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文阅读中主旨的把握_第1页
浅谈古文阅读中主旨的把握_第2页
浅谈古文阅读中主旨的把握_第3页
浅谈古文阅读中主旨的把握_第4页
浅谈古文阅读中主旨的把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古文阅读中主旨的把握中国最早的成篇文章出如今商代的?尚书?中,经过历朝历代的开展,中国古文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相貌,1借用南朝梁代萧绎的话,正可谓“世代亟改,论文之理非一;时事推移,属词之体或异。面对如此丰富的古文世界,阅读者如何快速把握主旨,准确理解内涵,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笔者介绍三种把握主旨的方法,供阅读者参考。一、解题法作文法上讲:“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题目有总领全文的作用,但文言文的题目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例如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石钟山记?等等,似乎古文中的大多数题目中都会有一个字标示着本文的文体,这些

2、题目中的“表、说、传、论、记就是文体的标志。文体的标志对阅读理解有何意义呢?借用在曹丕?典论论文?中说过话:文章“本同而末异,我暂且理解为每篇文章呈现的面目虽然各不一样,但只要是一样的文体,它们在构思上就有规律可循。因此,所谓解题法,就是要研究几种文体的构思规律,以期望读者在阅读文题的时候就能对文章主旨进展某种预测。笔者研究三种常见文体:记、论、说。记:记,这种文体有“记,备不忘之意,广义说包括一切事与物,是古文中内容非常庞杂的文体。我们常见的“记从内容分为记事记人、记物、记游,根据不同的内容,所用的构思法也不一样。记事记人,构思法主要落在“突出典型上,记事要记典型的事才能有效地议论抒情,记人

3、要记此人做过的典型的事才能有效地塑造人物独特的个性。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清代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就是此类的典型代表。记物,可分为亭台楼阁与自然物,大多采用托物言志的构思法。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岳阳楼四时晴雨,道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与理想。欧阳修借?醉翁亭记?说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心声。苏轼的?喜雨亭记?以“亭以雨名,志喜也记录下他在凤翔府任通判时,正值此地久旱逢雨,而作为父母官与百姓同忧同喜的心情。曾巩的?墨池记?那么在王羲之洗笔处阐发出精深艺术绝非天成,而恰恰是对勤学苦练的结果的领悟。记游,又称为山水游记,在亲历自然山川之后,或抒情或议论

4、,通常采用的构思法按时代而分,唐代借景抒情,宋代叙事议论。借景抒情的技法以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最为著名,?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的句子可谓人人耳熟能详,如此清丽的小潭却被众人弃置一旁,自己贬谪中的孤寂油然而生。叙事议论那么以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最有代表性。王安石游洞未成,叹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苏轼亲身探访,不禁对古人所说的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发出质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论:论为议论类文体,最早说明议论文性质和写作特点的是刘勰,2他在?文心雕龙论说?中说:“论也者,弥纶群言

5、,而研精一理也。议论文,就是要概括各种言论、意见,精细地研求出唯一的道理。它的写作要领是:“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写议论文就像劈柴一样,顺着纹理下斧头,使之顺理成章,一语破的。按内容分,论,不外乎史论、政论和学术论文三大类,而古人尤善史论,虽谈历史可有极强的针对性,但借古讽今已成为史论最重要的构思法。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开史论的先河,而苏洵的?六国论?那么在史论中充分表达出条分缕析的特征,他先提出总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然后设分论点: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思维滴水不漏,可谓典范。说:也为论理性文体,带有说明性与杂感性质,构思法可分为因事感时,借物喻人

6、。韩愈的?师说?因李蟠向他求学,而深感时代学风不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那么借一个捕蛇者的悲惨命运,感慨苛政对人民的摧残与危害。韩愈的?马说?和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借物喻人。“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马说?以千里马喻人才,来说明知遇之难;?爱莲说?那么以花喻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也。人的品格尽显其中。罗列三种文体的构思法:记:记事记人:突出典型记物:托物言志记游:唐代借景抒情,宋代叙事议论。论:史论:借古讽今说:因事感时,借物喻人我们可以通过题目中的文体标志,联络相应构思法,在未读文章之前就可对主旨进展预测。例如明代陆树声的?苦竹记?,从题目中看,是记物文

7、,应该托物言志:竹是鲜美之物,但天生为苦,此为大不幸,可恰恰因为苦,无人砍伐而长成茂林修竹,此为不幸中的大幸。作者托此物要言何“志呢?人生如苦竹,其实不幸中有大幸,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宋代苏轼的?留侯论?,留侯是汉代三杰之一张良,此文为史论。张良一再忍受圮上老人的傲慢,为其桥下纳履,而终得兵法,辅佐刘邦夺取天下。苏轼借古讽今,指出当代欲成大事者必要有大忍的修养。二、关键句法3所谓关键句一般指说明文章主旨的句子,表达作者观点倾向的句子,在写人叙事、摹景状物的文章中有点睛之效的句子,对全文的内容和构造有点示作用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议论句或抒情句。关键句的所在的位置与文体有关,同时也是寻找它的捷径

8、。“记的关键句多在文末或段末。例如?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即在文末。“论的关键句就是观点,多在文首。例如?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说的关键句那么文末、文首皆有。例如?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文首。?爱莲说?在文尾,“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此方法我们可以迅速找到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关键句,准确把握其主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9、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为一篇“记,文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出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感慨:世上不是没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欣赏美的人。再看看“三苏中的苏洵给二子取名的?名二子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于车,而轼独假设无所为者。虽然,去轼那么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我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作为一篇“说,先借物后喻人。关键句在段末“轼乎,我惧汝之不外饰也,“辙

10、乎,吾知免矣。苏洵害怕长子因不善掩饰自己的率真的性格而获罪,同时希望次子苏辙像辙一样远离福祸,成就最理想的为人之道。三、推理法所谓推理法,就是从文中的信息推论潜在信息,以助理解隐性主旨。丰富而变化多端的中国古文,其主旨有时呈显性,有时呈隐性。显性的主旨用关键句法一目了然,而隐性主旨那么应采用推理法。推理法使用的关键在于要找到从信息到潜在信息间的桥梁,这座桥梁可以是矛盾处,可以是相似处。以明代张岱?湖心亭看雪?为例,全文如下:“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11、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篇明代小品看似抒发了作者对山水的真爱之情,但细读全文,会发现一处矛盾:“独往湖心亭看雪和“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明明舟中有两三人,却说独往,这似乎违犯了真实性。细细想来,以小品文立足明代文坛的张岱不会因为笔误而产生这种矛盾,而这恰恰显示出张岱的另一层深意。他用“独说明自己与芸芸众生不可为伍的清高,身处明末,对于祖国山水的爱的程度也与芸芸众生不一样。当然,这桥梁也可是文中相似处,以清

12、代梅曾亮?观渔?为例,全文如下:“渔于池者,沉者网而左右縻之。网之缘,出水可寸许;缘愈狭,鱼之跃者愈多。有入者,有出者,有屡跃而不出者,皆经其缘而见之。安之夫鱼之跃而出者,不自以为得耶?又安知夫跃而不出与跃而反入者,不自咎其跃之不善耶?而渔者观之,忽不加得失于其心。嗟夫!人知鱼之无所逃于池也。其鱼之跃者,可悲也;然那么人之跃者,何也?文章的关键句在文末“人知鱼之无所逃于池也。其鱼之跃者,可悲也;然那么人之跃者,何也?它没有点明题旨,但在鱼和人之间搭上了桥:命运相似。鱼跃出网,只是暂时逃脱,最终还是不能逃脱于池,也最终逃不出网;人世如池,世情如网,人们跳来跳去,终逃不出人世执政者的手掌心。可谓我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