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8篇_第1页
2023年最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8篇_第2页
2023年最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8篇_第3页
2023年最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8篇_第4页
2023年最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41 页 共 NUMPAGES41 页2023年最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8篇相关课程标准: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习本课应将读与思结合起来,反复诵读,读出韵味,学会品位优美语言,注重感悟和积累。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识记并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2、 评价本文说理论证,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3、 理解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增强新时代忧患意识。 评价任务: 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主动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 2

2、、 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3、 反复诵读,争取当堂达到当堂成诵。 4、 理解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环节一 自由诵读,建立生字卡片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 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告子下的选段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引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诵读建立生字卡片,掌握句子节奏。 (

3、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2)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字音订正。 (3)建立生字卡片。学生将文中生字抄写下来查阅工具书注上拼音并做成 卡片。 重点提示:傅说 忍性 法家拂士 曾益 (4)再次朗读,掌握节奏。学生自愿朗读文章,其他学生点评。点评的重点是文章语气和句式节奏的把握,点评之后学生再次自由朗读,力求达到熟练,为下一个学习活动打好基础。 跟踪练习: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凌节奏。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补叔散举于海,

4、百里奚举于,市。 【设计意图】自由朗读,一方面是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也是为了发现问题,便于及时纠正。卡片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些技巧方法。 环节二 自主疏通,读出美感情趣 1请每位学生自选一段文字,学习运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本大意,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是下一步合作学习的基础。 2集体交流,将小组内未能解决的词语或句子说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合作交流是解决个人不能解班的问题的有效方法。 3制作词语卡片,将文中典型的词语投其含义或用法整理制成卡片。例如, 词性恬用:苦、劳、饿空乏、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译成“使”

5、 通假字; 曾同“增”增加。 例句:曾益其所不能。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例句:衡于虑。 拂同“弼”,辅弼。 例句:人则无法家拂士。 【设计意图】归纳、整理是学习文言文的必备能力。 4概括文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写一段简要文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读出美感,读出情趣。 (1)教师范读,然后让学生齐读。 指导学生注意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学生个人进行美读展示。 【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对于朗读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是极有帮助的。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很快就可以在模仿中提高

6、水平。 环节三 寻词找句,发现典型词语或句式 1自由阅读,找出文中你喜欢的有特色的语句,思考其含义是什么7作者为什 么要用这样的句式表达, 2小组交流,整理后选代表发言,集体讨论。 3集体探究,小组代表友言,教师引导对排比句、对比句的表达效果进行探究,并引导朗读力求读出句式特点。 4选择性背诵,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背熟,然后展示。 【设计意图】探完讨论,对文章的句式的使用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背诵就会相对容易许多了。 环节四 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1学生质疑培养发现问题(质疑)的能力,提出自己不易理解的问题。 重点引导: (1)开头这段作者一下子列举了6位名人,是不是太多了?这6个人

7、有些什么共同点? 让学生明确:他们出道之前都曾遭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炼,吃过不少苦头。 排比的句式使文章显得很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好读易记。这些例子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充分的论据。给我们写作议论文提供了范倒概述。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7 (3)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抓住从个人到国家、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思路,启发、引导学生去读、去思、去悟、去说,教师一边板书重点词句。 2引导背诵全文。 (1)让学生合上书本,看板书内容,读两遍。 (2)教师擦掉板书,让学生背诵全文,然后个人展示。 【设计意田】引导学生对难点进行探竞,主要是借此对文章进行更深入的探 究,板书的关键词语对于

8、引导学生的全文背诵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环节五 拓展联想,“辩”明真理 本文主要是谈论成才的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成才,有不同的看法。本环节采 取学生联想有关事例,然后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l明确辩题:环境与成才 正方:逆境对成才更有利。 反方:顺境对成才更有利。 2分组准备:教师指导结合名人和生活中的例子做论据。 3展开辩论。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以“环境与成才”为辩论题目,赞成和反对的双方都说出了各自的理由,认识到了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出人才,关键在于人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其实同学们不畏严寒,不怕酷暑,每天坚持来上学,这种恒心与毅力就让人佩服,你们

9、在老师眼里就是最优秀的。你们已经具有了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相信将来你们定会有所作为。 【设计意图】辩论活动一方面可以时文章阐述的道理结合实际加以理解,又可 环节六 当堂达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给下面

10、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 )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空乏其身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 百里奚举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 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11、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用课文词语回答)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教学反思 这

12、节课真正做到了以诵读为主。整堂课书声琅琅,学生陶醉其中,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悟到了占文的美感,也渐渐懂得: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有效的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互相评价,共同提高。这样的课才是轻松而高效的课。 辩论活动,不仅是一个形式,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将文章中阐述的道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这也是今天学习古人文章的一个重要作用。学生最后明白了:以后面对困难一定不能泄气,而要勇于面对,并设法克服;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国家,若要生存发展,都必须有适度的忧患意识。 需要改进的方面:辩论的准备应该更充分,町以提前将辩题告诉学生,学生查阅资料,这样辩论会更精彩。对于日标

13、中提到的对比,学生没有重视,教师也未及时加以引导,这是今后教学进程中应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2)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

14、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首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3

1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句千古至理的名言意思是说,恶劣的环境可以激起人的忧患意识,使之为改变现状,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最终能得以发展,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易使人堕落,最终在安乐的环境中灭亡,温水煮蛙就是这个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品出处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16、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选自孟子告子下,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题目是编者加的。 舜(shn)发于畎(qu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被启用的。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畎亩”,泛指田野。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g)

17、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又辅佐周武王。于,介词,从。 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士,狱官。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百里溪举于市:百里奚从市集里赎回后被选拔而登上相位的。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

18、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任,责任,担子。 于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个人。是,指示代词,这。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劳其筋骨:使他的身心劳累。劳,使劳苦。其,代词,他的。 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空乏其身: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 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所为,所行。 所以:用这些来。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惊,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曾通“增”,增加。所,助

19、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恒:常。 过:这里的意思是犯过失。 然后能改:这样以后才能改过。 困于心:内心困扰。困,忧困。于,介词,在。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族大臣。拂,通弼,辅弼,辅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或外来的祸患。出,在外

20、面。指国外。敌国,敌对的国家。外患,外来的灾难,多指外部入侵。者,语气助词,表停顿。 国恒亡:国家常常要灭亡。恒,常。 然后知生于忧患:这样以后,才明白因为忧患而生存发展。然后,这样以后。于,介词,由于,表原因。生,使生存。 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死:使死亡。 相关试题及答案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答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作者用名人的史实想说明什么?做什么论据? 答想说明造就人才,必须先经历一番忧患磨难。做事实论据。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何作

21、用? 答过渡,承上启下。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5.全文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答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来论证要想成就大事业,必先经历一番磨难。第二段谈人要有所作为达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第三段先正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由人生推论到治国,反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由此得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全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答围绕“成材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

22、可;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可。 7.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也能成才”;现在也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答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既有积极上进的主观因素,再加上良好的客观条件(顺境)更能促进人成材的观点来说,辅之以事例,言之成理即可。 8.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有不同的见解,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有的时候,有些过错是没有机会来改正的,所以,我们不能老是以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尽量避免出现任何差错。 二: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3、(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至若/春和景明 C.贤者/能勿丧耳D.策之/不以其道 11.下列句子中如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B.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 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24、4分) 所以动心忍性。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2分) 答案: 10A (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停顿) 11C (“益处”应改为“增加” 12D (谈人体现“生于忧患”,论国体现“死于安乐” (以上3道选择题均为2分) 13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1分),使他的性情坚忍(1分)。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1分),安逸享乐使人萎靡灭亡。(1分) 14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1分),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1分) 三: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曾益其所不能而后作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25、亡。 14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开头运用排比句式,列举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了:(2分) 参考答案: 12 曾,同“增”,增加。作,起,指有所作为。(每空1分,共2分。) 13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士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那么,这个国家常常会遭到灭亡。(2分,重点词语准确,句中通顺即可。) 14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或“生于忧患”)(每空1分,共2分。) 四: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困于心,衡于虑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6、 译文: 10、孟子在开篇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2分) 11、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8、(被选拔)(通“横”,梗塞,不顺)(每题1分) 9、(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2分) 10、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3分,意思对即可) 11、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7、不同意。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译文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原先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

28、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如果国内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如果国外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来的忧患,那么国家往往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明白,忧患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 孟子在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

29、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qun)之中,傅说(yu)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乱其所为,所

30、以动心忍性,曾(z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胶鬲从鱼盐贩之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的市场之中被选拔出来。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不具备的才能。

31、一个人常常是犯了过失,这样以后才能够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 重点字词总结:(一)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 2、衡于虑(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二)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做动词 (1)苦其心志( ) (2)劳其筋骨( ) (3)饿其体肤( ) (4)

32、所以动心忍性( )( ) (5)空乏其身( )(6)行拂乱其所为( ) 2、名词用做动词 人恒过( ) 3、动词用做名词(1)入则无法家拂士( )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三)一词多义 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 发于声( ) 2、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四)古今异义 1、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 今义: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 今义: ) 3、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 )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古义: 今义: )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 今义: ) 重点句: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

33、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乱其所为。 2、所以动心忍性,曾(zng)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入则无法家拂(b)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作者姓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代表,宣扬“仁政”“王道”。 2.孟子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传为他与弟子所作。其他作品离骚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腾文公上下、生子上下、尽心

34、上下 3、文章出处 :孟子告子下 4.请为下句划分节奏: 、舜/发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孙叔叔/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 重点解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 译:所以上天要下达重要使命到某个人身上,一定要首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的身体筋骨劳累,身子饥饿、瘦弱,让他们的资材缺乏而贫困,用这种办法使他们的行为总是遭受不顺而颠倒错乱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干色,发于声,

35、而后喻 译:内心困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征验在脸色上吟咏叹息在声音里,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家法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而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足以辅佐君王的坚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外来祸患那么这个国家常常要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译:生在忧患之中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导致死亡 6. 本文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请写出一句与“故天将降曾益其所不能”意思相近的诗句。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7、解释词语 (1) 曾:通“增”增加;(2)衡:通“横”梗塞,不顺(3)

36、拂:通“弼”辅佐(4)敌:匹敌,相当,(力量相等)的(5)恒:常(6)过,这里是犯过失的意思(7)困:窘迫,受窘(8)作,奋起,有所作为(9)苦: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痛苦(10)所以;用以,用来(通国那样的途径来)(11)忍:坚忍,坚定,使坚定(12)法家:有法度的世尘(13)然后:相当“这样以后”(14)于:介词,由于,表原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37、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首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

38、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qun)之中,傅说(yu)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39、b)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胶鬲从鱼盐贩之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的市场之中被选拔出来。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不具备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是犯了过失,这样以后才能够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

40、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 重点字词总结:(一)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 2、衡于虑(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二)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做动词 (1)苦其心志( ) (2)劳其筋骨( ) (3)饿其体肤( ) (4)所以动心忍性( )( ) (5)空乏其身( )(6)行拂乱其所为( ) 2、名词用做动词 人恒过( ) 3、动词用做名

41、词(1)入则无法家拂士( )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三)一词多义 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 发于声( ) 2、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四)古今异义 1、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 今义: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 今义: ) 3、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 )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古义: 今义: )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 今义: ) 重点句: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乱其所为。 2、所以动心忍性,曾(zng)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入则无法家拂(b)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 发 于 畎 亩 ( q u n ) 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