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虽有佳肴》(第2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_第1页
22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虽有佳肴》(第2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_第2页
22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虽有佳肴》(第2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_第3页
22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虽有佳肴》(第2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_第4页
22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虽有佳肴》(第2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2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虽有佳肴(第2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虽有嘉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2.朗读背诵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3.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2.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进程第二课时复习检查1.根据课文填空_,弗食,不知其旨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知不足,_;知困,_。故曰:_。兑命曰“学学半”

2、,_!答案:虽有嘉肴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也 其此之谓乎2.解释加点的词语不知其旨( )也 虽有至道( )学( )学半 其( )此之谓乎答案:味美最好的道理同“敩”教导语气助词,表推测,大概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答案: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二、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兑命曰 “_”同“_” ,_学学半 “_”同“_”,_答案:“兑”同“说” ,傅说 “学”同“敩”,教导2.古今异义虽有至道虽,古义:_;今义:_。 至,古义:

3、_;今义:_。不能知其旨也旨,古义:_;今义:_。教然后知困然后,古义:_;今义:_。 困,古义:_;今义:_。教学相长也长,古义:_;今义:_。答案:即使/虽然 最好/到味美/意义/这样以后/关联词 困惑/困难促进/增长3.词类活用不知其旨也旨,_作_,_。不知其善也善,_作_,_。答案:名词 形容词 甘美形容词 名词 好处4.一词多义弗食,不知其旨也(_)弗学,不知其善也(_)其此之谓乎(_)教学相长(_)学学半(_)答案: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表示揣测,大概学习同“敩”,教导5.特殊句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其中的“是故”,介词宾语前置句。翻译:所以,学习之后

4、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相长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翻译: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三、探究课文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进行论述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用类比的方法切人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和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人,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

5、逻辑严密。3.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4.这篇短小的议论文论述了几层意思呢 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出真知;第二层是说在学习实践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道理:教与学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因学而益深,学因教而日进。这就叫作“教学相长”。四、课堂总结1.主题归纳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2.

6、写作特色逻辑严密,条理分明。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教授别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有困惑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文章逻辑严密,有条有理,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多用对偶,节奏感强。课文共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运用对偶句,句式整齐,两两相对,有很强的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同时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说理的力度。五、拓展探究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

7、经验,谈谈你的看法。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六、课堂检测阅读课文,完成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虽( )有嘉肴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学( )学半 其( )此之谓乎答案:即使所以、因此同“敩”教导语气助词,表推测,大概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8、是( )A.道虽有至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B.困教然后知困困于心,衡于虑C.长故曰:教学相长也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D.之其此之谓乎何陋之有答案:D(A.道理仁政 B.困惑困苦 C.促进久远 D.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3.翻译下列句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答案: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文开头运用_手法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再从_与_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_”的观点,最后又引用“学学半”来深化强调论点。答案:类

9、比 教 学 教学相长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教学相长”和“学学半”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B.“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都是强调亲身学习的重要性。C.文章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观点。D.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如在论述“学”与“教”关系时,句子的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整齐有力。答案:CC 项文章引用的是“兑命曰学学半”来充当道理论据论证观点的。6.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答案:一个人在学习中,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学习了知识,才能了

10、解自己认识上的不足;把知识讲给别人听,才能发现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再去努力弄懂。两者相互促进。七、布置作业1.背诵翻译课文。2.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其学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虽有嘉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2.朗读背诵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3.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学习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2.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学习难点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

11、相促进的道理。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二课时复习检查1.根据课文填空_,弗食,不知其旨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知不足,_;知困,_。故曰:_。兑命曰“学学半”,_!2.解释加点的词语不知其旨( )也 虽有至道( )学( )学半 其( )此之谓乎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二、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兑命曰 “_”同“_” ,_学学半 “_”同“_”,_2.古今异义虽有至道虽,古义:_;今义:_。 至,古义:_;今义:_。不能知其旨也旨,古义:_;今义:_。教然后知困然后,古义:_;今义:_。 困,古义:_;今义:_。教学相长也长,古义:

12、_;今义:_。3.词类活用不知其旨也旨,_作_,_。不知其善也善,_作_,_。4.一词多义弗食,不知其旨也(_)弗学,不知其善也(_)其此之谓乎(_)教学相长(_)学学半(_)5.特殊句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长也。三、探究课文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进行论述的?3.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4.这篇短小的议论文论述了几层意思呢 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四、课堂总结五、拓展探究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六、课堂检测阅读课文,完成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虽( )有嘉肴 是故( )

13、学然后知不足学( )学半 其( )此之谓乎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道虽有至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B.困教然后知困困于心,衡于虑C.长故曰:教学相长也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D.之其此之谓乎何陋之有3.翻译下列句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文开头运用_手法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再从_与_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_”的观点,最后又引用“学学半”来深化强调论点。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教学相长”和“学学半”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B.“虽有至道

14、,弗学,不知其善也”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都是强调亲身学习的重要性。C.文章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观点。D.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如在论述“学”与“教”关系时,句子的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整齐有力。6.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七、布置作业1.背诵翻译课文。2.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参考答案第二课时一、1.虽有嘉肴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也 其此之谓乎2.味美最好的道理同“敩”教导语气助词,表推测,大概3.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15、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二、1.“兑”同“说” ,傅说 “学”同“敩”,教导2.即使/虽然 最好/到味美/意义/这样以后/关联词 困惑/困难促进/增长3.名词 形容词 甘美形容词 名词 好处4.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表示揣测,大概学习同“敩”,教导5.其中的“是故”,介词宾语前置句。翻译: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判断句。“也”,表判断。翻译: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三、1.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用类比的方法切人话

16、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和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人,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3.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4.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出真知;第二层是说在学习实践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道理:教与学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因学而益深,学因

17、教而日进。这就叫作“教学相长”。四、1.主题归纳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2.写作特色逻辑严密,条理分明。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教授别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有困惑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文章逻辑严密,有条有理,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多用对偶,节奏感强。课文共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运用对

18、偶句,句式整齐,两两相对,有很强的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同时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说理的力度。五、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六、1.即使所以、因此同“敩”教导语气助词,表推测,大概2.D(A.道理仁政 B.困惑困苦 C.促进久远 D.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3.所以

19、,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4.类比 教 学 教学相长5.CC 项文章引用的是“兑命曰学学半”来充当道理论据论证观点的。6.一个人在学习中,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学习了知识,才能了解自己认识上的不足;把知识讲给别人听,才能发现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再去努力弄懂。两者相互促进。其学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佳肴礼记1.根据课文填空_,弗食,不知其旨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知不足,_;知困,_。故曰:_。兑命曰“学学半”,_

20、!虽有嘉肴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也其此之谓乎2.解释加点的词语不知其旨( )也虽有至道( )学( )学半其( )此之谓乎味美最好的道理同“敩”教导语气助词,表推测,大概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1.通假字兑命曰 “_”同“_”,_学学半 “_”同“_”,_2.词类活用不知其旨也旨,_作_,_。不知其善也善,_作_,_。“学”同“敩”,教导旨,名词作形容词,甘美。善,形容词作名词,好处。“兑”同“说” ,傅说

21、3.古今异义虽有至道不能知其旨也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也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至,古义:最好;今义:到。旨,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关联词。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长,古义:促进;今义:增长。4.一词多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弗学,不知其善也其此之谓乎教学相长学学半其学代词,指“佳肴”代词,指“至道”表示揣测,大概学习同“敩”,教导5.特殊句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长也。其中的“是故”,介词宾语前置句。翻译: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判断句。“也”,表判断。翻译: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

22、要性;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用类比的方法切人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和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人,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进行论述的?3.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

23、有很强的说服力。4.这篇短小的议论文论述了几层意思呢 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出真知;第二层是说在学习实践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道理:教与学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因学而益深,学因教而日进。这就叫作“教学相长”。1.主题归纳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2.写作特色逻辑严密,条理分明。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后,

24、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教授别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有困惑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文章逻辑严密,有条有理,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多用对偶,节奏感强。课文共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运用对偶句,句式整齐,两两相对,有很强的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同时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说理的力度。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苟利国

25、家,不求富贵。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来而不往非礼也。阅读课文,完成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虽( )有嘉肴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学( )学半其( )此之谓乎即使所以、因此同“敩”教导语气助词,表推测,大概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道B.困C.长D.之虽有至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然后知困困于心,衡于虑故曰:教学相长也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其此之谓乎何陋之有道理仁政困惑困苦促进久远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D3.翻译下列句子是故学

26、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文开头运用_手法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再从_与_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_”的观点,最后又引用“学学半”来深化强调论点。类比教学教学相长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教学相长”和“学学半”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B.“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都是强调亲身学习的重要性。C.文章最后引用尚书中

27、的话印证观点,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观点。D.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如在论述“学”与“教”关系时,句子的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整齐有力。C文章引用的是“兑命曰学学半”来充当道理论据论证观点的。6.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一个人在学习中,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学习了知识,才能了解自己认识上的不足;把知识讲给别人听,才能发现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再去努力弄懂。两者相互促进。1.背诵翻译课文。2.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再 见谢谢(.)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

28、:/./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虽有嘉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2.朗读背诵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3.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学习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2.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学习难点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二课时复习检查1.根据课文填空_,弗食,不知其旨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知不足,_;知困,_。故曰:_。兑命曰“学学半”,_!2.解释加点的词语不知其旨( )也 虽有至道( )学( )学半 其( )此之谓乎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二、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兑命曰 “_”同“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