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_第1页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_第2页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_第3页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_第4页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张万辉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三个思考?1、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吗?2、信息技术教学的存在形态是课程,还是实践融合?(例:餐厅点菜)3、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能找到契合点吗?并藉此如何着力学生思维培育?一、厘清概念,找到契合,突破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惯性思维 。二、重构目标,变革模式,着重信息技术思维建构。三、转变理念,回归本质,着力学生未来发展。三个应答: 一、厘清概念,找到契合,突破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惯性思维1、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教育侧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并将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惟一的学习对象,培养的是信息技术技能。2、信息技术

2、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指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和社会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包括课堂内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还应包括课堂与课外结合的信息技术探究学习,还应渗透到其它学科学习和自我教育发展过程之中。(1)各国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一是没有统一课程的设置。这种形式以美国最为典型,是将信息技术融于其他学科课程之中;二是统一课程中设置综合课程。如芬兰,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与学科课程并立的综合课程之一;三是统一课程,分级要求。我国就是按此设置,分小学、初中、高中三

3、个学段设置,并对每个学段提出了具体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四是统一课程,不同要求。如日本,初中设置必修课程“技术.家庭”,“信息与计算机”属于其中的技术部分,高中阶段设置必修课程“信息”,分为A、B、C三个科目,分别偏向网络与信息运用、科学技术中的信息技术运用、信息采集共享与分布等信息技术应用领域。 一、厘清概念,找到契合,突破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惯性思维(2)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美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硬件、软件方面都具备了很好的基础。并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应当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它们是: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使用信

4、息;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表述;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一、厘清概念,找到契合,突破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惯性思维 英、德等欧洲国家对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都有自己的要求: 英国政府则要求通过教学促进学生能利用IT技术工具探究、分析、辨别和进行有创意的信息加工。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快速获取各种资源。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并引导学生如何将这种能力在现在和将来都能对自己发挥作用。 德国政府认为信息技术是多方

5、面的,重点让学生学会信息的获取及对信息进行处理和传播的培养。并要求学生辨别各类信息及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让他们以对社会、对个人负责的态度。 一、厘清概念,找到契合,突破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惯性思维 日本也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三大目标,即培养信息运用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力;养成一定的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从起步阶段(1982-1990年)、逐步发展阶段(1991-1999年)、全面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特别是时任教育部长的陈至立在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动手实

6、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可见,信息技术教育不能按传统的学科去教,更不能让学生被动地去学,必须突破当前课程化的思维惯性。 一、厘清概念,找到契合,突破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惯性思维3、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一种学习方式,或一种教学策略,或指一门专设的课程。 我

7、们侧重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一种教学策略。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的学习,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应渗透于学生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理应也就包括信息技术教育。 一、厘清概念,找到契合,突破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惯性思维4、信息技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 从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来看,两者都强调和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体验和过程评价;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都指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个性,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的目标。 一、厘清概念,找到契合,突破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惯性思维 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在

8、于以信息素养为培养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而人的学习活动,实质上就是自主地运用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独有的功能,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钥匙,一个人信息素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能力的培育。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在课改中承担着改变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重任。 可见,从信息技术教育在革新教学方法上的需要,以及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载体、思维建构上的需要,使二者在教育目标、思维培养上能够形成很好的契合点。 一、厘清概念,找到契合,突破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惯性思维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核心内涵: 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一种学习理念,

9、甚至是一种价值文化形态,以此来探讨信息技术教育,并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迁移、融合到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之中。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思维培育,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学生发展为重点。 一、厘清概念,找到契合,突破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惯性思维意义:(1)有利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达成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的开展,每位学生的“学习权利”都得到“解放”,网络为让他们享受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学习自主权力。这样,学生对学习就充满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进而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事,觉得学习是快乐的。同时,学生在学习或活动过程中学生将“扮演”不同的角色,围绕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去

10、主动探究寻求解决问题。 一、厘清概念,找到契合,突破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惯性思维(2)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可通过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在一种和谐而不失竞争、竞争中不乏交流的特定环境中,用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去探寻答案;在不断的讨论、争论中相互促进,每个学生都能体悟到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给自身的学习带来的帮助,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学习的支撑点和平衡点。在这种平等、互助的氛围中,生与生之间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也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意识。 一、厘清概念,找到契合,突破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惯性思维(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

11、息技术思维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信息素养,充分利用 “学习环境”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学习。所谓学习环境,是指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各种支持性条件的统合。借助学习环境中的情境、资源、学习共同体等要素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在这种学习环境下,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其形成积极、勇敢、合作、进取的品质,更有利于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厘清概念,找到契合,突破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惯性思维(4)有利于促进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教育是促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可以促进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建,利于师生信息素养的迁移和实

12、践。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能很好的与学校教育、学科内容、学生学习、教学能力、学校管理等融合起来,提升整个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厘清概念,找到契合,突破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惯性思维 因此,我们可以“信息素养”为横向线索、“思维培养”为纵向线索重构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建构三种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个体探究、分组协作集体探究、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和五种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小组学习、探究学习、学习共同体、发展性评价)。 当然,适用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绝不只有以上几种,以上教学模式、策略要根据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二、重构目标,变革模式,着重信息技术思维建构1、自主学习个体探究

13、自主个体探究模式是将问题、情境或任务适用易于学生自主探究的课程或活动内容,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个体通过努力探究寻求问题或任务的学习过程。 学生教师“自主学习个体探究”自学模式浏览页面交互协商上传电子作品网络监控交互协商博客BBS留言板聊天室网络教室 自主学习个体探究模式自主学习个体探究特点: (1)教学问题、情境和任务应是大多数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就能基本达到的; (2)教学组织形式以常见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的组织方式为主体,教学必须在现代计算机教室进行; (3)教师通过主机服务器控制和发布学习信息,学生则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接受信息、展开学习和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和学生之

14、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4)可满足所有同学在学习内容上的统一要求,同时又允许不同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进度和不同的思维深度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够获得个别化的指导。 此模式中,教师要对整个教学或活动过程进行学习监控,对个别学生在学习或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适时给予点拨,不要马上给其正确的答案,而应让学生在感性认识所获取的信息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提示信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稳定的因果联系,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从而间接反映、认识事物的理性思维过程,惟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知。(如程序设计教学) 同时,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出现偏离教学或活动主题的,要

15、及时给予纠正和反馈,将学习注意力聚点到学习内容上来。学生也要养成先独立思考,个体探究的思维和习惯,在确实有困难时再寻求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的帮助,但也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或见解,即使是不完善的方法,甚至是错误的,都要善于表达和交流,只有这样学习才真正有效。2、分组协作集体探究 分组协作集体探究模式是在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者不同特质优化组成若干学习小组,就同一学习问题或任务鼓励学生参与批判性的讨论,对各类信息来源敢于提出质疑,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主张或见解,在此基础上小组或组间集体彼此协同合作探究,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二、重构目标,变革模式,着重信息技术思维建构评价

16、反馈资源信息个别化学习小组集中探究讨论区BBS留言板聊天室E-mail活动导航组际交流讨论浏览下载保存编辑集体构思电子作业点评总结分组协作集体探究模式分组协作集体探究模式特点: (1)此模式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探究基础之上的; (2)教学问题、情境或任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探究性,并要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趋势; (3)教学组织形式还是以信息技术教育课堂组织形式为主,课前或课外为辅,学生个别化学习一般应在课前完成,集体构思可以在课堂内或课外进行再次探究的基础上完成; (4)学生分组要注意不同学生的特质,总体各组之间要保持相对的均衡;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要赋予相应的任务,不能有“观看者”;学生之

17、间的竞争、协同、伙伴角色扮演对学习效果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不仅组内成员之间要协同合作,组与组之间也要协同合作,特别是对要完多角度、多维度的问题情境或任务,组间就需各自承担同一任务不同角度或维度任务探究。3、资源利用主题探究 资源利用主题探究是学习小组根据某一开放性的学习内容或任务主题,各小组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学习进度、时间安排、学习途径等都由学生自主决定。并通过网络查阅、调查和课外实地调查、访谈等形式,学生应用各种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对所探究的资源进行集体分析讨论,形成学习结论的学习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思维能力无疑将得到充分地释放和发展。 二、重构目标,变革模式,着重信息

18、技术思维建构确定活动主题资料下载网站资源信息回收成果发布素材整理信息处理填写活动方案课内外资源web模板调查表问 卷BBS访查专题网站教师站点搜索引擎web模板数据工具资源利用主题探究模式资源利用主题探究模式特点: (1)教学问题、情境或任务必须是一个开放性的综合问题,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内完成; (2)本模式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其主题探究目标要指向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培养能力也要聚焦到信息素养和学生发展上; (3)本模式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学生不仅需要具有文档处理的基本技术才能设计好问卷和调查表,同时还要具有基本网络资源利用和交流的能力,才能完成网页浏览、资源搜索、上传下载等任务。

19、并且,各个小组中要有部分学生具有应用数据图表分析工具和图标、动画、网页设计的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资料整理、信息处理、成果设计制作和成果发布的任务; (4)学习小组的组成要充分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教师不能强于干涉; (5)学习活动过程前各小组要对活动或研究计划进行充分的论证,因为计划的可行性对于活动的完成,直至活动结论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6)在课外实地调查或访谈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各小组自主完成,但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方法点拨,要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如安全防范意识等。 三、转变理念,回归本质,着力学生未来发展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

20、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在这里,我们着重从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法则两方面考虑其教学的策略。 知识建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其主要的教学法则有如下六条: 基本法则策略导引1.共同承担探究知识的责任学习共同体知识、集体责任民主化协商建构知识多样化的观点/见解1.为促进讨论,每个学习成员必须贡献新观点、新资料2.为丰富讨论,提供多样化的意见或信息3.分担小组知识建构的责任4.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讨论2.对探究内容能自觉自主,有求知的意志可利用的观点知识建构的交流善于替他人着想自觉自主1.定义或解释某些困难的概念和术

21、语2.总结不同的信息以达成新的综合3.比较和关联不同的观点和概念,并提出与内容相关的探询4.提炼或拓展自己和他人的观点5.对他人的观点提出理性的挑战6.为完成任务制定活动计划3.对真实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现实的观点、真实的问题深入的知识建构1.将日常生活与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发现或提炼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或主题2.要深入探究和建构4.对权威性的观点要建设性批判使用对待权威的正确观点参考分析,有评价分析,选择判断1.禁止用“复制粘贴”的方式去处理所收集到的权威性论述2.丛书本、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收集多样化的权威性论述,以支持自己的论点,并系统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以理性批判的方式评价权威性资

22、源,并进一步阐释或拓展某些论点5.采用镶嵌式和调适性的评价方法重视过程的评价根据评价及时做出恰当的调整1.为完成任务制定活动计划2.监控计划的执行情况或进度3.每周撰写反思日志,以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进度4.定期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和检视学习进度,并且有必要地调适和完善学习计划6.相互沟通,优势互补,教学相长小组与小组之间合作与教师沟通校外专家1.有必要时获取教师的帮助2.多渠道争取有关专家的支持3.获取其他小组的讨论笔记,并且比较各自的观点和观点产生的背景或过程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六条教学法则 在此认识和理解基础之上,我们认为可将创设情境、小组学习、探究学习、学习共同体、过程性评

23、价作为主要的教学策略。当然,这些策略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相互转换。 三、转变理念,回归本质,着力学生未来发展1、创设情境 所谓情境,是指问题(任务)的物理的和概念的结构,以及与问题(任务)相关的活动目的和社会环境。基于研究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的情境强调的是“真实的情境”,如果在学习或活动中缺乏相应的情境或问题,那么教学内容就很难有意义,缺乏情境或问题的学习,是空洞的,也是达不到其教学目标的。因此,创设情境是首要教学策略。 三、转变理念,回归本质,着力学生未来发展 在教学或活动过程中创设的情境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情境应当最大限度地反映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在现

24、实问题中运用的方式,要注重与学生身处的学习、日常社会生活相关联,将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所要求的置于现实的情境中,促进学生对其周边生活认知发展。 (2)情境要有助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探究性知识,要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识和能力一同得到发展。要避免情境设计中的“无的放矢”或过于简单。 (3)情境呈现的方式要丰富多样,每个教学或活动过程中的情境都要服务于一个探究主旨,避免情境的零碎性。 (4)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学习内容的迁移性。为学习者提供的情境能让其从各个角度、多个维度来进行探究,所设计的情境不能是封闭的,而应是开放的。2、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班级学习组织中的最小单元,几个学习者自愿组成一个小单元围

25、绕某一问题或任务进行集体探究学习的组织。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开展小组学习需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小组的组建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要注意不同学生的特质,班级内各组之间要保持相对的均衡。 (2)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小组明确的学习问题或任务,强调小组内的各学习者都要有探究任务。 (3)小组学习的形式不能单一化,每个小组的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若干学习小组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也要注意组际之间的学习和交流,甚至有时几个小组合为一个更大的小组,或者班级所有小组围绕某一学习问题或任务开展探究学习。 (4)对小组学习的评价要视教学内容的难易而定,有些对小组内的学习者评价可

26、交给小组自行评价,有的可以组间相互评价,教师则侧重对小组的整体评价。 三、转变理念,回归本质,着力学生未来发展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策略中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能进行主动探究或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完成探究学习培养信息素养、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在学习和任务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要完成的任务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并亲自体验。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中要求教师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将学生的学习设置到实际的、有意义的各种情境中,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学习探究隐含于任务中的知识与技能。

27、教师应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好合作探究学习,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任务完成和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 三、转变理念,回归本质,着力学生未来发展4、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ies):是指一群有着共同的目标、观念、信仰的人,在相互协商形成的规则的规范和分工下,采取适宜的活动方式相互协作,运用各种学习工具和资源共同建构知识,解决共同面临的复杂问题,由此构成的一种学习生态系统。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也着重强调学习共同体这一教学策略。其教学或活动过程要求生与生、师与生围绕某一共同问题或任务而共同学习,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过程。且在探究过程中,不

28、仅仅是特指课堂或课外现实存在的共同学习者,也应包括共同为完成解决问题或任务的“虚拟”的共同学习者。学习共同体策略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三、转变理念,回归本质,着力学生未来发展 (1)确定共同的学习目标。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能力。 (2)确定共同的教学内容。有效的共同教学内容能让学习者聚焦学习注意力,并展开持续性的思考与讨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般是基于问题、任务或某一主题的学习内容。 (3)要将小组学习作为共同体的基本学习组织形式。重视小组的每位学习者的分布式技能,不要求学习者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内容,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

29、每位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特长,但都是将每位学习者的特长归属或服务于共同的问题或任务解决过程中。 (4)要建立共同的共享机制。每位学习者在学习或活动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共享,学会与他人共同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发展。利于信息技术相关工具,建立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平台,以此支持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5、发展性评价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思维教育发展性评价要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系统地搜集各种信息,对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方法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出价值判断,并对课程的实施进行必要调整的过程。其特点是: 三、转变理念,回归本质,着力学生未来发展(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思维教育活动必须要求学生真实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