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_第1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_第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_第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_第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学习并掌握常见文言词的意思。2、能力: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升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3、德育: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设想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 求,制定了“伤仲永的教学方案。我的整体思路是:故事导入一一创 设情境一一合作学习一一归纳总结。为了到达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 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采用了诵读法、 情境教学法、竞赛法及分组讨论法。这些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

2、兴 趣,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 想感情。新课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 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 者的思想观点。(四)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一)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 者的思想观点;(二)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预习提示一、作者及作品本文选自,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

3、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 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 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 泼,意境隽永。二、基础知识(一)、掌握以下字的读音及意思:隶扳谒邑称泯矣焉耶(二)句子停顿:1、仲永生五年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105、传一乡秀才观之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7、余闻之也久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三)词类活用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3、邑人奇之奇: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6、泯然众人矣(名词用作动词;变成普通人。)7、父异焉(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异,感到惊异,对 感到惊讶。)(四)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止匕今义:常用作判断词。)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慢慢地。今义:稍微。)复到舅家(古义:再,又。今义:常用义为反复、往复)泯然众人矣(古义:普通人。今义:常指大家、许多人。)(五)理解几个词语1、养父母养:赡养。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4、邑人:同县的人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6、前时

5、之闻J以前听到的名声。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119、”且为众人且:尚且。10、“固众人固:本来。(六)理解以下句式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J不让(仲 永)学习。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 家。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J从上 天那里得到或上天付与的(七)重点句子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指定题材(叫他)写诗,他立刻就能写成,诗的文采和义理都有可 取之处。2、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渐渐地请他父亲(带他)去作客,有的人还用钱财和礼物求他作诗。3、父利其然也,日扳

6、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觉得那样做有利可图,就每天领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 的人,而不让他学习。4、卒之为众人,那么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竟然成了平庸的人,是因为他从人们得到的教育没有到达。三、自读课文,掌握大意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12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 文一遍。(一)学生自由诵读。(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 (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三)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以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 么要,哀叹仲永了吗?方仲永的异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具

7、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探究案】(一)初读交流:1、给以下加点字的读音隶()扳()谒0泯()称0卒()2、正确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余闻之也久13(二)再读交流:1、学生提出难以翻译的字词或句子讨论2、小组展示翻译,一组推荐一人译讲一段,其他成员进行补充、 评价教师根据情况就翻译不准确的句子进行点拨3、解难释疑,重点翻译文章第三段(三)三读文交流:1、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开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8、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3、你从作者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四)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伤仲永王安石神童()玲普通人0()(五)课堂反应: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1、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本文作者要讲述的道理是什么?)142、你怎样看待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3、你认为资质聪明的人怎样才能成才?你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4、如果你天资聪颖,是一个方仲永式的神童,你将怎样做?5、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是否会自暴自弃?15教学中,我依据三有利原那么明确学法,具体如下

9、:?1、勾画圈点法一一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2、讨论法一一让学生积极参与。3、自主合作、探究法一一学生实践,巩固提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卡尔威特1800年7月出生于哈勒洛赫小村,是19世纪德国的 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 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而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 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 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 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

10、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卡 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一一 恰恰相反,他出身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一一而是全赖他的父 亲教育有方。卡尔威特与本文中的仲永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比照。二、了解作者提示学生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掌握,准备作一分钟的抢答练习。这一环节便于学生掌握文学常识,锻炼速读速记能力,抢答练 习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三、感知课文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教师纠正其错误的读音和不准确的断句, 例如:未尝I识书具,忽I啼求之。借旁近I与之,即I书诗四句, 并I自为其名。其诗I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是I指物作诗位就

11、, 其文理I皆有可观者。父I利其然也,日扳仲永I环谒于邑人。余 闻之也I久。最后再读一遍,并找出文中的词类活用,其中有:邑人奇之: 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 词。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伤仲永:哀伤,感伤, 形容词作动词。四、理解课文让同学准备5分钟,标出不懂的或不理解的词句,然后分别请 同学起来大致翻译第一段和第二段。然后教师再在同学们翻译的基础 上进行补充说明。再指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进行详细讲解。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全文。2、找出文中所有的“之和与,并进行归类。3、翻译第三自然段。第二课时、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二、感知课文抽三个同学起来分别

12、朗读三个自然段。三、理解课文1、抽同学起来翻译第三自然段,然后请其他同学说出与前面的 同学不一致的地方,最后教师讲解。2、教师讲解“与和”之的分类,同学们把昨天做的关于这局部 的作业与同桌交叉改正。3、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回答,课文写了仲永才能开展异化的那 几个阶段。然后教师讲解(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 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 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4、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这三个开展异化阶段的详略安置有何好 处(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明,以闻的形式;写仲永

13、十二三岁才思不能 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 式。“见和“闻有机结合,表达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 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利其然之举却 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 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 了“伤的含义。5、让同学们自主合作讨论,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讲述仲永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归纳总结先请几位同学起来回答文中的主旨是什么,然后教师再总结。本文借事说理,通过方仲永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开展异化的故事,说 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文章表达方仲永从幼

14、年时天资过人 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异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 是“其受于人者不至,通过生动的事例得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 给人以深长的思考。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理解并记住文中的重点文言词句。3、写一篇关于仲永故事的读后感,字数不限,感情真挚。4、预习下一篇课文。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二)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学习重难点:1、了解课文先扬后抑的写法2、弄清方仲永才能开展异化的过程和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学前预习:1、了解作者及相关

15、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2、顺畅地朗读课文课时安置: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板书: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一一 爱因斯坦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确定:世界上是没有天才的,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须付出自己的 辛勤汗水。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明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 安石的伤仲永。看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是怎样从天才变成常人 的。二、文学常识(学生回答,老师补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补充: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 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扫除读音障碍

16、,教师范读。、重点词语:隶li扳pan谒ye邑yi矣yi泯min称chen卒z卜焉yan耶ye为wei夫fu、朗读节奏: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朗读情感: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提问:作者对方仲永应该是什么情感?从哪可看出作者的这一情感?(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确定: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从标题和 最后一段得知,学生再读最后一段)2、熟读课文,结合注解扫除理解障碍。、确定重点词语词义:世隶耕隶:未尝识书具尝:并自为其名为:指物作诗立就就: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或以钱币求之或:环谒于邑人

17、环谒:不能称前时之闻称;泯然众人矣泯然:、确定词类活用:邑人奇之:奇:稍稍宾客其父:宾客:父利其然也:利:四、复述故事确定: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 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五、小结第二课时一、齐读课文,再请三位学生逐段翻译课文二、词语归类之:(1)忽啼求之:(2)借旁近与之:(3)余闻之也久:(4)不能称前时之闻:于: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其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三、整体感知,问题探究1.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仲永才能开展异化的三个阶段?点明仲 永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的句子是哪句?确定:三个句子是:幼年时,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 者后来,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最后,泯然众人矣。点明仲永才能衰退主要原因的句子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于邑人,不使学。2、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三个阶段中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