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和文化》教学设计_第1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和文化》教学设计_第2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和文化》教学设计_第3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和文化》教学设计_第4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和文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寿县迎河中学 周睿一、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了解这一时期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二、教学目标1、结合教材、利用史料,了解明至清中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新变化,多角度探究明清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2.能够与小组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在梳理明至清中叶文化发展表现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明清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能认识同一时段世界历史发生的重大事件,多角度认识中外历史发展的差异,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总结明至清中叶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明确中国未能成功实现社会转型,走向近代屈辱历史的原因;4

2、.能够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体会和尊重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联系现今中国发展,思维未来中国发展之路,既具有忧患意识,又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眼世界,开拓未来,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教学难点:陆王心学,明至清中叶社会发展的局限性四、教学方法教法:以讲授法和情境教学法为主(以平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导入本课,具有趣味性。设置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置身处地思考问题,讲授法易于学生理解重难点)学法:合作探究法、材料分析法(由于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所以对于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等内容,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小组合作探究得出

3、结论)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大家知道这两种农作物是怎么传入中国的吗?最近天气越来越冷了,冬天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开始期待凛冽寒风中街边热乎乎的烤地瓜,香甜软糯的烤玉米。也不知道你有没有怀念夏日烧烤摊上的那碟盐水花生,闲暇时打发时间嗑过的葵花子儿。当你在享受这些美食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是中国的本土食物吗?那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传入中国的。明朝。那么今天我们就进入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起走进明清社会,看一看这些食物进入中国之后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设计意图生活化导入,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课: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1)农业明

4、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美洲高产作物玉米、甘薯引进并推广种植。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材料一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二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明代苏州纺织业)群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

5、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时间:明朝后期地点:南方一些地区行业: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特点: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趋势:清朝继续有所发展(3)商业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2、明清社会经济的局限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二)思想领域的变化:明清时期,工商业的繁荣,使得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许多新兴起的工商业市镇中,聚集了众多因赶考、郊游等原因,而闲居的士人,他们使不同的学术得以交流,营造了新的思想环境。随着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活力渐失,一部分士大夫对理学的信

6、仰开始消失。这个时候,王守仁在陆九渊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丰富了儒学的概念。这就是心学的兴起。材料一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守仁传习录 材料二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守仁传习录 1、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宇宙观世界观: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方法论(求理的方法):通过内心反省得到理,反对“格物致知” 2、王阳明(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宇宙观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心即理也)认识论:“致良知”、“知行合一”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如果说王阳明是一位在正

7、统中暗含叛逆的君子,那么李贽就是一位在叛逆中颠覆正统的狂者,王阳明是壮士情怀,家国天下;李贽就是骨坚金石,气薄云天。李贽的思想及特点:思想挑战孔子和儒学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常私欲,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批判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主张男女平等。特点倡导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历史评价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黄宗羲: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反对重农抑商,提出“

8、工商皆本”。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5、顾炎武:顾炎武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总结)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能力提升:对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认识(1)积极: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构成中国早期反封

9、建民主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和反封建专制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对后世影响深远。(2)局限性: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影响有限)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未超越范畴)(三)文学与戏曲:以表格形式展现此时期文学戏曲的新发展:四、科技:2、西学东渐-明朝后期到近代西方的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 (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

10、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课堂小结】课堂随练:1、 据记载,乾隆六年(1741)第一次全国人口统计的数字为1.4341亿,当时中国人口的年增长率约为1.29,即每年大约要多出258万人。到乾隆六十年(1795)时增长到2.969 6亿,远超此前历史上任何时代。为清代人口激增奠定物质基础的外来因素是( )。A.垦荒卓有成效,粮食作物实现丰收B.丝绸之路畅通,吸引大量人口定居C.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D.国家废除丁税,隐藏人口失去意义2、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工场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这主要是因为( )A、工场产品投入市场B、工场分工较细C、工场生产规模扩大D、工场使用雇佣工人3

11、、中国古代有一位哲学家提出“良知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并强调“知行合一”。这位哲学家是A 朱熹B 王阳明C 王夫之D 黄宗羲4、有人撰文称“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面镜子:_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_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_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_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这“四面镜子”分别是( )A.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B.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C.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D.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思维拓展:材料呈现在西方一场伟大的、以“文艺复兴”为主题的启蒙运动拉开了帷幕。同时,北欧和西欧各国开始海外大冒险,欧洲的经济轴心由南向北,从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东岸地区转移。在政治革命、文化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综合推动之下,“世界时间”的钟摆终于从东方猛烈地摇向西方。而在东方,从皇帝、知识分子到草民百姓,竟没有一个人察觉到这一历史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