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浸润小学数学课堂_第1页
让传统文化浸润小学数学课堂_第2页
让传统文化浸润小学数学课堂_第3页
让传统文化浸润小学数学课堂_第4页
让传统文化浸润小学数学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让传统文化浸润小学数学课堂作者:叶建云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8年第03期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意见指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傳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

2、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让传统文化浸润小学数学课堂,是贯彻、落实意见的需要,是立德树人的需要,也是一个中国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需要。一、物质文化的巧用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平台。不同的学校,往往有不同的物质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往往是多样的、多元的、多彩的。有时,巧用学校物质文化,能为教学增添光彩。教学案例一:“年、月、日”的教学片段:教学片段1:师:请同学们看,认识这是什么地方

3、吗?教师用课件出示图片(见下图):学生一下子就乐了:这不就是我们的学校官田学校吗?师:对,这就是我们的学校。我们学校创办于1922年,请大家算算看,到今年经过了多少年?学生计算后回答教学片段2:师:我们学校还有三宝,大家知道吗?生好奇:是哪三宝呢?师:请看,到底在哪里呢?教师用课件出示图片(见下图):生:对了,是在我们学校小剧场旁边的几棵树。另一生补充:是的,在学校小剧场和围墙之间。师:这可是我们学校的三宝。谁知道教师为什么说这三棵树是我们学校的三宝?生1:可能这三棵树是果树。生2:可能这三棵树的年龄比较长。另一生补充:树的年龄也叫树龄,应该是这三棵果树的树龄比较长。师:同学们真聪明!昨天,老

4、师还去树底下照了这三张照片呢,请看,你明白什么意思吗?教师用课件出示图片(见下图):不少学生在下面嘀咕:我还没细看这三棵树,等会儿下课后要去看一下生3:我看到了这三棵果树的名称、树龄。生4:我知道这些牌子是咱们深圳市政府帮忙设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这些古树。师:谁来提出数学问题呢?生1:深圳市政府2014年10月给这些古树设立牌子,到今年2017年11月,共经过了几年几个月?生2:现在是2017年,这三棵树的树龄分别是多少?生3:这三棵树分别种于哪一年?生4:这三棵树的直径是多少?师:这几个问题提得很好,请大家选择前三个问题进行解决吧。同学们太棒了,第四个问题要到六年级才能解决,我们到时再来研究

5、,好吗?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把学校本身的物质文化资源融入“年、月、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有趣。教师没有进行过多的学校物质文化教育,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对三棵果树相关信息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校传统物质文化已进入他们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二、历史文化的浸润洋洋洒洒的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丰富多彩的中国数学发展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教学内容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数学文化相关知识,并适机让其浸润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心灵的开导、思想的洗礼和智慧的启迪。教学案例二:“9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段:教学片段1:学生

6、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会初步读背“9的乘法口诀”,复习前面其他的乘法口诀,在这基础上进行下面的教学。师:请看以下这个图片(课件显示):师:看得懂吗?生:有点看不懂。师:你们看不懂,这很正常,有可能你们的爸爸、妈妈也看不懂。(学生笑)师:这是叶老师在陕西兵马俑博物馆看到的出土的文物秦简,距今天已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当时我一看到,就赶紧把它拍下来。这是两千两百多年前的文字,当然许多人看不懂。你知道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吗?生摇头。师:这上面的字,如果变成现在的话,就是(课件显示):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六九五十四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它们和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生说

7、相同的地方(略)。生1:不同的地方是,它们没有一九得九、一八得八、一七得七等。生2:还有不同的地方,有一句:二半而一。生3:就是两个一半是一个。师:你和古人一样聪明!师:看了这个两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4:真没想到,我们的祖先这么聪明!师:是啊,我们的祖先条件简陋,但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学会熟练地使用乘法口诀了,今天的我们学习条件这么好,不学好数学怎么行呢?大家一起加油吧!生:好!师:除了秦简,兵马俑博物馆中还有一种国宝:秦剑。现在看上去依然闪闪发光。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原来,秦剑表面涂上铬盐氧化层。铬盐氧化层具有良好的防腐抗锈性能,以往认为这工艺是近代才出现的,德国于1937年

8、、美国于1950年才发明了铬盐氧化技术,并先后获得专利!师:我们的祖先怎么样?生5:我们的祖先太厉害了!生6: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以上教学过程,秦简、秦剑,都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文化浸润的良好素材。一片小小的秦简中所包含着的数学文化,让学生震惊的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灵温暖而充满自信:“真没想到,我们的祖先这么聪明!”“我们的祖先太厉害了!”“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在先辈文化之光的照耀下,我们没有理由不勇往直前,我们没有理由不敢于创新。三、情境文化的呼应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童话、学生敬慕的古典名著,也可以用来丰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军事、哲理信息,有时也可以让学生略为感知。教学

9、案例三:“认识分数”教学片段:教学片段1:课始,教师利用课件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师:古时候,有一个农夫快要去世了,可心里总是很担心,他有一些财产想分给两个儿子,可怎么分呢,他还没想到办法,你们想帮帮他吗?生:想!师:他有四只羊。生:每人两只羊。师:他有二头牛。生:每人一头牛。师:他有一块地。生:每人分一半。师:一半是多少呢?怎么分才是这块地的一半呢?下面假设同学们桌上的这张纸就是老农的这块地,请大家帮农夫分分看,并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出来,能行吗?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为老农“分地”的过程中。师:谁来展示给大家看?学生展示出三种不同的分法:横着分、竖着分、斜着分,再涂上不同的颜色。师:这每一份表示什么

10、呢?生1:表示这块地的一半。生2:表示这块地的二分之一。教师由此引出分数。教学片段2:课末,教师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娓娓向学生道出与分数相关的历史文献知识:“我国春秋时代(距今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左传中,规定了诸侯的都城大小,就是用分数表达的:最大不可超过周文王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可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可超过九分之一。秦始皇时代(距今约两千两百多年)的历法规定:一年的天数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这说明:分数在我国很早就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了!我国的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著作。最初分數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师:对于左传里的分数,你有什么想法?生1:左传中,规定了诸侯的都城大小,最大不可超过周文王国都的三分之一,就是担心诸侯的势力范围太大了会造反。生2:国家的皇帝可以从总体上限制下面的发展规模、把握自己的国家。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课始,教师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童话情境,将学生带入一个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