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浅谈企业信息化发展问题_第1页
众专家浅谈企业信息化发展问题_第2页
众专家浅谈企业信息化发展问题_第3页
众专家浅谈企业信息化发展问题_第4页
众专家浅谈企业信息化发展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可修改 欢送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送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送下载 精品 Word企业(qy)信息化资料我国企业(qy)信息化开展(kizhn)的问题(wnt)与对策研究【英文标题(biot)】A Study of the Problems i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of Ch ina and Relative Solutions【标题注释】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05(2001)03-0035-(03) 基金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工程(79725002)和信息产业部

2、软科学资助工程【文章日期】收稿日期2001-07-10【 作 者 】葛中全/唐小我/李仕明【作者简介】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葛中全(1964)男,重庆市人,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唐小我(1955)男,四川彭 州市人,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仕明(1954)男,四川仁寿县人,电 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内容提要】基于我国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开展过程中与国外相比,存在着水平、速度和规模的差距,本 文分析了产生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在借鉴美国、日本和韩国在实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成 功经验根底之上,提出了我国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开展过程中的六条对策选择。【英文摘要】Regar

3、ding the fact that our country is behind advanced countries in the standa rd,speed and scale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this paper f irst analyses the reasons why such gap exists,and then presents six measures to implement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4、in our country by learning the effective experience of the USA,Japan and Korea.【关 键 词】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China/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Problem/Measure【 正 文 】 一、问题的提出 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宣布:为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 竞争力,由国家经贸委和信息产业部共同发起了全国企业信息化工程,该工程已于2001年1 月26日正式启动。同时,我国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的宏伟战略,说明我国不再重 复兴旺国家先实现

5、工业化再进入信息化的传统模式,而是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用信 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开展。面对这样的大背景,传统工业 企业应该抓住机遇,主动应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开展。然而,调查 说明,在我国,全部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缺乏 10%; 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ERP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占我国工商企业总数99% 的中小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还没有配备计算机。在美国,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 互联网上完成的;欧洲的企业也有近5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这一比拟中存在着很大的 反差!导致中国企业

6、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远远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中国(zhn u)应如何进行企业信息化建 设? 二、中国(zhn u)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信息化实施(shsh)过程方面的原因 一般而言,企业信息化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信息化的认知(rn zh)阶段;二是实施阶段;三是后期运营、维护阶段。首先从认知阶段来讲,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不能从企业开展(kizhn)的战 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能系统地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知识。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当他们面对铺天盖地的技术名词、把戏不断翻新的设备和软件时无所适从。他们很难找到一个专业的参谋能帮助他们选择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进而

7、提供一整套针对其业务特点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其次,企业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更是充满艰辛,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企业从硬件设备的采购、应用软件的开发直到系统的集成建设都要面对不同的厂商,这就不可防止地带来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不够,一旦出现问题,供给商之间经常相互扯皮,这导致很多企业渴望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加他们的竞争力,但面对信息化道路上的“刀山火海不战而退了;再次,从信息系统的维护、运营阶段看,由于企业的业务运行分秒不停,这也就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必须得到长期可靠的运营保证。因此不同的企业根据其自身能力和业务特点,需要随时能够接通的热线 支持,需要维修工程师随时到达现场解决问题,可是,目前国内IT产业的状况

8、还远未到达这样的水平,多数厂商还只能提供如一年上门 、三年保修这样的效劳。除了对少数大客户外,用户的个性化维修效劳要求更不能满足。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由于缺乏针对客户需求的IT方案和效劳,才造成了企业信息化的步履维艰,用户的需求与IT厂商们的能力产生了距离,厂商所提供的并不是用户 想要的,难怪用户觉得那么难。 二靠产品“推动企业信息化模式方面的原因 2000年底,一家权威市场研究机构对我国中小企业IT应用水平进行的专项调研。结果说明 ,目前看来,我国中小企业IT应用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单机商务应用,指企业为 提高工作效率,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制作报表和

9、上网获取信息等; 第二个层次是简单的局域网应用,指企业通过内部局域网络建设,实现协同办公、信息共享 和对外交流;第三个层次是企业个性化应用和电子商务,指企业通过开展ERP管理,建立基 于网络的企业物流管理、网络营销、技术交流、客户关系管理和实现电子商务等。然而,在 拥有计算机的中小企业中有大约85%的企业还只停留在第一个层次的单机应用,距离实现电 子商务的阶段还相差甚远;即使中小企业有第二、三个层次应用动机,但是,中小企业也需 要有为它们“量身定做的IT产品。由于应用(yngyng)需求千差万别,导致市场上没有完全适合中小 企业的产品(chnpn)和解决方案,许多国外知名企业提出的所谓中小企业

10、解决方案往往只停留在宣传 阶段,远远没有取得中小企业的广泛认同(rn tn)。同时,由于厂商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应有的 培训和帮助(bngzh),导致了中小企业对IT产品的恐惧(kngj)和生疏。 很明显,以上障碍主要是IT厂商长期采取“产品驱动策略的结果。 三企业握住建设目标与工具的关系方面的原因 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教授曾对管理有过一句很经典的概括:管理就是决策。这句话道出了 管理的本质,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那么决策的依据是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获取形式是多 种多样的,但决策是有时效性的,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决策就没有意义了。怎么样更快地 获得信息?必然要借助于工具,这个工具就是基于计算机的

11、信息系统。 从目前众多的实施系统来看,不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求大、求全,对软件系统的期望、依 赖过高,没能把握系统的实质,把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当作最终目标,总觉得一上这个系统 就可以到达所谓科学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一切就万事大吉了,结果是期望值越高,失 望就越大。 信息系统的建设首先是一个管理思想的建设。这里管理思想包括了多个层面,它既包括了 领导层的宏观管理思想,也包括了具体业务人员的微观管理思想工作流程。实际上前面提 到的那些概念如MRP、ERP、SCM等都是管理思想,而相关软件只是实现或实施这些管理思想 而已。 如果仅是把信息系统建设(jinsh)理解为上一套软件,后果就是要么软件迁就

12、(qinji)现有的工作管理模式 ,要么就是盲目(mngm)地上所谓具有众多新功能、新方法的软件,与现实工作脱节,根底(gnd)用户(yngh)觉得 比手工还复杂许多,因此抵触情绪很大,或者干脆就不用。 对于企业来讲,管理思想、体制的建设应该是自上而下的行为,而实施这些思想的辅助手 段如软件等可以是自下而上的建设。现在很多信息系统的实施恰恰相反,是自下而上开始, 希望靠这个系统软件来改变管理的体制,这也是众多系统不成功的症结所在。 三、对兴旺国家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政策的借鉴 一美国 剧烈的选战刚结束,布什即将入主白宫之际,布什即着手准备在美国政府内设置首席信息 官并拨款一亿美元,资助建立跨部门

13、的电子政府,并将互联网税收延期五年。布什的具体计 划:布什打算取消民主党政府提出的学校补助方案。该方案出资30亿美元,以改善学校和公 共图书馆的上网条件;布什坚决支持北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打算恢复总统参加的贸易谈判 。谈判目的是:使互联网成为世界的免税区;消除信息技术的非关税壁垒;保护美国的新思 想和知识产权;在全世界建立国际通行的电子商务标准。 二日本 日本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快信息化进程,希望到2005年建成高度兴旺的信息网络社会,成 为信息化方面的先进国家。为此,日本国会于2000年通过了?日本高度信息网络社会形成基 本法?,明确了信息化的根本方针、领导机构和信息化推进重点。该法为日本政府

14、采取相应 的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据。日本政府还依据?根本法?在内阁成立了建设高度信息网络社会的 战略总部,由首相、国务大臣和优秀的专业人员任部长、副部长和委员,负责审议并实施信 息化的重点方案。日本经济产业省一改长期以来不制定经济开展方案的做法,在2000年用一 年的时间制定了?e-Japan战略?。?根本法?和?e-Japan战略?都明确规定:民间机构 包括企业、行业协会、公共团体等是信息化的主体,在信息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政府主 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为民间机构发挥信息化主导作用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如修改阻 碍信息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改良和完善政策措施等;二是推进民间(mnjin)机构力所

15、不能及的领 域的信息化建设,如政府信息化、消除(xioch)社会各阶层间存在的数字鸿沟、研究开发(kif)民间机构无 法独立(dl)进行的科研工程(gngchng)等。 三韩国 韩国政府认为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并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本国电子商务的开展 。韩国电子商务的主要做法有:首先建立全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的可靠性 ;其次,为保护网上隐私权、知识产权等制定相应的措施;大力开展信息根底设施的建设, 更新全国通讯网络,建立和完善网上商店的供货共享系统;加强电子商务技术的研究,推动 电子商务的标准化。 对韩国来说,B-C领域的障碍是价格机制缺乏竞争性,没有从商家到消费者的送货系

16、统;韩 国在B-B领域的主要障碍是不同行业、不同商家之间条块分割严重,缺乏合作的文化气氛和 共同的营运标准。据预测,今年韩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将到达155.5亿美元。 综上所述,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举措对我国企业有着重要启迪。 四、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对策选择 一加强网络建设,扩大网络应用 为加速信息化进程,美国、韩国和日本都大力建设信息根底设施,极大地促进了网络应用 。目前,我国网络根底设施建设还比拟落后,传输速度慢,使用费用高,致使许多网络应用 无法开展,直接阻碍了企业信息化进程。因此,推动企业信息化,网络建设要先行。要加大 在网络建设领域的投入,消除垄断,引入竞争,充分发挥

17、政府和企业的作用,调动各方面资 金,加快高速信息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范围,降低使用费用。要加快解决“最后一公里 问题,尽快实现高速信息网与企业的互联互通。 二加强培训教育,普及信息化知识 目前,导致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 化知识,对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认识缺乏。美国、日本和韩国政府主要 是为民间机构发挥信息化主导作用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如宣传、培训和加大教育投入等, 这值得我国政府借鉴。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多层次的信息化知识宣传、 培训和推广。特别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落后地区的企业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qy)的信息

18、化知 识培训力度(ld),增加这类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知识,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 三丰富信息(xnx)资源,完善信息效劳(xio lo) 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qy)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说明,企业对网络的应用水平,不仅与网络根底 设施有关,还与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信息效劳的水平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政府和企 业上网水平低,网络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在信息的形式、内容、针对性等诸方面还不能满 足企业的多种需求,信息效劳的方式和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要继续推动政府和 企业上网,丰富政策信息和商务信息;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效劳中介机构的开展,增加信 息效劳品种,提高信息效劳质量。 四发挥专业化

19、优势,防止重复建设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意识到,广泛应用ERP是一项投资大、见 效慢的工程,因此,不约而同地走上了ASP专业化经营的道路,实行业务外包。ASP涉及客户 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应用程序、企业资源方案、电子应用程序集成、网上远程监控效劳、数 据中心、客户支持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规模经济性。专业化ASP商业模式,可 以使客户借助网络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必要,即必要的内容,必要的时间和必要的 数量,从而创新企业工作流程,提高经营效率。我国企业应借鉴日本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 在 信息化建设中也要防止“大而全,小而全,扩大业务外包,走ASP专业化经营的道路

20、,共 享专业化经营利益,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五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筹措和用好资金 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政府应该借鉴美国、日本和韩国政府采取多种方式 筹措和用好信息化建设资金。要根据投资效益、市场需求和投资性质,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 。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工程,以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引进外资、政府补贴相结 合的方式建设。我国政府要逐步加大财政对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投入,还应在税收政策、信贷 政策、市场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对重大公益型、中长远信息工程给予政策导向性投 入。在资金筹措上,一定要走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路子,放开搞活,开展资本经营, 努力争取资金良好循环

21、。 六制定(zhdng)和实施企业信息化标准 借鉴美国、日本和韩国政府的成功经验,我国政府早日出台和实施企业(qy)信息化标准,以便 为我国企业(qy)在信息化建设过程(guchng)中,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实现我国企业之间的互联与 互通(htng),到达企业之间共享系统、共享资源,实现网上交易,只有在此根底之上,才有可能实 现我国企业信息化。我国企业信息化开展态势调查分析【英文标题】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in China Xie Xinzhou Xiao Dongfa (Sc

22、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Wu Shuyan (Dep.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企业信息环境研究课题论文。【文章日期】20010917【 作 者 】谢新洲/肖东发/吴淑燕【作者简介】谢新洲,肖东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北京 100871 吴淑燕,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谢新洲,男,1964年生,教授,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肖东发,

23、男,194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吴淑燕,女,1978年生,硕士研究生。【内容提要】根据对全国各行业、各种规模和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的结果,从企业信息需求、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政策、信息人才、信息意识等方面,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综合分析,对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议。【摘 要 题】专题探讨【英文摘要】Makes and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in China

24、and based on theinvestigated data,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following field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needs, information systems, database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policies, etc.【关 键 词】企业信息化/中国企业/调查报告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China information system/information policy【 正 文 】 分类号F270.7 F062.5

25、在竞争(jngzhng)剧烈(jli)的信息时代,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jinsh),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了(wi le)了解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发现并指出(zh ch)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1 调查对象的根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全国范围内各行业、各种规模及各种经济类型的所有企业为调查对象,按照企业的行业、规模分布等比例随机抽样。调查以邮寄方式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企业发出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份。对未回收问卷的局部企业进行的追踪调查显示,其对问卷

26、的填写情况与已回收问卷的企业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本次调查不存在系统偏差,调查结果对总体情况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1.1 行业分布 除了18没有作出答复的企业之外,从被调查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的企业所占比例最大,达12,其次为信息效劳业,占10。详见表1。 表1 被调查企业行业分布表 附图图 1.2 所有制形式 从所有制形式看,国有企业所占比重最大,为30,其他所有制形式所占比重那么较小,其中私有企业占14,股份企业占10。 详见图1。 附图图 图1 被调查企业所有制形式 1.3 企业规模 从企业规模来看,被调查企业以中型与大型居多,分别占36和30,另外24的企业属于小型企业,属于特大型的

27、只有1家,仅占2。被调查企业的规模,还可以从1997年总资产、年销售总额、利润三方面来看。仅有16的企业对1997年总资产进行了公布,其中以5000万元以上者居多,共占12,10000万元以上者占8 ,年销售额最大者达万元以上,详见表2。 表2 被调查企业的规模分布表 附图图 1.4 企业雇员情况 在作出答复(d f)的44被调查(dio ch)企业中,雇员数在1001000人之间的最多,占18;其次(qc)为50人以下(yxi),占12;1000人以上(yshng)的占8;50100人的,那么占6。 2 企业信息需求情况 2.1 企业信息需求的满足情况 在被调查的50家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认

28、为企业信息需求根本上能得到满足,占48;另有不少企业认为信息需求比拟能得到满足,占42;表示企业的信息需求完全能够得到满足的只有3家,仅占6;2家企业认为企业的信息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占4。 没有一家企业认为企业的信息需求完全不能得到满足,详见图2。 附图图 图2 企业信息需求满足情况 2.2 企业目前迫切需求的信息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认为其迫切需要的信息包括市场信息、决策信息和技术信息。具体来说,有42家企业占84认为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市场信息;34家企业占68认为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决策信息;另有66的企业认为需要技术信息,52的企业认为需要竞争信息,48的企业认为需要产品信息,还有3的企业

29、认为迫切需要其他信息。详见图3。 附图图 图3 企业目前迫切需求的信息 有54的企业认为目前最迫切需要的信息是市场信息,而只有4 的企业认为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竞争信息。详见图4。 附图图 图4 企业目前最迫切需要的信息 2.3 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因素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企业认为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是信息系统、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具体来说,78的企业认为关键因素包括信息系统,74的企业认为关键因素包括数据库。详见图5。 附图图 图5 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因素 另有32的企业认为最关键因素是信息网络,24的企业认为最关键因素是信息系统,只有8的企业认为最关键因素是信息政策。 详见图6。 附图图 图6

30、 企业(qy)信息化的最关键因素 2.4 企业(qy)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认为本企业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qdo)包括外部、内部信息机构和市场调研部门。具体来说,有72的企业认为获取信息(xnx)的主要渠道包括外部信息机构,68的企业(qy)那么认为包括内部信息机构,56的企业认为包括市场调研部门,44的企业认为包括群众传媒,2的企业认为还包括其它渠道有1家企业未对此题进行答复,详见图7。 附图图 图7 企业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被调查的50家企业中,有16家认为企业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市场调研部门,占32;有15家那么认为最主要渠道是群众传媒,占30。另外,分别有9

31、家企业认为企业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内部信息机构和外部信息机构,共占18有1家企业未对此题作出答复。 详见图8。 附图图 图8 企业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3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目前我国企业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在被调查的50家企业中有82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系统,仅有18的企业没有建立信息系统。 3.1 企业最主要的系统类型及正式投入使用时间 我国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起步较晚绝大多数是1990年以后才投入使用的。在41家已经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中占82,有27家是在1995年以后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的,另外有13家是19901995年间投入使用的,仅1家于19851990年间即投入使用。详见图9。

32、 附图图 图9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成投入使用时间情况 3.2 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性能情况 被调查企业的绝大多数对本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性能是满意的。具体来说,有10的企业认为其信息系统的技术性能优秀,44的企业认为性能良好,表示其信息系统的技术性能是较差者,仅占2,无1家企业认为其信息系统的技术性能低劣50家企业中,有18的企业未建立信息系统,2的企业未对本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评价,详见图10。 附图图 图10 企业(qy)信息系统的技术性能情况 3.3 企业信息系统的日平均使用(shyng)次数 绝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的日平均(pngjn)使用次数在200次以下(yxi), 在200 500次之间的企

33、业(qy),只有3家50家企业中,有18的企业未建立信息系统,2的企业未对本企业信息系统的日平均使用次数作出答复。 详见图11。 附图图 图11 企业信息系统的日平均使用情况 4 企业信息网络建设情况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企业已建立企业信息网络,仅20的企业没有建立信息网络。 4.1 信息网络传递速率 目前企业信息网络的传输速度普遍不高。调查显示,62的企业信息网络的传输速率在2060kb之间5060kb之间的占36、40 50kb之间的占12、3040kb之间的占8、2030之间的占6, 仅12的企业信息网络速度在6070kb之间被调查的50家企业中,20的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6的企业

34、未对此题作出答复。 详见图12。 附图图 图12 企业信息网络的传递速率 4.2 信息网络的日平均使用次数 在被调查企业中,多数企业对本企业信息网络的使用频率不太高,每天平均使用50100次的有16家,占32,使用100150次的有12 家,占24,而每天高频率使用,次数达200500次的仅有2家,仅占4被调查企业中,20的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详见图13。 附图图 图13 企业信息网络的日平均使用次数 4.3 企业信息网络使用的数据资源 在绝大多数企业中,信息网络使用的数据资源主要还是本企业、本行业的数据,很少利用国际数据库。调查显示,除了未建成信息网络的20的企业外,被调查企业使用的

35、数据资源绝大多数以本企业开发的数据库以及本行业数据库为主,分别占68、60,涉及国际数据库的企业那么很少,仅占18。详见图14。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所有被调查(dio ch)企业中,有34家企业认为(rnwi)其信息网络使用的最主要数据资源是本企业开发的数据库,仅有4家企业(qy)认为最主要的数据资源是本行业数据库, 而认为最主要(zhyo)的数据资源是国际数据库和国内数据库的企业那么(n me)分别只有1家。可见,我国企业目前最重视的数据资源还是本企业自己开发的数据库。 附图图 图14 企业信息网络使用的数据资源 4.4 企业的IP地址情况 被调查企业中,有64的企业已拥有自己的IP地址,2

36、2的企业尚未拥有其IP地址,另有14的企业未对该题作出答复。 企业的IP地址,每天被访问50100次的,占30,每天访问200250次的,只占4作出该项答复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54。详见表3。 表3 企业IP地址每日被访问情况 附图图 4.5 企业建立网页的目的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我国企业建立网页的目的主要是宣传企业形象。具体来说,有36家企业认为建立网页的目的包括宣传企业形象,27家企业认为包括获取信息,19家企业认为包括产品促销,有16家企业认为建立网页的目的包括电子商务,1 家企业认为是出于其他目的有11家企业未对此题作出答复。详见图15。另外,绝大多数的企业占64认为企业建立网页的最

37、重要目的是宣传企业形象,仅8 的企业认为最主要目的是产品促销,6的企业认为最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 附图图 图15 企业建立网页的目的 5 企业数据库建设情况 5.1 企业建立数据库的情况 到目前为止,企业所建数据库绝大多数是管理信息数据库,占70,其次为客户信息数据库,占54有3家企业未对此题作出答复。 详见图16。 附图图 图16 企业已建立的数据库类型 在这47家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认为最重要的是客户信息数据库和管理信息数据库,分别占54和26,无1 家企业认为最重要的数据库是市场信息数据库,详见图17。 附图(f t)图 图17 企业已建立(jinl)的最重要的数据库 5.2 企业建成使

38、用(shyng)的数据库数量 在作出答复(d f)的43家企业(qy)占86中,大多数企业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的数据库为13个,共占58,详见图18。 附图图 图18 企业建成使用的数据库数量 5.3 企业主要的数据库类型 在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的企业数据库中,事实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最多,均占48,其次为书目数据库和指南数据库,均占14,而其它数据库仅占6。有48的企业认为最主要的数据库为事实数据库, 认为最主要的是数据仓库的那么占28,另外分别有4 的企业认为最主要的数据库是书目数据库和指南数据库,仅有2 的企业认为是其它数据库有6的企业未建成自己的数据库,8的企业未对此问题作出答复。 5.4 企

39、业最主要数据库的规模 数据库的记录条数 目前我国企业的数据库记录条数多在120万条之间,占32, 20万条以上的仅占10有6的企业未建成自己的数据库,52的企业未对其数据库的记录条数作出答复。详见图19。 附图图 图19 企业最主要数据库的记录数 企业最主要数据库的容量 在就此问题作出答复的8家企业中,绝大多数的数据库容量为110G,占86的被调查企业没有建成数据库,78的企业未对其数据库的容量作出答复。详见图20。 附图图 图20 企业最主要数据库的容量 5.5 企业数据库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的时间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占84的企业数据库是在1990年后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的,其中56在1995年

40、以后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6 在19851990年间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1985年之前建立并正式投入使用的企业数据库那么为零6的被调查企业没有建成数据库,4的企业未对此问题作出答复。 5.6 企业数据库的信息内容 在作出答复(d f)的45家企业中,绝大多数的企业数据库是有关管理、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其次(qc)是行政和法律方面,其它(qt)方面的那么(n me)为06的被调查(dio ch)企业没有建成数据库,4的企业未对此问题作出答复。 详见图21。 附图图 图21 企业数据库的信息内容 在这些企业中,有34的企业数据库的最主要内容是技术方面的,另有30的企业数据库是以经济内容为主的。详见图2

41、2。 附图图 图22 企业数据库最主要的信息内容 5.7 企业数据库的性能 有52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其数据库的可扩充性、可维护性较好,有32的企业认为一般,4的企业认为本数据库的可扩充性、 可维护性特别好,没有1家企业认为其数据库的可扩充性、 可维护性较差或特别差6的被调查企业没有建成数据库,6的企业未对此问题作出评价。 5.8 数据库日访问次数 调查显示,企业数据库的日访问次数大都在100150次之间,其次为150200次,最多的日访问次数在1000次以上6 的被调查企业没有建成数据库,10的企业未对此问题作出答复。详见图23。 附图图 图23 企业数据库日访问次数 5.9 企业数据库在企业竞

42、争中的作用 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认为企业数据库在竞争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有48的企业认为其作用较大,26的企业认为作用一般,另有10的企业认为作用特别大。认为数据库在竞争中的作用较小和特别小的,那么分别占4和26的被调查企业没有建成数据库,4的企业未对此问题作出答复。 5.10 企业数据库的建成方式 绝大多数的企业数据库是独立开发的,其次是购置建库、联合建库和委托开发,也有通过其他途径建立的6的被调查企业没有建成数据库,6的企业未答复本企业数据库的建成方式。详见图24。 附图(f t)图 图24 企业(qy)建立数据库的途径 6 企业(qy)信息政策 有92的被调查(dio ch)企业

43、认为信息政策对企业信息活动影响很大,仅有6的企业(qy)持否认观点,另有2的企业未作答复。 6.1 企业信息部门的经费来源 除了不便公开的4家企业外,82 的企业信息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拨款,另有18主要来源于自己创收, 来源于银行贷款的仅占2。详见图26。 附图图 图26 企业信息部门的经费来源 6.2 企业制定信息工作的规划、制度情况 在被调查企业中,认为本企业在制定信息工作规划和建立信息工作制度方面情况一般的,占38,认为规划和制度比拟健全的,占46,认为很健全的只占4。另有6的企业认为其信息工作规划和制度不健全6的企业没有对此问题作出明确答复。 6.3 领导层对信息部门的重视程度

44、调查显示,目前企业领导层对信息部门是较为重视的。没有1 家企业认为领导层不重视或不完全重视。具体来说,认为较重视的最多,占56,其次为很重视,占26,认为一般的仅占16有2 的企业未对此问题作出答复。 6.4 企业是否设有专门研究、制定信息政策的部门 根据调查,仅有46的企业已经设有专门研究、制定信息政策的部门,50的企业尚未设立4的企业未对此问题作出答复。 6.5 企业设有的最高专职信息领导级别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48的企业设立了部门级企业二级机构的专职信息领导级别,40的企业设立了公司级的专职信息领导级别,2的企业设立了科室级企业三级机构的专职信息领导级别,可见企业对信息工作普遍都很重视

45、10的企业未对此问题作出答复。 6.6 企业信息机构从事的工作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机构从事的工作多为信息效劳、市场调查和管理咨询。在作出答复的47家企业占94中,70认为本企业信息机构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信息效劳,仅有18的企业认为包括图书资料管理。详见图27。 附图(f t)图 图27 企业信息机构从事(cngsh)的工作 此外(cwi),有58的企业认为,其信息(xnx)机构主要从事信息效劳(xio lo)工作,有20的企业那么认为是市场调研。详见图28。 附图图 图28 企业信息机构从事的最主要工作 7 企业信息人才情况 被调查企业中,绝大多数占70已经建立了一支专门从事企业信息资源开发的人

46、才队伍,而26的企业那么尚未建立4 的企业未就此问题作出答复。 7.1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人才队伍的主要成员 调查显示,在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人才队伍中,主要成员是计算机专业人才、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和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在64的企业中,信息资源开发人员包括计算机专业人才,40的企业那么包括信息管理专业人才30的企业没有专门的信息资源开发队伍。详见图29。 附图图 图29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人才队伍的组成 另外,在62的企业中,信息资源开发队伍的最主要成员是计算机专业人才,而在4的企业中,最主要成员那么是企业管理专业人才。 详见图30。 附图图 图30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人才队伍中的最主要人员 7.2 企业信

47、息资源开发人才的学历、职称情况 调查显示,目前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人才以硕士和学士最多,职称以初级和中级最多。具体来说,56的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人才包括硕士,包括博士后的仅有1家,占230的企业没有专门的信息资源开发人才队伍,12的企业未对此问题作出答复。详见表4。从职称来看,所有被调查企业的信息资源开发人员中都有中级职称者,40的企业中都有初级职称者30的企业没有专门的信息资源开发人才队伍,16的企业未对此问题作出答复。详见表5。 表4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人才队伍人员的学历情况 附图图 表5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人才队伍人员的职称情况 附图图 7.3 企业(qy)设置CIO的情况(qngkung) 很多

48、企业(qy)都已经设置或正在设置企业CIO。具体来说,除了(ch le)46 的企业(qy)没有明确答复以外,不考虑设置企业CIO的仅占18。详见图31。 附图图 图31 企业设置CIO情况 7.4 企业信息人员培训方式 调查显示,在38的企业中,信息人员的培训方式包括不定期培训,18的企业包括委托培训34的企业未对此问题作出答复。详见图32。 附图图 图32 企业信息人员培训方式 认为培训信息人员的最主要方式是不定期培训的企业占34,认为最主要方式是专门培训的企业占12,10的企业认为最主要方式是委托培训,6的认为最主要方式是定期培训,另外有4的企业认为可采取其它培训方式培养信息人员。 8

49、企业信息意识 8.1 企业信息活动较多的部门 被调查企业中,有72认为开展信息活动较多的部门包括市场部,有62的企业认为包括决策部,另外各有46的企业认为包括研发部和技术部。详见图33有1家企业未对此问题作出答复。 附图图 图33 企业信息活动较多的部门 此外,在这些企业中,有40的企业认为进行信息活动最多的部门是决策部门,而仅有2的企业认为是生产部。详见图34。 附图图 图34 企业进行信息活动最多的部门 8.2 企业各层对信息的重视程度 调查显示,企业高层对信息的重视程度较高,一般员工对信息的重视程度最低。详见图35。 附图图 图35 企业各层对信息的重视程度 8.3 企业加强信息意识的措

50、施 被调查企业中,有66认为加强信息意识的措施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培训,仅有22的企业认为是情报理论学习(xux)30的企业(qy)未对此问题作出答复(d f)。详见图36。 附图(f t)图 图36 企业加强信息(xnx)意识的措施 另外,这些企业中,有58的企业认为加强企业信息意识的最重要措施是信息技术培训,分别有4的企业认为, 加强企业信息意识的最重要措施是情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其它措施,而没有企业认为加强企业信息意识的最重要措施是参观考察。 8.4 高素质信息人才的能力 调查显示,人们都已清楚地意识到一名高素质的信息人才必须具备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情报分析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

51、效劳能力。被调查企业中,有82的企业认为高素质信息人才必须具备信息处理能力、情报分析能力,有78的企业认为必须具备信息搜集能力,有74的企业认为必须具备信息管理能力,另外,有60的企业认为必须具备信息效劳能力,还有2的企业认为必须具备其它能力有2家企业未对此问题作出答复。 在这些企业中,有74的企业认为一名高素质信息人才必须具备的最主要能力是信息搜集能力,有12的企业认为是信息处理能力,有6的企业认为是情报分析能力,有4的企业认为是信息管理能力。 9 结束语 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规模为大中型的占大多数,因此调查数据只是反映了我国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但这对于了解我国所有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是具

52、有参考作用的。 总体来说,我国的大型企业已经深刻意识到信息活动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开展各种信息化建设活动,使企业信息化到达了一定的水平。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增加自身实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任何现代企业都必须重视的活动。在我国,企业信息化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正确的信息政策的指导;需要领导和企业全体员工的重视;需要信息系统、信息网络、数据库等硬件设备的建设,更需要企业员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质等的相应提高。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上,企业除了应充分利用本企业开发的数据库及本行业数据库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参考、利用国外信息源;除了利用事实型数据外,还应该很好地对事实型数据进行分

53、析(fnx)、提取,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利用(lyng)信息。 我国企业(qy)信息化开展(kizhn)的现状、障碍及对策(duc)建议【 作 者 】李晓东【作者简介】李晓东国务院开展研究中心【内容提要】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根底,然而目前开展却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开展的对策建议。【关 键 词】企业信息化/信息工程/信息根底设施/信息人才【 正 文 】 一、企业信息化开展的根本状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决策

54、等过程的效率、水平与经营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在改造传统产业和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开发创新、经营管理与竞争能力。 70年代,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推广应用为标志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在我国起步,经过80、90年代的发展阶段。目前根本状况为: 1.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gizo)到达(dod)新的广度和深度。目前,计算机在企业的应用(yngyng)已经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化、综合化和网络化开展(kizhn),重

55、点行业(hngy)的大中型企业已经根本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重大信息工程推广应用获得了较大进展见表1。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说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8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入了因特网,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注:刘力:?多数企业从信息化中获益?,?人民日报?,2000年2月27日。从总体上看,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0%根本实现了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那么更底,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2.企业信息化开展非常不平衡 开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差异。从企

56、业类型上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新近开展起来的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开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老企业信息化开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开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开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开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 3.企业对开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 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企业已经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开展的认识普遍提高,尤其是随着(su zhe)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竞

57、争压力的日益增大,企业对利用(lyng)信息技术加强采购、生产、销售、效劳(xio lo)等环节管理的迫切性越发(yuf)强烈。另外,网络、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开展(kizhn),使得现代商业突现出不断增长的供货能力、客户需求与全球性竞争的特征,迫使企业必须调整其组织结构与经营方式来适应这种变化。事实上,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在调整其生产组织与经营方式,采取更加依赖于信息资源的运作方式。目前,许多大中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开展规划时都将信息化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迅猛开展,进一步激发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局部企业已经开始借助因特网开展商务活动,2000年将成为企业上网年。表1企业信息化中重大信

58、息工程推广应用程度序号重大信息工程推广应用程度CAD在大中型建筑规划设计院根本普及,建材、冶金、化工、机械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大多实现了计算机控制,玻璃行业有70%的企业应用计算1 CAD/CAM 机配料。2000年全国主要部门的科研、设计单位和企业将全面普及推广CAD,机械行业普及率达70%以上,全国70%的工业窑炉、高耗能机电设 备采用计算机进行节能控制2MISMIS已经在企业获得了较好推广,目前大中企业正在把过去独立的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系统3MRP/MRP/ERP1000余家企业建立了MRP,一些行业领头企业开始建设ERP4CIMS 实施(shsh)CIMS应用(yngyng)示

59、范的企业到达(dod)200多家,另有大约(dyu)1000家企业(qy)主动引入CIMS5Intranet/Extranet近两年Imtranet/Extranet在企业的应用出现良好势头,大型企业正在建设自己的Intranet/Extranet,小企业也表现出积极性6E-commerce 电子商务(E-commerce)在我国金融、外资、民航等系统企业的应用获得了很大成效,各类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资源来源:根据以下资料整理而得: 4.htm。inabbc,com /index2.htm。张新红:?我国信息化开展现状?,?电子与信息化?,1998年第11期。 二、企业信息化开展

60、的主要障碍 为促进企业信息化快速开展,必须解决好开展中存在的如下一些障碍。 1.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同、重视不够,领导者的支持与参与程度不强是障碍之一 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同与重视不够表达在:(1)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对推动企业开展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2)对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难度估计缺乏;(3)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模式、手段的认识存在偏差;(4)对迅猛开展的世界信息化浪潮,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认识上的茫然状态。认识不同与重视不够,形成了企业信息化开展思路的差异,实践中就产生了不同效果。另外,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的开展起着关键作用,领导重视及参与程度的不同,直接(zhji)导致企业信息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