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下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_第1页
统编版必修下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_第2页
统编版必修下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_第3页
统编版必修下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_第4页
统编版必修下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编版必修下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0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一、填空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 )。居则曰:(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而对曰:“千乘之国,( ),加之以师旅,(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 )。如其礼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 )。宗庙之事,如会同,( ),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 ),舍瑟而作,对曰:“( )。”子曰:“何伤乎?( )。”曰:“( ),春服既成,(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咏而归。”( ):“吾与点也!”

2、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 ),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二、文化常识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2、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3、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的司仪官。分为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相当于“士”这个等级。4、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三、重点文言

3、知识(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 )2.莫春者,春服既成( )(二)一词多义1.居(1)居则曰:“不吾知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4)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与蔡桓公)( )2.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 )(2)问君何能尔(饮酒(其五)( )(3)子路率尔而对曰( )3.小(1)赤也为之小( )(2)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3)小学而大遗(师说)( )(三)词类活用1.端章甫( )2.鼓瑟希( )3.风乎舞零(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四)古今异义1.加之以师旅(古义: 今义: )2.比及三年(古

4、义: ;今义: )(五)特殊句式1.毋吾以也( )2.异乎三子者之撰( )3.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四、理解性默写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中,他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人的画面: , , 。3.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 ” 两句,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 , 。”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同时又表现了他回答老

5、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如子路性格直率,从“ ”中可以看出;公西华非常谦虚,从“ , 。 , , , ”中可以看出。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冉有认为自己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这一点,至于礼乐教化之事,他说“ , ”五、翻译1、以吾一日长乎而,毋吾以也。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4、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5、唯求则非邦也与?02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一、文化常识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2、衅钟:古代新钟铸成

6、,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3、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4、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5、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6、寡人:寡德之人,比“孤”复杂些,“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7、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后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8、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古代华夏民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也泛指外族、外国。二、重点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为长者折枝。( )2.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3. 盖亦反其本矣( )4.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 焉有仁人在位

7、,罔民而可为也( )6.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二)一词多义1.事(1)齐桓晋文之事( )(2)仰不足以事父母( )(3)以地事秦(六国论)( )(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三)词类活用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3.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4.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5.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6.权,然后知轻重( )7.然后从而邢之( )8.树之以桑( )9.朝秦楚( );危士臣( )(四)古今异义1.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义: 今义: )2.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义: 今义: )3.吾惛,

8、不能进于是矣(古义: 今义: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 今义: )5.至于兄弟(古义: 今义: )(五)特殊句式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百姓之不见保( )4.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5.将以衅钟( )6.及陷于罪( )7.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8.臣未之闻也( )9.何由知吾可也( )10.莫之能御也( )1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12.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13.构怨于诸侯( )三、翻译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2.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9、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着不负戴于道路矣。03庖丁解牛庄子一、填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足之所履, ( ),( )向然,奏刀( ),莫不中音。(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 )。始臣之解牛之时,( )。三年之后,( )。方今之时,( ),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 ( ),导大窾,因其固然,( ),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 ( )。彼节者有间,( );以无厚入有间,(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

10、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视为止,行为迟,( )。謋然已解,(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二、文化常识1.庖:(1)厨房;(2)厨师;(3)烹调。2.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三、重点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 砉然向然。( )2. 技盖至此乎?( )3.批大郤。( )(二)一词多义1.为(1)吾见其难为( )(2)怵然为戒( )(3)视为止,行为迟( )(4)为文惠君解牛( )2.乎(1)技盖至此乎( )(2)依乎天理( )(3)而况大軱乎( )(4)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三)词类活用1.良庖岁更刀( )2.族庖月更刀(

11、 )3.足之所履( )4.而刀刃者无厚( )(四)古今异义1.所见无非牛者(古义: 今义: )2.依乎天理(古义: 今义: )3.虽然,每至于族(古义: 今义: )4.视为止,行为迟(古义: 今义: )5.吾见其难为(古义: 今义: )6.因其固然(古义: 今义: )(五)特殊句式1.臣之所好者道也( )2.技经肯綮之未尝( )3.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4.如土委地( )5.怵然为戒( )6.视为止,行为迟( )四、理解性默写1.庖丁解牛中引用著名的乐曲来形容庖丁解牛的过程,描写得有节奏感、美感的句子是: , 。五、翻译 1.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2.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

12、止而神欲行。3.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4.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5.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0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一、填空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军函陵,(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今老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然郑亡,( )。”许之。(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敢以烦执事。(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君亦无所害。(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13、所知也。夫晋,( )?既东封郑,(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不知;( ),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二、文化常识史书体例:1.编年体: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载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代表作: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资治通鉴(由北来史学家司马光编纂,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2.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序来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体例。其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代表作:史记(

14、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3.国别体:以国家(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载各个国家的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秦汉以后,由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国别体这一史书编写体例不再为人们使用。 代表作:国语战国策4.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一种史书体例。它叙述内容广泛,历史发展脉络清晰。简单地说,“通史”就是贯通的历史,即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 代表作:史记5.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的一种史书体例。代表作:汉书、“二十四史”(除史记外)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

15、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三、重点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二)一词多义1.以(1)敢以烦执事( )(2)以乱易整( )(3)越国以鄙远( )(4)焉用亡郑以陪邻( )(5)以其无礼于晋( )2.封(1)又欲肆其西封( )(2)既东封郑( )(3)故步自封( )(三)词类活用1. 夜缒而出( ) 2.既东封郑( )3.晋军函陵( ) 4.与郑人盟( )5.既东封郑( ) 6.阙秦以利晋( )7. 越国以鄙远( ) 8.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9.若不阙秦( ) 10.烛之武退秦师( )11.越国以鄙远( )

16、12.共其乏困( )13.邻之厚,君之薄也( ) 1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5.且贰于楚也( )(四)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 今义: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 今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 今义: )(五)特殊句式1.是寡人之过也( )2.敢以烦执事(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4.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5.夫晋,何厌之有( )6.以其无礼于晋( )7.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四、理解性默写1.“东道主”一词最早见于烛之武退秦师,文中的烛之武对秦穆公说:“ , , , ”。2.烛之武退秦师中表现烛之武对郑伯的用人方针有看法

17、,对自己过去所受到的排挤愤愤不平的句子是:“ , ; , ”。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晋国与秦国的利害关系,希望秦穆公慎重考虑的句子是:4.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时用了一个假设句“ , 。”貌似谦恭,却极有分量,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5.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说晋国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 , , ”?五、翻译1.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05鸿门宴司马迁一、文化常识1.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参掌军政。2.关中:函谷关(在今河

18、南灵宝东北)以西,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今陕西一带。3.山东: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4.左尹:官名,多以亲贵任之,掌军事。5.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孟仲叔季)。6.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7.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8.再拜:拜两拜,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9.古代座次古代的座次尊卑有别,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处所,有着不同的礼节规范。古代宫室内的座位有堂上(通常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和室内之分。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向东,其次是

19、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卑是坐东向西。古书中“东家”“西宾”的说法,是就室内而言的。古人将宾客和老师都安排在坐西向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所以,对宾客和老师也尊称为“西席”或“西宾”。二、重点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卻( )(二)一词多义1.善(1)素善留侯张良( )(2)不如因善遇之( )(3)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4)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2.固(1)固不如也(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20、( )(三)词类活用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2.吾得兄事之( )3.常以身翼蔽沛公( ) 4.道芷阳间行( )5.沛公军霸上( ) 6.沛公欲王关中( )7.亡去不义( ) 8.籍吏民( )9.范增数目项王( ) 10.若入前为寿( )11.刑人如恐不胜( ) 12.道芷阳间行( )1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14.项伯杀人,臣活之( )1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7.此亡秦之续耳( ) 18.拔剑撞而破之( )(四)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 今义: )2.约为婚姻(古义: 今义: )3.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 今义: )4.备他盗之出

21、入与非常也(古义: 今义: ) 5.将军战河北(古义: 今义: )6.臣战河南(古义: 今义: )(五)特殊句式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此亡秦之续耳(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为击破沛公军( )5.具告以事(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7.竖子不足与谋( )8.籍何以至此( )9.大王来何操( )10.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11.若属皆且为所虏( )12.吾属今为之虏矣( )13.具告以事( )14.固定句式(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2)孰与君少长( )(3)军中无以为乐( )(4)为之奈何( )(5)所以遣将守关者( )(6)

22、何辞为( )三、翻译1.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4.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5.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06谏逐客书李斯一、填空臣闻吏议逐客,(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 ),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 )。孝公用商鞅之法,( ),民以殷盛,( ),百姓乐用,(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 )。惠王用张仪之计,( ),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 ),东据

23、成皋之险,( ),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 )。昭王得范雎,( ),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 ),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疏士而不用,( ),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 ),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 ),何也?( ),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 ),江南金锡不为用,(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 ),必出于秦然后可,( ),傅玑之珥,( ),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夫击瓮叩缶,( ),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

24、)。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 ),非秦者去,(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此非所以跨海内、( )。 ( ),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 );王者不却众庶,(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此所谓“( )”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 ),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二、文化常识1. 书:谏逐客书和与妻书这两篇文章的题目中均含有“书”,但却属于两种不同的

25、文体。谏逐客书中的“书”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信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秦始皇改书为奏,成为大臣上书于君主的一种专用文体。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与妻书中的“书”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等。2. 合纵连横:战国时,苏秦游说齐、楚、燕、赵、韩、魏六国诸侯联合抗秦,

26、因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连横”与“合纵”相对应,是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秦国位于西方,六国位于其东,所以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3.九夷:先秦时对居于今山东东部、淮河中下游江苏、安徽一带各少数民族的泛称。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阴夷。”论语左传竹书纪年越绝书战国策等史籍中均有“九夷”之称。“九”者,并非具体数量,而是表示“众多”之意。三、重点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 2.而陛下说之( )3.遂散六国之从( ) 4.傅玑之耳( )

27、5.河海不择细流( ) 6. 藉寇兵而赍盗粮( )(二)一词多义1.为(1)窃以为过矣( ) (2)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3)西蜀丹青不为采( ) (4)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5)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 (6)虽不谓吾言为是( )2.以(1)民以殷盛( ) (2)皆以客之功( )(3)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 (4)今逐客以资敌国( )3.就(1)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 ) (2)故能就其深( )(3)金就砺则利(劝学)( )4.过(1)窃以为过矣( )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大王有意督过之( )5.举(1)举地千里( ) (2)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 )(三)词类活用

28、1.西取由余于戎( ) 2.东得百里奚于宛( )3.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 4.使之西面事秦( )5.却宾客以业诸侯( ) 6.娱心意、说耳目者( ) 7.逐华阳,强公室( )(四)古今异义1. 窃以为过矣。(古义: 今义: )2. 今取人则不然。(古义: 今义: )(五)特殊句式1.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2.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3.遂霸西戎( ) 4.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5.西取由余于戎( ) 6.不产于秦( )7.并国二十( ) 8.举地千里( )四、翻译1.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2.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3.

29、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4.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5.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五、理解性默写1.谏逐客书用委婉的言辞,开门见山地表明观点:“ , ”。2.谏逐客书中总结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招士纳贤,靠任用客卿取得成就的句子是“ , ”。3.谏逐客书中通过设喻反复推论,归结到秦国重物轻人的句子是:“ , ”。4.谏逐客书中以泰山设喻,强调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广罗人才的句子是:“ , ”。5.谏逐客书中以河海设喻,强调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广罗人才的句子是:“ , ”。6.谏逐客书中泰山、河海两个比喻是陪衬,“

30、, ”才是李斯的本意。7.谏逐客书中“ , ”两句指出了当时秦国“逐客”的错误做法。8.谏逐客书中用“ ”为喻来说明逐客是帮助敌人、削弱自己的愚蠢行为,形象而具有说服力。9.“ , ”进一步证明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说明逐客对敌人有利,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不利,论证鞭辟入里,雄辩有力。07与妻书林觉民一、重点文言知识(一)通假字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二)一词多义1.至(1)吾至爱汝。( )(2)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2.竟(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2)何竟日默默在此。( )3.卒(1)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2)骑千余,卒数万人。( )(3)初

31、,鲁肃闻刘表卒。( )(4)五万兵难卒合。( )4.其(1)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2)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3)今则又望其真有。( )(4)汝其勿悲。( )(三)词类活用1.汝泣告我( ) 2.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3.意洞手书( ) 4.瓜分之日可以死( )5.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 6.汝幸而偶我( )7.不能竞书而欲搁笔( ) 8.天灾可以死( )9.卒不忍独善其身( ) 10.当亦乐牺牲吾身( )(四)古今异义1.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 今义: )2.与汝身之福利(古义: 今义: )(五)特殊句式钟情如我辈者。( )二、翻译1.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

32、家能彀?2. 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3.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4.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08促织蒲松龄一、文化常识1. 里正: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正是一里之长,主要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到明代,里正负有替官府征收捐税、摊派徭役的责任。2.几:古代用于凭靠休息或放置物件的器具。分曲几和直几两种。古人席地而坐,累了就扶靠在曲几上,叫“凭几”或“伏几”。3.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代孟光对丈夫“举案齐眉”,以示敬意。4.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

33、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二、重点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手裁举。( )2.翼日进宰。( )(二)一词多义1.责(1)因责常供( ) (2)每责一头( )(3)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 ) (4)以塞官责( )2.进(1)以一头进( ) (2)径进以啄( )3.益(1)死何裨益( ) (2)益奇之( )4.逼(1)鸡健进,逐逼之( ) (2)与村东大佛阁逼似( )5.故(1)此物故非西产( ) (2)故天子一跬步( )6.然(1)然睹促织( ) (2)俨然类画( )(3)成然之( )(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 )(三)词类活用1.岁征民间( ) 2.得佳者笼养之(

34、 )3.早出暮归( ) 4.取儿藁葬( )5.日与子弟角( ) 6.力叮不释( )7.民日贴妇卖儿( ) 8.试使斗而才( )9.旬余,杖至百( ) 10.大喜,笼归( )11.上于盆而养之( ) 12.儿涕而去( )13.自名“蟹壳青”( ) 14.细疏其能( )15.故天子一跬步( ) 16.裘马扬扬( )17.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18.仙及鸡犬( )19.昂其直( ) 20.辄倾数家之产( )21.而高其直( ) 22.成然之( )23.成以其小,劣之( ) 24.益奇之( )25. 蟹白栗黄( ) 26.成述其异( )(四)古今异义1.市中游侠儿(古义: 今义: )2.村中

35、少年好事者(古义: 今义: )3.成不敢敛户口(古义: 今义: )4.窥父不在,窃发盆(古义: 今义: )5.无出其右者(古义: 今义: )6.操童子业(古义: 今义: )7.久不售(古义: 今义: )(五)特殊句式1.此物故非西产( )2.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3.村中少年好事者( )4.添以尖草( )5.问者香于鼎( )6.覆之以掌( )7.绝无踪响( )8.折藏之,归以示成( )9.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 )10.又试之鸡( )三、翻译1.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2.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3.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4.

36、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5.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6.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7.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8.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9.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10.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09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一、填空臣闻求木之长者,( );欲流之远者,( );思国之安者,(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 ),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塞源而

37、欲流长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将有作,( );念高危,( );惧满溢,( );乐盘游,( );忧懈怠,( );虑壅蔽,( );想谗邪,( );恩所加,( );罚所及,(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 ),可以养松乔之寿,

38、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 ),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文化常识1.皇帝: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了天下。秦王赢攻以“始皇帝”来自称,自此,至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均沿用“皇帝”作为君主的专用称呼,长达2000余年。古代臣下对帝王的尊称除了“皇帝”外,还有许多专门的替代称呼,如陛下、万岁、上(上主)、圣(圣上)、官(官家)、国主、至尊、君王、天(天子)、九五之尊、人主、人君、天家等。2.谏官:谏官是古代言官的一种。言官即专门负责监督并提意见的官员。古代言官分为两种:一是御史,负责监督政府;二是谏官,负责监督皇帝。谏官并非正式官职名,而是对监督皇帝的官员的泛称。其最早在春

39、秋时期设立,当时齐国的大谏、晋国的中大夫、楚国的左徒等,都属于谏官性质。秦朝时,设谏议大夫为谏官。谏官制度得以正式化是在汉代,当时的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郎等官职,都属于谏官。谏官最活跃的时期是在唐代,当时谏官机构不断扩大,所设谏官有左右谏议大夫、左右拾遗、左右补阙、左右散骑常侍等。唐代著名谏官甚多,如魏征、褚遂良、孙伏伽、萧钧等;著名诗人杜甫、陈子昂、元稹等都任过谏官之职。宋代以后,谏官或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3.疏: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分条陈述,如晁错的论贵粟疏,贾谊的论积贮疏等。与“表”相比,“疏”重在议事,而“表”重在陈情。4.神器:指帝

40、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5.三驱:古王者田猎之制。语出易经“王以三驱”,指狩猎有度,不过分捕杀,即从三面驱赶野兽,留一面放生,以示好生之德。6.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本文中的“垂拱而治”指统治者以无所作为,顺其自然的方式统治天下。三、重点文言知识(一)通假字振之以威怒。( )(二)一词多义1.长臣闻求木之长者( )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下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 必竭诚以待下( )3.诚诚能见可欲( )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三)词类活用1.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 2.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3.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

41、 4.欲流之远者( )5.思国之安者( ) 6.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 8.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9.必固其根本( ) 10.弘兹九德( )11.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12.人君当神器之重( ) 13.居域中之大( )14.简能而任之( ) 14.择善而从之( )15.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 16.居安思危( )17.想谗邪( ) 18.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四)古今异义1.必固其根本(古义: 今义: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 今义: )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 今义

42、: )(五)特殊句式1.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4.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四、理解性默写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木长”需“固本”、“流远”需“浚源”作类比,得出的结论是:“ ,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用人纳谏”的策略的句子是“ , ”,这后来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 ,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骄傲”的句子是:“ ,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

43、,魏征告诫君王“戒放纵”的句子是:“ ,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小人”的句子是:“ ,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赏罚不公”的句子是:“ , 。”9.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五、翻译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3.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4.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5.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6.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7. 念

44、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8.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9.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10.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11.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12.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13.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14.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15.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010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一、填空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虽欲强( ),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45、),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 ),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二、文化常识1.书:指书信,古代的一种文体,多记事陈情。2.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

46、专司,故称“有司”。三、重点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于反复不宜卤莽。( )2.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二)一词多义1.事而议事每不合( )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2.理而天下之理得矣( ) 为天下理财( )3.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 度义而后动( )(三)词类活用1.以膏泽斯民(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3.以兴利除弊( )4.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四)古今异义1. 于反复不宜卤莽。(古义: 今义: )2.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古义: 今义: )3.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 今义: )4.故略上报。(古义: 今义: )5.故今具道所以

47、。(古义: 今义: )(五)特殊句式1. 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4.至于怨诽之多( )5.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6.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四、理解性默写1.答司马谏议书中“ , ”两句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亮出了分歧的焦点。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 , ”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3.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在来信中认为王安石实行变法“ , ”,全面攻击新法。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 , , ”三句阐述了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弊病,不算是

48、制造事端的见解。5.盘庚迁都的时候,官员和老百姓都抱怨,但盘庚没有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因为他“ , ”。五、翻译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2.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3.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4.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5.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6.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7.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0

49、11阿房宫赋杜牧一、填空六王毕,四海一;( )。覆压三百余里,(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各抱地势,(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梳晓鬟也;( ),弃脂水也;烟斜雾横,(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 ),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 )

50、,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 );奈何取之尽锱铢,( )?使负栋之柱,( );架梁之椽,(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直栏横槛,( );管弦呕哑,(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二、文化常识1.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

51、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擒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2.中国的古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国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3.妃嫔媵墙: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

52、、墙高。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嫡。4.辇:用人推挽的车。秦以前,卿大夫皆可乘辇;秦以后,唯天子才得乘辇。因此,“辇”“辇毂”“辇下”常常成为天子、天子车驾、天子所居的宫廷、京师的代称。5.鼎铛:“鼎”是我国古代的炊具。最早是陶制的,殷商以后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铛”指平底的浅锅。6.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形容极为细微。三、重点文言知识(一)一词多义1.一(1)六王毕,四海一(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53、3)黄鹤一去不复返(黄鹤楼)(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2.爱(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2)使六国各爱其人(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4)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5)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3.取(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3)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4)秦以攻取之外( )4.族(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师说)( )(二)词类活用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54、 ) 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3.朝歌夜弦( ) 4.族秦者秦也( )5.廊腰缦回( ) 6.蜂房水涡( ) 7.骊山北构而西折( ) 8.辇来于秦( ) 9.日益骄固( )10.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13.秦人不暇自哀( ) 14.蜀山兀( )15. 六王毕,四海一( )(三)古今异义1.钩心斗角(古义: 今义: )2.明星荧荧(古义: 今义: )3.韩魏之经营(古义: 今义: )4.齐楚之精英(古义: 今义: )5.可怜焦土(古义: 今义: )6.隔离天日(古义: 今义: )(四)特殊句式1.明星荧荧,开妆镜

55、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多于南亩之农夫。( )四、理解性默写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2.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 , , ” 。3.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 , ” 。4.写阿房宫中的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参差错落的句子是:“ , ” 。5.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

56、建立在对人民分毫不剩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 ”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 , , ” 。7.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 ” 。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 。9.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 ” 。10.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中各宫室的栏杆都不可胜计,以

57、致比天下的城郭都要多的句子是:“ , ” 。11.阿房宫赋中用“ , ”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1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 ” 。13.杜牧阿房宫赋善用铺排,不吝笔墨,但也有的句子惜墨如金,极为精当,比如“ , ” 。两句,寥寥数字,写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就相当生动传神,极富动态感和气势。14.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的走势是依山而建,曲折蜿蜒的句子:“ , ” 。15.作者巧用比喻,摹写宫室走廊曼妙、屋檐高耸的句子:“ , ” 。16.阿房宫中美女如云,其中来自六国的是:“ , ” 。17.“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

58、映花如刻”,杜牧在阿房宫赋对美女头发也有精妙描述:“ , ” 。18.杜牧认为“ , ” 秦朝二世而亡的命运可能就会改写。19.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 。 两句写阿房宫里焚烧香料,宫内烟雾缭绕。2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 , ” 。 作结,委婉提醒唐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21.阿房宫赋中,杜牧愤怒地指责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吝惜的语句是:“ , ” 。2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 。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五、翻译1.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 长桥卧波,未云何

59、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4.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5.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6.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7.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8.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9.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0.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11.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12.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012六国论苏洵一、填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