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空间结构学习心得_第1页
大跨空间结构学习心得_第2页
大跨空间结构学习心得_第3页
大跨空间结构学习心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跨空间结构的学习心得上大学以来,我总是喜欢看一些建筑类的书籍,每每看到那些对我来说 不可思意的建筑,我都会被她们的雄伟气势、美妙绝伦的造型所深深吸引和 被她们的设计者所完全折服。当然对于一个即将成为建筑人的我来说,这更 是一种自豪。在这其中大跨空间结构,印象尤为深刻。这一学期的大跨空 间结构课程让我更进一步的认识了空间结构。记得小时候和朋友交换着把绳子在手指间支成各种各样的空间形状, 那时侯的小游戏-“玩翻绳”,仔细想来它其实附含着一个很深的哲理-结 构是变化的、是简单和复杂的综合体。两点一线、三点一面,面和面组合成 空间。任何结构物本质上都是空间性质的,只不过出于简化设计和建造的目 的,人

2、们在许多场合把它们分解成一片片平面结构来进行构造和计算。与此 同时,无法进行简单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空间体系也始终没有停止其自身的 发展,而且日益显示出一般平面结构无法比拟的丰富多彩和创造潜力,体现 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空间结构的卓越工作性能不仅仅表现在三维受力, 而且还由于它们通过合理的曲面形体来有效抵抗外荷载的作用。当跨度增大 时,空间结构就愈能显示出它们优异的技术经济性能。事实上,当跨度达到 一定程度后,一般平面结构往往已难于成为合理的选择。从国内外工程实践 来看,大跨度建筑多数采用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大跨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形式十分丰富多彩,可分为如下这些类型:钢筋 混凝土薄壳结构、平

3、板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和索一膜结 构。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在50年代后期及60年代前期在我国有所发展,当 时建造过一些中等跨度的球面壳、柱面壳、双曲扁壳和扭壳,在理论研究方 面还投入过许多力量,制定了相应的设计规程。但这种结构类型日前应用较 少,主要原因可能是施工比较费时费事。平板网架和网壳结构,还包括一些 未能单独归类的特殊形式,如折板式网架结构、多平面型网架结构、多层多 跨框架式网架结构等,总起来可称为空间网格结构。这类结构在我国发展很 快,且持续不衰。悬索结构、膜结构和索-膜结构等柔性体系均以张力来抵 抗外荷载的作用,可总称为张力结构。这类结构富有发展前景。薄壳结构也叫实体

4、结构。从某些方面可以说他是拱的演变,这与他的受 力和造型特点有关。早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就建造了万神殿,其中央大殿为 直径43.5米的半圆球型穹顶。与传统的平面结构相比,薄壳结构造型优美、 传力路线直接、受力性能良好。薄壳结构除了承重结构作用外又是维护结构, 使两者功能融合为一体,使材料更为节省。薄壳结构的主要形式有圆柱面壳、 圆球壳、双曲扁壳、双曲抛物面扭壳。由于曲面壳体的模板制作复杂,耗费 木材,大跨度空间结构在高空进行浇注和吊装也耗工耗时。所以用薄平面板 代替曲面板就应运而生,如折板结构。平板网架即采用型钢或钢管材料,按一定规律相连接形成的空间网格状 结构。外观呈平板状,由杆件与节点体系组

5、成,杆件在空间汇交于节点,形 成一个高次超静定结构。因此他具有相当大的空间刚度,整体性强,能适应 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荷载。网架结构中的杆件主要受轴力,所以容易做到 材尽其用,节省材料,减轻自重。自第一个平板网架(上海师范学院球类房, 31.5mx40.5m )于1964年建成以来,网架结构一直保持较好发展势头。1967 年建成的首都体育馆采用斜放正交网架,其矩形平面尺寸为99mx112m,厚 6m,采用型钢构件,高强螺栓连接,用钢指标65kg每平米(1kg每平米 幻9.8pa)。1973年建成的上海万人体育馆采用圆形平面的三向网架净架 110m,厚6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焊接空心球结点,用钢指

6、标47kg每平米。 当时平板网架在国内还是全新的结构形式,这两个网架规模都比较大,即使 从今天来看仍然具有代表性,因而对工程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当时体育馆 建设需求的激励下,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和设计部门对这种新结构投入了 许多力量,专业的制作和安装企业也逐渐成长,为这种结构的进一步发展打 下了较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里是我国空间结构快速发展的黄 金时期而平板网架结构就自然地处于捷足先登的优先地位。甚至80年代后 期北京为迎接1990年亚运会兴建的一批体育建筑中,多数仍采用平板网架 结构。在这一时期,网架结构的设计已普遍采用计算机,生产技术也获得很 大进步,开始广泛采用装配式的螺栓球

7、结点,大大加快了网架的安装网壳结构是将杆件沿着某个曲面有规律地布置而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其受力特点与薄壳结构类似,是以“薄膜”作用为主要受力特征的,即大部 分荷载由网壳杆件的轴力承受。它具有自重轻、结构刚度好、造型美观、受 力合理、节省钢材、加工精美、形状偏差对内力的影响大、空间利用率低等 一系列特点,可以覆盖较大的空间。网壳结构其实和平板网架结构同属网格 结构,只不过它是网格结构的曲面形式。由于网壳结构与网架结构的生产条 件相同,国内已具备现成的基础,因而从80年代后半期起,当相应的理论 储备和设计软件等条件初步完备,网壳结构就开始了在新的条件下的快速发 展。建造数量逐年增加,各种形式的网

8、壳,包括球面网壳、柱面网壳、鞍形 网壳(或扭网壳)、双曲扁网壳和各种异形网壳,以及上述各种网壳的组合 形式均得到了应用;还开发了预应力网受、斜拉网壳(用斜拉索加强网壳) 等新的结构体系。近几年来建造了一些规模相当宏大的网壳结构。例如1994 年建成的天津体育馆采用肋环斜杆型(Schwedler 型)双层球面网壳,其圆 形平面净跨108m,周边伸出13.5m,网壳厚度3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焊接 空心球结点,用钢指标55kg每平米。1995年建成的黑龙江省速滑馆用以覆 盖400m速滑跑道,其巨大的双层网壳结构由中央柱面壳部分和两端半球壳 部分组成,轮廓尺寸86.2mx191.2m ,覆盖面积达15

9、000平米,网壳厚度2.1m, 采用圆钢管构件和螺栓球结点,用钢指标50kg每平米。1997年刚建成的长 春万人体育馆平面呈桃核形,由肋环型球面网壳切去中央条形部分再拼合而 成,体型巨大,如果将外伸支腿计算在内,轮廓尺寸达146mx191.7m ,网壳 厚度2.8m,其桁架式“网片”的上、下弦和腹杆一律采用方(矩形)钢管,焊 接连接,是我国第一个方钢管网壳。记得今年同济大学的专家来我们学校做的有关空间结构的讲座,他就特 别讲了悬索结构。悬索结构是以一系列受拉的索作为主要受力构件,并将其 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各种形式的体系后,悬挂到相应的支承结构上。悬索结 构通过索的轴向拉伸来抵抗外荷载作用,它可

10、以最充分地利用材料的强度, 大大减轻结构自重,使得其在保证经济性的情况下能够跨越较大的跨度。柔 性的悬索在自然状态下不仅没有刚度,其形状也是不确定的。必须采用敷设 重屋面或施加预应力等措施,才能赋予一定的形状,成为在外荷作用下具有 必要刚度和形状稳定性的结构。早期的悬索结构是由压杆和拉索组成,杆件 受压、钢索受拉这样形成一个自平衡体系。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悬索屋盖是美 国于1953年建成的Raleigh体育馆,采用以两个斜放的抛物线拱为边缘构件 的鞍形正交索网。我国建造的上述两个悬索结构无论从规模大小或技术水平 来看在当时都可以说是达到国际上较先进水平的。但此后我国悬索结构的发 展停顿了较长一段时

11、间,一直到80年代,由于大跨度建筑的发展而提出的 对空间结构形式多样化的要求,这种形式丰富的轻型结构重新引起了人们的 热情,工程实践的数量有较大增长,应用形式趋于多样化理论研究也相应地 开展起来形势相当喜人。值得称道的是,我国的科技人员在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在 结合工程具体条件创造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结构应用形式方面做了不少尝 试和创新。例如,山东省淄博等地把悬索结构应用于中小型屋盖结构中,颇 具特色。他们主要采用单层平行索系或伞形辐射索系加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 构造方式。施工时先将屋面板挂在索上(使索正好位于板缝中),在板上临 时加载使索伸长,然后在板缝中浇灌细石混凝土,待达到一定强度

12、后卸去临 时荷载,即形成具有一定预应力的“悬挂薄壳”。这种构造和施工方法不需要 复杂的技术和设备,造价也比较低。为了提高单层悬索的形状稳定性,在单层平行索系上设置横向加劲梁(或桁架)的办法也是十分有效的。横向加劲构件的作用有二:一是传递可 能的集中荷载和局部荷载使之更均匀地分配到各根平行的索上;二是通过下 压横向加劲构件的两端到预定位置或通过对索进行张拉使整个体系建立预 应力,从而提高屋盖的刚度。从安徽体育馆等几个工程的实践来看这种混合 结构体系施工方便,用料经济,是一种成功的创造。由一系列承重索和曲率 相反的稳定索组成的预应力双层索系,是解决悬索结构形状稳定性的另一种 有效形式。其工作机理与

13、预应力索网有类似之处。1966年瑞典工程师Jawerth 首先在斯德哥尔摩滑冰馆采用由一对承重索和稳定索组成被称为“索桁架” 的专利体系,其后这种平面双层索系在各国获得相当广泛刚用。我国无锡体 育馆也采用了这种体系。作为对这种体系的改进,吉林滑冰馆采用了一种新 型的空间双层索系,它的承重索与稳定索在不同一阵平面内,而是错开半个 柱距,从而创造了新颖的建筑造型,而且很好地解决了矩形平面悬索屋盖通 常遇到的屋面排水问题。这一新颖结构参加了 1987年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先 进结构展览。上述各种结构的发展当然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大跨空间的需求, 促使专家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什么样的结构体系及能满足建筑平面、空间和 造型的要求,跨越足够大的跨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