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设计(全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b31cccabaf2f3844b6e6d287aa3a2d3/bb31cccabaf2f3844b6e6d287aa3a2d31.gif)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设计(全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b31cccabaf2f3844b6e6d287aa3a2d3/bb31cccabaf2f3844b6e6d287aa3a2d32.gif)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设计(全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b31cccabaf2f3844b6e6d287aa3a2d3/bb31cccabaf2f3844b6e6d287aa3a2d33.gif)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设计(全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b31cccabaf2f3844b6e6d287aa3a2d3/bb31cccabaf2f3844b6e6d287aa3a2d34.gif)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设计(全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b31cccabaf2f3844b6e6d287aa3a2d3/bb31cccabaf2f3844b6e6d287aa3a2d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表周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时间3.2 3.63.9 3.123.16 3.203.23 3.273.30 4.34.6 4.104.13 4.174.20 4.244.27 5.15.4 5.85.11 5.155.18 5.225.25 5.296.1 6.56.8 6.126.15 6.19备注教学内容古诗三首( 3) 祖父的园子 (2)书法展评( 1 )假期读书交流会( HYPERLINK l _bookmark2 2 )月是故乡明 ( 1 ) 梅花魂( 1 ) 口语交际 ( HYP
2、ERLINK l _bookmark1 1 )习作(2 )课外阅读( 2)书法( HYPERLINK l _bookmark1 1 )语文园地( 2) 草船借箭 ( ) HYPERLINK l _bookmark3 2景阳冈(2)课外阅读( 1 )书法( HYPERLINK l _bookmark1 1 )猴王出世 ( 1 ) 红楼春趣 ( 1 ) 口语交际 ( HYPERLINK l _bookmark1 1 )习作(2 ) 语文园地 ( 2)书法( HYPERLINK l _bookmark1 1 )快乐读书吧( 2) 汉字真有趣( 2) 课外阅读 ( ) HYPERLINK l _boo
3、kmark4 2书法( 1 )我爱你,汉字 (2 ) 古诗三首( 3)课外阅读( 1 )青山处处埋忠骨 (2) 军神(2)课外阅读( 2)书法( 2)清贫(1 ) 习作(2) 语文园地( HYPERLINK l _bookmark5 2 )课外阅读( 1 ) 书法( HYPERLINK l _bookmark6 2 )人物描写一组 (2 ) 刷子李( HYPERLINK l _bookmark7 2 )课外阅读( 1 )书法( 1 )习作例文( 1 ) 习作(2) 自相矛盾( 2) 课外阅读( 2)书法( HYPERLINK l _bookmark1 1 )田忌赛马( 2) 跳水(2)课外阅读
4、( 2)书法( 2)清明节放假 1 天五一劳动节放假 1 天习作(2 ) 语文园地 ( 2) 威尼斯的小艇 (2)课外阅读( 1 )书法( 1 )牧场之国( 2) 金字塔( 1 ) 口语交际 ( 1 ) 习作 ( 2)课外阅读( 1 )书法( HYPERLINK l _bookmark1 1 )语文园地( 2) 杨氏之子 ( 1 ) 手指( ) HYPERLINK l _bookmark5 2课外阅读( 2)书法( 1 )童年的发现( 1 ) 口语交际( 1 ) 习作(2) 语文园地(2 )课外阅读( 1 )书法( 1 )复习( 8)6.22 6.266.28 7.37.6 7.10复习( 6
5、)复习( 8)期末考试十七十八十九端午节放假一天1 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描写乡村儿童的诗。学生准备: 搜集三位诗人的资料。搜集一两首跟儿童有关的其他古诗。课时安排2 课时。1. 本书“上课解决方案 ”中的“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 ”见前面的 “课文 备课方案”。2. 本书 “上课解决方案”中涉及的“ 学生活动卡” 请使用手机扫描封面二维码进行下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进入新课1. 四季美景皆可入诗,宋朝有位诗人就写了一组田园诗,描绘了一年四季的乡村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 四时田园杂兴 ( 其三十一) 。2. 板书诗题,读题释题。(1
6、) 指名朗读诗题,读准“兴”的读音。 “兴”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2) 出示注释,借助注释理解诗题。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四时:一年四季。题目意思: ( 诗人) 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产生了许多的感想。3 简单介绍诗人。(1)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诗人信息。(2) 教师补充出示诗人相关资料: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是一位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热爱劳动人民的士大夫。他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 以反映农村社 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 ,是他田园 诗的代表作品。选入本课的这首诗是
7、组诗中的第三十一首。4 齐读古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 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2.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1) 同桌交流读,互相纠正对方读音。(2) 指名读诗,相机正音。读准“昼”“耘”这两个字的音。学习多音字“供”,分别用“供”的两个读音进行组词。朗读古诗。3. 教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四时田园杂兴 ( 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 / 夜绩麻,村庄儿女 / 各当家。童孙未解 / 供耕织,也傍桑阴 / 学种瓜。4. 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古诗,读出节奏。5. 识记生字:昼、耘、桑(1) 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三个生字的。 如, “昼”:旦字头上一把尺。编
8、顺口溜、字谜等是识记生字的好方法。(2) 形近字组词。(3) 交流书写注意点。“昼”上下结构,注意“旦”在“尺”的下面,书写时“旦”不要过大。“尺”一撇一捺要舒展。“耘”左右结构,要注意左窄右宽。“桑”上下结构,上面三个“又”写得要小,捺变成点。(4) 学生临写生字各一遍。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老师朗读时的语音、语调,一边听一边想,古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情景,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圈出关键字词。抓 住 关 键 字 词 可 以 充 分 感 知 这 首 诗 的 情 趣 。2. 引导学生交流填空:四时田园杂兴 ( 其三十一 ) 描写的是 ( ) 季节的情景。 ( 夏
9、初 ) 从“ ”这句诗可以看出来。 ( 也傍桑阴学种瓜 )( 提示:这句诗中的 “桑阴 ”表示桑树已经长成,说明这是夏天。 )3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人物:村庄儿女、童孙;村庄儿女白天耘田,夜晚绩麻;童孙在桑树荫下学种瓜;从第二、四句诗可以看出来。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 出示注释:昼:白天。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解:理解,懂得。供:从事。傍:靠近。2. 指名尝试归纳全诗大意:村里的男女白天在田间锄草, 晚上把麻搓成线。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像大人那样,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3. 诗的第一、二句写了
10、什么? ( 村庄儿女辛勤的繁忙的情景。 )4. 说一说:村庄儿女平时除了诗中提到的劳动,还会忙些什么? ( 犁田、插秧、积肥、收割 )5. 这些村庄儿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勤劳、质朴 )6.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诗,读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扬与敬重。7. 小组学习三、四句。(1) 自由读句子。(2) 想象画面,说说孩子们在学种瓜的时候,会说什么,做些什么。(3) 说说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 活泼、可爱、机灵、勤劳 )8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五、总结全诗,布置作业1. 总结: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描写了农家夏日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 还流露出对
11、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之情。2. 有感情地诵读全诗。3. 课外延伸:阅读范成大田园组诗中的其他诗。第二课时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1. 齐背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 其三十一) 。2.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找资料知诗人;读古诗晓节奏;读注释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3. 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运用这样的方法了解了四时田园杂兴 ( 其三十一) 的诗意,感受到乡村儿童的勤劳质朴。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样的方法, 来学习稚子弄冰和村晚 。看看在不同的诗人笔下,乡村儿童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二、自主学习,理解古诗( 一) 学习稚子弄冰。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不理
12、解的字词圈出来,查查字典,或者和同学讨论。3. 读准“稚”“钲”“磬”“璃”等字的音。注意前两个字都是翘舌音, “磬”是后鼻音,“玻璃”的“璃”读轻声。4. 借助资料介绍诗人: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 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 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活泼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 里不仅有那些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作品,还有不少抒写爱国情怀的诗篇。5. 理解诗题:幼小的孩子玩耍冰。6. 自读古诗,思考: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十分有趣?这首诗中的儿童又给你 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出示填空,帮助学生理解
13、:这是一群 的小孩子。从 看出来。7. 理解诗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1) “脱”“穿取”两个词语让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 看到:一早小孩子正忙着把金属盆里的冰取出来, 用彩色的丝线穿在冰上把它当成钲来敲。 听到:小孩子们闹嚷嚷的声音。 )(2) 出示“钲”的图片,认识“钲”这种金属打击乐器。8. 理解诗句“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 读了这两句诗, 你又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 看到:小孩子正在拿着冰敲打,就像在奏乐一样。听到:小孩子们的笑声;冰忽然碎掉,就像玉石摔碎的声音;小孩子们的惊呼声、沮丧声 )(2) 出示“磬”的图片。了解“磬”是一种用玉或
14、石制作成的打击乐器。(3) 说说小孩子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 一开始的高兴 玩耍时的兴奋 冰碎掉后的沮丧、失望 )9.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要在朗读中体会儿童心情的变化。10. 背诵全诗。( 二) 学习村晚。1 交流对诗题的理解。 ( 农村晚景。 )2. 交流对诗人的了解。 ( 雷震,宋朝诗人。生平不详。 )3. 读读诗句,画出描写景色的诗句,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4. 交流理解诗句。(1)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读准“陂”的字音。陂:池岸。漪:水中的波纹。理解“浸”。图文对照,感受水面呈暗绿色, 水面隐隐约约出现“山衔落日”的倒影。这就是“浸”。结合课文插图说说这两句诗描述的情景。
15、 ( 池塘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池塘里涨满了水。落日西沉,挂在半山腰,好像被山含住了。 )说说乡村的傍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 仿佛一幅恬静疏淡的山水画。 )(2)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两句诗中描写的牧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联系诗句具体谈一谈。读诗句,说一说看到的是怎样的牧童。 ( 调皮天真、自由自在、怡然自得、悠闲自在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想象一下:牧童还会怎么坐着? ( 想怎么坐就怎么坐。 )信口吹:随口吹。想象一下:牧童会吹什么呢? ( 想怎么吹就怎么吹。不成曲调。 )5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乡村晚景的恬淡,牧童的活泼。三、重点指导,识字写字1. 引导观察生字“稚
16、、漪”,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2. 指导书写“晓”,强调注意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 学生描红临写。4. 师生反馈点评。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1. 复习两首古诗,背诵。要将三首诗中的儿童形象进行对比,感悟古诗的语言魅力。2. 说说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哪几个儿童形象。3. 布置作业:(1) 搜集和儿童相关的古诗词,读一读,背一背。(2) 读诗句,想画面,根据诗句内容,展开想象,选择一首改写成短文。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这三首古诗的时候, 我努力引导学生感受到学习每首古诗的过程,就是愉悦的文化之旅。1. 读中有悟,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会情感。古诗需要通过朗读来感知节奏, 来理解大意,来感
17、悟情感。 我引导学生通过 朗读,从读正确、读流利,到读出感觉。在朗读中想象画面,想象四时田园杂 兴 ( 其三十一 ) 中儿童忙着学种瓜的勤劳,想象稚子弄冰中孩子玩冰时的调皮, 想象村晚那水墨画一般的乡村晚景,想象牧童的自由自在,活泼可爱。 在朗 读中体会作者热爱乡村,喜爱儿童的情感。2. 读中有思,图文对照,品味意境。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字眼,如稚子弄冰中 的“脱”来感悟儿童形象。我指点学生逐渐感悟,结合古诗内容, 想象诗中的情 趣,体会儿童的天真可爱。2 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 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2 萧红及其作品呼兰河传的相关资料。学生
18、准备: 阅读呼兰河传。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识作者,导入新课1. 导入: 同学们,有一位作家被大文豪鲁迅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 作家”。你知道她是谁吗? ( 萧红 )2. 学生展示课前资料,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萧红的资料。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 出示呼兰河传,简单介绍。5. 引导学生质疑:这是个怎样的园子?萧红为什么对这个园子念念不忘?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 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标记。(2) 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3) 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19、;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4)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 检查自读情况(1) 出示词语: 每一条是一种类别,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哟。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蚯蚓 蚌小白菜 谷穗 倭瓜 黄瓜 樱桃拔草 铲地 下种 栽花戴着草帽 拴着一条腿 嗡嗡地飞着胖乎乎 圆滚滚 明晃晃 蓝悠悠 毛嘟嘟(2) 指名分词条读,强调个别字的读音,要注意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3) 读好叠词。(4) 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读准字音。(5) 引导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课文中的生字。如,加一加识记“逛、 拴、啃、嘟、倭、啰、锄、樱”;熟字换偏旁法识记“拔跋”“割瞎”;部 首归类法识记“蚌、蝴、蚂、蚱” ;形近字比较法识
20、记“樱、瓢”。(6) 写好字。观察生字,重点指导“拔、割、承、逛”, “承”的笔顺要注意,先中间, 后两边。练写生字。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 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分别找出相关段落。2. 根据内容进行分段。第一部分 ( 第 13 自然段) :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第二部分 ( 第 414 自然段 )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 种小白 菜、铲地、浇水,表现了“我”的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第三部分 ( 第 15、16 自然段) :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第四部分 ( 第 1719 自然段) :写“我”在园子里快乐地玩耍,累了就找个地方睡着了。四、走进园子,感受生机
21、1. 出示词语: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1) 读读描写这些昆虫的语句,说说它们给你怎样的印象。这是一个怎样的 园子?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2) 交流:昆虫种类多,很好看。有白、黄、大红色的蝴蝶;有金色的蜻蜓;有绿色 的蚂蚱。昆虫很可爱。整个园子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3) 指导朗读第 1 自然段。这一部分的文字优美动人,在朗读的时候配上音乐就更好了!2. 出示词语:樱桃树 李子树 大榆树(1) 读读描写这几棵树的语句,说说它们给你怎样的印象。(2) 出示相关语句:句子一: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 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句子二:这榆树在
22、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 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交流: 句子一中说樱桃树和李子树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不存在。 句子二 用富有诗意的语言, 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 体现了大榆树的 活力。(3) 有感情地朗读第 3 自然段。3出示词语:蚯蚓 蝙蝠(1) 出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是怎么描写它们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 蝙蝠不敢交流: 园子里充满生机与活力。(2) 有感情地朗读第 15 自然段。4小结: 作者的描写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丰 富多彩的园子呈现
23、在大家眼前,让大家浮想联翩。五、走进园子,感受自由1.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其他描写园子景物的段落 ( 第 16 自然段 ),认真读一读。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圈画关键语句,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2. 交流填空:这是一个 ( 自由) 的园子。3 (1) 引读第 16 自然段。师: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生: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师: 倭瓜愿意黄瓜愿意玉米愿意蝴蝶随意地飞(2) 说说哪个词让自己特别关注。 ( 愿意,共有 6 个“愿意 ”。 )(3) 看到这么自由的园子,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 自由自在 无忧无虑 随心所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回忆课文内容1. 说说通过
24、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2. 有感情地朗读第 13 自然段;第 15、16 自然段。3. 导入: 在祖父的园子里,童年的萧红做的哪些有趣的事让她久久不能忘怀?二、合作交流,感受快乐自由1. 小组合作,阅读第 414 自然段,思考:“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圈一圈,画一画。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2. 交流填空:祖父( ) ,我也 ( ) 。3 交流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并说说有趣在哪儿。(1)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说是在帮祖父种菜,其
25、实是在瞎闹。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调皮劲儿。(2)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说是在帮祖父铲地,其实是在帮倒忙。有感情地朗读。(3)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 而不见蚂蚱了。 ”说说读到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故事? ( 小猫钓鱼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4)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 而是拿着水瓢, 拼尽了力气, 把水往天空一扬, 大喊着:下雨啰! 下雨啰!”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展开想象:此时的“我”是怎么喊的?有感情地朗读。
26、注意描写动作的词句。( 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 )4. 说说你通过读文字,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 天真可爱、自由活泼 )5. 面对这样顽皮淘气的小萧红, 祖父是怎样做的?你觉得祖父怎么样? ( 祖父大笑起来 祖父把我叫过去, 慢慢讲给我听。 )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祖父? ( 慈爱)6. 出示呼兰河传中的文字 ( 课后 “阅读链接 ”) 。教师激情朗读。7. 课外延伸:萧红一生悲苦, 8 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阴影中长大的。 但她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爱。 无论她经历怎样的逃亡和饥饿, 无论她面对怎样的不幸与苦难, 祖父的爱就像一束阳光
27、温 暖着她,她在呼兰河传里深情地写下了“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恶 与冰冷之外, 还有温暖与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与爱的方面, 怀着永远的憧憬和 追求”。三、品读文字,体会借景抒情1. 作者写自己的快乐与自由,为什么要写那么多小昆虫、植物的自由?2. 交流:作者用植物、 小动物的自由来突出“我”的自由。心中是幸福的, 看到的就是幸福; 心中是自由的, 看到的就是 自由。 作者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 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 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作者的自 由!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把她的情感寄托在植物身上,把她的自由寄托在小动物的身上,真是一种很重要的写法,理解了这种
28、写法, 再读课文就会 有更深的体会。3. 出示句子:“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1) 作者仅仅是想表达天空又高又远吗?(2)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天高任鸟飞。 透过这样的景物描写, 我们更能看到作者快乐、自由的心境。 )四、总结回顾,课外拓展延伸1. 总结回顾。通过学习课文,你有哪些收获?2. 这篇课文选自呼兰河传 。著名作家茅盾这样评价这本书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让我们走进呼兰河传 ,去感受萧红吧!祖父的园子板书设计慈祥和蔼生机勃勃自由快乐怀念与留恋教学反思1. 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字里行 间悟出趣、 悟出情。让学生充
29、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 念。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 慈爱的祖父。 慈爱的祖父给了萧红爱与温暖,给了萧红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 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 在他暖融融的 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 的,所以在她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2. 有效补充原著,注重课内外有效衔接。为了将学生领进文学的乐园,在教学中多次穿插呼兰河传中的章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文中快乐与自由背后蕴藏的深沉情感。3* 月是故
30、乡明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篇课文季老以“月亮”为线索, 回忆了自己的经历与往事, 字里行间流淌 着浓浓的思乡情。本案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 在自读自悟中与作者一起回忆往事, 感受那份浓郁的思乡之情。 通过自主体会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去理解内容, 多元感悟 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整个设计的重点是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同时积 累文章中的经典词句,丰富学生的积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 收集季羡林的相关资料,查找与月亮有关的诗句、美文。2 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学生准备: 1. 结合预学卡预习课文。2 收集有关思乡和月亮的诗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渲染情境1. 激趣: ( 教师出示海
31、面上一轮明月的图片。 ) 看到此情此景,同学们想到了什么?2. 过渡: 是啊,古往今来,月亮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如我们很小就会背的静夜思 ( 学生齐背) 。再如“诗圣”杜甫写的月夜忆舍弟 ( 出示古诗)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 教师配乐吟诵。(2) 指两名学生吟诵。(3) 全班一起吟诵。 多种形式诵读相关诗句,丰富积淀的同时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3. 揭题: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有一份“明月情结”。 ( 板书题目:月是故乡明。 )4. 走近作者。(1) 关于季羡林,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32、2) 教师相机补充:季羡林是语言学家、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精通 12 种语言的翻译家, 曾任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等。他在多个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国际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 朗润集等。5. 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月是故乡明 。二、通读课文,检查字词1. 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2) 读到生字、新词或优美的语句,及时用笔圈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作好批注。2. 运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小组内相互交流。3. 学生以
33、小组为单位填写课堂活动卡。4. 检查必会字词。(1) 检查读音 ( 出示词语 ) 。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晶莹澄澈风光旖旎 瑞士 莱芒湖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燕 园 点缀 其间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依次在加点字的头上出现其读音:p i huI mi O u m n ch n ch y n ru l I ynq n yn zhu单独出现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强调“旖、旎”都是三声;“徘、徊”都 是二声;“缀”是翘舌音;“峨”读 ,是零声母音节。单击“燕园”跳出,强调多音字“燕”的读音。“燕京、姓燕”中的“燕”读一声,表示地名和姓。“燕子、燕尾”中的“燕”读四声,表示鸟类的一科,候鸟,
34、常在人家屋内 或屋檐下用泥做巢,捕食昆虫。指导学生运用 “读词语,想画面”的方法理解词语。(2) 理解词义 ( 出示词语 ) 。烟波浩渺无边无垠晶莹澄澈碧波万顷风光旖旎巍峨雄奇开火车读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读一读,然后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出示相应画面,引导学生连一连。(3) 读句子,巩固字词。出示句子: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 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 但也颇有烟波浩渺 之势。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 在风 光旖旎 的瑞士莱芒湖上, 在无边无垠 的非洲大沙漠中, 在碧波万顷 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 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5. 积累四字词语 ( 出示词语 )
35、 。不可胜数 乐此不疲 漂泊天涯一碧数顷顶天立地清光四溢年事已高荷香远溢恍然大悟相映成趣茂林修竹宿鸟幽鸣无法想象离乡背井绿水环流良辰美景开火车读词语。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同桌比赛积累词语。三、细读品析,体会情感.1 “月”是作者表达感情的媒介,作者的这种感情, 在课文中哪一段表达得比较明显直接?(1) 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2) 学生开火车读句子。(3) 引导学生思考:读懂了什么?(4) 小结: 可以说,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 中要学习这种命题的方式。2.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月”为线索,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默读课
36、文, 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感受。 自己想一想,写写批注,完成学习卡,然后再和小组同学交流。懂文本。活动卡一:时间事件心情活动卡二:地点指导学生结合表格梳理课文,读童年趣事作者经历作者感受经典词句预设一: 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1) 交流汇报,完成活动卡一第一部分内容。童年趣事时间 黄昏后事件 数星星 点篝火 摇知了心情 乐此不疲 盼望(2) 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 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 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3) 学
37、生继续汇报,完成活动卡一剩余内容。 童年趣事时间 黄昏后 更晚的时候事件心情数星星 点篝火 摇知了 看明月 梦明月乐此不疲 盼望(4) 引读: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刻会是何种心情呢?虽然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几个大苇坑,却在月光中摇曳着作者童年的梦。因为出示句子: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 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 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预设二: 作者的经历。(1) 交流汇报,完成活动卡二第一部分内容: 作者经历地点 经典词句 作者感受故乡 孤零零 孤单 恍然大悟 无法想象相机引导学生思考: 在与济南的对比中, 作者的无法想象是遗憾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因此,我在
38、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小结: 对比中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一往情深。(2) 学生继续汇报,完成活动卡二第二部分内容。作者经历地点 经典词句 作者感受故乡北京、济南、将近三十个国家孤零零 孤单风光旖旎 无边无垠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恍然大悟 无法想象美妙绝伦 永远忘不掉相机出现各国望月的图片和背景音乐。激发情感:在作者的眼中, 异国他乡的月亮美吗?出示故乡的月亮,激发情感:异国他乡的月亮虽美,但是对比之下呢? 出示句子:对比之下, 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 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小结: 是啊,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
39、比才能显现出来。(3) 学生继续汇报,完成活动卡二剩余内容。 作者经历地点 经典词句 作者感受故乡 孤零零 孤单 恍然大悟 无法想象北京、济南、将近三十个国家风光旖旎碧波万顷无边无垠巍峨雄奇美妙绝伦永远忘不掉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茂林修竹 绿水环流朗润园 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荷香远溢 宿鸟幽鸣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再读句子,你能读出什么?出示句子: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 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学生读句子谈感受。(4) 引读: 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 再到燕园胜地,要说月亮, 各处的月亮都比故乡那苇坑上的小月亮美得多,但是在作者眼里, 哪一处的月
40、亮都不及故乡的月亮美,故乡的月亮越美,越能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所以出示句子: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3. 小结:文章虽然写了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 但都是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1. 从古到今,思乡就是一个不变的话题。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2. 组内分享阅读。3. 集体分享经典句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情境渲染,激发情感。通过吟诵古诗,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初步将学生带进学习环境中,流季老的资料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了情感铺垫。在交2. 积累词语,丰厚积淀。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积累四字
41、词语, 在扫除阅读障碍的同时, 丰厚学生的 积淀。3. 多元阅读,情感升华。结合两个学习卡指导学生多元感悟文本, 在抓关键句、品关键词中进行体会,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使得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4* 梅花魂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课文用倒叙的方式给孩子们勾画出了一位远在异乡的老华侨 “我”的 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国人之气节。透过“我”的记忆, 追溯了“我”与外祖父之间发生的五件事, 虽然在叙述上有 详有略,但无论是外祖父赠梅、望梅,还是护梅,其实都是在揭示梅花魂,影响 “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 教学当中要以“情”作为教与学双边活动的
42、“催化剂”, 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语文学习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 情感变化的过程, 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 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细致描写外祖父爱梅花的每个动作、神情, 在阅读中从细微处体会出这位老人爱梅花,在梅花身上寄托了这份爱祖国的情谊。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 收集有关爱国、 思乡的诗文, 准备歌曲我的中国心 的视频。2 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学生准备: 1. 结合学生活动卡预习课文。2 收集有关梅花、爱国、思乡的诗词。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趣揭题1. 激趣: ( 出示梅花图片或视频资料 ) 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请大家
4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赞美梅花的诗词。(1) 学生背诵赞美梅花的诗词。(2) 简单说说对梅花的印象:梅花具有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从来都是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2. 揭题: 一位老华侨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 和梅花有关的文章梅花魂。 (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过渡: 课文题目中的“魂”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指导学生抓住题眼 “魂” 展开学习。二、检查预习,巩固字词1. 检查生字读音。(1) 出示词语: 葬身异国 腮边 虬枝 玷污 郑重 秉性撩乱 凉飕飕 码头 手绢 华侨 眷恋(2) 学生开火车读词语,相机出现加点字的读音。(3) 出
44、示生字,小组内检查正音。 葬 腮 虬 玷 郑 秉撩 飕 码 绢 侨 眷2. 理解词语。(1) 出示词语:颇负盛名 训斥 玷污 郑重 秉性 眷恋(2) 学生朗读词语。(3) 引导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相机出示:颇负盛名:颇,很。名气很大。训斥:训诫和斥责。玷污:弄脏;使有污点。郑重:严肃认真。秉性:性格。眷恋: ( 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 ) 深切地留恋。(4) 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话。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1. 默读课文并完成学生活动卡,在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写批注,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1) 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活动卡,教师相机巡视指导。(2) 全班交流, 相机思考: 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试着用
45、小标题概括。(3)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引导归纳整理小标题: 读诗落泪 珍爱梅图 无望痛哭 相赠梅图 赠送手绢2. 学习“读诗落泪”,感悟情感。(1) 出示第 2 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外祖父怎样 的情感,并和大家分享收获。(2) 学生代表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指导。出示句子: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 归”“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 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 泪珠落在我的腮边、 手背。 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 “外公哭了!外公哭了!”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46、!”指生朗读诗句,说说对诗句的理解。指导朗读诗句,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融情想象:如果此刻你就坐在外祖父怀中, 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作者和外祖父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同桌分角色读一读,再想一想。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情感。面对吟诗落泪的外祖父,年幼的莺儿不懂,你懂吗?导读: 是啊,这些诗词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怎能不引发外祖父的 思乡情呢!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让我们一起 再来读读这些诗词句。3. 学习“珍爱梅图”,感悟情感。(1) 过渡: 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2) 出示第 3 自然段,引导
47、学生思考从哪里读懂了外祖父对梅花的情有独钟, 并和大家分享。(3) 小组长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指导。句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 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指 导 学 生 抓 住 “ 不 甚 在意”“ 唯独”“ 分外爱惜 ”“ 碰不得” 等关键词谈感受。出示几件古玩的图片和墨梅图, 引导学生再读句子,在我们常人眼中, 哪个 更珍贵一目了然, 然而外祖父却分外珍惜那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 带着此刻的感受 再来读读这部分。小结: 这里作者用对比的写法表现了老人对墨梅图的珍爱。句 2:我五岁那年
48、,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 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 清白的梅花, 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 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指导学生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指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的语言、动作的词句来体会他对墨梅图的珍爱。引导学生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导学:外祖父是让母亲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我”只是不小心 弄脏了那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 外祖父竟然觉得“我”玷污了它, 如果你就是作 者,会怎么想呢?(4) 小结: 是啊,小小的作者看到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心里也是又害怕 又奇怪: 一幅画而已
49、, 有什么稀罕的呢?我们从外祖父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他对墨 梅图的珍爱。4. 学习“相赠梅图”,感悟情感。(1) 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稀罕梅花呢?(2) 学生汇报。句 1: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 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 有灵 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 管历经 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 们就像这 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 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 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导学: 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几层意思?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补充。小结:
50、这段话说了三层意思,开始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 接着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说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指导学生朗读。(3) 至此,你读懂外祖父为什么稀罕梅花了吗?他稀罕的到底是什么?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外祖父稀罕的是梅花的精神。小结: 梅花魂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5. 学习“无望痛哭”“赠送手绢”,感悟情感。(1) 指导学生默读相关段落,读懂外祖父其实也是一个具有梅花魂的人。(2)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句 1: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导学: 这是外祖父第二次落泪,为什么委屈得像个孩子呢?小结: 是啊,老人一直思念着祖国,却不
51、能回去,他难过得哭了,充分表 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句 2: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 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导学: 外祖父递给“我”的只是一块手绢吗?引读: 外祖父递给“我”的是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自己回不去, 只能让 外孙女把自己对祖国的思念带回祖国, 了却自己的心愿。你瞧, 此刻他泪眼蒙眬。 此刻出示句子: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 多。看着眼前的外祖父, 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是否被触动了?说说自己此刻的 心情。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激情小结:是啊,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 一下子把外祖父催老了。 我们看到的是
52、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 就像 我的中国心 这首歌中所唱的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6. 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1. 激发情感: “故乡”“祖国”这两个滚烫的词语,勾起多少身居异乡的游子无尽的乡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 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哪些?2. 课后拓展: 学生展开比赛,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设计意图: 在吟诗诵文中拓展阅读,丰厚积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教者从课题 “梅花魂 ”着眼,以理解 “魂”的内涵为突破口,寻找贯串全文的 “梅花魂 ”所在,这样的教学构想,抓住了课文的关键, 且符合学
53、生的认知规律。2. 教学时,让学生从文中叙述的几件事中,寻找能表现老人爱祖国、眷恋 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3.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为突破教学重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4. 针对本文内容含蓄、思想深刻的特点, 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来配合教学,让学生从读中悟情悟理。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可通过组织学生对祖父 母、外祖父母、父母、邻居进行采访,从而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了解大人们小时候的故事。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懂得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问题, 懂
54、得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礼貌,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边听边作简单记录。提问 后,整理自己的记录,和同学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培 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做到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 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 力。教学目标1. 围绕话题设计问题,学会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 ( 重点)2. 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不要随意打断别人,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 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3. 认真倾听,边听边作简单记录,并且对记录的结果进行整理,做到有条 理地表达。 ( 重点 )4. 整理记录,和同学分享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 重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 制作课件,准备相关物品
55、和资料。2 歌曲童年的视频。学生准备: 列出问题清单,记录、整理采访资料。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播放歌曲童年 )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童年是美好的,你想知 道大人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吗?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 事吧! ( 板书: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二、谈话交流,畅所欲言师: 大家都想了解谁的童年生活?为什么?生 1:我想了解我爸爸的童年。因为我看他的资料袋里有许多证书,我很想 知道他小时候是不是学霸。生 2 : 我想了解我爷爷的童年。我想了解他小时候
56、经历的艰苦岁月。生 3:我想了解隔壁王阿姨的童年,想知道她小时候什么玩具都没有,她都玩些什么。师:刚才大家都交流了自己想要了解的人, 那你知道该问些什么吗?你是怎 么做的呢?生 1: 我像书上那样,列了问题清单,把自己想要提的问题先罗列出来。生 2: 我想了解爸爸小时候的学习生活,我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 您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哪几篇课文?(2) 您小时候最喜欢哪门功课?(3) 您每天放学做完作业后会做什么?生 3 : 我想感受一下爷爷的童年生活。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 您小时候都玩过什么玩具?怎么玩的?(2) 您小时候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并且梳理了问师:大家的问题提得很好,能
57、根据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问题,题,使得自己的采访更有条理。三、指导交流,整理记录师: 采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大家来看一看 ( 课件出示 ) :(1) 有针对性地提问,列出问题清单。(2) 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边听边作简单记录。(3) 整理记录,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生 1: 还可以谈谈自己整理之后的结果,可以谈提问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 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生 2 : 声音要响亮,仪态自然大方。生 3 : 听的时候要认真,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交流。师: 那就说说你们是怎么采访的吧,大家互相点评一下。生 1:我采访了我的爷爷,问他童年玩什么。他告诉我,他小时候很穷,没 有钱买玩具, 但农村的孩子
58、什么都可以玩:到路边去采了草和小伙伴斗草;和小伙伴一起捉迷藏。 他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情就是捅了一个蜂窝,还采到蜜了呢! 真是一个十足的野孩子!我听了好羡慕啊,爷爷小时候虽然穷,但是他自由,想怎 么玩就怎么玩。生 2:我采访了我的爸爸,问他小时候读书怎么样,是学霸还是学渣。爸爸说, 他小时候学习成绩非常好。 那时候并没有什么补习班, 但是他上课认真听讲, 做作 业认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成绩数一数二。唉,想想自己,觉得好惭愧啊!师:同学们交流得很好,先说采访了谁,再说采访了什么内容,接着说自己 记录到的内容,最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条理非常清晰。教学反思童年, 本来就是学生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正处
59、于童年时期,让学生去了解 大人的童年生活, 这无疑增加了一种趣味性。 孩子总是非常渴望了解关于大人的世界,他们应该有许多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因为是身边人的生活,孩子们交流起来, 必然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努力创设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就是要让学生放松下来,讲述自己真实的生活。本次口语交际,我让学生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去采访,通过采访,走进大人的童年岁月,实现 “双向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这就指明了 “双向互动 ”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我组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在生与生、生与师 的口语交流实践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60、。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他们正当童年,应该懂得童年的宝贵,学会珍惜。习作指导方案“那一刻,我长大了 ”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次习作内容是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把事情的经过写 清楚, 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把写 好的草稿给同学读一读,评一评,看看有没有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再根 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教学目标1. 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选择一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 事情来写。2. 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包括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写清楚。 ( 重点 )3. 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 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工地劳务人员职业技能鉴定与认证合同
- 2025年度插画师艺术衍生品开发合同
- 贵州2025年贵州遵义师范学院招聘3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荆州2024年湖北洪湖市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3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白银2025年甘肃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春季引进博士研究生1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玉溪2025年云南玉溪市江川区审计局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杭州浙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招聘工作人员(劳务派遣)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塑底布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廊坊2025年河北廊坊临空经济区选调2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1年中国静电粉末涂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
- GB/T 8151.13-2012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锗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和苯芴酮分光光度法
- 2023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39274-2020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测试规范
- GB/T 23800-2009有机热载体热稳定性测定法
- 犯罪学全套教学课件
- T-SFSF 000012-2021 食品生产企业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指南
- 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医护人员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水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售电公司与电力用户委托交易代理合同
- 基础护理学试题及答案(各章节)-基础护理学第四版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