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真题 模拟)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一轮复习-高考历史一轮资料_第1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真题 模拟)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一轮复习-高考历史一轮资料_第2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真题 模拟)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一轮复习-高考历史一轮资料_第3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真题 模拟)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一轮复习-高考历史一轮资料_第4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真题 模拟)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一轮复习-高考历史一轮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真题+模拟)试题讲解一、选择题1(2022湖北高考2)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答案】A【解析】“秦并海内以养四海”指秦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拨乱诛暴成于汉家”指刘邦灭秦,建立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接汉绪恢复疆宇”指东汉延续了西汉国家的统一,即强调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选A项;“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中国古代一直存在,“改变”说法错误,排除B

2、项;正式提出“大一统”(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的是春秋时期公羊传隐公元年,“开始”说法错误,排除C项;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2(2021.6浙江高考2)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答案】D【解析】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高度概括和细

3、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刻画秦军的风采,形象地展示秦朝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的情况,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故选D项;长城的修建采取因地制宜原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取得了协调一致的效果,排除A项;紫禁城许多建筑构件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如太和殿两侧及乾清门前的鎏金大铜缸,外表富丽精致,除了消防灭火的作用以外,还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排除B项;民本意识就是广大人民的根本的认知,是广大人民对事物判断的一致认知,材料不涉及,排除C项。3(2020.7浙江高考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局部)

4、,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A秦始皇长城 B灵渠C郑国渠 D都江堰【答案】A【解析】位于甘肃临洮一带,这是秦长城的西起点,故选A项;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位于广西境内,位置在关中地区,与灵渠位置不符,排除B项;郑国渠是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位于长江上游,四川成都地区,与郑国渠位置不符,排除C项;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位于湘江流域,与都江堰位置不符,排除D项。4(2022山东日照三模2)探究秦朝短命而亡是历代的热点话题。以下是不同时代文人的观点。影响以下历史认识的主导因素是()A思想认同 B史料来源 C研究视角 D主观动机【答案】D【解析】西汉贾谊认为秦实施残暴统治是其灭亡原因,以作

5、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唐代杜牧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宋代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旨在否定“新法”,即影响历史认识的主导因素是主观动机,故选D项;贾谊、杜牧认为秦朝不施仁义,行暴政而亡国,苏轼认为商鞅变法召怨天下,思想不一致,排除A项;史料来源也是为主观动机服务,排除B项;研究视角从属于文人的主观动机,排除C项。5(2022山东潍坊三模2)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A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

6、B促进边疆地区开发C增强关中地区经济活力 D巩固国家政治统一【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秦始皇在完成统一之后,曾“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秦国的都城),还曾经不断大规模移民到咸阳北部地区,这种做法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力度,从而更加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统一,故选D项;“迁徙豪富到咸阳”与“大规模移民到咸阳北部”,其目的都在于加强管理力度,而不是解决“人口不平衡”问题,排除A项;“大规模移民到咸阳北部”可以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但是“迁徙豪富到咸阳”并没有这种作用,排除B项;题干内容中的“今内蒙古中部”、“今陕西北部”,可知其并不是增强“关中地区”的经济活力,排除C项。6(2022北京市

7、昌平区二模1)下图分别为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这两件文物()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发展 说明地方将领无任何用兵权表明了调兵方式的延续 凸显了秦朝太尉的军事权力A B C D【答案】B【解析】据材料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这两件文物可以证明秦国和秦朝的军事制度与军队调度,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发展,故正确;据材料“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可知地方将领拥有五十人以下的调兵权,故错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到秦朝统一,一直用虎符调兵,说明调兵方式的延续,故正确;太尉在秦朝只是虚职,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7(20222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2)“有夜郎国,东

8、接交阯,西有古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夜郎在秦朝时期属于()A两广地区 B关中地区 C河套地区 D西南夷地区【答案】D【解析】略8(2022北京市通州区高三模拟2)山西省发现一件铁权(今俗称秤砣),上著有铭文:“廿六年(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 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编,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可以印证的史实有()秦统一六国 秦统一度量衡 确立皇帝制度 铁农具的使用A B C D【答案】A【解析】“廿六年(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可得出此时秦朝一统天下,故正确;“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中的壹即统一,度量衡被统一,故正确;“黔 首大安,立号为

9、皇帝”即确立了皇帝的称号,即皇帝制度,故正确;“铁权(今俗称秤砣)”是度量衡器具,不是农具,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9(2022辽宁省沈阳市二模2)“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A继承先秦时期的天下观 B彰显国家一统的丰功伟绩C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 D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员管理【答案】B【解析】“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说明县官指天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已经实现王制(天子之制),遂进行一系列改制、改称号举措,以彰显国家一统的丰

10、功伟绩,故选B项;“王室”“公室”代表的是诸侯国君的秦王,“县官”则代表统一天下后的秦皇帝,天下观的含义不同,排除A项;天子一直统治王畿地区,“恢复”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县官指天子,“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员管理”说法错误,排除D项。10(2022山东省潍坊市3月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测评2)据睡虎地秦简记载:擅兴奇祠,赀(注:罚)二甲。何如为奇?王室所当祠固有矣,擅有鬼位也,为奇,它不为。这一规定意在()A加强思想统一 B打击地方祭祀 C节省财政开支 D完善法律体系【答案】A【解析】题干中所摘录睡虎地秦简的记载,其含义如下:如果有人擅自建立祭祀场所,就要被罚款。国家已经建立了该有的祭祀

11、场所,除此之外再擅自兴建,就是“奇祀”,这是不被允许的,也就是禁止“淫祀”(在中国古代,纳入国家祭祀典礼的祭祀被称作“正祀”,而不在其列的则被称作“淫祀”),据此可知,这是秦帝国加强思想统一方面的举措,故选A项;题干中所摘录睡虎地秦简的记载属于“规范祭祀”的范畴,而不是“打击”,排除B项;“奇祀”不是秦政府所主持的,也就无所谓“节省财政开支”一说,排除C项;睡虎地秦简的主要内容是记载秦朝时的法律制度等等诸多方面,而不是对原有法律体系的“完善”,排除D项。11(2022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末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

12、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指篡政的乱臣), 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淳于越这一言论的意图是()A普遍推行郡县制 B实行三公九卿制C恢复宗法分封制 D用权术驾驭大臣【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淳于越认为,殷周之所以能够延续千余年,其主要原因在于实行了分封制,即“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没有实行宗法制,如果出现篡政的乱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据此可知,其这一番言论的主要意图在于恢复西周时期所实行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故选C项;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所实行的政治制度,这与题干中的“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无辅拂,何以相救哉”的言论没有关系,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在中央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属

13、于中央机构,而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涉及淳于越有关秦朝中央机构的相关言论,排除B项;用权术驾驭大臣主要涉及皇帝和臣下自己的关系,而题干中淳于越的言论主要述及秦朝如何才能够延续长久的问题,排除D项。12(2022山东省菏泽市一模2)历史的终结一书的作者福山指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1800年。“现代”是指()A严密的法律体系 B精细化的基层管理C理性化官僚体系 D大一统的儒家政治【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可知,秦汉建立的国家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结合所学可知,这种

14、强大的国家能力指的是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的运行依靠的是理性化的官僚体系,故选C项;秦汉时期法律是我国法律建设的早期阶段,其法律内容主要包含罪名、刑法等方面,尚无系统严密的分类,故形成严密的法律体系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秦汉时期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时期,秦汉时期基层治理依靠乡、亭、里、什伍组织,相互监督,且秦汉时期基层管理属于新旧制度的过渡时期,没有形成精细化的基层管理,排除B项;秦朝时期焚书坑儒,法家思想是治国思想,因此D项不符合秦朝的实际情况,排除D项。13(2022福建漳州高三一检2)周公“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逸周书作雒),县大于郡;秦始皇

15、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这表明秦朝郡县制()A因袭周代制度 B强化宗法管理 C尚需不断完善 D具备创新特性【答案】D【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周公时“县大于郡”,郡辖于县,秦始皇时“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秦朝郡县制对周公的县郡进行了颠覆性改造,有利于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故选D项;“因袭”不合史实,郡县制是继承和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相关制度,排除A项;“强化”不合史实,西周宗法制在秦朝被废除了,且题干提及的不是大小宗关系,排除B项;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需要,其弊端未凸显,排除C项。14(202

16、2山东省济南市高三年级1月学情检测2)秦朝芝罘碑文中记载:皇帝哀众,遂发讨师。义诛信行烹灭强暴,振救黔首;琅邪碑文中也有记载:端平法度合同父子,圣智仁义上农除末。由此可知()A秦朝执政严格奉行法家思想 B百姓为秦始皇歌功颂德C儒家思想在秦朝有一定影响 D秦朝短命而亡另有其因【答案】C【解析】据材料“皇帝哀众,遂发讨师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合同父子,圣智仁义”,可知材料认为秦始皇哀怜百姓,召人们通过反抗斗争,推翻六国强暴势力的目的在于拯救百姓和弘扬社会人伦道德,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和社会观,说明儒家思想在秦朝依然存在影响力,故选C项;“合同父子,圣智仁义”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排除A项;“振救

17、黔首”“端平法度”说明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民众对秦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重建社会法制的认可,而不仅仅局限于秦始皇个人的贡献,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人们对秦统一的认可与赞扬,未论及秦亡的原因,排除D项。15(2022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3) 下图为秦阳陵虎符,上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阳陵。”这一文物所反映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皇帝制度 冶金铸造技术 选官制度 军事制度A B C D【答案】C【解析】“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说明皇帝直接掌握天下军队,是皇权至上的表现,故正确;阳陵虎符的实物体现了较高的铸造工艺,故正确;“甲兵之符”说明其目的是统率军队,不是

18、人才选拔,故错误;“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阳陵”这个信息说明皇帝掌握天下军队,是秦朝特有的军事制度,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16(2022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山东卷)2) 关于秦亡原因,传统观点多认为是“酷刑”“暴政”所致。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吏治败坏;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的推行郡县制;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北击匈奴:也有学者认为秦亡于文化政策。据此可知,上述观点()A有且只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 B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有说服力C是从某一特定视角进行阐释 D随着研究的深入先前观点被抛弃【答案】C【解析】由材料“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吏治败坏;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的推行郡县制;有学者

19、认为秦亡于北击匈奴:也有学者认为秦亡于文化政策”可知关于秦亡的观点都是从秦统治的某个方面出发,是从一个特定角度进行的阐释,故选C项;对历史事物的认识由于掌握史料的不同,可以有多种角度且合理的认识,排除A项;后期的研究观点和传统观点相比,改变了研究的视角,不一定比传统观点更具说服力,排除B项;传统的观点也有合理性,不可能被抛弃,排除D项。17(2022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期中检测2) 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作为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格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上述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A君主专制

20、日益强化 B管理水平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皇帝用人制度完善【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从秦汉到明朝,政府对县官的各项考核措施逐渐加强和完善,而县官属于地方官员,可以得知题干所述史实充分反映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故选C项;君主专制主要涉及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而题干所述内容涉及的是“县官”,即地方,排除A项;题干所述内容涉及的是中央对地方官员的不同考核方式,这与“县官”的“管理水平提高”不是一个概念,排除B项;中央政府负责对地方官员的考核,这与“皇帝用人”无关,排除D项。18(2022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期中检测1) 唐朝柳宗元封建论说:“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21、”明末清初顾炎武郡县论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两者的主张说明()A文学作品中的文本记录是最为准确 B实行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郡县制确保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稳固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柳宗元认为:国家实行郡县制的做法是不能改变的,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据此可知,二者都认为国家实行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故选B项;文学作品是历史现实的反映,但是不能据此扩大为其文本记录“最为准确”,与历史文献相比,其史料价值要稍逊很多,并且该表述与题干之意无关,排除A项;柳宗元和顾炎武的论述在于说明国家实行郡县

22、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没有论述国家实行郡县制的作用,并且郡县制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并不能确保政权的稳固,排除C项;题干中的设问方式是“两者的主张说明”,并没有涉及“多种历史叙述”,排除D项。19(2022云南省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25)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秦朝)者,秦也,非天下也。”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国力弱小必被强国所灭 B国家的命运由自己决定C人民支持秦国灭掉六国 D天下反叛秦朝致其灭亡【答案】B【解析】“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秦朝)者,秦也,非天下也”是说灭六国的是它自己,灭亡秦国的也是秦国自己,即自己的命运是自己把握的,故

23、选B项;“灭六国者,六国也”说明是自己灭亡了自己,与别人的大小无关,排除A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自己,与它人无关,排除C项;“族秦(秦朝)者,秦也,非天下也”体现了作者认为灭亡秦朝的是它自己,与天下人无关,排除D项。20(2022湖北省荆州六县市高三12月质检考试2) 秦始皇陵发掘的工程劳役人员的墓地中,发现瓦文墓志中标志有死者出身地点的地名共十四个,分别属于三晋、齐鲁和楚国故地。秦王朝大范围的徭役征调()A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B推动了国家疆域的拓展C促进了区域间文化融合 D为反击匈奴积聚了力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发现瓦文墓志中标志有死者出身地点的地名共十四

24、个,分别属于三晋、齐鲁和楚国故地”可知,秦朝将三晋、齐鲁河楚国等地的工匠征调到一处工作,长期的交往中推动区域间文化的融合,故选C项;魏晋时期的北人南迁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开发,排除A项;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至临洮,北到长城,南到南海,而三晋、齐鲁和楚国均在秦朝疆域范围内,故无法推动国家疆域的拓展,排除B项;材料中征调的徭役是为了修建皇陵,并不是反击匈奴,排除D项。21(2022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中考试2)阅读如表内容,据此可知()A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 B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一性C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 D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秦王朝、罗马帝国、印加王国基本

25、上都实行了集权统治,说明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一性,故选B项;秦王朝诞生于公元前221年的东亚,罗马帝国诞生于公元前27年的地中海区域,印加帝国诞生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拉美,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不重合,排除A项;古希腊建立起民主政治,排除C项;表格中三个帝国都推行集权统治,与多样性不符,排除D项。22(2022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1月测评2)依照秦制,在县令之下,由守丞负责县廷日常工作的程序和文书吏的调配,出土的里耶秦简就大量记载了相应情节。这()A优化了地方治理 B降低了行政效率C冲击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据材料“在县令之下,由守丞负责县廷日常工作的程序和文书吏的调配”

26、,可知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的职能具有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特点,故选A项;郡县长官分工明确,权责分明,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排除B项;郡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其他阶层对郡县制的立场和态度,排除D项。23(2022江苏省无锡市高三上期中测试2)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陈涉世家认为是严苛的秦法“失期,法皆斩”,并广为流传。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律徭律却规定“御中发征,乏弗行(未及时出发),赀(罚)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责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据此可知()A秦律客观再现秦朝历史全貌 B私人修史的主观性太强可信

27、度低C实物史料较之文献史料更具价值 D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答案】D【解析】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严苛的秦法“失期,法皆斩”导致,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律徭律却规定未及时出发或按时到达,只是处罚财物或责备等,二者存在出入,这说明多重的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的认知,故选D项;秦律可以再现一些秦朝历史,“客观再现秦朝历史全貌”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史记虽然是私人修史,带有主观色彩,但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史料价值,排除B项;实物史料可以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但不能说实物史料较之文献史料更具价值,且题干尚未对两者作出比较,排除C项。24(2022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期中2)史记记载:夫秦

28、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这表明当时秦朝()A郡县制受到挑战 B分封制有一定社会基础C存在着统治危机 D不施仁德是灭亡的主因【答案】C【解析】据材料“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知,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也会反抗秦的暴政,说明秦朝存在着统治危机,故选C项;材料中强调的是秦的暴政使秦存在着严重危机,不是郡县制的弊端,排除A项;据材料“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知,反映了人们反对暴政,反抗秦朝的信念,与分封制无关,排除B项;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排除D项。25(2022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秦始皇废止山东六国原本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

29、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镒”(二十两)为单位,又以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直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这一做法旨在()A完成货币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 C繁荣商品经济 D削弱贵族势力【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秦始皇废除山东六国货币,统一实行圆形方孔钱,该做法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完成货币统一只是表象,不是实质,排除A项;统一货币的原因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繁荣商品经济,排除C项;统一货币与削弱贵族势力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26(2022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上期中3)有学者认为,秦统一后,在地方完全实行扁平化的制度管理,构建“均质疆域”,不仅不利于消

30、除区域差异,反而激发出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也是秦朝未能成功管控东方地区的重要原因。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郡县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专制主义制度激化阶级矛盾C地方行政管理需要因地制宜 D区域差异削弱朝廷管控能力【答案】C【解析】由材料“在地方完全实行扁平化的制度管理,构建均质疆域”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没有从地方历史传统、地域特色等因地制宜的实现对东方地区的管理,说明该学者认为地方行政管理要因地制宜,故选C项;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中央集权,而非表现为皇权与相权矛盾的专制主义,排除B项;材料强调区域差异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国家不能有效管理东方

31、地区,不能偷换概念认为削弱了朝廷的管理能力,排除D项。27(2022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联考2)在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并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司法三权分立。同时中央通过对郡县官员的考核来掌握他们的政绩,决定他们的升降任免。这些措施()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B便利中央垂直管理地方C体现贵族政治的消亡 D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答案】B【解析】据材料“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及“中央通过对郡县官员的考核来掌握他们的政绩,决定他们的升降任免”可知,便利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故选B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不符合史实,贵族政治在封建社会仍有存在,排除C项

32、;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但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28(2022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山东卷2)秦统一全国后,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乡有三老、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循禁盗贼。”这表明秦朝地方基层组织()A实行地方区域自治 B承担社会治理的职能C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时期,县、乡、里都是地方基层组织,再根据题干中“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循禁盗贼”可知,秦朝的地方基层组织承担了治理社会的职能,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

33、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地方长官都是由中央任免,故不属于地方区域自治,排除A项;地方基层组织不仅承担经济职能,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级地方行政单位,排除C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三老、啬夫、游徼的职责,但并没有涉及其任免问题,排除D项。29(2022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3)史记记载,秦朝统一后,“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对于类似的这些记载,有人将其归为好大喜功,有人认为是暴政,有人说是郡县制的“配套工程”。这说明()A历史结论是多数学者观点的综合 B史学界既成结论是无可置疑的C历史结论受到研究者立场的影响 D看待历史以道德优先评价为准【答案】C【解析】题干中

34、体现的是史学界对秦始皇在统一之后采取的修直道和移民实边等行动的评价,存在不同的结论,这是因为这些得出这些结论的人所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所以说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研究结论,故选C项;题干体现的是列举不同学者各自的观点,并没有综合其观点,排除A项;题干列举出对同样现象的评价不同人得出的三种不同的结论,但并没有对其进行评价,排除B项;题干中的结论是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的,知识列举出来,没法体现道德评价是否优先,排除D项。30(2022四川省绵阳市高三诊断性考试25)学者研究发现,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反秦的人都是下层来的,少有中层来的,从民间钻出来的下层人士,吸收了中层里散乱的成员,构成了反秦队伍。

35、秦代的缺失是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其意在强调秦朝()A郡县制的成效有限 B中央权力尚未集中C基层管理制度欠缺 D官吏集团效率低下【答案】C【解析】据材料“反秦的人都是下层来的秦代的缺失是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可知秦朝基层管理制度欠缺,故选C项;秦朝推广郡县制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A项;秦朝推广郡县制使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官僚集团效率,排除D项。31(2022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4)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这里的“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讲主要指()A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B决策程序更加规范C分权制衡限制皇权

36、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答案】B【解析】据材料“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制度变革层面来讲”,可知三省六部制将皇帝决策权纳入三省决策职责之内,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故选B项;行政效率提高并不是制度变革层面的,而是内容方面的,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并不是分权制衡,排除C项;科举制有利于加快社会阶层流动,排除D项。32(2022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月考2)我国考古学史上首次发现的大批秦简,被称为云梦睡虎地秦简。这批秦简中,秦律占50%以上,主要记载了从战国末期至秦始皇年间的秦代史事和秦代施行的600余个法条,内容涉及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程序等,蕴含着人权、生态、环保等理念。

37、这反映了()A秦律调整封建经济的作用 B秦始皇集司法大权于一身C秦时期法律严苛刑罚严酷 D秦律具有先进性与完备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内容涉及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程序等,蕴含着人权、生态、环保等理念”可见,秦律内容广泛,且已经有关于人权、生态和环保的理念,体现出秦律具有先进性与完备性,故选D项;秦律调整封建经济的作用是客观结果,材料是表现,排除A项;秦律反映的是秦朝的法律体系,不是秦始皇个人集司法大权于一身,排除B项;据材料“内容涉及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程序等”是秦律完备的表现,不是刑罚严苛的表现,排除C项。33(2022湛江市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2)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统一六国之后

38、,政府所属的“祠官”对全国山川的官方祭祀进行了统一安排,关东地区列入官方祭祀的对象有山五川二,关西地区则是山七川四。秦朝这一安排()A强化了秦人的统治地位 B体现了儒学影响力扩大C改变了祭祀的社会功能 D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差异【答案】A【解析】据材料“关东地区列入官方祭祀的对象有山五川二,关西地区则是山七川四”可知,明显秦统一后将秦国故地的山川作为重点祭祀的对象,目的就是突出秦的地位,强化秦人的统治地位,故选A项;秦朝时期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儒学不受重视,排除B项;材料中秦朝对祭祀的安排仍然是在突出祭祀在维护国家治理中的功能,故未发生改变,排除C项;材料中的祭祀主要与政治目的有关,与经济发展无

39、关,排除D项。34(2022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测试3)秦律杂抄戍律载:“遣戍,同居毋并行(家中男丁不同时服役),县啬夫、尉及士吏行戍不以律,赀二甲。”汉简二年律令奏谳书载:“有生父而弗食三日,吏且何以论子?廷尉等曰:当弃市。”这表明秦汉时()A刑罚严酷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B法律要求成年子女分户异居C实行严格的人头税保证收入 D通过法律保障子女赡养老人【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秦律杂抄戍律所载内容大致意思是家中男丁不能同时服役,如果地方官员不按规定执行则罚二甲,汉简二年律令奏谳书所载内容大意是亲父三天没有饭吃,其子应该被判处“弃市”的惩罚,这说明秦汉时期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子女要赡养老人,故选D

40、项;题干并没有提到刑罚导致的结果,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是为了保证子女赡养老人,即使服役也要留男丁在家,或者用法律惩罚不进行赡养的人,而不是成年子女是否与父母分户异居,排除B项;题干提到的是通过法律的形式来保证子女赡养老人,而没有提到人头税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35(2022山东省普通高中高三10月联测2)史记记载,秦统一中国后在中央置御史府,设御史大夫以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各派一名御史常驻,称“监御史”,表明其从中央御史系统派生而来,并有专门官署“监府”,负责监察郡内各项工作。这一记载说明秦朝()A社会秩序较为稳定 B监察体系相对独立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官僚政治开始形成【答案】B【解析

41、】根据材料“在中央置御史府”“在地方各派一名御史常驻表明其从中央御史系统派生而来”,可知从中央到地方的御史都是直接隶属于中央的独立职能部门,体现了监察权的独立性,故选B项;御史只能监察各级官吏,而对百姓的监督有限,秦朝的保证不断激化阶级矛盾导致社会秩序不稳,排除A项;监察权的独立行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并不具有绝对性,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古代的官僚政治开始逐步形成,排除D项。36(2022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三联考2)从周王的“天下共主”到秦始皇“皇权至上”的变化反映了()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答

42、案】B【解析】贵族政治,是指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周王的“天下共主”根基于血亲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是贵族政治的体现;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皇权至上”建立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上,是官僚政治的体现,而故选B项;周王的“天下共主”并非集体统治,而是周王和地方诸侯的“共治”,排除A项;西周分封制下,形成的是诸侯拱卫王室的政治格局,尚未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不能说没有实现统一,排除C项;地方分权是基于分封制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隶属于贵族政治的范畴,而中央集权属于官僚政治的范畴,故D项包含于B项,不如B项表述全面,排除D项。37(2022

43、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三大联考2)表1是部分西汉开国功臣起义前履历。这反映出当时()表1A布衣将相局面逐渐出现 B秦朝统治渐失人心C地方行政制度存在问题 D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起义的将领之前多是秦朝的官吏,是效忠于秦朝的统治的,但是由于秦朝的暴政,原本维护秦朝统治的官吏成了反叛的头目,足以见得秦朝暴政之下人心尽失,故选B项;材料中的布衣只有樊哙,为个例,且并没有成为将相,因此不能说明当时布衣将相的局面逐渐出现,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地方制度的具体内容,因此不能得出地方行政制度存在问题的结论,排除C项;政治腐败主要指官员贪污,社会动荡要体现战争频发,而材料只显示

44、了起义领导之前的履历信息,排除D项。38(2022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2)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三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垦田生产。这些措施()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 B抵御了匈奴对边疆的侵扰C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 D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案】D【解析】据材料“与越人杂居”“垦田生产”可知,秦始皇的这些措施开发了岭南、河套地区,有利于巩固边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即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选D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与“与越人杂居”“垦田生产”不符,排除A项;“南海、桂林、象”位于南方,

45、无法抵御北方匈奴对边疆的侵扰,排除B项;此时中原地区还没有出现人口压力,移民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统治,排除C项。39(2022青桐鸣10月大联考5)在秦王朝,皇帝是绝对的主宰,最高皇权与三代以内的家庭结合,父家长与皇帝直接合一,排除了旧的宗法制度对皇权的约束,从宗族的家天下走向家庭的家天下,从重王室宗族转到重皇帝、皇帝家庭。这表明秦朝()A君主至上的地位逐渐形成 B父系家长制开始处于统治地位C中央对地方实现垂直管理 D实现了最高权力向君主的集中【答案】D【解析】据材料“父家长与皇帝直接合一”“排除了旧的宗法制度对皇权的约束”“从重王室宗族转到重皇帝、皇帝家庭”可知,秦朝最高权力从宗族向君主个人集

46、中,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最高权力由宗族向君主的集中,而非君主至上的地位,排除A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B项;郡县制使中央对地方实现了垂直管理,排除C项。40(2022“山东学情”高三10月联考C版14)阅读下表内容,据此可知()A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B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C人类文明进程具有规律性 D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均出现了君主集权统治和地方分区管理,说明不同地域的文明在统治方式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相似性,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罗马帝国与印加帝国在国家管理方面的同一性,排除A项;集权政治在古代世界政治发展中并不

47、具备普遍性,排除B项;三大古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生产力和历史地理的限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发展的特点,排除D项。41(2022“山东学情”高三10月联考C版3)有学者指出就综合国力来讲,秦国的文明程度、人力和物质资源不一定较六国强,但秦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通过一级一级的组织把权力集中于君王,整个国家被组织成为一台高效有力的战争机器,进而一口一口地将六国吞噬掉。该学者意在说明秦统一全国的重要原因是()A综合国力的增强 B郡县制的普遍推行C君主权力的强化 D统治者的雄才伟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但秦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通过一级一级的组织把权力集中于君王,整个国家被组织成为一

48、台高效有力的战争机器”,可知该学者认为秦统一的主要原因在于秦通过建立君主集权进而提高了国家对社会资源的组织能力,故选C项;该学者认为秦国的综合国力并不比六国强,排除A项;秦统一后,郡县制才在全国普遍推行,排除B项;该学者主要强调的是统治者权力的集中所带来的组织能力,并未统治者个人素质,排除D项。42(2022辽宁名校联盟高三9月联合考试4)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郑国渠南引支斗,溉田近4万顷,遂使关中泾阳、三原、富平、蒲城数县之舄卤,顿成天府沃野,岁收亩均一钟,而数倍于中原。”“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这些记载表明秦国()A铁制工

49、具的普及使秦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B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发展奠定坚实经济基础C经济建设成效得益于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D交通运输网络与其他地区相比有明显优势【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秦国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和都江堰的修建使得秦国国力增强,这种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得益于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故选C项;铁制工具不仅仅在秦国普及,关东六国地区也存在铁制工具的普及,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秦国的土地制度,且当时各国纷纷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即由井田制到土地私有制,排除B项;秦国和其他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相比并不存在明显优势,排除D项。43(2022九师联盟高三9月联考3)柳宗元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指废分封行郡县),其

50、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据此可知,郡县制下的“公天下”()A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削弱了士族的特权地位C导致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答案】A【解析】据材料“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废分封,行郡县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开端,故选A项;秦废除分封制使得一些士族丧失了特权地位而非削弱,排除B项;秦确立起郡县制,皇帝依据才能选拔和任免地方官员,建立起独尊的集权统治,而非与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排除C项;消除了地方割据基础的说法太过于绝对,减少了地方割据的隐患较为准确,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44(20

51、22北京市朝阳区一模16)(8分)秦始皇刻石秦始皇刻石是秦始皇东巡所刻制的七个碑石,其中六篇刻石文载于史记,峄山刻石因拓本而流传至今。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问题一: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东巡不过是在炫耀皇权、刻石文是歌功颂德的文本,难有学术价值。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全面,逻辑清晰。(8分)问题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选择两个不同的视角,简述秦始皇刻石对历史研究的贡献。(8分)【答案】(8分)注意两种设问的作答格式、规范的不同问题一:论证全面(4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分)。问题二:两个不同的视角,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合刻石、对接所学知识,

52、可从以下角度作答:宣扬秦始皇个人功绩的歌功颂德;实现统一的意义,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贡献;强调法度、宣传经济政策、统一文字、整饬风俗、交通建设、激化社会矛盾、与文献互证的学术价值等。【解析】(1)第一小问是否认同,如果认同,即认为刻石文是歌功颂德的文本,没有学术价值,那么论述的重点当为刻石上凸显丰功伟绩的刻文本身;如果不认同,即认为刻石文既有歌功颂德之意又有学术价值。第二小问是论述过程,需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故示例答案为:不认同,刻石不仅是秦始皇炫耀功绩的文本,同是也是后世用来研究秦始皇执政时期实施措施的重要史料来源,具有学术价值。秦始皇兼并天下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

53、在峄山石刻的刻文中刻有“乃今皇帝,一(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的字样;统一文字、度量衡,使得国内经济、语言文化都有了统一的标准,有助于维护统一国家的稳定,在琅琊刻石中刻有“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的字样,这些刻文的内容不仅彰显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也同史实不谋而合,恰从实物资料上填补了文字中的记述,不乏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2)据材料刻石文字“乃今皇帝,一(壹)家天下,兵不复起”可知实现统一的意义,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贡献;“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可知强调法度;“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可知宣传经济政策;“同书文字”可知统一文字;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秦始皇还在整饬风俗、交通建设、激化社会矛盾等内

54、容上有所影响。故示例答案为:峄山石刻的刻文中刻有“乃今皇帝,一(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的字样,可以用来研究秦始皇兼并天下统一六国,为建立统一多民族的大一统局面作出的贡献;琅琊刻石中刻有“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的字样,可以用来研究秦始皇为统一语言文化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作为实物资料的刻石,史料价值极高,为研究秦始皇的功绩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内容。45(2022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19)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历史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大”指重视、尊重,“一统”是指一体、统一、治理,大一统的含义就是重视和尊重一体、一统的

55、治理制度体系。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12分)示例论题:儒家提倡的“大一统”观念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论述:“大一统”是儒家提倡的政治观念,尤其是在汉代,董仲舒系统提出了“大一统”理论,提倡国家统一,加强中央权威。自秦汉以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迅速发展。秦汉以来,郡县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由此可知,儒家提倡的“大一统”观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根据材料提炼论题并加以阐释,首先分析材料,可发现不管是战国

56、时期还是秦汉以后,每个时期都在强调“大一统”的观念,由此可得出论题,即“大一统”的观念贯穿并影响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或儒家提倡的“大一统”观念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然后再进行论述。首先明确“大一统”是儒家的政治观念,强调的是尊重一体的治理制度体系,萌发于战国时期,但系统的被提出是在汉代,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的主张,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强调中央在各个方面对地方加强管理,形成绝对的权威,尤其是自秦朝统一之后,中国多民族国家迅速发展壮大,为了管理庞大的疆域,防止地方势力对中央产生威胁,于是采取郡县制来稳定地方政权,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壮大。综上所述,儒家提倡的“大一统”

57、观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历朝历代的良性建设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6(2022湖南省高三11月联考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般来说,自秦王朝建立之后,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就结束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就形成了。但是,在学术界和理论界有一种说法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即认为秦始皇自消灭东方各诸侯国之日的公元前221年起,就完成了统一。这实际是一种过于简单的认识,也是与历史发展不相符合的。从文化和社会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去其在春秋战国的社会母胎中孕育的时期外,秦王朝自建立、统一国家的出现到真正完成统一

58、,历经几个时期:首先,秦始皇创建的秦王朝,乃是统一中国的开始,其统一仍停留在制度上的层次;其次,由秦至汉则是统一的继续,西汉王朝建立之后,才将统一推进到社会文化的深层,即价值观的统一。摘编自林剑鸣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须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答案】(12分)示例看法:秦王朝实现了制度的统一。(2分)说明:在政治制度上,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在中央确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由此可见,秦朝在政治制度上实现了国家的

59、统一;(3分)在经济制度上,秦朝统一全国后,由于原来七国的度量衡、货币、车轨等都是混乱的,这不利于国家统一后的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为此,秦朝以法律形式统一了度就衡,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车轨,并修驰道等。通过这些措施,在经济制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在文化制度上,统一文字为小篆,秦朝奉行法家思想,取消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2分)由此可见,由于统治时间短暂,秦朝仅是在制度层面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并未消除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实现价值规的真止统一。(2分)其他看法,如:西汉王朝继续将统一推进到价值观的深度;从文化

60、和社会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真止出现,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是观点说明题类型,根据“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可知观点可就现有材料进行归纳即可,如“首先,秦始皇创建的秦王朝,乃是统一中国的开始,其统一仍停留在制度上的层次”可以得出一个观点,即:秦王朝实现了制度的统一。然后可结合所学,将秦始皇政治统一的措施进行列举即可。但结合秦朝短暂而亡的史实即可以证明其只是在政治上的统一而已,并没收有真正实现大一统。47(2022辽宁省葫芦岛市一模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图3 秦朝形势图图4 西汉形势图图5 明朝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