三、新月社、新月诗派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梁实秋等,早期新月社是一种带文化倾向的社交团体,不是纯文艺性的。1926年4月徐志摩创办诗镌周刊,其基本主张是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提出诗歌“三美”主张即音乐美(指音节,有音

60、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匀齐)、绘画美(指辞藻,中国诗画相通的传统),这是新月社对新诗的新格式、新音节的理论主张。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新月社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还有朱湘、饶孟侃、刘梦苇、孙大雨等,以诗镌为阵地,进行新格律诗的创作,被称为“新月诗派”或“新格律诗派”。以诗镌创办为标志,新格律诗派即新月诗派开始形成。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办,是新月社后期。在文学上提出了“健康”和“尊严”原则。梁实秋宣传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31年徐志摩、陈梦家创办诗刊。新月月刊于1933年停刊。四、语丝社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11月,因创办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