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陕西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上学期_第1页
2006年陕西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上学期_第2页
2006年陕西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上学期_第3页
2006年陕西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上学期_第4页
2006年陕西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上学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06年陕西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上学期2006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语 文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4页,第卷5至12页,共150分。测试用时1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2B铅笔和钢笔准确涂写在答题卡上。2当你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选项,把答案写在试卷上是不能得分的。3考试结束后,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由监考老师收回。一、(12分,每小题3分

2、)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羁绊 座右铭 集腋成裘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B脉膊 口头禅 未雨绸缪 打破沙锅问到底C逸事 破天荒 唇枪舌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D跳槽 磨洋工 声败名裂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刑警老王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枪支不慎走火,误伤了群众,由执法者变成了_。中国政府将采取切实措施,缓解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俄罗斯可能造成的_。迈上浐河东岸长堤,只见一湖清亮水面上几只水鸟在自由自在地_。A.服法者 伤害 滑翔 B.服法者 损害 滑翔C.伏法者 损害 翱翔 D.伏法者 伤害 翱翔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3、通过秦腔的宽音大噪,高亢激越的表现,西北特色的悲凉情怀被渲染得淋漓尽致。B.传统的博导认定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吉林大学的选聘改革仍属权宜之计。C.元旦放假期间,我随父母参加了自驾游,先后游览了黄山、庐山、衡山,领略到了高山景行的滋味。D.伊拉克大选之后,美国一再宣布要将权力移交给伊拉克新政府,其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它最终是想借助一个傀儡政权来控制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位古稀老人在哈尔滨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期间,用550万元买来中国目前最昂贵的死亡。B美国国会八朝元老共和党众议员兰迪在受贿获罪后,面对公众的指责,不无忏悔。C在诺赫说警方强迫被关钾的华

4、人女子脱光衣服蹲坐并未违反调查程序等话语后,林吉祥要求马来西亚总理撤消诺赫的职务并敦促诺赫向民众道歉。D上海玉佛禅寺第十一任方丈曾倡导并主持了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市寺院与人间佛教等全国性的专题研讨会。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自陕西临潼的兵马俑面世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人们也就一直称之为秦始皇兵马俑。但近来,有建筑学者提出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观点:秦兵马俑的主人并非秦始皇,而是他的先祖秦宣太后。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今年69岁的建筑学者陈竟元对秦始皇是秦兵马俑的主人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两点质疑:第一,兵马俑的发现地点和秦始皇陵园的距

5、离太远,陪葬品放置那么远是不符合常规的;第二,古代帝王的陵墓多是南北走向,兵马俑的方位却在秦始皇陵的东面,陪葬品没有坐落在陵墓的中轴线上,不符合古代的文化和建筑习惯。陈竟元还指出,按照现有说法,该俑坑建于秦统一全国的十几年后,但奇怪的是,坑里有许多不同轮距的车。秦统一六国后车同轨全国推行,秦始皇又怎么会允许自己陪葬品的车轨有宽有窄呢?而且秦始皇自统一中国后,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但几乎所有的武士俑出土时却从上到下都身穿大红大绿的战袍和紫蓝色长裤。陈竟元质疑秦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并根据自己的考证提出他眼中武士俑真正的主人是秦宣太后芈氏这一论点。据史记樗里子列传记载:秦昭王,王母宣太后,楚女

6、也。可知芈氏是秦昭王的生母,而且她还是个楚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兵马俑的发式和服装与当时的少数民族相似。兵马俑博物馆前任馆长袁仲一认为,兵马俑确实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是当年兵马俑考古队队长。他表示:兵马俑内曾发现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秦宣太后比吕不韦早100多年,宣太后的墓葬内又怎么会有后人的东西呢?袁仲一认为,古书上曾记载,秦始皇前来视察工程进展,下令宰相李斯将陵墓的范围向外扩展三百丈。当年在杨村发现陶俑的地点,正好在这三百丈的距离内。陈竟元则称,翻遍那本古书的各种版本,根本就看不见有三百丈的字样。对于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陈竟元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此戈发现的位置在墓穴的中层。如果是和兵马俑在同一

7、时间一起陪葬的话,那应该是在底部。此戈很可能是后来的人带进去的。秦始皇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谁,学术界仍有一些学者认为不能给予定论,尚待进一步地考证与确定,目前尚属一大谜团。5下列属于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几乎所有的武士俑出土时都身穿大红大绿的战袍、紫蓝色长裤。B兵马俑坑里有很多不同轮距的车。C袁仲一专家曾是兵马俑考古队队长和兵马俑博物馆馆长。D兵马俑内曾发现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6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为A识秦宣太后才是兵马俑的真正主人。B陈竟元与袁仲一的分歧之一是秦统一中国后服饰的颜色尚黑与否。C袁仲一认为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与兵马俑都是秦始皇的陪葬品。D陈竟

8、元与袁仲一都认为兵马俑的发现点与秦始皇陵的距离在三百丈内。7以下推断不符合建筑学者陈竟元观点的一项是( )A按照古代文化和建筑习惯,陪葬品的位置应坐落在陵墓的中轴线上。B秦统一前楚人的发式和服装与当时的少数民族相似。C和兵马俑同时入葬的物品应该与兵马俑一样都位于墓穴底层。D秦始皇下令李斯将陵墓范围向外扩展三百丈一说没有依据。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

9、。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泰常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

10、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拒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节选北史崔浩传)注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姚泓:后泰国主,羌族人。兴:姚泓的父亲姚兴。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置:安排B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穷:尽,绝C臣观其意,必自

11、入关 意:意图D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感激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崔浩反对阻截刘裕军队的理由的一组是( )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顺应环境,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C崔浩不仅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而且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

12、果,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第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请将第卷第5页左边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2 第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四、(23分)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4分)译文:_(2)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6分)译文:_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卜

13、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昔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这首词表达了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请分别简析缺月与孤鸿在表达这种感情方面的作用。_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_,_;左丘失明,厥有国语;_,_;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_。(司马迁报任安书)(2)_,有容乃大;_,无欲则刚。(清林则徐)_,志在千里;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行百里者,_。(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4-17题。tx白发冯骥才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白亮白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

15、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我心里一动,既而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

16、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歌的忙忙碌碌中、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么多白发?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我一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把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

17、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呀!一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明透彻,亮如银丝,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

18、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冲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14在第二自然段中写道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请你说说这种感情指的是什么?(4分)答:_1

19、5.在第四自然段插入了妻子的一句问话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 联系上下文说说借用妻子的问话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4分)答:_16.仔细体会第一、五两个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答题。(6分)(1)把第一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转换成的叙述语言,不能改变原意。(2分)答:_(2)第五自然段画线句子在全段中有什么作用 (4分)17.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1)文章开头把白发比作落叶和枯草,后来又把白发比作银丝。请概括出其间的心理变化。(4分)答:_(2)文章在结尾处把花发比作一片秋光中的芦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_六、(15分)18先剔出一个与段意关系不够密切的句子,再将剩

20、余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5分)特别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如果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不加制约,就会使一些意志薄弱者滥用手中的权力。只有强化对权力的制约,才能防止权力腐败,保证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权力制约,就是权力所有者运用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和约束。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是对其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情况进行监督。由于权力是一种支配、控制和管理的力量,具有强制性和不对等性,当其不受限制地被运用时,必然出现无限扩张的异化倾向。制约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有规则的、透明的、双向的约束方式。剔除句子的序号:_ 调整后的顺

21、序:_19.按照下面句子的句式(若只因为就,无异于)仿写,要求用另一比方评论另一事物。(6分)一本书,若只因为是由大出版社印行的就去买它,无异于买一套由好裁缝缝制的却并不一定合身的衣服。_20请用平实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15字以内。(4分)据国家和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陕西省将持续暖冬天气,气温较往年偏高、降水偏少,森林火灾频发的势头较为突出。昨天省政府专门召开森林防火会议,研究部署今冬明春森林防火工作。省上有关领导要求,全省各级政府要特别加强对重点林区、旅游景区、火灾高发区的检查,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督促及时整改。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2、社会的多样化、生活的丰富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单纯变为复杂,但在势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应该积极倡导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使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再向前迈进一步。请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写作范围,在下面的两组词语中各选一个词语组成一个有对应关系的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备选词语:第一组:关爱 谅解 宽容 信任 共赢 与人为善 助人为乐 我为人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组:冷漠 仇视 狭隘 猜忌 独享 与人为敌 相互利用 人人为我 人不为己,天诛为灭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语文参考答案一、1C(A.即-既;B.膊-搏;D.声-身)2B(伏法:罪犯依法被处决。服法

23、:服从法院的决定。伤害:使身体或思想感情等受到损害。损害: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滑翔:不依靠动力,只借助空气的浮力在空中飘行。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3C(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景行: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高山景行:形容道德高尚,行为光明正大。)4D(D项中的谓语是倡导并主持,其宾语是研讨会,其中的倡导与研讨会不搭配。)二、5D(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这一观点是传统观点,由袁仲一提出。AB两项的表述都是支持反方陈竟元观点的证据。C项虽然在说袁仲一,但不能证明论点。)6B(秦统一中国后衣服尚黑与否不是两人的争论点。)7D(并不能推断出没有依据,应为没有古书依据。)三、8B(不顺,

24、仕途困境)9D(对那些考虑事情不周只凭意气用事的内外朝臣的批评;分析阻止刘裕的后果;崔浩的建议、主张;分析阻截刘裕军队,北寇会乘虚进击;是一个比喻句,不是具体的理由,分析即使刘裕得胜的利害关系)10C(明元帝并非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而未作采纳)参考译文崔浩字伯深,从小爱好学习,他广泛地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在精心研讨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20岁时,就担任了通直郎的官职,不久升为著作郎。道武皇帝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道武皇帝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

25、的不测之祸。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道武皇帝知道后,常常就派人把自己用的饭食赏给他吃。崔浩心胸坦荡,任凭时事变化,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泰常元年,东晋将领刘裕征伐姚泓,想要沿黄河逆河北上,就向北魏请求借路,明元帝令群臣议论是否可行。外朝的公卿都说: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可能破关西入?他声言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还难以预料。我们应该抢先发兵在黄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让他得以西去。内廷的官员和外廷大臣意见一致,明元帝打算采纳。崔浩说:这还不是最好的办法。司马休等人侵扰刘裕镇守的荆州,刘裕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已有好久了。现在姚兴已死,姚泓尚幼,趁着他们危急的时候攻打他们,

26、我看刘裕的意图一定在于入关。急躁冒进阻截晋军的人,实际上是不顾后果。现在如果阻截他们西进之路,刘裕一定会上岸向北进攻,这样姚泓平安无事而我们受到攻击了。柔然是我国北方的敌人,他们粮食又缺乏,我们发兵到南边,那么北方的敌人就会(趁机)进攻我们;我们要救北方,那么南边又遭危险。不如借水路给刘裕,放刘裕西去。然后发兵堵住他们的东归之路。这就是所谓的卞庄刺虎,一举两得的局势啊。如果刘裕取胜,一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如果姚氏取胜,我们也不会丢掉救助邻国的名声。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双方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议论的群臣还是说:刘裕向西进入函谷关,就会进退两难,走投无路,腹背受敌;向北上岸,姚军一定不出关救助我们。刘裕声言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在于北上,情况就是这样。明元帝于是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石打败。明元帝对不采纳崔浩的建议悔恨不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