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金太尔德性之后中德性思想的构建_第1页
麦金太尔德性之后中德性思想的构建_第2页
麦金太尔德性之后中德性思想的构建_第3页
麦金太尔德性之后中德性思想的构建_第4页
麦金太尔德性之后中德性思想的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麦金太尔德性之后中德性思想的构建作者简介:柳小哈(1991),女,汉,湖北潜江人, 湖北大学。摘要:现代著名伦理学家麦金太尔在其代表作德性 之后一书中对对西方社会道德生活的无序和道德危机现状 作了深刻的审视和批判。他指生了造成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现 状的现实原因和历史根源,期望通过建立新的德性理论,重 塑社会的道德根基,摆脱道德危机现状。关键词:麦金太尔;亚里士多德;德性麦金太尔认为西方社会的道德生活现状由现的主要原 因是启蒙运动以来拒斥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德性传统, 取而代之的是情感主义的兴起和启蒙运动道德筹划的失败, 由此造成了道德生活的无序。通过追寻德性的方式,麦金太 尔从实践、个人生活的

2、整体性和传统三个层面构建了他的德 性理论。一、对现代西方道德现状分析麦金太尔认为,现代社会道德深陷危机的现实原因在于 现代社会中情感主义的泛滥,以及启蒙运动以来道德筹划的 失败。情感主义是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典型形态之一,情感主 义主张,为一种客观道德提供合理辩护的所有企图都是徒劳的,“所有的评价性判断,尤其是所有的道德判断,就其在 本性上,它们是道德的或是评价性的而言,都不过是爱好、 态度或感情的表述。,我们使用道德判断,不仅是表达自 己的情感和态度,确切地说,也要对其他人造成这种影响。”(德性之后)情感主义主张的道德判断是依靠个人的情感喜好和态度来评判的,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那么人人都 可以

3、以自己的利益由发点和感情亲疏去奉行主观的道德行 为。社会现实中,这种理想化的道德主张往往会引起社会秩 序的混乱和道德根基的丧失。麦金太尔认为启蒙运动是一项失败的运动,在启蒙运动 之后,道德准则背离了亚里士多德目的论的传统,“在这种目的论体系中,存在着一种偶然成为的人与一旦认识 到自身基本本性后可能成为的人之间的重要对照。因此, 伦理学是一门使人们懂得如何从前一种状态转化到后一种 状态的科学。根据这种观点,伦理学具有人性的“三重结构”, 即“未受教化的人”、“合理伦理戒律”、“认识到自身目的后 可能形成的人性概念”。启蒙思想家们挨弃了第三种解构, 使得道德规则只由前两种构成,即使以人性为基础,也

4、不能 使人经过教化后形成合乎道德戒律的人性,因为根本没有这 种目的性的概念,所有也就没有这种诉求。因此,对人性概 念的理解和提由的道德准则之间就存在着不相一致的地方, 启蒙运动以来的道德筹划也就不可能是成功的。二、麦金太尔德性理论的构建在分析了造成现代西方道德危机的根源之后,麦金太尔 提生了自己的德性理论,在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那里,他找 到了自己新德性观的“原型”。他分别从从实践、个人生活 的整体性和传统三个层面阐述了他的德性思想。(一)德性与实践相关联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都是道德的实践主义者,他们都 主张将德性贯彻到实践中去,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主张的德 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亚里士多德认为

5、只有合乎德性的 实践活动才能称为有意义的活动,才能给人带来愉悦和幸 福。麦金太尔在这个基础上丰富了德性的实践领域,他认为,实践必须是涉及到与他人合作的社会性活动,这样就把德性 的个人实践领域扩大到整个社会的协作交往领域,从而赋予 德性的践行以更丰富的社会内涵。“通过任何一种连贯的、复杂的、有着社会稳定性的人类协作活动方式,在力图达到 那些卓越的标准的过程中,这种活动方式的内在利益就可获 得”(德性之后)。麦金太尔在这里提到的内在利益是与实践分不开的,内 在利益是不会因为个人实践获得的内在利益多而损害其他 人的内在利益的获得,“我们不得不把正义、诚实、勇敢的 德性看作是有着内在利益的任何实践和卓

6、越的标准之必要 成分而接受,因为如果不接受这些德性,就要远远地被排除在卓越的标准和实践的内在利益之外,除了这是获得外在利益的诡计外,这种实践毫无意义。(德性之后)与内在利 益相对的是外在利益,外在利益如权力、名声、金钱等,只 是身外之物,是与德性相背离的,只有利于自身而不“利于 他人和群体的”。如果人们一味追求外在利益,就会变成被 物异化的人,成为欲望膨胀、缺乏德性的人。所以麦金太尔 说:“对外在利益的追求变得压倒一切,德性的概念起初可 能是其本性被改变,然后可能几近被抹杀”。以获得内在利益为由发点的实践活动是有意义、有德性的活动,外在利益 只是实践活动的附属品,不能以此为活动目的,否则是偏离

7、 德性的实践。德性使人们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是人类实践 得以维持的保障。(二)德性与个人生活整体相关联亚里士多德提倡社会共同体的生活是一个道德共同体,有一个整体的、统一的善,“最高善”存在。然而麦金太尔 所处的时代不能做到这种道德共同体的生活方式,个人的生 活都被分散到不同的领域,为了一个共同的最高的、目的之 目的,个人所共知的最高善就必须过一种贯穿人生始终的整 体性的生活,这样一个生活整体能提供给德性以一个恰当的 目的。个人生活整体的善需要德性整体性来维持,人在不同 的时期,不同领域的生活中,有不同的甚至冲突的道德行为, 德性整体性能贯穿始终,促使人们将其作为之中的目的,达到至善。由此,麦金

8、太尔对德性的定义为:“德性必定被理解为这样的品质:将不仅维持实践,使我们获得实践的内在 利益,而且也将使我们能够克服我们所遭遇的伤害、危险、 诱惑和涣散,从而在对相关类型的善的追求中支撑我们,并 且还将把不断增长的自我认识和对善的认识充实我们。”(德性之后)德性不仅能使人的实践获得内在利益,而且让人的生活整体以及在过去,现在,未来整个历史中都能认 识自我,追求善的知识,达到最高目的善。(三)德性与传统相关联为了避免德性沦为纯粹的特殊性和偶然性,麦金太尔强调传统对于德性的追寻具有重要的价值。“一个活生生的传统就是一个历史性地扩展了的、社会性地具体体现了的论辩,并且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有关构成这

9、一传统的那些 利益的论辩。”(德性之后)从历史的角度看,个人对善的 追求是在传统中发生的, 是传统的承担者,也正是在传统中, 人们的整体生活才是可以理解的。传统是历史的延续和传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历史传统都能传承下去,不符合德性,不能维持人们生活共同体的传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融。麦金太尔认为相关德性的践行强化了传统,否则,相关 德性的缺乏则会削弱传统。德性的意义和作用在于维持传统,使实践和个人的生活能在历史的进程中继承传统赋予的 善和内在利益。拥有良好的德性并付诸实践,就能很好的维 持传统,否则,传统就会在历史中逐渐瓦解。三、结论麦金太尔德性之后一书阐述了一个完整意义的德性 理论。在批判情感主义和启蒙思想筹划失败给现代西方道德 生活造成危机之后提由了自己的新德性理论。他的德性理论 是以回归亚里士多德为前提,论述了实践、个人整体生活和 传统与德性的关系,以此来建立起他的德性概念。具备良好 的德性与否都是与人的生活好坏整体相关的,麦金太尔期望 能够在历史的长河里,人们能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生活整 体中,继承德性的传统,履行德性的实践活动,过有德性的 个人生活。其德性理论对于现代西方道德困境的改善是有借 鉴意义的。(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