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教案-血液科_第1页
内科学教案-血液科_第2页
内科学教案-血液科_第3页
内科学教案-血液科_第4页
内科学教案-血液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25课程名称:内科学 授课对象:本科生讲授题目:血液系统疾病总论及贫血概述讲授时数:2学时讲授人: 职称: 主任医师 职务: 本课目的、要求: 1、掌握造血干细胞的概念。 2、熟悉血细胞的生成及调控。 3、掌握贫血的诊断标准、诊断步骤和方法、病因诊断的重要意义。 4、熟悉贫血的分类方法及临床表现。 5、了解各类贫血的治疗原则。五、本章节重点、难点: (一)重点: 1、造血干细胞的概念。 2、血细胞的生成及调控。 3、贫血的定义及诊断标准4、贫血病因诊断的重要意义。 5、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二)难点: 1、血细胞的生成及调控。 2、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六、教学方法(请打勾):

2、传统式、提问式、学导式、病案分析式、直观教学式(幻灯、手术、录象)、自学式。其他: 传统式、提问式、直观教学式(多媒体)、自学式。七、使用教具: 多媒体投影机、笔记本电脑。八、思考题: (一)什么是造血干细胞,我们如何识别造血干细胞,从形态上可以识别它吗? (二)何谓贫血,贫血如何分类,其临床表现为何? (三)如何诊断贫血?(四)贫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九、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实用内科学(第11版)的总论和贫血概述章节。 生理学(第四版)血液章节。十、讲课内容及时数安排: (一)第一学时:总论 1、血细胞的形成: (1)血液成分 (2)造血器官 (3)淋巴系统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5)

3、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 血细胞生成的调控(图表)。 2、造血系统疾病: (1)范畴 (2)分类 (3)造血系统疾病的特点 (4)诊断方法 (5)治疗原则 3、血液学的进展和重要性 4、小结 (二)第二学时:贫血概述 1、概念:贫血的定义、标准、影响因素。 2、分类:细胞形态特点分类,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 3、临床表现:一般表现,心血管系统表现,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消化 系统表现,泌尿生殖系统表现,其他表现。 4、诊断: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诊断贫血的一般思路(图表)。 5、治疗:病因治疗,药物治疗,输血,切脾,造血干细胞移植。 6、小结十一、课堂总结: (一)总

4、论: 重点掌握造血干细胞的概念和血细胞生成的调控。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不断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增殖能力的细胞,是所有血细胞的祖先。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的血细胞,有赖于造血干细胞的正常、有赖于造血微环境中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的正常和细胞因子的正常调控。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依然是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但实验室检查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贫血概述: 要掌握贫血的定义及标准。贫血常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和病因发病机理进行分类,贫血的临床表现为苍白和缺氧以及机体对缺氧所发生的代偿的表现。贫血的诊断包括贫血的程度、类型和病因,病因诊断尤为重要,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5、病因治疗是贫血的根本治疗。十二、课后预习内容安排: (一)缺铁性贫血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十三、课后辅导内容的准备:由见习带教教师准备并执行。即通过结合具体病例的分析讨论,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大课所讲授的内容。昆 明 医 学 院 教 案课程名称:内科学 授课对象:本科生讲授题目:缺铁性贫血讲授时数:1.5学时讲授人:何 勤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教研室主任本课目的、要求: (一)掌握病因、诊断、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二)熟悉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 (三)了解铁代谢及预防措施。五、本章节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缺铁性贫血的概念。 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 (二)难点: 1

6、、铁代谢。 2、实验室检查。六、教学方法(请打勾):传统式、提问式、学导式、病案分析式、直观教学式(幻灯、手术、录象)、自学式。其他:传统式、提问式、直观教学式(多媒体)、自学式。七、使用教具: 多媒体投影机、笔记本电脑。八、思考题: (一)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及骨髓铁染色 在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疾病贫血和铁粒幼细 胞贫血时是如何变化的? (二)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为何? (三)如何诊断缺铁性贫血? (四)缺铁性贫血如何治疗?九、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实用内科学(11版)的缺铁性贫血章节。十、讲课内容及时数安排: (一)第一学时: 1、概述:

7、(1)定义,(2)发病情况。 2、铁代谢:(图表) (1)铁的分布,(2)铁的需要及排泄,(3)铁的吸收、转运和储 存,(4)铁代谢的特点,(5)铁代谢的常用指标。 3、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2)发病机制。 4、临床表现: (1)贫血表现,(2)缺铁表现,(3)原发病表现。 5、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2)骨髓,(3)生化。 (二)第二学时(0.5学时): 6、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标准,(2)鉴别诊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疾 病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7、治疗: (1)病因治疗,(2)铁剂治疗:口服铁剂、注射铁剂。 8、预防:自学 9、小结十一、课堂总结: 抓

8、住概念,缺铁性贫血的核心为缺铁。铁代谢是一“封闭”系统,一般不发生缺铁,当需要增加而摄如不足或慢性失血时可发生缺铁,临床有贫血、缺铁及原发病的表现。实验室检查,红细胞的形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是骨髓铁染色显示细胞外铁缺如。诊断要明确是否为缺铁性贫血及其病因,诊断依据为病史、体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缺铁指标阳性。缺铁性贫血应与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其鉴别诊断要点主要为是否缺铁。治疗要注重病因治疗,铁剂治疗要补足储存铁,首选口服铁剂治疗,仅在口服铁剂不可能或不适宜时才选用注射铁剂治疗。十二、课后预习内容安排: 溶血性贫血十三、课后辅导内容的准备:由见习带教教师准

9、备并执行。即通过结合具体病例的分析讨论,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大课所讲授的内容。昆 明 医 学 院 教 案课程名称:内科学 授课对象:本科生讲授题目:再生障碍性贫血讲授时数:1学时讲授人:何 勤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教研室主任本课目的、要求: (一)掌握临床表现,血液学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病因及再障的分型。 (三)了解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预后。五、本章节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再障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2、再障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再障的治疗。 (二)难点: 1、再障的实验室检查。 2、再障的诊断。六、教学方法(请打勾):传统式、提问式、学导式、病案分析式、直观

10、教学式(幻灯、手术、录象)、自学式。其他:传统式、提问式、直观教学式(多媒体)、自学式。七、使用教具:多媒体投影机、笔记本电脑。八、思考题: (一)目前认为再障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二)再障的临床表现为何? (三)如何诊断再障? (四)如何治疗再障?九、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实用内科学(11版)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章节。十、讲课内容及时数安排: 1个学时完成下列内容: (一)概述: 概念、发病情况及分型。 (二)病因: 原发性 继发性: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及其他。 (三)发病机理: 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免疫损伤、造血微环境缺陷、遗传倾向。 (四)病理改变: (五)临床表现: 重型再障、慢性再

11、障。 (六、)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骨髓。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PNH、MDS-RA、低增生性AL、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恶性组织细胞病。 (八)治疗: 原则 重型再障:BMT、免疫抑制、HGF、雄性激素。 慢性再障:雄性激素、免疫抑制、改善微环境、中医中药。 支持对症 (九)预后及预防:自学 (十)小结十一、课堂总结: 再障是由多种原因或不明原因所导致骨髓衰竭、造血干细胞损伤,而致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感染和出血的一组疾病。造血干/祖细胞的损伤、免疫紊乱和造血微环境的损伤是其基本的发病机理。临床上分为重型和慢性型,重型以进行性贫血和突出的感染及出血为表现

12、,慢性型以贫血为突出表现。实验室检查见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巨核细胞明显减少。诊断应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其鉴别要点主要为骨髓检查的不同改变。再障的治疗要注意分型、早期、联合、维持及支持对症治疗。重型再障的治疗以异基因骨髓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为主,慢性再障的治疗以雄性激素、免疫抑制及改善造血微环境等综合治疗为主。十二、课后预习内容安排:溶血性贫血十三、课后辅导内容的准备:由见习带教教师准备并执行。即通过结合具体病例的分析讨论,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大课所讲授的内容。昆 明 医 学 院 教 案课程名称:内科学 授课对象:本科生讲授题目:溶血性贫血讲授时数:1.5学时讲授人:何 勤 职

13、称:主任医师 职务:教研室主任本课目的、要求: (一)掌握急、慢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血管外、血管内溶血的临床特点及主要实验室检查,诊断溶血性贫血的主要依据。 (二)熟悉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各种溶血性贫血的主要确诊试验及治疗原则。 (三)了解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五、本章节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溶血性贫血的概念。 2、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3、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依据。 (三)难点: 1、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2、溶血性贫血的病理生理。六、教学方法(请打勾):传统式、提问式、学导式、病案分析式、直观教学式(幻灯、手术、录象)、自学式。其他: 传统式、提问式、直

14、观教学式(多媒体)、自学式。七、使用教具: 多媒体投影机,笔记本电脑。八、思考题: (一)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二)临床上溶血性贫血如何分类? (三)红细胞破坏的场所是什么? (四)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为何? (五)红细胞破坏增多的证据有哪些? (六)红细胞代偿增生的证据有哪些? (七)溶血性贫血时常见哪些红细胞的形态异常? (八)如何诊断溶血性贫血? (九)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原则为何?九、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实用内科学(11版)的溶血性贫血章节。 血液实验学(李家增、王鸿利、韩忠朝主编)十、讲课内容及时数安排: (一)第一学时: 1、溶血性贫血的概念:溶血、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贫血。 2、溶血

15、性贫血的分类:主要为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内异常:膜、酶、珠蛋白、锚连蛋白。 (2)红细胞外异常:免疫、物理与机械、化学、感染及其他因素。 3、发病机理:(图表) (1)红细胞易于破坏而寿命缩短:膜异常、血红蛋白异常、机械因素。 (2)异常红细胞破坏场所:血管内、血管外、原位溶血。 (3)异常红细胞清除 4、临床表现: (1)急性溶血 (2)慢性溶血 5、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破坏增多 (2)红细胞代偿增生 (3)红细胞形态异常 (二)第二学时(0.5学时): 6、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确定溶血性贫血、确定溶血性贫血的性质与原因。 (2)鉴别诊断: (3)溶血性贫血的一般诊断思

16、路(图表)。 7、治疗:去除病因、药物治疗、切脾、输血。 8、小结十一、课堂总结: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非自然衰老而提前被破坏,其破坏的速度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一类贫血。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可以是红细胞膜结构、蛋白或功能的异常、红细胞内酶或珠蛋白的异常,也可以是红细胞外的免疫、感染、化学、物理与机械等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可发生在血管 内,也可发生在血管外。急性溶血性贫血多为血管内溶血,表现为血红蛋白尿及明显的全身症状,慢性溶血性贫血多为血管外溶血,表现为贫血、黄疸和脾大。实验室检查有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代偿增生和红细胞形态异常等溶血性贫血的证据。诊断首先根据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证据确定溶血性

17、贫血的存在,再根据不同溶血性贫血的特殊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溶血性贫血的类型。溶血性贫血多无根治的办法,可根据溶血性贫血的不同类型选择去除病因、药物治疗、切脾、及输血等治疗。十二、课后预习内容安排: 白血病十三、课后辅导内容的准备:由见习带教教师准备并执行。即通过结合具体病例的分析讨论,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大课所讲授的内容。昆 明 医 学 院 教 案课程名称:内科学 授课对象:本科生讲授题目:白血病讲授时数:4学时讲授人:何 勤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教研室主任本课目的、要求: (一)掌握白血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及其各亚型的

18、诊断标准与标准化疗方案的组成和用法。 (三)了解白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发病情况和预后。五、本章节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白血病的分类和分型。 2、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依据。 3、白血病的治疗原则。 (二)难点: 1、白细胞的分型及其各亚型的诊断。 2、白血病的治疗。 3、白血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六、教学方法(请打勾):传统式、提问式、学导式、病案分析式、直观教学式(幻灯、手术、录象)、自学式。其他:传统式、提问式、直观教学式(多媒体)、自学式。七、使用教具:多媒体投影机、笔记本电脑。八、思考题: (一)何为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 (二)白血病如何分类及分型? (三

19、)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四)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表现为何? (五)如何诊断急性白血病? (六)如何区别ALL和AML? (七)如何诊断M0、M6和M7?(八)如何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九)怎样治疗急性白血病,常用的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有哪些? (十)如何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九、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实用内科学(11版)的白血病章节。十、讲课内容及时数安排: (一)第一学时: 1、白血病的定义。 2、白血病的分类和分型。 3、白血病的发病情况。 4、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二)第二学时: 5、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贫血、感染、出血、组织器官浸润。 6、急性白血病的

20、实验室检查: 血象、骨髓、细胞组化、免疫学、染色体及生化。 7、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三)第三学时: 8、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疗效标准、化疗(策略、化疗药物、诱导缓解化疗、巩固强化化疗、维持化疗)、支持治疗(防治感染、防治出血、纠正贫血、其他)、髓外白血病的防治(CNS-L、TL)、造血干细胞移植。 (四)第四学时: 9、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10、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血象、骨髓、染色体、生化。 11、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 诊断依据、分期、鉴别诊断。 12、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 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他。 13、慢性淋巴细胞

21、白血病:自学。 14、小结十一、课堂总结: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按白血病细胞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按受累的细胞系列又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髓性白血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又分为L1、L2和L3或T-ALL和B-ALL等亚型,AML又分为M0、M1、M2、M3、M4、M5、M6和M7等亚型,并可据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进一步分型。急性白血病由于大量白血病细胞增生,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出现感染、贫血、出血和浸润等表现。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占非红系细胞30%以上。细胞化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检验有利于进一步分亚

22、型及预后的判断。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主要为支持对症治疗、化疗、髓外白血病的防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化疗是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化疗要早期、足量、间歇及联合。化疗的第一阶段治疗为诱导缓解治疗,此期内ALL的主要化疗方案为VDLP和VDCP,AML的主要化疗方案为DA、HA和HOAP;M3用ATRA或砷制剂诱导缓解;而老年白血病、过渡虚弱者、MDS转化的急性白血病、低增生型白血病、继发急性白血病、高白细胞白血病及复发或难治的白血病应在化疗上予相应的调整。完全缓解后应立即给予巩固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 慢性髓性白血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脾大及高代谢的表现,晚期可有感染、贫血和出血等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各阶段

23、细胞可见,嗜酸及嗜碱细胞比例增高,骨髓粒系明显增生,其余改变与外周血相似,NAP积分减少或阴性,PH1染色体90%以上阳性。诊断主要依据脾大、血液学改变、PH1染色体阳性和NAP积分减少或阴性。临床上据临床表现及血液学改变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治疗主要为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慢性期化疗主要使用HU+IFN或Arac+IFN;急变期按急性白血病治疗。十二、课后预习内容安排:淋巴瘤十三、课后辅导内容的准备:由见习带教教师准备并执行。即通过结合具体病例的分析讨论,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大课所讲授的内容。昆 明 医 学 院 教 案课程名称:内科学 授课对象:本科生讲授题目:淋巴瘤讲授时数:1学时讲授人:何 勤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教研室主任本课目的、要求: (一)掌握淋巴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分期。 (二)熟悉淋巴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三)了解淋巴瘤的病因和常用病理分类。五、本章节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淋巴瘤的分类和分期。 2、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3、淋巴瘤的治疗原则。 (二)难点: 1、淋巴瘤的分类和分型。 2、淋巴瘤的治疗原则。六、教学方法(请打勾):传统式、提问式、学导式、病案分析式、直观教学式(幻灯、手术、录象)、自学式。其他:传统式、提问式、直观教学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